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改革

合集下载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拼音是汉字的音标,是学习和使用汉语的重要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对于标准化汉语的学习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汉语拼音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汉字拼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介绍这一最新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特点和变化。

一、声母调整在这个最新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对一些声母进行了调整。

其中,"z"、"c"、"s"被改为"zh"、"ch"、"sh",使得拼音与实际发音更加一致。

例如,原来的"zǎo"现在写作"zhǎo","cè"现在写作"chè"。

二、韵母演变新的拼音方案对韵母也进行了一些演变。

"iu"被改为"iou","ui"被改为"uei",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表示发音。

例如,原来的"liú"现在写作"liou","huì"现在写作"huei"。

三、声调标注在这个最新的拼音方案中,声调的标注方式也有所调整。

声调标注直接位于拼音的最后一个字母上方,用数字1-4表示4个声调。

例如,在标准拼音中,"mā"表示第一声,"má"表示第二声,"mǎ"表示第三声,"mà"表示第四声。

四、多音字注音多音字在拼音方案中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更准确地标注多音字的读音,这个最新的拼音方案引入了多音字注音。

具体做法是,在标准字后面加上一个拼音,用于标明读音。

例如,“重(chóng)要”,其中的"chóng"用于标注读音。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汉语拼音化的利与弊汉语拼音化的失败原因汉语发展历经几千年,从最早殷商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后来的繁体字、简体字,最近网上有出现一阵拼音风,大家一个劲的打拼音字母,赶时髦,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汉语拼音化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汉语拼音化的产生与覆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

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

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曾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

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

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辨读和双字母。

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15日,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

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提议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表示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经过一系列努力,《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

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自从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汉语拼音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人们对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同,汉语拼音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尤其是曾经盛行的汉字拼音化的呼声,使人们一度迷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方向,将其推至极端,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实验还走不出其强大的背影,仍然沿着这样的思路苦苦地努力着。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汉语拼音教学做了相当大的改革,如何理解和认识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992年大纲对汉语拼音作了这样的说明,“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把汉语拼音当作帮助阅读的有效工具,而且在教学要求中建议,“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可以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对大纲中这样的表述,至少可以作出如下的解释。

第一,强调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

如果说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作为基本的定位,那么增加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小学低学段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都与汉语拼音密切相关。

第二,沿着这样的思路,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以继续深入发展。

在帮助识字的基础上,如果强调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只有作到直呼音节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目的。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看字上面的拼音直接读出字音,而不用拼读,从而尽可能减少对阅读的影响。

如果仅此而已,应该说还不至于走弯路。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人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还在此基础上勇往直前。

为了作到直呼音节,要求学生只读拼音进行反复训练,而不重视汉字。

只要作到了能够直呼音节,即使没有要求,面对上下两行,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更多的也是上面的汉语拼音。

甚至在一些语文教材中,为了训练直呼,用拼音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读出来,或者读拼音写汉字,诸如此类的练习随处可见。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自从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汉语拼音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人们对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同,汉语拼音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尤其是曾经盛行的汉字拼音化的呼声,使人们一度迷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方向,将其推至极端,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实验还走不出其强大的背影,仍然沿着这样的思路苦苦地努力着。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汉语拼音教学做了相当大的改革,如何理解和认识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992年大纲对汉语拼音作了这样的说明,“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把汉语拼音当作帮助阅读的有效工具,而且在教学要求中建议,“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可以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对大纲中这样的表述,至少可以作出如下的解释。

第一,强调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

如果说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作为基本的定位,那么增加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小学低学段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都与汉语拼音密切相关。

第二,沿着这样的思路,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以继续深入发展。

在帮助识字的基础上,如果强调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只有作到直呼音节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目的。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看字上面的拼音直接读出字音,而不用拼读,从而尽可能减少对阅读的影响。

如果仅此而已,应该说还不至于走弯路。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人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还在此基础上勇往直前。

为了作到直呼音节,要求学生只读拼音进行反复训练,而不重视汉字。

只要作到了能够直呼音节,即使没有要求,面对上下两行,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更多的也是上面的汉语拼音。

