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
教案主题:走近京剧
教案目标:
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形式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资源:
1. 《走近京剧》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京剧表演的录像或录音;
3. 京剧服饰、道具等相关文化实物。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用京剧的音乐或视频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背景知识(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包括京剧的地位、剧目、表演形式等。
第三步:基本动作与造型(20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京剧的基本动作和造型,如扇子、拐子、坐步、挑脚等,学生跟随模仿。
第四步:角色扮演(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京剧角色,分别表演一段经典的京剧台词或乐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表演指导和技巧。
第五步:作品欣赏(15分钟)
播放一段京剧的录像或录音,让学生欣赏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以及表演中所
体现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结,谈谈自己对京剧的认识和感受,可以分组展示自己的表演作品。
教学延伸:
1. 借助相关文化实物,向学生展示京剧的服饰、道具等,深化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京剧演出,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如豫剧、越剧等。
走进京剧教案
走进京剧教案第一篇:走进京剧教案走进京剧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
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
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
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
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
“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教案:走近京剧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艺术特点。
3.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
2.京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京剧基本动作和唱腔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对于京剧表演艺术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1.京剧音乐和视频资源。
2.京剧服饰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京剧了解多少?你们最喜欢的京剧剧目是什么?为什么?2.了解京剧(20分钟)a.介绍京剧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四大宗师”的传统,以及现代京剧的发展。
b.介绍京剧的表演艺术特点,如唱、念、做、打的结合,以及脸谱和服饰的意义。
3.学习京剧基本动作(30分钟)a.示范和讲解京剧的基本动作,如站立、跌倒、扭转身体等。
b.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模仿练习基本动作。
4.学习京剧唱腔(3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
b.老师教授一段京剧唱腔的歌词和发音,让学生跟着唱。
c.学生分组进行小练习,互相演唱一段京剧唱腔。
5.观看京剧表演(20分钟)a.老师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
b.学生观看京剧表演,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艺术特点。
c.讨论学生对于京剧表演的理解和感受。
6.表演京剧小片段(30分钟)a.学生自由选择一段京剧剧目,分组进行排练和表演。
b.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七、拓展练习:1.学生可以选择深入研究一个京剧剧目,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表演。
2.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京剧起源和发展的小论文。
八、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体会,鼓励学生对京剧进行深入学习和表演。
九、课后作业:1.回家观看一段京剧表演,写下你的观感和感受。
2.自选一段京剧唱腔进行练习,下节课准备进行展示。
教案结束。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高年级小学生及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和能力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走近京剧》教案
《走近京剧》教案课题:《走近京剧》教材:人音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六班级第四课《京腔京韵》教学班级:四班级课型:综合观赏课教学课时:一、教材分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本节课选取了京剧的起源、行当,表演形式、脸谱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同学对京剧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引导同学做多种形式的参加和感受,在富有制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二、学情分析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但对于学校生来说,京剧知识了解甚少,缺乏肯定的爱好,但他们有着较强的新奇心和求知欲,要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学习京剧,须以爱好爱好为动力,着重同学的主动参加。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倾听京剧、感受京剧、参加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同学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爱好,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在观赏、体验的活动中,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从而对京剧文化艺术产生骄傲感和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音乐活动,通过观赏、分析、判断、仿照来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京剧的起源、行当、表演形式、脸谱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京剧基础知识及相关文化,提升喜爱京剧艺术的爱好。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念”、“做”等功夫。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學过程八、教学反思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一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把它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如京剧的形成进展、京剧的行当、表演形式等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同学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整节课着重表达和运用体验、仿照、探究、合作、综合的教学方法,为同学提供开放、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同学在观赏,仿照和富有制造性的音乐活动中体验到京剧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同学喜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同学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
音乐教案-走进京剧(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音乐教案-走进京剧音乐教案-走进京剧走近京剧一、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以浙江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艺术魅力等溶入其中。
三、教材分析: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对象:六年级。
六、教具准备:1、四套代表生、旦、净、丑的京剧服饰及简单道具2、电脑多媒体课件。
3、京剧脸谱。
4、京锣。
七、主要教学方法:1、谈话法:用于京剧历史,行当的介绍等。
2、情境教学法:整个教室营造京剧氛围,并充分用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让课堂变戏台,使学生变成演员,身临其境。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感觉京剧的魅力。
