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bb61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d.png)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工作年龄成人致盲 的第一位原因1
• 糖尿病肾病 终末期肾病的第 一位原因2
• 中风 心血管死亡和中风 增加2到4倍3
• 心血管疾病 80%的糖尿病患 者死于心血管事件4
• 糖尿病神经病变 非创伤性截肢的 第一位原因 5
34
1
Fong
D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3 Kannel WB, et
兰州标准
17
城市4.5% 农村1.8 %
2.28%
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
1994年
21万 25-64岁
WHO1985
201最0中新国版2整型理糖p尿pt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严峻
16 14 12 10 患8 病6 率 (4 )2
22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最2新01版0 讨整论理稿ppt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 2009年版
1型糖尿病的特点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 . 体型消瘦 . 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低
.起病迅速 . 明显体重减轻 . 酮尿或酮症酸中毒 . 出现免疫标记: 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
肾 衰竭
最新版整理ppt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 糖尿病的第一“杀手”
胸闷、胸痛
警惕:很多患者无胸痛症状!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37
最新版整理ppt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头晕、肢体麻木
严重者瘫痪、死亡
38
最新版整理ppt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2201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04.png)
中医对消渴的认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中医定义:消渴是指由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引起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包括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 病机主要为燥热偏盛,阴津亏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消渴的临床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是消渴的主要临床表现。
中药方剂及针灸治疗
中药方剂:根据消渴 的不同证型,采用不 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 疗,如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等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 刺激穴位,调节人体 内分泌系统,达到治 疗消渴的目的
注意事项:针灸治疗 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 进行,中药方剂需根 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 行辨证施治
辅助治疗:消渴患者 还需注意饮食调节、 适当运动等辅助治疗 方法,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 案例三:张某,男,52岁,因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经过中医内 科学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 案例四:陈某,女,40岁,因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就诊,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过 中医内科学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以上案例均为消渴病的典型病例,通过中医内科学治疗,病情得到 有效控制或缓解。
劳欲过度:房室不节, 损伤肾阴,虚火上炎, 发为消渴
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 足,肾阴亏虚,发为消 渴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糖尿病等 并发症: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03
消渴的中医治疗
添加 标题
消渴的分类:根据病因 和发病机制的不同,消 渴可分为上消、中消和 下消三种类型。上消以 口渴多饮为主,中消以 多食易饥为主,下消以 多尿、腰膝酸软为主。
消渴(中医) PPT课件
![消渴(中医)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eb20c0551810a6f4248615.png)
津伤为甚
津伤躁热
5.临床应用 (1)可参考应用消渴方(上消),玉女煎(中消)
消渴方:天花粉、黄连 、生地黄、藕汁 玉女煎:生石膏、知母、生地、麦冬、川牛膝 (2)燥热内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可加黄连、大黄 (3)津伤耗竭,烦渴不止,小便频数,可加生地黄、二冬
津伤躁热
临床辨识: 临床统计证实,该型主要见于糖尿病早期, 病程<5年,年龄常<50岁,合并症最少,血 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增高,血糖增高显著。
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 心痛、中风、四肢麻木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 水肿 瘀阻络脉,热毒内生或疮毒外袭 — 疮疡、痈疽 正气亏虚,感染痨虫 — 肺痨 肝肾阴亏,耳目失养— 视朦、耳聋
虚风内动—眩晕
阴液极亏,
虚阳上浮或阴竭阳亡 — 神昏或昏 迷、死亡。
禀赋不足
精亏液竭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劳倦过度
1.辨证依据
二、阴精亏虚
(1)主症:尿频尿多,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欲 饮,形体消瘦 (2)兼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 膝酸软,乏力,遗精失眠盗汗,口干唇燥, 皮肤干燥瘙痒 (3)舌象:舌红,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 (4)脉象:脉细或细数。