甚至在一些语文教材中,为了训练直呼,用拼音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读出来,或者读拼音写汉字,诸如此类的练习随处可见。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

汉语拼音运动的历史回顾汉语拼音运动是中国语言文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语文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回溯汉语拼音运动的发展历程,剖析其中的重要事件、成果与意义,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自20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

为了统一全国的语言文字,并进行有效的普及教育,汉语拼音运动应运而生。

汉语拼音运动始于1906年,由语言学家赵元任等先驱倡议发起。

他们认为,拼音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汉字的拼音化则是实现文字改革的关键。

在他们的推动下,汉语拼音方案逐渐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在汉语拼音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事件值得铭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58年的汉语拼音方案公布。

这一方案采用了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方式,为汉字的拼音化奠定了基础。

1982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也是汉语拼音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为拼音的规范使用提供了依据。

汉语拼音运动的成果与意义不言而喻。

汉语拼音方案的推广极大地规范了中国的语言文字,消除了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们在交流中的障碍。

汉语拼音运动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拼音的普及教育,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望未来,汉语拼音运动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对于汉语拼音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汉语拼音教育的普及和优化,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汉语教育的推广,汉语拼音也将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未来,汉语拼音可能会成为连接世界各地华人的重要纽带,通过它来实现更广泛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汉语拼音运动是中国语言文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成果与意义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0年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始末

50年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始末

50年前的《汉语拼音方案》制订始末(组图)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

由韦悫制订的一套民族形式汉语拼音。

虽然它也是由汉字基本笔画构成,但看起来却与汉字形式相差甚远。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大会决议。

新中国刚刚成立,文字改革便作为一件大事摆在中央面前。

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制订《汉字简化方案》、大力推广普通话……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

经过几年反复推敲和审定,第一批230个简化字见诸报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注音识字和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今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整整50年了。

现在,汉语拼音早已不只是一个注音识字的辅助工具了,电脑输入、火车代码、专用名词拼写、手机输入、对外汉语教学、图书索引、手语、旗语……越来越多的行业离不开它。

汉语拼音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

而50年前为了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专家们付出的心血,经历的波折,却少有人知。

“中国文字应走拼音化道路”1949年8月25日,毛泽东收到中共“五老”之一吴玉章的来信。

信中,吴玉章对中国文字改革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文字应改成拉丁化的拼音文字,并大胆地提出在全国各地选择重点试行新文字。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但吴玉章的来信还是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

他把信转给郭沫若、茅盾和语言学家马叙伦,征求他们的意见。

三天后,毛泽东收到郭沫若等人的答复。

他们都赞成中国文字改革走拉丁化的拼音方向,但认为,实现拼音文字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现在就重点实行新文字,未免过于草率。

虽然,吴玉章着手试行新文字的建议被暂时搁置,但他“拼音化”的主张却得到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许多人的支持。

1949年10月10日,新中国成立仅仅十天,一个名为“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的组织宣告成立。

为了表示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关注,毛泽东特意派秘书胡乔木参加“文字改革协会”,以便随时了解和指导文字改革工作。

其实,把中国文字改成拼音化文字的呼声,由来已久。

中国拼音发展史

中国拼音发展史

中国拼音发展史
中国拼音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系统主要由汉字构成,没有标准的拼音系统。

在清朝末年,一位名叫耶鲁珍准耶热提种统这的清朝官员,为了方便汉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开始研究拼音系统。

他参考了英语和法语的发音规则,创造了一个新的拼音系统,称为“官话
拉丁字母拼音法”。

这个拼音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
拼音系统,为后来的拼音系统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拼音系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发生在1958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
定制定一套标准的拼音系统,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促进语言统一。

这个拼音系统称为“汉语拼音方案”,也被称为“普通
话拼音”。

这个拼音系统采用了拉丁字母,同时与汉字形成一
对一的对应关系,使人们通过拼音可以准确地发音和拼写汉字。

从此以后,中国的拼音系统逐渐成为中国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拼音系统标准化,并被广泛用于学校教育、文字输入法、新闻媒体等方面。

