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2012年考研大纲

合集下载

南京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题1.感受性2.感受阈限3.信度4.成就需要5.比率智商6.创造性思维7.刻板印象8.反应时9.心理咨询10.记忆二、简答题1.简述人格特点。

2.简述焦虑的作用。

3.简述皮亚杰的理论。

4.简述经济人假设。

5.什么是观察者偏差。

6.简述实验法。

三、论述题1.论述心理健康。

2.论述精神分析的发展历程。

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说明:真题图片上笔迹和答案不代表编者观点。

2013年南京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说明:真题图片上笔迹和答案不代表编者观点。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代码:347 科目名称:心理学专业综合 满分:300分一、选择题(2*90=180)1.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2.看到红、橙、黄等颜色产生温暖感觉的现象叫( )。

A.感觉对比B.联觉C.感觉适应D.感觉后象3.提出智力二因素理论的是( )。

A.比奈-西蒙B.推孟C.斯皮尔曼D.韦克斯勒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揭示了脑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 )。

A.斯波林B.斯佩里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5.学习程度对保持和遗忘有较大影响。

实验证明,保持效果最佳的学习程度为( )。

A.100%B.140%C.200%D.150%6.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印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知觉的( )。

A.选择性B.恒常性C.整体性D.理解性7.瓦特在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发明了蒸汽机,这是( )。

A.再造想象B.迁移C.科学幻想D.原型启发8.S=KlogR表示的是( )。

A.费希纳定律B.韦伯定律C.斯蒂文斯定律D.艾宾浩斯定律9.证明表象可操作性的是斯珀林所做的( )。

A.表象操作实验B.心理操作实验C.表象运动实验D.心理旋转实验10.威尔尼克区受到损伤会造成( )。

2012年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发展心理学1-5章

2012年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发展心理学1-5章

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而言,研究个体从受精卯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2.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任务主要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这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解释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和预测;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的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控制研究对象的发展。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一)横断设计横断设计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横断设计的优点是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

缺点是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

(二)纵向设计纵向设计也叫追踪设计,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纵向设计的优点是可以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规律,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缺点是样本流失严重,重复测量降低数据可靠性,研究周期长。

(三)聚合交叉设计聚合交叉设计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结合起来,既克服了纵向设计的缺陷,又保留了横断设计的许多长处,因而其科学性、适用性很强。

聚合交叉设计既可以在短期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儿童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和发展,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四)双生子设计通过比较两类双胞胎(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某一特质或行为上的相似性,可了解遗传、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高特斯曼(Gottesman,1963)提出了研究双生子的原则: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任何的差异都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及报录比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及报录比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及报录比【学术型研究生】660 心理学基础:《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郭本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890 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实验心理学导论》,邓铸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心理与教育测量》,郑日昌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戴海琦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第三版),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心理统计学与SPSS应用》,邓铸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参考教育部颁布的应用心理专业硕士考试大纲,重点考察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包括:1.《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实验心理学导论》,邓铸等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3.《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戴海琦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4.《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社会心理学》(第二版),金盛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中未及部分请参照大纲内容复习)力比多学院根据研招网及南师大官网整理,关于复试基础进19人,最高分400,最低分338,其中1个夏令营学员,有1个337的为双985调剂生,不占用学院招生指标发展与教育进17人,最高分402,最低分345,其中2个夏令营学员,有三个双985调剂生,不占用学院招生指标应用方向进16人,最高分384,最低分341,其中1个夏令营学员,有三个双985调剂生,不占用学院招生指标,调剂生最低分329南师大专硕进复试56人,最高分380,最低分342,其中1个夏令营学员,有两个双985调剂生,调剂生最低分322什么是双985调剂生?本科院校是985院校,报考院校为985院校,且有调剂资格的考研学生。

勤思点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点评

勤思点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点评

写给心理学考研的同学们,2012或者2013考研的同学们,心理学考研复试问题可以参考我们的本文档资料。

也可以到勤思考研网站收看免费的复试辅导视频。

有疑难问题可以咨询在线的老师,具有多次成功辅导经验的老师在权限内会对你的问题予以解答。

2013免费资料正在申请中。

勤思点评2012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点评勤思点评2012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点评2012应用心理硕士已经落下帷幕,作为全国权威的应用心理硕士辅导机构,勤思考研第一时间点评各高校的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

根据勤思合作院校提供的真题来看,勤思考研2012年专业硕士的备考十分到位。

很多院校真题命中率都很高。

2012应用心理硕士各名校考卷压中数道大题,中科院版接近100%。

其他人还关注:2013免费资料申请>> 2013应硕辅导班>> 应用心理硕士总站>>转载2012年347心理学专业综合真题勤思名师点评,请注明转自勤思考研。

当前众多网友在>>>应用心理硕士论坛>>交流,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心理学考研资料免费赠送,请联系勤思考研心理学王老师QQ:90下面看一下勤思老师为大家分析的一些简要的心理学考研就业情况:1、政府机构招心理学研究生作为国家机关一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

部分单位对于受聘人员的身体要求比较严格,有的还需要进行体能测试。

公务员收入在上海大概在3000元-5000元,额外收入另计。

2、企业机构目前,心理学硕士比较好的前途是进入企业,主要包括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管理。

