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2
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二册
《中国历史》第二册隋朝——唐朝一、隋唐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凿1、隋唐科举制度:是政治开放的表现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1)创立:隋文帝(杨坚)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完善: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明经,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武则天:创殿试,设武举制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大运河的开凿(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年——610年(3)大运河的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意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治国方略:(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2)重视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3)善于用人。
他任命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4)沿用和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5)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6)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在她统治期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4、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社会进入全盛时期。
三、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唐朝的粮食以粟和稻谷为主;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2)手工业——丝织业发达,以轻盈精薄著称;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内有坊、市之分,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
第二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二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二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单元核心概念: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新时期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
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 原始农耕(A)1、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2、概念: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农业的起源,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3、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4、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意义:(1)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
(3)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6、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A)1、炎黄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篇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1.1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 - 夏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夏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制、宗法制 1.2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 - 商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权力和贵族集团 1.3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 - 周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官 - 周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2.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2.1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绩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秦始皇的权力集中、行政区划的改革2.2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 - 刘邦和汉高祖刘邦的政绩 - 西汉和东汉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权力、郡县制度 2.3 秦汉时代的社会制度 - 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儒家学说、礼乐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篇1. 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文明1.1 埃及文明 - 埃及:尼罗河文明的发源地 - 内典、外典和显灵信仰 1.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 古巴比伦:第一位国王汉谟拉比 - 宝冠、泡立塔和木板书写 1.3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四个阶级制度 - 婆罗门教和吠陀教典 1.4 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共和国:三级法官制度和元老院的特点2. 基督教和欧洲封建社会2.1 基督教的起源和特点 - 耶稣和基督教的创立 -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罗马帝国的两个时期 - 基督教教义和天主教会的组织 2.2 欧洲封建社会 - 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权力和义务 -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三、第三章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篇1.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1.1 战国的形成 -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 诸侯国争霸和战国的形成 1.2 诸子百家和思想的兴盛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的兴起 - 孟子、墨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1.3 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 铁器、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 文化繁荣和齐国的礼仪音乐 1.4 秦灭六国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其后续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和中国的对外侵略2.1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鸦片战争和条约勒迫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 2.2 近代中国的对外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结果 - 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2.3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四、第四章世界近代史篇1. 平等互利和民族自决的倡导1.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宪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 -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和影响1.2 《国际联盟宪章》 - 国际联盟的设立和目标 - 《国际联盟宪章》的内容和遗产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场 - 盟军胜利和法西斯集权制度的瓦解 2.2 联合国的设立和冷战的爆发 - 联合国的设立和宗旨 - 冷战的爆发和两个阵营的形成 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产生和核武器的威胁 - 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 - 核武器的威胁和遏制政策的制定以上提纲是历史必修二的复习内容及重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准备考试。
中国历史第二册学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学习提纲初中《历史》第二册学习纲要第一单元(1—9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堂导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和开皇之治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1、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
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3、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4、隋朝大运河连接海河、黄河、淮何、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
三、暴君隋炀帝和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小结】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 {①国家统一②经济繁荣③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自我检测】1、--------年---------(人)建立隋朝,都--------,年号------。
