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综合(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 抢分策略 突破点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中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 抢分策略  突破点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分)( )
突破方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唐恪执政有方。为官期间,豪绅子弟称霸乡里,后因其 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 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 一心治理水患, 保全了沧州城, 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得到重用。“大观”“靖康”两朝分别任“屯田员 外郎”“中书侍郎”“少宰”等职, 两朝皇帝对其礼遇有加, 亲 自下旨褒奖。 D.唐恪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 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抢分策略四 突破点一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C.唐恪得到重用。①大观中,召为屯田员 “大观”“靖
突破方略
外郎……水去,城得全,比对角度: 关系。 “两朝皇帝……
康”两朝分别任 诏书嘉奖。 “屯田员外 郎”“中书侍
②靖康初,金兵入汴, 亲自下旨褒奖” 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 与原文不符,只
郎”“少宰”等 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 是“大观”朝在 职,两朝皇帝对 郎。八月,进拜少宰兼 沧州治水受到皇 其礼遇有加,亲 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 帝下旨褒奖。 自下旨褒奖。 渥。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抢分策略四
概括分析题如何“据文判断”
抢分策略四
突破点一 明确“5大比对角度”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①筛选文中的信 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观点和态度。概括和分析是在读懂文本、疏通句意、理解句间关 系的基础上,对所述人物事件或阐明的道理进行判断、归纳、概 括的综合推理。
高考解码
突破方略

4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题 ——了解十大命题设误点,五大角度细比对

4 高考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题 ——了解十大命题设误点,五大角度细比对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选项]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 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分析] 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错,根据原文可知,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 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 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角度四: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无中 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
命题 设误
生有
以偏 概全
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 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 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
比对 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词语或内容,或者筛查选
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典例演练]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原文] (2017·高考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 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 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 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 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方法 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
词)的情况
栏目 导引
[典例演练]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
是否有误。
[原文] (2019·高考全国卷Ⅲ)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

文言文考点“分析综合”的备考策略

文言文考点“分析综合”的备考策略
加 ;从命题形式看 ,干扰项 的设置更具有迷惑性 、隐
语段的理解等问题 ,我们可 以采用 “ 还原法 ”将它们
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 ,判断其正误。 “ 还原 ”后就 算所给信息能体 现题 干要求 ,也还需 冷静分清是直接
蔼 串 20 0 8年 第 2期
维普资讯
做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时可用
述 ,是 将此事发生 的时 间提前至 “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
上 ,污荫几无余字 ”之时 。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的考生 是阅读时不够细心 ,对事件前后发展进程没看清楚。
3 无 中生 有 .
“ 寻找法” 客观 。由于我们是去分 析概括作者 的观点态 度 ,而不是去评论作者 的观点态度 。对作者 的观点态
是有一定标志的 ,如全文 中心句 ,段落的起始 句 ,段 末 的总结句 ,作者的评述性文字等。 做 “ 归纳 内容要点 ,概括 中心思想”题 时要联系 语境 ,紧扣品质这一 主线 ,给人物定位 ,对人 物作 出 初步的分析评价 。至于对词语 的解释 、文句的翻译与
项 ;后一道题则着眼于全文内容 ,与一道题考查的
不 同 态度 展 开议 论 ,借 题 发 挥 ,联 系现 实 ,最后 点 明
别 、情理等方面的分别 ,考生要能根据测试 的要求选 出应选的项。 “ 归纳 、概括”是要求 考生 能抓住文章
整体理解原文 的内容是准确筛选信息的前提。史 传类文章都是 以叙述为主的 ,一篇文章 的几段文字通
常 由几件事 构成 。答题 前 ,首先 要细心通读全 文, 读
时要善 于利用文后补注 ,利用选项信息 ,利用课本知

在 阅读过程 中,应将选项 内容与文段中同选项有
关 的内容一一 比对 ,核实有无 “ 强加 因果” “ 颠倒事

【范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范文】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文言文分析综合一、教学目标: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XX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分析综合能力。

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

四、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考题导引、(XX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

译文: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
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 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 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 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 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 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 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限没有定下 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 件事,指导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 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 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
事 件
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