八、教学过程():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生:京剧。
2、师:对了。
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
例如: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讲到服装时,媒体出示头饰、靴子、服饰等图片;讲到脸谱时,媒体出示脸谱的同时,教师讲解脸谱所代表的人物个性;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走近京剧课件教案
走近京剧课件教案教案标题:走近京剧课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学习京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和动作。
3. 探索京剧的音乐、戏曲唱腔和戏曲服饰。
4.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2. 京剧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 京剧服饰和道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京剧的概念和背景,通过展示京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可以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Step 2:了解京剧(15分钟)通过展示PPT,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包括京剧的四大名旦、四大名家等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其他戏曲形式进行比较。
Step 3:学习京剧动作(20分钟)通过观看示范视频,学生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如走、站、坐、起、转等。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和练习这些动作,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演能力。
Step 4:探索京剧音乐(15分钟)播放京剧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如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乐器伴奏。
可以分析京剧音乐的节奏、音调和情感表达,并与其他音乐形式进行比较。
Step 5:了解戏曲服饰(15分钟)展示京剧的戏曲服饰图片,介绍不同角色的服饰特点和象征意义。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戏曲服饰与角色身份、性格等之间的关系。
Step 6:欣赏京剧表演(15分钟)播放一段经典的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京剧的精彩演出。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演员的表演技巧、动作和音乐配合等方面,加深对京剧的理解和欣赏。
Step 7:总结和讨论(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回顾京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对京剧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Step 8:拓展活动(选做)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京剧故事或角色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表演或展示。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音乐活动课《走进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在听、唱、念、做的活动中,感受京剧不同行当角色的特征。
教学重点:1、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
2、体验京剧的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难点:锣鼓经及圆场步。
教学准备:锣鼓镲,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京剧。
1、师简介京剧: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漫步在戏曲的殿堂,共同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
京剧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所以有被称为“国粹”。
2、复习京剧歌曲《京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短小的京歌,名字叫做《京调》,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3、分析歌曲《京调》歌词。
同学们,其实这首短小的京歌里却囊括了京剧的基本常识,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旦净丑”指的是京剧的四大角色行当,“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脸上画油彩”是京剧脸谱艺术的绘画手法,“锣鼓”则是京剧最主要的伴奏乐器。
可见,这首歌曲带领我们敲开了京剧的大门,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近距离的了解京剧背后的相关文化。
二、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人物根据年龄、性别和性格特征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A生角a(出示图片)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生角。
生角:是男性的正面形象。
(分老生、小生、武生)b结合图片介绍武生:需要有一定得武术功底和跌打技巧。
C请男生跟着老师来学学小生的简单动作。
(欣赏小生的简单动作,学生一起来模仿,教师带领做)B旦角a(出示图片)认识旦角。
旦角:女性正面形象。
分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
b介绍青衣:端庄娴静、大家闺秀的女子,以唱功为主。
c介绍花旦:性格活泼或泼辣灵巧,一般以小姐身边的丫鬟为主。
d请女同学来学学花旦的动作,我们也来做一回花旦吧!(教师做简单的花旦动作,女同学一起学着做一做)。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像极了真正的花旦。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净和丑。
C净角a(出示图片)净角: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
净是脸谱文化最为丰富绚丽的一个行当。
新花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走近戏曲一》教案
新花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走近戏曲〔一〕〕样板教案第十二课走近戏曲〔一〕-观赏京剧,学习念白京剧〔报灯名〕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对京剧没有什么了解,更谈不上喜欢了。
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互联网,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援助学生了解京剧,喜欢京剧。
学生课前打算:自己通过网络查阅和了解一些京剧的相关知识教师课前打算:京剧相关资料整理,优秀京剧视频的搜集、制作二、教学课题京剧选段〔报灯名〕三、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重点认识丑角,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从而喜欢京剧艺术;2、在听、看、读、演、议的活动中感受数板的表演方法及丑角的特点;3、学习〔报灯名〕,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四、教材分析〔报灯名〕是指定的15首京剧教学曲目之一,它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为包拯回朝,趁元宵节请仁宗在午门观赏花灯,灯官报灯名时的数板。
数板突出的是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言语纳入固定节奏的标准之中。
数板是丑角念白的一种形式,字音强弱清楚,节奏性强。
它可以用打击乐伴奏,从而使言语的节奏更为强烈、鲜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报灯名〕。
教学难点是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
五、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表达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特点,我设计了“赏〞、“听〞、“读〞、“演〞、“评〞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模仿制造,从而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的特点及数板的表演形式,逐渐走进京剧,喜欢京剧。
1、听读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
我让学生借助网络从听入手,听小演员读,听老师读,听同学读,听自己读,逐渐学习京剧〔报灯名〕。
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和表演〔报灯名〕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京剧的自信。
《走近京剧》教学设计
《走近京剧》教学设计指导教师:范筝(岳麓区教研室)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湘艺版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教材分析: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要让学生接受并喜欢十分不易。
