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生平简介
(优选)孔子弟子颜回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 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
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评析】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颜回生平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 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 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 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 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而自己却只能是老师讲了一步,他只能知道两步而已.由此可见,子 贡是一个很坦诚也很谦虚的人. 知人者智,自知则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有自知之明的人既能 全面认识自己,又能很好地了解别人,这样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现 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少注视自己,一双眼睛紧盯着别人,自以为自 己比别人都高明.实际上,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这样的做法是可悲的.
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 国公
,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 圣庙”.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
的学说都 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 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 兴。
1孔子之大弟子颜回
<论语> 仁德是有境界的,树立志向是修养的第一步.孔子将立志分为树立个 人理想和树立社会理想两个方面,其个人理想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 人;社会理想则是追求一个和谐的社会;并且他对弟子们关于志向的
孔门七十二贤传之二——颜回传
孔门七十二贤传之二——颜回传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颜回像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颜回终生所向往的就是能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好学颜回非常好学,不仅向老师学习知识,还学习孔子的为人。
孔子很赞赏颜回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说:“颜回呀,他的心能够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他学生就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是偶尔想起来而已。
”孔子把颜回作为最优秀的学生。
可是颜回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要学的是老师的真才实学,他常常感叹:“老师的学识,我越仰视越觉得高,越钻研越觉其深,看着似乎伸手可及,其实却难以达到。
老师循循善诱,教我读文献、学知识,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我欲罢不能,虽然我已用尽我的才力,却依然无法完全掌握老师那渊博的学识。
”颜回塑像孔子对颜回有问必答、呵护有加。
当颜回问如何治理国家时,孔子说:“要用夏代的历法,坐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帽子,音乐就演奏韶乐和舞乐。
要禁绝郑国的乐曲,远小人,因为郑乐淫秽,小人危险。
”当颜回随孔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时,孔子总是牵挂着这位得意门生。
有一次,孔子一行在匡地被人围困,颜回掉了队,孔子急坏了。
待颜回赶到时,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
”颜回说:“老师在,我怎么敢先死呢?”孔子因而曾感叹:“颜渊大约也不是能助我的弟子,他对于我说的话无所不悦。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七十二贤颜回的传奇一生
七十二贤颜回的传奇一生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七十二贤之一,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颜回的一生,希望对你有帮助!颜回的一生颜回,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为颜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曲阜,是所有弟子中孔子评价最高的弟子,不仅仅称赞颜回“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的文人和统治者也对颜回推崇有加,颜回生前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潦倒,死后却荣宠万千,不禁让人感叹。
颜回,十四岁的时候拜孔子为师,入门开始学习,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汉代之后被列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首,在祭祀孔子的时候颜回配享。
颜回在孔子处学习了六年,学业就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孔子的崇拜,也出于“好学”,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学业完成之后,公元前503年颜回十九岁,已经到了应该婚配的年龄了,于是经过媒人的牵线,颜回要去宋国求娶戴氏,所以颜回西游到了卫国,通过卫国再到宋国去娶亲,二十岁的时候与戴氏完婚,二十一岁生下儿子颜歆。
颜回在成家之后仍然追随着孔子,公元前497年,颜回跟着孔子去周游列国,寻找自己的学说可以实现的国度,但是在那个刀光剑影战乱纷纷的年代,孔子的学说不能被接受,所以孔子的宣传虽然使得其思想为世人所知,但是却不能被当权者接纳施行。
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很多弟子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坚定的相信老师的学说。
孔子喟叹:“有是哉,颜氏之子!”可见对颜回是非常欣赏的。
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并没有找到能够实现孔子政治理想的地方,公元前483年,颜回跟随孔子回到鲁国,为了能够有些收入养家,颜回开堂讲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流派,这便是颜氏之儒,是孔子之后儒家八派中的一派。
颜回攫其甑颜回一生都在追随着孔子,甚至可以说对孔子是亦步亦趋,孔子对其的评价非常高,屡次说“贤哉回也!”汉代之后,颜回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在祭祀孔子的时候颜回配享,可见颜回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中既没有任何政绩,也没有留下任何的著作,甚至死后连下葬的资费都没有,之所以能够称于世是因为其高贵的品德。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