有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

考生难以厘清头绪。
【示例】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 是否有误。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 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 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 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 niǔ )于利而然也。
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不合事理
选项B: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 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 皇帝下诏实行。
翻译句子:
译:京城附近、山东一带
畿辅、山东流移日 的流民日益增多,因为
众,以有司变法
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
乱常,起科太重, 收的科税太重,征派又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

高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高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高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一、答题思路
1、明确体裁:文言文是一个特定体裁,解答问题首先要分析文章的体裁,对文章的主题和意图有大致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从而有针对性地准确地解答问题。

2、理解全文:明确文章的体裁后,就要根据文言文的典型特点,认真阅读试题,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尽可能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

3、抓住语义点:文言文往往用长句,只有抓住句子的语义点,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批判性思维要强。

4、综合分析:文言文的理解和解答问题,一般要综合分析,不能局限于一句,而是要从多个方面去理解,用不同视角把握文章全貌,才能提出准确的答案。

二、答题技巧
1、认真阅读文言文:文言文往往用长句,它的长句会影响读者的理解,答题前要认真阅读文章,抓住语义点,熟悉和理解文章内容,以便更好地解答问题。

2、多体裁理解:文言文一般由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体裁构成,因此,理解文言文需要从不同的体裁去理解,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含义。

3、注意词义变化: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时态的变化,连贯词的不同搭配等,要想准确理解文言文,就需要注意词义和词义的变化,以
及文言文的时态变化。

4、不要过度求证:文言文的理解也不是盲目求证,要从文章的全文和整体出发,在理解的过程中要尽量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不要过分强调局部细节,而忽视整体思路。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1一、导入新课出示常见的文言文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讲一讲。

2、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3、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用文言写出的__就叫文言文。

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

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

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6、讨论交流。

(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同座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读书明理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联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五、练习背诵六、课后扩展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练习读文言文,还可以试着背诵一篇。

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弗若另一人思——射鸿鹄。

文言文分析综合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文言文复习-分析综合

文言文复习-分析综合

2、综合运用三种方法。 、综合运用三种方法。 ①对应法。就是分别找出题目所给语料与原文的 对应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看它是否符合 题干要求。这是解题时运用的最基本方法。 ②排除法。就是在运用对应法发现不合题旨的语 料后,将含有该语料的选择项排除。这种方法运 用在解答按语料顺序编组类型的题目时,一般发 现一个不合题旨的语料可排除两个选择项。 ③比较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解答按语料顺序 编组类型的题目中,就是将排除后的剩余选择项 进行比较,看它们编有哪些相同的语料和不同的 语料,然后再把不同的语料与原文对照,从而确 定符合题干要求的语料或剔除不合题干要求的语 料。
解题技法
解答“筛选文中信息” 解答“筛选文中信息”考题应当掌握以下技 法: 1、审清题干,明确题旨。 、审清题干,明确题旨。 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例如解答上述第一 道题,在审题时必须明确题干有三个要点: 第一,对象是梅圣俞夫妇(而不能是别 人);第二,指梅圣俞夫妇情深(而不是 别的方面);有时题干中会出现一些术语 如:“耿介”,它是指正直、不同于流俗。 “淳厚”,它是指淳朴厚道。我们必须要 了解它的意思。
解题技法
2、对应原文意思识别破绽。 在明确命题者设错方式的基础上,解题时 逐一将选择项与原文相关内容对照,看有 没有不一致的地方,从而选出正确或错误 的选项。例如解答上述第二道题,A、B、 D项与原文内容完全相合,而C项说“西兵 进攻江淮地区”曲解了原文意思,原文说 “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 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 作乱。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 一组是(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文言文分析综合

文言文分析综合
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 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指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 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 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 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 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 求考生对这些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 求考生对这些选项的表述加以正误的判断。
分析综合
文言文阅读” 《考试大纲》“文言文阅读”考点 考试大纲》 文言文阅读 考点2
• • • • 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点一:筛选信息
• 筛选信息类试题命题特点: 筛选信息类试题命题特点: • “筛选文中的信息”:实际上是考对命题者 筛选文中的信息” 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的能力。 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的能力。 • “信息”:在传记文考查中,常常就是指文中 信息” 在传记文考查中, 传记的对象(人物) 传记的对象(人物)的言谈举止对这一对象 人物)的表现作用。 (人物)的表现作用。 • 题型:给出5~6条“信息”,交叉省缺排列编 题型:给出5 信息” 为四组, 为四组,要求学生选择出能够表现传记对象 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 (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 等的一组。 等的一组。
“分析概括题”解答步骤: 分析概括题”解答步骤: 分析概括题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 关键: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原文 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常见陷阱: 常见陷阱: 陷阱一: 陷阱一:曲解文意 陷阱三: 陷阱三:无中生有 陷阱六: 陷阱六:张冠李戴 陷阱二: 陷阱二:篡改事实 陷阱四: 陷阱四:时序颠倒 陷阱七: 陷阱七:官职错位