阴精亏虚
2. 辩证分析: 肾精亏损,固摄失权,水谷精微下注——尿频尿 多,浊如脂膏或尿甜; 阴精亏损,肌肤失养——形体消瘦,皮肤干燥瘙 痒; 阴精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乏力; 阴虚内热,相火妄动——五心烦热,骨蒸潮热, 遗精失眠盗汗; 阴虚或内热——舌红,脉细或细数。
二、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本病治疗大 法。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阴温阳, 健脾益气等治法。 体育疗法
饮食疗法
三、分证论治
消渴 课件 ppt
![消渴 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4353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6.png)
药物治疗
降糖药
用于降低血糖水平,缓解糖尿病症状。
胰岛素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新型降糖药
近年来,新型降糖药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 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逐渐应用于临 床,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饮食控制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 摄入,选择低糖、高纤维 的食物。
05
消渴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避
免过度劳累。
控制体重和腰围:肥胖和腰围 过大会增加患消渴的风险,应
适当减肥和缩小腰围。
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高 热量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 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干 预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
成功治疗案例分析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55岁,男性,有家族 糖尿病史,体型肥胖,平时饮 食习惯偏甜,经常感觉口渴、
多尿。
诊断过程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确诊为2 型糖尿病,并开始进行药物治 疗和饮食控制。
治疗方案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西药控制血糖水平,中药调理 身体。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和 适量运动。
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方法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多饮、多尿 、多食等症状相鉴别,如尿崩 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升高相 鉴别,如应激、药物等。
与慢性并发症相鉴别,如心血 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消渴ppt课件
![消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01a3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0.png)
运动疗法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消耗热 量,降低血糖水平,增强 体质。
坚持运动
保持长期的运动习惯,有 助于控制病情,预防并发 症。
运动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
03
消渴病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饮食控制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糖 分、盐分的摄入,多吃 蔬菜、水果,保持营养
均衡。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
时间。
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 身体免疫力,预防消渴
病的发生。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健
康问题。
日常保健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 情绪波动,有利于预防消渴病
。
合理用药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不 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停药。
睡眠质量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失 眠等问题影响情绪和健康。
0例一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就诊,经检查诊断为2型糖 尿病。
病例二
患者张某,女性,62岁,有家族糖尿病史,长期口干、多饮,血糖控制不稳定。
治疗方法与效果
治疗方法
针对每个病例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等。
治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例一和病例二的血糖水平均得到有 效控制,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经验教训与启示
经验教训
消渴病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轻 易放弃或中断治疗;同时,患者应积 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启示
对于消渴病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非常重要;同时,加强糖尿病知识 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 认知和重视程度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bfa3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0.png)
下消(阴阳两虚)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头晕耳鸣,口干 唇燥,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焦 干,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 调,舌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消渴病的治则与治法
