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复习课程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转向系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因此,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转向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转向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转向机构、转向节和转向器等部分的设计。
2. 转向系统的性能设计:包括转向阻力、转向灵敏度、转向稳定性和转向轻重等性能的设计。
3. 转向系统的材料选择: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转向系统的设计。
4. 转向系统的动态分析: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其工作状态和性能。
5. 转向系统的试验验证:对转向系统进行试验验证,检验其设计是否合理和可行。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1. 教师讲解和指导:教师应该对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操作,熟悉转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和组成,掌握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3. 计算机仿真: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试验,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应该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记录设计过程和结果,包括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试验数据和结论等。
四、总结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车辆工程转向课程设计
目录一.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2)二.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 (2)1 动力缸的推力 (2)2活塞行程和壁厚 (4)三.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 (5)e1 (5)1.预开隙2.滑阀总移动量 (6)∆ (6)3.局部压力降p4.油液流速的允许值[v] (6)5.滑阀直径d (7)6. 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油液流速v (7)∆ (7)7.分配阀的泄漏量Q四.动力转向的评价指标 (8)1.动力转向器的作用效能 (8)2.路感 (8)3.转向灵敏度 (8)4.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 (8)五.三维实体建模 (9)六小结 (12)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一.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1.运动学上应保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转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随着转向轮阻力的增大(或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必须增大(或减小),称之为“路感”。
F h≥0.025~0.190kN时,动力转向器就应开3.当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始工作。
4.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工作灵敏,即转向盘转动后,系统内压力能很快增长到最大值。
6.动力转向失灵时,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7.密封性能好,内、外泄漏少。
二.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1 动力缸的推力图一动力缸的布置动力缸的推力:L L F F 11=(1)1F -作用在直拉杆上的力1L -转向摇臂长度,取160mm(由前轮距1560mm ,那么k (两主销中心线延长线到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取1100,转向节臂长m=0.11k —0.15k ,取m=143mm ,则初选L1=160mm)L -转向摇臂轴到动力活塞缸之间的距离,取200mm推力F 与工作油液压力P 和动力缸截面积S 之间由如下关系:PS F = (2)将式(2)代入式(1)可得:PL L F S 11=(3)由于两侧的工作面积不同,应按较小一侧的工作面积来计算,即:()422p d D S -=π (4)D-动力缸直径p d -活塞杆直径,一般取D d p 35.0=,将其代入式(4)可得:pl L F D π8775.0411= (5)其中,p 一般在6~10MPa 之间取值,最高可取16.5~18MPa 本设计取10MPa 作用在直拉杆上的力:lM F R=1 (6)Pf G Mr133==296.521N.m式中,f 为轮胎和路面见的摩擦因素,一般取0.7;G 1为转向轴负荷(N )p21页前置后驱前轴负荷满载时在0.45-0.5,满载1940Kg 则取G=9312N;p 为轮胎气压(MPa )取0.5R M -转向阻力矩l -直拉杆到转向节的距离,为240mm ,将其代入式(6)可得:N lM F R12351==再代入式(5) mmpl L F D 128775.0411≈=π (7)2活塞行程和壁厚活塞移动到某一极限位置时,端面到缸盖之间,应当留有D e )6.0~5.0(=的间隙,以利于活塞导向作用,取mm D e 65.0==,活塞厚度可取为mm D B 6.33.0==动力缸的最大长度:110s B e s +++= (8)式中 1s -活塞的最大位移量 ︒=1802max 1wR s πβ式中 max β-转向摇臂由中间位置转到极限位置的转角,取︒=31max β W R -齿扇的啮合半径,取为30mm 将其代入式(8)可得: mm R s W461802max 1=︒=πβ再将其代入式(7)可得:mm s B e s 66101=+++=动力缸壳体壁厚t ,根据计算轴向平面拉应力z G 确定()n t Dt D p G z τσ≤⎥⎦⎤⎢⎣⎡+=224 (9)式中 p-油液压力,为10MPa D-动力缸直径,为10mmn-安全系数,一般在3.5~5范围内选取,本设计取n=4 τσ-壳体材料的屈服点,为350MPa 将其代入式(9)可得mm t 22.0≥ 所以,取动力缸壳体壁厚为2mm三.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分配阀的要参数有:滑阀直径d 、预开隙e 1密封长度e 2、滑阀总移动量e 、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液流速度v 、局部压力降和泄漏量等。
