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环境课件
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
答案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 的穿着、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 谈,显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 蹈师失落的心态。(每点2分)
[解题方略]一、命题分析明方 向
设问情势
设问特点
(1)(2010·江苏高考)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
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溜索》)
”“赏析”等作答动词
(2)(2009·安徽高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 和“描写”“景物描写
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董师傅游湖》 ”“特色”“手法”等
社会环 境描写 的作用
环境方面 人物方面 情节方面 主题方面
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揭示形成人物性情的社会基础。 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二、思考方向 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会直接体现在文字上,故总结其作用时需要 根据有关环境的特点去进行。因此,边读边用心总结环境特点 是正确的思考方向。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题型一 环境描写的手法
[思维导航] 一、知识储备修辞
手法
1.比喻;2.夸张;3.拟人;4.对偶;5.排比;6.反复;7.借代;8.设问 ;9.反问;10.引用;11.双关;12.对照、衬托(正衬和反衬)。
环境 描写 手法
描写 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答题技巧
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答题技巧小说阅读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侧重考查考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2017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答题技巧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
2.环境描写的特点。
3.环境描写的手法。
4.环境描写的寓意。
5.环境描写的赏析。
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最新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注意:做阅读题答不准的最大原因的是什么?没有弄明确白对应文段的层次和意思,没有弄清对应文段讲这个意思跟上下文的因果关系。
正确做法是:弄明白题目要求答什么后,再深入分析对应文段的层次、概括层意,然后思考与上下文各方面的因果关系,最后才答题。
一、读懂文本(7分钟):一看主观题、形成问题链。
二速读:边读边画出边有关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等词句)、情节(时间、地点、事件前因后果、场面等词句)、环境背景、主题(开头、结尾、意味深刻处的词句)、尤其注意探索考题相关内容。
三精读:做到五点:一明线索情节层次;二明主次人物的关系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三明确环境及作用;四明确主题(联系情节、环境、人物)五在此基础上思考考题相关内容并批注答案关键词。
二、情节构思(分析结构)六种题型题型 1.概括故事情节切分角度:以事件的相对完整性为标准,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新的人物出场来灵活切分。
①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分析;②抓住线索分析(某人、某物、某事、空间、时间、作者情感;明线暗线,主线副线);③从场面或事件发展变化脉络分析(从时间地点的变化看先后写了几个场面或事件);④从人物心理或性格发展变化阶段分析(抓住心理感情变化线)概括表述:按照主要人物何时何地做何事的格式概括;事件涉及对象要前后一致;对事件的叙述要完整;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双线结构小说概括情节要把明暗两个主人公各自的情节进程梳理出来。
题型 2 指出线索:(1)线索有:某人、某物、某事、空间、时间、作者情感、明线暗线。
寻找途径:标题、开头、结尾、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
(2)表述:一要指出线索:如是双线还要指出明线暗线(主线副线)分别是什么,指出明暗线交织连接的共同点是什么。
如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二要结合内容说作用: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训练:第3板块第11题 小说阅读 Word版含答案
第3板块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做)第11题小说阅读11.(2015·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塾师老汪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
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环境主题-专题练习(二)(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二)小说阅读之环境主题1.【2017届甘肃静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船魂王海群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
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
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
船过来了。
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
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
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
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
“这水比以前浑多了。
”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
”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
“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
”我说。
“不行,老喽。
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
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
”我说。