治则
养阴生津、润燥清热。
治法
上消宜润肺清热、生津止渴; 中消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下消宜滋阴补肾、润燥缩尿。
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 郁结,气郁化火,消烁肺 胃阴津。
劳欲过度
长期劳累过度或房事不节 ,导致肾虚精亏,虚火内 生,耗伤津液。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
上消(肺热津伤)
中消(胃热炽盛)
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 红,苔薄黄,脉洪数。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 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下消(肾阴亏虚)
分类
消渴病主要分为上消、中消和下 消三种类型,分别以口渴、多食 、多尿为主要症状。
消渴病的病因
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 津液输布异常,形成痰湿,引发消渴 。
情志失调
劳欲过度
长期劳累过度或房事不节,导致肾虚 精亏,影响津液输布,引发消渴。
长期精神刺激、情志不畅,导致气机 郁结,影响津液输布,引发消渴。
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 、手脚麻木等。
鉴别诊断
尿崩症
表现为多饮多尿,但无消瘦症状,且尿液比 重较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表现为食欲亢进、消瘦、心慌等症状,但无 多饮多尿表现。
精神性多饮
以精神症状为主,无多食和消瘦表现。
其他内分泌疾病
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需通过相关检查 进行鉴别。
相关检查
血糖测定
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消 渴病的重要指标。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8e49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5.png)
临床特征:“三多一少”。
最新版整理ppt
3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五脏虚弱, 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 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 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阳虚畏寒者→酌加鹿茸粉0.5g冲服,以启动元阳, 助全身阳气之气化。
最新版整理ppt
52
⑷伴发情况
①瘀血 ②并发症
❖“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 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 谓肾消) 。”
最新版整理ppt
13
《慎斋遗书·渴》:治消渴强调以调养脾 胃为主,特别重视养脾阴。
❖“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
❖“专补脾阴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
最新版整理ppt
14
《四圣心源·消渴》:认为消渴之病责之 于肝,成为本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辛
辣
香
燥
最新版整理ppt
消 渴
20
③情志失调
郁
怒
伤
消
肝
郁
火
灼
久
热
肺
化
内
胃劳Leabharlann 热燔阴心
津
竭
虑
最新版整理ppt
消 渴
21
④劳逸失调
肾
房 事
肾 精
虚 火
虚 肺
消
不 节
亏 虚
内 生
燥 胃
渴
热
最新版整理ppt
22
病因病机 小结
禀赋不足 精亏液竭 饮食失节 积热内蕴
最新版整理ppt
3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五脏虚弱, 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 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 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阳虚畏寒者→酌加鹿茸粉0.5g冲服,以启动元阳, 助全身阳气之气化。
最新版整理ppt
52
⑷伴发情况
①瘀血 ②并发症
❖“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 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 谓肾消) 。”
最新版整理ppt
13
《慎斋遗书·渴》:治消渴强调以调养脾 胃为主,特别重视养脾阴。
❖“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
❖“专补脾阴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
最新版整理ppt
14
《四圣心源·消渴》:认为消渴之病责之 于肝,成为本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辛
辣
香
燥
最新版整理ppt
消 渴
20
③情志失调
郁
怒
伤
消
肝
郁
火
灼
久
热
肺
化
内
胃劳Leabharlann 热燔阴心
津
竭
虑
最新版整理ppt
消 渴
21
④劳逸失调
肾
房 事
肾 精
虚 火
虚 肺
消
不 节
亏 虚
内 生
燥 胃
渴
热
最新版整理ppt
22
病因病机 小结
禀赋不足 精亏液竭 饮食失节 积热内蕴
消渴ppt课件
![消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8a374e58fafab069dc02b1.png)
津液亏损
消渴
劳欲过度
禀赋不足
总病机:阴虚燥热
病位:肺、胃、肾 病机转化(消渴变证或称并发证): 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 心痛、中风、四肢麻木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 水肿
瘀阻络脉,热毒内生或疮毒外袭 — 疮疡、痈疽
正气亏虚,感染痨虫 — 肺痨 耳目失养— 视朦、耳聋 肝肾阴亏 虚风内动—眩晕
阴液极亏,虚阳上浮或阴竭阳亡 — 神昏或昏迷、 死亡。
[概述]
1、病名概念 2、源流
3、范围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体重减少)或尿有甜味 ——
三多一少
1、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 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2、《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 丸方剂。
5、消渴并痈疽
[诊断]
1、主症:三多一少。
2、以肺痨、水肿、眩晕、胸痹心痛、中风、 眼疾、疮疡就诊发现。
