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雷达基础知识讲

合集下载

雷达测量中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

雷达测量中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

雷达测量中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引言雷达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和交通领域的测量技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研究。

在雷达应用领域中,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用于确定被测目标的特征或性质,随后跟踪该目标的运动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雷达测量中的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

一、雷达目标识别技术1. 散射截面及目标特征分析雷达识别某一特定目标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目标的散射截面。

散射截面的值决定了目标对雷达波的反射程度,与目标的形状、大小和边缘特性等有关。

目标特征分析可以帮助确定不同目标之间的差异,并提供用于识别目标的信息。

2. 多普勒特征分析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目标的运动而引起的接收信号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可以获得目标的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从而进一步识别目标。

3. 反射波束特征分析雷达工作时产生的波束会与目标发生相互作用,反射出的信号会带有目标的形状和结构信息。

通过分析返回信号的波束特征,可以推测出目标的形状、方位和内部结构等,为目标识别提供重要线索。

二、雷达目标跟踪技术1. 滤波器与滤波技术针对目标跟踪问题,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手段。

常见的滤波器有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和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等。

这些滤波器通过对雷达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估计目标的状态并持续跟踪目标运动。

2. 目标运动模型目标运动模型是描述目标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目标运动模型有匀速模型、自由加速度模型和粒子模型等。

通过建立适当的目标运动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目标的运动行为,提高目标跟踪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 数据关联算法数据关联算法是在已知目标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测量数据关联目标和测量结果,并进行目标跟踪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数据关联算法有最近邻算法、卡尔曼滤波算法和粒子滤波算法等。

这些算法能够有效处理多目标跟踪问题,提高跟踪性能。

三、雷达目标识别与跟踪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展望1. 复杂环境下的干扰雷达目标识别与跟踪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干扰,比如地形变化、气象条件和其他电磁源等。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目标定位的技术。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一束脉冲电
磁波到目标物体上,并依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特征进行目标跟踪。

雷达系统通常由发射器、天线、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发射器产生并发射出射频
脉冲信号,该信号在天线上进行辐射。

当射频脉冲信号遇到目标物体时,一部分能量被目
标散射反射,返回到雷达系统的接收器。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过程。

接收器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增益和滤波操作,以增强信号的强度并抑制噪声。

接着,接
收器会进行脉冲压缩,即通过一个特定的算法将接收到的信号在时间上进行压缩,以增强
距离分辨率。

接下来,信号处理器会分析接收到的信号,提取出有效的目标信号。

通过距离测量和
多普勒频移分析,信号处理器能够确定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和高度。

为了实现目标的连续跟踪,雷达系统会周期性地发射脉冲信号,并接收并处理目标反
射的信号。

通过不断重复这一过程,雷达系统能够实时地跟踪目标,并提供目标的运动轨迹。

雷达跟踪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航空、航天、军事、交通和气象等领域。

通过雷
达系统的准确跟踪,可以实现目标的监测、导航、引导和控制等功能,为许多实际应用提
供技术支持。

雷达跟踪原理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作用,也在民用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空中交通管制、气象预报和海洋探测等。

【精品】07导航雷达第七章雷达目标跟踪与AIS

【精品】07导航雷达第七章雷达目标跟踪与AIS
自动捕获是捕获目标的辅助手段,更适合在气象海况条 件良好的大洋中使用,在回波复杂的环境,对目标的选择性要 求较高,不适合自动捕获。
在任何会遇局面中,适当设置自动捕获区,并配合排除 区是值得推荐的方案。
三、雷达目标跟踪功能
(一)目标跟踪
从目标被捕获开始,性能标准要求雷达应在1 min之内 指示目标的运动趋势(初始跟踪),通常是在雷达图像 区域显示目标的矢量和CPA,此时数据精度较低。
(二)自动捕获
1、 设置警戒/捕获区
(a)环形区
(b)环/扇形区配合
(c)多边形及排除区
2.排除区
排除区也称限制区,是驾驶员在雷达屏幕上设置的拒绝自 动捕获目标的区域。
3.自动捕获设置
一般地说,距本船8~12 n mile范围可设置为雷达警戒区, 在6 n mile左右设置目标捕获区,近于1.5 n mile的范围最好 设置为排除区。
3.本船航速设置
在避碰时,雷达应采用对水航速(STW),以获得对水 稳定方式;在导航时,雷达应采用SOG,以获得对地稳定方 式。本船航速通常通过传感器取得,需要时人工输入。按照 性能标准要求,为雷达系统提供航速的传感器应能够提供本 船STW和SOG。
(二) 安全界限设置
设置避碰安全界限CPA LIM/TCPA LIM,目标跟 踪功能能够自动将被跟踪目标的CPA/TCPA值与安全 界限比较,对小于安全界限的目标发动轨迹,获取目标运动参数的跟踪器运算过程。
一般地,雷达目标跟踪在1 min之内可获得目标的运动 趋势,在3 min内,雷达对被捕获目标跟踪达到较高的精 度,获得目标的预测运动,进入稳定跟踪状态。
目标跟踪包括:目标检测、目标捕获、目标跟踪、危 险判断、试操船等过程。
(四)综合信息显示与操作控制 在雷达显示器上,通过控制面板各种开关控钮或操作屏

雷达目标跟踪

雷达目标跟踪

雷达目标跟踪雷达目标跟踪是一种用雷达技术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的方法。

雷达目标跟踪的主要目的是精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轨迹,以及目标的识别和分类。

在雷达目标跟踪中,首先要通过雷达系统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测量。

雷达系统通过向目标发送微波信号,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特性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系统通常采用脉冲雷达或连续波雷达来实现目标探测和测量。

