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制造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

《制造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

实验指导书组合夹具的设计和组装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保证加工精度,工件必须正确安装在机床上,用于安装工件的工艺装备称为机床夹具。

夹具通常可分类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以及随行夹具。

组合夹具是由一套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元件组装成的专用夹具,它在使用时具有专用夹具的优点,当产品变换时又可重新组装成新的夹具。

因此它不仅适用于新产品试制和单件小批生产,也适用于较大批量的生产。

本次实验内容为工件定位、夹紧方案的设计和中型槽系组合夹具的设计与组装。

一.实验目的1.理解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作用;2.深入理解六点定位原理、过定位、欠定位、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设计基准等基本概念;3.了解组合夹具的主要特点以及槽系组合夹具各种元件及其功用;4.了解组合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基本组装知识;5.学会根据一个零件的工序工艺要求,设计并组装该工序加工需要的合理的组合夹具;6.学会检查、调整组合夹具中的定位尺寸;二.实验装置及工具1.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元件;2.零件图;3.工件毛坯若干件;4.组装夹具需用的工、量具等;三.中型系列槽系组合夹具简介夹具具有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以及扩大机床工艺范围的作用。

采用6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可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六点定位原理)。

组合夹具分为槽系和孔系两个系列,孔系组合夹具是在槽系之后发展的柔性夹具,由于其便于计算机编程,所以特别适合于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和柔性生产线上作为工装或随行夹具。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槽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键和槽来定位,而孔系组合夹具元件主要靠定位销和精密孔来定位。

槽系组合夹具元件按其主要的结构要素设计了三个型别:大(D)、中(Z)、小(X)。

槽系组合夹具具有元件品种规格多,组装灵活性大的特点,但其本身刚度低,需要考虑刚度问题,适合普通钻床、车床、铣床使用。

柔性夹具组件可以通过组装——使用——分解——再组装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编号:学分:3.5学时:总学时64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8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8课程负责人:李永国一、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工程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熟悉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尤其是热处理强化)以及各类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性能、晶体结构、结晶过程、晶格缺陷、合金基本相结构,正确分析二元合金状态图,并应用铁碳合金状态图来分析铁碳合金成份、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掌握金属塑性变形,钢的热处理,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掌握铸造、锻压、焊接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加工方法的选择。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basis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elong to machinery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urses, curriculum goal is to mak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ngineering metallic materials, familiar with metal material strengthening method(especially heat treatment strengthened) and a variety of metal materials selection principles. 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crystal structure,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lattice defects, alloy basic phase structure, analysis of binary alloys state diagram and state diagram iron-carbon alloy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ron-carbon relations of alloy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Master deformation,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basic principles of metal material selection principles,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methods of casting, forging, welding process.课程目标1:掌握工程材料成分,结构,组织和性能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2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2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教研室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一、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1.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我们知道: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不考虑构件的具体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而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见教材中机构运动简图常用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示机构的运动特征。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是: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动力等分析研究。

它是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三、实验设备、工具1.典型机械的实物(如:缝纫机、牛头刨床、插齿机等);2.典型机械的模型(如:内燃机模型、油泵模型、牛头刨床模型等〕;3.钢卷尺、内外卡钳、量角器;4.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四、实验步骤及测绘方法(1)正确选择投影面对于机械实物的测绘,为了将机构运动表示清楚,要洽当地选择测绘投影面。

为此,一般选择机构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为投影面。

(2)确定机构的构件数目测绘时,首先找到原动件并使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3)确定机构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从原动件开始,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

依此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及数目:(4)画机构运动简图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如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在纸上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并按确定的比例尺逐步画出机构的运动简图。

比例尺μl =实际长度L AB(m)/图上长度AB(mm)(5)标注各构件及各运动副从原动件开始,用数字l、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验指导书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所在系:机械工程系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编写人:中北大学机械工程系2010年11月实验一:刚度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床(包括夹具)—工件—刀具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是一弹性系统;2.了解机床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熟悉机床动刚度的测定方法;4.巩固和验证所学工艺系统刚度和误差复映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机床:普通车床, C620-1,Φ400⨯1000。

