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合集下载

山东省种子条例

山东省种子条例

山东省种子条例2019年3月29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第四章种子生产经营第五章扶持措施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促进农业和林业健康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以及种子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并实施种业发展规划, 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种业发展激励机制,协调解决种业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推动现代种业健康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扶持种业发展措施,建立完善良种选育、繁殖和推广体系,突出发展优势特色品种,鼓励支持种业企业自主创新,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保障供种安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种子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农业、林业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救灾备荒以及市场余缺调剂,保障农业、林业生产安全,储备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种子储备计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种子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法律意识,营造现代种业发展的良好法治氛围。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七条种质资源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植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1.种质资源:2.作物起源中心:3.原生起源中心:4.次生起源中心:5.初级基因库:二、选择(20)1.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什么是育种成败最为关键的一步?()A.育种的技术B.原材料的选择C.育种的目的D.育种的时间2.下面不属于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重点的是()A.广泛收集B.妥善保存C.运输管理D.深入研究3.下列不属于哈伦对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发展的是()A. 土生型B. 半土生型C. 单一中心D. 多中心4.下列不是种质资源的类型的是()A.一级基因库B.二级基因库C.三基基因库D.四级基因库5.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A.大麦、小麦的变种类型及其多样B.陆地棉、玉米、甘薯、番茄C.木薯、花生和凤梨D.花生、可可、橡胶树6.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不包括()A.收集和保存B.创新和利用C.鉴定D.回收7.地方品种的特点()A.具有对当地生态条件高度适应性B.具有较好的丰产性C.具有栽培作物欠缺的一些重要性状D.不良性状遗传率高,多于杂草共生8.主栽品种具有的特点()A. 具有对当地生态条件高度适应性B.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C. 具有栽培作物欠缺的一些重要性状D. 不良性状遗传率高,多于杂草共生9.野生种质资源的用途()A.可通过远缘杂交及现代生物技术转移进入作物B.培育新品种或进行有关进化论研究C.优良基因的供体D.作为育种的基本材料10.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主要方法不包括()A.分子标记法B.基因工程C.生物信息学分析D.化学分析11.中期库保存环境是什么()A.布袋B.密封玻璃瓶C.密封(真空)D.棕色玻璃瓶12.长期库保存的温度为()A.20℃B.4℃C.-10℃D.-50℃13.初级基因库和次级基因库最大的区别是()A.是否存在生殖隔离B.基因间能否转移C.亲缘关系的远近D.杂种结果不明14.种质资源的研究不包括()A.基因组学B.分子标记C.聚类分析D.化学分析15.智利中心()A.木薯、花生和凤梨B.花生、可可、橡胶树C.普通小麦D.陆地棉、玉米、甘薯和番茄16.不是次生起源中心标志的是()A.无野生祖先B.有新的特有类型C.有大量的变异D.有大量的显性基因17.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具有的特点为()A.具有某些特点而不能成为品种,但具有一些明显的优良性状。

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2024年修正)

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2024年修正)

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5•【字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2019年9月27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22年12月1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修订根据2024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保健用品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登记、认定第四章生产经营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扶持与服务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鼓励育种创新,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农作物品种选育者、种子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苗和根、茎、芽、叶、花等。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作物种子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工作,其所属种子管理机构依法开展具体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农作物种子监督、管理与服务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子执法和监督,依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子违法行为。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

林木育种中的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和器官性状的重要手段。

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物质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林木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林木育种中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1.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种质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植物资源。

根据来源,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栽培种质资源。

野生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野生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适应性。

栽培种质资源则来源于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特定的性状和产量。

2. 种质资源的收集种质资源的收集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其目的是获取具有遗传多样性的材料,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素材。

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

野外调查是收集种质资源的第一步,通过对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域的调查,了解植物的分布、生态习性和遗传多样性。

采集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种子或繁殖材料的收集。

保存则是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长期保存,以备后续利用。

3. 种质资源的利用种质资源的利用是指将收集到的种质资源用于遗传改良,提高林木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