一旦目标被探测到并测量出来,接下来就需要对目标进行跟踪。

雷达目标跟踪涉及到目标的预测、关联和更新等步骤。

目标的预测是基于目标的历史观测数据和运动模型,通过预测目标的位置和速度来估计目标的未来状态。

目标的关联是将当前观测到的目标与之前预测的目标进行匹配,以确定目标的唯一身份。

目标的更新是根据最新观测数据对目标的状态进行修正和更新。

雷达目标跟踪的核心是数据关联算法。

数据关联算法通过将目标的观测数据与之前的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匹配,来确定目标的身份和轨迹。

常用的数据关联算法有最近邻关联算法、最小生成树关联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等。

在雷达目标跟踪中,还要考虑到一些复杂的情况,如多目标跟踪、目标交叉和遮挡等。

多目标跟踪是指在雷达系统中存在多个目标需要同时进行跟踪的情况,需要解决多个目标的数据关联和轨迹预测问题。

目标交叉是指当多个目标同时靠近或重叠在一起时,需要通过解相关和模糊表示等方法来分离和识别各个目标。

目标遮挡是指当目标被遮挡或部分遮挡时,需要通过目标的背景和其他目标的信息来进行目标识别和跟踪。

总之,雷达目标跟踪是一种用雷达技术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的方法,可以精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轨迹。

它涉及到目标的探测、测量、预测、关联和更新等过程,需要应用数据关联算法和解相关技术来解决多目标跟踪、目标交叉和遮挡等问题。

雷达目标跟踪在军事、航空、交通和安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雷达知识点总结

雷达知识点总结

雷达知识点总结一、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雷达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无线电波的发射雷达发射机产生高频的无线电波,并将这些无线电波转化为一束射向待测目标的电磁波。

雷达发射机工作时,关键是通过天线把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并辐射出去。

2. 无线电波的传播和反射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当遇到目标时部分被目标表面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回来的波被雷达的接收天线接收到。

3. 无线电波的接收和处理接收天线捕捉到反射回来的波,雷达接收机将这些波进行放大、滤波、解调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4. 目标信息的测量和分析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延迟、频率变化等信息,雷达系统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等参数。

5. 显示和报警最后,雷达系统将分析得到的目标信息显示在操作员的监视屏幕上,同时进行报警和跟踪。

以上就是雷达基本的工作原理,根据这些原理,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

二、雷达的工作方式雷达可以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两种类型。

1. 主动雷达主动雷达是指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开的雷达系统,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由发送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则由接收天线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该方式下,雷达系统不需要等待传感器的使用权就能发射信号和接收目标信息。

2. 被动雷达被动雷达是指发射机和接收机是同一部分,这种雷达系统利用目标本身辐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通常是利用目标自身的雷达反射特性进行探测。

雷达的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其使用场景、性能和应用对象。

三、雷达系统的组成雷达系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发射和接收天线:发射和接收天线是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2. 雷达发射机:雷达发射机负责产生和放大载频的高频信号,并将其送到发射天线。

3. 雷达接收机:雷达接收机负责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进行放大、解调、滤波等处理。

跟踪雷达概述

跟踪雷达概述
跟踪雷达概述
李冰 2013.12.11
跟踪雷达概述
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 Trackman和Flightscope产品 项目介绍
跟踪雷达 原理
指能够连续跟踪特定目标、不断对目标坐 标进行精确测量并输出目标坐标位置(方 位、仰角、斜距、径向速度等)的雷达
测速系统 发射机 测距系统
Flightscope 测量数据
Flightscope 软件
清晰简洁的操作界面
弹 道 实 时 轨 迹
Flightscope 软件
挥 杆 数 据 分 析
Flightscope 软件
杆 头 剖 面 及 挥 杆 速 度 数 据
Flightscope 软件
落点数据分析
球杆比较数据
跟踪雷达概述
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
相控阵跟踪雷达工作模式
常规单脉冲
• 天线机械搜索 • 单脉冲跟踪
常规相控阵
• 有限空域内电扫多目标 • 电扫波束搜索、捕获、跟踪
单脉冲相控阵
• 搜索截获 • 电扫波束分时搜索指定空域 • 跟踪转换
跟踪雷达概述
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
相控阵跟踪测量雷达 Trackman和Flightscope产品 项目介绍
特点
圆锥扫描 导弹靶场 单脉冲;C波段 多用;小;轻 多目标;二维 相扫加机扫
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的发展
中国 年份
65 1969 70年代 80年代
型号
单脉冲样机 首台固定式 舰载和超远程 车载高机动相参
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的应用
导弹与航天试验靶场
运行段:卫星初轨 长期测控
主动段:轨道参数
两款产品介绍
雷达弹道挥杆分析系统 精准测量挥杆数据 3D多普勒雷达技术

8_跟踪雷达

8_跟踪雷达

接收1
第 二 节




发射1
接收2
交叉眼“Cross-Eye”
小结
• 单脉冲跟踪——比幅法、比相法
• 和/差比幅、比相单脉冲
第 二
• 距离跟踪、速度跟踪、角度跟踪都使用比较的方

跟 法形成误差信号,通过负反馈保持稳定

原 理
• 测距、测角误差的来源
• 引起跟踪异常的主要因素
第 • 两个重要参数:误差斜率和零深。是跟踪系统把角
一 节
误差转换成信号的能力的度量

踪 雷
• 跟踪天线方向图(三个参数):和方向图、方位误
达 的
差方向图、俯仰误差方向图
功 能
9和方向图是归一化天线方向图


9误差方向图代表角误差和误差信号幅度之间的关系

3. 跟踪系统特性和参数
跟踪天线方向图
第 一 节
• 跟踪雷达中的伺服系统噪声
9. 跟踪伺服

电路和装置:从误差解调器中提取跟踪误差,并将其转化为天线 的动作(或波束的变化),使天线(波束)一直指向目标。

二 节 跟
要求的 动作 +
动作 误差

-
滤波器/ 放大器
功率 放大器

原 理
实际的动作
电机
机械系统
传感 器
基本的伺服传动系统
10. 跟踪异常
• 旁瓣跟踪
电子系统
第八章 跟踪雷达
第一节 跟踪雷达的功能和参数
1. 跟踪介绍
第 一 节 跟 踪 雷 达 的 功 能 和 参 数
1. 跟踪介绍
第 雷达跟随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

