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14-01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无形变为有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实施,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具有启发性。

1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我们说成功的实验教学方法往往是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欲望激励学生参与做为切入口,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的兴趣,进而才能使学生有恒心坚持探究下去,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发掘自身探究实验的欲望。探究性实验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即以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进行实验、完成结果分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高一新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注重了协作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相融合,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习方式不再是“我讲你听”,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

的提出实验方案,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研究欲和探究性行为,引导学生从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在探究实验和分组实验中积极创设最佳搭配

过去的教材在附录中安排了不少分组实验,而高中新课程把以前的分组实验全部变成了探究实验,换言之现行高中新教材中就没有专门的分组实验这一内容设计了。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合理,分组实验其实是学习过后的验证和体验实验,往往效果没有探究式的并进实验好,但探究实验受诸多条件制约,实际教学中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同时就算探究实验很好,但也容易流于形式和让学生产生单调感。故在实际教学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下,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在探究实验与分组实验之间不断摸索出最好的协调点,切忌教条主义和盲目追求新花样的形式主义。如在化学必修i第1章的实验教学中,如果讲一个知识点上做一两个相关实验,固然理解起来可能容易一些,但实际上,那样做相当费时间,如果一个年级有十多班,或者说学校的实验条件不是很理想,要想全校同年级学生都做实验,难度相当大。但如果将相关实验集中在一起,设计成分组实验,事实证明效果也很好,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学生的兴趣很高,

二是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不错。另一方面,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转变了思维和实验的方式,效果也不错。如:验证胶体的丁达尔现象、验证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验证酯的水解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探究实验。

3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设计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地在教师启发下,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从而产生成功后的喜悦,激发起更大的学习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大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实验设计还需要学生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例如:高一化学的“离子反应”实验。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准备5种溶液:kcl溶液、cu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naoh 溶液。先请全体同学跟着教师做cu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的实验,然后设问:上述实验有何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请试着说明理由。溶液为什么还显蓝色?除了cu2+没有参加反应外,还有什么离子也没有反应?要使剩余的离子也参加反应,还需加什么溶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溶液间反应的实验方案,教师对设计方案总结、鼓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展示最佳设计方案。

4注重课后总结

多数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实验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小组间进行讨论。有些学生对某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要求汇报的同学给予答辩。讨论后教师进行评析、小结,并展示方案。这样的“汇报与答辩”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审慎细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在质疑、修正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发。“一导”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实验证明,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首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fe(oh)2制备”演示实验完成后可继续提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制得的fe(oh)2存在更长的时间?

总之,实验教学改革,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渴求了解结论的愿望,从而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

地获得知识,更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