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酚——酚》教学设计
《醇和酚》 教学设计
《醇和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区分醇和酚的结构特点,并掌握醇和酚的定义。
(2)学生能够理解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醇的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以及酚的酸性、取代反应等。
(3)学生能够熟练书写醇和酚的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醇和酚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2)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1)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2)酚的酸性强弱比较及取代反应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醇和酚类物质的图片,如酒精、苯酚软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醇和酚。
2、讲授新课(1)醇的结构与分类结合多媒体展示醇的分子结构模型,讲解醇的定义、官能团(羟基)以及醇的分类方法(根据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类型分为伯醇、仲醇、叔醇;根据醇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2)醇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乙醇,引导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等方面总结醇的物理性质。
强调醇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且醇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使其沸点高于相应的烷烃。
(3)醇的化学性质①醇的取代反应通过实验演示乙醇与氢溴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讲解醇与卤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的机理。
②醇的消去反应以乙醇为例,讲解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条件和反应机理。
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消去反应的过程。
③醇的氧化反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后迅速插入乙醇中,观察实验现象。
醇酚标准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二、知识讲解考点1:醇及醇的命名1.醇: C n H 2n+1OH2.饱和一元醇的命名①选主链:选择含官能团—OH 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编号位:从离—OH 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③写名称:支链位置→支链数目→支链名称→羟基位置→某醇。
这种基本命名比较简单,只要按照基本步骤把主链选好,编好号即可。
命名时醇是母体,主链有几个碳则命名为“某醇”,不要把羟基作为取代基。
如: 命名为3—甲基—3—戊醇。
考点2:醇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Al 之前)的反应,如:2R-OH+2Na→2RONa + H 2↑2.取代反应 :(1)与HX, ROH +HX RX +H 2O(2)分子间脱水:2R -OH ROR + H 2O3.氧化反应:①燃烧:C 2H 5OH+3O 2→2CO 2+3H 2O (淡蓝色火焰)②催化氧化:2C 2H 5OH+ O 22CH 3CHO +2H 2O注:醇氧化规律:(1)R-CH 2OH → R -CHO (2)-OH 本位C 上只有1个H ,氧化得酮(3)-OH 本位C 上没有H ,不能被氧化,但可燃烧。
4.消去反应:C 2H 5OH CH 2=CH 2 +H 2O注:从一个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某些醇和卤代烃(与连有羟基或卤原子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
(3)典型反应CO H CH CH OH CH CH SO H ︒+↑===−−−→−-1702222342浓 △催化剂 △ 浓H 2SO 4 1400C 浓H 2SO 4 1700C 〔O 〕 HO||22323BrH O H CH CH CH CH CH CH NaOH ∆++↑===-−−−→−--乙醇 知识延伸:根据某些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由醇氧化成醛(或羧酸),含有;由醇氧化成酮,含有;若该醇不能被氧化,则必含有COH(与—OH 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5.酯化反应:C 2H 5OH +CH 3COOH CH 3COOC 2H 5 +H 2O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高中化学_醇和酚—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仪器:小烧杯、小试管(5)、大试管(1)、药匙
药品:苯酚晶体、苯酚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
FeCl3溶液、蒸馏水
明确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
实验1::
取1/2药匙苯酚晶体于洁净大试管,加蒸馏水至试管1/6处,充分振荡至浑浊,均分于两支小试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和Na2CO3溶液并振荡。
【学习环节六】课堂小结
1、苯酚的结构和性质;
2、邻近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使物质表现出自身特有的性质;
3、
“个例”→“一般”预测物质性质;
作业:《丛书》§2-2--第3课时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苯、乙醇知识的基础上,对衍生物酚的进一步学习。从知识上讲学生已经学习了苯的性质,羟基的性质。也知道同一有机物中不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从方法上讲,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与程序。从能力上讲,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已初步形成。但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其熟练程度不高。因此,在苯酚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则让学生通过分析结构(苯环和羟基的组合),回顾苯及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邻近基团间存在相互影响这一认识,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得出苯酚的部分化学性质。同时,通过阅读探究的方式完善苯酚的化学性质。最后,再次从邻近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深化对苯酚化学性质的认识,以及由个例到一般,推及酚类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哪些物理性质?请大家阅读教材P62上,完善对苯酚物理性质的全面认识。
【学生】阅读探究、完善---
【展示并提醒】
【学以致用】性质决定应用
1、如何保存苯酚?2、苯酚不慎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
【学习环节二】苯酚结构分析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完成3-1醇酚的教学习题讲评第一课时:醇;第二课时:醇习题讲解第三课时:酚第四课时:酚习题讲解2、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典型代表物,认识各类物质的性质;强化结构决定性质;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1.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方案Ⅰ】复习再现,探究、接受、迁移学习复习再现(情景创设):复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计算机课件、立体模型展示乙醇的结构,深入认识羟基官能团。
探究学习: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首先讨论乙醇和水结构的相似点,进而根据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推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规律。
然后开展讨论,对比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乙醇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被重铬酸钾酸性溶液,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的反应,讨论小结实验现象。
接受学习: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讲解乙醇的消去反应规律;讲解乙醇的取代反应规律;讲解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反应规律。
迁移学习:根据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规律,推测甲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反应可能生成乙烯或乙醚的反应规律,推测2?丙醇可能的反应产物;根据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与氢溴酸反应的产物;根据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推测1?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产物。