雷达基础知识

雷达基础知识
• 显示器 – 显示目标在某一坐标系统中的位置。
雷达波段
• L波段(1000-2000 MHz)
– 警戒雷达最常用的波段 – 作用距离远 – 外部噪声较低 – 天线的尺寸并不太大 – 角分辨率较好
• S波段(2000-4000MHz)
– 中距离的警戒雷达和跟踪雷达均可使用这一波段 – 可用合理的天线尺寸得到较好的角分辨率 – 动目标显示的性能比P波段要差 – 电磁波的传播受气条件影响已变的明显起来
300km。
雷达的分类
• 炮瞄雷达
– 控制火炮对目标进行跟踪,以实现准确的射击。 – 必须连续而准确地测定目标的坐标,并迅速把数
据传递给火炮。 – 作用距离较近,只有几十公里,但测量的精度要
求高。
雷达的分类
• 制导雷达
– 控制自己发射的导弹飞行过程,要不断地测量导弹的飞行情 况,以实现控制。
• 截击雷达
– 用于歼击机上的雷达。 – 当歼击机根据地面的引导,接近攻击目标,进入有利空域
时,就利用装在机上的截击雷达,准确地测量目标的位置, 发起攻击。 – 作用距离短,但测量的精度高。
雷达的分类
• 轰炸瞄准雷达
– 装在轰炸机上,给飞行员提供轰炸瞄准的指示信号。
• 气象雷达
– 用来测量暴风雨的位置,跟踪它的移动路线。
雷达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
• 雷达是什么 • 雷达的特点和功能 •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 基本单元 • 雷达波段 • 雷达的分类 • 雷达检测
什么是雷达
•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应答或 自身的辐射以发现目标的多种电子设备所 构成的一个整体。
– 一次雷达
• 利用目标电磁波的反射而发现目标的雷达 • 一次雷达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雷达

雷达检测与跟踪的原理

雷达检测与跟踪的原理

雷达检测与跟踪的原理
雷达检测与跟踪的原理基于雷达系统发射无线电波,并通过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来检测和跟踪目标物体。

1. 发射信号:雷达系统通过天线发射一束无线电波。

这个信号往往是脉冲信号,也可以是连续波。

2. 接收回波信号:当无线电波遇到目标物体时,它会发生反射。

雷达系统的天线接收到这些回波信号。

3.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混频等处理,以提取出目标的信息。

信号处理可以包括去除杂波和干扰,同时还可以提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特征。

4. 目标检测:通过分析处理后的信号,雷达系统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目标物体。

这通常是通过比较回波信号的强度和噪声水平来完成的。

5. 目标跟踪:如果存在目标物体,雷达系统将根据连续的回波信号更新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回波信号来实现。

6. 显示与分析:最后,雷达系统可以将检测和跟踪到的目标以图像或数据的形式进行显示和分析。

这可以帮助操作员更好地理解目标的动态行为和属性。

总结起来,雷达检测与跟踪的原理是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特性,通过信号处理和分析来检测和跟踪目标物体。

这种技术在军事、空中交通管制、天气观测和安全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导航雷达第七章雷达目标跟踪与AIS

导航雷达第七章雷达目标跟踪与AIS

目标丢失报警:按照性能标准规定,在连续10次天线 扫描中,只要有5次能够在显示器上清楚识别出目标,目标 跟踪就应能够继续。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雷达就判定目 标丢失,给出目标丢失报警。
目标交换
将已跟踪的目标放弃,错误地跟踪上另一个目标,这 种错误跟踪的现象称为目标交换 。
目标交换产生原因: (1)目标进入强海浪区; (2)被跟踪的弱目标接近未被跟踪的强目标 ;
安全界限设置过大,虚警增加,给驾驶员带来不必要的 负担;设置过小,安全系数降低甚至不能达到对碰撞危险 预警的目的。安全界限的设置值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本 船吨位和操纵特性、驾驶团队船艺水平、航行水域开阔程 度和船舶密度、气象海况等 。
CPA LIM/TCPA LIM在航海上设置的惯例:
结合海上避碰规则,大洋航行时CPA LIM通常为2 n mile左 右,TCPA LIM通常不低于18 min;
(四)综合信息显示与操作控制 在雷达显示器上,通过控制面板各种开关控钮或操作屏
幕菜单,能够控制雷达的所有功能。按照程序或操作面板的 指令,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视频处理器输出的雷达视频 、跟踪器获得的目标跟踪信息、以及信息处理器对多传感器 信息的运算结果融合为雷达综合视频,送显示器显示。
二、雷达目标跟踪基本原理
目标跟踪:雷达跟踪目标在屏幕上位置的变化,建立 目标运动轨迹,获取目标运动参数的跟踪器运算过程。
一般地,雷达目标跟踪在1 min之内可获得目标的运动 趋势,在3 min内,雷达对被捕获目标跟踪达到较高的精 度,获得目标的预测运动,进入稳定跟踪状态。
目标跟踪包括:目标检测、目标捕获、目标跟踪、危 险判断、试操船等过程。
自动捕获是捕获目标的辅助手段,更适合在气象海况条 件良好的大洋中使用,在回波复杂的环境,对目标的选择性要 求较高,不适合自动捕获。

