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响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心理因素
大化县都阳中学覃安民
【摘要】目前对历史教学所做的各种研究很多,但对影响历史学习的学生心理因素的研究却很少。鉴于学生心理对历史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认知、兴趣、学习态度、意志力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影响历史学习的种种心理因素,了解这些影响因素,以更好地从事历史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学习心理因素
历史学科是中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社会,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经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对于弘扬祖国历史的优良传统,继承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种种原因,中学历史学习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感到索然无味,历史成绩长期没有见长,对学习历史丧失动力,等等。那么,历史学习过程中影响历史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一、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常见心态
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常见心态有三种。第一种是喜欢学习历史,对历史知识充满兴趣。这类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男生多于女生;二是初一、初二感兴趣的人较多,初三明显减少。第二种是排斥历史。这类学生超过半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课程设置和教材本身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的水准问题,更多的是各级考试中的设置与否的问题。第三种是认为历史课可有可无,既不喜欢也不排斥,跟着感觉走。这类学生占学生总数的一到二成。这类学生对待其它学科的态度也是如此,实际上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差,完全被学校计划牵制,上进心普遍不强。
二、影响初中生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
(一)认知因素的影响
由于初中生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抽象的历史知识难以认知,而对形象、生动、具体和有趣味性的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对历史学习主要是机械记忆,基本是传统的死记硬背,很少能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他们的思维特点是:第一,分散性。举例来说,如问1689年发生在中国的大事是什么?他们会很快回答出《中俄尼布楚条约》。但再问同一年英、俄各有什么大事,他们则答不出。第二,孤立性。不能灵活识记所学知识,不能有机地进行联系。如问康熙和乾隆的统治年代,他们能回答出来。但若问清朝有几个皇帝,统治的先后顺序是什么?他们就回答不出来。
另外,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求知欲望高,对中学开设的各门功课都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刚接触历史,什么都想知道,但因受到理解能力的影响,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认知的程度就不一样。对中国古代史中人类社会的起源、社会发展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成、文化名人等这些方面的知识,他们能理解,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到了初二年级,因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增强,他们不仅注重历史的过程,而且更注重产生的原因及结果。如各个朝代中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领袖人物和民族英雄,他们能按照功过是非给予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领悟出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道德准则,也能判断出某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到了初三年级,中国历史的内容全部学完了,学生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对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知识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初步有了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他们在已有中国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世界史,就容易认识和理解世界史知识。
(二)兴趣因素的影响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学习有了动机的推动,使其学习行为指向学
习目标,并会因此在达到目标时,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兴趣,推动新一轮学习。教育心理学认为,凡是学生对掌握某种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时,就会对它产生间接兴趣,从而激励自己去学习那种原本并无直接兴趣的知识。而现实中,不少学生没有意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形不成必须掌握的迫切感。另外,几乎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的中心兴趣就是他的这门学科。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可以对多方面的事物都有兴趣,但这是学生能按自己的愿望来选择的前提下,如果有外界因素干涉,学生不能按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学习的内容,他们的某些兴趣就可能被限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他将更加投入地去学习。
目前,学生不喜欢历史的原因有:1. 教材因素:中学历史学科体系庞大,纵横中外古今,上下跨度几千年,人类的演变,朝代的更替,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构成浩繁的基础知识,一股脑让学生掌握会使其感到无从下手。2. 教师因素: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大纲的研究不够透彻,教学缺乏针对性,难度拔得太高,使学生丧失信心;在教法上不灵活,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法。3. 学生因素:受传统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加上平时数理化作业繁重,无时间顾及文科内容的学习,总认为在考前对历史多读多背就可以了,这种应付思想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学习态度的影响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待学习的较为稳定的肯定与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不同,学习中的体验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倾向。可能是肯定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否定的、消极的;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等等,这些都属于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指对学习的认识与
看法,它与学习者的价值观念紧密联系。认为学习重要、有用,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认为学习用处不大或无用,则消极、被动地去学习。情感是人心理动力机制的中心。在学习活动中,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在历史学习和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愉悦、信心、热情等积极的情感;灰心、冷漠、烦躁等消极不良的情感不可能给历史学习带来好的效果。学生的历史情感大多是一种较为低级的情感体验,课堂上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与历史事件本身固然有关,但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学生自己大多不能根据书本上的历史事件的描述产生强烈的历史情感,不能在教师讲课水平一般的情况下有效地配合教师的讲述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运用历史上爱国志士、英雄豪杰高尚品德给学生以熏陶。也可以历史上一些民族败类、奸佞小人的丑恶行径作反衬,使学生明辨忠奸善恶,培养其道德感;利用历史上杰出人物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等生动事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发奋学习,培养其良好理智感;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再现”已消逝的历史人物和现象,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从而进入历史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
(四)意志因素的影响
意志力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既调节人的外部行动, 又调节人的内在心理,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发展能力, 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决心、信心和恒心。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第一要下定决心,明确学习目的;第二要树立信心,建立坚定信念,相信自己的能力;第三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自信心的作用。
自信心对学习行为影响:首先,影响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努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