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和科学方法论的演变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2002.4.1研究生姓名: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位级别:导师姓名、职称:课题来源: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曹欢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与认识硕士赵建军教授自选摘要:本论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历史观和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认为西方科学哲学理性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二个阶段:逻辑理性、历史理性、历史的逻辑理性。

’逻辑理性以逻辑分折的方式将科学命题清晰化,使它和经验相对照,即使观聚陈述与理论陈述相符合,其典型特征是把科学看作是由逻辑理性重建的某种普遍的规范性方法论原则所决定的东西。

逻辑理性以牺牲科学的历史性为代价去追求科学理论的内在逻辑。

历史理性以“历史”的方式去再现科学的动态的现实发展过程,其典型特征是把决定科学发展的因素扩展到社会和心理等更广泛的领域。

历史理性zf认科学方法的普遍性和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具有强烈的相对主义倾向。

逻辑理性和历史理性分别着重于考察科学的静态的横断面的逻辑结构和科学的动态的纵断面的历史结构。

历史的逻辑理性则将二者统一起来,在历史的发展中寻找逻辑的确定性和规范性,消除神秘主义和模糊性乃至相对主义。

正确把握历史的逻辑理性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历史。

历史既是外在的客观的认识对象,也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人类实践。

而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看,历史的本质是实践的。

从实践的意义上理解历t妲,一切历史、传统决非~成不变的僵死的怪物,更非某种固定不变的定律的例证,而是可以不断重新塑造的对象。

人的思维和认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历史的逻辑理性虽在理论上还处于萌芽时期,但它是“看”科学的新视角,并已成为、也将是科学哲学理论发展的增长点。

厂关键词:科学哲学理性、逻辑理性历史理性历史的逻辑理性TheEvolvementofTheModernWest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Abstract:Mainlyusingthesightofpractice,viewofhistoryandthemethodofunityofhistoryandlogicinMarxist,thisthesisverifiestheevolvementofthemodemwest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systematicallyandconsidersthewestmodernphilosophyofsciencerationalityprocessesthreephases:logicrationality,historyrationality,historicallogicrationality.Logicrationalityclearssciencepropositionbylogicalanalysisandmakesthemfaceexperience,thatistOsay,makestheoreticalpropositioncoincidewithobservationalproposition,itstypicalcharacteristoregardscienceassomethingdeterminedbysomelHli、,。

试析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逻辑

试析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逻辑

一、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概述西方科学哲学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转变,即从实证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知识的逻辑模型到科学理论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代表这种历史发展的三个主要流派是:以孔德为创始人的实证主义;以波普尔为创始人的证伪主义和以库恩为创始人的历史主义。

(一)实证主义的缘起与演进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派别,主张以经验论传统为认识基础,反对形而上学,并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实证主义:孔德继承了17世纪以来欧洲哲学中一直存在的经验主义传统,特别是贝克莱、休谟的主观经验论和牛顿的机械论哲学,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经验证实的基础上。

”第二代实证主义:19世纪末,物理学领域的深刻变革推动了实证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马赫接受并改造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原则,进一步反对形而上学。

把“科学的任务看作是对事实的概要性描述而非理解和解释,并把人的经验看成中立的感觉要素,一切研究都是探知这些要素的联结方式,强调除感觉经验之外的存在都是多余的,形而上学的东西。

第三代实证主义:20世纪初,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诞生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使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作为经验论传统与数理逻辑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一方面,继承了马赫的经验论原则,更为彻底的反对一切形而上学,认为:“只有数学和逻辑的命题、经验科学的命题才算有意义的,而形而上学的命题是一些无认识意义的伪命题。

”另一方面,提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通过归纳逻辑,得到被经验证实而具有较高概率的命题和理论。

这种累进式积累的机制是:一个相对自足的理论为另一个内涵更大的理论所吸收,或者归化到另一个内涵更大的理论。

(二)证伪主义的批判与继承1.证伪主义对实证主义的超越。

证伪主义,又称“批判理性主义”,是在同逻辑实证主义争论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流派。