雷达基础知识

雷达基础知识

分分层层
积积累累
判判定定
输出
雷达检测
• 发现概率
– 有目标存在,检测器判定有目标,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用Pd 表 示。
• 虚警概率
– 没有目标只有噪声存在,检测器也判定有目标,这种错误事件发生 的概率,用PN 表示。
N
∑tk
PN
=
k =1 N
∑ Tk
k =1
雷达检测
• 发现概率Pd与虚警概率PN和信噪比的关系
内容提要
• 雷达是什么 • 雷达的特点和功能 •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 基本单元 • 雷达波段 • 雷达的分类 • 雷达检测
什么是雷达
•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应答或 自身的辐射以发现目标的多种电子设备所 构成的一个整体。
– 一次雷达
• 利用目标电磁波的反射而发现目标的雷达 • 一次雷达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雷达
• 常用警戒雷达的作用距离约为500km。 •对洲际导弹的预警雷达,作用距离要求达到
5000km。
– 能够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测量的精度要 求不高。
雷达的分类
• 指挥引导雷达
– 引导飞机去执行任务。 – 要求雷达能精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
度,并能进行必要的引导计算。 – 作用距离比警戒雷达要短一些,一般在200-
– 二次雷达
• 通过对询问信号的应答而发现目标的雷达
– 被动雷达
• 利用目标自身的电磁辐射来发现目标的雷达
雷达的特点和功能
• 特点
– 作用距离远 – 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不很大
• 功能
– 发现目标 – 测量目标的座标和运动参数 – 识别目标的类型 – 对目标进行跟踪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作原理 雷达即⽤⽆线电的发现⽬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那么你对雷达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雷达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雷达的起源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种能探测空中⾦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

⼆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动⽕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

雷达的探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段融合协作。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标进⾏扫描,并对⼲扰误差进⾏⾃动修正,⽽且⼤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动⽬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限度地发挥作⽤,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

雷达的组成 各种雷达的具体⽤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致的,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

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扰设备等辅助设备。

雷达的⼯作原理 雷达所起的作⽤和眼睛和⽿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向,处在此⽅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接收设备进⾏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标物体⾄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位、⾼度等)。

雷达的定位跟踪原理及应用

雷达的定位跟踪原理及应用

雷达的定位跟踪原理及应用1. 引言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技术。

雷达可以通过发送一束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判断目标物体的距离、方向和速度等信息。

雷达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天文学、气象学以及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雷达的定位跟踪原理以及其应用。

2. 雷达的定位原理雷达的定位原理基于电磁波的特性。

雷达发送一束高频电磁波,该电磁波会在物体上发生反射,然后被雷达接收器接收。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接收时间,可以计算物体与雷达的距离。

2.1 接收到的信号处理当雷达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时,该信号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首先,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以增强信号的强度。

然后,对信号进行滤波以去除噪声。

最后,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2.2 多普勒效应雷达还利用多普勒效应来确定目标物体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是当物体靠近或远离雷达时,接收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变化,可以计算物体的速度。

3. 雷达的跟踪原理除了定位目标物体的位置,雷达还能够跟踪目标物体的运动。

雷达的跟踪原理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连续探测和数据处理。

3.1 连续探测雷达通过不断发送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发送一束连续的电磁波,并持续接收反射信号。

通过比较连续接收到的信号,可以计算目标物体的移动速度和方向。

3.2 数据处理雷达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和数字信号处理等步骤后,会生成一系列目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算法进行处理,以确定目标物体的准确位置和轨迹。

4. 雷达的应用雷达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雷达应用领域:4.1 军事应用雷达在军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导航、目标跟踪等方面。

军事雷达可以用于监测和探测敌方飞机、舰艇或导弹等,帮助军方进行战略部署和作战。

4.2 航空应用雷达在航空领域中用于飞行控制和空中交通管制。

航空雷达可以检测到飞机的位置、速度和高度等信息,帮助飞行员和空管员进行空中交通管理和协调。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

雷达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一、雷达的基本理论 1、雷达工作的基本过程发射机产生电磁信号,由天线辐射到空中,发射的信号一部分被目标拦截并向许多方向再辐射。

向后再辐射回到雷达的信号被天线采集,并送到接受机,在接收机中,该信号被处理以检测目标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最后在雷达终端上将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一般来说,会通过雷达信号到目标并从目标返回雷达的时间,得到目标的距离。

目标的角度位置可以根据收到的回波信号幅度为最大时,窄波束宽度雷达天线所指的方向而获得。

如果目标是运动的,由于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频率会漂移。

该频率的漂移与目标相对于雷达的速度成正比,根据2rd v f λ=,即可得到目标的速度。

3、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技术参数 3.1 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 3.1.1 雷达的探测范围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探测范围,又称威力范围,取决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测范围。

3.1.2 测量目标参数的精确度和误差精确度高低用测量误差的大小来衡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雷达测量精确度的误差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3.1.3 分辨力指雷达对两个相邻目标的分辨能力。

可分为距离分辨力、角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和俯仰角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

距离分辨力的定义:第一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后沿与第二个目标回波脉冲的前沿相接近以致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目标时,作为可分辨的极限,这个极限距离就是距离分辨力:min ()2c R τ∆=。

因此,脉宽越小,距离分辨力越好3.1.4数据率雷达对整个威力范围完成一次探测所需时间的倒数。

3.1.5 抗干扰能力指雷达在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主要的是敌方干扰(有源和无源))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3.1.6 雷达可靠性分为硬件的可靠性(一般用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衡量)、软件可靠性和战争条件下雷达的生存能力。