文言文分析综合之突破技巧

文言文分析综合之突破技巧
1.征、辟、举、荐、拜、 除、 表授予、提升 拔、擢、起 表调动 2.迁、转、调、徙、改 3.贬、谪、左迁、罢、黜、 表降职、罢免 免、废 表辞官 4.辞、退、告退 5.知、典、主、行 表主管
顺藤摸瓜,解读全文
根据传记类文章结构,快速把握以下信息: 写什么人,生活在什么朝代(时期),干了 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些事有什 么意义。 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他与主要人物之间 是什么关系。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03年全国卷)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 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 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 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他们;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 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 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 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 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诌人以罪,不合礼义, 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题型示例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型示例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 不正确的一项是: (03年全国题) B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 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 品行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 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 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精选2篇)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篇1文言文阅读的综合分析我们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积累一些词语句子,更重要的是了解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文章谈的是什么人物,围绕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又能看出人物的品质、大事的意义、文章的主旨、的态度等,而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

随着文言文主观题量的增加,这类题型所占的比例也就会越来越大。

考纲中“分析综合”的详细内容包括:一、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指的是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

这实质上是在考查我们对文意的理解。

筛选文中信息试题,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

这“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内容的中心,或人物的主要品性、行为,或者是的写作意图、态度、观点。

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重视全方位的把握,不行遗漏了重要信息而造成要点不全。

以“人物传记”这类文章为例,我们要特殊重视五种语句:第一种是交代人物之间关系的句子,要搞清晰这个人的职务,与文中的其他人是什么关系;其次种是描述文中仆人公行为的句子,弄明白他做了什么事情,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第三种是总结性的句子,的感情倾憧憬往在其中体现;第四种是指代性词语,无论是代人,还是代物、代事,都要弄明白;第五种是文中的标题、出处和文末的解释。

假如这类“分析综合”是以选择题消失的,那么你就应当明白四个选项的范围,即对文章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归纳或者是对文章所叙简单事实的概述和分析。

这四个选项的排列挨次与阅读材料的行文挨次大致是全都的,一般是选择错误的一项,明显其他三项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也要利用这点来关心我们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解题可以分成四步完成:1 吃透题干指吃透题干中的概括性论断的含义,它能给你一个筛选相关信息的标准。

2 分析信息逐句分析所给语句,这些语句虽然大都很短,但是均有各自的概括性论断,把它们与题干中的论断作是非比较,既要理解文言语句字面的意思,又要概括语句深层的意义。

文言文断句、翻译与分析综合

文言文断句、翻译与分析综合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 /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 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译文 吕蒙正以宽容厚道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
照。朝中有一个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这镜)能照 二百里远,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得到赏识。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 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用二百里地的镜子照 呢?”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 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 /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身/不待甘旨/饥寒 至身/不顾廉耻。
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 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
(湖南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并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断句与翻译其实息息相关——对文章全面正确的理解、准确的
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是运用现代汉语对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述; 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层次能力。
2019/11/21
5
析考点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 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dòu)。给文言文断句, 传统上称之为“句读”。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厉王使玉人相 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 /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 /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 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综合、评价文言文。

3. 提高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通过举例和练习,巩固已学过的文言文词汇。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回顾和练习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分析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4. 文言文阅读理解: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5. 文言文综合运用: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复习。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文言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教辅资料,用于复习和练习。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文言文知识。

3.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学生做练习和教师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起学生对文言文复习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复习,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分析与综合:教师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做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红旗漫卷”藉“西风”——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层级题解题方法指津

