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人和硅谷人都是“奋斗者”

合集下载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首先呢,这书里把“奋斗者”三个字简直是捧到了一个很高很高的位置。

在任正非的眼里,奋斗者就是企业的宝啊。

我就想,这不就像一场超级大的冒险旅程里的勇士嘛。

在华为这个大冒险世界里,奋斗者们可是拿着自己的本事、精力,甚至是大把的时间,在那片未知的领域里闯荡。

就好比一群探险家,不畏艰难险阻,一心向着宝藏进发,而这个宝藏不仅仅是自己能得到多少金银财宝(工资、福利啥的),更是整个团队、整个企业的辉煌成果。

任正非强调的价值分配也特别有意思。

他不是那种大锅饭的想法,而是真正做到了“按劳分配”,哦不,准确说是按“奋斗”分配。

这让我想到我们平时玩游戏,谁打怪多、谁升级快,谁就得到更好的装备和更多的奖励。

在华为,那些真正努力奋斗、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就像是游戏里的顶级玩家,他们理所当然地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回报。

这规则虽然看起来很残酷,但是细想,这不就是激励大家都去努力成为奋斗者吗?就像一场赛跑,前面挂着诱人的奖品,大家都撒开脚丫子拼命往前冲。

而且书里也提到了对人才的重视。

任正非就像是一个超级星探,在各个角落寻找那些有潜力成为奋斗者的人。

这让我意识到,在一个企业里,人是多重要的因素啊。

就像一支足球队,每个球员都得是能跑能踢、有斗志的,教练(企业管理者)再厉害,要是没好球员(奋斗者),那也白搭。

同时,企业也要给这些奋斗者成长的空间,就像给小树苗浇水施肥一样,让他们能茁壮成长,从一个普通的小奋斗者变成超级奋斗者。

不过呢,我也有点小感慨。

成为一个奋斗者可不容易啊,这得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

但是看到华为在这种理念下发展得这么好,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就好比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企业里种下了奋斗的种子,收获的就是满满的成就感、个人的成长还有企业发展带来的各种福利。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不管是在企业里还是在生活中,都得有奋斗者的精神。

不能整天想着混日子,得像个小太阳一样,充满能量地去面对各种挑战。

任正非:天道酬勤

任正非:天道酬勤

华为任正非讲话:天道酬勤华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已经连续数年大量招收新员工,壮大队伍。

新员工进入华为,第一眼看到的、处处感受到的就是华为的艰苦奋斗。

一些人对此感到不理解。

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华为为什么要艰苦奋斗?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另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华为为什么能活到今天?华为将来靠什么活下去?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世间管理比较复杂困难的是工业,而工业中最难管理的是电子工业。

电子工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规律,它技术更替、产业变化迅速,同时,没有太多可以制约它的自然因素。

例如汽车产业的发展,受钢铁、石油资源以及道路建设的制约。

而用于电子工业的生产原料是取之不尽的河沙、软件代码、数学逻辑。

正是这一规律,使得信息产业的竞争要比传统产业更激烈,淘汰更无情,后退就意味着消亡。

要在这个产业中生存,只有不断创新和艰苦奋斗。

而创新也需要奋斗,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

华为由于幼稚不幸地进入了信息产业,我们又不幸学习了电子工程,随着潮流的波逐,被逼上了不归路。

创业者和继承者都在消蚀着自己,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顽强奋斗,丝毫不敢懈怠!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业界巨头,这是严酷的事实。

华为在IT泡沫破灭后侥幸活下来,其实是我们当时的落后救了我们,落后让我们没能力盲目地追赶技术驱动的潮流。

而现在西方公司已经调整过来,不再盲目地追求技术创新,而是转变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我们再落后就死无葬身之地。

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

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

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

要生存和发展,没有灵丹妙药,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

华为不战则亡,没有退路,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篇文章叫《不眠的硅谷》,讲述了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的艰苦奋斗情形,无数硅谷人与时间赛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成就了硅谷的繁荣,也引领了整个电子产业的节奏。

任正非心中的“数字英雄”

任正非心中的“数字英雄”

57创业步履|财富▁Fortune《时代周刊》评价任正非为“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

而任正非曾对自己与华为有过如下描述:华为二十几年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及家人才能体会。

这不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能完成的,我记得华为初创时期,我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自己没有房子,吃住都在办公室,从来没有节假日、周末,可以说是多年的苦难积累成就了华为今日的辉煌。

除了能吃苦,任正非还善于吸收很多外来的优秀经验。

任正非一共去过两次美国,一次是1994年访美,写了《美国考察散记》;一次是1997年底访美,1998年初写了《向美国人民学什么?》。

在最近出版的新书《苦难英雄任正非》中,详细地讲述了任正非的“美国往事”。

从这两段往事中,也能看出华为世界级公司的思维来自哪里。

硅谷没有“工业”华为成立于1987年9月。

1994年,任正非在员工内部讲话时说到:十年后,全球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占其一。

任正非第一次去美国正是1994年。

他去了波士顿,访问了一家专门生产电源的CP 公司,参观并听取介绍了陶基片、铝基片的模块电源,这种电源更先进、体积更小、效率更高。

文/王育琨任正非心中的“数字英雄”Fortune▁财富CP公司在美国算是一家小公司,但其管理井井有条,各类文件十分清晰、准确,并有良好的覆盖,是一项成功的系统工程。

在CP待了ー天半,剩下的时间任正非还去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

匆匆路过纽约后,任正非去往达拉斯,这是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的总部所在地。

该公司总部占地6万英亩。

任正非一到就提出参观工厂,其亚太地区经理告诉他们,这儿没有工厂,工厂分散在世界100多个地方封装集成电路。

彼时,美国已开始将工业最核心的部分保留在本土生产,其余大量转移到世界各国的分公司生产,以降低成本。

硅谷是任正非美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当时有480万人口,竟然没有工业。

全美电子工业、尖端工业都把研究机构设在这里。

任正非参观了NS(国家半导体),它有600多研究人员,在硅谷没有工厂。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作为“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内部讲话一直很受好评和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再一次领教了任正非的“发散性思维”,从这些内容中也可感受到,自华为创建以来,任正非就是它的“保健医生”,他高超的医术,确保了华为一直以来的肌体健康。

在华为快速成长期,成绩会掩盖各种矛盾,任正非必须不断形成新的思维和创造力,才能让华为这部战车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参加这次研讨会,我也很兴奋,组织者做得比我想像得好。