“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
”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
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提分二赏析小说的情节与环境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赏析小说的情节与环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贾知县孙方友贾鲁贾知县生于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府,很有牡丹之秉性。
咸丰三年,他来陈州任知县,发现白楼有一姓于的流氓恶霸,依仗其兄是府台,横行乡里,犯下几条命案,民愤极大。
贾知县接到诉状之后,愤怒至极,决心除霸,当下带人到白楼将于某抓获,然后整理卷宗,报刑部批斩。
不料批文还未报出,上面却下达了他的免职令。
贾知县怒火一腔,但又无可奈何。
陈州百姓多年才遇上这么一个清官,却又是如此下场,皆感朝廷不公。
等贾鲁离任时,百姓都到县衙门前送别。
贾鲁极受感动,对众人说:“我贾某虽然无能,但今生今世一定要帮陈州百姓除掉这个恶霸!”言毕,与陈州百姓挥泪而别。
他回到曹州后,思索多日,最后决定将家中田地房产一下卖光,准备进京跑官。
贾鲁兄弟二人,弟弟尚未成婚,听说兄长要将田地房产卖光,弟弟自然想不通,当下提出分家。
贾家本来财产就不是太多,如果一分,跑官的经费就会损失一半。
为拢住弟弟,他劝弟弟说:“三年七品官,十万雪花银。
到时一定加倍还你。
”弟弟觉得空口无凭,对哥哥说:“这样吧,田产卖完之后,你给我打张欠条。
等你当了官,先将我的还下,咱们分开另住。
你挣钱再多我不眼红!”贾鲁只好照办。
贾家房产共卖三万两白银,贾鲁就给弟弟打了个三万两的欠条,然后就携银进京,送给一个贝勒王爷,投其门下,当了门生。
两年后,那王爷为其翻案,官复原职。
他提出还去陈州任知县,赶巧陈州知县告老,他获得赴任。
贾鲁吸取上次教训,秘密进城,到了县衙脸都顾不得洗,当下就带人去了白楼。
那于恶霸此时正在家中与人打牌,贾鲁冷笑一声,让人将其拿下,对于某说:“这回我看你那兄长如何救你!”言毕,命令左右将其就地斩首,然后贴出告示,将于某首级挂在城门示众三日。
陈州人一见恶霸终于被除,敲锣打鼓,成群结队去县衙送万民伞,整整放了一天鞭炮。
于某的哥哥叫于臣,闻听其弟被斩,怒火万丈,准备重重报复贾鲁,岂料贾知县此时早已写下了辞官报告,回菏泽去了。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小说阅读3):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Word版含解析.doc
【题文】从近几年高考的题目看,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但总体上看这类文体的阅读得分率不高,不少考生见到小说阅读题就心里没底,实际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还是很有帮助的。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的环境描写特点题该如何解答,又该从哪几个角度思考呢?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2)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对环境题目的考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这节微刊我们先讲一下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
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概括环境特点也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常见题型,但在答题时我们要是要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常见设问方式】(1)概括某某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
(2)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请概括分析。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4)某一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三、概括环境特点的步骤第一步,审题干,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即分清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 解析及复习指导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 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 念。
【答案】 D C B 【解析】该题是客观选择题,从多个方面设题,全方位的考查学生 对小说的理解分析概括提炼的能力,但是,难度不大,争取要把这5分 题拿到。A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错,小说中的 我并不能等同于作者。B项从原文“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 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 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可知,“我”对 女主人公有喜爱的成分,但这句话还流露出“我”对这次的交流感到畅 快,并没有“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这一作用。E 项“表现了 民众的必胜信念”于文无据。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 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 待“我”。 【解析】这是一道常规考题,凡考小说,大多都会涉及到对人物形象的 分析或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很多学生抓不住主要情节,片面的对文章 进行支离破碎化的理解,从而性格特点概括以偏盖全,或者把概括当成 了列举。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 从“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天。之后我们又 谈了些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可知,她关心母亲,喜欢 读书;从“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 交”“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可知,她 热情大方、机智幽默;从她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可知,她饱受苦难,但 仍然乐观,勇于追求美好的生活和爱情。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 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 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的情节。
专题11小说的反套路题型(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历史小 说
