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精炼工艺培训 PPT
合集下载
油脂精炼 粮油加工课件
第四章
油脂提取与精炼
第二节 油脂的精炼
一、 目的 二、 方法 三、 精炼工艺
2020/10/29
一、油脂精炼的目的
• 主要针对利用压榨法和浸出法制得油脂(毛 油)。
• 杂质主要包括水分、机械杂质、胶质、蜡、有 嗅物质、色素等杂质,以及少量外来的污染物 质,如3、4—苯并芘、黄曲霉毒素、残留农药 等。
• 缺点是:只能除去能水化的胶质。 • 新方法 :加磷酸处理。
2020/10/29
磷脂分子与水作用时表现的特殊排列
2020/10/29
• 3.脱酸:既可利用物理方法,也可利用 化学方法。用物理方法脱酸是在一定温 度下,用真空蒸馏的方法使游离脂肪酸 从油中被蒸馏出来。用化学方法脱酸是 在油中加入碱或在碱中加入油,利用皂 化反应来脱酸,并与油分离。
• 2.注意按不同用途及产品规格选择合理的 工艺,确保达到高质量的成品油。
• 3.工艺流程简单、合理,设备少而先进。 • 4.生产过程机械化、连续化或自动化程度
高,劳动强度低。 • 5.工艺与设备的配置适应性要(一)机械杂质的去除 • 毛油中的机械杂质可利用沉淀法、过滤
2020/10/29
板框式压滤机
1—尾板 2—滤框 3—滤板 4—主梁 5—头板 6—压紧
装置
2020/10/29
立式叶片过滤机
1—进油口 2—出油口 3—罐体 4—工作腔 5—振动器 6—滤叶 7—卸渣碟阀
• 3. 离心分离法 • 凡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进行过滤分离或
沉降油渣的方法称为离心分离法。 • 它与过滤法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滤
• 精炼的目的:除去上述杂质,保证油脂的色泽、 透明度、滋味、脂肪酸组成和营养成分等项均 能符合规定的油脂产品质量指标。
油脂提取与精炼
第二节 油脂的精炼
一、 目的 二、 方法 三、 精炼工艺
2020/10/29
一、油脂精炼的目的
• 主要针对利用压榨法和浸出法制得油脂(毛 油)。
• 杂质主要包括水分、机械杂质、胶质、蜡、有 嗅物质、色素等杂质,以及少量外来的污染物 质,如3、4—苯并芘、黄曲霉毒素、残留农药 等。
• 缺点是:只能除去能水化的胶质。 • 新方法 :加磷酸处理。
2020/10/29
磷脂分子与水作用时表现的特殊排列
2020/10/29
• 3.脱酸:既可利用物理方法,也可利用 化学方法。用物理方法脱酸是在一定温 度下,用真空蒸馏的方法使游离脂肪酸 从油中被蒸馏出来。用化学方法脱酸是 在油中加入碱或在碱中加入油,利用皂 化反应来脱酸,并与油分离。
• 2.注意按不同用途及产品规格选择合理的 工艺,确保达到高质量的成品油。
• 3.工艺流程简单、合理,设备少而先进。 • 4.生产过程机械化、连续化或自动化程度
高,劳动强度低。 • 5.工艺与设备的配置适应性要(一)机械杂质的去除 • 毛油中的机械杂质可利用沉淀法、过滤
2020/10/29
板框式压滤机
1—尾板 2—滤框 3—滤板 4—主梁 5—头板 6—压紧
装置
2020/10/29
立式叶片过滤机
1—进油口 2—出油口 3—罐体 4—工作腔 5—振动器 6—滤叶 7—卸渣碟阀
• 3. 离心分离法 • 凡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进行过滤分离或
沉降油渣的方法称为离心分离法。 • 它与过滤法相比,具有分离效果好,滤
• 精炼的目的:除去上述杂质,保证油脂的色泽、 透明度、滋味、脂肪酸组成和营养成分等项均 能符合规定的油脂产品质量指标。
江南大学油脂精炼课件
混合工艺
操作时间一致
色泽
•间歇式,因先后过滤,油和土接触时间不一
•连续,物料短路、返混和局部死区,部分油和土在设 备中的停留时间不一
时间
操作时间决定于吸附平衡
• 只要搅拌效果好,容易达到平衡 • 延长时间,有利脱色
100~115℃,20~30min;120℃,5min • 时间过长,色度回升,酸价升高,油脂氧化、聚合、共轭,
混合 均匀接触
脱色过程属于非均相化学反应,土对色素的吸附,在土表 面进行
良好的混合,使油脂与土均匀接触,建立吸附平衡,避免 长时接触引起油质劣变
常压脱色,土在油中呈均匀悬浮状态即可,过于强烈增加 油脂氧化