3、无症状,体检发现。 4、测血糖、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 释放试验等。
[鉴别诊断] 1、口渴症 2、瘿病 [辨证要点]
1、辨部位 上、中、下三消。肺、胃、肾。 2、辨标本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3、辨并发症
辅查:头颅CT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空腹血糖20mmol/l ↑
病例3 张XX,男,60岁,某院医生, 某日突然觉双目视物不清,尤以 右眼为甚,遂住院检查。检查发 现双侧视网膜呈糖尿病改变,空 腹血糖12mmol/l。 ↑
病例4 某男,45岁,确诊2型糖尿病6年。 某日开始觉眼睑、双下肢浮肿,逐渐 加重,尿渐少,疲倦,手脚不温,遂 住院。PE:水肿Ⅱ。,辅查:尿分析 白蛋白5g/L ↑,血白蛋白23g/l↓,肝 肾功能正常。
消渴
劳欲过度
禀赋不足
总病机:阴虚燥热
病位:肺、胃、肾 病机转化(消渴变证或称并发证): 气阴两虚,瘀血内阻 — 心痛、中风、四肢麻木 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 水肿
瘀阻络脉,热毒内生或疮毒外袭 — 疮疡、痈疽
正气亏虚,感染痨虫 — 肺痨 耳目失养— 视朦、耳聋 肝肾阴亏 虚风内动—眩晕
阴液极亏,虚阳上浮或阴竭阳亡 — 神昏或昏迷、 死亡。
[概述]
1、病名概念 2、源流
3、范围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体重减少)或尿有甜味 ——
三多一少
1、消渴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 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2、《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 丸方剂。
5、消渴并痈疽
[诊断]
1、主症:三多一少。
2、以肺痨、水肿、眩晕、胸痹心痛、中风、 眼疾、疮疡就诊发现。
3、无症状,体检发现。 4、测血糖、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 释放试验等。
[鉴别诊断] 1、口渴症 2、瘿病 [辨证要点]
1、辨部位 上、中、下三消。肺、胃、肾。 2、辨标本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3、辨并发症
辅查:头颅CT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
空腹血糖20mmol/l ↑
病例3 张XX,男,60岁,某院医生, 某日突然觉双目视物不清,尤以 右眼为甚,遂住院检查。检查发 现双侧视网膜呈糖尿病改变,空 腹血糖12mmol/l。 ↑
病例4 某男,45岁,确诊2型糖尿病6年。 某日开始觉眼睑、双下肢浮肿,逐渐 加重,尿渐少,疲倦,手脚不温,遂 住院。PE:水肿Ⅱ。,辅查:尿分析 白蛋白5g/L ↑,血白蛋白23g/l↓,肝 肾功能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四节 消渴
.
1
【目的要求】
熟悉消渴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熟悉消渴的主要病因、病机。
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与相关病证的鉴别。
熟悉消渴的辨证要点。
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了解消渴的并发症和预防调护。
.
2
【概述】
1、定义:
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临床特征:“三多一少”。
.
3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五脏虚弱, 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 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 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 热则消肌肤,故名消瘅。”
热
肺
化
内
胃
劳
热
燔
阴
渴
心
津
竭
虑
.
21
④劳逸失调
肾
房 事
肾 精
虚 火
虚 肺
消
不 节
亏 虚
内 生
燥 胃
渴
热
.
22
病因病机 小结
禀赋不足 精亏液竭 饮食失节 积热内蕴
阴津 亏损
情志失调 郁久化火 劳逸失调 肾精亏损
燥热 偏胜
.
肺 胃 消渴 肾
23
病因病机 小结
病 性: 本虚标实 病机特点:阴津亏损为本
燥热偏胜为标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胃、肾,
尤以肾为关键。
.
24
病因病机 小结
阴伤燥热 津液直趋下行 多尿
肺
上
肺不布津 口渴,多饮
消
脾胃失养,肾阴失润
燥热所伤 灼伤津液 口渴,多饮
胃
胃火炽盛 消腐水谷 多食善饥
中
脾不散精 水谷精微下泄 尿甜 消
肌肤失养 形体消瘦
上灼肺阴,下耗.肾阴
25
病因病机 小结
❖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者,……每发即小便 至甜”,服药后,“得小便咸若如常”。
.
8
《宣明论方·消渴总论》:对其并发症作 了进一步论述。
❖“可变为雀目或内障。”
.
9
《三消论》:提倡三消燥热学说,主张治 三消当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为要。
❖“饮食服饵失宜,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 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 液衰虚,阳气悍而燥热郁甚。”
❖“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 胃燥热之甚,济人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 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 已。”
.
10
《证治要诀·消渴》:治疗注重益气,对 三消预后及并发症有新的发现。
❖“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久久不治,气尽 虚,则无能为力矣。”
❖“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桶中滚涌, 其病为重。”
肾阴亏损 上炎心肺 烦渴多饮
肾
中灼脾胃 多食善饥 消瘦 下
虚火内生 固摄失权 多尿
消
精微下注 尿甜
.
26
病因病机 小结
病理 阴虚为本 日 演变 燥热为标 久
气阴两虚,阴阳俱衰 正气不足,瘀血内生 (因虚成瘀,因瘀致虚)
脏腑虚损,变证百出
并发症
疮疡、痈疽——阴虚燥热瘀阻、气阴两虚,易感热毒
中风——肝肾亏虚,阴虚阳亢
.
4
❖《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 瘅。 ……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 者易伤也。”
❖《素问·气厥论篇》:“肺消者,饮一溲二,死 不治。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 饥。”
❖《素问·腹中论篇》:“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 芳草石药。”
.
