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1)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
❖
袁宏道公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
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
4
❖ 第三节 明代文学的突出特征
❖
一、俗文学地位的提高
❖
(一)理论上获得充分肯定
❖
其一,与正宗文学平等。
❖
权威人士纷纷表明态度,文坛领袖李梦阳第一次将《西厢记》与
《离骚》并列。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一批名士,将《水浒》与《史记》
汤、沈剧坛争霸;诗文流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共同的审美
趣味急剧转向世俗化、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
2
❖第二节 明代文学的发展背景
❖
一、城市文化的形成与文学的发展
❖
❖
1、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
❖
2、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
❖
3、艺术趣味世俗化(文学突变的方向)
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最
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
暂的繁荣。)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
治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无
奈文人向古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台阁体、
“一开卷,千万载之事豁然于心胸。. ”
6
❖ 三、雅、俗交融
❖ 1、雅文学俗化
❖ 正宗的雅文学诗文,向民间文学靠拢。风格自 由活泼,语言俗而有趣,浅而不薄。文言小说话本 化,诗歌民歌化。如袁宏道的《湖上》一诗:“一 日湖上走,一日湖上坐;一日湖上住,一日湖上 卧。”
❖
2、俗文学雅化
❖ 民间文学中的俗字、俗体和通俗的风格作品, 如戏曲、话本、民歌、笑话、故事,不断的被文人 修改、加工,逐步演变为雅部;俗文学的创作意趣、 题材趋向、表现手法、语言运用,亦趋向雅化。
道德剧大行其道,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而走向死沉。
❖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思
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创作主体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
大步迈进,很快地迎来了文学突变和全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金
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
❖
其一,题材:重日常琐事,日用起居。
❖
其二,语言:率真自然,俚俗明白。
❖
其三,功用:供人爱玩、足资谈笑。
.
3
❖
二、社会思潮的突变与文学的转向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一)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股文的实行,造成
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思想界出现
无假山歌”。
❖
(二)创作上显示巨大实绩
❖
1、四大奇书展示出无穷魅力。
❖
2、戏曲再起高潮。
❖ 杂剧:徐渭《四声猿》。
❖ 传奇:活跃的传奇把中国戏曲推向了第二个高潮。
❖
三大传奇;汤、沈之争。 .
5
❖ 二、通俗文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形成框架(新的文学观念的形成)
❖ (一)高度重视情感特征
❖
冯梦龙提出“情教”说,将自己的小说集定名为《情史》。
❖
3、雅俗文学兼顾的作家
❖ 康海是状元作家,却大写戏曲。
❖ 王世贞雅文学的领袖却写小说。
.
7
❖
四、流派众多
❖
1、集团林立、流派纷呈。
❖
诗文方面有:以三杨(杨士奇、溥、荣)为代表的台阁体;李东阳
的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云间派。
❖
戏曲方面有:临川派、吴江派。
❖
还有按地域分的:吴中四杰、闵中十才子;社名分的:碧山十老、
并称。激进的思想家李贽将《西厢记》、《水浒》与《离骚》、《史记》
和杜诗并列为五大奇书。
❖
其二,高出正宗文学和经书。
❖
李贽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章,《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
至文”。袁宏道说《六经》、《史记》都不如《水浒传》。冯梦龙认为
《论语》、《孝经》的感染力不如小说“捷且深”。还说“但有假诗文,
几社六子。时代分的:景泰十才子、嘉靖八才子。
❖
2、观点偏颇、霸气十足。
❖
其一,明代文学流派的形成特征,主要是“主张型”的。他们靠文
学主张和观点的一致或相近聚合在一起。
❖
其二,有强烈的革新意识。无论他们高喊什么样的口号,打着什么
样的旗帜,其本质就是改革,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自己规范和要
是“死窖子”、“破草鞋”。是非善恶皆定于我。
❖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
(二)张扬个性与肯定人欲
❖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
❖
李挚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
❖
汤显祖把情欲在内的追求现实享受的“情”与“理”相对立,提出了“世总
为情”、“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反对“拂情以为理”,极力宣扬“情”
实,对艺术虚构持否定态度。直到明代的胡应麟才对唐传奇的虚构有了清
楚的认识,说“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作“幻设语”。称
戏曲无非戏也。叶昼说:“《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是逼真,所
以妙。”
❖ (三)探讨人物性格刻划
❖
1、写形传神
❖
2、个性鲜明
❖ (四)注重语言通俗易懂
❖
蒋大器序中说《三国演义》:“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还说三国
❖
汤显祖提出“至情”和“世总为情”的观点,并以“至情”为人生
的最高境界。他塑造的至情人杜丽娘,就是这一艺术观点的实践。
❖
李贽称《水浒传》是“发愤之所作”。
❖
李梦阳赞扬民歌“无非其情也”,说“真诗乃在民间”。从情感上
否定了高雅文学的价值。
❖ (二)清晰认识虚实关系
❖
明以前的文学理论,主要建立在诗文的评论上,重在诚、真、信、
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
1、王学
❖
王守仁:“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一切以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良知以为不对,我也不敢以为对。
❖
2、禅学。
❖
禅学与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来王学吸收禅学许多东西。
❖
主要观点:本心是道,本心即佛。其它一切都是虚妄的,乃至佛祖、经义也
第一章 明代文学概述
.
1
❖ 第一节 明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历史分期
❖
明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
—1566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社会由乱而治。(虽然明初
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