2.刀具:外圆车刀,硬质合金,角度 K r =45°,r 0=10°,λs =0°。

3.千分尺规格:(150~175mm ,175~200mm )。

4.毛坯材料:45号钢。

5.切削用量:主轴转速600转/分,进给量0.1mm/转,双边余量2.7mm 。

4.三盘刚度测定装置。

三.实验内容用动载荷测定法确定机床部件刚度。

四.实验原理设机床的刚性较差,刀具、工件刚度很大(变形忽略),根据课堂上讲述切削力作用点位置的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所得出的公式,1111k k k k =++22尾系刀架主L-x x ()()L L得出111x=0k k k =+系1刀架主当时, (1) L 11111x=()24k k k k =++尾系2刀架主当时, (2)111x=L k k k =+尾系3刀架当时, (3) 联立以上三式,得111112(3)2k k k k =-++主系2系1系3 (4) 111112()2k k k k =-+刀架系2系1系3(5)111112(3)2k k k k =-++尾系2系1系3(6) 根据误差复映系数公式y1212k y p p F F a a ε-=-系, (7)根据切削原理 (8)式中:y zF F λ=——比例系数,与刀具几何形状、切削用量、刀具磨损等有关,一般来说0.3~0.5λ=,本实验取0.4λ=Z F C ——切削系数,与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条件有关的系数,陶乾《金属切削原理》介绍214Z F C =8.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B、C、D》实验指导书-龚文、蔡兰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B、C、D》实验指导书-龚文、蔡兰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B、C、D实验指导书(*************系)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年月日目录实验一刀具认识及刀具角度三维测量 (1)实验二车床及滚齿机传动分析 (7)实验三加工误差综合分析 (10)实验一、刀具认识及刀具角度三维测量一、实验目的1. 熟悉外圆车刀刀头部分的构造,掌握刀具参考系及参考平面的确定方法;2. 了解万能角度尺的结构,并掌握其使用方法;3. 一般了解生产中常用各种金属切削刀具的形状、结构、切削加工原理及用途。

二、实验设备外圆车刀、外圆车刀模型、万能角度尺;生产中常用的各种金属切削刀具实物。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㈠一般了解生产中常用各种金属切削刀具由实验指导教师向学生展示生产中常用各种金属切削刀具,并讲授刀具的形状、结构、切削加工原理及用途。

㈡外圆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1. 测量原理根据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利用量具进行测量。

2.测量方法将量具的测量平面置于刀具代测角度所在的平面上,调整量具的测量边,使其与相应平面重合,读数即可。

(用万能角度尺测量外圆车刀的具体方法见附录二)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预习)复习有关刀具参考系、参考平面的知识:掌握刀具角度的标注方法;熟悉刀具基本角度(γ0、α、λs、κr、κr’)的定义;阅读本实验指导书,重点了解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及刀具角度的测量方法。

2.实验①测量刀具角度并作记录;②认真考察各种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的外形、刀具结构和切削原理,了解各类刀具的生产用途。

3.完成实验报告五、思考题1、主剖面参考系中,参考平面:基面、切削平面和主剖面的定义是什么?2、车刀的刃倾角在哪个参考平面中测量?刃倾角在切削中起什么作用?3、车刀的前刀面的型面有哪几种?各起何种作用?附录一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万能角度尺是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的角度测量量具,其测量范围0~320°,测量精度为2′。

它由基尺、直尺、直角尺及夹持件组成,见图1-2所示。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量内径常用计量器具、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

2.加深对内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计量器具及其测量原理内径可用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

但对深孔或公差等级较高的孔,则常用内径百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作比较测量。

国产的内径百分表,常由活动测头工作行程不同的七种规格组成一套,用以测量10~450mm的内径,特别适用于测量深孔,其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内径百分表图2 测量(一)图3 测量(二)内径百分表是用它的可换测头3(测量中固定不动)和活动测头2跟被测孔壁接触进行测量的。

仪器盒内有几个长短不同的可换测头,使用时可按被测尺寸的大小来选择。

测量时,活动测头2受到一定的压力,向内推动镶在等臂直角杠杆1上的钢球4,时杠杆1绕支轴6回转,并通过长接杆5推动百分表的测杆而进行读数。

在活动测头的两侧,有对称的定位板8,装上测头2后,即与定位板连成一个整体。

定位板在弹簧9的作用下,对称地压靠在被测孔壁上,以保证测头的轴线处于被测孔的直径截面内。

三、测量步骤1.按被测孔的基本尺寸组合量块。

选取相应的可换测头并拧入仪器的相应螺孔内。

2.将选用的量块组和专用测块(图2中1和2)一起放入量块夹内夹紧(图2),以便仪器对零位。

在大批量生产中,也常按与被测孔径基本尺寸相同的标准环的实际尺寸对准仪器零位。

3.将仪器对好零位。

一手握着隔热手柄(图1中7),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压按定位板,将活动测头压靠在侧块上(或标准环内)使活动测头内缩,以保证放入可换测头时不与侧块(或标准环内壁)摩擦而避免磨损。