哲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哲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及其语言学转向






历史主义学派
继逻辑实证主义之后而兴起的是历史主义学派。历史主 义学派接受了奎因的整体主义和汉森的“观察负载理论” 的思想,是一种后实证主义的哲学。 主要代表人物: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理论。 他认为科学理论是一个由许多命题、定律、原理有机构 成的统一整体,其中有一些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构成了理论的核心部分,称之为“范式”。“范式”是 整个理论的基础。他认为范式是不能被经验证伪的,因 为科学家们可以修改或调整理论的其他部分,以保护范 式,而使整个理论不受反驳。 至于历史上经常出现理论的兴衰和更替,库恩认为这不 是经验证实和证伪的理论,而是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变化 的结果。根据这种理论,库恩还提出了科学语言(范式) “不可通约”的观点,认为,由于范式是非理性的信念 的产物,而不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因而不同范式的语言 之间是不相通约或不可比的,正如不同宗教的语言之间 是不相通、不可比的一样。这样,他就否定了不同科学 共同体之间的语言交流的可能性。


【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海德格尔以“此在”代替胡塞尔的“先验的自 我”,并以此反对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倾 向于反逻各斯中心主义,但并不真正属于反逻各 斯中心主义。因为德里达指出海德格尔的“此在” 哲学不过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一种变体。
把人本主义真正变为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化的是 德里达。德里达力图以他的解构主义消解一切二 元对立,其中包括主体——客体的二元对立。然 而其结果是消解了哲学中的一切确定性,而使哲 学沦落为一种游移不定,怎么都行的消闲哲学或 游戏哲学。德里达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影 响了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并使科学主义与人本 主义两大思潮,在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大旗下汇 合起来,成了一种引人瞩目的两大思潮合流的哲

论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和科学方法论的演变

论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和科学方法论的演变

论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和科学方法论的演变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正式标志近代哲学的诞生亦即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型就是从那个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科学方法论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

广义的则指所有正确的方法论,即科学的方法论。

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

科学方法论愈来愈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门的新生长点、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是从人类的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正确的哲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论。

它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导作用,并将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态,从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有4种形态:自然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逻辑方法论和理论方法论。

笛卡尔认为,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过程及其思路

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过程及其思路

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过程及其思路一、引言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认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认识论领域,西方哲学经历了多次转向和演变,每一次转向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过程及其思路,以期对这一主题有全面的理解。

二、古希腊哲学时期在古希腊哲学时期,哲学家们对认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在其著作中阐述了对知识和认识的见解。

柏拉图认为真知识来自理念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通过感觉获得经验和知识。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们主要关注认识的来源和本质,试图寻找认识的根源。

三、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对认识论的影响开始显现。

神学家们试图将宗教信仰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形成了以信仰为基础的认识观。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运动,推动了人们对理性认识的重视和追求。

哲学家们开始强调通过理性和推理来获取知识,开启了人文主义的认识论思路。

四、现代哲学时期在现代哲学时期,认识论开始向新的方向和思路发展。

启蒙运动后,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能力。

康德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对认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先验认识和辩证法等理论。

他们强调了理性的能动性和思维的自主性,认为认识过程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当代哲学时期在当代哲学时期,认识论的转向更加明显。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认识论的更新和重构。

哲学家们开始关注认识的文化、语言和社会性,强调了认识是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的产物。

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新思潮也给认识论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反思,进一步丰富了认识论的思路和内容。

六、总结与展望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当代哲学时期,认识论的转向经历了多次变革,推动了哲学的不断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认识论的转向也将继续,哲学家们将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认识的本质和意义。

个人认为,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和选择,也为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认识论提供了可能性。

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

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

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摘要】: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深化,科学哲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逻辑经验主义注重科学理论本身,围绕经验证实和逻辑分析展开它们的理论。