孔子弟子颜回的故事颜回,原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
他出身于齐国贵族家庭,从小聪慧过人,对孔子的学说颇有心得。
在孔子的教导下,颜回渐渐成长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儒家学者,被誉为“颜渊圣人”。
颜回年轻时,曾经在一次与孔子的对话中问道,“孔子之道,可谓至善至美至圣矣,然而弟子却很难做到。
”孔子听后微笑道,“你若能够一心向善,虚怀若谷,就能够做到。
”颜回心领神会,从此更加励志向学。
在孔子逝世后,颜回继承了孔子的学业,成为儒家学说的传承者。
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是在为政治、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据史书记载,颜回在为政方面也有着非凡的才能。
他曾在齐国任官,以其清廉正直、公正无私的作风,深受百姓爱戴。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百姓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
颜回的政绩被后人称颂不已,成为了儒家学说的杰出代表。
除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颜回在修身养性方面也是一位榜样。
他勤奋好学,不断钻研经典,修身养性,力求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他常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颜回的一生,可谓是儒家学说的典范。
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总而言之,颜回是孔子弟子中的佼佼者,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成为了儒家学说的杰出代表。
他的故事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颜回 简介
颜回简介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去世。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
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
《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颜回以舜为志。
颜回的人物评传
颜回的人物评传孔子得意弟子——颜回个人简介颜回,字子渊,亦颜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今山东宁阳县),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据说他因病早死。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意思是说:“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而且很早就去世了。
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们就更加亲近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发脾气(转移自己的愤怒),不重复犯一个错误。
不幸命短而死了,现在也就没了。
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人生三个阶段回顾颜回一生,将其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颜回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
而后他继续跟随孔子,二十一岁生子颜歆,当其子颜歆五岁时,他还是孔子的弟子。
颜回人生的第二阶段,他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直至他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时,才结束了他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颜回人生的第三阶段,颜氏之儒的形成。
重归鲁国后,颜回未入仕为官,已年近不惑的他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
《韩非子?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
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
古代圣贤的故事--颜回
古代圣贤的故事-颜回颜回(前521年-前491年),字子渊,一作颜渊,又称颜子,孔庙大成殿四配之首——人称複圣,鲁国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七十二门徒之首,孔门十哲德行科的高材生,是孔门弟子中德行修为最高者,所以得到特别的尊重。
颜回二十九岁,头髮全白了,三十一岁就死去,孔子哭颜回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便一天天地亲近起来,大家更加和睦。
」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资料来源:石工坊雕刻)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悲痛,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
据说颜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
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而不应该严以待人。
他与孔子谈论志向时,曾说我无伐善,无施劳(我希望我不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功劳,也不夸耀)。
颜渊家境贫困,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群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一箪食,一瓢饮”的安贫乐道精神为后世传为佳话。
颜渊有才无寿,英年早逝,孔子对此非常难过,发出“天丧予?”的感歎。
颜庙本称複圣庙,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为兖公,建有专祠奉祀。
金代,曲阜颜子庙在鲁国故城东北角。
元泰定三年因旧庙残毁,迁于陋巷故址重建,明正德二年大修,奠定了现存规模。
庙占地36亩,东西三路佈局,前后五进庭院。
现存元、明、清建筑25座,金至清碑刻53块。
颜子庙原为颜子故居旧址,有陋巷井、宋代始建的乐亭。
正殿複圣殿供奉颜子塑像,两庑从礼颜乐名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等。
西路奉礼颜回之父颜路,主殿礼国公殿为元代建筑。
历代追封追諡。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諡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複圣公”。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简介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简介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好学,被孔子称为“仁人”。
当颜回14岁时,他崇拜孔子作为他的老师,并跟随他周游世界。
在危险或叛乱的情况下,子路等人怀疑孔子,即他的理论。
只有颜回始终站在孔子一边,为孔子辩护。
颜回严格遵守孔子对“礼”和“仁”的要求。
孔子常称赞他有君子四德。