然后,松开定位板和活动测头,使可换测头与侧块接触,就可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摆动内径百分表找最小值。

反复摆动几次,并相应地旋转表盘,使百分表的零刻度正好对准示值变化的最小值。

零位对好后,用手轻压定位板使活动测头内缩,当可换测头脱离接触时,缓缓地将内径百分表从侧块(或标准环)内取出。

4.进行测量。

将内径百分表插入被测孔中,沿被测孔的轴线方向测几个截面,每个截面要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部位上各测一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实验指导书杜金萍编河北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二○○七年三月目录绪论-------------------------------------------------------------------------------------------2实验一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4实验二金属切削机床拆装实验------------------------------------------------------7实验三机械加工精度统计分析实验------------------------------------------------9绪论1.本课程的实验目的本课程安排有三个实验:“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机床结构解剖实验”和“误差综合分析实验”。

通过实验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2.面向专业及要求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要求:实验前,学生应进行实验预习,预习本课程教材中有关实验部分的基本内容,理解有关定义及理论。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根据实验指导书,通过自己的分析与综合,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时,应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完毕后,将有关仪器及设备完好复位,将实验教具收拾整齐。

实验报告应在实验操作完成后一周内完成。

3.考核办法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为考核依据,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占课程成绩的10%。

实验一刀具几何角度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车刀的各个静止参考系的各个平面及其有关的角度定义的理解,能对车刀各主要角度的进行测量;2、了解车刀测角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其使用方法;3、掌握车刀标注角度的测量方法、具有对车刀各静止参考系间几何角度的换算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是专门为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制作的指导手册,它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等详尽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指导书可以作为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制造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一本指导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整个实验的方向和目的,因此在指导书中必须明确列出。

实验目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指导书中的另一部分,它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必须要了解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实验原理,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制造工程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实验原理部分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更加轻松地完成实验操作。

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是指导书中的重要一部分,它详细地介绍了实验所需要进行的操作步骤,同时还包含了一些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通过学习实验内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指导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详细介绍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实验的实际操作过程。

通过学习实验步骤,学生可以更加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加深对实验操作的理解。

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是指导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它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同时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学习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实验的结果和数据,更加深入地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总之,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制造工程学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齿根圆半径(mm) rf
rf = r − (ha* + c* )m + xm
(四) 范成齿形图(将画有范成齿形,并标注尺寸参数的圆图纸贴上)
17
(五) 问题思考 1. 齿轮切齿时什么条件下会产生根切?应如何避免? 2. 在用齿条刀具加工齿轮过程中,刀具与轮坯之间的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3. 用 同 一 把 齿 条 刀 加 工 出 来 的 标 准 齿 轮 和 正 变 位 齿 轮 , 试 定 性 分 析 以 下 参 数
尺寸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பைடு நூலகம்
计算结果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x= )
分度圆半径(mm) r
r = 1 mz 2
最小变位系数
x min
x
=
ha *
zmin − z min
z
最小变位量(mm) xm
xm = xminm
基圆半径(mm) rb
rb = r cosα
齿顶圆半径(mm) ra
ra = r + ha*m + xm
1 2
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人班级:
实验人姓名:
同组实验者:
指导教师:
(一) 预习作业: 1. 机构运动简图中,移动副、转动副、齿轮副及凸轮副各应怎样表示?
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应如何选择长度比例尺和视图平面?
3. 什么是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二) 实验结果:
机构 名称
公式。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
齿槽宽
(二) 原始数据
齿条刀 模数 m 压力角α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设计。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工具。

2.熟悉机械制造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4.能够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和装置。

5.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

包括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制图标准、常用符号、工程图、构图传统、机械零件符号、常用线型等。