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拼音系统也开始出现在外语教学、标志和标牌、翻译等方面的应用。

总之,中国的拼音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最终形成了现代的汉语拼音系统,成为中国语言教育和文字输入法的重要工具。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改革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改革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改革汉语拼音字母名称音改革摘要《字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五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第一部分。

汉语拼音的《字母表》与英语的《字母表》字母相同,排序一样,读音却不一样,这就造成学生对《字母表》字母名称音混淆不清,而采用英语字母的名称音来教学拼音字母表的字母名称音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汉语拼音;字母表;名称音汉语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

汉字属于象形或形声的方块字,不像英文这类的拼音文字,可以直接拼读。

为了给汉字标注读音,早期的人们先后采用了同音字互注的直音法和用字韵“两两相切”的反切注音法等方法来注音习字。

例如用“都笼切”来为“东”注音(快读“都”“笼”=“东”)。

1910年,我国出台一套笔画式的注音字母,后人称之为注音符号,就是《字母表》标注“名称”的那一行符号。

在《汉语拼音方案》出台之前,这套注音符号虽然作用很大,流传甚广,但是存在注音不够准确、书写不方便等缺陷。

1956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总结了前人创造的各种汉字注音的经验,拟定出台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

1958年2月1日,《汉语拼音方案》经历了多方反复审议和多次修订,经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作为正式方案推行。

《汉语拼音方案》能客观地记录汉语,准确地标注汉字读音,是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辅助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不仅能为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或文字改革提供通用平台,还能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方便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方便科研设置代号、编制索引等等。

但《汉语拼音方案》第一部分《字母表》中的26个字母与英语26个字母相同,名称音却不一样,使人容易产生混淆。

因此建议改革,让英、汉《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统一,使《汉语拼音方案》更臻完善。

一、《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表》字母的名称音难以适应现代教学《字母表》中每个字母除了本音外,还另有一个由本音演化而来的名称音。

本音与名称音读音相同的少,不同的多。

“新版汉语拼音方案”

“新版汉语拼音方案”

“新版汉语拼音方案”新版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用拉丁字母系统标示汉语读音的方法,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基础,也是汉字输入法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出台了新版汉语拼音方案,对比以往的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版汉语拼音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历史回顾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颁布以来已经历了几次修改。

新版汉语拼音方案于2012年发布,取代了1982年发布的旧版方案。

新版方案的出台,旨在提高汉语拼音在国际交流、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二、音标调整新版汉语拼音方案对音标进行了一些调整,以更准确地表示声音的差异。

例如,将"ü"的音标由"ü"调整为"v",更符合国际通用的拼音规则。

此外,新版方案进一步丰富了鼻化音的表达,增加了三个韵尾字母"n"、"ng"、"m",使得汉字的读音更加准确。

三、声调标记新版汉语拼音方案在声调标记上做出了一些改进。

旧版方案采用了数字1-4表示四个声调,但在实际使用中不方便输入。

因此,新版方案引入了更直观、易于输入的声调标记符号。

通过在韵母上标注符号,可以清晰地表示不同的声调,方便学习者使用。

四、多音字规范新版汉语拼音方案对多音字的拼音规范进行了调整。

多音字是指一个汉字有多个不同的读音。

在旧版方案中,多音字的读音只根据常用读音标注,而忽略了其他读音。

新版方案在拼音中引入了数字表示多音字的多个读音,使得读者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多音字。

五、规范字词拼写新版汉语拼音方案对字词拼写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在旧版方案中,有些字词的拼写存在多种表达方式,造成了拼写混乱。

新版方案则通过统一拼写规则,减少了拼写上的歧义,提高了汉字拼音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六、国际使用推广新版汉语拼音方案在国际推广方面也作出了努力。

新版方案将汉语拼音同国际通用的拼写系统相结合,使得汉字在国际交流中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科书拼音部分的改革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科书拼音部分的改革