“红旗漫卷”藉“西风”——文言文“分析综合”能力层级题解题方法指津

所述事件或所说 的道理进行综合 的判断与推理 , 考 要求
生答 出某 个论点 的根据 、 个事件 发生 的原 因 、 某 某种 发 展导致 的结果等等 ; 因为命题 比较稳定地取材 于史 书的

物传记 的片断 。同现代文一样 , 文言文也是 由诸 多信 息
组成 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 的基础上 , 准确把握 文 中的主要信息 , 如何人 、 时 、 地 、 诸 何 何 何情 以及事情 的起 因 、 经过 、 结果 等等 , 并且 根据题 目要求 , 筛选所需 信息 。 本考点一般采取客观题 的形式 ,在第 l 中单 独设 卷 置一题 , 常常要求 “ 选正 ” 。命题者依据所选文段 中传 主 的主要材料或文章 的主要信息 ,以某个标准为依据 , 编 选 出一般含有六个语句 的一组材料 ; 交叉省缺地 编为四 项, 要求选择完 全符合所定 标准 的一项 ; 以此来考查 考 生是 否从整体上读懂 了全文 , 是否准确地把握 了文中关 键语句和主要信息 。 0 1  ̄2 0 年第 l题就是要求在六句话 5 中筛选“ 全部表现 田单 ‘ 兵不厌诈 ’ 手段 的一组 ” 。 需要特别注意 的是 , 近几年高考文言 文的命 题有几 个 变化 : 一是所选 人物形象是 “ 圆形 ” , 的 而非往年 或忠 或奸 都是一贯 而终 ; 二是文 章分 为两部分 , 分别 引 自不 同的典籍 ; 三是常常从两个 “ 向度 ” 对人物 的个性 品质进 行考量 ,1 0 3  ̄ 2 0 年全 国卷第 l题选择 “ 列各组 句子中 , 7 3 下 分别 表明裴矩 ‘ 于隋 ’ ‘ 佞 和 忠于唐 ’ 的一组” 。这给考生 以新 的提示 : 今后文言文 中的人物将有可 能 比以往更加 丰满 、 多元。因为一篇文章 中对一个人的评价是一致的 , 但两部不 同典籍 中的相 同人物形象可能就会见 仁见智 。 因此 , 要学会辩证 地看 问题 。 解答 “ 筛选文 中的信息 ” 这道题 的思维规 范 : 首先通 读 全文 , 理解所 选的用来作 判断 的句子 的含意 , 捉重 捕 要信 息 ; 其次 审读题 干 , 彻底弄清标准 ; 三 , 据标准 , 第 依 逐一检查 , 再作 出选择 。选择时要特别注 意文对句 中陈 述对象 的检查 。 一般来说 , 陈述传主 的文句 , 常常是符合 标 准的 ; 有时某些 文句虽然 也是 陈述 传 主的 , 但用标 准

2013文言文分析综合(定稿)

2013文言文分析综合(定稿)

如: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 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 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 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解析】原文“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 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 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 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 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 政。 ”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 。
五、无中生有
所谓的“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 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 身上,以次来干扰考生的思维。
如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 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 仅李贵一人即招供贪污公款五百万。 [解析]根据原文“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 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 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 隐费钱五百万。”可知,裴侠并没有“敦促奸吏坦白交代”, 李贵招供的原因是“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即裴侠“对 奸吏起震慑作用”,所以C项“敦促奸吏坦白交代”的分析就犯 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如: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 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 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 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北 京卷) 【解析】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 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 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福建卷) 【解析】 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说明 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的信息。
如: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
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 子的境界。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 “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 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 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 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2):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目的解答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2):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目的解答 Word版含解析.doc

【题文】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内容的分析综合方面,通常包括三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那么,重点比对、分析的是什么呢?下面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比对分析的主要内容。

1.比对关键细节(词语)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

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

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①】(2014•湖北卷)(吴德基)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第11题选项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解析】关键词语误译。

“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错,原文是“脱道中牛死”,意思是说“假如牛在运送途中死去”。