2.机械加工基础。

包括常用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加工精度控制、刀具类型和使用等。

3.机械加工设备。

包括常见的机床、工具、模具、测量工具等。

4.测量技术。

包括机械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测量方法、精度控制等。

5.机械设计基础。

包括机械零件设计、装配技术、机械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专业软件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教师通过多媒体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术和测量方法。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设计作业:对学生提出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和装置,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成绩等。

2.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2小时,主要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进行高层次研究提供支持。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课程编号:428014实验指导书主撰人:聂时君审核人:朱连池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二O一三年五月目录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3. 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预习实验报告验证 1 2实验二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三预习实验报告设计 1 2实验四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五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3 24. 实验环境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

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报告-切削力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报告-切削力
1.测力仪采集到的三个方向的切削力均为平均切削力,切削和力为各个方向切削力均值的合力,计算公式为:
2.极差分析:
参加实验的因素取了几个水平,每一水平参加了几次实验,就会导致几个结果,把这些结果相加,就求出了每一因素各同一水平结果之和。本例中主轴转速有四个水平,各进行了四次实验,导致四个结果,把这四个结果相加,就得出各水平分别导致的结果之和,如Kn1=3.12+20.07+22.21+21.06=66.46为主轴转速在2000时切削力结果之和,然后将Kn1等分别写到下表3相应位置。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它是用来划分因素的重要程度的依据,极差越大说明该因素水平所引起实验结果的变化最大,根据极差大小,可以排出因素的主次顺序。经计算,3个主要因素切削深度ap、每齿进给量fx和主轴转速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主轴转速、切削深度、每齿进给量。
1.实验目的
(1)了解多分量切削力测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KISTLER多分量切削力测力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3)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分析切削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原理
KISTLER多分量切削力测力系统:
(1)切削力传感器具有高刚度,高固有频率,长寿命,大量程的特点;
1.通过极差分析判断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影响程度?
答:从小到大依次是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
2.根据多元回归方法,求出切削力的经验公式系数,要求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答:表格如下
序号
X1=logap
X2=logfx
X3=logn
Y=logF
1
X11=-1
X12=2.60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南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南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2010年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分室前言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

希望学生在实验之前: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遵守操作规程。

2.实验时认真做好实验记录,细心观察实验现象。

3.保持实验室清洁,实验结束后把仪器设备整理好。

4.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字迹要清晰、整齐。

2010年目录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3实验二.齿轮的范成实验---------------------------------------------------------------5实验三.减速器拆装实验---------------------------------------------------------------------------11 实验报告一-----------------------------------------------------------------------------------------------Ⅰ实验报告二-----------------------------------------------------------------------------------------------Ⅱ实验报告三-----------------------------------------------------------------------------------------------Ⅳ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学会运用构件及其运动副联接的常用符号和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简图符号,正确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意义;3.熟练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学习判断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

(完整版)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2、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1、观察显微镜的构造,了解各部件的作用。

2、装好显微镜的物镜、目镜,调好光阑进行观察。

3、用不同的放大倍数观察同一试样并画出所观察的组织示意图。

[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及所用设备。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所观察到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用于研究金属显微组织最常用的光学显微镜是金相显微镜,它是一种反射式显微镜。

1. 显微镜的成相原理显微镜的基本放大原理如图1--1所示。

起放大作用主要由焦距很短的物镜和焦距较长的目镜来完成。

为了减少像差,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复杂的光学系统,其中物镜的构造尤其复杂。

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的物镜和目镜都简化为单透镜。

物体AB位于物镜的前焦点外但很靠近焦点的位置上,经过物镜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A'B',这个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内但很靠近焦点的位置上,作为目镜的物体。

目镜将物镜放大的实像再放大成虚像A''B'',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距人眼250mm)处,供眼睛观察。

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实像A'''B'''。

图1—1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图2. 显微镜的照明系统金相显微镜的光源通常采用钨丝灯、卤素灯、碳弧灯及氙灯等。

2.1 钨丝灯一般中小型显微镜照明部分采用6—8伏钨丝灯泡做光源。

其原理是光线通过物镜射至试样表面,然后靠金属本身反射能力,由试样表面反射,再通过物镜进行放大,这种灯适合于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

2.2 氙灯其特点是光强高,输出稳定,寿命较长,此外,它具有类似日光性质的连续光谱,可用于彩色照相。

是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的最新光源之一。

氙灯容易爆炸,因此,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使用时间最多不得超过规定时间的125%,尽量减少启动次数可以显著延长氙灯的使用寿命。

