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鞍的解剖

合集下载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

化学治疗适应证与方案制定
适应证
对于某些蝶鞍区恶性肿瘤,如生殖细胞瘤、淋巴瘤等,化学治疗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化学治 疗主要目的是杀灭肿瘤细胞、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方案制定
化学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性质来制定。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化疗药 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需要注意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性。
脊索瘤
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肿瘤,生长缓慢,低 度恶性,对放疗不敏感。
PART 04
蝶鞍区病变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
蝶鞍区病变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胀 痛或跳痛,可阵发性加剧。
呕吐
颅内压增高还可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导致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 。
视乳头水肿
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视乳头水肿,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
REPORTING
部分疾病可导致脑组织密度异常,如脑水肿、脑 梗死等。
3
脑室系统扩张
部分疾病可导致脑室系统扩张,如脑积水等。
MRI检查表现
软组织分辨率高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 清晰显示蝶鞍区内的脑组织、脑
脊液等结构。
信号异常
部分疾病可导致脑组织信号异常, 如肿瘤、炎症等。
血流信号
MRI可显示蝶鞍区内的血流信号, 有助于判断血管性病变。
生理功能
容纳垂体
01
蝶鞍区是垂体的容纳部位,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
,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保护重要结构
02
蝶鞍区及其周围结构对大脑、视神经等重要结构起保护作用。
参与脑脊液循环
03
蝶鞍区与脑室系统相通,参与脑脊液的循环和代谢。

鞍区解剖

鞍区解剖
精品文档
海绵窦位于颅中窝蝶鞍的两侧,由胚胎发育 期间硬脑膜内层折叠而成,内有颈内动脉海 绵窦段、动眼、滑车和外展神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颈内动脉的颅内部分中虹吸段位于鞍结节前 床突附近,向后上移行为床突上段位于前后 床突之间,然后分出眼动脉、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前后交通动脉、前脉络膜动脉、 垂体上下动脉等分支供应相应的组织结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谢谢
精品文档
鞍区解剖
CMF
精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档
鞍区解剖:颅中窝的蝶鞍及其邻近的结构。 主要有蝶鞍、垂体、视神经和视交叉、下丘 脑、海绵窦、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等重要 结构,而解剖范围仅约3CM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鞍区解剖
蝶鞍位于蝶骨体的前部,前界为鞍结节,后 界为鞍背,鞍结节和鞍背之间为凹下的垂体 窝,其内容纳垂体。前面有视神经管行走视 神经去眼眶内,视神经颅内段在鞍隔部位相 交为视交叉。外上有颈内动脉的虹吸段和床 突上段。外侧有海绵窦。上方有下丘脑。

医学影像-蝶鞍区断层解剖与影像对照

医学影像-蝶鞍区断层解剖与影像对照

(二)鞍隔 diaphragm sellae
Ⅰ型(鞍隔完整) 41.9%
分型 Ⅱ型(鞍隔不完整) 37.6%
Ⅲ型(2mm硬膜环)20.5%
蝶鞍区解剖
蝶鞍区解剖
(三)鞍底 base of sella turcica
下凹型(46%);平直型(49%); 上凸型(5%)(87%≤2mm)
鞍结节
垂体窝 鞍背 蝶窦
一、蝶鞍区的应用解剖
Applied anatomy of sella region
范围与界限:
蝶鞍区解剖
蝶鞍区解剖
蝶鞍区主要结构:
蝶鞍、鞍隔、蝶窦、垂体、鞍上池、 海绵窦、鞍周血管、鞍周神经和下丘脑等
前床突 上颌神经 三叉神经
半月节
基底动脉
面神经
视神经 颈内动脉 视交叉
视束
动眼神经 展神经
视交叉 动眼神经
鞍桥(6%)#
额窦 蝶窦口
鞍结节
垂体窝 鞍背 蝶窦
颈动脉床突孔(10%)
前床突缺如
前后床突侧移
#内分泌障碍、白痴和癫痫患者达15%~30%
(二)鞍隔 diaphragm sellae 蝶鞍区解剖
鞍隔:前后经12.8±1.5 mm,左右径22.1±2.5 mm, 厚度0.58±0.09 mm
隔孔:圆形60%; 椭圆形40% 圆形直径7.0±1.9 mm; 椭圆形左右径9.5±1.8 mm,前后经7.2±1.4 mm
100 (20) 30 (6)
2.26±1.02 2.01±0.80 15.67±4.54 3.35±1.93
(七)鞍周血管
蝶鞍区解剖
蝶鞍区解剖
1.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蝶鞍区是位于颅底中部的一个区域,由蝶骨和鞍背围成。