转向系教案
转向系教案【课程名称】:转向系教案【课程目标】:1.理解转向系的作用和结构。
2.掌握转向系维修的基本流程。
3.学会分析和解决转向系常见问题。
转向系是指汽车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操作,使车辆转移方向的系列机械构造。
它是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负责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对车辆的安全、稳定和灵敏性有很大影响。
转向系由转向器、转向齿轮、转向杆、拉杆、悬挂总成等部件组成。
其中,转向器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它能将驾驶员通过方向盘的旋转转化为轮胎的转向运动。
1.排除故障首先需要排除转向系统中各部件的故障。
在排查转向系故障时,应根据故障情况逐一检查转向器、转向齿轮、转向杆、拉杆、悬挂总成等部件。
2.更换故障部件如果发现转向系统中某个部件故障,需要及时更换。
在更换前,应先检查更换部件的型号是否正确,再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更换。
3.调整转向角度在更换转向系统部件后,需要对转向角度进行调整。
转向角度就是方向盘转动一定角度时车轮的转动角度,应根据车辆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调整,并进行相关的试车。
1.方向盘抖动方向盘抖动是常见的转向系统故障。
原因通常是由于前轮不平衡或轮胎花纹磨损不均匀,也可能是由于转向器或转向齿轮运转不平稳。
需要检查轮胎是否平衡,或检查转向器和转向齿轮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2.转向不灵转向不灵指驾驶员通过方向盘的旋转,车辆不能按照预期转向。
原因可能是转向器或其他转向系统部件的损坏或磨损,也可能是由于转向油液不足或质量不佳。
需要逐一检查相关部件,修复或更换有问题的部件,同时对转向油进行更换。
3.异响转向系统发出噪音通常是由于转向器或转向齿轮损坏,或者转向杆连接部件发生松动等原因。
需要逐一检查相关部件,排查问题,及时更换有问题的部件,在更换前应先检查新部件的型号。
转向系统是车辆重要的部分,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和变向时转向系统对车身的反应速度和机动灵活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体行驶的稳定程度和安全性。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需要理解的是转向系统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基本的维修流程以及常见故障的排查与解决。
汽车设计 第九章 转向系设计
(1) 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2)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转弯半径小)。 (3)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4) 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激振动,转向盘没有摆动。 (5) 悬架导向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尽 可能小。 (6) 操纵轻便,转向时,施加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对乘用车不应超过150~200N,对商 用车不应超过500N。 (7)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8)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 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cot 3 K 4L
m0.11~0.15K
23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9.6.2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初选了 和m以后,还需要校核这个梯形是否能满足 要求,可以应用作图法进行校核。具体的作法如下: (1) 首先按式(9-54)初选转向梯形臂长m;按式(9-53) 初选底角 ,画出中间位置时的转向梯形图,如图 9.26所示; (2) 再给出一系列内轮转角,通过作图求得对应的外轮 转角。 (3) 分别以A和B为原点, i 把 和 o 画在图上,如图 9.26所示。每对射线有一个交点,把这些交点连接起 来,就得到在选定的梯形底角下的实际特性曲线。
24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9.6.3 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1.双横臂独立悬架横拉杆断开点位置确定
1) 三心定理法
轿车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轿车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轿车转向系设计此次设计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
利用相关汽车设计和连杆机构运动学的知识,首先对给定的汽车总体参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转向器、转向系统进行选择,接着对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主要是转向梯形)进行设计,再对动力转向机构进行设计。
转向器在设计中选用的是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转向梯形的设计选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梯形,通过对转向内轮实际达到的最大偏转角时与转向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度的差值的检验和对其最小传动角的检验,来判定转向梯形的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一、整车参数1、汽车总体参数的确定本设计中给定参数为:二、转向系设计概述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的总称。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愿进行直线或转向行驶。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1) 汽车转向行驶时,全部车轮绕瞬时转向中心转动;2) 操纵轻便,方向盘手作用力小于200N;3) 转向系角传动比15~20;正效率高于60%,逆效率高于50%;4) 转向灵敏;5) 转向器与转向传动装置有间隙调整机构;6) 配备驾驶员防伤害装置;三、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机械转向器是将司机对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沿转向车轴轴向的移动),并按一定的角转动比和力转动比进行传递的机构。