颜回一生渴望的是一个没有战争和饥饿的理想社会。
“君臣合一,上下和谐,衣食无忧,老少健康,四方咸,天下太平”。
公元前481年,颜回去世,被安葬在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悲痛万分,忍不住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没有当过官,也没有什么传世之作,只有一些言语被收录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基本与孔子的一致,后世尊称其为复圣。
在颜回的一生中,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孔子一起从东到西和其他国家旅行。
他一生中从未当过官员或写过任何作品。
仅存的文字包括在《论语》等书中。
他基本上接受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人誉为“复圣”。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颜回的文献,我们会发现颜回赞赏舜帝的无为,认为只有这样,孔子才能实现没有战争的仁义理想社会。
由此可见,颜回不仅具有高尚的个人道德,而且具有救世救人的高尚情怀。
颜回一生没有做官,在那个礼崩乐坏、儒家思想被不被认可的年代,颜回一直安于平淡,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一箪食,一瓢饮”就能够让他乐在其中,这种坚守本心,不改其志的作为深受后来人的敬重。
颜回从小就聪明过人,因为对于孔子之道了解的更加深入所以很是赞叹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对于孔子的敬重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师生之情,而是把孔子放在了和上古先贤一样的层次上。
首先,颜晖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学生。
老师们通常喜欢好学的学生。
孔子在颜回死后痛哭流涕,说颜回死后没有像颜回这样的好学生。
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学生,颜晖非常用功。
颜晖不仅勤奋,而且非常聪明。
然而,颜回的聪明才智往往体现在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甚至体现在他灵活的学习和运用上,但他往往表现出一点愚昧的智慧。
春秋鲁国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简介,颜回怎么死的?
春秋鲁国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简介,颜回怎么死的?人物生平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听了很高兴。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元文宗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时罢封爵,止称“复圣”。
明陈镐纂清孔胤植重纂《阙里志·弟子职》:“元文宗至顺元年,加赠“兖国复圣公”。
《明史·礼志四》:“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名字由来颜回,名回,字子渊。
《说文》:“渊,回水也。
”《管子》曰:水出于地而不流者,命之曰渊。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庄子·应帝王》或跃在渊。
——《易·乾》“回”与“渊”互训,意思是“回水”,即漩涡激流中的水。
历史上的颜回是谁
历史上的颜回是谁颜回是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颜回,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颜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
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回的生平简介颜回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现在山东曲阜人,十四岁的时候入孔子的门下学习,在其后的25年里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直到其三十八岁才由于生活所迫独自开堂讲学,收获一点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可以说起一生都是非常清贫的,颜回十三岁入学,史书称其六年学业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崇拜和对儒家学问的痴迷,颜回一直追随着孔子。
在其完成学业之后有短暂的时间西游至卫国,并且经由卫国去宋国迎娶戴氏,与戴氏完婚后在其二十一岁的时候生下了儿子颜歆。
做了父亲的颜回并没有将自己的精力转归自己的家庭,去挣钱养家,而是继续跟随者孔子去周游列国,希望找到能够实现孔子的政治抱负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十四年的游历,颜回一行人并没有找到可以实施儒家思想的国家。
儒家思想在那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完全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是颜回并没有因此而对儒家的思想学说产生任何的怀疑,坚定的支持自己的老师。
颜回跟随孔子完成列国的游历后回到了鲁国,这个时候已经是公元前479年,颜回已经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父母已经衰老,养家的重担必须要由颜回挑起来,颜回不得已结束了对孔子的追随,自己开堂讲学,以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家用,但是长期的刻苦学习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颜回在公元前481年,四十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孔子弟子简介
孔子弟子简介孔门弟子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汉高祖东巡祀孔子时以颜回配享,后历代因之。
唐贞观二年(628年)诏称“先师”。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兖国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复圣”。
在曲阜城内建有复圣庙,俗称颜庙。
2、闵损(前536~?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骞。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而其孝悌之德尤以为人所称颂。
《先进》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他物资欲望寡少,仕途观念淡薄。
《雍也》载,当季氏请他当“费宰”时,他断然谢绝,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说他“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费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琅琊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为封为“费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闵子”。
3、冉耕:(约前544~?)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4、冉雍:(前522~?)春秋末鲁国人。
字仲弓。
品学兼优。
为人度量宽宏,“仁而不佞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雍也》)。