这个区域在解剖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包含了垂体和视神经等重要结构。

在医学影像学中,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蝶鞍区的解剖以及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

一、蝶鞍区解剖蝶鞍区是一个相对脆弱的区域,其中包含了垂体和视神经等重要结构。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核心,控制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视神经是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到大脑的神经通路。

在蝶鞍区内,垂体和视神经之间有一层蛛网膜下腔。

这个腔隙在影像学上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容纳脑脊液,从而对垂体和视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然而,当这个腔隙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头痛和其他症状。

二、蝶鞍区常见病影像学表现1、垂体瘤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蝶鞍区肿瘤,通常发生在垂体上。

这种肿瘤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如MRI和CT等。

在MRI图像上,垂体瘤通常表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而CT图像上则可以观察到肿瘤的钙化情况。

2、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病变是蝶鞍区的另一种常见病。

这种病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炎症、压迫或缺血等。

在影像学上,视神经病变通常表现为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鞘膜炎等。

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原因和位置。

3、蛛网膜下腔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是指蝶鞍区内蛛网膜下腔的宽度增加。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脑脊液循环不畅或脑积水等原因引起的。

在影像学上,蛛网膜下腔增宽通常表现为鞍背和鞍结节的骨质变薄和变形。

这种表现可能会引发头痛和其他症状。

4、颅底畸形颅底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通常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

在蝶鞍区,颅底畸形可能会导致视神经受压或脑脊液循环不畅等问题。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畸形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影像学表现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和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蝶鞍的解剖

蝶鞍的解剖
按垂体上缘的形态和垂体高度将正常垂体分为 3 型: A 型:垂体上缘轻度上凸或平直; B 型:垂体上缘轻度下凹, 垂体高度 > 3mm; C 型:垂体上缘明显下凹, 垂体高度 < 3mm, 称为“ 空蝶鞍”。
随着年龄增长,垂体的形态有从 A 型向 B 型演变的趋势,在老年人 C 型比 例增加, 这种由 A 型向 B 型及C 型演变的趋势属于正常生理性老化过程。
(1)
1.蝶窦 2.前床突 3.侧脑室 4.大脑前动脉 5.视神经
(2)
1.蝶窦 2.颞极 3.前床突 4.侧脑室 5.大脑前动脉 6.视神经
(3)
1.蝶窦 2.颈内动脉 3、颞极.4.大脑中动脉 5.侧脑室 6.透明隔 7.大脑前动脉 8.视神经 9.前床突
(4)
1.鼻咽 2.蝶窦 3.颈内动脉 4.视交叉 5.侧脑室。6.大脑前 动脉 7.大脑中动脉。8.颞极
(9)
1.蝶骨 2.颞极 3.外侧裂 4.视束 5.蝶窦
(10)
1.美克氏腔 2.颞角 3.下颌骨 2.侧脑室 3.颞角 4.鼻咽
(12)
1.下颌骨 2.海马 3.侧脑室 4.颞角 5.斜坡
(1)
(2)
(3) (6)
(4) (7)
(5) (8)
二、影像解剖
常规 T1WI、T2WI 上,正常垂体前叶组织表现与大脑皮质相同的信号强 度;垂体后叶组织表现为短T1、等T2 信号, 与脂肪组织表现近似,但 T1 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不受影响。增强MRI 扫描垂体组织明显均一强化,不 能区分前、后叶。垂体柄是自第三脑室的下丘脑到垂体上缘中部间的线状结 构,在常规 T1WI、T2WI 上信号强度同垂体;增强明显均一强化。
鞍膈
垂体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垂体高度测量是诊断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垂体高度是指冠状面上鞍底上缘至腺体上缘的最大距离。目前认为垂体高度 的标准应依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分别制定。腺体平均高度女性>男性,年轻妇 女垂体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变低,这与月经周期及更年期有关。女 性以垂体高度+(年龄×1/20)计算,此值>9.0mm为可疑,>10.0mm为异 常。男性垂体高度>6.5mm为可疑,>7.7mm为异常,一生变化不明显。男性 垂体内局部低密度罕见,若出现,应高度怀疑垂体病变。