减压脱色,激烈混合,以不引起油脂飞溅为度
白土定量的均匀
白土定量 1. 变速螺旋机 2. 预混合工艺 3. 活塞式定量装置
白土质量因素
★
• 原土质量 • 酸活化程度 • 水分 • 孔隙度 • 比表面积 • 酸度 • 颗粒度
白土粒度
粒度越细,表面积越大,脱色效率越高 粒度控制:200目筛的通过率≥90%,10μm以下越少越好 脱色用过滤机,220目不锈钢滤网 初过滤脱色清油的安全过滤,10-15μm
凹凸棒土
待脱色油
• 在选择工艺及白土前,了解待脱色油中色素 的性状和可脱性,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 对于外购毛油,尤其重要
吸附剂
天然漂土(膨润土、蒙脱土)
40-120m2/g, M++
活性白土
250-350m2/g M++ → H+
凹凸棒土
活性炭 沸石
硅藻土 硅胶
800m2/g
吸附磷脂 皂
活性白土
1. 对胶溶杂质吸附强 2. 对叶绿素吸附强,对碱性原子团和极性原子团吸附更强 不足之处 1. 具有吸油性,吸油50% 2. 酸价会升高,1%用量酸价上升约0.01
《粮油加工技术》――植物油脂的精炼和深加工PPT课件
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相对挥发度的不同,在高温、
高真空下进行水蒸汽蒸馏,使游离脂肪酸与低分子
物质随着蒸汽一起排出,这种方法适合于高酸价油
脂。
优点
不用碱中和,中性油损失少;辅助材料消耗少,降 低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工艺简单,设备少,精炼率 高;同时具有脱臭作用;成品油风味好。但由于高 温蒸馏难以去除胶质与机械杂质,所以蒸馏脱酸前 必先经过过滤、脱胶程序。对于高酸价毛油,也可 采用蒸馏与碱炼相结合的方法。
1、对吸附剂的要求
吸附力强,选择性好,吸油率低,对油脂不发生化 学反应,无特殊气味和滋味以及价格低,来源丰富
2、吸附剂种类
天然漂土:主要成分为SiO2,其次为Al2O3 活性白土:硅酸铝 1~3%(广泛使用)
活性炭:0.3%(活性炭:活性白土=1 : 10~20)
(二)吸附原理
1、吸附剂的表面性
吸附剂的颗粒很小, 可获得大的表面能
内盐式 水化式
R1
R2
PO-OCH2CH2N(CH3)3 O
R1
R2
PO-OCH2CH2N(CH3)3
OH
OH
H2O
影响因素 1、加水量的影响
在有适量水的情况下, 才能形成稳定的水化脂 质双分子层结构,坚实 如絮凝胶颗粒。
加水量(m)与粗油胶质含量(W)的关系
低温水化(20~30℃)m=(0.5~1)W 中温水化(60~65℃)m=(2~3)W 高温水化(85~95℃)m=(3~3.5)W
(二)水分
水分杂质的存在,使油脂颜色较深,产生异 味,促进酸败,降低油脂的品质及使用价值,不 利于其安全储存,工业上常采用常压或减压加热 法除去。
(三)胶溶性杂质
杂质
这类杂质以极小的微粒状态分散在油中,与油 一起形成胶体溶液,主要包括磷脂、蛋白质、糖 类、树脂和黏液物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磷 脂是一类营养价值较高的物质,但混入油中会使 油色变深暗、混浊。磷脂遇热(280℃)会焦化发 苦,吸收水分促使油脂酸败,影响油品的质量和 利用。
第六章 油脂精炼2PPT课件
的挥发性分解物、小分子量多环芳烃、残留农药等。 改善油脂风味和色泽,提高油脂烟点,提高油脂稳
定度和品质。
一、油脂脱臭理论
(一)水蒸汽蒸馏理论
相同条件下,油脂中臭味物质的蒸汽压远大于甘三酯 的蒸汽压。因此,可利用高温、高真空、水蒸汽蒸馏 脱除臭味组分。
如:在250℃工业油脂脱臭条件下,高碳链脂肪酸蒸汽压为 26.66~2.67kPa,而高碳链脂肪酸相应的甘三脂的蒸汽压为 1.33×10-3~1.33×10-4kPa,两者的相对挥发度达20000。
吸附剂分离:叶片式过滤机
BLEACHING
Vessels
Spent earth
二、其他脱色法
(一)光能脱色法 油脂中的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等)能吸