.
16
3、范围:
糖尿病
.
17
【病因病机】
1、病因:
①禀赋不足 ②饮食失节 ③情志失调 ④劳逸失调
.
18
①禀赋不足
先
天 禀
精 气
肾 不
精 亏
消
赋 不
不 足
藏 精
液 竭
渴
足
.
19
②饮食失节
过
食
肥
甘 脾
醇
损
胃
积
消
酒
伤
运
热
谷
厚
脾
化
内
耗
味
胃
失
蕴
液
司 辛
辣
香
燥
.
消 渴
20
③情志失调
郁
怒
伤
消
肝
郁
火
灼
消
久.6来自《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初步认识到体 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其并发症有 所论述。
❖“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
❖“其病变多发痈疽。”
❖“其久病变成发痈疽,或成水疾。”
.
7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最先记载消渴 尿甜的发现,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 论述。
❖引《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 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5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治》: 立专篇加以论述,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 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 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 坚,小便即数。”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 之。”
.
12
《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 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
❖“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 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 谓肾消) 。”
.
13
《慎斋遗书·渴》:治消渴强调以调养脾 胃为主,特别重视养脾阴。
❖“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
❖“专补脾阴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
胸痹——心失濡养,心脉闭阻 麻木——气阴两虚,血脉失养,经络不和
雀目、内障,耳聋——肝肾亏虚,瘀血阻滞,耳目失养
水肿,泄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肺痨——阴虚燥热肺失滋养 昏迷脱厥——阳竭阴亡
❖“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 废如风疾,非风也。”
.
11
《医贯·消渴论》:力主三消肾虚学说, 提倡治三消当以治肾为本。
❖“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 其间摄养失宜,水火偏胜,津液枯槁,以致龙 雷之火上炎,熬煎既久,肠胃合消,五脏干 燥,……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 急,唯六味、八味及加减八味丸随证而服,降 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矣。”
.
14
《四圣心源·消渴》:认为消渴之病责之 于肝,成为本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 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 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
.
15
《医醇賸义·三消》:补充发展了化痰利 湿的治法。
❖“上消者,……当于大队清润中,佐以渗湿化 痰之品,盖火盛则痰燥,其消烁之力,皆痰为 之助虐也,逢原饮主之;中消者,……痰入胃 中与火相乘,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于消 烁,……清阳明之热,润燥化痰,除烦养胃汤 主之;下消者,肾病也,……急宜培养真阴, 少参以清利,乌龙汤主之。”
第四节 消渴
.
1
【目的要求】
熟悉消渴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熟悉消渴的主要病因、病机。
熟悉消渴的诊断要点,与相关病证的鉴别。
熟悉消渴的辨证要点。
掌握消渴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
了解消渴的并发症和预防调护。
.
2
【概述】
1、定义:
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 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临床特征:“三多一少”。
.
3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五脏虚弱, 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 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 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 热则消肌肤,故名消瘅。”
热
肺
化
内
胃
劳
热
燔
阴
渴
心
津
竭
虑
.
21
④劳逸失调
肾
房 事
肾 精
虚 火
虚 肺
消
不 节
亏 虚
内 生
燥 胃
渴
热
.
22
病因病机 小结
禀赋不足 精亏液竭 饮食失节 积热内蕴
阴津 亏损
情志失调 郁久化火 劳逸失调 肾精亏损
燥热 偏胜
.
肺 胃 消渴 肾
23
病因病机 小结
病 性: 本虚标实 病机特点:阴津亏损为本
燥热偏胜为标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胃、肾,
尤以肾为关键。
.
24
病因病机 小结
阴伤燥热 津液直趋下行 多尿
肺
上
肺不布津 口渴,多饮
消
脾胃失养,肾阴失润
燥热所伤 灼伤津液 口渴,多饮
胃
胃火炽盛 消腐水谷 多食善饥
中
脾不散精 水谷精微下泄 尿甜 消
肌肤失养 形体消瘦
上灼肺阴,下耗.肾阴
25
病因病机 小结
❖引祠部李郎中云:“消渴者,……每发即小便 至甜”,服药后,“得小便咸若如常”。
.