2、-------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4、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以-------为中心,北达-------,南至-------,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五大河流。
5、-------年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课堂导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一、清朝(1644-1911)
1、建立:
(1)满清入关,清朝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建立,以统治全国。
(2)康熙帝颁布《大清会典》、确立清礼制度,制定全国政策,使
清朝得以稳定。
2、穆桂英抗清失败:
(1)清朝建立后,受到穆桂英的反抗,因粮不足,抗清势力被击溃,穆桂英义死,清朝的统治也更加稳固。
(2)经历英烈的反抗,清朝对广大百姓实行更加严厉的政策,包括
封建秩序全面恢复,严格控制百姓收税和迁徙。
3、崇祯帝之后的:
(1)崇祯帝时期开始实施文化大革命,采用统一派的体制,取消地
方官的设置,重新建立军政机构,买入制改为耕田租税,大大减轻农民的
负担。
(2)崇祯帝重新制定《大清会典》,加强国家治理,重点发展内政
和外交,加强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使清朝面临的局面得到改善。
4、孝庄帝的:
(1)孝庄帝继承崇祯帝的思想,推进以义务劳动和土地租税为主的新制度,放松官府对农业的控制,以促进农业生产。
(2)孝庄帝还推行“兴办农业园”制度,发展农业,发展教育,加强兵力,开疆扩土。
中国历史第二册历史复习重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是隋文帝2、隋朝统一全国:589年,隋朝灭掉陈,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隋朝的历史特点:——繁荣和短暂二、隋朝的繁荣——隋文帝时期三、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②开创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③开凿了大运河(最重要)四、大运河的开凿:2、隋朝大运河①以洛阳为中心,北达(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②由北至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③贯通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评价: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加重人民的负担3、元朝运河①开凿两段新运河,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今北京)。
●由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由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②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出发,经东海、渤海,至直沽(今天津),经通惠河,运往大都。
③今天的南水北调工程能够证明大运河仍然发挥着作用。
五、隋朝与秦朝统治相似,相似点是:1、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国2、实行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3、修建了巨大的工程4、是短命的王朝,只有两个皇帝统治5、因为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第2、3课唐朝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都城长安◆都城在长安的封建王朝:西汉、隋朝、唐朝二、唐朝的盛世局面唐玄宗重用的人才:姚崇唐朝全盛时在位的皇帝是:唐玄宗;西汉鼎盛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发展生产,选拔贤才◆武则天的统治之所以被肯定是因为: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点:发展生产,重用人才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隋唐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中考考点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隋朝大运河(观察大运河图)1、运河开凿的目的、帝王、中心、南北起点、四段(要按顺序)、沟通的五大水系、地位、作用。
2、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谈一谈你的看法。
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第2课、第3课)1、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是、,相关的帝王分别是、。
3、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或者说:唐太宗采取的措施)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指的是。
5、开元盛世局面的主要表现是:“开元之治”:唐玄宗任用重视提倡经济繁荣:6、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的朝代是。
唐朝出现的改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新的灌溉工具是。
唐朝丝织业最为有名的是、、。
是世界艺术的珍品。
7、唐朝的长安城分为()和()。
既是,又是。
8、中考夺冠18页“热点点拨”3、4、5。
三、第4课科举制的建立1、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在位期间。
2、科举制的发展过程:开创,完善,清末废除。
具体过程:①创立过程: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拨官员;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②完善过程: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
唐朝科举制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重要。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③清末废除3、科举制的作用。
4、课本上的相关小资料。
四、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1、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何特点?2、世界各国人为什么称中国人为“唐人”?(二)、中日友好往来的史实(课本29页——30页)1、唐朝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来华学习。
2、唐玄宗时,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3、唐朝高僧鉴真设计的,被日本奉为艺术明珠。
4、(课本30页动脑筋)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钱币,有何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结合课本29页第2段和30页小字部分)(三)中印友好往来的史实——玄奘西游求取佛经(课本31页“玄奘西游”部分)1、天竺,即今天的。
2、中印友好往来最杰出的使者是。
初年,他从出发,在天竺最高学府游学。
2024年最新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集锦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一、知识点部分:1、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朝留给后世的最大贡献是:开通了大运河;4、隋文帝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武则天首创殿试。
5、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6、618年,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唐朝建于618年,亡于907年,经历了289年。
7、李世民于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8、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太宗时期,重用人才: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贞观时期著名宰相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人称“房谋杜断”;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0、唐朝农业发展迅速,改进了生产工具,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
11、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久负盛名,唐三彩是唐朝瓷器中的精品。
12、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13、为加强对西域管辖,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
14、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16、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政府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共向中国派遣13批“遣唐使”。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部编版)六年级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国家统一。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P3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七百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1.铁器时代与奴隶社会的兴起1.1铁器时代的起源与特点1.2黑人三角贸易与大西洋三角贸易1.3奴隶社会的形成与特点1.4古埃及与古希腊奴隶制度的比较2.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1封建社会的起源与特点2.2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3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4印度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2.5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特征3.世界宗教与帝国的崛起3.1佛教的传播与印度的四大帝国3.2基督教的传播与罗马帝国的统一3.3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辉煌3.4印度教与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4.