收可见光或近紫外光的能量,双键氧化,发色基团 的结构破坏而裉色。但伴有油脂的光氧化从而促进 油脂的氧化酸败。 (二)热能脱色法 油脂中的某些热敏性色素受热分解褪色。需要在减 压下进行,操作温度为140℃左右,色泽退变后应及 时冷却,以减缓油脂的热氧化。 (三)空气脱色法 (四)试剂脱色法 (五)其他脱色法
(4)操作温度
吸附脱色的操作温度决定于油脂品种、操作压力以及 吸附剂品种。如脱除红色较脱除黄色所需温度高;常 压脱色及活性度低的吸附剂脱色温度较高。
一般105℃-110℃脱色。过高会造成回色,酸价升高。
图6-31 脱色时间对豆油脱色程度的影响
黄色度
80
温度
95
oC
60
白土添加量
2%
绝对压力
60mmHg
主要是吸附脱色,辅助脱色是碱炼、脱臭工段。
脱色工段作用:脱色;除去微量金属,残留皂粒、胶 质、臭味物质、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氧化产物等。
定度和品质。
一、油脂脱臭理论
(一)水蒸汽蒸馏理论
相同条件下,油脂中臭味物质的蒸汽压远大于甘三酯 的蒸汽压。因此,可利用高温、高真空、水蒸汽蒸馏 脱除臭味组分。
如:在250℃工业油脂脱臭条件下,高碳链脂肪酸蒸汽压为 26.66~2.67kPa,而高碳链脂肪酸相应的甘三脂的蒸汽压为 1.33×10-3~1.33×10-4kPa,两者的相对挥发度达20000。
吸附剂分离:叶片式过滤机
BLEACHING
Vessels
Spent earth
二、其他脱色法
(一)光能脱色法 油脂中的天然色素(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等)能吸
收可见光或近紫外光的能量,双键氧化,发色基团 的结构破坏而裉色。但伴有油脂的光氧化从而促进 油脂的氧化酸败。 (二)热能脱色法 油脂中的某些热敏性色素受热分解褪色。需要在减 压下进行,操作温度为140℃左右,色泽退变后应及 时冷却,以减缓油脂的热氧化。 (三)空气脱色法 (四)试剂脱色法 (五)其他脱色法
(4)操作温度
吸附脱色的操作温度决定于油脂品种、操作压力以及 吸附剂品种。如脱除红色较脱除黄色所需温度高;常 压脱色及活性度低的吸附剂脱色温度较高。
一般105℃-110℃脱色。过高会造成回色,酸价升高。
图6-31 脱色时间对豆油脱色程度的影响
黄色度
80
温度
95
oC
60
白土添加量
2%
绝对压力
60mmHg
主要是吸附脱色,辅助脱色是碱炼、脱臭工段。
脱色工段作用:脱色;除去微量金属,残留皂粒、胶 质、臭味物质、多环芳烃和残留农药、氧化产物等。
油脂精炼课件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22/09/04
油脂精炼*
7
2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 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 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 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 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 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脱酸的主要方 法为碱炼和蒸馏法。蒸馏法又称物理精炼法, 应用于高酸值、低胶质的油脂精炼。这里主要 介绍碱炼法。
22/09/04
油脂精炼*
23
2021/6/24
六、脱 臭
各种植物油都有它本身特有的风味 和滋味,经脱酸,脱色处理的油脂中还 会有微量的醛类、酮类、烃类、低分子 脂肪酸、甘油酯的氧化物以及白土、残 留溶剂的气味等,除去这些不良气味的 工序称脱臭。
22/09/04
油脂精炼*
24
2021/6/24
脱臭方法
22/09/04
油脂精炼*
27
2021/6/24
2、操作压力
脂肪酸及臭味组分在一定的压力下 具有相应的沸点,随着操作压力的降低 而降低。操作压力对完成汽提脱臭的时 间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压力越低,需要的时间也就越短。 蒸馏塔的真空度还与油脂的水解有关联, 如果设备真空度高,能有效的避免油脂 的水解所引起的蒸馏损耗,并保证获得 低酸值的油脂产品。生产中一般为300— 400Pa,即2—3mmHg的残压。
