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透视说课讲解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

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透视学三点透视解释:所谓三点透视就是物体有三个消失的地方,分别在眼睛、手和脑子里。
要注意的是,从各种透视图中找出来的消失点和实际消失点不完全相同。
要弄清楚消失点问题,还得知道点的位置。
通常我们把物体上两个面交线(即二点透视的消失线)称为“消失点”。
当消失点都画在某一边或某一角上,这个透视就叫作“平行透视”。
三点透视又分为三类: 1、消失于无限远处的透视——离开人眼无限远的距离仍然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存在。
例如地平线就是这样一条线,它虽然很长但由于离开了人的眼睛而感觉不到了,只有当把目光投向大海,才能真正看到它的存在。
在海平面以下,人眼是看不见物体的。
2、消失于无限近处的透视——离开人眼无限近的距离仍然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存在。
例如观察一枚硬币,人眼是看不见硬币的。
一般在画透视图时,都采用平行透视,但有些作品为了更好地表现形象,强调空间感,还是经常使用其他的透视形式,如成角透视,圆形透视,倾斜透视等。
画好透视图的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要确定立体的主体及其基本比例。
(2)要了解画透视的目的是什么,如是表现近大远小的效果,还是表现景物纵深远近关系,还是仅供临摹参考等。
(3)其次是确定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形状。
(4)第三步是定出中心线。
(5)最后要合理安排透视的次序。
1、用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假想线画一个圆,再把这个圆当作物体,然后用直尺将圆的四周封闭,形成一个圆柱体。
(2)看一个矩形放在哪里,就用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假想线把矩形框起来,然后再去观察这个矩形。
2、如图是一张屋内平面图,从屋顶、地面与窗户上看到的窗外景物图。
(1)先看一看:看得到屋顶吗?看得到地面吗?看得到窗户吗?(2)先在地面上选一点作为a点,看一看是否平行于地面。
(因为当墙角成为30°的锐角时,它就会变成一条直线,此时便没有可看的地面)(3)移动a点,重新确定b点,移动c点,并将透视线沿着窗台的方向延伸。
三点透视PPT教学讲义

二、作图原理
三点透视的作图原理可在两 点透视作图原理的础上保持 两点透视中两个灭点不变, 再在视平线的上端或下端增 加一个灭点,使在两点透视 中与画面垂直的立方体的边 线变为在三点透视中消失在 第三个灭点的倾斜线.第三 个灭点在视平线的上端时为 仰视图,在视平线的下端则 为俯视图.
第二节 三点透视基本作图步骤
三点透视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作图原理
一、基本概念
三点透视又称斜角透视,是指立方体的三 条主向轮廓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这样三 组线在画面上就形成了三个灭点.
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所有垂直于地平 线的纵线的延伸线都聚集在一起,形成 第三个灭点,这种透视关系就是三点透 视.
三点透视可表现建筑物高大的纵深感觉,更具夸张性和戏剧 性,但如果角度和距离选择不当,会产生失真变形.可用于表现 高层建筑透视,也用于俯瞰图或仰视图.
课堂练习:将仰视的三视图 变为俯视的三视图
假设建筑的尺寸为: 宽度l 5米,长度24米,高 度45米,画出该建筑的 仰视透视图.
第一步:按照两点透 视作图方法那样,画出 建筑的平面图旋转到想 要表现的角度,在P.P线 的下端任意确定一视点 Eo,自Eo作垂线到P.P线 交得心点A’.然后过E o 点作平行于建筑宽边和 长边的两条直线,在P.P 线上交得V.P1,和V.P2点, 再以V.P1为圆心,以 V.P1-Eo为半径画圆,在 P.P线上交得M2点,同理 可求得M1点.
第二步:将P.P线与 伸,在 G.L上交得A点,根据 透视需要定出点V.P3. 连接V.P1-V.P3和 V.P2- V.P3,从V.P2向 V.Pl-V.P3线作一条垂 线,垂足为C点.以 V.P1-V.P3的中点为 圆心,V.P1-V-.P3为直 径画圆,在C –V.P2线 上交得B点,然后再 以V.P3为圆心,以 V.P3-B线为半径画圆, 在V.P1-V.P3线上交 得M 3点,这样即求得 第三个量点M3.