机械转向器与动力系统相结合,构成动力转向系统。
高级轿车和重型载货汽车为了使转向轻便,多采用这种动力转向系统。
采用液力式动力转向时,由于液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路面上的冲击载荷,故可采用可逆程度大、正效率又高的转向器结构。
《汽车转向系》课件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品牌轿车转向系统的设 计及优化
案例二
某SUV车型转向系统的改 进与性能提升
案例三
电动汽车转向系统的特点 与挑战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 转向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 盘、转向轴、齿条、齿轮等组成
。
当驾驶员转动转向盘时,力通过 转向轴传递到齿条,齿条的移动 驱动齿轮转动,进而改变汽车的
方向。
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的特点是结 构简单、紧凑,传动效率高,转
向力矩传递直接。
循环球式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循环球式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盘、转 向轴、传动副、螺母、钢球等组成。
转向拉杆球头检查
检查转向拉杆球头是否松动, 防尘套是否完好无损。
转向器固定螺栓检查
确保转向器固定螺栓紧固,无 松动现象。
转向系统的定期保养
01
02
03
04
转向油液更换
根据车辆使用情况和厂家建议 ,定期更换转向油液,以保证
转向系统正常工作。
检查转向器
定期检查转向器的工作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转向系统的作用
确保驾驶员能够根据需要控制汽 车的行驶方向,提高驾驶安全性 。
转向系统的分类
01
02
03
机械转向系统
通过驾驶员的体力转动方 向盘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 。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在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增 加液压助力,减轻驾驶员 的体力负担。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采用电动机提供助力,实 现更加灵活和精确的转向 控制。
jiaoche转向系课程设计
jiaoche转向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轿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转向系统在汽车安全行驶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判断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转向系统维护和保养。
3. 学生能运用工具和设备,参与转向系统的拆装和检查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转向系统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对汽车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汽车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转向系统相关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转向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转向器、转向柱、转向机、转向助力装置等)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类型- 转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常见转向系统类型(齿轮齿条式、蜗轮蜗杆式、电动助力式等)3. 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作用- 转向器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柱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机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助力装置的结构与作用4.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故障诊断方法与步骤- 转向系统维修工艺及注意事项5. 转向系统维护与保养- 转向系统日常检查与维护- 转向系统定期保养内容和方法- 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6. 转向系统拆装与检查- 转向系统拆装工具和设备-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的方法和技巧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微型客车转向系课程设计
微型客车转向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微型客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 了解转向系统的维护与检修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转向系统的基本检查和维护;2. 