车刀角度测量实验指导书

车刀角度测量实验指导书

黑龙江东方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机电工程学部2010年3月实验一 车刀角度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 加深有关车刀切削部分基本定义的理解,掌握车刀切削部分的构造要素,车刀标注角度参考系及车刀标注角度(静态角度)的基本概念;2. 了解车刀量角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它测量车刀的标注角度并绘制车刀标注角度图。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 CDJ-A 型车刀量角仪;2. 待测外圆车刀、切断车刀。

(三)实验原理在刀具标注角度参数系中,确定切削刃和刀面方位的角度称为刀具标注角度。

车刀标注角度可以用角度样板、万能量角器、车刀量角仪等测量。

本实验用车刀量角仪对刀具角度进行测量。

车刀量角仪是测量车刀标注角度的专用角度测量仪器。

它的结构型式有多种,图1-1所示既能测量车刀主剖面(正交平面)参考系的基本角度,又能测量车刀法剖面参考系的基本角度。

图1-1 车刀量角仪1-支脚 2-底盘 3-导条 4-定位块 5-工作台 6-指针 7-小轴 8-螺钉轴 9-大指针 10-销轴 11-螺钉 12-大刻度盘 13-滑体 14-小指针 15-小刻度盘 16-小螺钉 17-旋钮 18-弯板 19-大螺帽 20-立柱车刀量角仪由底盘、工作台、大小指针、大小刻度盘、立柱、滑体等零件组成。

圆形底盘2的周边上刻有从0º起向顺、逆时针两个方向各100º的刻度,上面的工作台5可绕小轴7转动,转动角度的数值可由固连于工作台5上的指针6指示出来。

工作台上的定位块4和导条3固定在一起,能在工作台5的滑槽内平行滑动。

立柱20固定安装在底盘2上,其上有矩形螺纹,旋转大螺帽19可使滑体13沿立柱20的键槽上下滑动。

滑体13上用小螺钉16固定小刻度盘15,用旋钮17将弯板18锁紧在滑体13上。

松开旋钮17,弯板18可绕旋钮顺、逆两个方向转动,转动角度的大小由固连于弯板18上的小指针14在小刻度盘15上指示出来。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是一种用于辅助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的教材。

它通常包含了实验的目的、原理及方法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实验。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对教材中描述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加深对机械制造工程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效果。

与此同时,一份好的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评估学生的实验成果。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应符合教学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首先,在编写时,要明确实验目的和意义。

实验目的是学生进行实验的主要目标,不同的实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这决定了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内容。

其次,需要根据实验内容准确地阐述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在讲解实验原理方面,应先从基础知识入手,通俗易懂地进行解释。

在操作步骤方面,应采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一个操作步骤,方便学生跟随实验指导书依次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是评价实验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实验指导书的编写需要注重实验结果的收集和分析。

需要在实验指导书上明确提出实验所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计算实验数据,以及结果分析和结论的得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结果,提高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也应该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