手绘表现技法三点透视教案

手绘表现技法三点透视教案教案标题:手绘表现技法三点透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三点透视的概念和原理;2. 学习手绘表现技法中的三点透视方法;3. 运用三点透视技法创作具有立体感的手绘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2. 手绘工具:铅笔、钢笔、彩色铅笔等;3. 白纸、素描本或绘画纸;4. 三个点位标志物(如小方块或小球等)。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幅运用三点透视技法绘制的手绘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于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否觉得有立体感。
讲解三点透视(10分钟):1. 解释三点透视的概念:三点透视是一种手绘表现技法,通过三个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消失点来创造出更真实、立体的效果;2. 展示示意图,解释三个消失点的位置和作用;3. 强调三点透视与一点透视和二点透视的区别。
示范练习(15分钟):1. 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三点透视技法绘制简单的几何体,如立方体、圆柱体等;2. 强调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消失点的位置和线条的收敛方向;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练习绘制。
创作实践(20分钟):1. 分发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运用三点透视技法创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手绘作品;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视角和构图方式,以展示他们对于三点透视的理解和运用;3.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2. 鼓励学生就作品的立体感、透视效果以及构图等方面进行评论和反思;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三点透视技法;2. 要求学生写一份反思报告,包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困难,以及对于三点透视技法的理解和运用的感想。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建筑物、景物等,尝试运用三点透视技法进行绘制;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个基于三点透视的绘画作品;3. 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其他表现技法,如透视变形、投影等,拓宽他们的绘画技能。
初中美术教案 透视

初中美术教案透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透视原理。
2. 引导学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提高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难点:透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绘画创作。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透视图例、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具有透视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注意到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透视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透视的定义: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法。
(2)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等。
(3)通过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如远景、中景、近景的透视关系。
3. 实践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运用透视知识,绘制一幅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画面。
(2)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实践中灵活运用透视原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五、课后作业学生课后绘制一幅以家庭为主题的透视画,要求表现出家中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素描)模块:透视原理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2。
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课时安排: 1天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知识点讲解:透视原理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
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透视的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
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
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赣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套教案及说课稿

赣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套说课稿《1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课程教案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建立基本的建筑设计思维和正确的建筑观:帮助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中外建筑发展的背景知识等;2、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对设计过程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一般了解: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作用;3、能运用所有的基本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对中外建筑名作及自己的设计进行初步的理性评价;4、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设计表达;工作模型的制作,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了解初步的建筑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组成一般建筑的元素。
2、加强基于建筑设计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建筑设计表达:徒手及工具的铅笔与墨线效果表现,工作模型的制作,口头及文字表达与交流。
三、教学方法: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是互动,既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授,也重视学生在课程作业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主。
