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传输对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试的影响及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基金 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及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 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及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及应用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 研究背景光学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气象预测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精密的光学遥感仪器,可以实现对大气、地表和植被等目标的高精度测量。

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是lidar观测的关键参数之一,但由于大气吸收和散射等影响,lidar观测数据常常存在一定的辐射校正误差。

进行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1)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方法针对lidar观测数据中存在的辐射校正误差,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模型和反演算法的辐射校正方法。

通过建立大气传输模型和修正大气吸收和散射影响,对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进行精确校正,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应用研究利用校正后的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数据,研究人员开展了大气颗粒物监测、云团识别、植被覆盖度分析等应用研究。

通过对实际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有关大气环境和地表特征的重要信息,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3. 研究成果通过对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及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辐射校正方法,提高了lidar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开展了一系列基于校正数据的应用研究,为大气监测、气象预测、植被研究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4. 研究展望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及应用研究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完善校正方法,开展更多领域的应用研究,推动光学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国家自然基金lidar后向散射回波强度的辐射校正及应用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科学价值的研究工作,对推动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基于光后向散射法的测尘仪的应用研究与设计

基于光后向散射法的测尘仪的应用研究与设计

明: 系统的灵敏度 高, 确度 高, 精 可靠性好 , 线性回归方程的相 关系数达到 09 , 其 .9 为该领域的研究人 员提供 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 : 光后 向散射 ; 测尘仪 ; 准 ; 关系数 校 相 中图分类号 :N 9 T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2—14 (0 1 0 0 2 o 0 8 1 2 1 )6— o 9一 3
不 占 用 片 内 资 源 。片 上 集 成 有 6 B F A H, 3 1 内部 4 K L S 45B R M、9个 1O 口、 A 5 / 含有模 拟多路 选择 器 、 可编程 增益 放大 器 、 A C D C等 , D 、A 此外片上集成有 2个 U R 、 个 S 和 1 S I A T1 M 个 P,
Ab ta t Ac o d n o t e r q i me t u owa df r h f ci emo i r g a dc n r l f u te s in yt eS aeEn sr c : c r i g t h e u r e n sp t r r eef t n t i o to s mi o sb h tt - f o t e v on n od s vr n n a r tc in Ad n sr t n, i p p rd sg e h mo e d tc in s se b s d o a k r c t r g o g t I i - i me t P oe t mi i ai t s a e e in d t e s k ee t y t m a e n b c wad s at i fl h . t n o l o t o h o en i t d c d t e d s n tr s se S te r , o o i o i salt n a d c i r t n T e s se i e — me o — n n o t u u r u e h u tmo i y t m’ h o y c mp st n, tl i n a b ai . h y tm sr a t , n l e a d c n i o s o o i n ao l o l i i n me s r me t a d i smp e fro —i n t l t n T e e p r n a e u t h w t a es se h sh g e st i h g c u a y a u e n , n s i l n st isa ai . h x e me tl s l s o t h y tm a ih s n i vt ih a c rc o e l o i r s h t i y, a d r l b l y, o rl t n c e i in fl e e r s in e u t n r a h t . 9, d i p o i e n ef cie b sso r c ief r e n ei i t c reai o f ce t n a rg e s q a i e c 0 9 a t r vd sa f t a i f a t - a i o o i r o o o n e v p c o r

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试精度及误差分析

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试精度及误差分析
m ent .
Ke r s b c w r c t r g vsbl y me s r me t e o n y i y wo d : a k a d s ati ; iii t a u en i e n ; r r a a ss s l
1 引 言
的粒子 造成 的 , 一般为 气体分 子 , 利散射 又经 常 故瑞 被 称作 分子散 射 。而 当粒子半 径 和激光波 长相 比可 以 比拟 时则会发 生米 氏散 射 , 一般 把 直径 大 于 波长 0 0 的粒 子 造 成 的散 射 称 作 米 氏散射 ¨ 。 而拉 .3倍 J 曼散 射是分 子 电子在 光 作 用下 的极 化作 用产 生 的 , 极化 率改 变大小 由分 子 热运 动 决 定 , 它会 引 起折 射 率 的变化从 而发 生 散射 现 象 。几 种散 射 强度 相 比 , 米 氏散射 和瑞利散 射较强 , 而拉 曼散射则 十分 微弱 ,
维普资讯
第3 8卷 第 3期
20 0 8年 3月
激 光 与 红 外
I S A ER & I NFRARED
V0. 8. . 1 3 No 3
Ma c 2 O r h. 0 8
文章编号: 0- 7(080- 0- 1 10820)3 24 4 0 5 0 0
An l ss o c wa d S a t r n d r f r Vii i t a y i fBa k r c te i g Li a o sb l y i
M e s r m e tEr o s au e n r r
C HEN Do g, ANG Ja g a , NG S e g n W in —l KA h n l
具有设备体积小 、 功耗低及不需要合作 目标等优点