它们的理论由于脱离了科学所受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而受到历史主义学派的批判。

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的发展问题仅仅靠科学理论自身是无法解决的,而必须从社会、文化中寻找根源。

它们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外在的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导致相对主义。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强调科学家的认知因素在科学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力图克服以往科学哲学理论中出现的困境,促进科学哲学的新发展。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把科学看作一种认知现象,从科学家的认知能力出发考察科学活动,强调科学家的内在认知因素对科学理论的影响。

作为科学哲学的第四次转向,它吸收了科学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的合理因素,用新的视角理解科学。

它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心智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最新发展中找到了理论基础。

这一转向为我们重新考察科学理论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范式的转化、科学信念的改变、科学理论的发现等科学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将对2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N02【目录】:导言8-10一.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10-171语言学转向:科学问题的语言解释10-112解释学转向:科学问题的社会解释11-133修辞学转向:科学问题的艺术论证13-144认知转向:科学问题的认知解释14-155前三次转向对认知转向的影响15-17二.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外部原因17-211认知心理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7-182人工智能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8-193心智哲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9-204科学社会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20-21三.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作用21-281科学哲学走出困境的新思路21-222科学知识本质的新认识22-233科学发现问题的新视角23-254科学进步问题的新模式25-275科学理论评价的新标准27-28四.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意义28-331推进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29-302为科学哲学寻找到新的研究源30-313适应科学的新发展31-33结束语33-34参考文献34-39后记3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现代西方哲学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现代西方哲学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刘放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有了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演进态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对此予以密切关注和深入考察,从中汲取营养,推动自身的不断创新。

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来龙去脉作宏观把握,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

从西方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通常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这一时期的哲学,从整体上说属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其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唯理论等派别的对立,但它们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肯定哲学不应以“神”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人可以而且应当凭借本身固有的理性能力(包括经验感知和理性反思)去认知世界。

这种理性精神既含有一种以资产阶级的人权思想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又与当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精神相一致。

通过对理性的倡导,当时的哲学家们把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客体)的世界明确区分开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被提到哲学的首位,西方哲学发展由此出现了所谓认识论的转向。

这一转向克服了古代哲学的素朴性和中世纪哲学的神秘性,对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科学反对宗教的斗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西方近代哲学同时又隐含了严重的片面性和深刻的矛盾。

这首先表现在原本丰富多彩的“理性”日益走向狭隘化、绝对化。

近代哲学家们用“理性”构建的哲学体系,往往成了与现实生活和科学发展相脱节的抽象形而上学体系。

这种体系不仅被当作“科学的科学”,而且被用来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性。

其次,由于将主客、心物的区分绝对化,近代哲学家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了二元论。

二元论在认识论上必然导致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或怀疑论。

由于二元论将主客分离,主客体的存在都被抽象化,成了纯粹的意识实体或自在的物质实体,由此出发建立的哲学要么是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要么是与人无关的机械唯物主义或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

西方方法论

西方方法论

第四讲现代西方方法论一、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转向及特征(一)转向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主编的《哲学主要趋向》认为,从上世纪中叶,特别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哲学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可以归结为五个转向:1、反形而上学转向且不说尼采在“重估一切价值”支配下,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通通都列为“颓废哲学”,也且不论反传统形而上学的“急先锋”——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把传统哲学当做一种“赘物”,要用奥康的“剃刀”加以铲除;就是存在主义、现象论,似乎也不例外。

他们虽然不是全盘否定以往哲学,不过他们对以往形而上学强烈不满。

海德格尔说传统哲学是“无根本体论”,宣称哲学的终结意味着西欧世界文明的开始,现在留下的只是思的任务。

当然,他说的哲学的终结,主要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而发的。

现代许多人本主义哲学家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追求抽象的、先验的实体,用普遍性、整体性压制个体性、多样性甚为反感。

2、非理性主义的转向在批判传统哲学的同时,往往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对理性主义,走向非理性主义;反对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反对哲学“专制主义”,走向“无政府主义”;宣扬特殊性、多样性,否认普遍性、统一性;宣扬个体性,否认整体性等。