蝶鞍区应用解剖

蝶鞍区应用解剖

况。
癫痫预防与处理
03
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风险,术后密切观察
并及时处理癫痫发作。
THANKS
感谢观看
熟练掌握蝶鞍区解剖结构
对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需要熟悉垂 体柄、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 的解剖关系。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根据病变的性质、位置和大小选择合 适的手术入路,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 果。
注意保护周围血管神经
在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周围血 管神经,避免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
优缺点
CT检查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能够清晰 显示蝶鞍区的骨质结构和软组织病变,但存在一定的辐射 风险。
MRI检查
扫描序列
常采用T1WI、T2WI及增强扫描等序列进行检查。
扫描方位
以矢状位和冠状位为主,辅以轴位扫描。
参数设置
根据具体病变和检查目的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层厚、层间距、FOV等 。
颅咽管瘤
肿瘤起源
颅咽管瘤起源于垂体柄或下丘脑,是一种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肿瘤增大可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同时,由于肿瘤压迫下丘脑和垂体柄,患者可出现 内分泌症状,如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侏儒症,促甲状腺激素缺乏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此外,患者还可出现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生理功能
保护垂体
蝶鞍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垂体 ,避免其受到外伤或疾病的损
害。
维持颅内压稳定
蝶鞍区的结构特点有助于维持 颅内压的稳定,避免颅内压过 高或过低对脑组织造成损害。
参与脑脊液循环
蝶鞍区与脑脊液循环密切相关 ,脑脊液可通过蛛网膜下腔和 脑室系统与蝶鞍区进行交换和 循环。

蝶鞍区

蝶鞍区

垂体
垂体上缘形状 垂体上缘的形状可分为下凹型(30例)、平直
型( 16 例)和上凸型( 9 例),平直和下凹两 型占83.6%。 平直型与年龄未见特殊关系,下凹型有随年龄 增长而增长的倾向, 而上凸型中 50~59 岁者仅见 1 例,余 8 例均在 40 岁以下,女性多于男性。
因此不能仅依垂体上缘上凸来诊断垂体肿瘤。
蝶 窦
蝶窦分为三型
①硬化型(2.5%) ②鞍前型(15%) ③鞍型(75%-86%)
蝶窦内通常有隔分割窦腔,
隔的大小、形状、厚薄、所 在部位、完整与否以及与鞍 底的关系有很多变异 据国人资料,90%的窦腔内有 隔,有一隔分两腔者占70%, 有两隔分三腔者占10%,有三 隔分四腔者占3.3%
正常鞍膈下凹或平直,若上
凸可能提供垂体扩张性病变 的早期征象 少数垂体受压于鞍底,在断 面上可出现空蝶鞍
鞍 底
正常鞍底形状 平直型(49%) 下凹型(46%) 上凸型(5%) 下凹型中中心下凹深度87%在2mm以内, 最深3.5mm,所有上凸型的高度都小于 1.oomm。
鞍周血管
颈内动脉和Willis环。
Willis环的血管结构在增强CT 上
能清楚显示,但很少能见到整个 Willis环。MRA常能显示Willis 环及其主要分支。
鞍周神经
视神经、视交叉与视束
视交叉与蝶鞍及垂体的关系有三种类型
①正常型( 87% ),视交叉直接位于垂 体和鞍膈中部的上方 ②前置型(3%),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 或其前方 ③后置型(10%),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 或其后方
网膜和神经节融合的部位不同,蛛网膜下隙沿 神经节和近段神经根向前延伸的距离而有变化。 国人资料,在三叉神经节上面,蛛网膜一般延 伸至节的中部和包绕神经节的结缔组织融合, 从而阻断蛛网膜下隙进一步延伸; 在神经节下面(深面),蛛网膜一般至节的中 部稍前方与节融合,蛛网膜下隙可沿下颌神经 延伸至三叉神经节的近侧2/3部。这种毗邻关系 要求在向三叉神经节作注射治疗时,一定要防 止药液注入蛛网膜下隙,以免扩散侵入脑干。