这次研讨最终会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也不清楚。

我们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去认识这个规律,若一百年后还未讨论明白,说明一百年后我们还在活着。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任何规律都随时间和空间改变的。

这次通过大家总结出来的管理思想,这个思想再通过你们及更多的干部去传承,以这个思想为基础,再去制定各项制度,确保相对正确的思想稳定落地,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成功下去呢?一、开放、妥协、灰度这句话我是几年前对美国一个政治家说的,主要不太赞同美国的单边主义,太强势、太霸权,也许它弱势一点,不仅世界和平,而且拥护它的人更多。

大家都往后退一些,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

看着华为慢慢地也强大起来了,我们有些干部生长的骄娇二气,越来越像美国,霸气也在我们的干部中滋长,我们要学会示弱。

09年在市场工作会议上我讲了“开放、妥协、灰度”,没有出纪要,后来网上流传,怕不准确,我亲自修改后,以总裁办邮件发出,以定正误。

开放、妥协、灰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但文章反映了我的真实思想,希望领军的干部多读读。

我们要深刻理解客户,深刻理解供应伙伴,深刻理解竞争对手,深刻理解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任何强者都是在均衡中产生的。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二十多年悟出的道理,是华为文化的真实。

我们所有的一切行为都归结到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服务。

任正非:为什么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任正非:为什么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任正非:为什么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乔诺之声(ID:Geonol),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

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商务合作:请加敦老师微信ixiaohua111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文| 任正非美编| 李秋杰编辑| 郝今歌导读:“以客户为中心、为奋斗者为本”是华为最核心的文化,第一次提出是在2010年华为年度市场工作会议上。

这句话浓缩了华为成立30年来的管理理念。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很多企业也“比葫芦画瓢”号召员工要奋斗、要以客户为中心。

东施效颦,丑态百出,世人只知道这是华为坚持的企业文化,但并不知道其产生的背景。

本文是一篇任正非的讲话,对于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为什么华为会坚持这个文化不动摇,有任正非本人详细的解读。

二十年来,我们已在全球化竞争中奠定下了基础,我们正在走向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提高运行效率,合理降低内部成本,适度改善报酬与考核机制,促进新生的优秀干部快速成长的道路上。

但以什么为我们工作的纲?以什么为我们战略调整的方向呢?我们在经历长期艰难曲折的历程中,悟出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魂。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它,理解它。

1坚持以为客户服务好,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二十年来,我们由于生存压力,在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

应客户的需求开发一些产品,如接入服务器、商业网、校园网,因为那时客户需要一些独特的业务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

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他们就不买我们小公司的货,我们就无米下锅。

我们被迫接近了真理,但我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它是唯一的原则,因而对真理的追求是不坚定的、漂移的。

在90年代的后期,公司摆脱困境后,自我价值开始膨胀,曾以自我为中心过。

我们那时常常对客户说,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有什么好东西、你们应该怎么用。

华为奋斗素材

华为奋斗素材

华为奋斗素材1.任正非自述:回忆起过去走过的路,所有的磨难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1967年重庆武斗激烈时,我扒火车回家。

因为没有票,还在火车上挨过上海造反队的打,说我补票也不行,硬把我推下火车。

也挨过车站人员的打,回家还不敢直接在父母工作的城市下车,而在前一站青太坡下车,步行十几里回去。

文革时期,我家的经济状况,陷入了比自然灾害时期还困难的境地。

中央文革为了从经济上打垮走资派,下文控制他们的人均标准生活费不得高于15元。

而且各级造反派层层加码,真正到手的平均10元左右。

我有同学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介绍弟妹们到河里挖砂子,修铁路抬土方,弟妹们在我结婚时,大家集在一起,送了我100元。

这都是他们在冰冷的河水中筛砂,修铁路时冒着在土方塌方中被掩埋的危险挣来的。

那时的生活艰苦还能忍受,心痛比身痛要严重得多,由于父亲受审查的背景影响,弟妹们一次又一次的入学录取被否定,那个年代对他们的损失就是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除了我大学读了三年就开始文化大革命外,其他弟妹有些高中、初中、高小、初小都没读完,他们后来适应人生的技能,都是自学来的。

后来在南油集团做生意,我被人坑了,导致公司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

那时,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

在这种情况下,大国企的铁饭碗丢了。

接着,我的家庭和事业都出了状况。

夫人转业后进入南油集团领导层,而我在南油下属企业时由于连续亏损没有多少油水,再加上父母与弟妹同住产生的生活压力,最终导致这个家解体了。

2002年,公司差点崩溃。

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曾经让我得了抑郁症。

但从现在的回顾来看,物质的艰苦生活以及心灵的磨难成了我后来人生的一种成熟的宝贵财富。

这些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30年。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一开头,我就感觉任正非是个特别实在的人。

他不跟你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上来就点明主题——奋斗者为本。

在这个社会上,大家都在喊着要奋斗,可什么才是真正的奋斗者呢?任正非给了很明确的答案。

那些在华为努力干活、不怕吃苦,还能为了公司的目标一直冲冲冲的人,就是奋斗者。

这就像在一个游戏里,不是光站在那喊口号的是好玩家,而是那些真正到处做任务、打怪升级、为了团队胜利默默奉献的才是核心玩家。

我印象最深的是华为对待奋斗者的态度。

他们可不像有些公司,把员工当苦力,用完就扔。

华为是把奋斗者当成宝啊!给奋斗者好的待遇,让他们有肉吃。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团队里,你努力干活,老大就给你发大红包,还带你升级装备,那你不得更有劲儿地往前冲?这种激励机制太聪明了。

让员工知道,只要你奋斗,公司就不会亏待你。

而且不只是物质上的奖励,还有精神上的认可呢。

你想想,在一群人里,你被当成榜样,那种感觉,就像你在游戏里成了全区排名靠前的大神,倍儿有面子,也更想保持住这个地位,那就只能继续奋斗呗。

再说说奋斗者的自我成长。

任正非说的那些奋斗者,可不是埋头傻干的。

他们得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这就像是游戏角色得不停升级技能一样。

在华为这样的大公司里,技术在变,市场在变,如果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

这也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个醒,不管在哪工作,都不能吃老本,得像个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东西。

就像我以前有个朋友,在一个小公司工作,一开始觉得自己啥都会了,就不再学习。

结果过了几年,行业一变革,他就傻眼了,啥都不会了,只能灰溜溜地去找新工作重新开始。

而那些像华为奋斗者一样不断学习的人,就像开着快艇,一路乘风破浪,不管遇到啥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还有就是华为的团队精神。