首先应做到排版整洁,文字简洁明了,排版清晰美观,主次分明;其次,注意使用常见的技术术语,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重复性的内容,这样能够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总之,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材料,它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全面、清晰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同时优化实验流程,为学生提高实验效果提供帮助,同时也应该注意实验指导书的设计,不仅如此,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机械制造工程。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pdf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pdf
二、实验(实训)室人员及参加实验(实训)课的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正确 着装并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未按要求着装者严禁入内。
三、使用人必须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仪器设备,严禁擅自拆卸或改装仪器设备。发生故障、事故要立即报告, 不得隐瞒,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承担。
四、 使用人如违反规定而损坏仪器设备或降低使用性能时,需在登记 表中做出明确记录并由当事人、指导教师及实验室管理员签字确认;同时 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情节严重者按照相关规定予以经济或者行 政处罚。
1.1.2 实验内容
1、观察电子万能试验机的结构,了解其简单工作原理; 2、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完成拉伸实验。
1.1.3 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准备工作:电子万能试验机、标准试件、游标卡尺。
1.1.4 实验原理
1、拉伸实验原理 单向拉伸试验是在常温下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对专门制备的试件施加轴向载荷,在 试件加载过程中观测载荷与变形的关系,从而决定材料有关力学性能。通过拉伸试验 可以测定材料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截面 收缩率等指标。 2、低碳钢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根据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对照其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将其整个 拉伸过程依次分为弹性、屈服、强化和缩颈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试件的变形只有弹性变形,即在这个阶段上任一 点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会严格沿着原曲线返回到 0 点,试件的变形全部消失。在应力 达到弹性阶段的最大应力值时称为弹性极限。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若再卸载,则试件的一部分变形随之消失,而另一部分 变形则不能消失。前者就是弹性变形,而后者称为塑性变形。 (2)屈服阶段。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并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应力-应变曲线形成 一段近于水平的锯齿形曲线。再此阶段内,应力值再微小范围内上下流动,几乎没有 增加,而应变却增加的很快,这表明材料已暂时失去了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 为材料的屈服或流动。 (3)强化阶段。经过屈服阶段以后,由于塑性变形使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得到了 调整,其抵抗变形的能力又有所回去。要使材料继续变形,就必须加大载荷使应力增 大,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化。强化阶段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值称为材料的强度极 限。 强度极限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因而也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又已重要指标。 (4)缩颈阶段。应力达到最大值以后,试件的变形集中于某一局部区域,其横截 面急剧缩小,形成瓶颈状,称为缩颈现象。由于缩颈部分横截面面积急剧缩小,使试 件继续伸长所需的拉力也随之迅速下降,直至试件被拉断。 试件拉断后,弹性变形消失,而塑性变形却残留下来。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 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塑性。 伸长率是以百分比表示的试件单位长度的塑性变形量,即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是学习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教学资料,是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实验的重要指南,通过实验指导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一、实验指导书的作用实验指导书是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它针对机械制造的实际操作进行详细的介绍,通过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了解机械制造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维护方法。

二、实验指导书的组成实验指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等。

2.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

3.实验器材:包括机床、夹具、测量工具、切削工具等。

4.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和撰写方法。

5.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等。

6.实验讲解课件:包括实验内容的详细解释、实验器材的特点和用法介绍等。

三、实验指导书的编写要求实验指导书的编写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指导书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实验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所规定的步骤进行。

2.精细化和具体化: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详细、具体和精细的特点,让学生可以轻松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分析。

3.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实验指导书内容需要具备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和实验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安全性和可控性:实验指导书在编写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需要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进行详细说明,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四、实验指导书的注意事项1.实验指导书需要和教学大纲紧密关联,需要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来编写。

2.实验指导书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修订,配合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3.实验指导书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深入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1实验二减速器拆装实验................................................................... ....................................................5实验三带传动设计与性能参数测试分析................................................................... ..........................9实验四链传动设计与性能参数测试23实验五齿轮传动设计与性能参数测试26实验六蜗杆传动设计与性能参数测试分析.29实验七综合传动系统设计与性能参数测试分析32实验一轴系结构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种轴、齿轮、轴承等机械零件和部件;2.熟悉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3.了解传动零件的润滑和密封方式;4.掌握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1.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装置2.实验工具:扳手、直尺、铅笔等。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装置提供各类零件共计57种,有各种光轴、直齿轮轴、锥齿轮轴、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透盖、闷盖、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蜗杆、各种底座等零件。

能进行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及塔建。

1.传动件类型选择(1)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传动速度和功率范围很大;传动效率高(精度愈高,效率愈高);对中心距的敏感性小,装配和维修比较简便;传动适应性好;易于进行精确加工,应用非常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方法及仪器使用。 2.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定义和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给定外圆车刀的前角γo、后角α 0 、主偏角
Kr
和副偏角
K
' r
,并将测量结果记入实验报告;了解刃倾角λs 定义和
作用。 2.每人测两把车刀,切断刀和外圆刀各一把。 ⒊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车刀简图,并回答问题。
夹角,车刀的定位与测前角相同,只是使量刀板的侧面与车刀的后刀面贴 紧,此时量刀板所转的角度即为后角角度值。(如图所示)
测量后角
车刀角度测量实验报告要求
一、车刀角度测量值
车刀角度 车刀名称
主剖面
基面
切削平面
40 度外圆车刀
75 度外圆车刀
90 度外圆车刀
切断刀
备注: 每位同学必须测量切断刀,并任选一种外圆车刀,每组同学要完
计算变形系数的方法用测量切削长度法。在车床上将试件装在三爪卡盘与尾
架顶尖之间,试件轴向开槽并镶嵌钢板,以达到断屑和保护刀尖的目的,如图
1-2 所示。
把实验得到的切屑,冷却后,选出标准切屑,用铜丝沿切屑外部缠绕后拉直,
然后用钢板尺测出其长度 L,为提高实验精度,可测 3~5 段切屑的长度求出平
均值 LC。
二 实验装备
1 设备:CA6140 普通车床 2 工具:游标卡尺、钢板尺、细铜丝等。 3 刀具:硬质合金车刀若干把。 4 试件:轴向带断屑槽的棒料。
三 实验的基本原理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由于产生塑性变形,使切屑的外形尺寸发生变化,即与
切削层尺寸比较,切屑的长度偏短,厚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切屑收缩,如图
三、仪器及工具
1、车刀量角仪(如图 1)
7 8
序号
转动轴
指针
小指针
摇 臂 轴
导条
工作台
小刻度盘
支脚
底盘