能够分析转向系统故障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微型客车的转向系统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提高职业认识;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重视车辆安全性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职二年级,具有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一定故障诊断和处理能力的汽车维修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型客车转向系统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介绍微型客车转向系统的组成,包括转向盘、转向柱、转向机、转向拉杆、转向节等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第一节 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原理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分析转向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助力转向和非助力转向的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第二节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3. 转向系统的检查与维护:讲解转向系统的常规检查方法,如检查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转向机油的更换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第三节 转向系统的检查与维护4.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介绍常见转向系统故障的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第四节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转向系统的拆装、检查、维护及故障诊断的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转向系课程设计
转向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理解其在汽车行驶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转向系的特点,如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等。
3. 让学生掌握转向系的检查与维护方法,了解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设备对转向系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零部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转向系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会转向系的拆装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转向系基本概念与组成- 汽车转向系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转向系的组成及其作用2. 转向系工作原理与类型- 机械转向系工作原理及特点- 液压助力转向系工作原理及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工作原理及特点3. 转向系检查与维护- 转向系的常规检查方法- 转向系的维护与保养- 常见转向系故障诊断与排除4. 转向系拆装与调试- 转向系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转向系的调试方法与技巧- 转向系拆装与调试的安全操作规范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转向系零部件的识别与拆装- 转向系故障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转向系实操考核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转向系基本概念与组成第二周:转向系工作原理与类型第三周:转向系检查与维护第四周:转向系拆装与调试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一章:汽车转向系概述第二章:转向系的类型与工作原理第三章:转向系的检查与维护第四章:转向系的拆装与调试第五章:转向系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转向系相关知识。
项目十二第10章汽车转向系一、2
教案首页讲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一节转向系统概述在驾驶员看来,转向系统仿佛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系统。
简单地向所希望方向转动方向盘,车辆则做出与之相应的反应。
现在的转向系统远非那么简单。
转向系统涉及到许多部件,这些部件分布于扶握方向盘的手与支撑在路面上的前轮之间。
所有这些部件共同构成转向系统。
一、转向系的功用与类型1、功用:实现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和保持汽车稳定的行驶路线。
2、类型: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
二、转向系统类型现在车辆上采用两种类型的转向机:整体式转向机齿轮齿条转向机两种设计均能够装备手动转向机或动力辅助转向机,手动和动力辅助转向机的机械操作原理类似。
但是,动力辅助转向机利用液体压力来减轻驾驶员对方向盘施加的作用力。
1、整体式转向机系统多数后轮驱动车辆和绝大多数卡车继续采用整体式转向机。
在这些系统上,如果准备采用动力辅助装置,则转向机和阀总成将安装在整体装置中。
2. 齿轮齿条转向机系统现在所有前轮驱动车型和某些后轮驱动车型均采用了齿轮齿条系统。
齿轮、齿条是将方向盘旋转运动转换成横向运动的两个部件。
转向轴连接到转向机的主动齿轮上,而主动齿轮和方向盘一起旋转。
主动齿轮轮齿与齿条轮齿啮合,旋转的主动齿轮使得齿条左右移动。
齿条横向作用力推拉转向横拉杆以改变车辆前轮的方向。
齿轮齿条系统具有下列优点:重量较轻,改善了燃油经济性。
空间利用率好,便于紧凑的设计。
具有适应大量车辆技术规格设计的灵活性。
与前轮驱动车辆设计相适应。
提高了灵敏度和增强“路感”。
