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的分水岭,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危机,使中国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欺辱和沉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本文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从政治、军事和人文三个方面站在发展的角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它带给我们的血一样的教训和启示。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近代史;清政府;非正义
最近半年,有关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成为我国公民甚至是国际上比较热门的话题。针对日本频频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举动,与宣布“购买”钓鱼岛欲使其国有化的荒唐至极的言论,我国政府方面发言人也作出相应的回应“坚决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完整性”,这令国人十分欣慰。
现如今的中国虽然仍是一个发展国家,但也能称得上是屹立于世界之林,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方面都能捍卫祖国的主权,对一切侵略性的行为都具有自卫并反击的能力。然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绚烂文明史中却有那么一段备受屈辱、侵略和压迫的满目疮痍的历史,那就是中国近代史。
甲午中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为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世界的格局分布带来了怎样的革命性转变?对
中国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又将有怎样的启示?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立逐渐强盛起来。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高潮的出现使其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困境,以及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期的尖锐矛盾,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决心对外扩张,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侵略计划,中国作为其欲称霸亚洲大陆野心所制订的“大陆政策”的侵略中心首当其冲。
之后,日本以琉球船民遇害事件为由宣称台湾非中国固有领土,借此进攻台湾。这场战争中日兵力悬殊,清政府占绝对优势,日本看胜利无望就派公使前来和谈以表结束战争的诚意。但由于清政府自封天朝的妄自尊大和莫名的自我良好感,在公使的错误引领下,这场战争竟以赔偿日本白银五十万告终,并为日本吞并琉球群岛提供了依据。
这场正义的自卫之战就以这样荒谬的结果结束了,它使日本尝到了前所未有的甜头,也使日本从另一方面看出清政府的无能,为其再次侵犯埋下伏笔。
之后几年,日本和朝鲜频繁接触,而当时的朝鲜是靠清政府的支持苟安一时。在此期间日本着重自身的发展,从方
面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日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国的变化,企图寻求一个“合适的时机”开始它的侵略计划。
1894年,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作为导火索引爆了这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决定性的战争,但是在这场战斗中清政府却以绝对失败者的姿态再次向她受苦受难的人民宣告了自己的懦弱无能。
这场战争原本清政府是可以取得胜利的,那是什么原因改变了这种局面的存在呢?
(一)从政治因素分析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政治十分腐败,在战争方面缺乏主见,一味求和,地把希望寄托在列强的调停上。虽然国内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但是这场运动并没有对腐朽的国家制度产生任何的影响。而清政府在早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统治下,在经历过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蚀之后,已经变得不堪一击、摇摇欲坠,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当时的日本刚刚经历过明治维新,建立了更适合其社会发展的国家体制,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慢慢走向强国之路。
当时的世界列强为了牵制各大洲强国发展,也出于想分一杯羹的邪恶想法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持着默认甚至是纵容的态度,这更促进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一个是蒸蒸日上的帝国,一个是蛮族统治并压制的腐朽部落,或许在一开始这场战争就已分胜负。
(二)从军事因素分析
战争无疑是军事力量的较量,当时中日国力对比不相上下,有些方面中国还略占优势。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着重提高自身的军事装备,尤其在海军方面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是由于国家内部的空虚和海军军费的任意挪用使得许多先进的战舰引进之后得不到好的保养,慢慢地失去原有的战斗力。军队又疏于管理,士兵待遇差导致士气不振,训练少效果不佳。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每年都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此后又决定每年从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三)从人文因素分析
在任何的一场斗争中,人都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
当时的中国,统治者软弱无能,胆小懦弱,只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在战争方面主和派占上风。人民已经在水深火
热中生活了几十年,不仅要面对列强的掠夺,还要面对朝廷的压迫,生活困苦不堪,对很多事情甚至都已麻木。受过西方教育归来的先进分子则主张各种改革,国内不断燃起人民反抗朝廷的火苗,国外也战火不断。这样一个分裂的局面从某种总程度上也决定了战争胜负的取向。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移风易俗,开化文明,并普及教育,天皇对战争的重视程度使得日本举国上下士气高昂。
三、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自身腐败、不思进取的后果,落后守旧的封建主义根本就不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对手。
四、结束语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了,而被掠夺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还有人民对清政府最后的一点希望和寄托,还有在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精神,也暴露出古老中华民族在近代史进程中曾经难以摆脱的巨大惰性,鲜血和耻辱的代价最终换来了令人警醒的守旧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参考文献】
[1]雪珥《绝版甲午》,文汇出版社,2009年10月.
[2]王文泉、刘天路《中国近代史1840-19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冒荣《两种自强于“天朝大国”文化惰性》,南京大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