后向散射式激光能见度仪的研制_徐赤东

后向散射式激光能见度仪的研制_徐赤东
58
ln(P(z)z 2 ) = C1 − 2αz
(6)
C1 是取对数后作为一个常数存在的量。由上述的方程知道,接收的回波信号乘以距离的平 方取对数后与距离成线性关系,并且直线的斜率的一半就是这一段距离大气的消光系数。这
样,对采样信号拟合得到直线,得到消光系数α 后,再利用(3)式的关系可得能见度。
由以上的原理知道,在选取拟合点时,对均匀大气状况来说直接选取整个有效数据来拟 合能见度。即在采样空间内选择距离 z0 到距离 z 这一段的大气柱,一般情况为几百米到几 千米甚至取十几千米的距离。而在非均匀大气状况下,就不能取整个有效采集区间作一次性 拟合直线,根据大气的特点及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仪的分辨率,可采取分段取点的方式, 即在测量路径上假设有多个不同的均匀大气柱段,分别拟合直线,获得不同大气柱段的消光 系数,求取整个测量路径上的平均消光系数,再代入(3)式获得平均能见度。 2.3 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仪的主要特点
样的空间相对来说较小。而后向散射式的能见度测量方法最早是直接利用激光雷达来实现
的,无需合作目标,可以测量斜层能见度。但是由于激光雷达的成本高,同时能见度测量仅
仅是激光雷达的应用之一,所以利用激光雷达测量能见度的推广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
激光技术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利用后向散射式原理测量能见度的技术也逐渐成熟,其制造成
根据原理可以明显看出,后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无需合作目标; (2)有足够的采样空间,真实反应测量区域的大气状况; (3)可获得测量路径上不同区域的能见度; (4)可获得测量路径上大气均匀性; (5)可测量斜层能见度。 3 仪器基本设计思想及基本参数结构 3.1 基本设计思想
考虑到仪器的应用领域、人员安全,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仪在设计时综合考虑以下关键 问题: (1)波长。人眼最敏感的光波长为 550nm,对于不同的波长需要进行波长修正。所以在选 取波长时尽量往这个波段靠,即使存在波长修正,由于波长接近带来的误差也相对要小。 (2)激光能量。在仪器使用时需要考虑对非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激光由于它的能量密度 大,存在皮肤尤其是眼睛安全问题。因此能量选择时必须要尽量小。

基于后向散射的激光雷达系统研究与仿真

基于后向散射的激光雷达系统研究与仿真
2 2 高灵敏度信号探测和接收 .
及进行大气能见度测量等等. 大气后 向散射 的应
用正越来越广泛。通过对激光后 向散射的理论 分析 , 对影响激光雷达系统 的性能因素进行 了阐
目前信号探测 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类为 相干探测方式 , 利用了两束光在光电探测器光敏
面的相干混频效应 , 出两束光 的差频信号; 输 另
P , A or , , A 2 rr 回波光 功率 为 :,:4 , , , a , P 回波光功率为 :,=— 丁 :_ , P i一 由于光束 的 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灵敏度 高 , 波 性 能 好 , 间 和偏 振 鉴 别 能 力 滤 空 强 等优点 , 在测 量大 气 和全球 风场 方 面发 挥 了重 要 的作用 。 随着器 件性 能 的大 幅 度 提高 , 相 干 非
接收部分 、 光学系统、 伺服 系统 和信息处理等几 部分组 成 。直 接 探 测 后 向散 射 激 光 雷 达 的一 般
原 理 如图 1 示 。 所
2 1 发射 系统 . 系统选 用 的激 光 器 必须 能 够 满 足在 一 定 距 离 内实 现 对 大 气 气 溶 胶 的测 量 所 需 要 的 能 量 。 激光器选用脉冲方式 , 通过外加调整信号 , 以 可
谢 亚峰 :基 于后 向散 射的激光雷达系统研究 与仿 真
2 1

