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一课时:城市区位【课程标准要求】无【设计思路】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各种概念名词,如:“区位”、“区位因素”、“区位条件”等。

学生对此较为陌生,而教材介绍得又很简略,因此在教学中投影大量的图表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运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区位”的知识。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城市的区位选择不是本节课课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城市区位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识记一些特殊区位的城市,熟悉世界政区、气候、中国地形、中国城市分布、中国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等地图,为学生进行其它相关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做重点分析,并注意比较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的区别。

本节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2.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教学难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做一次商业网点服务范围的调查:1、调查家里人或周围邻居在购买下列物品时一般去城市的哪个商业中心或商业小区?食用盐、牙膏、香皂、衣服、高档化妆品、电视机、冰箱、计算机、钢琴等。

将上面调查得到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规律性。

2、调查住所附近的商店类型和数目以及周围比较大的商业点的类型、数目和离家的距离,调查大商业点的销售商品类型;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讲义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讲义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讲义一、城市区位的概念城市区位,简单来说,就是城市的位置和它形成、发展的条件。

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

了解城市区位,对于我们理解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的走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1、地形地形对城市的区位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和交通建设,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理想之地。

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分布着众多的大城市。

而在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城市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河谷地带,由于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也可能会形成城市,比如兰州位于黄河谷地。

2、气候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和,降水适中。

相反,气候过于寒冷、炎热或干旱的地区,城市分布相对较少。

3、河流河流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许多城市沿河流两岸发展,比如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南京等城市。

河流的交汇处、河口处往往容易形成大城市,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物流畅通,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

三、经济地理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1、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些城市兴起的重要原因。

例如,我国的大庆因石油资源而崛起,攀枝花因丰富的铁矿资源而发展成为重要的钢铁城市。

2、交通交通是城市与外界联系的纽带。

在现代社会,交通枢纽地区往往会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

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线路的交汇点,通常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资金和产业聚集,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比如郑州,作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发展迅速。

3、农业基础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发达的地区能够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同时也能够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材料和市场。

四、社会文化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1、政治政治中心往往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资源和资金,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导学案

第二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导学案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城市区位目标导航:1.知道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说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难点:1.说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1.河流对城市发展有哪些作用?2.城市分布在河流哪些地方?图表导读读图2-2-2 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特大城市的分布和地形有何关系?2)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和降水有何关系?3.平原是城市的理想环境,为什么巴西有许多城市分布在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4.从扬州和济宁等城市的兴衰,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的影响?[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自然因素”部分,阅读课本“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表2-2-1]阅读表2-2-2典例感悟[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自然因素”部分,阅读课本“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表格:表2-2-1[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社会经济因素”部分,完成下列表格:表2-2-2【演练提升】一、单项选择题1. 结合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回答1-2题1.从城市的起源来看,麦加、拉萨两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疗养城市B.以军港和兵营为中心的城市C.矿业城市D.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2.从城市选址来看,上海、伦敦、纽约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A.位于海岸、河口的城市B.临近了矿业资源丰富的地方C.居于灌溉条件便利的大河冲击平原D. 位于当地物资易于汇集的军事要冲3.下图中的四座城市形成均与河流有关,对应正确的是①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②两点河流的汇合处③过河点位置④河口位置A.甲—①乙—②丙—③丁—④B.甲—②乙—③丙—④丁—①C.甲—③乙—④丙—①丁—②D.甲—①乙—③丙—②丁—④读右图,a、b、c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区位的气候、地形、河流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越来越好。

高中地理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题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水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重点影响城市区位的选择因素――、图表分析法、案例法、资料分析难点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创设情境]:介绍世界主要城市思考:一个城市为什么建立在这里,而不建立在那里?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分布密集,有的地方稀疏,又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资料分析]:武汉、宜宾地理位置图: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宜宾位于岷江与长江的处,都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1.上海位置图:2.巴黎:美丽的塞纳河风光。

法国的巴黎原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

3.许多古代的城市都选择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地形建城,又如: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1.ABC三地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资料]中国三大阶梯图与等降水线图[资料]兰州城市分布图。

[思考]:A.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B.从气候上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哪里?<400毫米等降水线的城市主要有哪些?C.兰州位于我国第几阶梯,降水量大约为多少,兰州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是什么?[总结]:气候和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对城市的影响:大部分城市分布在地区地形对城市的影响:世界城市在 (地形)地区,原因是。