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鉴定、评价和创制。

鉴定是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性状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评价是对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以确定其在育种中的价值。

创制是通过杂交、突变等方法,创造具有新性状的个体,为育种提供新材料。

4. 种质资源利用的实例以杨树为例,通过对野生杨树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获得具有抗病、抗旱、速生等性状的个体。

将这些个体进行保存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杨树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林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结语种质资源是林木育种的重要基础,其收集与利用对于提高林木产量、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和保存,获得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再通过鉴定、评价和创制,将优良性状个体应用于育种,可以创制出具有新性状的林木品种,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

10
野生棉种 拟似棉
野生棉种 比克氏棉
二、种质资源的利用:
雷浙蒙江德大学氏农学棉院
第中二章国种农质科资源院的棉收集花和所利用 海南野生棉种植园
瑟伯氏11棉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2
植物是自然界重要组成之一,植物Î动物Î人类。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植物,今天世界上多种多样的谷物、 果品、蔬菜及许多奇花异木,都源于引种驯化。 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的变化与差异及地质变迁使得 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极不均匀Î人们根据需要,不断 搜集各种植物 Î 直接、间接利用。
宋朝引入豆薯15061620年间有花生玉米番薯烟草南瓜苦瓜等17世纪引进了马铃薯凤梨辣椒番荔枝番石榴番木瓜等其中凤梨的引进被认为是仅次于马铃薯的又一重大贡献20世纪上半叶三叶橡胶树甘蔗咖啡油梨等相继引入华南地区50年代后侨胞引进了大量的经济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如粳稻良种科情3号槟榔檀香凤梨良种剥粒波萝番石榴良种苹果番石榴名贵药材金线莲及香蕉良种等
+ 主要的蔬菜如甘蓝、菠菜、芹菜;葱头、萝卜、胡萝 卜、四季豆、豌豆、南瓜、番茄、辣椒、马铃薯等,最早 都是从国外引入驯化培育而成。
+ 从西伯利亚引入饲料冰草,年产值达1000万美元。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5
3.澳大利亚、新西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处南半球,植物资源较多样,
但农作物品种稀少。 通过多年引种驯化,特别是对小麦、牧草等原始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8
㈡㈡、、我我国国在在作作物物引引种种方方面面的的国国际际贡贡献献::
中国是世界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 据记载,在666种经济作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 占20.4%。 其中许多的重要农作物、果树、园林作物、药用作物 及珍稀名贵作物,世界各国都竞相引种,特别有许多经济 作物已遍布世界各地。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当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时,就被人类分离而 成为栽培的主体。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瓦维洛夫的作物 起源中心学说
显性基因变异 原生起源中心
引出 选择
隐性基因变异 二级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起源中心的标志
原生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中心
①有野生祖先 ②有原始特有类型 ③有明显的遗传多样 性 ④有大量的显性基因
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奥派克2号的发现利用, 大大推动了玉米营养品质育种。可见,农业的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对种质资源 的发掘和利用的程度。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3.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 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4.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拥有更 多的基因资源
作物育种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人 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作物育种 不断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育种目标能否 实现决定于育种家所拥有的种质资源数 量和质量。如在油料、麻类、饲料和药 用等植物方面,常常可以从野生植物中 直接选出一些优良类型,进而培育出具 有经济价值的新作物或新品种。
生态系统退化迅速并不断加快。地球物种消失速度比 自然灭绝的速度要快100到1000倍。
地球史上物种大规模的灭绝发生过五次,最近一次是 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的灭绝。现 在我们正处在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之际,这是地球上一 个物种(人类)和所有其他物种之间资源竞争的结果。 灭绝过程主要归因于栖息地退化,不断由人类引发的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愈加严重。
第二章 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第二章种质资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