类为非 相 干 探 测 或 者 称 直 接 探 测 。 相 干 探 测
噪声 功 率 , 为 探 测 器 的 暗 电流 噪 声 功 率 ,雕 P P 为所 接 收 的 背 景 光 功 率 。 。为 探 测 器 的量 子 效 卵 率 ,i 探 测 器 的 响应 度 , 为光 子 频率 , 为 系 A为 统 的带 宽 。 据 激 光 雷 达 方 程 , 测 器 接 收 到 的 根 探

能见度测量仪研究

能见度测量仪研究

能见度测量仪研究作者:范顺志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2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大气能见度国内外的研究状况,通过对大气能见度的理论进行研究,分别从透射和散射法测量大气能见度方法,给出了白天和夜晚能见度计算公式,建立了精确计算数学模型。

关键词:能见度;前向散射;双光路;光学设计1 透射式能见度仪透射式能见度仪器主要是通过对通过仪器的大气光辐射的透射量进行测量,以得到能见度的相关数据。

其可以进步一分为“双端”透射式和“单端”透射式两种。

1.1 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器其构成部分为:发生器和接收器,以及相关处理器件。

发射器和接收器位于基线的不同端口,通过发射器的光脉冲发射,在接收端口进行接收到的衰减后的的光辐射功率,即可得大气透射比。

透射式能见度仪的探测误差与基线长度的设定和透射比误差相关,其中,透射比探测误差又与发射器光源强度标定误差、发射器和接收器透镜脏污程度有关。

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常被用于机场能见度测量。

小型飞机场使用的透射式能见度仪,可在重霾和浓雾天气条件下精确测量大气能见距离。

典型的小型机场,允许透射式能见度仪具有100m左右的基线长度,因此安装在小型机场的透射型能见度仪,其能见度有效范围为50m到2000m。

这一能见度范围仅相应于薄雾和重霾两种天气条件,更高能见度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双端透射式能见度仪的缺点是:第一,发射器与接收器安装不为一体,现场调校准比较困难;第二,受大气样本基线长度限制,测量范围比较小。

有时,为了加大测量范围,不得不同时设置两个长度不同的基线。

1.2 单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单端透射式能见度仪,发射器和接收器是一体化的,和被测大气样本的水平气柱在同一端,反射器则在基线的另一端。

发射器发出的的探照光辐射被分成两束:一束透过大气样本射向反射器,被反射器反射后,在反向透过大气样本进行入接收器;另一束光则直接进入接收器,作为光辐射初始功率的参考基准。

两路光信号,被位于接收器光轴上的光电器件所探测。

大气对激光的散射

大气对激光的散射

6
考虑最一般情况,一个电荷沿一直线作振幅很小的的上下加速运动,在与 运动轴成 角方位的电场就沿着与 视线垂直的方向,并在包含加速度 与视线的平面内。设距离为 r,那 么在 t 时刻电场的大小为
E(t ) qa(t r / c) sin 4 0c 2 r
( 12)
其中 a( t-r/c ) 是 ( t-r/c ) 时刻的加速度,叫做推迟 加速度。
d [dPs ( )] I( ( s ) )ns P i ( ) dx d
(4)
4
( 式中,I( 是散射的辐射强度; 是比例系数,它是散射角 和波长的函数; ) s ) ns 是散射粒子浓度;Pi ( )dx 是入射到厚度为 dx 的元体积上的某一波长激光的 光束功率。将上式改写为
图 1 两类散射模型的强度分布
其实质是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粒子在入射电磁波的作用下产生电偶极子或多极 子振荡,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出与入射波频率相同的子波,即散射波。散射 波的能量分布同入射波的波长、强度以及粒子的大小、形状和折射率有关。
2
对一波长为 λ 的单色激光光束,在不均匀媒介内传播距离X后,由于纯散 射作用,将使光束沿 x 方向衰减为
图 2 电荷产生的电场
假设电荷按非相对论性的任何方式作加速运动,由此我们计算加速电荷所 辐射的总能量。
q 2 a '2 sin 2 S 0cE 16 2 o c3r 2
2
( 13)
S 是能流密度,就是在 方向每平方米所辐射的功率。注意到它与距离平方成 反比,要求出向所有方向辐射的总能量,则必须对上式所有方向积分。
13
参考文献: 《激光雷达技术》上册,戴永江 《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一卷,郑永令等 《大气散射》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网站