任正非特别强调奋斗者不是单干户,得是团队里的一份子。

这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光有一两个厉害的球星可不行,得整个球队配合起来才能赢。

在华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

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帮助。

华为揭秘:艰苦奋斗精神

华为揭秘:艰苦奋斗精神

很多人只看到华为人的高薪、高股息,但是很少看到华为人艰苦奋斗的场面。

就像人们只看到表面的静水,而无视河底深处的流水一样。

任正非提倡静水深流,抛弃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保持心态平和、同时也强调华为人花更多时间投入到产研销各项工作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一大特点。

本文之所以在几个地方都强调这种精神,是因为艰苦奋斗对华为的影响太大了。

任正非多次考察以色列,他崇尚以色列人的艰苦奋斗精神。

以色列境内的内盖夫沙漠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的土地面积。

在这种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以色列人的历史就是一部长期同不利条件做艰苦斗争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珍贵水资源和可耕地的成功史。

以色列独立后,耕地总面积增加了.6倍,达到110万英亩左右,农业定居点从400个增加到750个,但随着社会城市化, 农村人口的比例已从12%下降到约6%。

以色列的食品已大部分实现自给自足,农业出口收入足以支付农业进口费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

可耕地面积为42.7万公顷,其中水浇地占48%。

通过兴修水利,使用先进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以色列的粮食已基本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到欧、美市场。

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说它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脑袋。

一个离散了廿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

他们的资源就是有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任正非提醒华为人,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

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而又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在世界上最少,同时强调要深化管理,使知识产生价值,以创造民族的财富。

任正非说:“华为公司有什么呢?连有限的资源都没有,但是我们的员工都很努力,拼命的创造资源。

一切是为了活下去,一切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振兴。

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

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

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导语: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文/清如【人物名片】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

近日,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单出炉,华为排名第72位,其营收相当于百度、阿里、腾讯之和。

而华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是其创始人任正非永远奋斗、永远狼性的硬汉精神。

一、被迫创业1987年,是任正非落魄失意的一年,被南油集团开除、背上200万债务、妻子提出离婚,44岁的他跌入人生低谷。

“找不到地方用我,我也不甘心,就只有走向创业。

”这一年,任正非在深圳创办华为,进入通讯领域。

当时,创业条件艰苦,加上行业知识薄弱,任正非压力巨大。

所幸他咬牙坚持,攻艰克难,才有了华为后来的故事。

任正非发现,当时国内的通讯设备几乎都依赖于进口,于是他决定自主研发交换机技术。

他大胆砸入所有资金,可惜推出的模拟交换机JK1000遭到数字交换机的严重打击,损失惨重。

出师不利,任正非迅速调整方向,研发数字交换机。

即使研究人员经验匮乏、公司遭遇资金链断裂危机,任正非依然坚持到底,终于在1993年研发成功。

这款数字交换机为华为占领了市场,在通讯领域站稳脚跟。

随后,任正非又决定进军国际市场,让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然而,刀光剑影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二、华为冬天2000年,IT泡沫破灭,华为也没能躲过,任正非饱受煎熬,于是写了《华为的冬天》一书。

当时,华为内忧外患,问题重重,任正非果断召开400人的高级干部大会,学习《战争论》,并且写了2001 年十大管理要点,从十个方面批判了华为,为公司的发展指明方向。

同时,他开始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即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股票。

期权改革,不仅增强了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力,也避免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在战略上,他大胆实行“鸡肋战略”,集中火力做低端的光传输技术,靠着不懈努力,一步一步走出困境。

任正非曾透露,直到2006年,他才真正抛弃自杀的念头,创业过程中的痛苦和挣扎可见一斑。

励志演讲稿华为精神

励志演讲稿华为精神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关于华为精神的一些感悟。

华为,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品牌,如今已经成为了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而支撑华为一路走来的,正是那强大的华为精神。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华为精神,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动力。

一、艰苦奋斗,永不言败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曾说过:“艰苦奋斗是华为成功的第一要素。

”的确,从创立之初,华为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华为人选择了艰苦奋斗,以顽强的毅力闯过了一道道难关。

华为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艰苦奋斗。

这种精神体现在华为人的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销售,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

正是这种精神,让华为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

二、创新驱动,勇攀高峰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华为精神中的创新驱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持续研发投入: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2. 人才培养:华为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等方式,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3. 产学研合作:华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

4. 国际化视野:华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创新成果推向全球,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客户至上,共赢发展华为精神中的客户至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华为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 全方位关注客户:华为关注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售前咨询、售中服务到售后支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关怀。

3. 与客户共赢:华为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成长,实现共赢。

四、团结协作,共创辉煌华为精神中的团结协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团队协作:华为强调团队协作,鼓励员工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

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

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新华社专访任正非心得体会带着一系列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

任正非和华为公司,堪称当代商业史上的传奇。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善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28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21年营收395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369亿元,增速均达30%以上。

作为三星领军人物,任正非从一位中年创业者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深深制约了许多人……华为走过了怎样的创业团队、创新之路?成功密码是什么?“28年只做一件事”的任正非究竟做了怎样“一件事”?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当下的深圳乃至中国应该如何创新驱动发展?政府需要筑牢哪些堤坝?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华为总部,与任正非面对面,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访谈……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记者:当下全球中国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

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经济腾飞,就没有我们的发展。

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细化民营企业产权。

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

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再说。

这时候深圳出了“22条”,提出中国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此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

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持不懈28年只对准通信交叉学科这个“城墙口”冲锋。

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

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目下近几年来十几万人目下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

密集炮火,饱和攻击。

每一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递送上我们领先绝对领先了世界。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精选5篇)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读后感(精选5篇)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精选5篇〕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精选5篇〕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1关于“奋斗者”的阐述中,写到“奋斗者”的诠释:一是对整个社会向前开展做出一定奉献的;二是可以为自己所效劳的行业、客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三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跟付出,可以实现个人成就,并获得丰厚回报。

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大方面到小方面,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是我对三层含义的概括性的理解。

记得刚进公司那会,培训企业文化的时候,领导说过:公司刚刚起步的前几年,进入公司的员工是辛苦的;近几年处于开展阶段,进入公司的员工是幸运的,不需要经历刚起步时的那种困难;再过几年,就是处于稳定阶段,进入公司的员工可能就没有如今进入公司的员工那么有开展空间。