草育种学02 种质资源

草育种学02 种质资源
齐文和茹考夫斯基对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将作物起源中心扩大为12个中心: 1.中国—日本中心 2.东南亚洲中心 3.澳大利亚中心 4.印度中心 5.中亚细亚中心 6.西亚细亚中心 7.地中海中心 8.非洲中心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10.南美中心 11.中美和墨西哥中心 12.北美中心
长期库 -10--15℃〈35%
真空包装中保存70年。
(3)试管保存(离体保存)
用试管保存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的培养物。 常用的培养物有:愈伤组织、悬浮细胞、 幼芽生长点、花粉、花药、体细胞、原生 质体、幼胚等。
利用试管保存的优点:
①所需空间小 ②可以解决常规方法不易保存的种质资源。 ③繁殖时不受季节限制,繁殖速度快。 ④培养物不带病虫害,便于种质交流。
次级基因库:种间材料或近缘野生种、近 缘属植物。 三级基因库:远缘种属。杂交不实和杂种 不育现象十分严重的材料。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与保存
1 种质资源的搜集方法
直接考察收集 征集 单位之间彼此交换 转引
2、搜集的重点地区:
作物的起源中心;遗传多样性中心;尚未 进行考察搜集的地区; 丧失威胁最大的地区。 3、搜集的重点类型: 野生种和近缘植物:野生稻; 特有类型:高蛋白质,高油等; 新类型:药用植物。
(三)野生种质资源
包括作物的野生种和近缘野生植物(一般指属以上)。 特点:可获得栽培作物中没有的新基因。 利用:作杂交亲本,培育新品种或新材料;可驯化成新作物;可杂交培育 新作物或新类型。
(四)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特点:具有某些特异优良性状,可获得现有资源中没有的特殊性状。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一、瓦维NA
需要某个基因时, “钩取”。
用限制性内切酶切成片段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二章种质资源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不断改良和优化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3
CHAPTER
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种质资源的评价
生态适应性评价
评估种质资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长表现, 以确定其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范围。
产量与品质评价
对种质资源的产量和品质特性进行评估,以 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
抗逆性评价
评估种质资源对各种不利环境条件的抗性, 如抗旱、抗病、抗虫等。
遗传多样性评价
通过遗传标记等方法评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 样性,以了解其遗传背景。
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式
直接利用
将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直接用于生产或育种。
杂交利用
利用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差异进行杂交,以创造新的种质或品种。
基因挖掘
通过基因组学手段挖掘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用于分子育种。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二章种质资 源
目录
CONTENTS
•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重要性 •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 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 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CHAPTER
种质资源的定义与重要性
种质资源的定义
种质资源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资源,包括栽培种、野生种和中间类 型等。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 一。
有重要作用。
种质资源的分类
01
根据来源,种质资源可以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和外来 种质资源。
02
根据利用价值,种质资源可以分为核心种质资源和 一般种质资源。
03
根据遗传关系,种质资源可以分为近缘种和远缘种。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

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

第八条禁止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采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种质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及农业部有关野生植物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采集或采伐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内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建立该保护区、保护地、种质圃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采集数量应当以不影响原始居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为标准。

《种质资源》PPT课件

《种质资源》PPT课件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它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ppt课件
5
杂种优势利用育种中雄性不育的资源;
•抗性育种中的病虫害抗性资源等。
•高赖氨酸玉米Opeque-2,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70%。
•水稻的矮化育种与 “ 低脚乌尖 ” 、 “ 矮脚南特 ”等;
•矮源小麦的矮化育种与“ 农林 10 号 ”;
•水稻的野败细胞质;
ppt课件
9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
3、为避免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
少数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在育种中 选用遗传基础相同的一些基因资源,从而导致栽培品种的遗 传基础同一化 。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 1 )抗逆性脆弱。 ( 2 )有利重组的数量受到遗传基础狭窄的限制将使育种工 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主要起源作物:薏苡、香蕉等。
C. 中亚细亚中心: 包括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 、阿富汗、
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及天山西部。
主要起源作物: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原 粒小麦、
草棉等。
ppt课件
16
2、作物起源中心的发展
D. 西部亚洲中心: 包括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 高地。起源作物: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 、石榴、胡 桃、无花果、苜蓿等。
种质资源:是指可为育种利用和遗传研究的各种作物品种 和类型材料。
种质资源的类型: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育成品种,中间 材料,野生种,近缘植物。
种质资源又称为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 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 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 类型称为种质资源 。
ppt课件
3
章目录 下一节
包括可用于育种、栽培或其它生物学研究的各种植物类型及品种。 * 形式有:植株、种子、器官、组织、 花粉、细胞、DNA 片段。