脱臭的方法有真空汽提法、气体吹 入法、加氢法等。最常用的是真空汽提 法,即采用高真空、高温结合直接蒸汽 汽提等措施将油中的气体成分蒸馏除去。
22/09/04
油脂精炼*
25
2021/6/24
脱臭机理
脱臭的机理是基于相同条件下,臭 味小分子组分的蒸汽压远大于甘三酯的 蒸汽压,即臭味物质更容易挥发。因此 应用水蒸气蒸馏的原理进行汽提脱臭。 水蒸气蒸馏脱臭的原理,系水蒸气通过 含有臭味组分的油脂时,汽-液表面相接 触,水蒸气被挥发的臭味组分所饱和, 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逸出,从而达到了脱 除臭味组分的目的。
22/09/04
油脂精炼*
7
2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 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 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 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 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 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脱酸的主要方 法为碱炼和蒸馏法。蒸馏法又称物理精炼法, 应用于高酸值、低胶质的油脂精炼。这里主要 介绍碱炼法。
22/09/04
油脂精炼*
23
2021/6/24
六、脱 臭
各种植物油都有它本身特有的风味 和滋味,经脱酸,脱色处理的油脂中还 会有微量的醛类、酮类、烃类、低分子 脂肪酸、甘油酯的氧化物以及白土、残 留溶剂的气味等,除去这些不良气味的 工序称脱臭。
22/09/04
油脂精炼*
24
2021/6/24
脱臭方法
22/09/04
油脂精炼*
27
2021/6/24
2、操作压力
脂肪酸及臭味组分在一定的压力下 具有相应的沸点,随着操作压力的降低 而降低。操作压力对完成汽提脱臭的时 间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压力越低,需要的时间也就越短。 蒸馏塔的真空度还与油脂的水解有关联, 如果设备真空度高,能有效的避免油脂 的水解所引起的蒸馏损耗,并保证获得 低酸值的油脂产品。生产中一般为300— 400Pa,即2—3mmHg的残压。
脱臭的方法有真空汽提法、气体吹 入法、加氢法等。最常用的是真空汽提 法,即采用高真空、高温结合直接蒸汽 汽提等措施将油中的气体成分蒸馏除去。
22/09/04
油脂精炼*
25
2021/6/24
脱臭机理
脱臭的机理是基于相同条件下,臭 味小分子组分的蒸汽压远大于甘三酯的 蒸汽压,即臭味物质更容易挥发。因此 应用水蒸气蒸馏的原理进行汽提脱臭。 水蒸气蒸馏脱臭的原理,系水蒸气通过 含有臭味组分的油脂时,汽-液表面相接 触,水蒸气被挥发的臭味组分所饱和, 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逸出,从而达到了脱 除臭味组分的目的。
油脂精炼PPT学习教案
油脂精炼
第10页/共94页
11
(三)离心分离法
1、离心分离原理 利用物料组分在旋转时 产生不同离心力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离心沉降和离心过滤 2、离心分离常用设备 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CYL型离心分渣
筛
油脂精炼
第11页/共94页
12
二、脱 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
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
2)有一定的脱色能力。 3)使油皂分离操作方便。
油脂精炼
第32页/共94页
33
(2)碱液浓度的选择依据
1)粗油的酸价
2)制油方法
3)中性油皂化损失
4)皂脚的稠度
5)皂脚含油损耗
6)操作温度
7)粗油的脱色第33页程/共94度页
油脂精炼
34
3、操作温度 初温,加碱毛油温度