3、语言的转向通过“语言转向”动摇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通过“语言转向”,即哲学向语言的“转向”以及语言哲学本身的演进,打破了西方传统的现象和本质的二元模式。

这种语言转向的主要内容在于认定语言不再是到达本体和认识的工具,不再是思想的媒体,而是思想本身,是唯一的对象,就是世界。

因此,语言有自由性、自主性、自立性,语言的意义和使用都在语言体系内部。

我们只能用语言说明语言,而不能用非语言、超语言的东西来说明语言。

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是不谈本体、对象、世界、真理、社会、历史、人物,只谈语言、符号、文本与语意、关系、结构以及生成、转换、消解。

这样便消除了主客二分,消除了人和世界的对立。

也就是认为人类发明的符号,其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关系,并非从与世界的指称关系中获得。

论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

论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
波 罗 却 极 力 为 俄 瑞 斯 特 斯 辩 护 , 为 俄 瑞 斯 特 斯 的 母 亲 杀 死 认
人们急待认识这个 客体 , 以消除对一种异已力量 的焦虑 。这
种迫切的任务 , 使人们还无 暇顾及 自我 的存 在 , 至少还 没上
升 到 自觉 的层 次 。 可将 前 苏格 拉 底 哲 学 概 括 如 下 :
的积代科技的超功利性 , 、 它 表现 了主客合一的一元 文化倾 向 , 具有“ 人在 自然 中, 自然在
人中” 的特征。
的是其没有血缘关系 的丈夫 , 正义 的法治原则 也该 论罪 , 按 所以俄瑞斯特斯是替邦 行义 当无 罪。结果 审判 长雅典 娜宣
布俄瑞 斯特斯无 罪… 。
[ 收稿 日期 】 2 1 0 3 00— 9— 0
[ 者 简 介 ] 向 达 ( 9 6 , , 南 湘 西 人 , 西 理 工 学 院 经 济 与 法学 学 院 副教 授 。 作 17 一) 男 湖 陕
Vo1 1 . . l No 5 Oc . 01 t2 0
论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
向 达
( 陕西理 工学 院 经济 与法学 学 院 , 陕西 汉 中 730 ) 20 0
[ 摘 要 ] 西方哲 学史上有S 3 著名的转向 : -: 伦理 、 识和后现代 。这S g 转向与主体 有着深刻 的关 系。伦 理的转 向将 认 -:
4 这种直觉 的一元 的蒙昧特 征与 中国传统 文化有颇 多 、
相似之处 。例如 中国当时的文化 即用一种 蒙昧 的直观 的思 维描述宇宙生成 问题 。如《 经》 阴阳二气 的互动说 明宇 易 用 宙生成 。《 尚书》中也有五行生成 论记载。这与西方 的“ ” 水 说 、 火” 、 气” 、 元素” “ 说 “ 说 “ 说等何其相似 。 5 西方早期的这种蒙 昧的科学精 神后来 成功 地提升 到 、

用科学方法探讨一下东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差异的源头

用科学方法探讨一下东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差异的源头

用科学方法探讨一下东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差异的源头一个人能够不断批判甚至颠覆自己多年形成的看法,实际是很困难的。

贫道从小也受的是“科学至上”教育。

把科学方法,也就是唯物主义的,理性的,以可观察的重复检验为标准的,以分析为主要手段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认识世界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后来,贫道注意到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确实与西方有差别,而且这个差别不是今天才有,而是从老祖宗那里就有了。

拿西方哲学概念体系去套中国哲学,几乎不能给任何一个中国思想家做个判断:老子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争来争去,实际变成语义辩论。

而且确实存在中国古代即使技术水平很发达,一些理论研究很深,但缺少西方那样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形成清晰的数学、几何学、逻辑学的系统理论。