讲机遇,我进入到公司也算是有开展机遇的,顿时让我感觉自己有股冲劲,要呆在公司奋斗,同进退。

另外,易流“奋斗者”的五点要求,我在反省,这五点要求,我到底有没有做到,我能不能成为易流的“奋斗者”呢?一是对易流事业的绝对认同与忠诚,并践行一流的七条价值观。

二是必须对工作充满激情,并对于一流的开展富有责任感、使命感。

三是本职岗位价值最大化,并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事风格。

四是应该时刻具备危机意识,并在工作中持续改良。

五是应该具有钻研、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

以五点“奋斗者”的要求作为导向,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易流实实在在的“奋斗者”,并践行一流五大价值观,从“没有背景的人”变成“有背景的人”而努力。

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2在这个月,我在公司的推荐下阅读了《以奋斗者为本》,这本书是华为二十年来摸着石头过河探究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的经典,需要反复品味和咀嚼。

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回过头来仔细回味话里的深意,时常有拨云见日之感。

什么是以奋斗者为本?人类文明开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奋斗史。

从类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进化史,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演化史,从物理学的鼻祖牛顿到现化物理奠定人爱因斯坦,再到当代最伟大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宇宙探究都是认识与利用自然的创造史,卡尔·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最荣耀。

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致新员工的一封信

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致新员工的一封信

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致新员工的一封信您有幸进入了华为公司;我们也有幸获得了与您的合作;我们将在共同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度过您在公司的岁月;这种理解和信任是我们愉快奋斗的桥梁和纽带;华为公司是一个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新兴的高科技术企业;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相信我们将跨入世界优秀企业的行列,会在世界通信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历史使命,要求所有的员工必须坚持团结协作,走集体奋斗的道路;没有这种平台,您的聪明才智是很难发挥并有所成就的;因此,没有责任心,不善于合作,不能集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宝贵的光阴,还不如在试用期中,重新决定您的选择;进入华为并不就意味着高待遇,公司是以贡献定报酬,凭责任定待遇的,对新来员工,因为没有记录,晋升较慢,为此,我们十分歉意;但如果您是一个开放系统,善于吸取别人经验,善于与人合作,借别人提供的基础,可能进步就会很快;如果封闭自己,总是担心淹没自己的成果,就会延误很长时间,也许到那时,你的工作成果已没有什么意义了;机遇总是偏向于踏踏实实工作者;您想做专家吗一律从工人做起,进入公司一周以后,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在公司取得的地位均已消失,一切凭实际才干定位,这在公司已经深入人心,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您就需要从基层做起,在基层工作中打好基础、展示才干;公司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来做高级领导工作;遵照循环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每一级台阶对您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不要蹉跎了岁月;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您想提高效益、待遇,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有限的工作面上,才能熟能生巧,取得成功;现代社会,科学迅猛发展,真正精通某一项技术就已经很难了,您什么都想会、什么都想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精通;您要十分认真地对待现在手中的任何一件工作,努力钻进去,兴趣自然在;逐渐积累您的记录;有系统、有分析的提出您的建议和观点;草率的提议,对您是不负责任,也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特别是新来的员工,不要下车伊始,哇啦哇啦;要深入具体地分析实际情况,发现了个环节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去做,不要哗众取宠;您有时可能会感到公司没有真正的公平于公正;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您不能对这方面期望值太高;但在努力者的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只要您努力,您的主管会了解您的;要承受得起做好事反受委屈的考验;按受命运的挑战,不屈不挠的前进;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不经几番磨难,何以成为栋梁之才;一个人的命运,毕竟掌握在自己手上;生活的评价,是会有误差,但决不至于黑白颠倒,差之千里;………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有些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我们也会不断地进行修正,使之日趋合理、完善,但在正式修改之前,您必须严格遵守;要尊重您的现行领导,尽管您可能有能力,甚至更强,否则将来您的部下也不尊重您;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永远是后面的人更有水平,不贪污、不腐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坚持真理,善于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自己,帮助别人;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要学会做事,做一个高中级干部还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真正的人;在公司的进步主要取决于您的工作业绩,也是与您的技术水平紧密相连的;一个高科技产业,没有高素质的员工是不可想象的;公司会有计划地各项教育与培训活动,希望能对您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有所帮助;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书学习;不要搞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绝对禁止打麻将之类的消磨意志的活动;公司可为您提供了一些基本生活服务,可能还不够细致,达不到您的要求,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同时还希望您能珍惜资源,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为了您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受人尊重的人,望您自律;发展是生存的永恒主题;我们将在公司持之以恒地反对高中层干部的廉价腐化,反对工作人员的懈怠;不消除这些弊端,您在公司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不消除这些沉淀,公司发展也将会停泄;公司在飞速的发展,迫切的需要干部,希望您加快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管理经验,加速磨练,不断,与我们一同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1996年,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朱丽兰参观华为,与任正非等高层沟通;之后朱丽兰在其他场合评价说,任正非是一个企业家而不是政治家;但是任正非听到这一评价后曾经私下表示:“其实我就是一个政治家;”任正非有如此强烈的自我政治定位,始于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和历练,成熟于后来的自我修习与运用;除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之外,任正非非常注重政治学习,熟读资本论等着作,而研读最深的还是那四本毛泽东选集;从任正非所写的一些文章和讲话的标题如目前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希望在你们身上中,很容易感受到毛泽东思想对他的巨大作用力;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经典管理语录1、“王小二卖豆浆,能卖一块钱一碗,为什么要卖五毛钱我们产品的毛利,要限定在一定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合适;”注解:有时,自己给自己的优势产品降价,不要等竞争对手进入后再降价,用抬高进入的门槛,来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反而能够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INTEL就是典范;2、201年,杨元庆来华为参观时,杨元庆表示联想要加大研发投入,做高科技的联想,任正非以一位长者的口吻对他说:“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注解:研发作为一种战略性投资,其利益与风险同时存在;3、时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够从8岁开始倒过来活的话,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注解:年轻人不要光从书本上学习,一定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经历的失败和磨难中学习;4、任正非问人力资源部员工:“如果邓小平到华为公司应聘,我们是否录用”注解: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人/职的匹配,邓小平不是不能用,但是先要考虑清楚用来干什么5、1999年,内地某副市长来华为考察参观,在欢迎晚宴上,副市长问任正非:“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政府究竟应该干些什么”任正非笑着回答到:“政府什么也不要干,政府只要把道路修好、把城市绿化好,就是对企业最大的帮助;”注解: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可以多听听来自企业的意见;6、我们的战略规划办,是研究公司3-5年的发展战略,不是研究公司10年、20年之后的发展战略,我不知道公司是否能够活过20年,如果谁要能够说出20年之后华为做什么话,我就可以论证:2年后人类将不吃粮食,改吃大粪,我的道理是……注解: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规划和预测五年的发展,已经非常的困难,预测2年的人,可以成为未来学家,但绝不是在企业里;7、在华为的员工大会上,任正非提问:“200年后华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告诉大家:是钱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是阳台一定要大一点,还要买一个大耙子,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经常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就全发霉了;注解:钱多未必就是好事,不懂的如何合理的利用资金的话,再多的钱也会发霉;8、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注解:华为才发展了十几年,绝不能算作成功,能够长期持续的存活,成就百年基业,也许才是成功;9、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注解:勤于思考,注重在实践中积累和学习;1、“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为院士,就不要来华为;”注解:“院土”,即任正非所说的“工程商人”;企业搞产品研发,不是搞发明创造,不是要破解歌德巴赫猜想,而是要对产品的市场成功商业成功负责;11、华为一新员工,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注解:“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员工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思“宏伟蓝图”、做“天下大事”上面;作为一名新员工,对企业没有任何的理解,怎么可能提出合乎实际的建议;12、在一次华为公司总裁办公会上,任正非问:“毛泽东会打枪吗谁见过毛泽东打枪他要打枪恐怕要打到自己的脚趾头上;但是毛泽东会运动群众,会运动干部;”注解:管理者是通过调动别人以及其他资源来完成工作,你的下属的成功决定你的成功;——惠普之道13、任正非在一次董事会上说:“将来董事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我自己58岁还在学外语,你们这些常务副总裁就自己看着办吧;”注解:言外之意,华为必须走向国际化;14、任正非批复华为基本法提纲时说:“要在动力基础上健全约束机制,否则企业内部会形成布朗运动”;注解:有规则、无动力,企业就会死水一潭;有动力、无规则,企业就会发散成无序的布朗运动,难以形成核心能力;15、有一次任正非对财务总监说:“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进步到了比较差”;注解: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从日本回美国后,遭到美国企业界抨击,指责戴明教会了日本人,增强了日本企业同美国的竞争能力;戴明博士解释说:“我并没有教日本企业任何东西,只是告诉他们一个道理,就是每天进步1%”;也就是持续改进;16、在新员工座谈会上,新员工问:“任正非总裁您对我们新员工最想说的是什么”任正非回答:“自我批判、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做个踏踏实实的人;”注解: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不同的,校园文化没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企业文化有明确的商业目的,一切要以商业利益为中心;企业需要的是工程商人,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需要完成从校园人向企业人/工程商人的转变;17、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就不算饺子;注解:能力再强,需要工作绩效来体现;绩效考核考评的是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过程行为和最终结果,而不是能力;18、进了华为就是进了坟墓;注解:马克思也曾经说过:“科学的入口处就是地狱的入口处”,任正非意在勉励研发人员树立刻苦献身的工作态度;有一篇文章叫硅谷:生机盎然的坟场,讲的是美国硅谷创业者们的故事;硅谷正是靠不断“埋葬”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才构建了今天的繁荣;19、1996年,任正非听取完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工作汇报后,送给生产计划主管和销售计划主管每人一双工作靴,让他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注解:深入实际,了解基层和上下游业务部门的需求,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任正非指着华为常务副总裁郑宝用说:“郑宝用,一个人能顶10000个”;然后又指着另外一位副总裁说:“你,1000个才能顶一个”;。