终温,反应后油-皂粒呈现明 显分离时,促进皂粒凝聚加速 与油分离而加热所达到的最终 油温
硫酸脱胶法一般用于工业用油脂的精炼
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能以2:1 的比例吸出 胶质中的氢和氧。同时它又是强氧化剂,能 使部分色素氧化破坏。
稀硫酸是一种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 能中和胶体质点的电荷,使之积聚而沉降。 它也还有催化水解作用,促进磷脂等胶质水 解。
第24页/共94页
油脂精炼
25
油脂精炼
第9页/共94页
10
(二)过滤分离
按照颗粒度大小,利用设定的开孔滤网,将杂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重力、压力、真空或离心过滤 1、影响过滤的因素 悬浮体系的性质 固相含量、固体颗粒大小、机械性能 过滤推动力 滤饼和过滤介质的总压强降 2、过滤设备 厢式压滤机、板框式压滤机、叶片过滤机
油脂精炼
油脂精炼工艺脱酸-PPT
22
• 1.3.3.操作温度
• 中性油被皂化的机率与操作温度正比
➢ 初温:加碱时毛油的温度;低温避免中性油皂化
➢ 终温:反应后油-皂粒明显分离时,释放出中性油,并利于油-皂粒的分离 所达到的最终油温
➢ 加快吸附色素等杂质,促进皂粒进一步絮凝呈皂团→有利油皂分离
➢ 升温速度:自油-皂粒明显分离至终温的速度
➢ 毛油的酸值:酸值↑→浓度↑ ➢ 毛油的含杂量:含杂量↑→浓度↑ ➢ 毛油的色泽:色泽↑→浓度↑ ➢ 毛油的脱色程度:脱色程度↑→浓度↑ ➢ 操作温度:温度↑→浓度↓ ➢ 中性油皂化损失:浓度↑→损失↑ ➢ 皂脚的稠度:浓度↑→稠度↑
毛油、成品油 酸值
毛油、成品油 色泽
皂脚密度
操作温度
成品油得率
21
• 皂膜絮凝 ➢ 结构松散的皂粒吸附毛油中的胶质、色素等杂质,并在电解质、 温度及搅拌作用下,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即“皂脚”
• 反应速度
➢ 反应动力学 ➢ 界面因素
V1 VV42
==DKKC12(1×CLAFC)m2
×
(CB)n
8
➢ 对流扩散
V3 = K3 ×V′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5
➢ 滞留→在慢速反应罐中进行滞留反应
• 1.3.6.杂质的影响
➢ 毛油中杂质:胶溶性杂质、羟基化合物、色素等 ➢ 对碱炼效果有重要影响,促使碱炼产生持久乳化 ➢ 其他色素增加用碱量,造成中性油皂化机率 ➢ 磷脂、蛋白质等→ 增大炼耗;宜先脱胶,磷脂<1.5% ➢ 一酯、二酯→促乳化;甘一酯易皂化 ➢ 棉酚及其他色素→色泽深→宜用浓碱→增大中性油皂化
➢ 中性油被皂化的量随超量碱的增加而增大
(粮油加工课件)油脂精炼
7%盐水)→静置沉淀(保温80℃,8小 时)→油脚分离→得成品油和盐析磷脂
2020/10/23
• (2)半连续水化 • 其特点是:前道水化过程在罐内分阶段间歇式
操作,后道工序将水化油打入碟片式离心分离 机中将磷脂油脚连续地分离,这就代替了落后 的沉淀分离,提高了处理量和分离效果。 • (3)连续水化 • 指水化和分离两道工序采用连续化生产设备。 其中连续水化设备有喷射式混合与搅拌式混合 两种形式,油脚分离采用连续式离心机。 • 其优点是精炼率高、磷脂脚含油少、而处理量 大,缺点是耗汽量大,离心机维修要求高,且 油脚中含稀盐水回收磷脂困难。
2020/10/23
磷酸脱胶的工艺流程
2020/10/23
3.其他脱胶方法
• (1)吸附脱胶法: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吸 附作用,也能将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分离, 但成本较高,生产中很少采用。
• (2)电聚法:即物理脱胶法。是将油脂 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过高压电场使胶 质发生凝聚。
• (3)混合油脱胶法:将浸出得到的混合 油直接加水进行脱胶,然后在进行油脂 和溶剂的分离。
法和离心分离法来去除。 • 1.沉淀法(沉降法) • 凡是利用油和杂质之间比重的不同并借
助于它们自然分开的方法称为沉降法。 • 常用设备:沉降池、暂存罐和澄油箱。