[资料]:读知识窗:唐山资料和格尔木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

(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株洲交通图][石家庄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交流]影响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城市密集的地区。

交通方式的变化,往往对带来很大的影响。

举例:株州、石家庄的兴起。

扬州、济宁的兴衰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古代的南船北马时期,在北方的大道附近,南方的河流处,往往形成城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2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2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第二讲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一、城市的区位选择1.城市区位的概念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1)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

(2)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

(3)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产生着巨大影响。

二、城市体系1.城市的作用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

2.城市活动(1)为城市自身服务。

(2)为城市自身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3.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4.中心地理论(1)基本内容:系统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

(2)运用: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布局等。

(3)中心地特点:[特别提醒]1.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1)核心:上海市。

(2)特点: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级分明、各具特色的城市体系。

2.案例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示意图1.山区也有城市分布,但数量较少。

(√)2.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也相同。

(×)3.级别越高的城市,数量也越少。

(√)4.长三角地区的众多大城市都可以发展成等级相同的国际大都市。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平原城市多,地势平坦广阔,便于建筑和交通联系。

2.山区和高原地区因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基本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城市一般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但热带地区低处由于湿热或炎热干燥,城市多分布于高原地区。

三、人地协调观——越味思考1.“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由歌词中看出河流对“我家”起到什么作用?[提示]供水、运输功能。

高一教学共案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一课时)

高一教学共案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一课时)
固标
[典型例题]
1、影响阿伯丁、株洲、堪培拉、麦加四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A.交通、自然资源、政治、宗教
B.交通、河流、宗教、政治
C.自然资源、气候、交通、军事
D.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
2、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是因为()
①气候异常变化而变得恶劣
②无节制开采矿产资源而枯竭
③大运河的淤塞而不能通航
④海上运输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讨论了影响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并探讨了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也认识了更多的城市,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验标
一、单项选择题
结合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从城市的起源来看,麦加、拉萨两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
1.自然因素
(1)水:水对城市的选择十分重要,河流的_______和_______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另外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2)气候: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___适宜、_______适度的地方。
(3)地形、地质:城市的分布与地形、地质关系密切,_______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A.疗养城市B.以军港和兵营为中心的城市
C.矿业城市D.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
2.从城市选址来看,上海、伦敦、纽约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位于海岸、河口的城市
B.临近了矿业资源丰富的地方
C.居于灌溉条件便利的大河冲击平原
D.位于当地物资易于汇集的军事要冲
3.下图中的四座城市形成均与河流有关,对应正确的是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第二节城市的区位选择一、教析分析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对城市相关内容的学习贯穿整个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始终。

本单元主要阐述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时空特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城市的区位受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本节使学生对城市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城市体系及城市的空间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落脚点。

对高一年级的同学,地理知识基础薄弱,通过引导学习,逐渐培养学习通过分析,把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现实生活、世界局势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能以某一城市为例分析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以及在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区位因素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以及影响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发展的因素。

四、教学重难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五、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讲述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图片导入,思考:景洪市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而为什么勐养只发展成为一个小镇?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又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学生分析后总结:河流、地形、历史、交通、旅游等区位因素。

(二)教学环节中国和世界的众多的城市发展变化的有哪些区位因素?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城市的区位选择1、城市区位的含义: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2、影响城市所占据的场所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影响城市的区位选择的因素会不会变化呢?探究一:A 、B、 C三个村落谁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为什么?读图:读我国主要大城市分布图,思考大城市分布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北京、哈尔宾、上海、武汉、重庆、宜宾、广州都在河流汇合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总结] ①一方面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②另一方面河流为交通运输提供方便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人员、货物的集散。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研究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城市空间组织结构。

通过对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份关于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教案,供参考:教案一: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区位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城市区位的划分方法和区位特点;3.了解城市体系的概念和分类;4.能够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功能。

教学重点:1.城市区位的划分方法和区位特点;2.城市体系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城市区位和城市体系的关系;2.城市体系的组成和功能特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教学资料:城市区位图、城市体系图。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与导入 (15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视频介绍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概念和意义。

2.提问学生对城市区位和城市体系的理解。

Step 2: 城市区位的划分与特点 (20分钟)1.使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区位图,解释城市区位的划分方法,包括基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划分。

2.分析不同城市区位的特点,包括地理位置、交通便利性、资源条件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区位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特点。

