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单元测试3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25e13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a.png)
2019中学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2019中学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一、基础学问(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行伍(hánɡ)数罟(ɡǔ))洿池(kuā)阿谀奉承(yú)B.跬步(kuǐ) 针砭(biān)经传(zhuàn) 度长絜大(duó)C.骐骥(qí) 句读(dòu)颁白(bān) 万乘之势(shènɡ)D.驽马(nú) 郯子(tán)归顺(ɡuī) 比权量力(liànɡ)【参考答案】一、1.A(洿:wū)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C(C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斯天下之民至焉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C( A项,“生”通“性”;B项,“受”通“授”;D项,“景”通“影”。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A(B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确定成就的人”。
C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D项,“养生”,古义为“供给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圣人之所以为圣 D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A(A句为“用来……的”BCD句为“……的缘由”)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6.D(D项为推断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精校打印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精校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2401f52af90242a995e506.png)
高一语文必修三校本作业第三单元检测(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撰稿:郑审校: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 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ò)抛头露面(lòu)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矣4、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6、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8、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A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A卷)](https://img.taocdn.com/s3/m/ab572a6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7.png)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A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8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16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303c005ef7ba0d4b733b96.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薭大(duó) 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8、课文填空(7分)(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9347f46bec0975f565e236.png)
《考试指南报·高一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山东省兖州市第六中学 272100 景波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参.省(cān)驽.马(nǔ)弃甲曳.兵(yè)庠.序之教(xiáng)B.作难.(nàn)跬.步(kuǐ)木直中.绳(zhòng)金石可镂.(lòu)C.行.伍(háng)逡.巡(jùn)万乘.之势(shèng)六艺经传.(zhuàn)D.饿莩.(piǎo)数.罟(cù)瓮牖.绳枢(yǒu)度长絜.大(q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青年人担负着时代的使命,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B.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C.他和瑞丰的表现都很好,他欣赏瑞丰的表现也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D.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一大批企业家和科学家,也需要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B.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的羡慕、崇敬,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是否做出贡献。
C.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其图案设计与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
D.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说,伊拉克拒绝了英国提出的释放被伊海军扣押的15名英国士兵。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203527bb68a98270fefa0f.png)
[键入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òu)
C、屏息(bǐng)纤腰(xiān)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B(A楫jí跬kuǐC爪zhǎo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1。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764b9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9.p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常出现的内容,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拿来练练手,一起来看看吧!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5分)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稳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我信任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兴奋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6.“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4分) 这正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的恐惧,不敢流露真情实感,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68885927d3240c8447ef5f.png)
必修三第三单元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薭.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63f52fa1c7aa00b52acbf8.png)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人教版【2021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试卷人教版】一、积聚与运用(21分,1-9题各2分,第10题3分)1、以下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鱼凫(fù) 贾(jiǎ)人铮(zhēng)铮恬(tián)然B.飞湍(tuān) 迁谪(zhé) 饿莩(piǎo) 嘲哳(zhā)C.逡(quān)巡钿(tiàn)头迸(bèng)裂扪(mén)参D.数罟(gū) 暮霭(ǎi) 教坊(fáng) 崤(yáo)函2、只要一个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痒序之教侧身西望长资嗟B.转轴拔弦坐中泣下谁最多C.良将劲驽故不积跬步D.虽有稿暴度长契大比权量力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反的一组 ( )①铁骑突出刀枪鸣②暮去朝来颜色故③恬然自安④曲终收拨留神画⑤整理衣裳起敛容⑥曲罢悯然⑦相逢何必曾相识⑧老大嫁作商人妇⑨今漂沦憔悴A.①③④⑦B.②⑤⑥⑧C.③⑥⑦⑨D.④⑤⑦⑧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去来(助词,有意)江口守空船 B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C却(退回)坐促弦弦转急 D声非加疾(快)也5、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陈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6、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或师焉,或不焉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振之以威怒D. 