任正非:华为人为何还要艰苦奋斗

任正非:华为人为何还要艰苦奋斗

任正非:华为人为何还要艰苦奋斗(此文是任正非2021年6月16日在出席华为“蓝血十杰”管理人员表彰会后首次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实录,任正非从五个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任正非在解释为什么做了“李小文”广告时说,其实我们很多员工都不听我们的,包括高级干部,他们常常不看公司的文件夹,而是从互联网上吸取能量。

所以做个广告也是给员工看的。

目的还是希望华为继续踏踏实实地做事,坚持艰苦奋斗精神。

)一、要避免管理者自我膨胀问:大家都说道您就是很谜样的人物,您见到媒体的原因与否存有美国安全审查给华为增添的压力?任正非:大家都说我们公司成功有秘密,揭开面纱,发现也很普通。

我见媒体,都是公共关系部逼的。

我见国外媒体,是因为国外的商业生态环境需要,而国内商业生态环境没有困难,所以没有见你们,但不见你们,又害怕你们有埋怨。

问:机场存有很多书,最少的就是华为和阿里巴巴(翻转资讯)。

书里总结了很多华为的成功经验,但也就是雾里看花,总结的成功经验放在任何一个企业也是适用,你说的无论是望星空还是打仗,最总还是要打粮食,除了这么质朴的管理思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管理思想?第二,你还很谦虚地提到华为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看来,华为是很有竞争力的公司。

现在您要带领华为成为一个行业领导者时,华为面临什么挑战?任正非:第一,社会上存有很多写下华为的书,我没看完。

这些书只要有人看看、有人卖,他们能够挣点钱,也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

哪怕就是怒骂我们的书。

人们的思想就是一点点被影响的,如果能够影响一部分人也没什么坏处。

就像是互联网,我们必须看见这些年文化的进步,互联网的正能量还是非常大的,不要总看看它负面的。

这些书多数还是正能量,我们就是必须确实的。

但和我们没一点关系,挣的钱也没让给我们。

我希望通过你们向媒体们转述我们的观点:无论媒体是否理解我们所写的文章,别改动我们的原文,可以评论和批评。

有些对我们批评很厉害的文章,我们在公司内部都会转发,让大家听听正面和负面的声音。

任正非-天道酬勤(华为还要艰苦奋斗)

任正非-天道酬勤(华为还要艰苦奋斗)

华为内刊专稿:天道酬勤2006年08月10日“不奋斗,华为就没有出路”。

7月21日,华为公司内部刊物“华为人”报(第178期)头版头条上刊登了题为《天道酬勤》的专稿,文章由华为公司党委和人力资源委员会联合撰写,文章对此前《第一财经日报》独家报道的“胡新宇事件”和之后引发的“床垫文化”讨论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回应。

任正非强调,创业初期形成的“垫子文化”华为至今仍要坚持和传承。

任正非还在文章中透露,华为正推行人力资源变革以适应新的企业情况,应对严峻的海外市场竞争。

肯定“床垫文化”任正非警告:华为走到今天,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规模已经很大了、成功了。