小结提高:分析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变化的基团和不变的基团,归纳反应中“官能团转化”的规律。
例如,乙醇(CH3—CH2OH)→乙醛(CH3—CHO),变化的是—CH2OH→ —CHO,不变的是CH3—,规律小结:醇→醛,即R—CH2OH→R—CHO。
高中化学《醇酚》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教学指导思想《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注意与醇和苯的性质比较,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探究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2.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需要老师不断探索,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应当是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背景以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依据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而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
因此,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和苯基性质的探讨(官能团共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基和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的探讨(官能团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高中化学醇酚教案
主题:醇和酚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2. 理解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和应用。
3. 掌握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醇和酚。
二、教学内容
1. 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
2.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3. 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4. 醇和酚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验展示几种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对醇和酚的兴趣。
2. 讲解醇和酚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3. 探讨醇和酚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等。
4. 分析醇和酚的化学性质,包括醇的氧化反应和酚的取代反应等。
5. 展示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醇的用途和酚的杀菌作用。
6. 进行实验:让学生进行几种简单的醇和酚的化学反应实验,加深他们对醇和酚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醇,哪些是酚?
A. 乙醇
B. 苯酚
C. 丙烯
D. 丙醇
2. 下列物质中哪种具有羟基官能团?
A. 乙烯
B. 乙醇
C. 丙烷
D. 苯酚
3. 乙醇和苯酚的沸点分别是多少?哪个更容易挥发?
五、课堂讨论
1. 为什么醇和酚在化学反应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区别,掌握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对醇和酚的认识,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醇酚教案5篇
醇-酚教案5篇醇-酚教案篇1微格教学教案(10分钟)设计者:郭倩教学对象:高一学生科目:地理课题:地球自转与公转主要的教学技能:演示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灯方面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够利用自转和公转相关学问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熟悉到一切物质处于运动状态,运动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培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和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醇-酚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什么是猪流感,了解其危害性。
2、懂得怎样预防猪流感。
活动预备:图片,投影仪。
活动过程:一、利用投影仪请幼儿观看图片并提问:1、图片(一):图片上有谁?他头怎么了?2、图片(二):这个小朋友喉咙怎么了?3、图片(三):这个小朋友身体舒适吗?从哪里看出他很难过,他的表情怎样?(1)这种病叫什么病?教师小结什么是猪流感。
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状况下很少感染,近年消失人感染猪流感病例。
二、了解猪流感的危害性。
提问:猪流感有什么危害?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三、怎样预防猪流感。
1、争论:怎样才能预防猪流感?小结: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常使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和打喷嚏后;要加强居室卫生,常开窗通风;尽量避开去人群拥挤、通风不畅的场所;避开接触流感样病症(发热、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2、学习儿歌《洗手五步歌》。
延长活动:请家长协作引导幼儿正确洗手,预防猪流感。
醇-酚教案篇3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进取性较高,学问的把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醇_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醇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德卧中学韦玉榜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要研究的是醇类的性质,学生已经在必修2中学过乙醇的性质,选修5中学过官能团的分类,醇类是继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学习后的另一类有机物。
醇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醇类的代表物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学生非常熟悉,由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学生更容易接受。
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
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这就是必修中建立起的相关知识系统。
本节课既与前面有机物间存在相互的转化关系,也是学生掌握“类别”概念的关键,同时为以后有机合成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课进一步训练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学会研究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有机化学中的乙醇,对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农村乡镇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选修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无论是什么程度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有强烈的求知欲。
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物感知、分子模型、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理解醇反应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能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提高逻辑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的过程中,形成物质性质的多样性跟物质结构相关的辩证认识,反应条件影响反应过程的辩证认识,从而产生积极探索有机化合物的可持续动力。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醇酚》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醇酚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醇酚的化学特性和作用,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醇酚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醇酚的化学性质和作用2.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3.了解醇酚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2.如何理解醇酚的性质和应用四、教学过程1.引入:利用黑板画图或利用PPT展示图案将几种醇酚的分子式分别写出,引出今天将要学习的醇酚的性质和应用及实验室制备方法。