后来荀子更敬重他。
《荀子?十二子》称:“下则法仲尼、自弓(即仲弓)之义”,将他和孔子并提。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
颜回简介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人物简介:颜回(前521~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颜回像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生很高兴.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孔门十哲颜回的生平故事
孔门十哲颜回的生平故事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孔门十哲之一,那关于颜回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颜回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颜回输冠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可以说一生都在追随孔子,不曾离开,但是颜回也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这样崇拜孔子的,一开始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多的疑虑,事实上,对于任何人的了解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孔子了解颜回是这样的,颜回了解自己的老师的伟大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才能看得清楚。
《颜回输冠》出自《论语》,讲述了颜回跟人打赌的一件事情。
颜回在街上碰到买布人与卖布人在吵架,买布人理直气壮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什么要我二十四钱?于是颜回说,三八就是二十四。
买布人急了要与颜回打赌,并且要让孔子评判,如果自己输了愿意输自己的人头,颜回说要是自己输了就输自己的帽子。
两个人找孔子评理,孔子却出乎颜回意料的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
颜回于是输了自己的帽子,颜回听了老师的话,将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给了买布人。
但是颜回却觉得孔子老糊涂了,于是决定不再跟随孔子学习。
颜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别,孔子嘱咐颜回说,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颜回赶紧跑到一个千年古树的树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师的话,马上跑出来,刚刚出来就见到一个闪电将大树劈倒,于是心中佩服老师的先见之明。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颜回不愿意打扰别人了,于是用佩剑拨开妻子的房门走到床边,却摸到床头睡着一个人,床尾睡着一个人,于是大怒,举起佩剑要砍,又想起老师的话,于是点上灯,却发现妻子与妹妹各睡一头,于是颜回非常震撼。
天明的时候颜回返回老师那里,见到老师就跪倒在地,说了自己的经过,问老师何以有先见之明。
孔子说,你走的时候我见到要下雨了,于是嘱咐你一句,见你带着佩剑生着气走了,觉得不放心也嘱咐你一句,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
颜回又问为什么老师一定要说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说,你要是输了只是输掉一顶帽子,如果是买布人输了就是一条人命,难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吗?颜回大彻大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孔子。
孔门十哲颜回的简介资料
孔门十哲颜回的简介资料颜回是孔子的学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门十哲颜回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门十哲颜回资料简介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好学,被孔子称为“仁人”。
颜回十四岁时拜孔子为师,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遇到危险或叛乱时,子路等人都对孔子即他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只有颜回始终站在孔子这边,并替孔子辩解。
孔子关于“礼”、“仁”的要求,颜回都严格遵守,“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因此经常称赞他有君子四德。
颜回一生所向往的是一个没有战争饥饿的理想社会,“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
公元前481年,颜回去世,被安葬在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悲痛万分,忍不住哀叹:“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没有当过官,也没有什么传世之作,只有一些言语被收录在《论语》中,他的思想基本与孔子的一致,后世尊称其为复圣。
孔门十哲颜回怎么死的颜回是孔子门生中最得意的弟子,这样说一点都不为过,虽然颜回没有做过官,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绩,但是其一生都是在践行着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最忠实的拥护者。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只是在这个世界上走了短短的四十载就告别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让人不禁唏嘘。
要想知道颜回是怎么死的,就需要了解一下颜回的家庭,颜回也出生在贵族家庭,但是在春秋的末期,贵族的权利已经被大大的削弱,颜回的父亲颜路正是没落的贵族,家中只有几十亩薄田,对于生产力非常低下的那个时代来说,这几十亩薄田完全不能承担贵族的日常开支需要,所以颜回的生活是贫苦的。
颜回的一生都不曾做官,一直最随着孔子,直到颜回三十八岁的时候才跟着孔子结束了周游列国回到鲁国,这个时候家中的父母均已年迈,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颜回的身上,颜回选择了讲学。
颜回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过着“一箪食一瓢饮,身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的生活,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但是物质的贫乏让颜回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颜回的故事
颜回的故事
颜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孔子的弟子之一。
他出生于公元前521年,原先是一个卑微的家庭出身,但因为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最终成为了孔子座下的重要弟子。
据传颜回年轻时就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他跋山涉水去拜访孔子,并请他担任自己的老师。
孔子看到颜回的勤奋和对学问的热情,就收他为徒。
在孔子的教导下,颜回渐渐成为了一位有德行、有才干的学者。
颜回不仅在学问上有深厚造诣,还非常注重修身养性。
有一次,颜回病重,孔子去探望他。
