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1 2012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最新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历史一般不超过 10Ma-3Ma。所以, 莫霍面埋深图反映的是现代构造格局,阴山 -燕山山脉、秦岭 大别山、南岭等三条东西向山脉在莫霍面起伏上无反映,说明 这些山脉比莫霍面的形成要老,现在是无根的山脉。
存在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 青藏高原的边缘莫霍面埋深从 50增大到60 km,变化幅度10 km,
我国是一个多地 震的国家,内陆 地震占全世界内 陆地震的70%, 是全球两大地震 带的交汇部位。 全球地震活动的 分布与西太平洋 -菲律宾板块的 向西挤压和印澳 -非洲板块向北 挤压所形成的两 个全球性挤压带、 地震带的活动有 关。
地震活动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意义
? 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 ? 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 ? 地震活动:多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
青藏高原为地幔盆. ?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 ,莫霍面( M)埋深从
36增大到40 km,变化幅度 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 区为地幔坪。
中国地势格局有其深刻的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的约束,反 映在地壳厚度方面,地势越高,莫霍面埋深越大
Crustal thickness (km) obtained primarily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wide-angel reflection experiments (after U.S. Geological Survey, 1998).
内蒙古高原, 1000~2000m
——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
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 500m以下
——长白山—东南丘陵 ——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冲
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 -1000~-2000m 以下
中国阶梯状地势图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三、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 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 洋板块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 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倶在;
? 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 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中华
陆块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 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中-新特提斯洋和西 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莫霍面等深线图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 青藏高原莫霍面埋深 60-70km,最厚达80 km ,而东部埋深 20-
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莫霍面起伏与山脉都
(1)古亚洲构造域
范围:南界:昆仑—秦岭——大别
北界:西伯利亚板块南缘
活动时间:中晚元古代—T1 构造线方向:总体近东西向
构造背景: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古板块之间 的相互作用
(2)特提斯构造域
范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后续挤压的影响范围。北界: 红河—龙门山—祁连山—天山北麓。 以N2-Q形成的山前 盆地,堆积磨拉石建造为标志活动
中国大地构造图
(2)中国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中国东部处于 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洋陆转化带,
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 互作用对中国大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是夹持于三个构造区(带)之 间的三角区,使中国出现复杂的构造格 局,黄汲清将中国划分为三个构造域:
时间: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新特提斯 构造线方向:NWW向的弧形,东侧三江地带为NNW~SN 构造背景:古生代-中生代期间:特提斯大洋及南北大陆边缘
——长白山—东南丘陵——
Baidu Nhomakorabea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 冲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1000~2000m以下
2、东西向的盆地与山系相间列 三条分水岭: (1)天山—阴山—燕山—长白山
——黄河流域—— (2)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
——长江流域—— (3)南岭
——珠江流域——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甘肃定西
甘肃镇远黄土梯田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500m以下
3、棱角分明的菱形或三角形盆地镶嵌于山系之间
中 国 及 邻 域 地 壳 等 厚 线 图
二、中国的地球物理场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50
45
45 40
40 35
35 30
30 25
地热异常 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
?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 37.7-46mW/m 2,华北的 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 39.8mW/m 2;而鲁西平均 热流值59.5mW/m2,黄骅拗陷热流值达 82.9mW/ m2,辽宁盘山一带竟高达 175.9mW/m 2,说明它 们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大陆裂谷部位;西 藏羊八井热流值亦高达 127.7mW/m2,这与陆内 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有关;南 海盆地平均热流值 87-92.5mW/m 2都和地幔隆起 上方的裂谷拉张有关。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一、中国地势
1、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为界 东西两部山势走向、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1)山势走向 (2)地表海拔高度
地形的梯级特点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 4000m以上
——贺兰山 —六盘山 —龙门山 —横断山 ——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存在两个地幔斜坡带(梯度带) ? 青藏高原的边缘莫霍面埋深从 50增大到60 km,变化幅度10 km,
我国是一个多地 震的国家,内陆 地震占全世界内 陆地震的70%, 是全球两大地震 带的交汇部位。 全球地震活动的 分布与西太平洋 -菲律宾板块的 向西挤压和印澳 -非洲板块向北 挤压所形成的两 个全球性挤压带、 地震带的活动有 关。
地震活动
中国的地球物理场意义
? 莫霍面等深线图:反映地壳厚度与地幔起伏; ? 地热异常图:我国克拉通热流值普遍偏高; ? 地震活动:多震国家,内陆地震占世界70%;
青藏高原为地幔盆. ?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 ,莫霍面( M)埋深从
36增大到40 km,变化幅度 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 区为地幔坪。
中国地势格局有其深刻的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的约束,反 映在地壳厚度方面,地势越高,莫霍面埋深越大
Crustal thickness (km) obtained primarily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wide-angel reflection experiments (after U.S. Geological Survey, 1998).