南 元是拼音部分,第二单元是识字 从国家、个人到学科方面,从社会责任到个人义
文 教
科 部分。拼音学习是汉字学习的基 务,清晰明了地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做。插图的色
技 大
础和拐杖,学好了拼音才能逐渐
彩鲜艳明丽,内容丰富多样,能够迅速吸引学生
学 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和写作水 的眼球。
教 平,能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
雪 旗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年
(三)练习题型丰富,针对性强

怡 级学生在拼音学习部分要达到以
这里探讨的练习题,主要是指部编本拼音部
下水平: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分的课后练习题和单元练习题,练习题从属于作

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 业系统,作业系统与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和导学 节。能够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 系统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教科书的要素。部编本
问题,因此,必须从我国文化建设的
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了新课标要求低年级需达到的学习目标。
础。
较之旧人教版,部编本的练习题题型发生了
教科书的练习题是最容易被 巨大变化,以读一读、连一连为主,加进了联系
人遗忘的部分,实际上,练习题 生活实际和思维导图的创意,例如,把同类的事
是教科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 物涂上相同的颜色,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等。
是识字部分,第二单元才是拼音部分,拼音部分 广东省东莞市,最高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
分为 13 课,拆分成 2 个部分,每个部分后面设 教育。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
的飞速发展,手机上网全面普及,网
络文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日
益增强,已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但新时期网络文化还存在诸多
下简称为“新课标”)为依据,组织编写的具有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该阶段的儿童

现代汉语拼音改革方案

现代汉语拼音改革方案

现代汉语拼音改革方案一. 汉语拼音的发展:现代汉语拼音是在解放前的汉语拼音基础上进行改革,将原来的拼音符号改用成拉丁字母,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上采用两种拼音作为对照.采用拉丁字母注音符合英文书写习惯,与国际文化接轨,便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

五十年代,在进行汉语拼音改革时,电脑尚未普及,前辈们的远见卓识使我们这些从小就学习现代汉语拼音的人很容易就能上网学习,这与前辈们的超前意识是分不开的。

现代汉语拼音是中国汉字的注音方法,理同英文音标,是中国汉字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无论现在汉字输入电脑有多少种方法,汉语拼音对于汉字来说还是要用的,实际上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原来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暴露出不少缺点,已经到必须改革的时候了。

汉语拼音改革应象汉字简化方案一样,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这样上一代人很快就能掌握使用新的方法,不至于出现文化断层。

二.现代汉语拼音现存的缺点:1.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使用的拼音符号u(yu),键盘上没有这个字母,u(yu)和u(乌)容易造成混淆,书写和打键都很不方便。

2.韵母o喔实际上并不需要,可用uo代替。

3.韵母表中的注音字母使用不统一:如ien可写成in, iou就可写成iu,还有ong、ueng,同样一种发音标了两种写法,这些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不是小问题了。

4.韵母表中韵母的发音由于比较杂乱,不象声母那样好记,主要原因是没有将它们规范化,系统化。

三.新汉语拼音改革方案的几点说明:1.声母,B、P、M、F、D、T、N、L、G、K、H用于本字注音时,韵母统一使用e,不用o。

2.声母,J、Q、X、ZH、CH、SH、R、Z、C、S、用于本字注音时,韵母不变,还是统一用i.3.韵母i和u行的注音方法不变,当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将i和u改写成y 和w。

4.当eo、en、eg前加声母时e可以省略不写。

5.取消韵母o,无用、反而增加学习的复杂性,可以用ue代替。

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改革摘要:汉语拼音教学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据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及乐于口头表达的心理因素。

把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学说普通话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儿童的语言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

关键词:改革学习方式语言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已经成为每位教育实践操作者值得思索的新命题。

语文教学在改革,拼音教学也在改革。

拼音教学,不只是其本身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值得我们去探究,它更是一个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开始和入门,是兴趣、方法、习惯的开始和积淀。