2020/10/23
2020/10/23
澄油箱
1—螺旋输送机 2—筛网板 3—净油池 4—毛油和渣螺旋
输送机 5—刮板输送器 6—油箱
• 2.过滤法 • 所谓过滤,即借助重力、压力、真空或
离心力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使用滤布过滤,油能通过滤布而渣则留 在滤布表面或滤室内,从而达到分离的 目的。 • 常用的设备:厢式压滤机、板框式压滤 机、立式叶片过滤机和圆盘过滤机。
2020/10/23
• (2)半连续水化 • 其特点是:前道水化过程在罐内分阶段间歇式
操作,后道工序将水化油打入碟片式离心分离 机中将磷脂油脚连续地分离,这就代替了落后 的沉淀分离,提高了处理量和分离效果。 • (3)连续水化 • 指水化和分离两道工序采用连续化生产设备。 其中连续水化设备有喷射式混合与搅拌式混合 两种形式,油脚分离采用连续式离心机。 • 其优点是精炼率高、磷脂脚含油少、而处理量 大,缺点是耗汽量大,离心机维修要求高,且 油脚中含稀盐水回收磷脂困难。
2020/10/23
磷酸脱胶的工艺流程
2020/10/23
3.其他脱胶方法
• (1)吸附脱胶法:利用吸附剂的表面吸 附作用,也能将油中的胶溶性杂质分离, 但成本较高,生产中很少采用。
• (2)电聚法:即物理脱胶法。是将油脂 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通过高压电场使胶 质发生凝聚。
• (3)混合油脱胶法:将浸出得到的混合 油直接加水进行脱胶,然后在进行油脂 和溶剂的分离。
法和离心分离法来去除。 • 1.沉淀法(沉降法) • 凡是利用油和杂质之间比重的不同并借
助于它们自然分开的方法称为沉降法。 • 常用设备:沉降池、暂存罐和澄油箱。
2020/10/23
2020/10/23
澄油箱
1—螺旋输送机 2—筛网板 3—净油池 4—毛油和渣螺旋
输送机 5—刮板输送器 6—油箱
• 2.过滤法 • 所谓过滤,即借助重力、压力、真空或
离心力的作用,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使用滤布过滤,油能通过滤布而渣则留 在滤布表面或滤室内,从而达到分离的 目的。 • 常用的设备:厢式压滤机、板框式压滤 机、立式叶片过滤机和圆盘过滤机。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讲义 共33页PPT资料
E、毛油品质
胶质较多时宜先脱胶,后碱炼。碱炼时易乳化,影响 得率。
植物油
草本科:豆油、菜子油、棉籽油、米糠油、花生油、葵花油、
玉米油
• 3、料油的组成
油脂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纤维物质 灰份
• 4、油脂的制取方法
机械法 水剂法 浸出法
二、油脂的组成
1、毛油
不溶性固体杂质
(泥沙、纤维、饼粕等)
胶溶性杂质
(脂肪酸、色素、磷脂、蜡、生育酚、黄曲霉素、甾醇等)
挥发性杂质
对连续炼油:油与碱接触时间短,中性油皂化少,
皂脚含油低,得率高,温度一般在75~90℃
(2)、影响碱炼的因素
D、搅拌强度
目的在于使碱液均匀分散于油中,加快中和反应速度, 防止碱液局部过量而引起中性油皂化。间歇炼油要求变速 搅拌,先快(60r/min)后慢(30r/min)有利于开始加快 反应和升温凝集时不破坏皂粒。水洗时转速不宜太快,以 免引起乳化。
•(1)水化脱胶
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加水或电解质使胶
质吸水膨胀、凝聚形成相对密度较油大的“水合物”沉降
或离心分离。
O
O
‖
‖ CH2-O-C-R1
| CH-O-C-R2
H2O
CH2-O-C-R1 | CH-O-C-R2
|
|
O
CH2-O-p-O-
CH2-O-p-OH |
|
OCH2CH2-N(CH3)3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
一、概述
• 1、油脂的功能 提供能量 调节生理功能 (必须脂肪酸) 工业基础原料。
• 2、油脂的分类:
乳汁脂肪(C6:O、C8:0、C10:0、C12:0、C14:0)
胶质较多时宜先脱胶,后碱炼。碱炼时易乳化,影响 得率。
植物油