8
《宣明论方·消渴总论》:对其并发症作 了进一步论述。
❖“可变为雀目或内障。”
.
9
《三消论》:提倡三消燥热学说,主张治 三消当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为要。
❖“饮食服饵失宜,肠胃干涸,而气液不得宣平, 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 液衰虚,阳气悍而燥热郁甚。”
❖“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 胃燥热之甚,济人身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 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 已。”
.
10
《证治要诀·消渴》:治疗注重益气,对 三消预后及并发症有新的发现。
❖“三消得之气之实,血之虚,久久不治,气尽 虚,则无能为力矣。”
❖“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桶中滚涌, 其病为重。”
肾阴亏损 上炎心肺 烦渴多饮
肾
中灼脾胃 多食善饥 消瘦 下
虚火内生 固摄失权 多尿
消
精微下注 尿甜
.
26
病因病机 小结
病理 阴虚为本 日 演变 燥热为标 久
气阴两虚,阴阳俱衰 正气不足,瘀血内生 (因虚成瘀,因瘀致虚)
脏腑虚损,变证百出
并发症
疮疡、痈疽——阴虚燥热瘀阻、气阴两虚,易感热毒
中风——肝肾亏虚,阴虚阳亢
.
4
❖《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 瘅。 ……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 者易伤也。”
❖《素问·气厥论篇》:“肺消者,饮一溲二,死 不治。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 饥。”
❖《素问·腹中论篇》:“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 芳草石药。”
.
.
16
3、范围:
糖尿病
.
17
【病因病机】
1、病因:
①禀赋不足 ②饮食失节 ③情志失调 ④劳逸失调
.
18
①禀赋不足
先
天 禀
精 气
肾 不
精 亏
消
赋 不
不 足
藏 精
液 竭
渴
足
.
19
②饮食失节
过
食
肥
甘 脾
醇
损
胃
积
消
酒
伤
运
热
谷
厚
脾
化
内
耗
味
胃
失
蕴
液
司 辛
辣
香
燥
.
消 渴
20
③情志失调
郁
怒
伤
消
肝
郁
火
灼
消
久.6来自《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初步认识到体 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并对其并发症有 所论述。
❖“先行一百二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
❖“其病变多发痈疽。”
❖“其久病变成发痈疽,或成水疾。”
.
7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最先记载消渴 尿甜的发现,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 论述。
❖引《古今录验方》:“渴而饮水多,……小便 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5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治》: 立专篇加以论述,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 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 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 坚,小便即数。”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 之。”
.
12
《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 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
❖“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 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 谓肾消) 。”
.
13
《慎斋遗书·渴》:治消渴强调以调养脾 胃为主,特别重视养脾阴。
❖“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
❖“专补脾阴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
胸痹——心失濡养,心脉闭阻 麻木——气阴两虚,血脉失养,经络不和
雀目、内障,耳聋——肝肾亏虚,瘀血阻滞,耳目失养
水肿,泄泻——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肺痨——阴虚燥热肺失滋养 昏迷脱厥——阳竭阴亡
❖“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见,或手足偏 废如风疾,非风也。”
.
11
《医贯·消渴论》:力主三消肾虚学说, 提倡治三消当以治肾为本。
❖“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 其间摄养失宜,水火偏胜,津液枯槁,以致龙 雷之火上炎,熬煎既久,肠胃合消,五脏干 燥,……故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治肾为 急,唯六味、八味及加减八味丸随证而服,降 其心火,滋其肾水,则渴自止矣。”
.
14
《四圣心源·消渴》:认为消渴之病责之 于肝,成为本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厥阴风木与少阳相 火为表里,……凡木之性专欲疏泄,……疏泄 不遂……则相火失其蛰藏。”
.
15
《医醇賸义·三消》:补充发展了化痰利 湿的治法。
❖“上消者,……当于大队清润中,佐以渗湿化 痰之品,盖火盛则痰燥,其消烁之力,皆痰为 之助虐也,逢原饮主之;中消者,……痰入胃 中与火相乘,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于消 烁,……清阳明之热,润燥化痰,除烦养胃汤 主之;下消者,肾病也,……急宜培养真阴, 少参以清利,乌龙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