句读之不知7、以下名句及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海外存知己,天涯假定比邻王勃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白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8、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剖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综合检测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综合检测 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226e2ae53a580216fcfeee.png)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共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导学号 25894153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的一种商业模式。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 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8504ba3b14e852458fb57fc.png)
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评价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 )骐骥.(jì)逡.巡(qūn )金石可镂.(lòu)C、屏.息(bǐng)纤.腰(xiān )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 )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振之以威怒 D.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 B.“受”通“授” C.“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一也..③用心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必有师⑥非吾所谓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而日参省乎己..⑧君子博学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5 。
B(均为宾语前置)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C.且庸人尚羞.之 D.非能水.也答案: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单元测试3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度长契大嬴粮景从云集响应不积跬步B.瓮牖绳枢摄足行伍价值连城爪牙之利C.驽马十驾同年而语惑之不解金石可镂D.弃甲曳兵崛起阡陌门廷若市填然鼓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____,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________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 B.坦陈场合必需必定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 D.坦承场所必须必定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从而师之B.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C.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D.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②善假于物也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B.①北收要害之郡②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C.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南取汉中,西举巴蜀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④却匈奴七百余里⑤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⑧履至尊而制六合⑨不耻相师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D.①⑥/②⑦/⑧⑨/③④⑤8.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余威震于殊俗。
B.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C.为天下笑者,何也?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9.课文内容默写。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过秦论》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对“奋六世之余烈”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振奋六世的神威B.发扬六世遗留下来的功德C.表彰六世的烈士D.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2.下列词语在文段中具有比喻意义的一项是( )A.宇内B.至尊C.百越D.藩篱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一句省略的主语是( )A.百越之君B.秦始皇C.下吏D.胡人4.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秦始皇对内镇压对外掠夺的暴行。
B.描写了诸侯、百越之君、胡人、士人害怕秦始皇的心理。
C.写出了秦始皇的权威和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政治、军事措施。
D.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 )好乐,有(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 ),直好世俗之乐( )。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根据上下文,填入括号中的虚词依次为( )A.之乎也耳B.之诸耳也C.以诸也耳D.以乎耳也2.为下面句中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3.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A.大王你这么高兴,齐国该差不多了吧。
B.大王你这么喜欢音乐,齐国的庶民该差不多了吧。
C.大王你这么喜欢音乐,齐国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D.大王你这么高兴,齐国行王道该差不多了吧。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
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
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
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
有时,一句赞美的话,便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赞美是付出的一份报酬,是生活的一种公平,是黑暗中的一根蜡烛,有意无意间照亮了别人,是航船中的一块罗盘,为你指明方向。
要求:请以“赞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D2.C解析:A项中“契”—“絜”,“嬴”—“赢”;B项中“摄”—“蹑”;D项中“廷”—“庭”。
3.D解析:“坦承”,坦然承认;“坦陈”,坦然陈诉。
作为该市负责人说明和交代本市存在的问题,有承认事实的意思。
“场所”,指活动的地点;而“场合”的词义范围要大一些,它是地点、时间、环境、情况的总合。
“必须”,一定要;“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
“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侧重主观;“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侧重客观事实。
4.C解析:C项张冠李戴。
“各尽所能”,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应改为“五花八门”。
A项“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B项“络绎不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ABD三项均恰当。
5.D解析:A项①名词“老师”;②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①表目的连词“来”,②介词“按照”;C项①使动用法“使之弱”,“削弱”,②形容词“弱小的”;D 项①②均为“借助,利用”。
6.A解析:A项①为顺承关系,可以译为“于是,就”,②表示转折“却”;B项①②均为“的”;C项①②均为表目的连词“来”;D 项①②均为介词“比”。
7.A解析:①为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南、向西”;②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变小、变弱”;③④⑤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之亡”“使之却”“使之愚”;⑥⑦⑧⑨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做帝王”“穿”“登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