2.讲解醇酚的基本概念1)醇酚的命名规则2)醇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溶解性b.稳定性c.氧化性3)醇酚的应用和实际意义4)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3.学生参与实验1)从实验器材上拿出玻璃棒,玻璃管等,并告诉学生使用方法2)帮学生准备试管和试管架,将各种化学试剂放在对应试剂架上3)让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实验,重点查看反应结果4.归纳总结1)回顾醇酚的性质和应用2)总结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3)让学生写下心得,为下节课作好准备五、教学评价1.利用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学生对醇酚实际表现的了解程度。
2.检查学生写下的心得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
3.进行班级表彰以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本节课主要是围绕醇酚的性质和应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醇酚的实际应用。
同时,本节课重点掌握掌握醇酚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掌握醇酚的实验室制备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醇酚,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下个课时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完整word版)醇 酚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一、教材分析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
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
醇酚教案共三课时
第三章 第一节 醇 酚 教案(共三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醇、酚的典型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根据典型代表物,认识上述各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第一、二课时 醇【引入】我们在上一章第三节学习了卤代烃,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卤代烃的定义是什么?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产生的化合物。
那么如果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衍生出含羟基化合物,又叫什么呢?【举例】CH 3CH 2OHCH 3CHCH 3CH 3乙醇2-丙醇苯甲醇苯酚邻甲基苯酚OHCH 2OHOHOH【板书】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接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讲解】一、醇1、官能团:羟基 —OH2、分类 一元醇: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 2n+1OH ,表达式:R — OH 如:CH 3CH 2OH按羟基的数目二元醇 如:CH 2CH 2OHOH 多元醇 如:CH 2CH CH 2OHOH OH饱和醇 醇 脂肪醇按烃基的种类 不饱和醇 芳香醇伯醇 CH 3CH 2CH 2OH按α碳的种类 仲醇CH 3CHCH 3OH叔醇CH 3CCH 3OHCH 33、命名(1)普通命名法——用于简单的醇:烃基+醇(2)系统命名法:a、选含羟基的最长碳链做主链,称某醇;b、从靠近羟基一端编号;c、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个数用“二”“三”表示。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 第三章第二节 醇 酚(第3课时) 教案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二节醇酚第3课时酚一、教材分析苯酚是芳香烃的重要羟基衍生物,本节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让学生认识到多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与制约。
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边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
对有机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几种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希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1)能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解释酚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辨识酚的官能团,结合苯酚的结构和实验认识其主要化学性质,形波“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的观念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酚的结构差异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新课引入】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含有羟基的两类有机化合物:醇和酚中的醇类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以苯酚为代表物来学习酚的性质。
【教师活动】PPT展示生活中的酚类图片一、苯酚的组成与结构1.酚: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苯酚是最简单的一元酚2.苯酚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结构简式共面特点C6H6O 至少有 12 个原子共面,最多有 13 个原子共面【探究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并小心闻气味,探究苯酚的水溶性现象:加水得到乳浊液,加热乳浊液变澄清二、物理性质1.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晶体,熔点为43℃;2.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3.有毒,对皮肤有腐蚀作用。
【注意】苯酚有毒,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
【探究实验2】实验现象取少量苯酚乳浊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5%NaOH溶液,边乳浊液变澄清加边振荡试管,观察并记录现象。
醇酚——苯酚教学设计
苯酚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并了解其用途。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通过与乙醇、水、苯的对比,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树立学生辨证分析的观点,培养科学的方法论。
、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测化学性质,并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对比、归纳(边讲边实验)五、教学流程学生观察、实验得岀苯酚物理性质电脑显示苯酚学生分析官能团,联系已学过的水、乙醇,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并涉及实验来验证学生分组实验验证苯酚的酸性六、教学过程[引入]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含有羟基的两类有机物: 醇和酚。
这节课我们以苯酚为代表物来学习酚的性质。
学生自己找到实验桌面的苯酚药品,观察的出苯酚的色、态、味物理性质,学生觉得苯酚的气味很 熟悉,像浆糊的气味,教师由此顺势引出苯酚的用途,可杀菌消毒、防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
[学生实验]少量苯酚 加2mL 水 混浊 澄清 冷却 混浊(待用)得出苯酚的溶解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教师]电脑展示苯酚的结构[教师]苯酚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与乙醇的结构有何异同?[学生思考]苯酚中的羟基直接与苯环连接,而乙醇中的羟基则与乙基连接。
[教师]这种结构特点导致了苯酚中的羟基与水、乙醇中的羟基活泼性的不同。
由于受苯环的影响,使羟基较为活泼,并类似于水中-0H 可以电离,请同学们据此推测苯酚具有什么性质,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学生讨论]若苯酚中羟基受苯环影响而活泼可以电离(因为水可以电离),若苯酚能电离则应有酸性。
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苯酚的酸性。
2022年教学教材《《醇酚》教案》优秀教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教学目标:1认识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醇、酚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和消去反响。
3会利用官能团相互影响观点解释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醇、酚的化学性质。
探究建议:①实验:乙醇的消去和氧化反响。