内蒙古高原, 1000~2000m
——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
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 500m以下
——长白山—东南丘陵 ——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冲
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 -1000~-2000m 以下
中国阶梯状地势图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三、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
? 中国是夹持在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 洋板块之间的“复式陆块区”,陆块各有亲缘, 现今大地构造格架并非与史倶在;
? 早古生代各陆块漂游在南半球; ? 晚古生代各陆块属于古特提斯洋中的“古中华
陆块群”,印支期拼合为古亚洲大陆;
? 印支期后古亚洲大陆受到中-新特提斯洋和西 太平洋构造带的影响。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 0
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莫霍面等深线图
地形高低与莫霍面(M)深度成镜象反映 ? 青藏高原莫霍面埋深 60-70km,最厚达80 km ,而东部埋深 20-
30 km,地壳厚度减薄,说明地幔软流圈的上隆; ? 地壳厚度等深线走向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莫霍面起伏与山脉都
(1)古亚洲构造域
范围:南界:昆仑—秦岭——大别
北界:西伯利亚板块南缘
活动时间:中晚元古代—T1 构造线方向:总体近东西向
构造背景: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古板块之间 的相互作用
(2)特提斯构造域
范围: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后续挤压的影响范围。北界: 红河—龙门山—祁连山—天山北麓。 以N2-Q形成的山前 盆地,堆积磨拉石建造为标志活动
中国大地构造图
(2)中国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中国东部处于 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洋陆转化带,
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 互作用对中国大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是夹持于三个构造区(带)之 间的三角区,使中国出现复杂的构造格 局,黄汲清将中国划分为三个构造域:
时间: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新特提斯 构造线方向:NWW向的弧形,东侧三江地带为NNW~SN 构造背景:古生代-中生代期间:特提斯大洋及南北大陆边缘
——长白山—东南丘陵——
Baidu Nhomakorabea
(4)第四台阶:南海中部深海盆地、东海东部 冲绳海槽、日本海、鄂霍茨克海,-1000~2000m以下
2、东西向的盆地与山系相间列 三条分水岭: (1)天山—阴山—燕山—长白山
——黄河流域—— (2)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
——长江流域—— (3)南岭
——珠江流域——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甘肃定西
甘肃镇远黄土梯田
(3)第三台阶: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海拔在500m以下
3、棱角分明的菱形或三角形盆地镶嵌于山系之间
中 国 及 邻 域 地 壳 等 厚 线 图
二、中国的地球物理场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50
45
45 40
40 35
35 30
30 25
地热异常 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
?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 37.7-46mW/m 2,华北的 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 39.8mW/m 2;而鲁西平均 热流值59.5mW/m2,黄骅拗陷热流值达 82.9mW/ m2,辽宁盘山一带竟高达 175.9mW/m 2,说明它 们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大陆裂谷部位;西 藏羊八井热流值亦高达 127.7mW/m2,这与陆内 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有关;南 海盆地平均热流值 87-92.5mW/m 2都和地幔隆起 上方的裂谷拉张有关。
第五章 中国大地构造概要
一、中国地势
1、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为界 东西两部山势走向、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1)山势走向 (2)地表海拔高度
地形的梯级特点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 4000m以上
——贺兰山 —六盘山 —龙门山 —横断山 ——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