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分析研究

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分析研究

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分析研究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对于激光通信、激光雷达、激光武器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阐述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分析的研究背景、现状和难点,介绍主要方法和技术,总结研究结果和发现,并强调其在应用上的重要性和价值。

激光大气传输是指激光在大气中传播的过程,受到大气中各种粒子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作用的影响。

在大气传输过程中,激光的强度、方向和波形等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激光通信、激光雷达和激光武器等系统的性能。

因此,对激光大气传输特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激光在大气中传播的规律和机理,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目前,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分析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

理论分析主要包括辐射传输理论、气体分子动力学理论、气候学理论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

实验测量则是在实际环境中对激光传输的特性进行测量和记录,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然而,由于大气传输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理论分析方法:基于辐射传输理论,建立激光大气传输模型,计算光强、光谱、相位等传输特性,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运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光在大气中的散射和吸收过程,评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实验测量方法:通过在实验场地或实际环境中进行激光传输实验,测量光强、方向、波形等参数,获取实际数据。

例如,利用望远镜观测远程目标上的激光斑点,分析斑点特征和变化规律。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程序,模拟激光大气传输过程,获取各种传输特性参数。

例如,通过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激光传输过程,预测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通过对激光大气传输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科学家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发现了大气中各种粒子(如气溶胶、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对激光的吸收、散射和折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的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影响因素。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辐射传输理论体系,用于描述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并开发了相应的数值模拟软件,可对不同条件下的激光传输进行模拟和预测。

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中的应用

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中的应用

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中的应用摘要:伴随着全球环境日益严峻,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同时气象研究也事关民生,不可忽视。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气象探测工作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升,众多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技术投入到气象研究工作中来。

其中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测量精度,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文章重点就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激光雷达;大气环境监测;气象研究;应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气象服务为各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气象服务可以借助天气预报、气象分析以及气象监测等手段,为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亦可以为农牧鱼业以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充足的数据参考。

于是气象监测设备的大力投入也使得我国的气象服务体系系统愈发完善,能够全面提升气象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在众多气象监测设备中,激光雷达技术有着其无与伦比的优势,正日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激光雷达技术特点相较于传统的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的技术特点更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激光雷达数据密度大,测量精度高。

由于激光雷达的激光光束相对较窄,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多次进行勘测,以此获取更多的基础数据。

同时激光波长也相对较短,探测的频率相对较高,致使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较高。

第二,主动探测。

激光雷达探测不受光源影响,且不会受到时间、太阳高度以及地物阴影的扰动,能够获取较为全面的全地形数据,且可以确保获取数据的精准性。

第三,隐蔽性和安全性强。

激光雷达产生的激光波束相对较窄,传播方向也较好,口径相对较小,只可以接收指定区域的回波。

第四,作业过程便捷。

由于激光雷达发射器的总重量较小,仅需要较小的安装空间即可使用。

2激光雷达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中的具体应用2.1气溶胶及边界层探测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气溶胶的直接影响是它们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激光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机理研究

激光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机理研究

激光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机理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工具,激光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激光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机理的研究,则是涉及到激光技术应用的一个关键领域。

在大气传输中,激光光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大气湍流、散射和吸收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因素对激光光束传输的影响与机理。

首先,大气湍流是激光光束传输中的主要难题之一。

湍流会导致光束的强度分布发生扭曲和衰减,从而降低激光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有许多研究方法用于模拟和理解湍流对光束的影响。

其中,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对湍流流场进行计算和模拟,进而预测光束传输的效果。

此外,实验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湍流研究中,例如通过气球和飞机等载体,在大气中进行光束传输实验,并测量湍流对光束的影响。

其次,散射是激光光束在大气中传输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大气中的微尺度粒子(如烟尘、白细胞和水滴)会使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散射,从而导致光束的发散和强度的削弱。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散射对光束传输的影响,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散射模型和算法。

利用这些模型和算法,研究者可以预测光束在不同大气条件下的传输距离和强度衰减,并为激光应用提供相关参数和指导。

另外,大气在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束中的吸收特性也会对光束传输产生影响。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颗粒物质会对激光光束中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导致光束的衰减和传输距离的限制。

为了充分利用激光技术,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波长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并通过选择适合的激光波长,有效地减小了光束传输的衰减和损失。

总结而言,激光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机理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领域。

湍流、散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的过程十分复杂且不可忽视。

因此,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对于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探索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更好地解决激光光束在大气中的传输难题,并推动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基于后向散射的分布式能见度测量方法探讨