首先讲解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学生作业的过程继续补充建筑知识。
五、教学内容:(第1讲)讲课要点: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2、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3、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4、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法;5、建筑使用构成和功能组织;6、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1、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1)、建筑的分类一、建筑是按照功能来分类,建筑还可以按照时间、规模、民族文化特征、材料技术特征等分类:(1)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可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农业建筑、工业建筑。
(2)按照建筑时间分类,可分为方代建筑、近代建筑、现代建筑、当代建筑、未来建筑。
(3):按照规模分类,可分为小型建筑、中型建筑、大型建筑、巨大型建筑等。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4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教材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透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但透视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透视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掌握透视原理,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绘画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透视现象。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透视原理,提高绘画技能。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透视现象。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效果,探索和发现透视规律。
4.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小组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原理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7.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三点透视

Z
量点法作图举例:
利用画面的迹线三角形求灭点:
x
Fx
s’
Z 45
s’’ Fy
y
v
x
y x
y
y
x
y
z
空间情况
正投影图
画面上求灭点
仰 望 透 视 作 图 举 例 :
z
以
正
垂
面
为 画 面
Pv
d1’ c1’
的 三
D10
点 透 视
a1’
s’
b1’
h
F
B10
Fy
h
X
D0
g
B0
g
h1 a’ b’ d’ c’
A0
fx
d
a
c
s b
fy h1
以
侧
垂 面h
Fx
为
画
面
的
三
点
透
视
g h1 fx
d10
a0 b0
c0 d0 e0
a b
d c
PH e
Fz
s
Fy
h
s’’
h’’
d1’’
c’’
PV1
S(s1’’)
a0 g(sg)
4 52
s
1
FZ
V1 H
作A点的V1面投影a1‘’,连接Sa1‘’与平PV1交 于a1,则a1和A的透视在一条平行于PH的直线上; 相当于在以V1面为基面,P为画面,Aa1为一条 竖直线,则透视与基透视在一条竖直线上。
过a1作线a1A0平行PH, 连FZ与a0和 线a1A0交于A0, 即为A点的透视。
作图举例:
h1 fX
a2’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说课稿5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去的路》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欣赏,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的种类、透视的画法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透视的画法,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真实空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但是,对于透视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绘画中的透视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透视的画法,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表现真实空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透视的视觉效果,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透视的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的种类、透视的画法。
2.教学难点:透视的画法,如何准确表现真实空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画作进行教学展示和讲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透视效果的画作,引导学生对透视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的种类、透视的画法。
通过实际画作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的画法。
3.练习:学生进行透视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欣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的种类、透视的画法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视的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作品来进行,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进行评价。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说课稿2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3课远去的路》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欣赏,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透视的实例和图示,以及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透视的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空间想象力,对于简单的透视原理和技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复杂和高级的透视知识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透视的知识和技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能够运用透视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自己的空间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透视的应用和创作。