②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
③调查与讨论: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1、写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①乙醇与钠反响时,分子中断裂的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
②金属钠与乙醇、乙酸和水反响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2、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上述反响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述如何从反响后的混合溶液中别离产物?3、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上述反响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此类反响的醇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响方程式和反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响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讲述]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以下哪些物质属于酚类[投影]填表见下表[投影]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醇酚——酚》教学设计(5篇)
《醇酚——酚》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醇酚——酚》教学设计《醇酚——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酚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第一节的内容,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并且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苯酚具有弱酸性;学以致用,设计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案,学会对比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
感受化学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
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学法】一、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苯的结构与性质,醇、甲苯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初步具备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相互推断,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3、学生的心理分析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同样具有羟基的物质却分为两类——醇和酚,它们有何异同?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节课的落脚点,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法选择启发引导法、探究对比法。
三、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迁移对比法。
【教学过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个五教学环节:1:课堂引入我为学生提供了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和贝克兰合成酚醛塑料的历史资料。
2: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学生自然对苯酚这种物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水到渠成的展示了苯酚,并认识物理性质和结构。
同时引出问题:苯酚和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二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呢? 3:苯酚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突破的地方,要达到知识、能力、方法多重目标的实现。
醇酚教学设计
醇酚教学设计引言:醇酚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醇酚的特性、制备方法、反应性质等方面,设计一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醇酚教学课程。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醇酚的重要性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醇酚的定义、特性和分类;2. 掌握常见醇酚的命名和结构特征;3. 熟悉醇酚的制备方法和适用范围;4. 掌握醇酚的主要反应类型及其机理;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醇酚的定义和特性;(2)醇酚的分类和命名规则;(3)醇酚的制备方法;(4)醇酚的典型反应类型及其机理。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教科书和多媒体资料,介绍醇酚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规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2)实验法:设计醇酚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醇酚制备方法的理解。
(3)启发法:通过引入实际应用场景和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对醇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提问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2. 醇酚的定义与特性(15分钟)通过多媒体资料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醇酚的基本定义和特性,比较醇和酚的异同之处。
3. 醇酚的分类和命名(20分钟)讲解醇酚的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通过实例的演示让学生熟悉常见的醇酚命名方法。
4. 醇酚的制备方法(30分钟)简要介绍醇酚的制备方法,包括从卤代烃和醛酮等化合物的还原、酸催化下的醇酚合成等,重点讲解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5. 醇酚的典型反应类型与机理(30分钟)以醇酚的酸碱性和氧化性反应为重点,介绍醇酚的典型反应类型和机理。
通过相关实验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醇酚的反应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醇酚——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酚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中第一节的内容,酚对于学生来说是崭新的教学内容,教材将酚和醇安排在同一节,旨在通过各自的代表物苯酚和乙醇,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并且通过代表物质苯酚,迁移认识其他酚类化合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苯酚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探究苯酚具有弱酸性;学以致用,设计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案,学会对比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辩证看待化学物质。
感受化学问题与社会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
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是苯的结构与性质,醇、甲苯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
2、学生已有的能力状况
初步具备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相互推断,以及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3、学生的心理分析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同样
具有羟基的物质却分为两类——醇和酚,它们有何异同?学生对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节课的落脚点,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法选择启发引导法、探究对比法。
三、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迁移对比法。
【教学过程】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个五教学环节:
1:课堂引入
我为学生提供了李斯特用苯酚消毒和贝克兰合成酚醛塑料的历史资料。
2: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学生自然对苯酚这种物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水到渠成的展示了苯酚,并认识物理性质和结构。
同时引出问题:苯酚和醇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二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呢?