研究来研究去,老祖宗们似乎一无是处。

这自然让人难堪,但贫道还是只能承认这个现实,就是老祖宗们似乎不怎么科学。

贫道并没有因为是个中国人就必须证明老祖宗们其实很“科学”。

当无法用“科学”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后,贫道到意识到也许用西方哲学的这些“话语体系”本来就不能认识中国,因为话语体系本来就是思想方法的表象。

既然从来没人能用西方哲学概念说清楚中国哲学,那么说明中国与西方在很早时期就是两种认识论和方法论。

后来看到很多文章也在说这个问题,甚至很清晰地说出两种思想方法的差异性。

这些贫道就不再叙述了,只要用“东西方哲学差异”来搜索一下,文献多的很,足以让任何坚持老祖宗们也很科学的人感到疑惑。

贫道并不轻易发生“转到”“不熟悉的学科,往往就容易因过于自信而露出偏见和错误”(九成语)。

而是很快思考另一个问题:显然,中国在哲学思想显露的伊始,也就是周初,到哲学思想成熟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就与西方哲学思想显露的伊始,也就是巴比伦与古埃及时期,到哲学思想成熟期,也就是希腊时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

换句话说,东西方两个族群在刚刚进入农业时期,刚刚进入文明时期,就形成了至今还存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差异。

西方文论的五次转向

西方文论的五次转向

西方文论的五次转向
(一)希腊时代:人学转向
以智者派、尤其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为代表,希腊哲学从此前研究自然及其本原为重心转向研究人类社会道德与政治状况,也就是从以探究自然规律为主转向探究人类及其心灵(道德)状况。

(二)中世纪:神学转向
随着基督教入主欧洲,人学中心被神学中心取代,整个“知识型”都奠基于唯一的上帝,任何知识系统都被认为由此发源,这导致了以基督教神学为支撑的视上帝为知识本原的中世纪文论的产生及其霸权地位。

这时期的代表性理论家有普洛丁、奥古斯丁、但丁(“俗语之辉煌”和文本四层意义等)、“桂冠诗人”彼特拉克、薄迦丘(“注重文采”)等。

(三)17世纪:认识论转向
强调任何知识都与人的理性相关,都需要从理性去寻求解释。

这种“转向”为文论提供了以“理性宇宙观”为主导的“知识型”。

在此影响下产生的文论流派有新古典主义文论(法国的布瓦洛等)、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文论(莱辛、康德、席勒、黑格尔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实证主义以及象征主义等。

(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言论转向
正是这种性质的“语言论转向”导致了20世纪形形色色的以语言研究为中心的文论流派的产生,如现代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
“新批评”、心理分析、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阐释—接受文论等。

(五)20世纪后期:文化论转向
它在语言学模型的框架中更加专注于文化及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性别、大众文化、亚文化、视觉文化、网络文化等阐释,为此时期各种文论流派竞相追究文学的文化缘由提供了知识依据。

这些流派有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研究”等。

西方哲学的两次转型及未来发展

西方哲学的两次转型及未来发展

西方哲学的两次转型及未来发展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方哲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一次是以苏格拉底为标志的从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转型;一次是由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型。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着严重不足。

以苏格拉底为标志的从本体论哲学向认识论哲学的转型,严格地说应是向知识论哲学的转型,这我们在文章的后面论述。

这种说法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是把希腊化时期、罗马时期以及中世纪基督教时期看作西方哲学发展的异端而加以略去的,将近现代西方哲学看作是对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反叛和对古希腊哲学的承继而加以接上的。

因为,西方历史受外族入侵的影响很大,外族入侵常常改变了西方文化的精神、西方的社会制度及人种结构。

中国虽然也多次遭到过外族入侵,但入族入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文化、社会制度和人种结构,而常常是被中国所同化。