草本科:豆油、菜子油、棉籽油、米糠油、花生油、葵花油、
玉米油
• 3、料油的组成
油脂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纤维物质 灰份
• 4、油脂的制取方法
机械法 水剂法 浸出法
二、油脂的组成
1、毛油
不溶性固体杂质
(泥沙、纤维、饼粕等)
胶溶性杂质
(脂肪酸、色素、磷脂、蜡、生育酚、黄曲霉素、甾醇等)
挥发性杂质
对连续炼油:油与碱接触时间短,中性油皂化少,
皂脚含油低,得率高,温度一般在75~90℃
(2)、影响碱炼的因素
D、搅拌强度
目的在于使碱液均匀分散于油中,加快中和反应速度, 防止碱液局部过量而引起中性油皂化。间歇炼油要求变速 搅拌,先快(60r/min)后慢(30r/min)有利于开始加快 反应和升温凝集时不破坏皂粒。水洗时转速不宜太快,以 免引起乳化。
•(1)水化脱胶
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加水或电解质使胶
质吸水膨胀、凝聚形成相对密度较油大的“水合物”沉降
或离心分离。
O
O
‖
‖ CH2-O-C-R1
| CH-O-C-R2
H2O
CH2-O-C-R1 | CH-O-C-R2
|
|
O
CH2-O-p-O-
CH2-O-p-OH |
|
OCH2CH2-N(CH3)3
油脂精炼及氢化知识培训
一、概述
• 1、油脂的功能 提供能量 调节生理功能 (必须脂肪酸) 工业基础原料。
• 2、油脂的分类:
乳汁脂肪(C6:O、C8:0、C10:0、C12:0、C1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质
蜡 微量金属离子 含硫化合物 棉酚 多环芳烃、黄曲霉毒素 残留农药
油脂精炼的方法 LSC
机械 方法
沉降 过滤 离心分离 酸炼 主要除去机械杂质、部分胶溶性杂质 等
化学 方法
碱炼(中和) 氧化 酯化 水化 吸附
主要除去胶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和 色素等
物理 方法
水蒸气蒸馏 液液萃取 冷却结晶
主要除去磷脂、色素、臭味成分、游 离脂肪酸、残皂和蜡(脂)等
脱酸
脱色
脱臭
A、除去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分解物、色素及分解物; B、甾醇、甾醇酯、生育酚减少; C、除去残留农药、黄曲霉毒素
磷脂的分类 LSC
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乙醇胺(PE) 水化磷脂(HP)
磷脂酰肌醇(PI)
磷脂酰丝氨酸(PS) 磷脂酰甘油(PG)
磷脂 磷脂酸(PA) 钙镁复盐式磷脂 非水化磷脂(NHP) 溶血磷脂 N-酰基脑磷脂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 LSC
加水量
毛油品质
混合强度
影响水 化脱胶 的因素
电解质 作用时间
操作温度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加水量 LSC 加水量 水化加水量通常与胶质含量和操作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操作温度高时,需要的水量大;操作温度低时,需要的水量少。 工业生产中,不同的水化脱胶工艺,其加水量(W)与毛油胶质含 量(X)一般有如下关系: 低温水化(20~30℃) W=(0.5~1)X; 中温水化(60~65℃) W=(2~3)X; 高温水化(85~95℃) W=(3~3.5)X; 具体操作中,适宜的加水量可通过下列小样试验来确定。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效果评价 LSC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效果评价
油脚含油: ≤ 28.0%(干基) 油脚含水:35% ~ 45%; 脱胶油残磷:≤ 0.1%+NHP(%)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 LSC 连续式水化脱胶工艺包括预热、油水混合、油脚分离及油的干 燥均为连续操作,其典型工艺流程如下: 连续式水化脱胶工艺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操作参数 LSC 连续水化脱胶工艺操作参数