中古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4.1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繁荣4.2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繁荣4.3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与农奴起义4.4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藩镇割据5.南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与欧洲殖民5.1印加文明与阿兹特克文明的兴起5.2南北美原住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特点5.3哥伦布的航海与欧洲殖民的兴起5.4非洲奴隶制度与美洲的种植园经济6.亚洲的帝国与国际贸易6.1蒙古帝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6.2明朝与郑和下西洋的国际贸易6.3印度的孟加拉帝国与南亚的棉布贸易6.4东南亚的大城市与红毛商人7.文艺复兴与宗教7.1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与特点7.2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7.3宗教的兴起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变革7.4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8.1科学革命的起源与发展8.2哥白尼、伽利略与牛顿的科学贡献8.3启蒙运动的兴起与思想家的理念8.4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9.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工业革命9.1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早期商业革命9.2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9.3资本主义对社会结构的影响9.4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0.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与殖民主义10.1民族国家的概念与特征10.2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与革命10.3殖民主义的起源与特点10.4殖民主义对原住民的影响与抵抗11.二战与战后的世界格局重塑1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发展11.2盟军与轴心国的冲突与战争11.3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与重塑11.4联合国的成立与国际秩序的重建以上提纲总结了历史第二册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各个时代的重要事件和关键概念。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资料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功绩: 一、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功绩: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06年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06年) 元朝建立和统一: 二、元朝建立和统一: 1、建立: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都城大都 建立: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 先后灭掉西夏、 南宋( 先后灭掉西夏、金、 南宋(1276 2、统一: 统一: 南宋抗元将领: 年)南宋抗元将领:文天祥 元世祖发展经济的措施: 三、元世祖发展经济的措施:
经济重心的南移 民族关系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辽宋夏金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原因: 南方战乱较少,自然条件适宜; ①南方战乱较少,自然条件适宜; 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②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 ③统治者重视生产 开始, 南宋最后完成 2.时间: 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2.时间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 时间: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手工业 、商业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4.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政府财政收入,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经济重心的南移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①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水稻: 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太湖流域的苏州 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苏州、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苏湖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产地在南方 棉花: 两广、福建扩展到 扩展到长江流域 ②棉花: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 ③茶树:在江南栽培有很大发会通河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一、从古代至明清时期
1、中国古代的形成
(1)古代统一:从商、周的兴起,到西周统一帝国,再到秦国的统一,以及后来汉、魏、晋、隋等朝代的建立;
(2)艺术、文化的发展:汉代诗歌、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和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完善;
(3)民间文化的发展: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古老的庙宇等。
2、中国明清时期发展
(1)明、清朝的形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心的朝代,
也是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最为发达的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
(2)社会发展:清朝时期,政府推行了新的法律制度,了地方政府,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下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文化发展: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的
典籍,其中有传统文学的发达,如明清间的文学家和诗人;也出现了科技
文化的发展,如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二、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
1、民国时期发展
(1)政治上的发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最艰难的时期,其中经历了政党间的斗争,政治变革的尝试以及政府的更替;。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
隋统一全国:589年。
灭陈。
都城在:长安。
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太宗的姓名:李世民。
年号:贞观。
都城:长安。
3、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第一,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第二,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第三,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第四,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第五,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注重改善民族关系。
4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表现、以及作用:原因:第一,唐太宗吸取历代灭亡的教训,广开言路;第二,唐太宗制定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
如:①,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②,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④,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注重改善民族关系第三,唐太宗本人的能力与励精图治。
第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作用: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5 、评价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6、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第一:都是在结束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第二:存在时间都很短暂;第三:灭亡原因都是统治者的暴政造成的;第四:末年都发生大规模农民战争;第五:都制定了一些影响后世的典章制度。
第六:都修建了箸名工程。
7.唐太宗时四良吏(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精选)
中国历史第二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一、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熟记P2,隋运河图)。
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
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
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2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第1课――第8课:隋、唐⒈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隋炀帝杨广,都长安⒉隋朝统一的条件:①北方民族大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吏,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洛阳为中心,东北达涿郡,东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作用: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起到促进作用。
