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教师工作计划——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工作计划——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的学期里,我将以生为本,制定一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计划。
一、了解学生需求首先,我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制定教学方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会结合学科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会强调逻辑思维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教学质量。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讲解、讨论、互动游戏等。
这些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
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整理笔记等。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师不能忽视的方面。
我会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有压力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同时,我会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团队辅导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
六、家校合作学生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因此,我会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我会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鼓励家长分享教育经验。
教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教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第一篇:教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所谓“以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强调教师要心系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利益,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导、培养学生,竭力关爱、服务学生。
一、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以人为本”理念,无疑要求教育更应突出“人文关怀”,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人权,对学生应多有信任、理解和宽容,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好多教师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影响,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以粗暴作风对待学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今学业重负的学生更多的是期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而我们教师确实应当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这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成功。
爱学生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到位。
爱学生要尊重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特点,引导其发展。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的学生会乖巧一些,听话一些,也有的学生可能比较淘气。
对于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能够理解,有的学生就不可能完全理解。
我们要看到这种差别,不能要求整齐划一。
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要给予尊重。
尊重是爱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爱。
爱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
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当你觉得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要灰心,更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打入另册,要耐心等待。
教育专家说:“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孩子成长。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呢?(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
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意见。
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促进教学
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促进教学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始终以生为本,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对于学习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温馨和关爱。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学生的压力和情绪。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活动课程,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提醒学生注意科学饮食和合理作息。
二、立足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始终立足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学习方式都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尊重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实践,进行自主学习和发现。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比赛、讲座等,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三、促进教学,创造有益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积极、有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外,还与学习氛围息息相关。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灵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探究、自主研究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和学习。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更容易积极参与。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以关爱为本作为班主任,我认为首要的工作就是关爱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需要我们用爱心去理解和关心。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需求放在首位,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态,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环境中成长。
我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
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困惑和烦恼,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和被尊重的情感体验。
在班委会和班会上,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我注重关爱学生的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我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关爱和指导。
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会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方法和提升自信心。
我注重关心学生的生活。
学生在学校的一天时间比较长,我会时常和学生们交流生活琐事,了解他们的饮食、作息和身体健康情况。
对于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我会及时关注和提供帮助,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也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二、以教育为本我注重教育学生的品德。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榜样教育和日常例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提倡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自信大度的行为准则,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良好行为习惯。
我注重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是学生们最主要的任务,我会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勇于追求卓越,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我注重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不同,我会通过讲解、示范和引导,教育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_以生为本_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1.3总第81期中学教学参考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直接、最基础的实施者,也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教学,更重要的还是育人。
因此,班主任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凡事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到“以生为本”呢,笔者认为主要需做到以下三点。
一、以生为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这其实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体现。
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强调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存在意义,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
因此,要坚持以生为本,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剔除一些顽固守旧的观念,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1.在课堂上,从“以师为主”转为“学生为主导、老师为引导”。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教师是所有教育工作的主体,是领导者;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被领导者。
学生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需要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因此缺乏自我主体意识,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
而教师通常也采取“满堂灌”的填鸭子方式,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存在与发挥。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如一潭死水,缺乏思想的交流与灵感的突现,培育不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从矛盾论的理论上看,内因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按照这个观点,在课堂上教与学这一矛盾中,学生才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班主任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发言与创新,并适时加以引导,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敢于质疑问难,形成一种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
比如,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讲学和辩论时常采取一套独特的方法,在哲学史上被称为“苏格拉底方法”,它有两个步骤,一是反诘,二是助产术。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生为本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生为本第一,转变教学目的,变“为了考试”为“培养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抽象复杂概念能力的人。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如何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会学生思考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通过思维课,使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培养人首先就在于培养思考的爱好和能力。
目前的教学现状从实践上再次证明了他们的观点。
据一些高中教师反映,新生的思维能力很差,不适应高考的需要。
试想,在这样的教学目的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即使考上了大学,对国家和社会又会有多大作用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同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社会。
”②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③其实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二者并不矛盾、也不对立,学生具有了思维能力这个“点石成金”的钥匙,应试还会有问题吗?可见,教学中必须转变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观念,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读你划(书),也不是课本剧、教案剧的表演,更不是教师的灌输,而应该是教师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中,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目的。
所以教师更多应该考虑“怎样学学生才能愿意学?”、“怎样学学生才能学会?”这样的问题。
就本案例来说,正因为授课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学的问题,一厢情愿地“灌”,不但没“灌”进去,结果连学习兴趣也弄没了,学生有的在发呆,有的在想心事儿,有的在放松休息,有的在……教师的付出没有回报,好心无人领会,从而导致教学无效。
第三,改变备课重点,变“备教学内容”为“备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5篇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5篇篇1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繁重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关爱和耐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作为班主任,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二、建立信任,营造和谐氛围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班主任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信任。
同时,班主任还要注重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培养自主能力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因此,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判断等。
这些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四、关注细节,做好后勤保障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和引导方向,更包括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做好后勤保障。
这包括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健康状况等,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五、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班主任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作为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教育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他们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关爱和耐心。