湖北省种子条例

湖北省种子条例

湖北省种子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29•【字号】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45号•【施行日期】2024.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三百四十五号)《湖北省种子条例》已由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5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5月29日湖北省种子条例(2024年5月29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三章育种创新第四章品种管理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第六章监督与保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激励育种创新,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种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推进种业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创新、品种管理、种子生产经营以及监督、保障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种子工作的领导,制定并组织实施种业发展规划,完善种业发展激励机制,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解决种业发展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扶持种业发展措施,建立完善良种选育、繁殖和推广体系,发展优势特色品种,加强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保障、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健全种子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种子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专门人员开展种子管理与服务相关工作。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种质资源概述: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也被称为——①育种的原始材料=②品种资源;③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④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 由于现代育种主要利用的是现有育种材料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国际上现仍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术语。

种质资源内涵(发展的),凡能用于作物育种的生物体都可归人种质资源之范畴。

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新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突变体、野生种、近缘植物、人工创造的各种生物类型、无性繁殖器官、单个细胞、单个染色体、单个基因、甚至 DNA片段等。

第一节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育种的材料基础:但是国内外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破坏与丧失异常严重。

①1949年,我国有1万个小麦品种,到20世纪70年代仅存1 000个。

②水稻大豆品种基因的等位性变异愈来愈少,成为培育突破性品种的瓶颈。

③美国在过去100年间,玉米、西红柿、苹果的种植品种丧失程度达到80%以上。

④使得遗传基础日益狭窄,存在着遗传上的脆弱性和突发性病害的隐患。

因此,抢救和妥善保存作物遗传资源十分重要。

农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品种的作用,而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成功往往与一新的种质资源的发现有关,例如我国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就与矮败不育系的发现密不可分。

归纳起来,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1.育种目标得以实现依赖于种质资源的多样化;2.育种工作越向高级阶段发展,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就越加突出。

3.现代育种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就,与广泛地搜集和较深入研究、利用了优良的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4.育种工作者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主要条件,也是衡量其育种水平的重要标志。

5.可以综合某些特殊基因,育成新的品种。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第二章种质资源第一节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基本概念1、种质:又叫遗传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或种质),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

水平:群体、个体、器官、组织、细胞(配子)、染色体、分子(基因或DNA片段)。

种质资源是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育种的原始材料。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可根据其来源分为以下四类。

1、本地种质资源此资源是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特点:取材方便,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适应性好,当地人消费容易接受。

利用价值:①改良、提高,选育成适于当地的优良品种②在杂交育种中常用做亲本之一。

2、外地种质资源此资源是指由国内不同气候区域或由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特点:①具有与本地品种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性状,有些性状是本地品种所欠少的。

②有可能不太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耕作制度。

利用价值:①直接引种用于生产②通过选择育种培育新品种③用作杂交亲本。

3、野生种质资源此资源是指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植物。

包括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

特点: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生存下来,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还可能具有栽培植物所不具有的特殊性状,如不育等。

利用价值:①驯化成新的栽培作物②通过杂交把优良基因、染色体(片断)转移到栽培植物中来。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此资源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等。

特点:具有比自然资源更新更为丰富的遗传性状。

这些性状是自然资源中所缺乏的,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理想的原始材料。

具有自然界所没有的种质。

利用价值:有的经过几代选育才有利用价值;有的可作为育种的好材料。

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种质流失问题(1)人类的活动在一般情况下,环境与发展是协调的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资源的索取超过了环境本身有限的承受能力,使环境和发展失调,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资源的流失。

种质资源库规章制度

种质资源库规章制度

种质资源库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我国种质资源库的运作,促进农作物品种改良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特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种质资源库是指按一定标准对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进行采集、鉴定、保存、整理、管理和利用等活动的机构或设施。