在这一点上特殊的是中国而不是西方,因为很多文明都因外族的入侵而遭到过毁灭性的打击,比如古巴比仑、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唯有中国,其文明并未因外族入侵而遭受过中断或根本改变--创造中国文明的依然是华夏人的后裔,不过1840年西方的入侵或许要成为例外。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虽然是古希腊文明的积极推广者和传播者,但由于多年战争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使这一时期的哲学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使得这一时期的哲学以伦理哲学和人生哲学为主,而不是认识论哲学。

罗马虽然也是希腊文明的承继者,但希腊文明的根本精神却已经改变,古希腊人热衷于理性思考,罗马人则只重实用技术。

中世纪基督教时期更是西方文明的“黑暗时代”,古希腊的理性精神被宗教信仰所取代。

事实上,不仅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虽然完全忽略希腊化时期、罗马时期和中世纪基督教时期不考虑是不对的,但将近代西方文化和社会看作是对中世纪基督教时期的反叛和对古希腊文化和社会的承继却是非常恰当的。

关于所谓的西方哲学的第二次转型,即由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型,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语言哲学只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这个哲学流派并未起到统括现代西方哲学的其它流派的作用,并且这一哲学流派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缺陷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现代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而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历史主义。

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
的研究 主题 由本体论 转 向认识 论 。
么” 这一 课题 。 如西 方哲 学史 上第 一位 哲学 家 泰勒 斯 提 出了“ 水是世界的本原” 这 一 有 开 创 性 价 值 的 命
题; 赫拉 克利 特则 提 出“ 火是 世界 的本 原 ” ; 在 这之 后 还 有著 名 的“ 数本 原说 ” “ 种 子说 ” “ 原 子说 ” 等 等 。从 这些 哲 学命题 中可 以看 出 ,古代 哲学 的主题 是本 体
言 即可 看 出人们 对知 识认 识 的变化 。近代 哲学 所 关 心 的是 如何 能够 更快 地获 得确 定性 知识 。 那么, 要 想
获 得 更 准 确 知 识 的关 键 问题 就 在 于 获 取 知 识 的 方 法, 而所 谓 的方法 就是 认识 论 。于是 , 本 体 论让 位 于
认识 论 。 二、 经验 论 和唯理 论 的发展 历 程
上克 服 了古代 哲学 的直 观性 。 同时, 由于 自然科 学 的
西 方 传 统哲 学 按 时 间划 分 。 一 般 可 分 为古 代 哲 学 和 近代哲 学 。 古代 哲学 主要 探讨 “ 世 界 的本原 是什
巨大 影 响 。 近代 哲学 家 们也 参与 到宇 宙论 的探讨 中 , 哲 学 和科学 “ 联姻” , 哲学 向科 学靠 拢 , 最终 近代哲 学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1 2 — 0 4
作者简 介: 范文学( 1 9 9 2 一) , 女, 山 西省 晋 中市人 , 硕 士研 究 生 , 主 要从 事 马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理 研 究 。

1 5—
对应 。感性 和理 性本 就是 人类 意识 之 内的一 对 固有 矛盾 。二 者既 相互 对立 又相互 联 系 。感性 离 不开 理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科技已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裨益,从最简单的石器、火种发明到当今的信息技术,科技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自然而然地,科技也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兴趣和思考。

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家提出的问题,到如今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西方科技哲学思想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古代哲学:逻辑思考和自然研究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成了一种思考方式,这也是人类最初的科学探索。

早期哲学家对于科技问题的思考集中在自然科学上,他们试图解释自然现象的本质并且提出了一些深入的论述。

柏拉图认为科学的目标是追求真理。

他强调了数学和逻辑推理在科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数学轮和参与型的观念,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相互纠缠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则是第一个尝试系统性描述身体运动的哲学家,并系统地探讨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关系。

同时,他将研究科学并将研究的方法规范化,提出了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思维模式,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方法提供了指引。

现代哲学:技术与人的关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现代哲学中的科技哲学成了另一个中心话题。