8 7
序号
车刀量角台
螺钉
大刻度盘
大指针
螺钉轴
升降螺母
滑体
立柱
定位螺钉
定位块


图 1 车刀量角仪
2、所配车刀规格:
配四把车刀:400 车刀(车外圆、平端面、倒角)、900 车刀(精车刀、车 外圆、平端面)、750 车刀(精车刀、车外圆、平端面)、切断刀(切断、切槽)。 精度:7~8 级左右
r = 0.1 mm 。
切削用量: = 0.286 mm/r , ap = 2 mm 。
改变切削速度;速度取值很关键,从低速到高速,可先取
n =110 ;220;450;700r/min;
然后根据试棒直径计算出对应的切削速度。 用每一种转速切削一段试棒,停车收集切屑并观察切削颜色(注意安全,防 止烫伤)。测量,并将结果填入表 1-1 中。 2、刀具前角对切削变形的影响 在车床上固定试件,装夹好刀具。 试件材料:20#钢,试件直径由现场定。 刀具材料:YT15 硬质合金车刀 刀具参数:κr = 450;κr'= 450;λs = 00;αo = 70;r = 0.1 mm 。 切削用量: = 0.286 mm/r , ap = 2 mm n = 220 r/min 。
4.测量数据表(参考教材中实例,100 个工件,依照加工顺序号分成 25 组,
每组 4 件),计算
5.绘制
图及直方图
6.判定工艺系统稳定性,求工艺能力系数
7.指定质量控制线,确定调节尺寸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 好评与关注!)
成全部车刀的测量。
二、回答问题
1.按比例绘制所测外圆车刀视图,并将所测刀具角度标注在视图上。
2.简述车刀标注角度、工作角度区别。
实验二 切削层变形的观察与测量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观察切削变形的过程,以及所出现的现象。 2 掌握测量切削变形和计算变形系数的基本方法。 3 研究切削速度、刀具前角和走刀量等因素对切削变形的影响规律。
三、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1.CA6140 车床 2.测微仪 3.测量台架 4.块规
5.工件毛坯 100 件,工件外径的加工精度要求为 为 0,下偏差为-0.03mm)
四、 实验步骤
1.调整好机床,加工一批零件 2.按照加工顺序测量零件的尺寸
五、实验报告要求
mm(上偏差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用仪器设备
改变车刀前角:γo = 00;150;300 。 用不同前角的车刀分别切削一段试棒,停车收集切屑并观察切削颜色(注意 安全,防止烫伤)。测量,并将结果填入表 1-2 中。 3、进给量 对切削变形的影响
在车床上固定试件,装夹好刀具。
试件材料:20#钢,试件直径由现场定。 刀具材料:YT15 硬质合金车刀 刀具参数:κr = 450;κr'= 450;λs = 00;γo = 100;αo = 70; r = 0.1 mm 。 切削用量: ap = 2 mm n = 220 r/min 。 改变进给量: = 0.198;0.35;0.521;0.702(mm/r)。 用不同的进给量分别切削一段试棒,停车收集切屑并观察切削颜色(注意安 全,防止烫伤)。测量,并将结果填入表 1-3 中。
2.车刀量角仪的使用方法(以 40°外圆车刀为例) (1)测量主偏角:主偏角是在基面上测量的主切削刃与车刀进给方向之间的夹 角。测量时,车刀放在工作台上,用刀台的侧面和底面定位。此时刀台底面表示 基面,刀台侧面表示车刀轴线,量刀板正面表示车刀进给方向。以顺时针方向旋 转矩形工作台,同时推动车刀沿刀台侧面(紧贴)前进,使主切削刃与量刀板正 面密合。此时工作台指针指向盘形工作台上的刻度值即为主偏角。(如图所示)
制废品的出现。带有上下质量控制线的 X 图即为质量控制图,利用质量控制 图控制加工过程的方法即为质量控制法。
对于不稳定的工艺过程,由于存在贬值系统误差的影响,被加工零件的尺 寸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迟早会使尺寸超过加工精度的要求。这样图上的点子(即 小组平均值)接近控制线时,我们就停车,重新调整机床,同样可以实现对工 艺质量的控制。

