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

弗里德里希· 维勒(Friedrich Wöhle), 1800年7月31日--1882年9月23日,德国化学家。 他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化合物的“生 命力”学说而闻名。
德米特里· 伊万诺维奇· 门捷列夫,19世纪俄 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但是真正第 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 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 的),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1907年2月2日,这位享有世界盛誉的俄国化学家 因心肌梗塞与世长辞,那一天距离他的73岁生日 只有六天。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 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 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其 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 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 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 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 观性原则。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人, 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 人。
思考:牛顿的科学成就?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 它是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 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 与自然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对于日常应用,对于 科学上的细小研究让然是有效的”,但是,“他们在绝对 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主张“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应 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的加以考察的、固 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从而“堵塞了自 己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到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它 “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 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1,什么叫做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关系是什么样的?p30,p31,p33

1,什么叫做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关系是什么样的?p30,p31,p3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因素。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把对象分析、还原为它的终极组成因素,然后在思想中把这些因素重建为一个整体。
这种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
”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可以说,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若不是哥白尼打破了宗教神学创建世界的思想,牛顿提出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后继出现的科学家也不会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2,什么叫做科学价值说?以及关于科学价值说有几种主要的观点和流派,你认为科学是有价值负载还是无价值负载?你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对此有何观点?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显示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科学与人的这种价值关系是在科学与人或社会发生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是科学的属性在与人或社会发生关系时的体现。
科学价值可以划分为科学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科学的内在价值是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指的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机械解释和机械解释原理。
它是一种以机械理论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代表作家是以斯特拉滕斯基为核心的以西瓦尔德为代表的俄国科学家。
机械唯物论,它要求所有现象,包括生物现象,必须按一定的机械规律来解释,所有的变化都是物体质量及运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其它的解释都是无效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自然界万物均受客观定量实质决定其运动。
它认为自然界人一切活动均是客观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经过客观自然规律最终完成属于客观物质的机械动的特征,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灵动”。
机械唯物论对生命的观点是:生物体表现出的活动本质也是受客观定量实质决定其运动的,机械运动的特性不变,活动的本质也没有改变。
机械唯物论还强调,物体在物理活动上是“绝对自由”的,它们受客观定量实质的决定而运动,不受任何非客观定量实质的影响,从而达到物体绝对独立性及自主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迅速发展并被多个国家承认,它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为当代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模式。
机械唯物论说明了自然界是由质量和运动组成的,把先天的、既定的物质运动定律推广到了生物的活动的现象上,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是这个理论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doc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摘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关键词:唯物主义;机械;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
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
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 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侄桔,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
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首先,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十六一十八世纪末,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只有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
而力学首先获得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时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力学问题,科学观察及实验所能解决的也多是力学问题。
机械唯物主义

1、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机械唯物主义又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概念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尓(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特征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论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论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种形式,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强调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和物质的客观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可以用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和解释的,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则
是以实证为基础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验、观察和验证,才能够得到关于自然界的正确认识。