2.教学难点:透视的复杂情况和变化,透视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通过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空间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和讲解,提供丰富的透视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透视的知识和技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和讲解一些经典的透视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讲解: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透视的知识。
3.实践:学生通过实践,运用透视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绘画创作,培养自己的空间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
4.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总结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给画中的透视现象》人美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这节课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材料准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八个方面来阐述我说课的内容。
一.解读教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教材上和所搜集来的图片,让学生逐渐理解透视现象。
二、学情分析: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其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1.显性内容与目标本课应知: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本课应会: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本课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五、学习材料的准备: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尺子、铅笔和水彩笔。
六、教法与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本人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通过认真观察,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做到感知和理解。
七、教学流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首先说一下时间的安排:①游戏导入(3分钟)——②直观感知(7分钟)——③深入巩固 (7分钟)——④布置作业(18分钟)——⑤作业展评和教学延伸(5分钟)。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和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能参加这次的教师技能大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种提高。
所以,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参赛选手,向支持这次大赛的学院各级领导、在座的评委老师以及我们的指导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它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3课,课型为造型表现。
本课重在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本节课既有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又有观察体验动手动脑环节,所以介绍的相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三点透视的详细讲解

三点透视的详细讲解
三点透视是一种绘画技法,用于创造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图像。
它基于透视原理,通过使用三个消失点来表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形态变化。
1. 消失点:在三点透视中,我们需要确定三个消失点。
这些消失点通常位于作品的水平线上,并且相互之间呈等距离排列。
第一个消失点(VP1)用于垂直方向上的线条,第二个消失点(VP2)用于水平方向上的线条,而第三个消失点(VP3)则用于对角线或斜线。
2. 基本构图:首先,在绘制时需要决定前景、主题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者所处位置。
然后,在画布上标记出水平线和垂直轴,并根据需求确定好各个消失点的位置。
3. 绘制物体:接下来,在正确放置了消失点之后,就可以开始绘制物体了。
将每条辅助线与相应的消失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正确比例和角度的物体形状。
利用这些辅助线框架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出各个面、棱角以及阴影效果。
4. 添加细节和阴影:一旦基本形状完成,可以开始添加细节和阴影。
根据光源的位置确定阴影的方向,并使用适当的灰度值或色彩来渲染物体表面以增加真实感。
三点透视技法可以帮助艺术家在画作中创造出更具立体感和逼真度的效果。
通过准确运用消失点和透视原理,画面中的物体能够呈现出远近、高低和深浅等空间关系,使观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课重重叠叠》说课稿5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2课重重叠叠》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第2课重重叠叠》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透视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透视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透视原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和掌握透视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透视方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画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透视原理,能够运用透视方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2.教学难点:学生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分析透视原理,并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实例,直观地展示透视原理;同时,采用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透视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立体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透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透视的作用和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方法。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运用透视方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