⒋隋末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灭亡。
⒌唐朝:618年--907年,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⒍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天可汗"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的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贞观之治的措施:(1)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戒奢从简,减轻人民负担(3)善于用人,重视纳谏;(魏征、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意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⒎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晚年改国号为周。
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的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⒏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
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⒐安史之乱:755――763,安禄山、史思明,唐由盛转衰的标志。
10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①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②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栽种早稻③从西域引进蔬菜新品种④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唐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1.建立: 年, 夺取北周政权,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他就是隋文帝。
2.统一: 年, 隋灭, 南北重归统一。
3.兴盛:(1)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 改革制度, 发展生产, 注重吏治。
(2)表现: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 社会经济繁荣, 史称开皇之治。
4.开运河:(1)时间: 年皇帝: 隋炀帝(2)目的: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统治。
(3)位置:以为中心, 北达, 南至, 全长两千多公里。
(4)评价:①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②它的开通,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
5、灭亡:隋炀帝后期, 统治残暴, 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 年, 在长安建立唐朝, 他就是唐高祖。
2.贞观之治:(1)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重视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
③注意“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⑤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表现: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发展较快,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的统治:(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国号为周。
(2)措施:发展农业生产, 选拔贤才。
(3)表现: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开元盛世:1.原因:(1)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 “励精为治”。
(2)重视地方吏治, 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
(3)崇尚节俭。
2.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 政治清明, 经济空前繁荣, 仓库充实, 人口明显增加,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历史上称为“”。
3.盛世经济:(1)农业:①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产量大增。
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资料1.隋文帝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隋炀帝时创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2.唐朝完善科举制,常设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是考高官的主要途径。
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A、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1)他注意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原因),多次减免赋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体现民本思想)(2)他知人善用,重视纳谏(如魏征)(3)他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合并州县精简机构(4)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发展教育(5)他还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6)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以上也为贞观之治的措施)他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对外交往频繁,民族关系融洽,国力逐渐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B、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反映了争夺王位的残酷性,他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时出现贞观遗风的盛世局面。
5.唐玄宗前期出现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出现曲辕梨和筒车,都城长安是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6.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与迟带珠丹成亲,821年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体现了民族友好、民族团结。
7.唐朝对外交往:★A、唐朝时日本13次派遣唐使,是派遣唐使最多的国家。
B、玄奘: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C、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第6次终于克服困难到达日本。
在日本传授佛法,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8.唐朝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是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机构。
9.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建立辽(916——1125),都城上京。
党项族的元昊建立西夏(1038——1127),都城兴庆。
赵匡胤建立北宋(960——1127),都城东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第1课――第8课:隋、唐⒈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隋炀帝杨广,都长安⒉隋朝统一的条件:①北方民族大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吏,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隋炀帝开凿隋朝大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以洛阳为中心,东北达涿郡,东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作用: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起到促进作用。
⒋隋末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灭亡。
⒌唐朝:618年--907年,唐高祖(李渊),定都长安*⒍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天可汗"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的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贞观之治的措施:(1)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2)戒奢从简,减轻人民负担(3)善于用人,重视纳谏;(魏征、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意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⒎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晚年改国号为周。
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的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⒏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
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⒐安史之乱:755――763,安禄山、史思明,唐由盛转衰的标志。
10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①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