第三条种质资源库的主要任务是对农作物遗传资源进行保护、收集、鉴定、保存、研究、开发和利用,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品种改良和遗传资源保存。

第四条种质资源库应当遵循保护种质资源、提高品种质量、促进品种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

第五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机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做到规范运作、透明管理、科学管理和质量保证。

第六条种质资源库应当遵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七条种质资源库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进行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提高保存、管理和利用效率。

第八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第二章种质资源的采集与鉴定第九条种质资源库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开展种质资源的采集工作,收集各地、各种质资源样品,丰富库内遗传资源种类和数量。

第十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制定严格的采集标准和程序,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采集工作,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对采集样品进行鉴定工作,确保其种属、品种、品质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并妥善保留鉴定记录。

第十二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建立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记录采集的种质资源信息,便于查阅和利用。

第三章种质资源的保存与管理第十三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建立先进的保存技术和设施,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保护。

第十四条种质资源库应当根据种质资源特点和保存要求,采取适当的保存方法,如种子保存、组织培养保存、冷冻保存等。

第十五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对保存条件进行监测和控制,保持保存环境的稳定性和相对湿度、温度等参数的合适性。

第十六条种质资源库应当建立种质资源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个品种的保存资料进行详细记录,保证其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 种质资源 §1 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2 作物起源...

第二章 种质资源 §1 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 §2 作物起源...

2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2.1 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紧迫性
为了很好地保存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生物的多样性,丰
富和充实育种工作和生物学研究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
工作的首要环节和迫切任务是广泛发觉和收集种质资源 并很好的予以保存。原因如下: (1)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有更丰富的种质资源。 (2)为满足人类需求,必须不断的发展新作物。
2 稀有特异种质对育种成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 质资源数量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世界育种史上,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及育种上大的 突破性成就几乎无一不决定于关键性优异种质资源 的发现与利用。 如水稻籼稻矮源低脚乌尖、小麦20矮源农林10号 与世界范围“绿色革命”;水稻矮源矮脚南特和矮子 粘与我国水稻矮秆育种;玉米高赖氨酸突变体 Opaque-2与玉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 3 新的育种目标能否实现决定于拥有的种质资源 4 种质资源是生物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
包括收集数据、数据分类和规范化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习题: 1.名词解释: 种质资源 起源中心 初生中心 次生中心 原生作物 次 生作物 遗传多样性中心 基因银行 初级基因库 三级基因 库 次级基因库 2.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作用有哪些?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 6.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如何划分? 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 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 资源数据库? 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
§3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农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的遗传基础,包括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的遗传变异体。

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旨在促进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利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并適應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

第二章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基础。

通过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品质,同时减少依赖外部输入。

种质资源还可以为育种和基因工程提供基础,促进农作物的进化和改良。

第三章种质资源保护与现状种质资源保护是指收集、保存和管理农作物种质资源以防止其丧失或衰退的活动。

目前,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主要通过构建冷冻库和种质园等设施,以及引入遗传标记技术进行基因鉴定和分类。

此外,国际组织和国家政府也积极制定和实施种质资源保护法规和政策,以确保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章种质资源利用与研究方法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

遗传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交配优良的品种,培育出更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新品种。

生物技术则通过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等方法,将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以改良其品质和抗性。

种质资源的研究方法包括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组学研究等。

多样性分析通过对不同品种的DNA序列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确定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遗传图谱则通过分析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确定不同基因对农作物性状的影响程度。

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则可以深入了解农作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并为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

第五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挑战与前景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出了巨大挑战。

其次,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国际合作和共享,而存在着知识产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此外,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风险。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正文:----------------------------------------------------------------------------------------------------------------------------------------------------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2003年7月8日农业部令第30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22年1月7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1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果实、籽粒、苗、根、茎、叶、芽、花、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农村部设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

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2章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2章第二章种质资源