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建立信任、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与家长沟通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工作,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以生为本心得体会范文
一、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心理需求。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挑战自我。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体会: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
生本教育具体做法
生本教育具体做法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下是生本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前置性学习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的新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的教材内容,尝试做一些简单的练习题,或者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度和量要适中,不能让学生感到过于困难或负担过重。
同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让他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确小组的任务和目标,并为每个小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探讨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要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同时,要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小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三、课堂讨论与交流课堂讨论与交流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和疑惑。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辩论,共同探索问题的答案。
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那些平时不太积极的学生也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学生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指导者和陪伴者,是带领学生成长的关键人物。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情感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坦诚表达内心感受。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我们应该及时引导他们寻求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
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成长。
最后,要关注班级氛围。
我们应该监督和引导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
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学生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给予适度关注和相应的帮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水平,实现个性化教育。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科方面的困难点,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辅导,使学生在学科方面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支持。
其次,要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有益的社区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的现状和诉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最后,要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及发展指导。
我们应该探索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天赋,提供职业指导和发展建议,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为学生的未来规划提供支持。
三、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家校合作是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家庭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与家长互相信任。
班主任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做好日常联系,及时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活动等信息,并向家长征求意见。
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
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在实施教育时如何做到以生为本,我认为作重要的是要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多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到成长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主动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把学生的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当成是理所当然情理使然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浇树要浇根,根系丰发,始能长成参天大树;育人要育心,执教者德操高尚,始能育栋梁之材。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主体,是教育工作的合作者。
因此,作为教育者,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尊重和理解学生,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尊重,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
深入学生,积极发现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掘其闪光点。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教育者,应该真正从内心接纳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特别是针对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
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
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
同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教育者的责任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智力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并把特点发展成特长,从尊重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自尊心和树立学生自信心出发,让更多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为有效、合理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一定发展。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师们需要回归教育的初心,以生为本,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到有价值的教学。
本文将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兴趣引导、情感关怀和实践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特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差异化教学等,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兴趣引导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同学关系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故事阅读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情感关怀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的重要保障。
学生是需要关怀和呵护的,特别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关心、理解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实践教学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的有效手段。
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神奇和魅力;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
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时刻以生为本,将学生的需求和成长放在首位,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教育工作者,我们承担着教育、引导、关爱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责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以生为本,扎实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以生为本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以生为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的心态和情绪管理。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成长发育期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引导。
班主任要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建设,同时也要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处理情绪和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生为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发展,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积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以生为本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全方位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学业上,还包括品德、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生为本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
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一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以生为本,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倾向。
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兴奋,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传授知识和学科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需要具备实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教师应该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要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应用。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和学科馆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诠释————教师工作总结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诠释————教师工作总结2023年,教育领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在这种情况下,“以生为本”成为了越来越多教育者所倡导的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就在于将学生视为生命的主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持之以恒的支持。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这种理念为基础,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首先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我看来,身心健康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基础。
因此,我会通过听取、理解学生的心声,以及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健康方式。
我会经常引导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注意饮食、运动和休息,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
接下来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取得成功体验。
我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我也会重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即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需要根据其个性和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
我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将这些与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建立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以生为本”理念的一部分。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促进彼此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帮助学生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降低课堂压力,促进正面的学习氛围的建立。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帮助每个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独立、积极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
“以生为本”做真正有价值的教学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指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展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已经趋向于个性化和多元化,而“以生为本”的理念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教学真正有价值。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发展需求的结合。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学习。
通过设置真实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设置学习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差异化需求和学习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特点,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指导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发展的全面性。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像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中如何体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
在当今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以生为本”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
第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提高其学习效率。
现在,一些学生厌学、逃学,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不是从学生的需求、爱好出发,而是从家长和他人的需求出发。
这种违背学生本意的教学活动当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这不仅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引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
“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
生本课堂是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是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课堂。
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呢?一、想学生所之想做老师的肯定都听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心里烦”。