1、热水添加温度:90℃~95 ℃; 2、热水添加量:根据毛油中磷脂含量来添加热水量; 3、水化脱胶温度:75℃~80 ℃; 4、水化脱胶时间:30min ~40min(不得低于20min); 5、水化罐搅拌速度:30 ~40r/min; 6、水化脱胶离心机进口温度:80℃~85 ℃
泥沙
甘三酯
机械杂质
水分
饼粕碎屑 草杆纤维 铁屑 磷脂 蛋白质 糖类 粘液质 游离脂肪酸 甾醇 生育酚 色素 烃类 蜡和脂肪醇 特殊杂质 其他油溶性杂质 多环芳烃 棉酚 芝麻酚 芥子甘
毛油
胶溶性杂质
杂质
脂溶性杂质
其他杂质
黄曲霉毒素 农药
杂质对油脂质量及加工的影响
LSC
机械杂质、水、 胶溶性杂质 磷脂 A、促使微生物活动加强; B、促使油脂水解、酸败; A、使油脂外观浑浊、暗淡,易气泡; B、高温时生成黑褐色沉淀物; C、给后工序加工增加难度 A、产生异味使油脂风味变差; B、催化油脂水解;
游离脂肪酸 色素
烃类、低级醛酮及溶剂
A、使油脂的外观质量变差; B、个别色素有毒性;
A、使油脂带异味; B、有些具有毒性; A、使油脂透明度下降,风味变差; B、加热易发烟; A、铜、铁离子会促使油脂氧化酸败; B、铜、铁离子会促使油脂中残皂超标; A、使油脂产生(辛辣)异味,具有毒性; B、油脂氢化时会使催化剂(镍)中毒; A、使油脂色泽加深; B、具有毒性; A、对人体有毒害作用; B、有些具有致癌作用;
连续酸化脱胶工艺流程—四级油 LSC 连续酸化脱胶工艺流程
连续酸化脱胶工艺操作参数 LSC 连续酸化脱胶工艺操作参数
酸化 毛油加热温度:75℃ ~80℃ 磷酸添加量:0.05%~0.06%(酸化后酸价升高值控制在0.2~0.3) 酸化温度:75℃ ~80℃ 酸化时间: 60min ~70min(不得低于40min) 酸化罐搅拌速度:60r/min~70r/min 水化 热水添加温度:90℃~95 ℃; 热水添加量:根据毛油中磷脂含量来添加热水量; 水化脱胶温度:75℃~80 ℃; 水化脱胶时间:30min ~40min(不得低于20min); 水化罐搅拌速度:30 ~40r/min; 离心分离 水化脱胶离心机进口温度:80℃~85℃ 真空干燥 真空度:85~95KPa 温度:105℃~125℃
大豆油精炼的操作单元 LSC
化学精炼
毛油
物理精炼
脱胶
脱胶
脱酸(中和)脱色Leabharlann 脱色脱臭一级油
蒸馏脱酸(臭)
油脂成分在加工中的变化 LSC 脱胶
A、除去大部分磷脂及部分类脂; B、除去非脂质物质、大部分烃类和部分蛋白质; C、除去部分叶绿素(磷酸作用) A、除去游离脂肪酸; B、除去残余的磷脂和棉酚; C、减少色素; D、减少谷维素 A、除去胡萝卜素; B、除去叶绿素及其分解物; C、除去棉酚色素 D、除去多环芳烃一类的毒素(活性炭)
不稳定性
油脂脱胶的目的 LSC
油脂脱胶的目的
提取有商业价值的卵磷脂; 在贮藏或运输过程中防止毛油沉淀; 物理精炼; 降低油品的乳化; 降低脱色工段中白土的消耗量; 脱臭工段设备的安全使用; 改变成品油质量;
胶质 LSC
胶质
两种主要形式 可水化磷脂:很容易去除; 非水化磷脂:很难从油中去除; 在水化脱胶时,有部分NHP和可水化磷脂一起去除; 需要用“酸调节”的方法,把NHP转化为可水化磷脂, 然后彻底除去;
油脂精炼工艺培训
油脂精炼
LSC
去除杂质; 提高产品质量; 利于安全储存;
目的
机械方法;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方法
油脂 精炼
要求
确定油脂精炼深度; 减少有益成分的损失; 组合精炼工艺合理;
有利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减少中性油损失; 降低能量消耗
毛油的组成
LSC
磷脂的特性 LSC 溶解度
• • • • • 溶于:氯仿、乙醚、石油醚、苯 部分溶于:乙醇 不溶于:丙酮 磷脂的测定:丙酮不溶物 利用此特性可将磷脂与简单脂质分离
吸水性
• 吸湿和吸水膨胀凝聚,形成胶体溶液 • 可将磷脂与油脂分离 • 原油储藏中油脚析出
• 磷脂中脂肪酸以不饱和酸为主,稳定性较油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