三、汽车转向条件每个车轮的轴线延长线在转向时应相交于一点O,要实现正确的转向,必须有一个转向中心,同时使内转向轮偏转。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一、前言转向系设计是汽车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汽车工程专业中,转向系设计课程是必修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转向系设计课程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1.了解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4.具备独立完成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转向系统概述1.1 转向系统定义1.2 转向系统分类1.3 转向系统发展历史2. 转向系统基础知识2.1 前轮悬挂形式及其特点2.2 前轮定位角及其调整方法2.3 前轮自动回正机构原理和作用3. 转向器件设计与计算3.1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设计与计算3.2 摆臂式转向机构设计与计算4. 车辆稳定性分析4.1 车辆稳定性概述4.2 转向系统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4.3 转向系统仿真分析软件使用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1.1 讲授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2 分析转向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3 演示转向系统仿真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实践课程2.1 学生独立完成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2.2 学生进行转向系统仿真分析实验。
五、教学手段1. 讲授课件:使用PPT讲解理论知识;2. 实验平台:使用汽车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3. 设计软件:使用CAD等相关软件进行设计。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成绩:包括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及其报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等;3.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转向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总结通过本文对于转向系设计课程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该课程的目标、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需要注重软件的应用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备独立完成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的能力。
汽车转向系教案范文
汽车转向系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3.能够正确诊断和排除汽车转向系统故障。
教学重难点:1.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2.如何正确诊断和排除汽车转向系统故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汽车转向系统的图纸和示意图;3.汽车转向系统实物或模型;4.汽车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出“汽车转向”话题,了解学生对汽车转向的基本认识和相关问题。
二、概念和原理介绍(10分钟)1.汽车转向的定义: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是通过转向系统来实现的;2.汽车转向的原理:利用转向系统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传递给车轮,通过对车轮进行控制来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三、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30分钟)1.方向盘: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来操控汽车的行驶方向;2.轴承和传动装置:将方向盘的转动传递给车轮;3.转向机构:根据驾驶员的操纵动作将方向盘的转动放大,并传递给车轮;4.前悬挂系统:支撑车轮并减震,使转向更为平稳;5.车轮和轮胎: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35分钟)1.转向阻力过大:可能的原因包括转向机构激活力过大、转向机构零件损坏等;2.方向盘异响:可能的原因包括转向机构传动装置噪音、球头松动等;3.方向盘偏斜:可能的原因包括方向机座椅损坏、传动装置松动等;4.方向盘不归位:可能的原因包括方向机传动装置松动、转向机构损坏等。
五、答疑讲解(10分钟)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汽车转向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解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和作用。
通过常见故障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诊断和排除转向系统故障的能力。
汽车转向课程设计
汽车转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类型。
2. 学生能掌握转向系统中齿轮比、转向比、转向梯形等基本概念。
3. 学生了解转向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安全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比例、计算等手段,解决转向系统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汽车转向系统进行设计与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转向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汽车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学生意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驾驶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类型2. 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转向齿轮比、转向比、转向梯形等概念- 转向系统的力学分析- 不同类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3. 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与部件- 转向柱、转向机、转向器、转向节等部件的作用及结构- 齿轮齿条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结构特点4. 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转向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简单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改进实例5. 汽车转向系统与安全- 转向系统故障分析- 转向系统维护与保养- 安全驾驶与转向系统的关系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轿车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轿车转向系设计此次设计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