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表演艺术手法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并围绕京剧的表演展开模仿与创编活动,再结合欣赏教材内容《苏三起解》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模仿及学唱京剧片段《苏三起解》,学生能简单了解京剧的历史、行当、服饰及表演艺术手法等相关基本知识。
2.在听、看、唱、做、创等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京剧唱腔的韵味,初步激发对中国民族戏曲的兴趣。
3.感受“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体验民族艺术的绚丽多彩,激发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设计意图:将视、听、唱、说、演相结合,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线,将整个课堂变成戏台,学生变成演员,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表演艺术。
以谈话方式介绍京剧知识,以实践表演巩固京剧知识,使学生顺利接受并喜爱京剧这一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设计亮点:整节课以学生喜爱模仿的天性作为切入点,为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体验环节,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并喜爱上这一门看似枯燥无味的京剧艺术。
最后设计的游戏环节也为整节课做了最全面的知识总结。
教学重点:听赏、模仿、体验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表演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京剧简单道具、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导言:同学们们好,初次见面,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梁老师。
今天梁老师想送给大家三小段戏曲作为见面礼,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唱的是哪些地方的什么戏曲种类。
2.教师唱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安徽黄梅戏《女驸马》、京剧片段《苏三起解》。
3.导入课题。
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是我们平时却很少有机会接触它。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人音版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2、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艺术。
教材分析: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在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脸谱、相关表演道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交流二、导入激趣1、游戏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那我们就做一个“鹦鹉学舌”的游戏,老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的最后两句有什么特点?像什么?师:想不想听老师唱一段?师:同学们,请听我说!【师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2、设问:谁知道老师唱的这一段是哪一种戏曲?——京剧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京剧,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引出课题——走近京剧】4、设问:通过在课下搜集资料,你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生回答。
三、欣赏《铡美案》选段,了解京剧四大行当1、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
2、了解脸谱,介绍“净”行当。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的人物。
如:包拯;或者有些鲁莽的如张飞。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的人物。
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
如:曹操。
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如:窦尔敦。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指神、妖一类。
如:孙悟空、二郎神。
【学生答出代表人物奖励脸谱】师介绍:这些色彩夸张的脸谱,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京剧中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称为“净”,是京剧行当的一种。
3、揭示“四大行当”,模仿丑的表演。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走进京剧》教学设计
《走进京剧》教学设计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本课的名称:走进京剧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
2、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欣赏与模仿,充分体现京剧艺术的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以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京韵》一课为基点,加入创新,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让学生了解京剧,感受体验京剧,表演京剧。
目的在于让学生走进京剧,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通过看视频,创设浓厚的京剧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用学生熟悉又喜爱的京剧脸谱和京剧人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烘托了课堂的气氛。
课题的导入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观看京剧视频到学生参与,教师导入,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很浓。
为后面的学习京剧很好的做了一个铺垫。
(第二步:导入设计导入语一、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步入京剧的殿堂。
哎!来到这里你都看到和听到了什么?(课前布置教室,张贴脸谱和京剧人物,学生听京剧音乐进教室)生:京剧人物和脸谱师:对,是一些各种各样的京剧人物和脸谱。
那有一首歌叫唱脸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播视频,看完后让学生谈感受)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啊,在世界舞台上它又有“东方歌时间3 分钟 教室张贴脸谱和京剧人物,学生听京剧名曲《京调》进教室以及《唱脸谱》的导入,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小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京剧。
剧”之称,曾有一位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了京剧,那我也不承认有中国了。
”可见连外国人都这么喜欢我们的京剧,甚至都远道而来学习我们的京剧,那你们对我们的国粹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京剧。
《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
《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走近京剧》音乐课教案【教学设计理念】按新课程标准,教学中已降低音乐教学知识性的难度,但重要的基础知识不能丢,应突出音乐的本质教学。
即通过旋律、节奏、音程、力度、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着眼于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渗透的教,顺带着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课名《走近京剧》,是人教版小学艺术新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课《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为基点,加入创新的一篇课文。
这一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形式和发展,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12岁左右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
2.学生在学习能力中开始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渴望教师放开进行教学。
3.学生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
4.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