有人认为创业时期形成的“垫子文化”、奋斗文化已经不合适了,可以放松一些,可以按部就班,这是危险的。

对此,任正非表示:“我们还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否则就会走向消亡。

”在任正非看来,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

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

华为相对还很弱小,面临更艰难的困境。

要生存和发展,只能用在别人看来很“傻”的办法,就是艰苦奋斗。

任正非进一步透露,目前,华为正在推行人力资源变革,希望“建立一支宏大的,能英勇奋斗,不畏艰难困苦,能创造成功的干部员工队伍”。

华为还将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基于岗位责任和贡献的报酬体系,为更多新人的成长创造空间。

任正非强调,任何员工,无论新老,都需奋斗。

从高层管理团队到每个基层员工,只有保持不懈怠的状态,华为才能活着走向明天。

以下为《天道酬勤》全文:华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我们已经连续数年大量招收新员工,壮大队伍。

新员工进入华为,第一眼看到的、处处感受到的就是华为的艰苦奋斗。

一些人对此感到不理解。

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华为为什么要艰苦奋斗?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另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华为为什么能活到今天?华为将来靠什么活下去?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一个企业的崛起都不是偶然的,首先企业文化要奠定基础,再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员工管理。

最最重要的,要有一个智慧的老板!华为的成功又是因为那些因素呢?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篇1:文化大家普遍认可的华为成功最大因素是华为的文化,华为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多元、包容、和谐的普世价值观。

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沉淀的集体人格,去到华为参观,每个员工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低调、谦和以及蕴藏于内心的激情,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竞争力。

2002年是华为比较艰难的时刻,我?强吹交??蹦甑哪昊崾悠担?握?钦偌?煌蚨嗝?惫ぁ⒐┯ι獭⒖突У炔渭幽昊幔?嵘显惫じ甙旱氖科?萌苏鹁钊苏鹁?氖牵??龌疃??汤锩挥幸桓鋈说氖只?迳?炱穑?匏?镆裁挥蟹⑾盅掏罚?庠谝话愕钠笠凳悄岩韵胂蟮摹?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使他懂得人性,能把握人性的弱点,招招打中人的要害。

企业文化展现到员工的执行层面,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华为早期的"狼文化"、"床垫文化"、"激情文化"等等。

销售团队有狼文化,研发团队有床垫文化。

一位华为员工说,他驻非洲负责销售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泡在政府官员办公室搞定订单,而华为总部的研发团队则几乎24小时在线,随时给前方解决问题。

华为成功的关键因素篇2:专注专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许多公司垮下去,不是因为机会太少,而是因为机会太多。

太多伪装成机会的陷阱,使许多公司步入误区不能自拔。

《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华为的专注使它健康地走到了今天。

世界上小众一些企业家精神例子

世界上小众一些企业家精神例子

世界上小众一些企业家精神例子作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一个亿万富翁的日常应该是什么样的?马斯克在一次访谈中表示,自己一直很忙,不管特斯拉还是SpaceX,都有一系列永不停歇的问题亟待解决。

在这次访谈之前,马斯克都还是忙得顾不上睡觉的状态:“我基本上没有睡觉。

我从周日晚上开始干活……直到昨晚才睡了一点。

周日到周一,我真的是整晚都在工作。

”那么,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马斯克在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后来更是名利双收,他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去享受生活。

其实不只是马斯克,在企业界有很多企业家也是忙于工作,顾不上物质享受,或者说他们对物质层面的感官刺激不感兴趣。

这就要谈到使命感和企业家精神的事了。

对无数人而言,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付出劳动,换取金钱。

而对一部分人来说,他们也追求金钱,但他们更重视的是自己的使命感。

乔布斯、盖茨、任正非、马斯克等人都是有使命感的企业家,正是在使命的驱动下,他们才能在别人视为艰难的工作中乐此不疲。

所谓企业家精神,就是指这样的使命感,世上总有一些人是受内在的主张所驱使去工作的,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主张,如果不去做的话他们就极为难受。

“我认为创立一家公司,是非常困难且痛苦的。

我想我们都知道,在别处找份工作、为他人打工要轻松得多,压力也会小很多,你的人生会有更多时间做其他事情。

”马斯克曾坦诚地表示,创业并不意味着更开心,但是,“如果你内心真的渴望做某件事,无论如何,你都应该全力以赴去做它,而不是只在闲暇时间里浅尝辄止……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为这些事可以成功,仅仅是因为我想去做,那是我对于世界未来的主张。

”所以,创业这个事不能依赖于外界的反馈和激励,而必须依靠自己内在的冲动和主张。

任正非曾提到一篇文章——《不眠的硅谷》,说的是硅谷创业者艰苦奋斗的故事,“无数硅谷人与时间赛跑,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成就了硅谷的繁荣,也引领了整个电子产业的节奏。

华为高效管理法-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高效管理法-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高效管理法-以奋斗者为本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了一段话:“凡是我身边想要出国的人,只要坚持,最后没有走不了的。

真正走不了的人是联系了一年或者两年就放弃了的。

一两年在你的生命长河中算什么?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我们努力个三五年并不算长。

”对于过往,任正非回忆道:“公司创业之初,根本没有资金,是创业者们把自己的工资、奖金投入到公司,每个人只能拿到很微薄的报酬,绝大部分干部、员工长年租住在农民房,正是老一代华为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才挺过了公司最困难的岁月,支撑了公司的生存、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华为。

”为了保证奋斗者的利益,华为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基于岗位责任和贡献的报酬体系,为更多新人的成长创造空间。

目的在于建立一支规模宏大、能英勇奋斗、不畏艰难困苦、可以创造成功的干部员工队伍。

任正非曾表示:奋斗就是付出,付出了才会有回报。

多年来我们秉承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基本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评价给予激励回报。

公司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尽力为员工提供了好的工作、生活、保险、医疗保健条件,为员工提供业界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的回报基于岗位责任的绩效贡献。

任正非希望,要通过获取分享制让“诺曼底登陆”和挖“巴拿马运河”的人拿更多回报,让奋斗者和劳动者有更多利益。

股东作为财务投资者,拿到合理的回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华为股票之所以值钱,与华为的奋斗者们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他们的努力工作,华为就没有项目,股票就会是废纸。

因此,任正非还提出要敢于打破固有金字塔模型的束缚,向奋斗者倾斜,并且要敢于破格提拔具有贡献、责任、牺牲精神的奋斗者。

“以奋斗者为本”并非无差别对待,一个企业中应该存在客观的差距。

“没有水位差,就不会有水的流动;没有温度差,风就不能流动;就算是机器人,机器人还有温差,对吧?人和人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