2
验3
数4
据5
6
7
切削速度 υ
切屑长度 Lch
变形系数 ξ
8
表 1-2 刀具前角对切削变形影响实验数据记录
试 固 定 条 材料 D 件
件 b Lc
切削用量
刀具几何参数
ap υ κr κr' αo λs
顺序
1

2

数 据
3
4
刀具前角γo
切屑长度 Lch
变形系数 ξ
5
表 1-3 进给量对切削变形影响实验数据记录
正态分布曲线的范围。6σ 的大小代表某一种加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所能 达到的加工精度,所以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所选用的加工方法的标准 与公 差带宽度 T 之间具有下列关系:
工艺能力用工艺能力系数 CP 来表示,即:
CP=T/6 CP 表示工序工艺能够满足产品精度的要求的程度。
2.统计检查质量 在大批生产之前,加工一部分零件,按照加工顺序,每 4 或者 5 个分成一
测量刃倾角
测量前角
(4)测量前角 0 :前角是在主剖面内测量两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测量时,在滑移刀台上定好位的车刀随盘形工作台逆时针方向选择主偏角 值 Kr,此时量刀板在前刀面上的投影即表示主剖面的方向,量刀板底面 与前刀面贴紧时所转过的度数即为前角角度值。(如上图所示)
(5)测量后角 0 :后角也是在主剖面内测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
1-1 所示。一般情况下,切屑收缩的大小能反映切削变形的程度,衡量切屑收缩
的大小可用变形系数表示。

ξ= Lc / Lch
式中ξ── 变形系数;
Lc ── 切削长度(mm);Lc=(πD/n-b);对于本实验:槽数n=3;
槽宽 b=5 ;
Lch── 切屑长度(mm),把切屑收集起来,学生自己测量其长度。
组,即可以做出 图, 图反映有无变值系统误差的影响,R 图反映了随机误 差的影响。通过 图,我们可以判定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如果工艺过程稳定,我们可以在图上画出两条比分散范围小的多控制线, 在加工时将刀具的尺寸调在分布中心线,间隔一定时间,抽出几个零件为一组, 求出小组的 和 R 值并标在图上,如果点子不存在异常波动,则说明系统不会 出现废品,如果点子接近控制线或者出现异常波动,则需要停机检查,从而抑
1.通过实验,掌握用统计分析的原理综合分析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因素,学会 工艺验证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2.学会精密测量仪器测微仪的调整和使用
二、实验原理
1.工艺验证 通过测量一批零件的尺寸,画出其尺寸分布曲线(直方图),进而可以判断 不同性质的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并可以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 一批零件的加工,如果仅仅有随机因素在起作用,则该批零件的尺寸分布符 合正态分布,其方程为:
四、车刀量角台结构介绍与测量方法
l.量角的主要测量参数及其范围
车刀量角台能够测量主剖面和法剖面内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
刃倾角。
测量范围:前角测量范围 0-45 度 后角测量范围 0-30 度
刃倾角测量范围 0-45 度,主、副偏角测量范围 0-45 度。
外形尺寸(㎜):
185×250×240
x—工件尺寸
---工件平均尺寸(分散范围中心),
σ-均方根误差, n-工件总数;
但是,如果系统中有明显的变值系统误差,做出的误差分布曲线不符合正 态分布。这样就可以利用分布曲线,方便地分辨出工序中随机误差的大小及是 否存在系统误差。 1) 对于正态分布曲线来说,x=μ( 即 x 在 )范围内的面积占 99.73%, 即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