3:苯酚的化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突破的地方,要达到知识、能力、方法多重目标的实现。
(1)实验探究苯酚的弱酸性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知道苯酚具有弱酸性,如何证明苯酚具有酸性并检验苯酚的酸性强弱呢?通过讨论最后将认知冲突转化为三个问题,“苯酚能和NaOH反应吗?”“苯酚具有酸性吗?”“酸性强弱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课堂推进到了实验探究阶段。
给出试剂,由学生分组探究。
1、2组探究第一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苯酚、NaOH溶液、水3、4组探究第二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石蕊
试液、pH试纸5、6组探究第三个问题,给出以下试剂:Na
2CO
3
溶液、苯酚浊液、
NaOH溶液、盐酸、大理石
一、二组两个方案:1、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2、向等量的苯酚浊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比较现象方案1不如方案2,方案2通过对比解决了苯酚是否溶于水的问题。
三、四组两个方案:1、使用pH试纸测量 2、使用石蕊试液
方案1可以测出为酸性,方案2石蕊不不变色,为什么?五六组的实验探究
可以解决问题。
五、六组两个方案:1、向苯酚溶液中加入Na
2CO
3
溶液,是否有气泡 2、向
苯酚钠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酸,如:HCl、H
2CO
3
由现象到结论。
紧接着我演示实验:向苯酚钠中通入CO
2
,证明了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同
时引出问题“反应的另外一种产物是什么?”。
有些同学说是Na
2CO
3
,有人认为
是NaHCO
3,通过苯酚浊液中加碳酸钠变澄清,说明Na
2
CO
3
反应不能共存,加以解
决。
得出结论:1、H
2CO
3
> 苯酚>HCO
3
- 2、苯酚酸性很弱,不足以使石蕊变色
并从前面学到的甲苯进行知识的迁移。
使学生认识到在苯酚分子中苯环对羟基有活化作用。
反过来,羟基会不会影响苯环的活性呢?接下来探究苯酚的第二个化学性质
(2)取代反应
然后我给学生演示实验,苯酚溶液与浓溴水的反应,介绍:该方法可以用来检验苯酚的存在。
灵敏度很高。
在写出苯酚与溴反应的方程式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苯酚和苯都可以与溴反应,有何异同?如何解释?
学生:苯酚不用任何条件直接反应,苯需要催化剂。
学生依然是从甲苯迁移,得出羟基对苯环具有活化作用。
浓溴水对环境污染较大,有没有其他的检验方法给学生演示实验:加入氯化铁溶液,变色。
老师:不仅可以用来检验苯酚,还可以检验其他酚类化合物。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质中都存在酚类物质,由此教学推进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广告:芬必得——酚咖片,
展示酚类物质的用途。
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同时化工系统和炼焦工业废水中常常含酚类物质 ,是最常见的水体污染物。
如何处理。
然后课堂就推动到了第5个教学环节——学以致用,整合提升。
5:学以致用、设计实验方案分离含酚废水
展示工业流程图,学生通过分析工业流程图,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产联系起来。
【板书设计】
第一节苯酚
一、分子结构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1.弱酸性
2.取代反应
可对苯酚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3.显色反应
显紫色,可检验苯酚和Fe3+的存在
遇FeCl
3
四、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