3.1.7 体积和重量体积和重量决定于雷达的任务要求、所用的器件和材料。

雷达跟踪系统中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

雷达跟踪系统中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

雷达跟踪系统中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雷达技术一直在航空、导航、军事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雷达跟踪系统中的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的相关技术,以及当前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目标探测技术雷达目标探测是指利用雷达系统进行目标的探测与确认。

传统上,雷达系统使用连续波雷达或脉冲雷达进行目标的探测。

连续波雷达通过发送连续的电磁波并接收被目标散射的波,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判断目标是否存在。

脉冲雷达则利用发射短时脉冲的方式来检测被目标反射的脉冲信号。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目标探测技术也应运而生。

比如,目标探测技术中的成像雷达,它能够获取目标的图像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更准确的探测。

成像雷达通过发射短脉冲序列,并利用波束形成和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可以获取目标的三维形状和位置信息。

第二部分:目标识别技术雷达目标识别是指根据目标的雷达特性,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

传统上,目标识别主要依靠目标的回波信号的特征,如目标的反射截面、多普勒频移等。

基于这些特征,通过与数据库进行匹配或者使用特征提取算法,可以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新的目标识别技术也逐渐兴起。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学习和识别特征,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自动分类和识别。

例如,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大量的雷达图像数据进行训练,可以实现对雷达目标的高效自动识别。

第三部分:研究和发展趋势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正不断地发展和演进。

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向:1. 多传感器融合:将雷达与其他各种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如红外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以形成更完整、准确的目标探测与识别系统。

2. 多维信息提取:除了传统的距离和速度等信息外,还可以提取更多维度的信息,比如目标的形状、材料组成等,以更全面地识别和判别目标。

3. 实时目标跟踪:目标跟踪是对目标在时间上的连续追踪。

未来的目标跟踪技术将更加注重对目标的轨迹、运动模式等动态信息的捕捉和分析。

利用雷达数据进行目标识别及跟踪

利用雷达数据进行目标识别及跟踪

利用雷达数据进行目标识别及跟踪雷达是一种电子测量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并接收和处理由目标反射回来的反射波。

利用雷达技术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已经成为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雷达数据实现目标识别和跟踪。

一、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将它们从目标上反射回来,并测量其时间和频率,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雷达系统由发射机、接收机、天线和处理器组成。

发射机产生连续的射频信号,经天线后发射出去。

当信号碰到目标时,会被反射回来,信号经天线再次进入接收机。

接收机会对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以提取目标信息。

处理器将提取的信息转换成有用的数据,如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

二、雷达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雷达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雷达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雷达数据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如目标反射强度、距离、速度、方位角和高程等。

在进行目标识别之前,需要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滤波。

预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可视化的格式,以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滤波则是为了去除噪声,保留有用的信号,以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行目标识别时,需要根据目标的特征进行分类。

目标的特征包括反射强度、速度、方位角和高程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处理,可以确定目标的类别和属性。

三、雷达数据的目标跟踪目标跟踪是利用雷达数据对目标的运动轨迹进行预测和跟踪的过程。

目标跟踪的主要任务是在目标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对其位置进行准确预测和跟踪。

目标跟踪的算法可以分为传统算法和智能算法两类。

传统算法主要包括卡尔曼滤波、贝叶斯滤波和粒子滤波等。

智能算法则包括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模糊逻辑等。

四、雷达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雷达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目标识别和跟踪、雷达导航、目标指引和武器制导等。

其中,目标识别和跟踪是一项关键技术,可以帮助军事指挥部对敌方军事活动进行监测和预警。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军事优势的重要标志之一。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一、雷达基础知识1. 雷达由天线、发射/接收器、处理设备组成2. 发射的雷达波反射在目标上,接收后进行信号处理3. 雷达可以探测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4. 雷达常用的频段包括X波段、Ku波段、Ka波段等二、雷达工作原理1. 发射端发射雷达波,遇到目标反射回来2. 接收端接收反射信号,并进行处理3. 通过处理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性质4. 雷达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目标信息三、雷达探测目标1. 雷达可以通过测量返回信号的时间来求解目标与雷达的距离2. 通过探测目标的多次位置变化可以确定目标的速度3. 雷达可以通过脉冲状波、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等技术来识别目标4. 雷达可以分为二维雷达和三维雷达,分别可以获取目标的距离和方向以及高度信息四、雷达应用领域1. 军事领域:用于探测敌方飞机、舰船和导弹2. 气象领域:用于探测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3. 交通领域:用于飞机、船舶和车辆导航和碰撞预警4. 地质勘探领域:用于勘探地下资源和地质条件五、雷达系统的性能参数1. 探测能力:用于衡量雷达对目标探测的能力2. 定位精度:用于衡量雷达对目标位置测量的准确性3. 信噪比:用于衡量雷达接收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4. 工作距离:用于衡量雷达最大工作距离六、雷达系统的优化1. 天线设计:优化天线结构可以提高雷达灵敏度和分辨率2. 信号处理: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提高雷达的探测精度3. 发射功率:增加雷达的发射功率可以提高工作距离和穿透能力4. 频率选择: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提高对不同目标的探测性能七、雷达的发展方向1. 多普勒雷达:用于探测目标的速度和运动状态2. 目标识别雷达:用于识别目标的类型和特征3. 三维雷达:用于获取目标的高度信息4. 合成孔径雷达:用于提高雷达对地面目标的分辨能力八、雷达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天线故障:检查天线结构和调整天线方向2. 信号处理故障:检查接收器和处理设备的连接和设置3. 发射故障:检查发射器的状态和发射功率4. 系统故障:检查雷达系统的连接和通讯状况总结口诀:雷达探测目标速度距离,多普勒频率增强识别。