性又使其允许进行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 构,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性相统 一的特征。另外作为小说,作者对原有的故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 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 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
事会从语言、人物塑造等形式上做一定的 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
正说着,宝玉和探春也来了,也都入坐听他讲诗。宝玉笑道:“既是这样,也不用看诗。会心处 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 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 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评:属于评论体,侧重分 析评价作品思想的优略高下, 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
感:属于引申体,写作结 合本人实际,联系现实,写自 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 色彩更鲜明。
文学短评是在读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即感性上升到 理性。
以《琵琶行》第二小节为例看文学短评
片段一: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无声衬有声,
1、淡化情节。情节不再是构成小说最核心的因素。它在浓重的抒情语言特点 下展开叙述,显示出散文化的结构特征,缺少传统小说矛盾冲突的戏剧性。 2、淡化人物形象。在传统小说中,作者非常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强调塑造 “典型人物”。而散文化小说却有悖于此。一般以人的心理情绪为结构基点, 小说画面具有跳跃的节奏和较大的空间跨度,显得松散而又随意、自由。 3、散文化小说中,意境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 反映及民情民俗,人的生存的再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课件
专项突破一 审准题目明确答题方向
常考题型 常见设问
审准题目
答题定向
环境描写 特点类
1.概括×× 段所写景物 的特点并分 析
(1)题干中有 “环境”“景 物”“生活” 等字样
①分清环境描写 的种类: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
环境 描写
特点 类
2.小说中几
次写到某一
景物,请概
括分析
(2)题干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橘子
[日] 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 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 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 53700014)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 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卖厨刀 刘明
早晨有雾,淡淡的。 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 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 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作答: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 觉等(形、声、色等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外内结合等
环境 描写
作用 类
1.阅读文中 画线部分 的景物描 写,请说 明作者的 描写意图
题干中有 “写景意 图”“景 物描写作 用”“环 境作 用”“写 景意义” 等字样
3.找出文中 中还有
描写环境的 “特
句子,分析 点”“
其特点
特征”
4.某一社会 等字样
2017年高考文学类文本二轮复习:2016年全国卷小说题详解ppt
26.03.2019
5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 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 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强调百亩园对西湾村人的重要性,(3分)
2.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3分)
3.与下文百亩园一朝被毁形成鲜明对比。(第一点必答,后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26.03.2019 3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 是(5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 经跃然纸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 发展埋下了伏笔。(无中生有,出题人故意添加) 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 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 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 “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 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主题扩大范围,出题人故意添加) D.关于六安爷锄地的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传达了六安爷在百亩 园劳作时惬意舒畅的感觉,这样的写法强化了小说所表达的人与 土地分离的悲凉感。 E.综合全文来看,六安爷的“平静固执”,说明他作为一个老人, 一方面已经饱经沧桑,看透世事变迁,另一方面也难免思想保守, 无法与时俱进。(偷换概念,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固守)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 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无中生有)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 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还有害怕上当受骗的因素 )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 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 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最新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二轮复习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注意:做阅读题答不准的最大原因的是什么?没有弄明确白对应文段的层次和意思,没有弄清对应文段讲这个意思跟上下文的因果关系。