”因此,任正非要求所有的华为人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当自己的同学、同事进步了,产生了差距,应该判别自己是否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若已经发挥了,就不要去攀比,若没有发挥好,就发挥出来。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2000字范文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2000字范文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2000字范文《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反复提到了开放、妥协、灰度,这是华为公司高层管理者反复学习的理念。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读后感2000字1987年,深圳,任正非44岁,初创华为。

在南方这片改革的热土上,华为在于制度改革的正向竞跑中脱颖而出。

我们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资源,我们除了拥有自己,其他一无所有。

任正非如是说。

然而,人是最大的财富,人是最大的资源。

一个企业的文化基因源于领导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这是任正非一以贯之的治企理念,在二十七年的华为奋斗史中,这一理念渗透在华为每一位员工的骨髓中。

以客户为中心。

在弱肉强食的市场丛林法则中,华为的诞生,可谓强敌环视。

幸好彼时的国内市场需求迫切,全球电信厂商瓜分市场,但自大,并不过多考虑客户需求。

华为在极其弱小的条件下,抓住客户痛点,以近距离客户服务赢得客户。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源动力。

客户重要,还是领导重要?这才是大是大非,关系到公司的胜败存亡。

在不断的自省与纠偏中,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被牢牢树立。

我们不能简单取悦客户,而应该从客户的立场出发,坚持产品质量和创新底线,为客户的最终满意度负责,这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并不只是停留在媒体和宣传的口号,而是真正落地的实践,并且随着市场、技术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

做任何事,都要因时因地而改变,不能教条,关键是客户需求。

本着这一理念,全球各大电信厂商在自大、反应迟钝等种种积弊中重重倒下,华为逐渐壮大。

以奋斗者为本。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哪里?《不眠的硅谷》似乎给任正非某种启示,只有奋斗才有机会成功。

这一点从华为初创开始就认识清晰。

所以,垫子文化、狼文化无不体现着华为人的拼搏。

以客户为中心,只有奋斗才能成功。

如何能使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能够跨越民族、地域、文化、性格等各种差异,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愿景是联结他们的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0-13 13:16:03)任正非:华为人和硅谷人都是“奋斗者”(作者杨林,福布斯中文网《中国企业的国际愿景》专栏主持人,9月6日参观访问了华为公司,与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进行了一场开放式、轻松的交谈。

)杨林:国内关于您的报道很多,我也看过很多文章,觉得任总您是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最不浮躁的企业家。

任正非:外面的报道把我们说得太好了,我们真实也有许多缺点。

很多网站在转发我的讲话文章时,有时会把标题更改了,有时会把内容改了,这样会曲解了原意。

可以直接从华为内网下载,其提供给你的内容,是没有被修改过的。

另外,我们其实也很浮躁。

但我们只对一个简单的目标浮躁。

十几万人、几十年只对着一个目标前进,就走到世界前列了。

但是没有一个广泛、可拷贝的管理经验。

杨林:中国经济发展30年,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经济体量是全世界第二位了,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没有创新。

您怎么看?任正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邓小平释放了中国能量。

三十多年前,中国的生活条件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不知道房间里面会有洗手间,我们不知道洗手间是可以很干净的。

整个思想结构上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的状态,如热力学所说的封闭定律。

热力学讲不开放就要死亡,因为封闭系统内部的热量一定是从高温流到低温,水一定从高处流到低处,如果这个系统封闭起来,没有任何外在力量,就不可能再重新产生温差,也没有风。

第二,水流到低处不能再回流,那是零降雨量,那么这个世界全部是超级沙漠,最后就会死亡,这就是热力学提到的“熵死”。

社会也是一样,需要开放,需要加强能量的交换,吸收外来的优秀要素,推动内部的改革开放,增强势能。

外来能量是什么呢?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先进的思想意识冲击。

但是思想意识的冲击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中国到底是得到了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中国这三十年的繁荣,总体来说,我们得到了正能量,虽然也有负能量进来。

常有人说和西方合作,至今没拿到技术。

我们是要技术,还是要繁荣?当然我们是要繁荣。

有技术更好,没有技术我们也繁荣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在改变,受教育程度也在改变,国人改变了,其实这个社会基本启动了。

现在习主席推动深化改革开放,逐渐让中国不要回到自给自足。

其实这些思想意识与体制的创新,并不单单是技术。

它对未来100年释放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今天还不算十分强大,即使非常强大了,也要向世界开放。

其实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就是开放的历史。

华为这28年来,坚持做一个开放的群体,始终没有停止过开放。

我们以开放为中心,和世界进行能量交换。

只有开放,才有今天的华为。

杨林:现在国家提出来的全民创新、全民创业,您怎么看?任正非:创新是要有理论基础的。

如果没有理论的创新,就没有深度投资,很难成就大产业。

理论上要想有突破,首先一定要保护知识产权,才会有投资的积极性,创新的动力。

美国之所以这么厉害,因为它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这样美国的创新环境才特别好,所以容易出现大公司。

杨林:您也接触了这么多国际上的创新公司,您觉得中国的创新和美国的创新有什么差异?创新是开放的,有没有可能国家与国家之间协同创新,而不是保护主义?任正非:保护知识产权要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命题。

别人劳动产生的东西,为啥不保护呢?只有保护知识产权,才会有原创发明的产生。

才会有对创新的深度投资及对创新的动力与积极性。

没有原创产生,一个国家想成就大产业,是没有可能的。

即使就是成功了,也像沙漠上修的楼一样,也不会稳固的。

原创发明的人往往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提出想法,人类社会并不理解他们真知灼见,可能还会认为莫名其妙,把他们看成异类。

科学家在创造的时候是只有少数人掌握了真理,逐渐逐渐再扩散,慢慢人类社会上有更多的人理解,然后在工艺等很多方面的进步,使梦想成为可能,通过几十年时间打好基础,才能为人类社会服务的。

科技创新,要重视教育,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给教师体面的工资和社会尊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华为不就是耐了二、三十年的寂寞吗?我们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消耗战略竞争力量。

几十年聚焦在主航道,突破就有可能。

杨林:我曾看过一篇关于华为的文章,也不知道真假。

它提到华为过去没有一项自主性的原创技术,都是从集成、工程、工艺等方面创新的。

这个说法准确吗?任正非:这是十几年前我讲的,因为那时我们还是行业的追随者,主要是以工程师为中心的创新。

现在我们终于走到行列前列,有能力进行前瞻性研究。

华为涌现非常多的科学家,世界各国的很多科学家也来加入华为创新。

华为在全世界有几十个能力中心,这些能力中心就是科学家在探索,包括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技术思想、数学模型、算法……,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些基础理论。