如何让学生轻松有效、兴趣盎然地学习拼音,通过拼音的工具作用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是我们努力探索不断改革的方向。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先安排,科学整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把拼音教学板块放在最前面,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学生及早掌握拼音这个工具,及早进入自主阅读的王国。

儿童认识事物总是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

教材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及乐于口头表达的心理因素。

把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学说普通话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儿童的语言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

从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本着易学、有用的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继续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并安排儿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识字,为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二、学习方法的改革首先,拼音教学浅入浅出生活化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言语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

拼音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求教师为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即让学生根据如教材情境图等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

教学中,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化难为易,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拼音教学也应该把学生从课本、教室带人生活中。

带入更广阔轻松的学习空间。

让他们认识到拼音的用处很大我们时时处处都在运用它,更能借助它进行识字阅读。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拼音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

学生只有掌握拼音,才可以更快的识字阅读,这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他们并未形成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题。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拼音教学有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这时需要创设更加愉快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汉语拼音的教学技巧进行以下探讨。

标签: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拼音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拼音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能力。

由于传统拼音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需求,教师需不断寻求教学改革和创新策略。

从而体现语文拼音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培养学生兵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拼音学习积极性,并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

营造更活跃课堂氛围,有效提高拼音教学效率。

一、当前语文拼音教学现状(一)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升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因此家长对学生进行了比较基础的拼音教学。

并且部分学生在接受幼儿园教育时也接触了拼音,这也为小学新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进入小学之前都接触了拼音教学。

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也给小学拼音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小学学生自觉性较差,在学习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监督。

教学中教师如果无法很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难以提升语文拼音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师应加强自身教学素质语文教师在小学拼音教学当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前的小学拼音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应不断提升。

许多教师就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这并不利于提高语文拼音教学效率。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

最新汉语拼音方案
(3)组织各类汉语拼音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5.国际应用
(1)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推动汉语拼音在国际标准中的应用。
(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大汉语拼音的比重,提高教学效果。
(3)推动汉语拼音在国际学术交流、地名标识等方面的应用。
四、实施与保障
1.成立汉语拼音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5.国际应用
(1)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推动汉语拼音在国际标准中的应用。
(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大汉语拼音的比重,提高教学效果。
(3)推动汉语拼音在国际学术交流、地名标识等方面的应用。
四、实施与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汉语拼音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表。
(2)以普通话为标准,消除方言对拼音的影响。
(3)加强对儿化音、轻声音等特殊音变的训练,提高发音的自然度。
2.拼写规则
(1)合并部分相似韵母,如将“ai”、“ei”合并为“ai”,将“ie”、“üe”合并为“ie”。
(2)取消部分声母、韵母的组合,如“zh”、“ch”、“sh”与“i”、“u”的组合。
(3)加强对儿化音、轻声音等特殊音变的训练,提高发音的自然度。
2.拼写规则
(1)简化拼写规则,减少例外现象。
(2)合并部分相似韵母,如将“ai”、“ei”合并为“ai”,将“ie”、“üe”合并为“ie”。
(3)取消部分声母、韵母的组合,如“zh”、“ch”、“sh”与“i”、“u”的组合。
(4)规范隔音字母的使用,避免歧义。
二、目标
1.规范汉语拼音发音和书写,提高准确性和可读性。
2.简化汉语拼音拼写规则,降低学习难度,便于推广和应用。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近年来,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引起了广泛。

传统的拼音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应用等,导致了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拼音知识。

因此,有必要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改革。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实践应用,将拼音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拼音;二是增加趣味性,通过游戏、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使拼音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三是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为了验证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选取了两组学生,每组10人,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改革后的教学法进行拼音教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发现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法的学生在拼音运用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均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

具体来说,我们发现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法的学生:1)拼音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能够更好地读准音节、拼写汉字;2)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拼音知识;3)个性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习困难,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次教学改革实验表明,重视实践应用、增加趣味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拼音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这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汉语拼音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拼音作为学生认识汉字、阅读文章、书写作文的基础,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当前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教学方法陈旧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视角出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实践建议。