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实证性。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物质的客观性。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具有一定的物质属性和规律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客观研究和认识,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科学结论。
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最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对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的研究。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物质运动来表现其存在和发展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只有通过对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研究和认识,才能够得到关于自然
界的正确结论。
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强调了科学研究的物质运动性。
综上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实证性、客观性和物质运动性。
这些特点都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对自然的一个很实在的理解。
想想啊,咱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儿,从一颗小小的水珠到高耸入云的山脉,都有它们的道理。
咋说呢?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最靠谱的。
别看那些神秘的东西让人着迷,毕竟生活的真谛往往藏在最简单的地方。
比如,咱们吃的每一口饭,喝的每一口水,背后都是一堆科学原理在默默支撑。
你说这是不是挺神奇的?再说,机械唯物主义可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它其实很有人情味。
就拿咱们的身体来说吧,骨头、肌肉、血液,全都是一堆“机械”在运作。
这个“机械”可不是说一台机器那么简单。
它就像个忙碌的小工厂,各种细胞在里面不停地工作。
就像那句话说的,万物皆有因,咱们的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念头,都是有原因的。
想想那股动力,真是让人激动。
我们不是孤立存在的,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
这种自然观还教会我们要尊重自然。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能征服一切,结果发现自然的力量可不是开玩笑的。
随便动一动,地震、洪水就来了,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机械唯物主义让我们明白,宇宙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法则,咱们不能逞能。
就像老话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不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没事儿也别老想着要打破界限,适时的敬畏会让我们活得更自在。
再说到科学,这可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好帮手。
科学家们不断在探索,试图揭开自然的面纱。
你想啊,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人,不就是用他们的智慧,把复杂的自然现象简单化吗?他们让我们看到,原来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事,都是可以用公式来解释的。
比如,飞行的飞机,还是那句老话:“高处不胜寒。
”可它能飞上天,全靠那些复杂的计算和设计。
科学就是那把钥匙,让我们得以“窥见天机”。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提醒我们珍惜资源。
咱们的地球可是个宝贵的家园,不可能无限开发。
随便折腾,早晚得出问题。
就像农田,种一季能收获,但若是一味索取,地力早晚会枯竭。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书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PPT±)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一一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
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
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8世纪以来,形式主义和机械物理学出现后有关自然界运行规律的唯物论观念。
它强调自然界事物和现象是由物理法则推动,本质上没有宗教或宇宙精神的规律。
这一观念直接影响了形而上学的发展,又强调了对自然现象的无神论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是,自然界中的物质现象都是受物理规律推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非有主观意识的活动。
它否定一切有关生命非物质性质的观点,否认任何形式的精神或宗教活动对这些现象产生影响。
机械唯物学家认为,自然界可以通过物理定律来解释,而非神学的理论。
人们得出的这些结论不仅否定了神学的论说,而且被认为是一种自然观。
十九世纪以来,它提供了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现代科学的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否定一切神学的观点,它强调自然界中只有物理和化学定律存在,没有神灵或宇宙精神在其中发挥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由物理定律推动的,而非具有主观意识的活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物质现象是可以被科学理论解释的,而不是一种神学的认识观念。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西方世界对机械物理学的发展影响,它把科学研究和思考科学现象当做最高标准,认为自然界可以通过科学理论进行解释。
它认为自然是机械性的,可以完全用物理定律来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强调一切现象规律都是由客观定律决定,而非由主观意识活动决定的,它把有随机性的现象视为某种连续的自然规律,打破了过去人们认为它是神灵意志使然的想法。
它否定一切形而上学的理论,把自然界成果完全归结为物理学理论,使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变得更精确、有效、从实用性上更具有价值。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自然界在作用力之下,像一个大机器一样运行。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机械运动的表现。
它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预测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
在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中,人类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界,揭示自然的规律和本质。
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哲学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种运动的物质形态,这一点和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机械唯物主义主张把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看做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这对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都有着深远意义。
另外,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这一点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也得到了印证。
然而,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变的、孤立的、物理的,这和一些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是不相符的。
其次,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忽略了生物的特殊性,缺乏对生物世界的深入研究。
最后,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给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自然是被人类支配的,但是这也引发了人类对自然的任意破坏,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科学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自然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入、超越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范围。
人类需要更深层次的认识生命的本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标。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特点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物质运动来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是其最基本的特点。