杨林:那现在是不是可以说华为在推动自主创新?任正非:我们不强调自主创新,我们强调一定要开放,我们一定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摸时代的脚。

我们还是要继承和发展人类的成果。

杨林:华为在全球的研发中心,主要靠什么样的人才来支撑全球的研发力量?如何招聘到最好的人才?任正非:我们支持这些研发中心,没有偏狭地认为要找到一种什么模式的人才。

我有一篇讲话叫《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们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目标,这目标其实就是面对未来大数据流量,一定要疏导。

瞄准这个目标,我们是开放的。

科学家们只要在这方面有理解的,都进来。

这些科学家研究的内容,我们也看不懂,我们没有能力去挑选他们?而是他们自成体系。

很多伟大的突破是带有偶然性的,并非按预定计划发生。

所以我们开放包容,不是狭隘地去找什么样的人才,而是比较广泛的领域里面都能吸纳很多人,不同领域带来了思想的碰撞及互相启发。

这样我们在各个领域里面就是强大的。

杨林:华为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方面有些什么举措?任正非:我们要依靠一个社会大环境来保护知识产权。

依靠法律保护创新才会是低成本。

其实我们原来是保护不了的,那时,我们把软件截成一段一段的藏到我们的芯片里面,拿到美国去加工,间接地利用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来保护了我们的知识产权。

我们称这个战略,叫软件硬化。

为了做这些弯弯绕的事情来保护自己,为此我们多了好几千人,每年多花几亿美金,比别人成本高。

其实有时候也保护不了。

随着我们越来越前沿,公司对外开放、对内开源的政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体系。

过去二、三十年,人类社会走向了网络化;未来二、三十年是信息化,这个时间段会诞生很多伟大的公司,诞生伟大公司的基础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否则就没有机会,机会就是别人的了。

杨林:在国内,大家都讲的是“互联网”热潮,比如有的公司也在做类似的产品,硬件非常低成本,然后增加很多软件功能,您如何应对?任正非:互联网是个实现工具,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实业,解决人们的生存、幸福问题。

实业是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二,低价格、低质量、低成本,会摧毁我们未来的战略竞争力。

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盈利,才会去持续投资研发。

没有适当的利润积累,把利润打这么低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战略上破坏这个产品。

杨林:我看很多国外的文章,说美国在发展智能硬件、机器人,中国还在做“互联网”,方向不一样?任正非:我们应该走进新的未来时代,这个时代叫人工智能。

首先,我们要强调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了以后,才可能走进信息化。

只有信息化后,才能智能化。

中国走向信息化,我认为还需要努力。

中国的工业现在还没有走完自动化,还有很多工业连半自动化都做不到。

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了类似工业4.0的方案,超前了社会实际,最后会成为夹心饼干。

所以我们国家要踏踏实实的迈过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以后,就不需要这么多简单的劳动者了。

当前应从提高教育水平、从人的质量入手。

华为二、三十年努力向西方学习,今天也不能说信息化了,因为我们端到端的流程还打不通。

我们考虑五年以后,有可能走向信息化,能达到工业3.0这个状态。

再花二、三十年,华为才有可能向世界品牌迈进,因此这个路程很漫长,太着急的口号可能摧毁了这个产业。

杨林:您能否展望一下,未来的通信事业发展的趋势?华为如何来引领这个潮流?任正非:未来世界二、三十年内,一定会爆发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

这个革命的特征:第一,石墨烯等(黑磷\磷烯)的出现,电子技术发生换代式的改变。

但是石墨烯没有实用之前,我们其实在硅片上也是可以用叠加、并联的方案来突破物理极限。

第二,人工智能的出现,造成社会巨大的分流,而人类社会也正因人工智能变化。

生产模式人工智能以后,简单重复性劳动力就不需要了,需要比较高的文化素质。

所以教育很重要。

当人类社会适应人工智能的时候,西方国家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工业成本差距,就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改变。

我们如果要赶上新时代的改变,首先要改变教育结构,一定要孩子们都有文化有知识,懂专业、会操作。

第三,生物技术的突破,将会带来巨大的信息社会变化,而且这个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当母语的边界也模糊的时候,连物理的边界也模糊了。

杨林:您刚才讲到华为的机制,关于华为的机制和企业文化,我看国内有很多文章进行探讨,您能不能告诉我您的看法?任正非:其实我们的文化就只有那么一点,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是客户,我们就要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我们想从客户口袋里赚到钱,就要对客户好,让客户心甘情愿把口袋的钱拿给我们,这样我们和客户就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怎么去服务好客户呢?那就得多吃点苦啊。

要合理地激励奋斗的员工,资本与劳动的分配也应一个合理比例。

杨林:华为员工在非洲艰苦奋斗,也算是华为的一种精神吧。

那么在国际化过程中,比如招一些外籍人才,这种精神还适用吗?任正非:你想多赚钱,就得多干活,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外籍员工怎么会不理解呢?多劳多得,这就是华为文化的本质,这也是朴实、普适的道理。

杨林:在国外,比如跟美国思科、欧洲爱立信等企业共同竞争人才的时候,你们的薪阶是否比别人高出很大一个档次?任正非:华为给员工的好处就是“苦”,没有其他。

“苦”后有什么?有成就感、自己有改善收入、看着公司前进方向有信心……,这就是新的东西,这就是吸引员工的地方。

华为奋斗在非洲的各级骨干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是有希望的一代。

杨林:您在这个行业接触了很多美国科技公司,比如雅虎、Google 的员工很自由,有的可以在家里上班。

雅虎新CEO说员工不能在家上班,还引起了很多内部反对。

您觉得类似这种文化,跟我们中国艰苦奋斗的文化,哪个更好,哪个更会激励人才?任正非:咖啡厅里坐坐,快快乐乐,喝喝咖啡就把事情做成了,这也许可能不是大发明,多数是小发明。

互联网上有很多小苹果、小桃子,这也是可能的。

我们在主航道进攻,这是代表人类社会在突破,厚积还不一定能薄发,舒舒服服的怎么可能突破,其艰难性可想而知。

不眠的硅谷,不是也彰显美国人的奋斗精神吗?这个突破就像奥运会金牌。

我们现在跟奥运会竞技没有什么区别。

在主航道,美国公司的很多企业领袖们也是很辛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