听到这句话,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好好学习,你烦什么烦?其实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正是因为“吃饱了,喝足了”,才会有更高级的需求。
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知识、能力、创造性等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都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把学生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评价教学的重点。
二、急学生之所急教育的目标是为了人自身的更为全面的发展和生活更加美好而进行的,但过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已经使教育活动越来越背离教育的目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异化现象。
“其实一个人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要获得几种能力就行。
一是自然能力(是指人健康活着的能力);二是技术能力;三是知识能力;四是与社会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促进教学
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促进教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应当以学生的生命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应当以生为本,立足差异,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
教学应当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潜能特点。
通过观察、交流和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愿意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兴趣差异、学习差异和性格差异。
教学应当立足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认知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对于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性的教学,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提供更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任务。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差异,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克服学习困难,学生才能逐渐提高学习能力,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促进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教师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生为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生为本第一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以生为本教师是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而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机器来对待,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就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以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天山口中心总校李文喜体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具体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确实交给学生,让学生愿学、乐学。
那么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一、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1、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2、改变旧的教学方法;3、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想像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让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在以技能学习为主的体育课中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三、组织教学比赛,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实时地组织教学比赛,一方面通过比赛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针对性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作者:佚名教育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87
教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
作者:佚名教育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87 更新时间:2008-3-12
所谓“以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强调教师要心系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利益,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导、培养学生,竭力关爱、服务学生。
一、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无疑要求教育更应突出“人文关怀”,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人权,对学生应多有信任、理解和宽容,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好多教师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影响,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以粗暴作风对待学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今学业重负的学生更多的是期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而我们教师确实应当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这也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威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成功。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呢?(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
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意见。
(二)教师要由衷的信任学生,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信任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当然,信任不等于放纵。
(三)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特别是在盛怒和暴躁的情绪下,要沉着、冷静,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迁怒于学生。
二、全面了解,关爱学生
要做到以生为本,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还得要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
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无从谈起关心、关爱学生,接近学生,更无从谈起全面发展学生。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只关注自己的课堂,而不关注学生的课外;只关注学生对自己如何,而不关注学生对他人怎样;只关注学生的眼前,而不关注学生的将来等等。
这都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为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此,只有全面了解、研究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塑造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得到发展。
如何对一个学生个体作全面了解?(一)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包括兴趣、爱好、特征、性格、认识能力等等;(二)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思想品德、集体观念、日常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情况、个人卫生、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等等。
(三)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包括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家长职业及修养等等。
(四)了解每一个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学生的交友情况,经常涉足的场所等等。
三、尽心尽职,服务学生
安心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塑造灵魂”的教师更应如此。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更要心系学生、服务学生,要有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提高职业道德。
(一)在思想品德上要加强修养。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生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锐意进取,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二)在知识方面要不断充电。
教师在业务知识上要达到精深博学,才学要数十倍数百倍地高于其学生。
为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作出努力,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教育能力上要不断提高。
教师仅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总之,为塑造好、服务好每一个学生,教师就得呕心沥血、尽心尽职做职做好本职工作,这才算把学生的发展摆到了第一。
四、坚持依法教育学生
教师教育学生的行为、举止、内容、权益等不得与国家各种法律相冲突、相违背。
然而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一部分教师的法律意识却很淡薄,甚至知法犯法。
在这些教师面前,学生最基本的一些权益,如受教育权、人格权、人身权等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何谈得上以生为
本、全面发展学生?
为了做到依法执教,教师应多多了解国家《宪法》、《教育法》,尤其是《教师法》的内容,经常反思自己:是否遵守了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做到了为人师表;是否尽心尽力提高了教学业务,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关心爱护了全体学生,尊重了学生人格,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否有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等等,从而确保依法执教,当好称职的人民教师。
所谓“以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强调教师要心系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利益,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导、培养学生,竭力关爱、服务学生。
一、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以人为本”理念,无疑要求教育更应突出“人文关怀”,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人权,对学生应多有信任、理解和宽容,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好多教师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影响,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以粗暴作风对待学生,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今学业重负的学生更多的是期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而我们教师确实应当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加以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这也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的威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成功。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呢?(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
教师不能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不可粗暴地把自
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意见。
(二)教师要由衷的信任学生,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信任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当然,信任不等于放纵。
(三)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特别是在盛怒和暴躁的情绪下,要沉着、冷静,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迁怒于学生。
二、全面了解,关爱学生
要做到以生为本,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还得要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
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就无从谈起关心、关爱学生,接近学生,更无从谈起全面发展学生。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只关注自己的课堂,而不关注学生的课外;只关注学生对自己如何,而不关注学生对他人怎样;只关注学生的眼前,而不关注学生的将来等等。
这都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育人为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此,只有全面了解、研究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塑造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不断完善,得到发展。
如何对一个学生个体作全面了解?(一)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包括兴趣、爱好、特征、性格、认识能力等等;(二)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思想品德、集体观念、日常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情况、个人卫生、体育锻炼、课外活动等等。
(三)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包括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家长职业及修养等等。
(四)了解每一个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学生的交友情况,经常涉足的场所等等。
三、尽心尽职,服务学生
安心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作为“塑造灵魂”的教师更应如此。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教师更要心系学生、服务学生,要有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提高职业道德。
(一)在思想品德上要加强修养。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生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锐意进取,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
(二)在知识方面要不断充电。
教师在业务知识上要达到精深博学,才学要数十倍数百倍地高于其学生。
为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作出努力,付出艰辛的劳动。
(三)教育能力上要不断提高。
教师仅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总之,为塑造好、服务好每一个学生,教师就得呕心沥血、尽心尽职做职做好本职工作,这才算把学生的发展摆到了第一。
四、坚持依法教育学生
教师教育学生的行为、举止、内容、权益等不得与国家各种法律相冲突、相违背。
然而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一部分教师的法律意识却很淡薄,甚至知法犯法。
在这些教师面前,学生最基本的一些权益,如受教育权、人格权、人身权等都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何谈得上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学生?
为了做到依法执教,教师应多多了解国家《宪法》、《教育法》,尤其是《教师法》的内容,经常反思自己:是否遵守了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做到了为人师表;是否尽心尽力提高了教学业务,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关心爱护了全体学生,尊重了学生人格,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否有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等等,从而确保依法执教,当好称职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