当时颜回正在树下睡觉,孔子就在树上等待。
等到颜回醒来后,孔子问他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要做。
颜回答说,自己除了学习,其他事情都已经完成了。
孔子听后非常高兴地说,颜回已经成为了一个完美的人。
颜回还以温和、谦虚的性格著称,他经常是听而不言、问而不答。
一次,有个人问他关于礼仪的问题,颜回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一直保持沉默。
最后,他若有所思地回答说:“古人说:
‘君子不言而信。
’我现在对礼仪还不够了解,不敢轻易发表见解。
”
颜回对孔子非常忠诚,即使孔子遭到了困厄和危险,他也始终不离不弃。
曾有人对颜回说,现在不跟随孔子,是时候离开他了。
但是颜回坚定地回答说:“孔子是我的树,如果这棵树被
砍倒了,我一定会陪它一同倒下。
”
在颜回的一生中,他为了追求真理和修身养性而不断学习,一直坚定地承担着弟子的责任。
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和有德行的人。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
颜回(颜渊)简介(孔子学生)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
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
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
鲁昭公四年(公元前 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
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 505 年至前 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
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
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
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
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
孔子的弟子颜回是哪个国家的
孔子的弟子颜回是哪个国家的颜回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思想的继承人,他是孔子最优秀的弟子,那么颜回是哪个国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弟子颜回是哪个国家,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弟子颜回简介颜回,字子渊,后世尊称其为复圣,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好学,被孔子称为“仁人”。
颜回是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也是孔子手下的七十二贤之首,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不只是聪明好学也很有古之仁人的风范,所以受到了很多后世读书人的敬重。
如果说子路是对于孔子最忠心的“大弟子”,那么颜回就是继承了孔子思想精华的“真传弟子”,颜回一直恪守着孔子仁义礼教的思想,一言一行都合乎于礼,所以常常受到孔子的称赞。
纵观颜回的一生,他一生的大半时间都跟着孔子东西游走,游走在列国之间,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写过什么著作,唯一留下的一些言语都收录在了《论语》等书上,他基本上全盘接受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的人尊称为“复圣”。
遍览诸多提到颜回的文献,会发现颜回非常欣赏舜帝的无为而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孔子没有战争人人仁义的理想社会。
可见颜回不只是有着高尚的个人品德,也有着济世救人的高尚情怀。
颜回一生没有做官,在那个礼崩乐坏、儒家思想被不被认可的年代,颜回一直安于平淡,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一箪食,一瓢饮”就能够让他乐在其中,这种坚守本心,不改其志的作为深受后来人的敬重。
颜回从小就聪明过人,因为对于孔子之道了解的更加深入所以很是赞叹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这使得他对于孔子的敬重已经超过了一般的师生之情,而是把孔子放在了和上古先贤一样的层次上。
颜回好学的故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1,卒于公元前481,虽然颜回生存在世间的时间比较短,但是颜回却是孔子学生七十二贤之首,就连孔子的大弟子子贡也认为自己不及颜回的聪慧,说颜回是知一得十,而自己是知一得二,可见颜回是非常聪明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又非常好学,所以可以知道其学问有多高。
《史记》记载,颜回才二十九岁头发就早早的白了,并且在刚刚不惑之年就去世了,孔子听说颜回去世非常的难过,痛哭说:“自从有了颜回,学生更加的亲近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回生平简介
颜回
中文名称:颜回
又名:复圣字子渊颜叔颜渊颜生
性别:男
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
生卒年:公元前523~前490
相关人物:唐太宗唐玄宗孔子宋真宗
生平简介
颜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
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
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颜回(前521-前481),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都城(今曲阜)人。
系颜路(孔子早期弟子)之子,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
听孔子所讲的许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闻一知十”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听生很高兴。
同行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
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颜回(前521-前481),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都城(今曲阜)人。
系颜路(孔子早期弟子)之子,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
听孔子所讲的许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闻一知十”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过匡地遇乱及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
”孔子听生很高兴。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
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
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
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后世尊其为“复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