Step 3: 城市体系的分类与功能 (30分钟)1.使用多媒体展示城市体系图,解释城市体系的分类方法,包括核心城市、次级城市和辐射城市。

2.分析不同城市体系的功能,包括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和发展特点。

Step 4: 综合分析与讨论 (2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关系图,引导学生分析城市区位和城市体系的相互影响关系。

2.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城市的区位和体系进行实地调研或网络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3.汇报并讨论调研结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功能特点。

Step 5: 小结与拓展 (15分钟)1.总结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结合案例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1.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四、学情分析: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看图讲解法: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较难理解,教师可依据教材中插图进行讲解和归纳。

2.读书指导法: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3.讲授法。

4.教具:世界和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政区图等。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的区位因素,初步把握区位因素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2.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教学案_0

2.2.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教学案_0

2.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案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课标要求】
1、知道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并结合课本自然因素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附件下载。

城市区位及城市体系学习教学学习设计.docx

城市区位及城市体系学习教学学习设计.docx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 - 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结合案例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1.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四、学情分析: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看图讲解法: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较难理解,教师可依据教材中插图进行讲解和归纳。

2.读书指导法: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3.讲授法。

4.教具:世界和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政区图等。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的区位因素,初步把握区位因素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2 课时八、教学过程:( 一 )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docx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docx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区歹课前准备案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水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3.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1.2.二、城市体系1.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它既是区域的中心和管理中心,又是区域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为周围居民提供和服务的场所。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形。

区歹课堂突破案例1读图,城市布局图有A、B、C、D 4座城市,请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

⑴从地形考虑,的城市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位于地区。

⑵从气候考虑,的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处于,城市区位更为有利。

⑶从河流因素考虑,城市沿河而建,但区位不同。

⑷综上所述,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例2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图11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A.2级B. 3级C. 4级D. 5级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ca I拓展运用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漂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其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千米,人口3 872万。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级城市中数目最少的是,数目最多的是,这说明城市级别与数目之间的关系是o(2)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分析距离的大小与城市级别高低的关系。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2、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情感态度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二、教学重点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中国和世界的众多的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状况如何?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过渡: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包括城市的位置和城市的分布。

那么,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呢?(授新课)(板书)一、自然因素学生读《巴黎市区变化》《重庆、武汉位置图》《长江俩岸城市分布图》[思考]1、为何古代巴黎建在塞那河曲流处?2、重庆、武汉为何处在河流交汇处?3、城市为什么要沿河分布?(探究一)河流在城市形成中的作用(结论)1.城市供水——水资源是限制我国华北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2.水运运输——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对城区的选择的影响很大 3.军事防卫——河流作为防御的屏障对早期城市的选址所起的作用非凡(如:巴黎、瑞士伯尔尼、美国的波士顿)读“中国地形图”与“中国特大城市分布”(探究二)城市分布与地形有哪些关系?(结论)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

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探究)但是象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而不分布在平原,为什么?山区城市多分布在哪?读“我国气候与特大城市分布图”“世界主要城市分布图”(探究三)大多数城市分布和气候有什么关系?我国大多数城市主要集中在什么地区?(结论)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在这个地带内沿海区的气温,降水组合条件一般比内陆区优越,所以,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而气候恶劣的荒漠干旱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湿热的热带雨林,则少有城市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体系的知识,结合案例分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中心地理论和城市体系。

[:ks5u]四、学情分析: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看图讲解法: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较难理解,教师可依据教材中插图进行讲解和归纳。

2.读书指导法: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3.讲授法。

4.教具:世界和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政区图等。

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的区位因素,初步把握区位因素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阅读分析图2-1-5“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思考:世界上为什么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又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众多的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状况如何?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城市的区位选择、城市区位的含义: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那么,影响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城市区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2、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学生思考]①为什么世界古文明发祥地都在河流沿岸;而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非常密集?②武汉、重庆、宜宾都设在河流汇合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总结]①一方面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再者河流为交通运输提供方便。

②交通运输方便有利于人员、货物的集散[教师提问]看课本图2-2-1“巴黎市区的变化”思考:为何古代巴黎建在塞那河曲流处?学生回答……[总结]河流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因此一些古城外有护城河。

