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老师如何上好整理和复习课

小学数学老师如何上好整理和复习课

在整理和复习课中如何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唐晓玉在小学数学课中,每个单元结束要整理和复习,每个学期期末也要整理和复习。

然而许多教师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把“整理和复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片面地认为把“整理和复习”中的习题做完就行,而习题的完成大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其实,在整理和复习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技能。

“整理与复习”教学,我认为应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精心设问和巧妙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就在整理和复习课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整理和复习课应更加重视“受之以渔”。

所谓整理和复习,我觉得重点应该在整理上,整理和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理和复习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引发知识的重新构建,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采用小组相互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

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的形式,凸显了梳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从而做到了知识“横成片,竖成线”,拓展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构建知识体系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挂钩,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其实,所谓教学,应追求的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在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中,叶圣陶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6《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6《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6《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整理之前学过的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中包含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和货币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复习和整理来加强理解和运用。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激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基本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基本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能力。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板书,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等知识进行呈现,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和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4)小数的混合运算。 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整数的运算定律 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
3.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图形
板块三、拓展练习 1、教材P50页第3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 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 的大小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小数的加减法 竖式计算时,先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 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注意: ①要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②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少,可以在被减数末尾添“0”再减 。
学生已经完成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以 及“小数乘法”三个单元的学习,通过回顾、整理、反思、练习的思路 ,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时,教师应该放手让 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在学生整理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地帮助学生梳理 知识,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 碎和细碎的知识点,逐步串成线,形成知识网。
教材编排了五个板块组成:一是“我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 单元整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让学生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进行总结与反思;三是“我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并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 理解或拓展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新的思考;
四是"我的数学日记",是引导学生记录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所思、 所疑、所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五是"巩固应用",从 数学理解、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联系拓展几个维度进行了练习的 设计,意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对于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准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回顾所学知识,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与复习。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方程等。

通过呈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经历对前三个单元知识及方法、学习过程等进行反思和梳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乘法”单元的相关知识,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2.通过回顾和反思,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或有疑惑的问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能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主动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克服困难、尝试探索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建议学习课时数:3课时。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合理运用课时数。

编写说明按照整套教科书的安排,内容编排思路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整理知识内容的习惯,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第二,提高学生梳理与反思、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促进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理解;第三,提高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在编排上分五个板块:板块一目的是引导学生系统回顾与整理前面所学三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所学的知识;板块二目的是引导学生对一个阶段以来在数学活动、学习方法、合作交流、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板块三目的是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思维;板块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或学习结果;板块五是结合典型的题目,进一步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块一:我学到了什么这个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前三个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巩固重要的知识与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体把握所学的内容。

笑笑是用举例的方法,回顾了关于大数的认识,梳理出无论大数的读写、比较、改写,都要按照数位顺序给大数进行分级,这样的回顾与梳理,让学生重点感受“位值”概念是核心,它贯通了大数认识的有关知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笑笑还用框图的办法整理了关于“线”的内容,形象地展示了平行与相交、相交与垂直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整理,有助于整体把握知识,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淘气用表格整理了关于角的知识内容,运用了分类思想,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并写出了各个角的含义;最后淘气还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地回顾了关于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怎么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怎么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怎么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是一个系统而且复杂的学习过程。

要复习的知识点错综复杂,需要整理的东西很多,对于这样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由于受到小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于学生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一定要细,做到细而精,而且提出的学习要求要明确,以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整理。

二是教师在学生整理时,应适当给予一些适当的、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怎么进行教学一、课前整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备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授课中讲到的一些知识点逐渐被时间风化,有些知识则被埋葬在某个角落,通常情况下的复习课,先对旧知进行一些回顾和再现,然后再进行复习。

这样的课堂,我们时常发现那些思维敏捷、记忆力好的学生在复习课中能够大展宏图,而那些记性不好的学生在一旁观看,而无用武之地,复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可以请孩子们在课前就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根据自身需要,作出相应的准备,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有备而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我们可以请学生在课前对平面图形面积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如果有遗忘的可以翻翻书本,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答案,完善自己整理的复习材料通常情况下,笔者每个学期都会请孩子们准备一个本子,专门用来整理一单元所学内容,前一天晚上用蓝笔整理出一单元知识,第二天,课堂中全班同学交流整理材料时,自己没有整理出来的内容,可以用红笔穿插进去,提高交流的价值。

因此,课堂中我们应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进行展示、交流。

课堂中,笔者发现:一个孩子在讲,其他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一边听一边用笔标出发言同学没讲到的地方,发言者一结束,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地举手补充。