当前,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声母、韵母和拼音规则等方面,缺乏实际应用的练习。

教学方法陈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试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

试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

试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摘要】汉语拼音是我国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小学生认识汉字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广大人民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其实汉语拼音只是一种工具,帮助小学生识字、看书,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的汉语拼音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学习的目的,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及成果。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国在2001年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本文就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与实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汉语拼音教学从1958年我国颁布《汉语拼音方案》之后就成为了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汉语拼音作用、功能认识的不同,导致了汉语拼音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断的发生变化,其中有一段时期汉字拼音化的呼声在我国极度盛行,导致人们迷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方向,并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的小学现在还受其影响。

我国在2001年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汉语拼音教学做出了深入的改革,如何理解该改革与实验将直接决定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1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开始对我国语言文字发展方向的认识和把握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儒家文化圈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促使了各国人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发生重大的转变。

在我国,传统文化也已经不再和经济发展势不两立,也不再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令人吃惊的是语言文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还发挥了巨大的功能;另外在计算机方面,计算机的发展和汉字处理问题的解决彻底否定了汉字与现代科技无法融合的观点。

同时还有一些学者在积极的研究语言文学的学习同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汉字要比拼音文字更加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可见汉字要比拼音文字重要的多。

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已经把汉语拼音当成了教学的目的,让小学生重点学习汉语拼音,甚至有时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这样的教学虽然满足了小学生一时的阅读需要,但是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却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另外在我国普通话的推广过程中,很多人并不把汉语拼音当成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而是当成了普通话的学习,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大家普通话的练习。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和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还有1926年的国语罗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国字。

所有这些汉字拉丁化方案都为汉语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础。

1949年,吴玉章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为了有效的扫除文盲,需要迅速进行文字改革。

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其中一项任务就是研究汉语拼音方案。

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其间收到各种汉语拼音方案1600多个。

大致有这样几种形式:汉字笔画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几种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形式而最后决定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系统,以便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您知道了吧?汉语拼音的出现,是为了将汉字“拉丁”化。

孰先孰后,泾渭分明嘛汉语拼音由来古代没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两个认识会念的字,取第一个的声母,取第二个的韵母,拼合起来就行了.古代,中国的回族兄弟不学汉字,学习阿拉伯语,但他们用阿拉伯文的字母来拼写口语(汉语),所以这是中国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的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

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是中国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现了用简单的古字表现汉语语音的拼音方式。

民国年间,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这个系统的集中表现。

打造汉语拼音教学新模式

打造汉语拼音教学新模式

打造汉语拼音教学新模式【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打造汉语拼音教学的新模式。

在传统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分析中,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

本文提出了改革思路,包括打造个性化学习模式和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改革,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在总结了改革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推动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进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汉语拼音教学、新模式、个性化学习、现代科技、教学改革、进步、教育、创新、学习方法、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汉语拼音作为汉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习者的发音和拼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个性化教学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激发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们迫切需要打造一种新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机械化记忆声母和韵母,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

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并提出创新性的改革方案。

通过本文探讨,我们旨在提出一种个性化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倡导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我们还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化教学工具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汉语拼音教学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打造一种新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1.2 问题意识汉语拼音作为汉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汉语的第一步。

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个性化教学,学生往往只能按部就班地学习,缺乏针对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了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拼音改革遗翁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执行以来已半个多世纪了,对汉语的教学与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完善、不规范、繁琐的情况发生,应当改革。

本文“抛砖引玉”,希冀对汉语拼音改革致棉薄之力,倘有益,是为幸。

1918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拼音字母以前,传统的注音、拼音方法是“反切”。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注、拼一个汉字的音。

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定被反切字的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定被反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128页汉语语音条目)例如:“耐,奴代切。