利用相关汽车设计和连杆机构运动学的知识,首先对给定的汽车总体参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转向器、转向系统进行选择,接着对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主要是转向梯形)进行设计,再对动力转向机构进行设计。
转向器在设计中选用的是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转向梯形的设计选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梯形,通过对转向内轮实际达到的最大偏转角时与转向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度的差值的检验和对其最小传动角的检验,来判定转向梯形的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一、整车参数1、汽车总体参数的确定本设计中给定参数为:二、转向系设计概述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的总称。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愿进行直线或转向行驶。
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1)汽车转向行驶时,全部车轮绕瞬时转向中心转动;2)操纵轻便,方向盘手作用力小于200N;3)转向系角传动比15~20;正效率高于60%逆效率高于50%4)转向灵敏;5)转向器与转向传动装置有间隙调整机构;6)配备驾驶员防伤害装置;三、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机械转向器是将司机对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沿转向车轴轴向的移动),并按一定的角转动比和力转动比进行传递的机构。
机械转向器与动力系统相结合,构成动力转向系统。
高级轿车和重型载货汽车为了使转向轻便,多采用这种动力转向系统。
采用液力式动力转向时,由于液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路面上的冲击载荷,故可采用可逆程度大、正效率又高的转向器结构。
1、机械式转向器方案选取选取循环球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有螺杆和螺母共同形成的落选槽内装钢球构成的传动副,以及螺母上齿条与摇臂轴上齿扇构成的传动副组成,如图所示。
循环球式转向器示意图循环球式转向器的优点是:在螺杆和螺母之间因为有可以循环流动的钢球,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因而传动效率可以达到75%- 85%在结构和工艺上采取措施后,包括提高制造精度,改善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螺杆、螺母上的螺旋槽经淬火和磨削加工,使之有足够的使用寿命;转向器的传动比可以变化;工作平稳可靠;齿条和齿扇之间的间隙调整工作容易进行,适合用来做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间隙调整机构循环球式转向器的主要缺点是:逆效率高,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制造精度要求高。
2、防伤安全机构分析汽车发生正面冲撞时,轴向力达到一定值以后,塑料销钉剪断,套管与轴产生相对移动,存在其间的塑料能增大摩擦阻力吸收冲击能量。
此外,转向传动轴长度缩短,减小了转向盘向驾驶员一侧的移动量,起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
安全联轴套管1—套管2 —塑料销钉3 —轴这种防伤机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只要合理选取销钉数量与直径,便能保证它可靠地工作和吸收冲击能量。
四、转向系性能参数1、传动比变化特性转向器角传动比可以设计成减小、增大或保持不变的。
影响选取角传动比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转向轴负荷大小和对汽车机动能力的要求。
若转向轴负荷小或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不存在转向沉重问题,应取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以提高汽车的机动能力。
若转向轴负荷大,汽车低速急转弯时的操纵轻便性问题突出,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角传动比。
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曲线应选用大致呈中间小两端大些的下凹形曲线,如图所示。
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特性曲线2、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
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并把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传动副的传动间隙在转向盘处于中间及其附近位置时要极小,最好无间隙。
若转向器传动副存在传动间隙,一旦转向轮受到侧向力作用,车轮将偏离原行驶位置,使汽车失去稳定。
传动副在中间及其附近位置因使用频繁,磨损速度要比两端快。
在中间附近位置因磨损造成的间隙过大时,必须经调整消除该处间隙。
为此,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应当设计成下所示的逐渐加大的形状。
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图中曲线1表明转向器在磨损前的间隙变化特性;曲线2表明使用并磨损后的间隙变化特性,并且在中间位置处已出现较大间隙;曲线3表明调整后并消除中间位置处间隙的转向器传动间隙变化特性。
五、动力转向机构设计计算1、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1)运动学上应保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转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随着转向轮阻力的增大(或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必须增大(或减小),称之为“路感”。