正确做法是:弄明白题目要求答什么后,再深入分析对应文段的层次、概括层意,然后思考与上下文各方面的因果关系,最后才答题。
一、读懂文本(7分钟):一看主观题、形成问题链。
二速读:边读边画出边有关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经历、、生活环境、性格等词句)、情节(时间、地点、事件前因后果、场面等词句)、环境背景、主题(开头、结尾、意味深刻处的词句)、尤其注意探索考题相关内容。
三精读:做到五点:一明线索情节层次;二明主次人物的关系及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三明确环境及作用;四明确主题(联系情节、环境、人物)五在此基础上思考考题相关内容并批注答案关键词。
二、情节构思(分析结构)六种题型题型 1.概括故事情节切分角度:以事件的相对完整性为标准,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新的人物出场来灵活切分。
①从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分析;②抓住线索分析(某人、某物、某事、空间、时间、作者情感;明线暗线,主线副线);③从场面或事件发展变化脉络分析(从时间地点的变化看先后写了几个场面或事件);④从人物心理或性格发展变化阶段分析(抓住心理感情变化线)概括表述:按照主要人物何时何地做何事的格式概括;事件涉及对象要前后一致;对事件的叙述要完整;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注意,双线结构小说概括情节要把明暗两个主人公各自的情节进程梳理出来。
题型 2 指出线索:(1)线索有:某人、某物、某事、空间、时间、作者情感、明线暗线。
寻找途径:标题、开头、结尾、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
(2)表述:一要指出线索:如是双线还要指出明线暗线(主线副线)分别是什么,指出明暗线交织连接的共同点是什么。
如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二要结合内容说作用: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Ⅱ小说阅读精准突破二分析环境描写题教学ppt课件
知能储备 增分策略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 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 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 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 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 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专 题三现 代文阅 读Ⅱ小 说阅读 精准突 破二分 析环境 描写题 (课件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专 题三现 代文阅 读Ⅱ小 说阅读 精准突 破二分 析环境 描写题 (课件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精准突破二 分析环境描写题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精准突破二 分析环境描写题
知能储备 增分策略 即学即练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 角度”
角度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 环境方面 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
定氛围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 人物方面
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方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精准突破二 分析环境描写题
知能储备 增分策略 即学即练
1.解答环境特点概括(分析)题“3 步骤”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专 题三现 代文阅 读Ⅱ小 说阅读 精准突 破二分 析环境 描写题 (课件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精准突破二 分析环境描写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二轮专题 复习专 题三现 代文阅 读Ⅱ小 说阅读 精准突 破二分 析环境 描写题 (课件 )推荐 (最新 版本) 推荐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四:精做环境描写题提升练(原卷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四:精做环境描写题提升练(原卷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山大地(节选)杨志军春天了,积雪的消融变得迅速起来,潮湿的土地散发着被蒸晒的气息,留下了一串串蜂窝状的坑窝,延伸到远方,就像一张无规则的网。
鲜洁的草色闪动着墩黄的光泽,在风的摩擦中咝啦啦歌唱。
尽管一无所获,还是在走家串户。
他已经学乖了,一进门先不介绍“沁多贸易”,而是扯东扯西地拉家常:“你这件皮袍穿了多少年?二十多年?已经不暖了吧?硬邦邦的面子上全是油,里面的毛也掉得差不多啦,就不会换一件新的?当然啦,光有皮子还不行,得买缝皮袍的黑线、白线、红线、绿线,还得有水獭皮的领子和袖子,别光心疼牛羊啦,也要心疼心疼自己啦。
……”到了另一家他又说吃的:“怎么还是老三样,糌粑、风干肉、酥油茶,就不能换个花样?比如大米、白面、豆子、黄米、黑米、花生、蔬菜、水果、点心,几百种几千种,只要有钱就能买得到再换一家,他又说用的:“你家的毡倒是新的,还铺了两层,酥油桶旧得都快要散架啦,一看湿漉漉的就知道在渗水,背着空桶就很累,还要装满水,就不怕把腰压断?……再说啦,有多大草场养多少牛羊,我看过啦,牧草又低又稀,最多能再吃两年,两年中你家的牛羊至少还会增加三分之一,吃不饱就没膘,没膘就无法过冬,会死得干干净净,到时候你就哭吧,这是对你的惩罚。
”可是雪山大地怎么会惩罚好人呢?牧人生气了,差一点又把父亲扔出帐房。
有时候父亲会发现自己来到了学生的家里,便故意摆出老师的架势,希望人家能听他的劝。
牧人对孩子的老师很给面子,还会赠送一两只羊。
至于老师一再强调的出售嘛,人家连头都不会点一下。
父亲说:“我不是来乞讨的,也是来让你们过好日子的,送的羊嘛我就不要啦。
”尽管拒绝是不礼貌的,但父亲必须这样,他不能让任何人认为他是一个贪财的人父亲苦口婆心的劝说显然失败了,半个月以后,他从草原回到县上时,趴到桌子上写了一封寄给所有学生的信,希望他们能劝说自己的家长,减少草场的载高量。
2016和2017年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1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结构,突破情节线索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分析小说结构、情节线索题精准突破小说结构分析题一、三种常见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以下三种。