[教师提问]看课本图2-1-5“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和图2-2-2“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思考:①世界大多数城市分布在怎样纬度,怎样的地形?②请说说有那些因素对城市的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回答……[总结]纬度:中低纬度地形:平原,沿海平原气候:适宜的气温,适度的降水[教师提问]那我国的包头、攀枝花、大庆、克拉玛依等没有地形、气候、河流优势,为什么会形成城市?学生回答……[老师讲解]①铁矿资源丰富②石油资源丰富[阅读]课文知识窗:重新崛起的城市——唐山[总结过度]经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有地形、地质、气候、河流、矿产等。

那么,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没其他的方面呢?[学生回答]交通,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

[引出问题]怎样理解交通对城市的重要性?[讲解]城市的商品,物资,资金,信息,人员集散都需要交通。

扬州的兴起,衰弱,再度兴起与交通有什么关系呢?扬州因大运河的开通而兴起,因海运、铁路的发展及大运河淤塞而衰弱。

又因宁启铁路、宁通高速、京沪高速、润扬大桥而再度兴起。

[总结提问]扬州的几度兴衰说明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讲解]明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

那么哪些因素在减弱?哪些因素成为影响的新因素?哪些因素始终占重要的地位?[回答]减弱因素:军事,宗教新影响因素:科技,旅游始终重要因素:政治,交通[过渡]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起着主导作用。

它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城市与腹地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城市体系。

二、城市体系[讲解]城市体系的含义: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有机整体,称为城市体系。

[引导]让学生看课本知识窗: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创始人。

(不做仔细讲解)[读图]看图2-2-6“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图[解释]三级中心地的相互关系: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多,但中心地数量少,彼此之间相距较远。

反之则相反。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过度]前面我们从理论上了解到了城市体系,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功能得到了怎样的发挥呢?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读图2-2-7“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活动]①熟悉本地区主要大城市及位置分布。

②指出本地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及城市名称。

③理解不同城市的层次性和城市体系。

[课下讨论]读图2-2-8“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辐射”①说说上海市的城市区位。

②比较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服务功能和城市辐射范围有多少不同?(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区位因素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在一定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

一、(08重庆文综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根据图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沿、、、分布。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甲、乙、丙三城市对外开放区位优势的主要差异。

解析:(1)考查技能点:地图的阅读。

(2)考点:读图分析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的位置特点,农业区位,城市区位。

甲、乙、丙分别为哈尔滨、广州、拉萨。

答案:海岸、江河、铁路干线、边境。

哈尔滨:陆上对外交通便捷,靠近能源基地.工业基础好。

广州:海运便利.经济技术实力雄厚,思想观念开放,著名侨乡、毗邻港澳。

拉萨:旅游资源独特,民族政策优惠,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二、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期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所示(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

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⑵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胜过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解析:从材料和图示分析可以看出:集镇等级分为两级,集市活动覆盖27天,但周期并不完全固定;①地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高于其他六地;②地不能每天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消费群体少,购买力不足。

答案:⑴A⑵D(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空间结构。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对这节课有一个感性认识。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一、城市的区位选择.区位2.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二、城市体系.城市的地位2.城市活动3、城市体系4、中心地理论5、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十、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识记一些特殊区位的城市,熟悉世界政区、气候、中国地形、中国城市分布、中国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等地图,为学生进行其它相关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ks5u] 但是对于城市区位的分析,单靠本节课的学习还不够,还要要求学生进一步选择一些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学会知识建模如:城市区位.自然因素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十一、学案设计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城市活动和城市体系的形成。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城市体系。

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城市的区位选择主干知识.自然因素水:水对城市的选择十分重要,河流的_______和_______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另外军事防卫功能对古代城市的选址也有很大影响。

气候: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大多分布在________适宜、_______适度的地方。

地形、地质:城市的分布与地形、地质关系密切,_______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18世纪________以后,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城市。

2.社会经济条件(1)交通: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集散地客观上需要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______、_______等城市的兴衰。

(2)_____:首都、省会等地吸引人口分布。

(3)军事:军事中心促进______的发展与政治地位的提高。

(4)宗教:宗教中心会促进城市形成。

知识点二、城市体系主干知识.城市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它既是区域的______中心、______中心,又是区域的__________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中心地理论⑴概念:为周围居民提供______和______的场所。

⑵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_________形。

⑶中心地的等级: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___,职能种类___,数量____,距离____。

知识点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主干知识.一级中心:______——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不具备的职能,服务范围不仅覆盖整个区域,其影响还辐射到_____甚至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