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感受京剧艺术的发展;2.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2.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2.通过听唱、模仿来体验和感受京剧的表演形式,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走进京剧_崔丹_音乐_教案设计新的
《走近京剧》设计者:崔丹辽宁省鞍山市逸夫小学(铁西环钢路55号)一、背景概述《走近京剧》是小学音乐课本第十册的第5课中的音乐知识部分的扩展。
主要是通过欣赏京剧相关片段来了解京剧的表现形式、行当、伴奏乐器等,通过学习、欣赏、模仿、表现来加深对京剧的了解,增加对京剧的喜爱。
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表现形式等基本常识。
(2)能够通过搜集资料来获取京剧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3)能够通过观察、模仿来创造性的表现京剧艺术。
(4)通过学习,扩展了知识,了解我国更多的戏曲种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来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和更多的戏曲种类。
(2)通过观赏、模仿来体验京剧的表现形式和了解主要行当。
(3)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合作表现来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4)通过愉快见面--激趣导入--走近京剧(了解表现形式和行当)--创造表现---扩展延伸几个环节来层层深入的了解京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欣赏和表现中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以及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兴趣(2)在搜集相关资料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3)在共同的学习中体会到集体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合作是好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五年级的学生。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能力较强。
·学生生活中对京剧知识了解不多,有一定音乐基础·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
·学生具有搜集整理资料的经验。
·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模式:见面--激趣导入--走近京剧(了解表现形式和行当)--创造表现---扩展延伸·问题激发策略: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京剧学习的情境,尝试自主搜集资料、课上观察归纳京剧表现形式及行当特点。
·示范-模仿策略:利用视频资源和教师师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
《走近京剧》的教案
《走近京剧》的教案《走近京剧》的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当中的京剧行当、京剧唱腔和表演动作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等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对唱、念、做、打等表演动作的模仿,欣赏乐曲,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特点及情感内涵,在这基础上认识西皮、二黄两个唱腔的特征。
并能分别模唱京剧《智取威虎山》、《卖水》选段,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京剧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京剧的兴趣,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在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能真正地融入到京剧艺术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京剧道具等教学过程:课题导入课前预备时间让学生在《说唱脸谱》音乐中走进教室,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关注并参与音乐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代表中华民族的最高表演艺术。
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
京剧片断赏析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请大家欣赏。
运用声像结合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霸王别姬》、《红灯记》、《铡美案》等比较熟悉的几个京剧选段让大家欣赏,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熟悉的京剧人物,同时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表演特点是什么?京剧的行当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人物在京剧当中都有一个特定的语言就是京剧的行当,运用声像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的人物服装造型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人音版小学音乐《走近京剧》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艺术。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把它全部讲完,因此,本课选取了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表演形式为切口做浅近的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目的在于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自豪之情。
教学重点:在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脸谱、相关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交流
二、导入激趣
1、游戏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好不好?那我们就做一个“鹦鹉学舌”的游戏,老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的最后两句有什么特点?像什么?
师:想不想听老师唱一段?
师:同学们,请听我说!【师唱《都有一颗洪亮的心》】
2、设问:谁知道老师唱的这一段是哪一种戏曲?——京剧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京剧,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引出课题——走近京剧】
4、设问:通过在课下搜集资料,你对京剧都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三、欣赏《铡美案》选段,了解京剧四大行当
1、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
2、了解脸谱,介绍“净”行当。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的人物。
如:包拯;或者有些鲁莽的如张飞。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的人物。
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
如:曹操。
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如:窦尔敦。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指神、妖一类。
如:孙悟空、二郎神。
【学生答出代表人物奖励脸谱】
师介绍:这些色彩夸张的脸谱,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京剧中性格鲜明的男性人物,称为“净”,是京剧行当的一种。
3、揭示“四大行当”,模仿丑的表演。
(1)、图片展示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欣赏丑的表演片段
(3)、师生讨论,模仿丑的表演。
(4)、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
4、有奖竞猜,了解“生”行当
5、师介绍“旦”行当
旦,代表女性的正面形象。
端庄娴静的是——青衣(师边介绍边做动作表演)
活泼可爱,性格泼辣的是——花旦
擅长武打的是——武旦
老年女性是——老旦。
设问:你所知道的古代人物中那些属于这些角色?
四、欣赏、模仿,体验四大功夫
1、出示京剧表演“四大功夫”,生分组讨论分别指什么。
(1)分组讨论
(2)分组汇报
唱:演唱
念:也称“念白”,又分京白和韵白,是有节奏的说话。
做:也称“做派”,只表演不出声,是舞蹈性的表演。
打:武打,打斗时的表演。
2、欣赏京剧《卖水》选段,学习唱段。
(1)、分句学唱【出示曲谱】
(2)、再来一遍,觉得那一句比较难请告诉老师。
(3)、难点教唱,最后一句。
(4)、完整演唱。
(5)、同学们学的真快,请跟着音乐唱一唱吧!
3、模仿念白
(1)、拍节奏,模仿念白。
(2)、师表演念白。
(3)、加动作表演。
4、欣赏,模仿走台步。
(1)欣赏《拾玉镯》片段
设问:这段戏中演员表演了哪些动作?(梳妆、开门、赶鸡、喂鸡等)(2)生模仿表演。
(3)师表演走圆场。
(4)生学习走圆场。
(5)模仿男性人物走台步。
5、欣赏“打”的表演,京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选段。
师:看完这一段你想说什么?
师:京剧演员们的功夫十分了得!太精彩了!我们不得不感叹京剧真是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五:欣赏少儿京剧表演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