”注音字母大陆不采用,(台湾采用,已改革。

)故不论。

现行拼音法用26个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拼音。

现行拼音方案:
解读韵母表的韵母的符号,拼音,读音,发音器官(全部为喉音)及韵母组成、拼读等:(下列1,2,项说明为本人理解,
原方案无此说明。


1,韵母表由12个基础韵母,3个介母,20个导出韵母组成。

基础韵母:
a wā啊,o wō窝,e wē鹅, ai wāi 哀,ei wiē唉,ao
wāo 熬,ou wōu 欧,an wān 安,en wēn 恩,ang wāng 昂,
eng wēng 亨(亨的韵母),ong wōng 轰(轰的韵母)。

介母:i yī衣,u wū乌,ü yǖ迂。

介母与基础韵母纵横交叉拼读出导出韵母。

导出韵母:ia iā呀, ua uā蛙,uo uō喔, üe üē约, uai uāi 歪, iei iēi 耶, uei uēi威, iao iāo 腰,
iou iōu 忧, ian iān 烟, uan uān 弯,üan üān 冤,
ien iēn 因, uen uēn 温, üen üēn 晕, iang iāng央,
uang uāng 汪, ieng iēng 英, ueng uēng 庚, iong
iōng 雍。

2,韵母组成成分。

全韵母由三部分组成:韵头(由i u ü担任)、韵腹
(由a o e i u ü担任)、韵尾(由o i u n ng担任)。

一个韵母韵腹是必须的,是标声部分,不可少;韵头、韵
尾可有,可无。

例:仙=xiān x 声母 i韵头ā韵腹 n韵尾。

(全韵母)资=zī z 声母ī韵腹(无韵头、韵尾)。

3,现行拼音方案的诸多说明,不在此重复。

四、改革现行拼音方案说明:
1, 取消原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后的一切说明。

(见现行汉语拼音方案)
2,取消轻声。

因为轻声是语气,不是声调。

如:爸爸,妈妈的第二个字,近处叫是轻声,远处叫是又重又长的重音。

3,取消儿化音。

传统的反切法注音,拼音中只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完全解决了儿化音的问题。

新汉语拼音
法不必节外生枝。

4, 取消声母:zh ch sh 。

因为zh ch sh与z c s都是齿音。

现代语音学家认为前者捲舌音,后者直舌音,但六
十岁以上的老人读书认字都是口口相传的,没有嚴格分别
也没有出现甚麽问题。

表现一种语言所用的工具,只要能
正确表达字音义,越简单越好,故取消zh ch sh声母。

5,取消导出韵母,因为导出韵母是由介母与基础韵母纵横交叉拼读而成。

6,“拼音”作为与方块汉字等同的文字在国际交往中行文时应标识标声韵母,因为汉字一字多音情况较多,不注明,
一般外国人易发生误解。

例如:人名dong dong 易理解
为:东东,冬冬等;如标为:dǒng dòng 理解为:“董
栋”较为容易。

新汉语拼音方案:
一、新方案特别规定
1,一个汉字必须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及其声调拼读而成,而且字与字之间要断开。

任何声母和韵母都不能单独成
字,不准连拼,连写。

2,声调符号、读法、例
1),声调及符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2),读法:(1)古法: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
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参见康熙字典“明显四声等韵图”)(2),今法:阴平:平长。

阳平:扬强。

上声:抑扬。

去声:短藏。

(3),用五度音表示:
阴平:55。

阳平:35。

上声:214。

去声:51。

(4),例:妈mā麻má马mǎ骂mà 3),汉字拼读只有两种型式
即:1、声母+基础韵母。

2、声母+介母+基础韵
母。

记住20个声母,12个基础韵母,3个介
母(介母i,u,v也是基础韵母),就可以如
法拼读汉字了。

二、
三、
四、
四呼:拼音时的四种口形
1,开口呼:不含i u v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大,较园。

2,齐齿呼:含 i 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扁小。

3,合口呼:含 u 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小,园,略向前。

4,撮口呼:含v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小,较园,微扁。

注:用本改革的“规定”、“声母表”、“韵母表”、交叉韵母、(介母,基础韵母交叉)结合四呼,就可以正常拼读
汉字了。

如:xiān=仙 x声母 + i介母 + ān基础韵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