1.基本模式: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指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而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二、常见线索及作用1.小说常见的线索(1)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
(2)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的。
(3)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的。
(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感的变化。
2.线索的安排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
双线一股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分别进行的,可分为明线和暗线。
(1)明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1两个角度突破小说环境描写题【学案略语】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重。
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你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是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是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深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一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
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起来吸烟。
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啊?”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
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地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
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答案: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一、[开头段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后的篝火邴继福小兴安岭的冬天,白天大雪纷飞,夜晚滴水成冰。
政府虽然明令封山,保护生态,劝告并帮助村民改行谋生,但以此为生的少数几个人目光还是盯在林子里。
猎人就是其中一个。
猎人和猎狗为了追赶一头受伤的野猪,已经在林子里转悠好几天了,都累得筋疲力尽。
雪厚路难辨,一不小心,猎人掉进一个深坑里,怎么也爬不出来,猎狗也跳下来做伴。
好在坑里窝风,还有些枯枝烂叶,能点燃篝火。
在林子里生存,离开篝火和干粮,不是冻死,也得饿死。
可是,眼下干粮早吃完了,火柴也仅剩下几根。
猎人心里早就紧张了,猎狗却浑然不知。
连累带饿,猎人昏倒几次。
再次醒来时,他突然产生个罪恶念头——杀狗。
眼下,只有狗肉可以充饥。
可是这条狗已经跟他多年,几次打猎面临险境,都是猎狗让他化险为夷。
记忆犹新的是那年冬天,他带着猎狗打猎。
途中遇见棵两搂粗的杨树,树干里有动静。
凭经验判断,里面肯定有“蹲仓”的黑熊。
他便操起弯把锯,贴着树干拉起来。
拉着拉着,突然拽不动了。
他便使足力气,猛地一拽,立刻传来熊的嚎叫,接着一声巨响,树干裂成两半。
一只黑熊跳出树洞,嘴丫子淌着血,向他扑来。
猎人猜测,黑熊好奇且贪玩,刚才肯定是用嘴把锯片咬住了,他使劲一拽,便把熊嘴拉豁了。
熊疼坏了,使劲把树洞挤成两半,张开血口要咬人。
猎人见势不妙,两只胳膊顺势伸进熊嘴里,攥紧双拳紧抵熊的嗓子,全力与熊对峙。
熊嘴被胳膊撑住,没办法咬人,便与人周旋。
人和熊同时摔倒,在雪地上翻滚。
猎人知道,时间久了,自己肯定不是熊的对手。
在他即将绝望之际,突然听到熊一声惨叫,松开他落荒而逃。
猎人好生奇怪,定睛一看,原来,熊卵子已被猎狗咬烂,血流如注……那之后,猎人对狗更是疼爱有加。
狗很有灵性,深知受到了主人宠爱,对主人更加忠诚。
现在,猎人面临新的绝境,突然想到杀狗。
虽然有点残忍,但他觉得,不这样做,自己肯定会被饿死。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别无选择。
决心已定,不能迟疑。
猎人右手拔出猎刀,藏在身后。
眼里露着凶相,向不远处的猎狗爬去。
猎狗也饿坏了,听见动静,睁开疲惫的双眼。
它突然发现,主人的眼神有些异样——以往都柔情似水,现在却充满了杀机。
但是,狗对主人永远不存戒心,仍然像平时一样,伸舌头要舔他的手。
猎人只好伸出左手任它舔。
他觉得,在舌头接触皮肤的一瞬间,一种甜蜜和幸福立刻涌上心头,差点融化了他的杀机。
这时,另一种声音提醒自己:你想活命,就得有杀心!猎人心头一颤,在恶念驱使下,将刀刺向狗的胸膛。
猎狗真够机敏,忙一躲闪,虽然没刺中心脏,脖子还是中了一刀,鲜血直流。
狗急跳墙,也不知它哪儿来的力气,几下就蹿出深坑,向山下跑去。
雪地上,留下滴滴血迹。
几天来,猎狗一直陪伴着猎人,虽然饥饿难忍,猎人却没感到孤独。
现在,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又断了食物,他感到绝望。
可怕的夜幕又降临了,猎人翻出唯一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最后的篝火。
看着暗淡的火光,猎人绝望地想,篝火熄灭之时,自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篝火燃尽时,猎人也昏死过去……当猎人醒过来时,他已经躺在自家炕上。
虽然手脚都被冻伤,但是人还活着。
家人告诉他,他失踪之后,家人和村民一直在努力寻找。
由于风雪太大,始终没见踪影。
正要绝望,带伤的猎狗回来了,领大伙儿找到了昏迷的他,还亲切地舔了他的手。
然而,狗终因失血过多,永远地倒下了。
狗很忠诚,从不计较主人对它的伤害。
猎人后悔不已,哭了几天几夜,伤好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今生再不打猎杀生,一是主动劝诫村民和自己一起保护野生动物,二是救助流浪狗。
不少人都十分纳闷,这个打了半辈子猎的家伙,咋一夜之间像换了个人似的呢?(有删改) 1.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解析:由此段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小兴安岭”为故事发生的地点,“冬天”为季节,天气特点为寒冷;而这种环境描写,正为故事的发生渲染气氛;从情节上来看,为下文猎人不慎掉进深坑濒临绝境作铺垫;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来讲,更能突出猎狗有情,人无情。
答案: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天气环境。
②渲染了一种冷峻的气氛。
③为下文猎人不慎掉进深坑饥寒交迫、濒临绝境做铺垫。
④反衬猎狗的有情,烘托人的冷酷。
二、[中间段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夫老妻冯骥才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
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
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
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