这也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打有准备的仗,上有准备的课。

常说的“上有准备的课”,不仅仅针对教师,更要注意学生也应有备而来。

二、课中谈论,把知识点串成线构成网如果把平时课堂教学看作是栽活一棵棵小树,那么整理和复习则是把这些小树聚集成一片小树林,结成一片就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至四单元,教材第52~56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经历整理一至四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分数混合运算”“观察物体”“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结合现实情境,提出问题,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4.初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分散、凌乱、细碎”的知识点逐步结成知识链,知识网,使前四单元所学知识系统化。

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梳理一至四单元学习内容。

2.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4个板块进行回顾、整理、反思、练习。

教学过程◎整理与复习板块一:我学到了什么1.请同学们通过第一幅图,回忆一下我们关于分数这一部分都学习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整理第二单元的知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分数问题的办法。

(1)提问: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2)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可以通过画图表示数量关系或者等量关系,用算数或者方程来解答。

(3)出示教材第55页第9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组内交流。

【参考答案】【品析: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回忆有关分数的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进行巩固训练,将知识点与题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2.看一看。

(结合教材复习“观察物体”)(1)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教材第38页),第一问中四幅图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说一说。

学生观察后,解决问题:③,①,④,②。

(2)小组合作,在第二问中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都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请标记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整理复习课——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整理复习课——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

178——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黑龙江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简晓冬哈尔滨学院邓波喻永盛刘鑫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整理和复习课常常是让老师们头疼的一件事。

由于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没有完全形成,导致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出现“以练代理”或者“以讲代思”的问题,学生缺乏整理的过程和方法,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数学思考得不到重视。

那么,怎样上好小学低年级的整理复习课呢?这里我以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在小学低年级的整理复习课中,我们要考虑学生年龄的特点,如新授课一样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复习的兴趣。

由于复习课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它本身的吸引力就不如新授课强烈,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在环节设计中要加入吸引学生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使复习课也能上得生动有趣。

比如我们在复习我们在复习课上我们经常进行游戏、比赛、闯关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

二、“理”——突出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1.动手实践,亲身参与低年级学生由于他的年龄特点,不具备很强的自主的整理复习能力,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复习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复习的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教材的第2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是对平均分和除法含义的整理。

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亲身参与整理的过程,结合分学具、画图等活动,对平均分的概念进行回顾。

再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巩固除法的含义,结合除法算式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这样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布置活动要求明确,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动笔写,动嘴说的过程中,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明确了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对前面学习的比较零散的这部分知识就有了一个较为整体的连贯的认识。

另外在低年级的图形部分知识的复习课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比如第三单元练习七(35页)10、11、12题,利用平移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堂说课稿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堂说课稿

六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课堂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名为《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整理和复习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2.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预习和复习等。

(2)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包括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整理和复习的应用:包括在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考试中的实际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整理笔记等。

(2)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意义,如提高学习效果、巩固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如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

(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学校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在学校数学复习课中,可以采纳应用以下六种方法。

(一)预习法预习法就是让同学自己复习,由于复习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同学已学过的学问,布置同学预习,可以发挥同学的主动性。

同学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学问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整理归纳法整理归纳法是老师在讨论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的学问按肯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同学的复习与提高。

(三)比较法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关心同学分清学问的联系与区分,便于对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了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以后,可以与已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相差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也就进行了复习。

(四)争论法争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同时也便于老师准时把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争论法可以由老师细心设计问题,引导同学利用已有的学问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题。

例如,在教完长方形面积后组织复习时,为了使同学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长度的区分,老师提问: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肯定大吗?”问题一提出,同学马上绽开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巩固了同学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长度和面积的区分,解决了作业中消失的差错。

(五)变题法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

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把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学问负迁移。

例如,在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的应用题时,我们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加法应用题,转变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减法应用题。

如“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转变成“有8朵红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黄花有多少朵?”通过变题,使同学搞清晰谁与谁比,谁多谁少,不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已学数学知识、强化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开展这样的课程时,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就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进行介绍。

一、明确目标:在开始整理与复习课之前,老师首先需要明确本次课的目标。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例如,目标可以是回顾上个学期学过的知识点,或者复习最近几次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错误。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前准备:在进行整理与复习课之前,老师需要对所要复习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

这包括查阅教材、准备课件和练习题等。

同时,老师还应该了解学生在这一学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复习内容。

三、启发学生:在复习课中,老师应该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可以通过出示问题、讲解例题和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引导他们一起讨论解决方法,并由学生来解答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基础知识:在整理与复习课中,要重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基础知识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等,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五、解决难题:在整理与复习课中,老师还可以选择一些难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思路。