《鞍区解剖》课件

《鞍区解剖》课件

鞍区肿瘤
垂体瘤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可引起 内分泌失调、视力障碍等症状。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起源于鞍区的胚胎残留组织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视力视野障碍 等症状。
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区的脑膜组织 ,可引起视力障碍、头痛等症状。
视交叉胶质瘤
视交叉胶质瘤起源于视交叉区域的神 经胶质细胞,可引起视力视野障碍、 头痛等症状。
鞍区的解剖结构
总结词
鞍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蝶鞍、鞍背、鞍底和鞍侧壁等部分,其中垂体窝是蝶鞍内形成的空 腔。
详细描述
鞍区的解剖结构复杂,主要由蝶鞍、鞍背、鞍底和鞍侧壁等部分组成。蝶鞍是鞍区中央 的一个骨性空腔,呈双凹型,容纳垂体。鞍背是蝶鞍的后方,与颅后窝相邻。鞍底位于
蝶鞍的正下方,通常较平坦。鞍侧壁则是指蝶鞍两侧的骨壁,与海绵窦等结构相邻。
脊神经
第2-12颈神经
从颈部到肩部和上肢的神经。
第1-3腰神经
控制腰部和下肢的运动。
第4-5骶神经
控制臀部和下肢的感觉。
第1-3尾神经
控制尾骨和附近区域的感觉。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调节身体的应激反应,如心跳加 速、血压升高。
副交感神经
调节身体的休息和消化,如减慢 心跳、降低血压。
06
鞍区的临床应用
鞍区结核性脑膜炎
鞍区结核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低热、精神症状等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垂体毛细血管位于垂体前叶表面,收集垂体的血液。
鞍区其他组织毛细血管
鞍区其他组织如视神经、眼动脉等的毛细血管也参与血液循环。
05
鞍区的神经结构
脑神经
01
02
03
04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鼻腔、鼻旁窦和蝶鞍区应用解剖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鼻腔、鼻旁窦和蝶鞍区应用解剖