它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物质运动来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是一种实在论的观点,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物质观是一种辩证的观点,它认为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的运动变化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机械运动来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是一种简化论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单纯的机械运动,不涉及任何其他因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观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由机械规律所决定的,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它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是一种实在论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客观性是一种科学性的观点,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释的。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特点。
它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单纯的机械运动,不涉及任何其他因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是一种简化论的观点,它忽略了自然界中其他因素的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忽略了自然界中其他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物质观、机械观、客观性和局限性等特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影响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
主义自然观的影响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就是一架精密机器,只要初始条件给定,那么
整个宇宙从诞技生到终结所有的事都是唯一确定参女高改件酒的。
偶然只
不过是缺少已知条件造成的。
对人的意识,机械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无
非是激素分泌的结果,每个决定都是体内分泌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结果。
人没有灵魂,没有真正的自由的意志。
当然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因
为我杀人是因为我生气,而生气是有我体内化学反应决定的,我不过是这
些化学反应的受害者。
这是很多人反对机械唯物主义的协除英原因。
层次结构
现代科学表明,自然界具有无穷的连续系列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又
是这个系列的不连续的“关节点”,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态。
从微
观尺度看,夸克(层子)殖收那让宗增爱存组成了基本粒子,并服从于这
一层次的特有规律,如量子色动力学定律。
基本粒子原营,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由强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核。
原
子核和电子再通过电磁相互作用结合为原子,并进而结合为分子,如此等等。
从量子场论来看,任何微观粒子都是相应的场量子,它们既是间断的
粒子,越哥张酸道培晚望又是连续的波,因而也可以称为“波粒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一、物质第一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具有第一性,其他一切事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这一观点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独立性,认为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
二、自然界的因果关系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遵循因果律,即每个现象都有其原因和结果,因果关系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这种观点排除了超自然力量和偶然因素对自然现象的影响,认为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三、自然界的规律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发现和揭示这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和控制自然现象。
四、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用机械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和其中的一切事物。
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简化为由各种基本粒子所组成的运动体系,这些基本粒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相互碰撞、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五、无机自然界的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无机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即每个状态都有其原因,任何事件都有确定的必然性。
它否认自然界中存在着任何偶然性和自由意志,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确定的。
六、自然界的无目的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没有任何目的或意图存在,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无目的的。
它反对将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归结为某种神秘的目的或意图,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七、自然界的简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简单的、确定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它反对将自然界复杂化、神秘化,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简化对自然的认识。
八、自然的可预测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预测的,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和科学原理,就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来预测未来的自然现象。
近代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重大贡献和局限性
(六)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与培根同时代的笛卡尔创立了以数学为 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科学与结论,在科学 界和哲学界都有很大影响。但是,他片面强 调演绎法,低估了归纳法,从一个极端走到 另一个极端。这种片面性是机械唯物主义思 维方法的另一种反映。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这个时代自然科学 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作为一 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克服了古代自然观所存 在的缺陷,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 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原因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物质和运动观点 2、机器的自然图景 3、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近代自然科学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近代自然科学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中世纪后期世俗大学(巴黎大学、波 伦亚大学、牛津大学布拉格大学、维 也纳大学、科隆大学、)的出现、亚 里士多德著作(《形而上学》、《物 理学》、 《动物学》)的再发现(和 被歪曲)、罗吉尔·培根奏响的思想解 放号角(13世纪)。
理。 3、实验—数学方法的建立及广泛采用。
(望远镜、理想实验)
(四) 经 典 力 学 体 系 的 创 立
从1543年到18世纪,自然科学最 光辉的成就是牛顿所创立经典力学 体系。它实现了以力学为中心的科 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的基础, 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 知识源于实践,认为“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
达•芬奇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 弗朗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 方法。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 个贩卖欺骗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 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试验工作方法为后来的哥白尼、伽 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为了表明与阻碍科学发展的旧的认识方法之间的截然不同,他特意将这一由 个别上升到一般、用来阐明归纳法的著作称为《新工具》,以区别于 Aristotle的《工具篇》。其归纳步骤如下:
➢ 以“三表法”收集材料:具有表,肯定 阶段;缺乏表,否定阶段;比较表, 比较阶段
➢ 排除法: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拒绝和 排斥”
➢ “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 解脱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新生,这在近代科学的发 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实验方法的创始人——伽利略
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 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 传统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 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 代科学。因此,他被成为“近代 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 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机械决定论:把一切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归为机械运动的观点。 ➢ 绝对时空观:把时间和空间认为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 ➢ 第一推动:用上帝提供了第一推动力来解释宇宙中的物体最初为什么会运动起
来的问题。
弗兰西斯•培根
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评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评析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评析当我们回顾西方哲学发展历程时,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其中的重要阶段,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本文将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概念、历史渊源出发,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并针对可能存在的质疑进行回应。
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看法和建议。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将自然理解为由物质粒子组成的机械体系的观点。
在这种观念下,自然世界被视为一部巨大的机器,其各种现象都可以通过因果律进行解释。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西方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17世纪伴随近代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种自然观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对于理解生态危机和人类健康问题也有着积极的启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制定更加精确的环境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尽管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自然观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
有观点认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过于强调物质的客观性和因果律,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和历史背景对自然的影响。
对此,我们可以认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矛盾。
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时,也并未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进行二元对立。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自然世界的独特视角。
尽管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观点面临诸多挑战与质疑,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贡献,以及在解决当代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问题时的启示作用。
在全面评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内涵、现实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因素。
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局限性的评析

本文从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 自然科学 和哲学人手简要介 绍 了机械 唯物主义 自然观 ,然后从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角度对 其机械性 、形 而 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的局限性进行了评析。由于对 自 然科学 仅处于概念 上 的 了解 ,且缺乏对人类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 自 然观 的深 刻理解 ,因此无 法很好得用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自然科学 的方法准确地对
一
进行分类 , 认 为先要 知道生物界是 由什么构成的 ,然后才能研究 他们是 怎样进化 的以及各种生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将研究对象进行 分解 加 以研究的方法 由于受研 究水平 的限制 ,不可避免地成 了孤 立、静 止的研
究 自然 界 的方上没有突破神学的桎梏 。虽然机械 唯物主义 自然观一定 程度上摆脱 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 的束缚 ,如牛顿就 用力的概念和机械运 动的规 律去揭示一切现象 ,得 出了严格 的用 数值来 表示机械因果性 的公 式。但 是牛顿认 为惯性是物体 的本质 属性 ,物质本 身没有改变状 态的能力 , 物体要改变状态 ,只有依靠外力 ,提 出 了所有 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的外 因论 。牛顿把这个外 因归结为 “ 神的 第一推动力” ,又陷入了神学 的桎梏 。 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影响了经济学 , 受其支配下 的人类 活动造成 了 生态环境的恶化。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认 为人与 自然二元 对立 ,认为 自 然 中存在心灵和物质这两个实体 ,二者独立存在而不相互 依存 ,各 自有 着不同的属性 ,一方的变化不会 引起另一方 的变化 。这种 观点影响 了我 们对人与 自然关系的认知 ,造成了 自然与人 的对立 ,导致人 们对 自然伦 理 的冷漠 ,是人们的 自然观发生了异化。资本家 为了经济 利益和剩余价 值 ,不断去更新技术去开采 自然资源 ,对 污染物进行 毫无节 制地 排放 , 破坏 了生态平衡 ,最终造成了现代社会经济 高速发展与生 态危机 日益严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1)

伊斯坦布尔 :
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 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庭,后 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 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 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至1453年) 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 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尽管拜占庭 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 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拜占庭信 奉东正教,与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关系 并不非常密切。
谨的德国人则高扬唯灵主义,恢复精神
生活的真正内容,努力追求精神的自由。
其结果是导致了意大利的人文 复兴和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两场 彼此呼应、相反相成的改革运动构 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向近代西方 文化过渡的分水岭。
要摆脱抽象神性对人生活的 主宰,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打起个 人感性的大旗。
人文主义从来就不是一场提倡廉洁
在我们国家,人们选择职业时, 往往淡化或忘记了工作与生命信仰 一致的价值,缺乏西方人对天职思 想和职业伦理的深刻理解和领会。
㈣哥白尼革命
1. “地心说”及其影响
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 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托勒密体系。其核 心是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托勒 密学说能较好地说明当时观测到的天体运 动,并已沿用一千多年,在欧洲天文学中 一直处于统治地位。