②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栽种早稻③从西域引进蔬菜新品种④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唐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⑥抗天灾能力增强①粮食以粟、稻谷为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②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唐陆羽《茶经》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③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手工业: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超,花色品种多,丝织品以轻盈精薄著称②陶瓷——瓷:"邢窑白瓷、越窑青瓷"陶:唐三彩;商业:长安城,"坊""市"分立(和宋朝对比),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城市。
11、 民族关系:(1)西域旧地,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2)回纥,骨力裴罗建立回纥汗国(后为回鹘),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今维吾尔族祖先(3)粟末靺鞨,大祚荣,唐玄宗册封他为"渤海郡王",后以"渤海"为号,"海东盛国"(4)南诏(今彝族、白族祖先)皮罗阁,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5)吐蕃(今藏族祖先)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都逻些(今拉萨)唐蕃和同为一家。
12、 对外交流:①对新罗: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②对日本:遣唐使:日本派来学习唐朝文化的使团;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①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该新)②参照汉字创造日本文字③生活习俗上受唐朝影响鉴真东渡(唐玄宗):传播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建筑和医学做出突出的贡献(他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③对印度:玄奘,天竺取经,《大唐西域记》(太宗时期)13、科举制度:①创制于隋朝,科举制诞生于隋文帝,正式形成于隋炀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目的: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最重要是进士和明经两科,唐朝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重要人物。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把诗赋考试做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③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④科举制对周边临国产生影响也很大④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⒕隋唐文化:⑴①*隋朝:李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朝:建筑:唐都长安,国际都市,有"坊""市"之分③《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④医学: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⑵①唐诗:李白盛唐诗歌风格:及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诗仙杜甫盛唐转衰诗歌风格:气魄雄浑,沉郁悲怆代表作:三吏、三别诗被称为:史诗,人被成为诗圣白居易中唐诗歌风格: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②书法、绘画:"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公权 ③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画圣)有"吴带当风"的美称,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④甘肃敦煌莫高窟: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佛教)。
第9课――第12课:五代、辽、宋、夏、金⑴⒈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⑵⒉北宋:960年――-1127年,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都东京(今开封)宋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杯洒释兵权,解除大将兵权,解除节度使权力;(2)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员管理地方财政;(3)编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这样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归了中央。
⒊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通过变法,克服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内容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 结果:司马光上台后,新法几乎全部废除。
⑶辽: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都上京,号契丹,其子辽太宗(耶律德光)从石敬瑭手中取得"幽云十六州",并改"契丹"为辽 檀渊之盟:(看书P48)作用: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和济济文化的交流。
⑷西夏:1038年,党项族(羌族)首领元昊称帝,都兴庆(今银川)⑸金: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都会宁,国号金。
1125年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⑹南宋:①1127――1276年,宋高宗赵构,都临安 ②岳飞抗金,1140年郾城大捷;岳飞,不是民族英雄。
杀害岳飞的刽子手:宋高宗、秦桧 ③1141年宋金议和,双方的交界线:"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 *⑺两宋经济:①农业: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超过北方,两宋时,水稻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占城稻也得到推广;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②手工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和四川是当时的丝织业中心;瓷器:北宋的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北宋,煤大量开采;遭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泉州、广州、明州有发达的造船业。
③商业和城市:宋朝时,最繁荣的城市是东京和临安;东京,已无"坊""市"限制,有娱乐场所"瓦子"(集娱乐和贸易于一体的场所);北宋时,四川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④海外贸易:宋朝对外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时,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第13课――第14课:元朝⒈蒙古政权:1206年,斡难河源,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⒉元朝: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
(南宋抗元的人物:文天祥)⒊元朝实行:行 省 制 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大片地区,其他地区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澎湖巡检司 ――负责澎湖、琉球地区(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 宣 政 院 ――西藏地区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西藏地区正式纳入我国版图)⒋元朝民族融合(元朝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表现:书P62页4点。
⒌元朝的经济:松江是棉纺织中心,黄道婆;元朝的漕运: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这样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海运:刘家港出发,到达直沽后,再转运大都;*泉州是元代最大的港口;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第14课――第15课:宋元文化宋元文化:⒈*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比欧洲早400年;指南针: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司南,北宋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船入欧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广泛用于军事上。
⒉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成《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⒊宋词:苏轼(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豪放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窦娥冤》;五代十国时期,风俗画流行,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元朝的赵孟兆页集书法和绘画于一身,赵孟兆页的绘画作品被成为"神品"。
第17课――第20课:明朝⒈明朝: 1368年,朱元璋,应天称帝;⒉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改革机构,A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B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2)设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3) 八股取士(没法选有用的人才,遏杀人才);(4)推行削藩政策,加强君权。
⒊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称帝即明成祖⒋明朝经济:①农业上引进新品种,玉米、甘薯(美洲)的传入,花生由南洋传入;②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松江仍是棉纺织业中心,杭州、湖州的棉纺织业也比较发达③瓷器以青花瓷为主,景德镇居全国制瓷业首位;④采矿用火药爆破,冶炼用焦炭作燃料,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广东佛山⑤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看书P85页)*“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