3)当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F h>0.025〜0.190kN时,动力转向器就应开始工作。
4)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5)工作灵敏,即转向盘转动后,系统内压力能很快增长到最大值。
6)动力转向失灵时,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7)密封性能好,内、外泄漏少。
2、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1)动力缸尺寸计算动力缸的主要尺寸有动力缸内径、活塞行程、活塞杆直径和动力缸体壁厚。
动力缸产生的推力F为F F 1L 1L式中,Ll 为转向摇臂长度;L 为转向摇臂轴到动力缸活塞之间的距 离。
推力F 与工作油液压力p 和动力缸截面面积S 之间有如下关系S JPL因为动力缸活塞两侧的工作面积不同,应按较小一侧的工作面 积来计算,即2 2S4(D dJ式中,D 为动力缸内径;d P 为活塞杆直径,初选d P =0.35D ,压力 p = 6.3Mpa 。
联立后得到D J4 F1LldP=63 mm 所以 d=22mm活塞行程是车轮转制最大转角时,由直拉杆的的移动量换算到 活塞杆处的移动量得到的。
活塞厚度可取为B=0.3D 。
动力缸的最大长度s 为s 10 (0.5 ~ 0.6) D 0.3D^=130mm动力缸壳体壁厚t,根据计算轴向平面拉应力z来确定,即2p[ 4(Dt t)式中,p为油液压力;D为动力缸内径;t为动力缸壳体壁厚;n为安全系数,n=3.5~5.0; s为壳体材料的屈服点。
壳体材料用铸造铝合金采用ZL105,抗拉强度为160-240MPa t=5mm活塞杆用45刚制造,为提高可靠性和寿命,要求表面镀铬并磨光。
2)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分配阀的要参数有:滑阀直径d、预开隙e密封长度&、滑阀总移动量e、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液流速度v、局部压力降和泄漏量等。
分配阀的泄漏量Q3Q ? p? p=2.26 10 cm/s12e2局部压力降P当汽车宜行时,滑阀处于中间位置,油液流经滑阀后再回到油箱。
油液流经滑阀时产生的局部压力降P(MPa)为24 2p 号但810 v3式中一油液密度,kg/m ;—局部阻力系数,通常取 =3.0 ;v —油液的流速,m/s。
P的允许值为0.03〜0.04MP&3)动力转向的评价指标1动力转向器的作用效能用效能指标s F h 来评价动力转向器的作用效能。
现有动力转向器的效能指标s=1~15。
2.路感驾驶员的路感来自于转动转向盘时,所要克服的液压阻力。
液压阻力等于反作用阀面积与工作液压压强的乘积。
在最大工作压力时,轿车:换算以转向盘上的力增加约30~50N3.转向灵敏度转向灵敏度可以用转向盘行程与滑阀行程的比值i来评价I D swi2比值i越小,则动力转向作用的灵敏度越高。
4.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是指输入转矩与输出转矩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是用来评价动力转向器的主要特性指标。
因输出转矩等于油压压力乘以动力缸工作面积和作用力臂,对于已确定的结构,后两项是常量,所以可以用输入转矩M©与输出油压p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来表示动力转向的静特性,如图。
常将静特性曲线划分为四个区段。
在输入转矩不大的时候,相当于图中A段;汽车原地转向或调头时,输入转矩进入最大区段(图中C段); B区段属常用快速转向行驶区段;D区段曲线就表明是一个较宽的平滑过渡区间。
要求动力转向器向右转和向左转的静特性曲线应对称。
对称性可以评价滑阀的加工和装配质量。
要求对称性大于0.85。
静特性曲线分段示意图六、转向梯形的选择转向梯形有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都必须正确选择转向梯形参数,做到汽车转弯时,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使在不同圆周上运动的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
同时,为达到总体布置要求的最小转弯直径值,转向轮应有足够大的转角。
本设计中由于采用的是非独立式悬架,应当选用与之配用的整体式转向梯形。
1、整体式转向梯形整体式转向梯形是由转向横拉杆1、转向梯形臂2和汽车前轴3组成,如下图所示。
其中梯形臂呈收缩状向后延伸。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整前束容易,制造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一侧转向轮上、下跳动时,会影响另一侧转向轮。
当汽车前悬架采用非独立式悬架时,应当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
整体式转向梯形的横拉杆可位于前轴后或者前轴前(称为前置梯形)。
对于发动机位置$整体式转向梯形1—转向横拉杆2 —转向梯形臂3 —前轴低或前轮驱动汽车,常采用前置梯形。
前置梯形的梯形臂必须向前外侧方向延伸,因而会与车轮或制动底版发生干涉,所以在布置上有困难。
为了保护横拉杆免遭路面不平物的损伤,横拉杆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得高些,至少不低于前轴高度。
2、转向梯形优化两轴汽车在转向时,若不考虑轮胎的侧向偏离,则为了满足对转向系的要求,其内、外转向轮理想的转角关系如图所示,由下式决定:DO CO Kcot o cot i0 i BD L式中:。
—外转向轮转角;i —内转向轮转角;K —两转向主销中心线与地面交点间的距离;L —轴距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合理匹配是由转向梯形来保证。
理想的内、外转向轮转角间的关系在忽略侧偏角影响的条件下,两转向前轮轴线的延长线交在后轴延长线上,如图4-7所示。
设B i、B o分别为内、外转向车轮转角,L为汽车轴距,K为两主销中心线延长线到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
若要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则梯形机构应保证内、外转向车轮的转角有如下关系cot 0 cot若自变角为00,则因变角B i的期望值为i f( 0) arc cot(cot 0 K / L)现有转向梯形机构仅能近似满足上式关系。
由机械原理得知,四连杆机构的传动角不宜过小,通常取"in 40 °。
如图所示,转向梯形机构在汽车向右转弯至极限位置时达到最小值,故只考虑右转弯时min即可。
利用该图所作的辅助用虚线及余弦定理,可推出最小传动角约束条件为理想的内外轮转角关系简图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的可行域转同油瑶轿车动力转向系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