《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因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认识与实际相符合。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正确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做法〗(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四、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4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之辩证唯物论一至十)(第四、五课)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方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承认运动绝对性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存在。

(制定政策既要不断推陈出新,又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归纳

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归纳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辩证唯物论(5个)★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活是实践的总和,哲学是关于生活的理性思考。

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认识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哲学中,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深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生活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解释。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既是现实的又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和探讨哲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原理与方法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归纳整理。

2.哲学的原理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人类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描述、解释和认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哲学的原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派。

哲学的原理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类存在、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4.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与发展生活与哲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感悟到哲学思想,进而通过哲学思考和探索,为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途径,是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探索人类存在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哲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哲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生进步。

愿我们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伟大。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5个)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规划、行动步骤等;科研攻关、科技成就等;在某思想指引下、政策引导下---;弘扬某种精神,如抗疫精神等。

(完整版)【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共38条)

(完整版)【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共38条)

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前言: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指导生活。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地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联系: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探讨哲学思想、原理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哲学思想的综合性特点:哲学是关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其综合性特点就是哲学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进行系统性探讨和思考。

2.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学派。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强调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决定物质。

3.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方法强调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系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4. 哲学的社会实践作用:哲学思想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导社会实践中提供理论支持和思维方法,对人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到哲学的综合性特点、哲学的原理和哲学的方法论,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推荐文档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五.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生活与哲学》中的原理与方法论一辩证唯物主义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1、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按自然规律办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1)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2).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两者的结合。

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我们从客观的事物出发,遵循规律;(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与时俱进;(3)要求我们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相结合;(4)要求我们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错误倾向。

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归宿,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又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追求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是高中哲学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并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哲学思维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理解哲学思想、分析哲学观点等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论的整理。

一、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1.生活是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生活实践和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是哲学思考的基础。

2.哲学对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和解析,以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二、生活与思维的关系1.生活是思维的源泉。

人们通过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产生思考、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活动。

2.思维是生活的工具。

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对生活进行把握、理解和改造。

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1.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和人类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思考。

2.哲学的发展:哲学在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分别经历了原始哲学、经院哲学和现代哲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四、思辨与批判思维1.思辨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思辨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去除思维的盲点和偏见,提升思维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批判思维:是指对观点、理论和权威进行质疑和评价的能力。

批判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分辨真假、优劣,培养对权威和传统的批判意识。

五、逻辑与思维1.逻辑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学科。

逻辑能够帮助人们分析和判断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2.逻辑思维是一种有条理和连贯的思维方式,它能够提高人们的思维清晰度和逻辑严密性。

六、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和创新思维方式时所表现出的思维能力。

2.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超验思维等,它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变通的思维方式。

七、对生活问题的思索1.对生活问题的思索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思索,人们能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完整版)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观和意识观共5个)一.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xx (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XX(客观情况)制定XX(政策、方案);如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国家做出----。

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如疫情得到了控制,积极好转---。

二.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使用范围〗: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XX;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

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2+2)【五星考点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使用范围〗: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规划、行动步骤等;科研攻关、科技成就等;在某思想指引下、政策引导下---;弘扬某种精神,如抗疫精神等。

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要求〗: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唯物论部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人类社会社会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即: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Ⅰ、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Ⅱ、方法论要求: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夸大意识功能的唯意志论。

主观主义表现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

Ⅲ、运用:①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各地发展经济也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

②为什么要“以德治国”(诚信);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创新)(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Ⅰ、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精华版)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的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2.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3)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五、系统优化方法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四、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五、环节: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根本途径,其实质就是“扬弃”。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同一性)。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三、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两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六、强调主要矛盾的原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

七、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原理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

Ⅳ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一、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二、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五、人生价值的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客观条件)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主观条件)附:单元、课题对应知识范围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的唯物论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三单元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社会发展的规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四单元社会历史的主体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