5.总结提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总结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
6.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索。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原理和透视方法。
设计素描说课稿

例如建筑,这些外形各 异的建筑都是由各自的内在 框架结构方式所决定的。物 体的内在结构决定着物体的 外部形状,也就是说,一切 物体的外部形状都是它在内 在结构的反映。所以,我们 只有真正理解了物体是怎样 结合的、是怎样构成的,才 会对其外在形态有清晰的和 深刻的感受,才能够正确地 将它表现出来。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 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 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4 曲线透视
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 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 的位置关系来决定。
第五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
三、形态与方向
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 同的视觉效果。
四、形态与空间
第四节
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透而 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 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 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 实在二维平面上。
框架结构是支撑形体 体量的骨架,它可以 是自然生长的,也要 以是人为建造的。如 生活在水中的鱼是脊 椎动物,再如框架结 构的楼房建筑。
2-1 体量型结构(也称积量型结构)
体量型结构,就是物体自身 体积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 比如,我们表现一个瓶子, 以往我们凭感觉画,一般是 先确定中心线,根据高度比 例定各部分的点,然后连线, 最后再找一下透视关系。用 积量型结构的观念来画同一 个瓶子就不同了,我们要在 把握整体比例的基础上,首 先分析它是由哪几种有体量 的几何体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若我们向下低头俯视,原垂直线变
为近高远低线,他消失于地点,原水平
线不变,仍然水平,原直角线变为近低
远高线,它消失于天点(即原来的主
点)。
2、由成角透视变来的上、下倾斜透视:
上倾斜透视,原垂直线变为近低远高线,消失于 天点(在正中线上),原成角线变为近高远低线, 分别消失于左右两个地点(即原来两个余点);
8、立方体作前后纵深移动时,体积由大变小,越
远越平缓,彼此出现形体差异。
三、三点透视图作法
作法一:
1)由圆的中心A距120°画三条线,在圆周交点为V1、 V2、V3,并定V1-V2为H.L.。
2)在A的透视线上任取一点为B。
3)由 B到 H. L.作平行线,和 A-V1的交点为C,BC为正六面体上对角线之一。
③定视平线与主点,自设视点远近适当(距离太近则 圆变形)
④以视点到主点的距离在视平线上定出左右两个“距 点”(距点将在此作为余点对待)
⑤方形直角线消失于主点。对角线(45度)消失于距 点,这样便求出方形的透视。
⑥连接各切点就画出圆形的透视,圆形透视上半圆形 状小,弧度较平,下半圆形状大,弧度较大。
正对主点的 圆形,透视形状 端正,两侧的圆 形透视形状就有 倾斜的感觉,越 远越歪斜。
4)在B、C的透视线上求D、E、F完成透视图。此为左 右上下均由45°角相接的正六面体透视(图)。
作法二:
1)在H.L.上设V1-V2,二等分处设X。 2)以X为圆心画通过V1、V2的圆弧。 3)V1-V2间任设Vc点,画垂线和前圆弧交点为A。 4)取Vc-A间的任意点B,由V1、 V2通过B延长的透视
3、倾斜透视景物写生
①取景 画者距离景物越近,景物倾斜度越大; 画者距离景物越远,景物倾斜度越小,甚至看不清倾斜点; 所以,所选位置要合适。
②画出正中线,画者眼睛在那里,就把正中线画在那里,全 幅画就此条线为垂直线。
③凭感觉先画出景物的倾斜线,用铅笔在画者 仰视时视中线垂直的画面上,测量景物倾斜 线是否与铅笔重合,重合即正确。铅笔不动, 举画稿来验证,铅笔与画稿倾斜线若重合, 即正确。
设计艺术基础课程
三点透视
主讲教师 曾莉
三点透视,一般用于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
第三个消失点,必须和画面保持垂直的主视线,必须 使其和视角的二等分线保持一致。
一、三点透视的概念:
• 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又称倾斜透视,其有两种情况:
①物体本身就是倾斜的,如斜坡、瓦房顶、楼梯等。 这些物体的面本来对于地面和画面都不平行而倾斜, 不是近低远高的面,就是近高远低的面;
侧立圆的透 视画法与平制图 透视画法相同, 只不过是把图形 倒置一下就行了。
距主点越近 的圆形,见其面 越窄,远者则宽。
用六点法或十二点法,由正方形引 出圆形。圆的透视图,在和画面平行位 置时,除去圆的中心在正中,均画成椭 圆。
两点透视的特点:
7、立方体上下移动时,越接近视平线成角边之间 的前后夹角越大,体积越平缓,当立方体的顶 面或底面与视平线等高时,盖面的前后夹角为 平角贴于视平线上。相反,越远离视平线,它 们之间的前后夹角越小,体积高越强。
④将验证正确的倾斜线向上延长至中线上,相 交之点即天点。
⑤平行上、下倾斜透视中,水平线仍然水平; 成角上、下倾斜透视中,原成角线仍然可以 接成角透视来画,只不过原来的余点已成天、 地点性质,他们都不能画在画幅内,画幅内 不能出现视平线,出现视平线就又变成平面 图了。
4、倾斜透视写生中的错误举例
下倾斜透视,原垂直线变为近高远低线,消失于 地点(在正中线上),原成角线变为近低远高线, 分别消失于左右两个天点(即原来两个余点)。
上倾斜透视,原垂直 线变为近低远高线, 消失于天点(在正中 线上),原成角线变 为近高远低线,分别 消失于左右两个地点 (即原来两个点);
下倾斜透视,原垂直 线变为近高远低线, 消失于地点(在正中 线上),原成角线变 为近低远高线,分别 消失于左右两个天点 (即原来两个余点)。
①相互平行的倾斜线不到同一天点。
②视点向下平视画出成角 透视地面
③正中线不在 画幅内—— 楼倒了
设计艺术基础课程
曲线 形体透 视
主讲教师 曾莉
面所讲的几种透视多是以直线举例的,用 它来说明基本规律容易理解,但客观存在的各 种物体除直线外,大量的还是曲线。曲线种类 很多,变化很大,但总不超出规则曲线(正圆、 椭圆等),和不规则的曲线(人物、动物、山 石、花树、图案花纹等)。
线和前圆弧交Y、Z点。 5)V1和 Z,V2和 Y连结线的延长在Vc-A的垂直线上相
交,为第三消失点V3。 6)V1-V3,V2-V3视为H.L.,反复作图可得C、D点。 7)由A的透视线及C、D至各消失点的透视线得E、F、
G完成透视(图)。
作法三:
1)在有角透视图上作正六面体,画对角线。
2)任意倾斜的一个边角交点X作为基点,求出透视 (图)。
一、不规则曲线的透视画法
2、双层圆形的透视画法及应用 同圆心得双层圆(荷花池、井口、机械零件
等),画法与前者相同。
双层圆的透视形中两圆最宽的距离在两侧, 近者次之,远者更次之。原因是当直线平行与透 明画面时最长、垂直于透明画面时就缩短。这一 规律可用于画田野的弯路与河流透视。
②物体本身垂直,因为它过于高大,平视看不到全貌, 需要仰视或俯视来观看。
由于俯视或仰视,透明画面与原来垂直的建筑物有 了倾斜角度,即称谓倾斜透视。
倾远,有开朗之感;俯视景 物动荡欲覆,有深邃之感。
• 1、由平行透视变来的上下倾斜透视: 一座楼房与我们平行,为平行透视。我 们现在抬头仰视,即变为上倾斜透视, 原水平线仍然水平,原垂直线与我们原 来的画面有了角度,为近低远高线,它
一、不规则曲线的透视画法
1、正圆形的透视画法 俗话说:“方中求圆”,先在一个正方形平
面内画出一个圆形,圆形与方形连接处有四个切 点,为了画的更正确,常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再 定四个点,这样八个点画一个圆就更正确了。作 图步骤如下:
①画出外方形内圆形平面图
②将方形两边以及圆上两个交点引到所设基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