6
1 2
共69页
16
1.中国—东亚中心
即中国中心。包括中国中部、西部山区及毗 邻的低地。代表性作物为水稻、裸粒无芒大 麦、元棱大麦、荞麦、燕麦、粟、黍、大豆、 小豆、绿豆、红豆、白菜、葱、莴笋、茼蒿、 芍药、牡丹、菊花、杏、银杏、茶等
2021/1/16
共69页
17
2. 印度中心
不含印度西北部旁这普等省而包括缅甸。 代表性作 物为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红麻、 胡椒、茄子、丝瓜、柑橘、香蕉、虎尾兰等
种质资源(Germplasm Resources)
内 涵
遗传资源 (Genetic Resources)

基因资源 (Gene Resources)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可供 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2021/1/16
共69页
3
种质资源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
生物体
无性繁殖器官、组织
细胞 染色体 DNA片断 基因
2021/1/16
共69页
8
4、作物起源、演化、分类、生态、 生理等项研究的物质依据
➢ 提出作物的起源中心学说的基础 ➢ 水稻起源
2021/1/16
共69页
9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theory of origin
center of cultivated plants)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齐文和茹考夫斯基对作物起源
中心学说的补充 Harlan的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
2021/1/16
共69页
10
一、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作物起源中心的定义
瓦维洛夫

种质资源档案管理制度

种质资源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种质资源档案管理,确保种质资源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提高种质资源档案利用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单位及个人从事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第三条种质资源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规范种质资源档案管理。

(二)科学管理原则:运用现代档案管理技术,提高种质资源档案管理水平。

(三)安全保密原则:确保种质资源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开发利用原则:充分发挥种质资源档案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种质资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种质资源档案的收集应全面、系统、真实、准确,包括以下内容:(一)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种质资源的名称、来源、分类、产地、特性、用途等。

(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等相关资料:收集时间、地点、方法、数量、保存条件、利用情况等。

(三)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遗传稳定性、遗传多样性等相关研究资料。

(四)种质资源的评价、鉴定、筛选、育种等相关资料。

(五)种质资源的国际合作、交流、培训等相关资料。

第五条种质资源档案的整理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一)分类整理:按照种质资源的种类、来源、特性、用途等进行分类整理。

(二)编目整理:对种质资源档案进行编号、分类、编目,建立档案目录。

(三)数字化整理: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实现资源共享。

(四)规范化整理: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整理,确保档案质量。

第三章种质资源档案的保管与利用第六条种质资源档案的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安全保管:确保档案实体安全,防止档案损坏、丢失、被盗。