进入企业从事的工作基本上与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有关。

可以帮助企业选拔人才、培训,也可以进行决策的咨询和衡量等。

人才中介的收入不确定,一般说来年限越久就越是容易,5年后一般年薪大概在20万左右;企业管理咨询,私营企业大概在3000-5000(员工),如果到企业讲课的话,讲课费用一般是1000-3000一天,最高可以做到20000一天,但是很难。

2012全国心理学考研大纲

2012全国心理学考研大纲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 自我2. 归因3. 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 社会态度5. 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 亲密关系3. 偏见与歧视4. 利他行为5. 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 说服2. 从众与服从3. 去个体化4.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 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 合作、竞争与冲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2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大纲剖析

2012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大纲剖析

2012考研心理学基础综合大纲剖析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的新大纲问世了,这本不到四十页的小册子蕴涵着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重大改革。

面对这次改革,不仅跨学生的手足无措,就连一些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应对。

就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及考试研究经验特别撰写此文,就新大纲做一个剖析,希望对广大考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就评价标准而言,大纲明确提出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请大家注意两个词:“优秀”和“及格”。

全国设有心理学专业的学校有三四十所,而每个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那么这个“优秀”二字到底是指什么水平的学生,就没有一个具体标杆了。

如果以北京师范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心理学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水平为标准,那么出的题,无疑是偏难的。

因此,大纲这里所蕴涵的意思就是全国心理学专业“平均”优秀学生的水平,在具体一些,所出试题绝对难不过北京师范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考题。

大家完全可以以此做为标准,找出北大或者北京师范大学的考题做,如果那些题你做起来得心应手,那么区区一个统考又何足挂齿呢。

第二,就考察目标而言,大纲提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新大纲一直在重复这“三基”,其重要内涵就是,抓基础。

无论是统考还是单独命题,考生都应该把基础打牢固。

面对统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就更为明显,一切理论或实际问题也都来自于基础,所以,广大考生尤其是跨专业考生如有可能应参加一些心理学专业的基础串讲课,这些课程是教师经过多年经验知识的积累对本学科的一个框架总结,对跨专业考生理清思路,建构合理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无疑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从考试内容上看,难度也有所降低。

以前各校考试科目都不相同,有考心理学史的,有考管理心理学的,现在统一为这几门科目,对大家来说,还是有益处的。

2012年南师大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考试大纲

2012年南师大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教育学原理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四、心理测量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心理测验的信效度
3.心理测验的标准化
4.人格测验
5.智力测验
6.常用临床心理测验
7.心理测验的合理使用策略
五、心理统计
1.描述统计
2.推论统计
六、研究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第三节感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颜色视觉
三、声音的心理维度
第四节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和特性
二、知觉组织
1.知觉组织原则
2.形状知觉
3.深度知觉
4.运动知觉
三、错觉
第五节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功能
3.睡眠与梦
二、注意过程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选择性注意
第六节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3.观察学习
三、记忆的含义
四、记忆的种类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
五、遗忘
1.遗忘曲线
2.影响遗忘的因素
第七节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及种类
二、概念的含义及其形成
三、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过程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推理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五、判断和决策
1.启发法和判断
2.决策框架
3.决策规避
第八节智力
一、智力的含义
二、智力的测量
1.智力测验的编制
2.常用智力测验
三、智力理论
1.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2.智力三因素理论
3.多元智力理论
第九节情绪
一、情绪的含义和功能
二、表情
1.非语言交流
2.文化与表情
3.面部表情
三、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
2.坎农——巴德理论
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第十节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
二、生理动机
三、个人成就动机
1.成就需要
2.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
3.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发展
五、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人格的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一、精神分析流派
二、行为主义流派
三、认知流派
四、人本主义流派
五、特质流派
六、生物学流派
第三节人格测量
一、客观测验
二、投射测验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断设计
二、纵向设计
三、聚合交叉设计
四、双生子设计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四、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节生理发展
一、孕期和童年期的生理发展
二、青春期的生理发展
三、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四成人期的认知发展
五认知老化
第五节语言获得
一、婴幼儿言语发展
二、童年期言语发展
第六节社会性发展
一、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二、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三、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四、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第七节性别发展
一、生理的性别与社会的性别
二、性别角色的获得
第八节道德发展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
二、道德推理的性别的文化观点
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第一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
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第三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
第五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
第一节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二节焦虑障碍
一、恐怖症
二、强迫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心境障碍
一、单相情感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第四节进食障碍
第五节人格障碍
第六节物质依赖
第七节儿童心理障碍
一、孤独症
二、多动症
第五章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社会思维
一、自我概念
二、自尊
三、行为归因
四、自我知觉
第二节社会影响
一、从众
二、说服
三、群体影响
第三节社会关系
一、偏见
二、攻击
三、利他主义与亲社会行为
四、冲突
第六章管理心理学
第一节管理哲学
一、经济人假设(X理论)
二、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
三、社会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五、文化人假设(Z理论)
六、决策人假设
七、学习人假设
第二节组织激励
一、三重需要理论
二、ERG理论
三、行为矫正理论
四、期望理论
五、公平理论
六、目标设置理论
七、工作特征理论
八、工作再设计
第三节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风格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四、领导情景理论
第四节组织理论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文化
三、组织变革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