雷达基础知识

雷达基础知识
• 常用警戒雷达的作用距离约为500km。 • 对洲际导弹的预警雷达,作用距离要求达到 5000km。
– 能够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测量的精度要 求不高。
雷达的分类
• 指挥引导雷达
– 引导飞机去执行任务。 – 要求雷达能精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 度,并能进行必要的引导计算。 – 作用距离比警戒雷达要短一些,一般在200300km。
雷达波段
• C波段(4000-8000 MHz)
– 性能是S波段X波段的折中。 – 中距离的警戒雷达可以使用这个波段。 – 常用于船舶导航、导弹跟踪和武器控制等。
• X波段(8-12.5 GHz)
– 雷达的体积小,波瓣窄,适宜于空用或其他移动的场合。 – 多卜勒导航雷达和某些武器控制都采用这个波段的雷达。
图2-1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 测距
1 R = ct R 2
tR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 角坐标测量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 径向速度测量
– 多卜勒效应
回波信号的频率和发射信号频 率之间的差值fd,就可以求出 目标的径向速度vr
2vr fd = f0 − f = f0 c + vr
基本单元
• 发射机 – 发射机产生射频(RF)信号 • 天线 – 天线的基本任务是在自由空间和雷达内部传输线之间耦合能量 • 发射天线:把来自发射机的射频能量转量换为所需形状的波束照射到 所希望的空间范围内。 • 接收天线:接收特定方向来的电磁能量并传送此能量到接收机。 • 接收机 – 拾取从天线传送来的射频能量,并把它处理成为适合于所用显示器的形式。 • 显示器 – 显示目标在某一坐标系统中的位置。
– PN一定时,S/N 增加 – S/N一定时,PN 增加 => Pd 增加 => Pd 增加, PN 减小 => Pd 减小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
雷达跟踪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来检测和定位目标物体的一种技术。

雷达系统通常由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发出脉冲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在与目标物体接触后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通过分析波的性质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

雷达利用电磁波的特性,如反射、散射、传播速度等来检测目标物体。

当发射的电磁波与目标物体相碰撞时,一部分能量会被目标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

接收器检测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强度和时间延迟,通过计算这些参数,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相对于雷达的位置。

在雷达跟踪中,雷达系统会以一定的频率连续地发射电磁波,并监听返回的信号。

通过对返回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和方位角等参数。

利用这些参数,雷达系统可以实时地跟踪目标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为了提高雷达跟踪的精度和可靠性,现代雷达系统通常采用多普勒效应来进行速度测量。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目标物体向雷达接近或远离时,返回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频率变化,可以计算目标物体的速度。

总之,雷达跟踪利用电磁波的特性来检测和定位目标物体。

通过分析返回的信号,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方位角等参数,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跟踪。

跟踪雷达基础知识讲义(doc 8页)

跟踪雷达基础知识讲义(doc 8页)

跟踪雷达基础知识讲义(doc 8页)18.5 目标捕获和距离跟踪距离跟踪就是连续测量从发射射频脉冲到目标回波信号返回之间的延时的过程。

距离测量是雷达最精确的位置坐标测量。

其典型数据是在测量几百英里距离时精密到几码以内。

通常距离跟踪是从其他目标中鉴别出所需目标的主要方法,通过距离波门(即时间选通)从误差检波器输出中消除其他目标的回波(虽然也有用速度鉴别和角度鉴别的)。

距离跟踪电路也可用来捕获所希望的目标。

距离跟踪不仅必须测量脉冲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行程时间,而且必须识别出反射信号是一目标而不是噪声,并且保存目标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历程。

这里的讨论适用于典型的脉冲跟踪雷达。

距离测量也可以用使用调频连续波的连续波雷达来完成,这种调频连续波通常是一种线性调频波。

目标距离由回波信号和发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决定。

考虑到多普勒效应的调频连续波系统的性能见参考资料1。

捕获距离跟踪的第一个作用是捕获所需的目标。

虽然这不是跟踪工作,但在典型的雷达里这是实现距离跟踪或角跟踪之前必需的第一步。

对于窄波束跟踪雷达而言,为使天线波束指向目标的方向,必须具备有关目标角位置的某些信息。

这个信息叫做引导数据,可以由搜索雷达或其他来源提供。

引导数据可以足够精确地把窄波束指向目标或者可以要求跟踪器扫描一个较大的不确定区域。

雷达距离跟踪的优点是能看到从近距离一直到雷达的最大距离上的所有目标。

通常把这个距离分成小段,其中各段可以同时检验是否有目标存在。

当需要波束扫描时,距离跟踪器可在短时间里(如0.1s)检验各段情况,即可作出关于目标是否存在的判断。

如果没有目标存在,就让波束移向新的位置。

这个过程对机械式跟踪而言是完全连续的,因为机械式跟踪移动波束相当慢,因此使得在对各段距离进行检验的短时间内目标仍然留在波束宽度之内。

与搜索雷达一样,目标捕获要考虑实现给定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所需的信噪比门限和积累时间[1]。

然而,与搜索雷达相比,目标捕获可使用较高的虚警概率,这是因为操纵员知道目标是存在的,不存在在等待目标时由于虚警而使操纵员疲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 目标捕获和距离跟踪距离跟踪就是连续测量从发射射频脉冲到目标回波信号返回之间的延时的过程。

距离测量是雷达最精确的位置坐标测量。

其典型数据是在测量几百英里距离时精密到几码以内。

通常距离跟踪是从其他目标中鉴别出所需目标的主要方法,通过距离波门(即时间选通)从误差检波器输出中消除其他目标的回波(虽然也有用速度鉴别和角度鉴别的)。

距离跟踪电路也可用来捕获所希望的目标。

距离跟踪不仅必须测量脉冲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行程时间,而且必须识别出反射信号是一目标而不是噪声,并且保存目标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历程。