英国哲学家埃德蒙·伯克认为,科技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只是一种工具。

他认为科技不是为社会的进步而存在的,而是为了社会的需要而服务的工具,虽然它可以使某些活动更加便捷,但也产生了对环境的伤害与浪费。

反对伯克的是德国哲学家马门蒂尔·卢塞尔,他强调了现代社会中技术与人的关系,认为人们必须理解技术的真实本质,以便科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马门蒂尔·卢塞尔认为,科学技术之所以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是因为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平不够高。

因此,只要社会道德觉醒,科技就有可能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手段。

信息时代的科技哲学:人工智能和自然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科技舞台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和人工智能等。

在计算机科学的领域,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认为,人工智能有可能会带来人类文明的终结,原因是智能机器会超过人类,并找到自己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存在。

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进路及当代转向

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进路及当代转向

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进路及当代转向罗玉萍【摘要】Scientific methodology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scientific method-ology showing trends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o th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f deconstruction. Sci-entific methodology challenges and dilemmas indicate:there is neither a standard model of scientific methodology, scientific methodolo-gy is not nothingness. Understanding about scientific methodology must be practice oriented. Practice constructs a methodology ap-proa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方法论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近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演变脉络呈现出从科学方法论的建构到对科学方法论的解构趋向。

科学方法论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表明:既不存在标准的科学方法论模型,科学方法论也不是虚无的。

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理解必须是面向社会实践的,实践转向建构了当代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进路。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科学哲学;科学方法;实践【作者】罗玉萍【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03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的标志之一。

西方认识论传统的发展趋势

西方认识论传统的发展趋势

西方认识论传统的发展趋势西方的认识论传统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和观点也有所变化。

以下是西方认识论传统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一阶段:古代哲学和中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认识论的贡献是西方哲学和认识论传统的重要基石。

柏拉图认为,真理是通过理性推理和直觉来获得的,而非通过感觉经验。

亚里士多德则将重点放在经验和感觉的重要性上,认为感官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对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神秘主义者贝尔纳丁、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等人提出了通过信仰和灵感来获得真知的观点。

第二阶段:现代哲学近代哲学家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和他的“方法论怀疑”对西方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笛卡尔认为,只有通过怀疑所有已知的事物,然后逐一推导,才能确定真理。

休谟的经验主义成为认识论的另一重要理论。

休谟认为,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通过感官经验积累的,并且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感觉和经验,因此没有固定的、不变的真理存在。

康德试图解决笛卡尔和休谟的观点之间的矛盾。

他将精神活动分为经验性的事物和理性的事物,认为我们在感知经验世界的同时,也用理性活动对其进行解释。

第三阶段:现代科学和后现代主义科学的发展成为认识论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方法强调通过实证研究和验证来寻求真理,这对认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的经验主义也对科学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科学实证依赖于感官经验的观察和实验。

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风潮兴起,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认识论过于关注确定性和客观性,忽视了主观和文化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他们提出了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知识是社会和语言的产物。

第四阶段: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近年来,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对认识论传统产生了新的挑战。

认知科学试图解释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本质,神经科学研究人脑的功能和结构,这些都对我们对认识和思维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西方哲学向认识论嬗变 精品

最新-西方哲学向认识论嬗变 精品

西方哲学向认识论嬗变哲学被认为是研究世界和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最重要问题的学科。

哲学对其它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思想、思维、认识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哲学会对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提出质疑,并在对思想的拷问中得到升华。

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哲学思想的具有统摄其他科学的地位。

而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从一个特殊角度研究人的行为不管是作为个体还是集体表现出来的科学。

经济学的这种研究领域的扩展一方面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学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经济学帝国主义。

无论关于经济学逐渐在国内成为显学有如何的评价,经济学的方法都可以是,但不是唯一的,研究人的行为,研究社会现象的手段。

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早期的经济理论本身就是关于经济的哲学思想,很多经济学家同时是哲学家。

即使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后,哲学关于经济起源的研究,经济制度的建立,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以及经济研究的方法论都具有指导意义。