2.比对添加内容“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文言文应试阅读中,如果能了解题目选项设置模式,仔细排除干 扰,就会提高得分率。高考文言题所设选项常见的错误类型有: 1.人物的错位。史传类文言选段一般都是多个人物、多个事件的综 合,而题干要求往往就其中确定一人或几人进行考查,命题者在设计干 扰项上,就常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不同人物所为之事混杂在 一起,胡乱“嫁接”给某一人,造成人物与事件不对应。 2.时序的错位。以叙事见长的文言选段,往往围绕一件事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等纵向的进程去表现人物的品格,命题者有时会在试题中就 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而在选项中却将事件发生的时序颠倒,以此来 干扰考生的正确判断。如果在答题时注意从不同的时段去切分层次,有 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信息区间,把不属于该时段的项排除,从而能快速 准确地解题。
创新· 思维技巧
3.“品行”的错位。一些史传类选文往往会贯穿着弘扬民族美德的宗 旨,文中主要人物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义士、孝子等,以此 引导考生的价值取向。传记中作者往往会横向罗列多个细小事件来反映主 人公多方面的美德与成就,命题者却常常就其中的某一点设题,如果答题 时不仔细读懂题干,检索有效信息,就会造成人物品行的错位,误入陷阱。 4.手法的混乱。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 用多种表现手法,如叙述、描写、评议、抒情,描写又有直接、间接、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而题干中往往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审题时就应仔 细推敲,不能混淆,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的某种品质,却与题干所示表现 手法不符的项排除。 5.语境的勾连。在传记类文章中,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 人物性格,而这些言行都有其具体而独特的背景。撇开这样的环境,文中 人物的言行所反映的内容就会似是而非,捉摸不定。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 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秘”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者在选用错 例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毛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而实际与语境不 符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备考时必须学会就文意定句义,在读懂弄通全 文的基础上,去理解把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三、分析整合,排除干扰。
1.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言行描写、对人物的主次安排、对事件的叙 述、对详略的布局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意图是赞扬还是 讽刺,文章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 也要通过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 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弄清选项中“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即看清 选项中列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情,具体 表现在文中哪一个语句、哪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4.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曲解文意或随意拔高、任 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和文中人物 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
传真· 考情报告 决胜· 预测演练 优化· 知识构建
透析· 三年高考 创新· 思维技巧
考 纲 链 接
考 纲 解 读
“分析综合”是在“识记”和“理解” 《考试大纲》对古文阅读 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分析综合”层级的考查作 这一层级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对阅读 了三项规定: 材料进行分析解剖和归纳整理。它要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文中所记的人物、所述的事物或所论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述的道理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推理、 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概括。古文阅读中对分析综合的考查, 着眼于整体的深层次的认识。
决胜· 预测演练

试题所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
1、 2、 3、 4、 选取表现人物行为特点的信息。 选取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选取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 选取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创新· 思维技巧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 首先,粗读全文,把握要点。通过这一步整体把握文章相关信息, 如文章的题材,如果是记叙文,把握文章写了哪些人、事、物,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是议论文,把握文章说明的道理以及采用的论 证手法;如果是说明文,把握说明的对象以及说明的方法。 - 其次,理清关系,分清主次。这一步首先要识别“专名”,即无须 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可一边读一边用铅 笔在相关信息下面标出,表时地的词语可作为转换叙述事件的标志。 - 再次,再读原文,分析关系,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 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 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属,从而初步把握文段的中心意思。以上工作 无须深究难字难句,只需从宏观上把握即可。 【技巧开慧】
二、读全读准,题文对照。
重视读题,学会读题,是每个考生应试阅读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考生在读题时,须做到“读全读准,题文对照”,切忌走马观花, 草率行事。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地、原原本本地分析。要 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要求,看清选对还是选错,是因果、条件还是 已然、将然,总之,要特别注意题目的指向性、暗示性和限制性。 1.从事件入手分层。一是区分写了几件事;二是区分同一件事 的几个不同侧面;三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方法。从所叙事件入手要 注意留心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叙要素。 2.从表达方式入手分层。一是利用作者在文末安排的议论分层; 二是在叙写的过程中常常有作者带有评价性的言语,这些评语往往 也可作为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参考。 3.从传记的文首引语(总介)入手分层。古人作传,常在文首安 排介绍人物的籍贯、字、官职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能为整体理解 阅读材料提供帮助。 总的来说,要从是否其人、是否其时、是否其地、是否直接等 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重要信息。
优化· 知识构建
一、整体感知,宏观把握。 二、读全读准,题文对照。 三、分析整合,排除干扰。 四、研究考题,把握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