(二)规范保管:按照档案保管标准,定期检查、维护、修复档案。

(三)保密保管:严格执行档案保密制度,防止档案信息泄露。

第七条种质资源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合法利用:按照档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档案利用合法、合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7
5. 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如日本佐野喜久在1989~2000年期间, 经过日中韩10多年、150多处遗迹中出土 的炭化米研究,认为“水稻直接从中国传入日本”。 公元前3世纪的弥生时代,日本已在种植中国当时 推广的水稻品种,此时朝鲜半岛还未种植。 日本水稻主要在公元前4世纪以后从中国传入 Î 首先传到距离中国大陆较近的九州地区 Î而后分南、北两路普及。
18°09’~28°14’。 我国现有6个省有野生稻分布(广东、广西、云南、江西、
福建、湖南)。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8
东乡野生稻(江西省东乡县,北纬28°14’东经116°26’ 海拔45.8米),普通野生稻。这一发现使我国和世界的野 生稻分布北限由北纬25° ¨ 扩大到28°。
+ 主要的蔬菜如甘蓝、菠菜、芹菜;葱头、萝卜、胡萝 卜、四季豆、豌豆、南瓜、番茄、辣椒、马铃薯等,最早 都是从国外引入驯化培育而成。
+ 从西伯利亚引入饲料冰草,年产值达1000万美元。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5
3.澳大利亚、新西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处南半球,植物资源较多样,
但农作物品种稀少。 通过多年引种驯化,特别是对小麦、牧草等原始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6
我国是多种植物的起源中心 ¨ 666种经济植物中有 136种起源于我国,占20.4%(如水稻、大豆、茭白、白 菜、巨型萝卜、赤豆、柿、柑桔等)。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7
野生种质资源: 1978年开始全国野生稻资源考察和
搜集,获得野生稻种茎种子标本2222份。 我国野生稻分布范围为东径97°56’~117°08’、北纬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3
㈠㈠、、国国外外种种质质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简简况况::
1.原苏联: + 原苏联农业最早发源于中亚,随着农业活动的北移,
许多作物从南往北迁移。
+ 原苏联栽培的软粒小麦、燕麦、黑麦,都是原产中亚
南部及外高加索一带。作物区植物种类由原来几千种增加 到20000多种,农业栽培界线向北推进200公里左右。
福建农科院等单位从台湾及国外引进农业优良品种 1000余份,如从台湾引入的“新红宝”西瓜,栽培量占全省 西瓜面积60%以上。
从泰国引入尖叶型油蕹菜、美国绿芦笋、日本无双大 白菜、胡萝卜及荷兰雪球花菜等。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33
国内各地之间的引种: 如水稻,浙江从广东引入广陆矮4号,上海从浙江
10
野生棉种 拟似棉
野生棉种 比克氏棉
二、种质资源的利用:
雷浙蒙江德大学氏农学棉院
第中二章国种农质科资源院的棉收集花和所利用 海南野生棉种植园
瑟伯氏11棉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2
植物是自然界重要组成之一,植物Î动物Î人类。 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植物,今天世界上多种多样的谷物、 果品、蔬菜及许多奇花异木,都源于引种驯化。 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的变化与差异及地质变迁使得 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极不均匀Î人们根据需要,不断 搜集各种植物 Î 直接、间接利用。
27
6.宋、元时期 宋代,越南占城稻引入我国广东、广西栽培(重大
成就)Î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先作单季稻,先后发展 成早、中、晚品种 Î 为稻麦两熟和两季稻创造了有利 条件。 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 之路以后,一直到元末 Î 陆路 引种时期。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8
7.明、清时期 明代,郑和下西洋Î海道引种时期Î从南洋群岛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0
㈢㈢、、我我国国的的作作物物引引种种简简史史::
在漫长的作物引种驯化史中,各类作物的引种次序大致 是以谷类作物先行,继之豆类、绿叶菜类、油料、根类作物、 果树、纤维、药用作物。 随着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花卉、园林物的引种 驯化亦迅速发展,引种 栽培技术亦不断提高。
+ 原产南美赤道附近短日照地区的马铃薯,引种到苏联 后,成为其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年产量达22500万吨。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4
2.美国: 现代化农业是建立在引种基础上。
+ 美国种植的水稻品种几乎全部从东方各国引入。在60 年代种植的1000余万公顷硬粒小麦,其领先品种亦是国外 种。利用土耳其小麦育成了抗黑穗病新品种,利用肯尼亚 的原始材料育成了抗秆锈病小麦;利用日本的原始材科与 美国小麦杂交育成了矮化品种等。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3