这里的讨论适用于典型的脉冲跟踪雷达。

距离测量也可以用使用调频连续波的连续波雷达来完成,这种调频连续波通常是一种线性调频波。

目标距离由回波信号和发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决定。

考虑到多普勒效应的调频连续波系统的性能见参考资料1。

捕获距离跟踪的第一个作用是捕获所需的目标。

虽然这不是跟踪工作,但在典型的雷达里这是实现距离跟踪或角跟踪之前必需的第一步。

对于窄波束跟踪雷达而言,为使天线波束指向目标的方向,必须具备有关目标角位置的某些信息。

这个信息叫做引导数据,可以由搜索雷达或其他来源提供。

引导数据可以足够精确地把窄波束指向目标或者可以要求跟踪器扫描一个较大的不确定区域。

雷达距离跟踪的优点是能看到从近距离一直到雷达的最大距离上的所有目标。

通常把这个距离分成小段,其中各段可以同时检验是否有目标存在。

当需要波束扫描时,距离跟踪器可在短时间里(如0.1s)检验各段情况,即可作出关于目标是否存在的判断。

如果没有目标存在,就让波束移向新的位置。

这个过程对机械式跟踪而言是完全连续的,因为机械式跟踪移动波束相当慢,因此使得在对各段距离进行检验的短时间内目标仍然留在波束宽度之内。

与搜索雷达一样,目标捕获要考虑实现给定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所需的信噪比门限和积累时间[1]。

然而,与搜索雷达相比,目标捕获可使用较高的虚警概率,这是因为操纵员知道目标是存在的,不存在在等待目标时由于虚警而使操纵员疲劳。

最佳虚警概率的选择是以电路的性能为基础的,此电路可观察各距离间隔以判断哪一个间隔中有目标回波。

其典型的技术是使门限电压足够高,以防止大多数噪声尖峰超过门限,可是又要低得足以让弱信号通过。

在各个发射脉冲之后即可观察所检验的距离间隔是否有信号超过了门限。

积累时间允许雷达在判决是否有目标存在之前进行几次这种观察。

噪声和目标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超过门限的噪声尖峰是随机的,但如果有目标存在,则当它超过门限时就比较有规律。

一种典型的系统就可简单地计算在积累时间内超过门限的次数,并在超过的次数大于雷达发射次数的一半时,就指出是否有目标出现。

若雷达脉冲重复频率是300 Hz,积累时间是0.1s,则在有一个强而稳定的目标时,雷达就能观察到30次超过门限。

由于从弱目标来的回波加上噪声不一定总是超过门限,所以可以规定一个界限,如15次,在积累时间里,必须超过这一界限才判定有目标出现。

对于非闪烁目标,预期的性能为:在信噪比为2.5dB时,发现概率是90%,虚警率是10-5。

AN/FPS—16和AN/FPQ—6测量雷达均使用这些检测参数,每次捕获可使用10个邻接的波门,每个波门宽为1000yd。

这10个波门覆盖了5n mile的距离间隔。

距离跟踪一旦目标被找到,就希望在距离坐标上跟踪目标,以提供连续的距离信息(即到目标的斜距)。

适当的定时脉冲提供了距离波门选通,从而使角跟踪电路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可仅仅顾及一个短的距离间隔(或预期出现回波脉冲的时间间隔)。

距离跟踪是由类似于角跟踪器的闭环跟踪器完成的。

它能检测出距离波门对于目标回波脉冲中心的误差,并产生误差电压,从而可提供一个响应于这个误差电压电路,使波门向一个方向移动以重新对准目标回波脉冲中心。

距离跟踪误差可以用许多方法进行检测。

其最常用的方法是前、后波门技术(如图18.24所示)。

两个波门这样来定时:前波门在主距离波门开始时打开,在主距离波门的中心关闭;后波门在主距离波门中心处打开,在其结束后关闭;前、后波门各自让目标视频脉冲在波门开着的时间内对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的作用像积分器;前波门电容器充电到正比于目标视频脉冲的前半个区域的电压上,后波门电容器是负向充电,并正比于目标视频脉冲的后半个区域;当波门正确地对准了一个对称的视频脉冲时,两电容器就等量地充电,其充电所得的电压相加就产生一个零输出;当波门中心没有对准目标视频中心,以致前波门超过了目标视频脉冲的中心时,正向充电波门电容器就收到较大的电荷,而后波门由于只套上脉冲的一小部分,因而得到较小的负电荷。

两电容器的电压相加就得到正的电压输出;同样,如果波门提早,以致目标视频脉冲的大部分区域落入后波门内,则两电容器电压的相加就得到负的输出;在误差大约在目标视频脉冲宽度的±1/4的范围内,输出电压基本上是定时误差的线性函数,且具有对应于误差方向的极性。