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到世俗水平, 同时也把世俗的东西上升到神圣地位。 “把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 业上升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这样, 路德就破除了神圣与世俗的对立,于 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崇高的神性”
2.加尔文宗
约翰· 加尔文,一五○九年出生 于法国,受过良好教育,在巴黎蒙 泰居学院毕业后到奥尔良大学攻读 法律。加尔文自小就成为天主教徒, 后改信新教。一五三四年因提倡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摘要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关键词:唯物主义;机械;
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
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
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 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侄桔,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
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首先,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十六一十八世纪末,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只有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
而力学首先获得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时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力学问题,科学观察及实验所能解决的也多是力学问题。
另一方面是由于科学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认识的规律决定了力学的首先发展。
科学的发展必须从继承已有的科学成果出发,而非凭空产生,当时已有的天文学与数学知识为力学发展创造了条件。
因为天体力学为人们研究基本力学问题提供了最简单、最纯化的研究对象,因此,力学的突破在于对天休运动的研究,而不是从人们熟悉的地上的力学问题, 例如马拉车等复杂问题开始的;再从人的认识顺序来看,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低级走向高级, 从简单走向复杂,而机械运动正是自然界中最低级、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
这样研究机械运动的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中首先发展起来, 这是历史的必然。
人们的认识总是通过已知去认识未知, 当时力学在说明自然现象时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必然推动人们用力学理论解释其它自然现象, 用力学的机械运动模型类比其它复杂的物质运动。
这样, 人们把温度的高低、燃烧现象、光的传播等都理解为一种物质的流动, 于是热素说、燃素说、电的流体和光的微粒说都应运而生。
接着, 又把力学中力的概念普遍推广到其它领域, 产生了各种力的学说: 热力、电力、磁力、化学亲和力、生命力等等。
著名物理学家惠更斯说过: 在真正的哲学里, 所有自然现象都应用力学术语来描述。
牛顿也认为: 好多理由, 使我发生一种推想, 以为此项现象与某项力有关。
十六—十八世纪哲学家的观点, 更是直接受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制约, 笛卡尔写了《动物就是机器》的著作, 提出“生命是机器” 的机械论生命观。
用力学原理解释生命现象, 认为心脏是卿筒, 肺是风箱, 牙齿和胃是磨坊, 骨骼关节是杠杆。
拉美特利更进一步专门写了《人是机器》这本书, 宜称“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 不过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的、极其巧妙的钟表”。
这样就把一切高级的复杂运动简单类比为机械运动,把力学中的外力作用照搬过来, 变成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机械的外因论, 这就是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因此, 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产生, 是由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决定的。
其次,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十六—十八世纪, 自然科学的大部分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 大多数学科正处在搜集材料和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的阶段. 生物学中, 林耐的分类学首先获得成功, 就是由于必须把各种植物孤立起来, 搜集标本进行分类。
先要知道生物界是由什么构成的, 然后才能研究它们是怎样进化的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化学家在十六至十八世纪致力于发展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然后才能研究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说:必须首先研究事物, 然后才能研究过程; 必须先知道两个事物或现象是什么,然后才能考察这个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变化。
这种首先把研究对象分解为各部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的方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是必然要采用的。
但是把事物分割开来,研究既成事物的方法容易使人们“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 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1。
”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经过科学家的传播和哲学家的总结, 尤其是经过十七世纪英国的唯物论哲学家培根和洛克的加工, 就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2。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近代自然科学获得了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它从不同的领域打开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有一个缺口,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牛顿把宇宙描述成为以各种自然力为联结点,完全作着机械运动,具有机械结构的宇宙图景。
他企图把一切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现象,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这是一副非常死板的没有质的多样性的简单而片面的世界图景。
牛顿把—切自然现象用“力”来联结,并且用力学原理来论证整个自然的过程,这实际上是机械决定论,即认为整个白然界是由机械决定购因果必然链条所构成的。
牛顿以具有机械性的、惰性的、被动的点或粒子作为宇宙机械运动的出发点,承认作为物质及运动的根本条件的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提出了不依赖于物质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概念。
在牛顿看来,空间就象一个空无—切的大箱子,时间就象—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空间不动地存在着,时间也均匀的、不变的流逝着。
这样,时间空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
牛顿说:“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相同的和不动的。
”又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者。
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19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以及热力学统计理论和电磁场理论,真正勾画出了一幅自然界辩证发展的图景。
三结论
看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应该如此。
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初期,促使人类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们强调辩证自然观应该把机械自然观的合理成分包含在自己的“有机体”内[]4,目的并不是要恢复旧的机械自然观,而是为了把辨证自然观与素朴辩证自然观相区别开来。
因此,从唯物史观来说,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参考文献
[1]《反社林论》第18~19页,恩格斯
[2] 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 全国十所高等师范院校编:《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1985年版
[4] 许为民、王诗宗等.自然辩证法新编.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28~32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封面(2012至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自然辨证法概论
课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范红伟
学号:120710541
年级:硕1208班
任课教师: 潘文华
提交日期:2012年10 月8日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结课:第 2 周---第 6 周
评阅日期:年月日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