2.春秋战国时期 引种成功的蔬菜约10余种,如葱、蒜、 葵、芹、笋、姜等。果树近20种,有桃、李、梅、枣等。
部落间频繁来往,除了继续进行野生变家种外,农作 物的相互引种广泛,形成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国内引种 活动。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4
3、秦汉时期 已家化成作物的有禾、黍、菽、芋、麻、桑、胡麻等。 同时还驯化选育出作物的不同品种类型。 湖南地区的稻有籼稻、粳稻、粘稻及长粒稻、短粒稻。 蔬菜已增至20多种。 张骞通西域,开始从国外及新疆 一带引种苜蓿、石榴、绵苹果、花红等。
材料的收集,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奠定 了基础。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6
4.欧洲各国 欧洲是作物资源较贫乏的地区,农、林、牧作物的
原始材料,绝大多数系从外地引进,如林业,意大利、 南斯拉夫、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等国家,大量引种 杨与柳Î杨树已成为这些国家的主要造林树种。
引入甘蔗、玉米、花生、南瓜、棉花、番石榴,中南半 岛的苦瓜,欧洲的石勺柏(芦笋),中亚的葱头等,选 育出莱阳梨、秋白梨、上海水蜜桃、山东肥城桃等优良 品种。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9
徐光启把甘薯从亚热带引种到温带地区,把芜青引到 上海种植,证明南种北移、北种南植的可行性。
徐光启的引种驯化,善于抓技术关键,甘薯由闽到 沪,温度差异大,重点解决了种薯贮藏与育苗技术。芜青 由北向南,重视土壤条件,注意选种。
提高选育效率。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3
3.技术先进:包括人工诱变育种、倍性育种、远缘 杂交育种、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分子标记辅 助选择、基因工程、航天育种等。
4.种质资源重要性突出: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 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广泛 的重视和加强。
浙江大学农学院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1
元代引入丝瓜 Î 1506~1620年间,引入花生、玉米、 番薯、烟草、南瓜、苦瓜等 Î 17世纪,引进马铃薯、凤 梨、辣椒、番荔枝、番石榴、番木瓜等 Î 18~19世纪, 引进菜豆、番茄、木薯等 Î 20世纪上半叶,引入橡胶树、 甘蔗、咖啡、油梨等 。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35
㈣㈣、、华华侨侨在在作作物物引引种种方方面面的的贡贡献献::
侨胞常把种苗和栽培技术带回国内。 宋朝引入豆薯 Î 元代引入丝瓜 Î 1506~1620年间,有 花生、玉米、番薯、烟草、南瓜、苦瓜等 Î 17世纪,引进了 马铃薯、凤梨、辣椒、番荔枝、番石榴、番木瓜等(其中凤 梨的引进,被认为是仅次于马铃薯的又一重大贡献) Î 18~19世纪,引进菜豆、番茄、木薯等 Î 20世纪上半叶,三 叶橡胶树、甘蔗、咖啡、油梨等,相继引入华南地区 Î 50年 代后,侨胞引进了大量的经济作物种类和优良品种如粳稻良 种“科情3号”、槟榔、檀香、凤梨良种“剥粒波萝”、番石榴 良种“苹果番石榴”,名贵药材金线莲及香蕉良种等。
野生稻比栽培稻有较强抗病虫害性。
东乡野生稻
野生大豆资源: 我国野生大豆分布范围: 北:北纬52°55’; 南:到北纬24°; 西:到东径103°; 东:到沿海岛屿; 海拔高度:从沿海岛屿近海平面起,
到海拔2650米。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9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引入二九青、圭陆矮都得到大面积推广。并取得显著经 济效益。长江流域从广东引入的矮脚南特、珍珠矮,一 般比当地品种增产30%以上。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34
经济作物如糖蔗,国外引入POJ2878,从台湾引入台 糖134号新品种,成为华南的当家品种。 甜菜最早也是从国外引入在东北种植,其中有一些 具有高糖型、抗病型的丰产品种,曾在东北、内蒙古、 新疆等地大面积推广。 烟草原产于南美和中美,我国最早是从美国引入。 如云南生产的云烟1号,就是从美国引入的大金元品种中 选育出来的。浙江新昌与甘肃兰州 的香料烟亦从国外引入。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19
例如,中国的大豆引种到美国,50年代, 使美国大豆年产值超过了10亿美元。 我国的杂交稻 Î 引入美国后,产量比当地早熟品种平 均增产38% Î 日本、巴西、阿根廷,印度等20多个国家引 种我国杂交稻,均大幅度增产。 山东省莱州市高级农艺师李登海选育出来的“掖单13号” 玉米新品种,最高产量每公顷可达15440公斤 Î 引种到日 本后,产量和抗倒伏性均被评为第一。
浙江大学农学院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25
4、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期由于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的进步,作物品种显著 增加。 在《齐民要术》中列出了粟的品种有97个、黍12个、 果4个、小麦8个、水稻36个(其中糯稻11个)。 后魏时,蔬菜种类已有30多个,如冬瓜、胡瓜、茄子 等。不但品种增多,还出现了成片的商品性生产的菜圃。 水生蔬菜如藕、菱也相当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