同时,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课后复习:整理与复习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一等奖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一等奖3篇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教学设计一、分类整理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50+1621+642+347+30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b.50+1639+4037+40第二种:a.21+642+3b.25+836+759+2c.50+1639+4047+30让孩子们在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进位加(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生1:5+8=1320+13=33生2:25+5=3030+3=3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仍然是练习重点。

因此,进一步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体现教学开放性。

c.练习: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分小组活动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呢?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好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一环,整理与复习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小学数学的整理与复习中,除了要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1.强化基础知识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整理与复习必须注重巩固基础知识,以便让学生在掌握更高级知识时更加容易做到深入浅出。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题型,强化基础知识。

例如,数一数题型需要学生数数,识别数字,数数的能力比较基础,但是在学习桥梁时,就需要连加、连减等运算,所以在数一数的题目上,可以让学生对齐、对定量,学会简单的运算。

2.鼓励求解与探究数学不止是记忆公式,还需要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的源头。

例如,如何解决常考的加减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因数分解、数字归一、变形等方面的探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掌握解题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表达思维,寻找问题的出路与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发展图形思维图形思维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一环,发展图形思维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画图命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对图形的变幻流形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培养出更加锐利、敏锐的视觉分析能力以及触觉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4.注重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不仅仅是有独特的想法,还需要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思维能力来解决问题。

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11篇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11篇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优秀11篇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习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

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

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

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

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32÷4 81÷9 15÷524÷6 42÷7 40÷824÷3 14÷2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教学研究)小学数学老师如何上好整理和复习课

(教学研究)小学数学老师如何上好整理和复习课

在整理和复习课中如何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唐晓玉在小学数学课中,每个单元结束要整理和复习,每个学期期末也要整理和复习。

然而许多教师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把“整理和复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片面地认为把“整理和复习”中的习题做完就行,而习题的完成大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其实,在整理和复习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地理解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技能。

“整理与复习”教学,我认为应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精心设问和巧妙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就在整理和复习课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整理和复习课应更加重视“受之以渔”。

所谓整理和复习,我觉得重点应该在整理上,整理和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理和复习课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引发知识的重新构建,并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采用小组相互交流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

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的形式,凸显了梳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从而做到了知识“横成片,竖成线”,拓展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构建知识体系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挂钩,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其实,所谓教学,应追求的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在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中,叶圣陶的一句名言很有指导意义: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0课《整理和复习》教案(2024秋)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0课《整理和复习》教案(2024秋)

10.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0页。

【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速度。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进行口算。

[难点]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规律。

【课前准备】[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学具:一套36张空白卡片【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五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等。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

如:计算5+8,把8分成5和3,先算5+5=10,再算10+3=13。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

如:计算3+9,把3分成2和1,先算1+9=10,再算10+2=12。

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计算8+9,可以先算9+8=17,所以8+9=17。

[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2.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

下面这幅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完整口述题意。

预设1:把两种颜色加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一、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与复习。

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在课的开头就能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与复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量的计量》整理与复习”时,第一步:考考学生的眼力,估计班级中两位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引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第二步:老师加入两位同学中间,让学生估计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

引出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即:最小数<平均数<最大数。

第三步:让学生计算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并且让学生思考计算以外的其他的方法。

事先选定的三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 50厘米、160厘米和170厘米,所以,学生观察出数据的特点后很容易想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即不相等(移多补少) 相等。

第四步:比较两个算式,同样是求平均身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总数和总份数必须是对应的。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探索的空间。

从估计身高到求两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又到加入老师以后三个人的平均身高的范围和求三个人的平均身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轻松自如置身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中,对平均数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一气呵成,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重视学生自主梳理,注重学生建构能力。

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出割补法、倍拼法等转化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形式,凸现了梳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

这样,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当然,整理时要有针对性。

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处、上课的失误处。

作业的问题处、思维的疑难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面向全体学生。

三、重视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复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测试的方式去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

所以,上课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都下了功夫:一是练习设计有坡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

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识反复练等等。

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量的计量》的巩固提高练习时,首先,教师编写了一篇数学日记,里面包含了各种计量单位,让学生在阅读中纠错,程度不同的学生发现的错误的个数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接着,教师续写数学日记,并有意设计一些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填写合适的计量单位,并加上一些量的计算,难度自然又增加了,但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所能够得着的,少数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提高。

这样的练习,除了它的趣味性、情境性外,还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四、重视复习内容的生活性,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都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时,给学生提供一张湖南地图,一张火车提速后的时间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帮老师算一算从娄底开往吉首的火车提速后的速度是多少?又如,一位教师在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出纯净水塑料瓶的容量等等。

像这样,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可谓“一举三得”。

总之,“整理与复习”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教者必须充分运用,而且高度重视在整理与复习时对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构建学生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