国内关于哲学和经济学关系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有的学术机构专门设立了经济哲学研究中心,①近年以这一主题研究著述大量涌现。

②2008年和2009年在中国社科院的科研机构的组织下,连续举行了两次以经济学和哲学对话的全国学术研讨会,③可见学者没对这一研究主题的重视。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用哲学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的发展,尤其马克思主要哲学观点,反过来很少有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哲学相关问题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如前述的关于哲学和其它科学关系的普遍认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哲学本身是一种思想不是具体的人类活动。

虽然如此,但是哲学研究,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人的行为则是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本文试图要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简略探讨一下西方近代哲学研究向认识论转变的相关问题。

基本假设及哲学研究的经济性为了方便论述,这里首先假设哲学是一种产品。

哲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人类社会在一定阶段不可或缺的产品。

它通常情况下并不直接的影响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影响研究、传播、学习它的人而影响人们的思想、世界观和人生观,最后才反映在对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转向和科学方法论的演变17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对一切权威——无论是古代的权威还是中世纪的权威——都充满了强烈的理性批判意识。

17世纪的时代特征就是怀疑精神和经验方法,普遍的怀疑精神是那个时代几乎所有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基本原则。

正式标志近代哲学的诞生亦即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型就是从那个时代的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那里开始的。

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问题上。

认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主观精神如何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问题,因此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认识的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最终竟形成了经验论哲学和唯理论哲学的尖锐对立,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其初衷都是试图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尤其是试图建立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探索方法的一般结构,阐述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及科学研究中各种方法的相互关系问题。

科学方法论有广义狭义之分。

狭义的仅指自然科学方法论即研究自然科学中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等。

广义的则指所有正确的方法论,即科学的方法论。

20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控制论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等,促进了方法论研究的高度发展。

科学方法论愈来愈显示出它在科学认识中确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门的新生长点、提示科学思维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是从人类的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正确的哲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论。

它对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导作用,并将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形态,从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有4种形态:自然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逻辑方法论和理论方法论。

笛卡尔认为,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

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而否认和怀疑是一种思考活动。

笛卡尔认为,我可以怀疑一切,但当我在怀疑一切时,我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这是清楚明白因而也是确实可靠的事实。

怀疑总是一种
思想活动,因而这个思想着、怀疑着的“我”是存在的。

“我”的本质就在于它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

所以这个“我”并非指身心结合具有形体的“我”,而是指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纵然身体并不存在,心灵也仍然不失其为心灵。

“我”的根本属性就是思想,即怀疑、感觉、想像、理解等,“我”是与思想共存的,有“我”存在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有“我”存在。

敢于怀疑的精神,笛卡尔主张科学起始于怀疑,他认为必须怀疑被信以为真的和一般被当作真理的东西,但这种怀疑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保证认识的基础绝对可靠而没有错误,怀疑精神正是科学家们所需要的重要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们不断超越前人的成果。

笛卡尔倡导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他认为必须从几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通过一步步严格的推理,才能达到真理。

笛卡尔强调演绎看轻归纳,这显然是片面的,但在当时实验科学家普遍重视
培根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实际是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逻辑,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理论—归纳逻辑,提倡“观察、实验、经验、归纳、总结、分析,发现真理,验证真理”的新三段思想方法。

培根认识到很多科学原理蕴藏着工匠的日常操作中,但他同时又认为,但凭经验还不能获取自然知识,还要对经验进行一定的加工。

他认为要形成“经验与理性职能的真正合法婚配”,同时强调经验和理性的重要性。

从而提出了“三表法”这一重要的实验科学方法。

严肃的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强调了知识的力量,强调要用知识来把自然界变成人的“王国”。

对后人对知识的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近代哲学是从古旧的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向,在认识论的探讨过程中由笛卡尔提出了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也就是科学方法论中很重要的一种全新的理论,这种理论源于17世纪的怀疑精神和人们对于经验方法的探索。

笛卡尔诠释自己的演绎法并演绎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体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

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

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