图18.24 前、后波门距离误差敏感电路许多雷达距离跟踪系统利用采样电路在视频回波脉冲附近采3~5个样本。

与前、后波门距离跟踪器的幅度相类似,可对脉冲前、后两半样本的幅度进行比较以检测出距离误差。

在某些情况下,雷达距离跟踪系统希望按回波前沿或后沿进行距离跟踪。

这已在一些应用中得到实现,其方法是简单地加上一个偏置,使对误差灵敏的波门套在目标回波中心的前面或后面,即用波门抑制了不需要的回波(如从目标附近来的其他回波)。

门限装置也可用做按前沿或后沿工作的跟踪器,通过观测目标视频超过给定门限的时间来完成。

在超过门限的瞬间触发波门电路,以便从计时设备上读出目标距离或者产生一个标志目标出现的合成脉冲。

雷达距离跟踪系统可利用距离误差检波器输出来调整距离波门位置,并校正距离读数而使距离跟踪环路闭合。

有一种技术是使用由稳定振荡器驱动的高速数字计数器,在其发射脉冲时使计数器复位到零。

如图18.25所示,目标距离由数字系统寄存器中的数字表示。

在数字计数器计到与距离寄存器中的数字相同时,重合电路就给出指示并进而产生距离波门,如图18.26所示的框图。

距离误差经距离误差检波器检测而得到误差电压,且激励电压控制可变频率振荡器,依据误差电压极性的正、负而增加或减少距离寄存器中的计数。

这就把距离寄存器里的数字改变到对应于目标距离的数值上。

读出距离寄存器中的数就读出了目标的距离。

譬如说,每个单位数即对应于2yd的距离。

另外一项技术是使用两个振荡器[26],其距离波门由两振荡器的差频控制,其中一个振荡器由误差检波输出电压在频率上控制。

图18.25 数字式距离跟踪器图18.26 数字距离跟踪器框图电子式距离跟踪器是无惯性的,且可以有任何所需的转换速度,很容易做到既产生给自动检测电路的捕获波门,又产生发射机触发脉冲和导前触发脉冲。

跟踪带宽通常被限制在跟踪所必需的数值,以便使对假目标和干扰的跟踪损耗为最小。

还有许多其他电子式距离跟踪技术,它们同样具有以上的大部分优点[2]。

第n次发射之后返回的距离跟踪用减小脉冲重复频率来扩展非模糊的距离会增加捕获时间和减小数据率。

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叫做“在第n个次发射之后返回的距离跟踪”。

它能在预期有回波的时间内避免发射,并能分辨距离模糊。

这使雷达能在高脉冲重复频率下工作,并且不模糊地跟踪到远距离。

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几个脉冲在雷达与目标之间传播。

这种技术只有在目标正被跟踪时才有用。

在捕获期间,雷达必须考察发射脉冲之间的间隔,初始捕获后,应在不分辨距离模糊的情况下闭合距离和角跟踪环路。

第一步就是断定目标位于第几个距离间隔,也就是断定目标在哪一对发射脉冲之间,对发射脉冲进行编码,并计算在此编码脉冲回来之前有多少个脉冲数,就可定出n。

测量雷达能提供n次回波距离跟踪的能力,因为装在火箭与宇宙航行器上的信标在远距离上提供了足够的信号电平。

为了不使目标回波被发射脉冲掩盖,必须检测出目标在何时接近干扰区,并且移动干扰区。

这可以通过改变PRF或者延迟一组数目等于传播中的脉冲数的发射脉冲来实现。

这可由最佳PRF变换或交替延时具有正确脉冲数的脉冲组来自动完成。

18.6 特殊单脉冲技术高距离分辨力单脉冲高距离分辨力在单脉冲雷达的应用中为改善性能和提取目标信息提供了方法[27]。

其基本途径是提供足够的距离分辨力以分辨出目标上的主要散射体,并经单脉冲处理确定每一个散射体的距离、方位和高度。

这将提供目标反射体位置的三维(3D)雷达图像,并提供第四维数据,即通过每一个散射体回波的幅度测定反射体尺寸。

其优点如下:(1)对于需要精确跟踪目标上的点(如重心)的应用,可大大减少目标角度和距离的闪烁;(2)大大减少了雨杂波、海杂波和金属箔条干扰,这些干扰将随距离分辨力的提高而降低;(3)可提供目标识别用的三维目标图像和反射体尺寸(回波幅度);(4)对抗某些干扰的复杂发射波形[27]。

为了保持足够的平均功率,满足雷达探测距离的要求,有必要进行脉冲压缩。

有效的宽带声表面波脉冲压缩滤波器可供使用[28]。

而且,如果要处理目标的细节信息,那么采用高速采样和数字化技术是必需的。

图18.27显示利用了高距离分辨力技术之后,目标距离的起伏变小。

它展示的是目标在进行近似为等距离飞行时雷达所测出的距离。

目标的真实偏移可以从距离曲线的走势中得到。

对于0.25μs的脉冲宽度,随机波动的典型值约为3~4yd(均方根值)。

然而,虽然对于3ns 的脉冲宽度距离闪烁已基本上消除了,但由目标重心起伏而引起的小误差却仍存在。

图18.27 比较3ns和1/4μs跟踪的闭环距离跟踪输出数据的模拟记录以演示目标距离起伏大大减小(见参考资料27)高距离分辨力单脉冲雷达的视频输出测量值如图18.28所示。

图中描述的是分辨出一种“超星座”飞机主要散射体的单脉冲和信号的距离-幅度轮廓。

单脉冲差信号双极性视频的极性确定方位,而其幅度可测量每个反射器到天线轴线的偏移量(只标出了方位角的轴线)。

平均双极性视频可减少目标重心均方根值的误差。

图18.28 来自飞行中的超星座客机的高距离分辨力的单脉冲距离和角度视频雷达工作于X波段、1波束宽度和3ns脉冲宽度;角度视频是根据天线轴和偏移量对目标方位的测量。

双波段单脉冲双波段单脉冲能在一个天线上有效地组合两个特征互补的射频频段特性[15][29]。

X波段(9GHz)和K a波段(35GHz)的组合是非常有用的。

X波段能够很好地实现探测量程和跟踪精度。

其不足之处是低角度的多路径范围性能差和该波段的抗干扰性能差。

K a波段虽然受大气衰减和雨衰减的限制,但它能在低角度多路径范围内提供很高的精确度,并且这个波段是电子干扰技术很难攻克的一个波段。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已经设计出了一种叫TRAKX(在K a波段和X波段的跟踪雷达)的测量雷达,可用于导弹靶场和训练靶场[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