鼻腔结构
01 鼻腔由骨和软骨构成,分为前庭和固有鼻腔两部 分。
02 前庭内有鼻毛,能够阻挡灰尘和细菌进入鼻腔。 03 固有鼻腔内有鼻甲,能够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
湿度。
鼻腔功能
01
鼻腔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能够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02
鼻腔还有嗅觉功能,能够感知气味。
鼻腔内的粘液能够吸附和排除灰尘和细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
神经外科手术
蝶鞍区与脑部神经中枢紧密相连, 因此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时需要 特别注意保护蝶鞍区的结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鼻腔 、鼻旁窦和蝶鞍区应用解剖
目录
• 鼻腔解剖 • 鼻旁窦解剖 • 蝶鞍区应用解剖
01
鼻腔解剖
鼻腔概述
鼻腔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位于鼻孔和口 腔之间,是气体进入和排出的通道。
鼻腔内有粘膜覆盖,能够分泌粘液,对吸入的空 气进行加湿和过滤。
鼻腔内有嗅觉细胞,能够感知气味。
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下鼻道等。
03
鼻旁窦之间存在骨性间隔,如翼突、筛骨垂直板等,
将各鼻旁窦分隔开。
鼻旁窦功能
01
鼻旁窦具有调节鼻腔湿度和温 度的功能,保持鼻腔内环境稳 定。
02
鼻旁窦对声音的共鸣和过滤具 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听觉效 果。
03
鼻旁窦内的粘膜能够产生粘液 ,润滑鼻腔并维持粘膜湿润。
03
蝶鞍区应用解剖
蝶鞍区概述
01
蝶鞍区是颅骨中一个重要的区域,位于颅底中部,由蝶骨 和鞍背围成。
02
蝶鞍区内有蝶鞍、垂体等重要结构,与脑部神经中枢紧密 相连。
03
蝶鞍区在人体生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内分泌 调节、视觉和听觉传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的动态增强表现:动态扫描时对比剂首先到达1.垂体后叶(垂体下 动脉供血),而后到达2.漏斗干(垂体上动脉供血),最后到达3.垂体前叶 (垂体门静脉供血)。 相对于供应漏斗干的垂体上动脉而言, 垂体下动脉 发出的部位在颈内动脉的更近心端,因此,垂体后叶强化早于漏斗干, 而由 门脉供血的垂体前叶强化最迟。
(9)
1.蝶骨 2.颞极 3.外侧裂 4.视束 5.蝶窦
(10)
1.美克氏腔 2.颞角 3.外侧裂 4.侧脑室 5.颞极
(11)
1.下颌骨 2.侧脑室 3.颞角 4.鼻咽
(12)
1.下颌骨 2.海马 3.侧脑室 4.颞角 5.斜坡
(1)
1.蝶窦 2.前床突 3.侧脑室 4.大脑前动脉 5.视神经
(2)
1.蝶窦 2.颞极 3.前床突 4.侧脑室 5.大脑前动脉 6.视神经
(3)
1.蝶窦 2.颈内动脉 3、颞极.4.大脑中动脉 5.侧脑室 6.透明隔 7.大脑前动脉 8.视神经 9.前床突
(4)
1.鼻咽 2.蝶窦 3.颈内动脉 4.视交叉 5.侧脑室。6.大脑前 动脉 7.大脑中动脉。8.颞极
——鞍底:正常鞍底形状有平直型,下凹型和上凸型三种。下凹型中,其中心 下凹深度87%在2mm以内,最深3.5mm,所有上凸型的高度都小于1.0mm。 正常鞍底侧角呈光滑圆形,而尖锐侧角则提示鞍内肿瘤的存在。约有20%的人 鞍底前高后低,但其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多在5°以内,不超过8°,这种倾斜是 由于蝶窦发育不对称所致,如倾斜高度超过2mm应为异常。鞍底骨质较薄, 成人一般厚约1mm,垂体病变,鞍底骨质的变化发生较早。
(2)闭锁型:间距小于0.2cm (3)半开放型:0.2-0.5cm 蝶鞍的形态变异:
①鞍桥:前、后床突间的骨性桥连接,多为双侧性,多见内分泌障碍、白
痴及癫痫患者。
②颈动脉床突孔:前、中床突之间的韧带连结,孔内有颈内动脉经过,如
此孔过小,可影响颈内动脉的血液循环,须手术切断韧带;
③前床突缺如或侧移:

(1)
(2)
(3) (6)
(4) (7)
(5) (8)
二、影像解剖
常规 T1WI、T2WI 上,正常垂体前叶组织表现与大脑皮质相同的信号强 度;垂体后叶组织表现为短T1、等T2 信号, 与脂肪组织表现近似,但 T1 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不受影响。增强MRI 扫描垂体组织明显均一强化,不 能区分前、后叶。垂体柄是自第三脑室的下丘脑到垂体上缘中部间的线状结 构,在常规 T1WI、T2WI 上信号强度同垂体;增强明显均一强化。
记忆:(1)酸酸乳; (2)检出-(碱-促激素)
海绵窦
海绵窦两侧形状和大小对称,外缘平直或稍外凸。下列CT征象,应考虑为异常 海绵窦:①大小不对称;②形状不对称,尤其外侧壁;③窦内局限性异常密度区。
鞍周神经
①正常型(87%):视交叉直接位于垂体和鞍膈中部的上方; ②前置型(3%):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或其前方; ③后置型(10%):视交叉的后缘位于鞍背或其后方。 视交叉与蝶鞍一般并非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10mm,故垂体瘤生 长扩大冲破鞍膈后还需一定时间才能出现视交叉受压症状。
一、大体解剖
蝶鞍区:蝶鞍及其周围区域。前界为前床突外侧缘和前交叉沟的前缘, 后界是后床突和鞍背,两侧为颈动脉沟。主要结构:蝶鞍、蝶窦、垂体、海 绵窦、鞍周血管、神经等。范围小、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疾病多发部位。
蝶鞍:位于颅中窝的正中部,包括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垂体窝、 鞍背和后床突,形似马鞍。其前后径为11~12mm,鞍底横径为14~15mm,深 度为6~9mm。蝶鞍中部凹陷为垂体窝,窝前方隆起为鞍结节,鞍结节两侧的 小骨突为中床突,鞍结节前方的浅沟称交叉前沟,沟的两侧有视神经管及前 床突;窝的后方为鞍背,其两侧角向上突起为后床突。 根据前、后床突间距分型:(1)开放性:间距大于0.5cm
鞍膈
垂体
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垂体高度测量是诊断微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垂体高度是指冠状面上鞍底上缘至腺体上缘的最大距离。目前认为垂体高度 的标准应依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分别制定。腺体平均高度女性>男性,年轻妇 女垂体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变低,这与月经周期及更年期有关。女 性以垂体高度+(年龄×1/20)计算,此值>9.0mm为可疑,>10.0mm为异 常。男性垂体高度>6.5mm为可疑,>7.7mm为异常,一生变化不明显。男性 垂体内局部低密度罕见,若出现,应高度怀疑垂体病变。
——鞍膈:Ⅰ型:鞍膈完整,较常见,出现率约为42%,垂体柄从膈孔通过; Ⅱ型:鞍膈不完整, 出现率约为38%, 垂体柄穿膈孔处周围有3 mm大小
的开口; Ⅲ型:较少, 出现率为20%左右。此型的鞍膈极不完整, 为一硬脑膜环,
垂体仅被蛛网膜覆盖,暴露于颅腔。正常鞍膈下凹或平直,若上凸可能为垂体 病变扩张所致。在Ⅱ型和Ⅲ型鞍膈,若蛛网膜下腔异常扩张并突入鞍内,使鞍 内充满脑脊液,则垂体被压于鞍底,CT、MRI图像上出现空蝶鞍。
(5)
1.蝶窦 2.颈内动脉 3.大脑中动脉 4.大脑前动脉 5.透明隔 6.视交叉 7. 垂体
(6)
1.垂体 2.漏斗 3、视交叉 4.侧脑室 5.大脑前动脉 6 2.蝶窦 3.垂体 4.视束 5.侧脑室。
(8)
1.鼻咽 2.垂体 3.视束 4.第三脑室 5.侧脑室。
按垂体上缘的形态和垂体高度将正常垂体分为 3 型: A 型:垂体上缘轻度上凸或平直; B 型:垂体上缘轻度下凹, 垂体高度 > 3mm; C 型:垂体上缘明显下凹, 垂体高度 < 3mm, 称为“ 空蝶鞍”。
随着年龄增长,垂体的形态有从 A 型向 B 型演变的趋势,在老年人 C 型比 例增加, 这种由 A 型向 B 型及C 型演变的趋势属于正常生理性老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