基于后向散射的分布式能见度测量方法探讨

a r e c o m p a r e d ,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m e a s u ri n g m e t h o d o f t h e v i s i b i l i t y i s p r o p o s e d .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l a s e r w h i c h m e e t s i n t h e a t m o s p h e r i c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 c u r v e w e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s t a n c e d e c a y o f t h e
0 引 言
近年 来 , 从南 方到北 国 , 雾霾频 频造访 , 大气 能见度逐 年 降 低, 因此能 见度 的测量 技术也逐 渐成 为 了一 个 比较 活跃 的研 究
的基本 公式 :
v = - i n£0 ≈ 3 0
可以看 出 ,测量 能见度 的核 心问题是如何准确探 测大气的 消光系数 。 目测 是最早和最 简便的能见度观 测方法 ,但受主观 因素影 响 , 观测误差往往较 大 。 为 了实现能见度 的客观准确评定 ,仪 器逐渐用 于能见度测量 。 目前 常见的能见度仪有 透射式 、 前 向散 射式 、 后 向散射式 。 1 . 1 透 射式 能见度仪 ,又称透 射仪 ( 透 射表 ) ,其工作 原
J i n X i n , X u N i n g
( N a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N a n j i n g C h i n a ,2 1 0 0 2 3 )

气溶胶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

气溶胶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

气溶胶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是大气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大气的光学特性和能量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定义和作用1.1 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定义气溶胶消光系数是指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对于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综合反映。

它是衡量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对光传播影响的重要参数,记作β。

1.2 气溶胶消光系数的作用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大小与大气能见度、光线的传播距离等有密切关系。

在大气光学研究和大气环境监测中,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测量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预测和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后向散射系数的定义和作用2.1 后向散射系数的定义后向散射系数是指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对光的后向散射能力的度量,记作σ。

2.2 后向散射系数的作用后向散射系数反映了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对于光的反向散射程度,它与大气透明度、散射角分布等密切相关。

后向散射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气的光学性质和大气污染对于光线传播的影响。

三、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的关系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都是描述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对光作用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气溶胶的消光主要与吸收和前向散射有关,而后向散射系数则反映了气溶胶颗粒对于光的反向散射能力。

在大气光学研究中,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大气中气溶胶对于光的作用规律,从而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大气污染。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通过对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的理解,我深刻认识到了大气中气溶胶颗粒对于光传播的重要影响,也意识到了对于这些参数的综合分析在大气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

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气光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结起来,气溶胶消光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是大气光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于大气环境的光学特性和能量传输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些参数,对于预测和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及其回波信号仿真研究

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及其回波信号仿真研究

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及其回波信号仿真研究严卫;张日伟;代登坡;江乐飞【摘要】Based on the theory of Rayleigh scattering and Mie scattering,the scattering,extinction,transmission and other laser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t 355 nm,2 μm,10 μm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the existing moderate spectral resolution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model(MODTRAN) and reference model atmosphere (RMA) data.At the same time,the return signals of spectral distribution for Rayleigh and Mie at 355 nm are analyzed,and its spectrum at different heights is simulated by using Gaussian fun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2 μm,10 μm,the atmospheric scatt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355 nm is the best,and the 355 nm laser reduces severely when transmitting in the atmosphere,so it applies to the clear sky,and the low layer is mainlyMie signal,and the high layer is mainly Rayleigh signal for the Doppler wind lidar at that wavelength,and considering various factors,355 nm is chosen as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of the spaceborne Doppler wind lidar.%基于Rayleigh散射和Mie散射理论,利用已有的中光谱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模式(MODTRAN)数据及参考模式大气(RMA)数据资料,对355nm、2μm、10μm激光信号的散射、消光、透射等大气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和比较。

大气能见度研究

大气能见度研究

综 述大气能见度研究傅 刚1,李晓岚,魏 娜(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系,山东青岛266100)摘 要: 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大气能见度的理论研究、仪器观测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大气能见度研究的基本理论、消光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总结了几种白天大气能见度探测仪的使用原理及优缺点;介绍测量夜间大气能见度和数字摄像法探测大气能见度的方法;并着重介绍4种计算与雾有关的大气能见度的经验公式,基于2004年4月11日黄海海雾个例的RAM S 模式数值模拟结果,采用4种方法分别计算了大气能见度的分布并进行了比较。

总结出大气能见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并针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气能见度;理论研究;K oschmieder 定律;仪器观测;数值模拟中图法分类号: P4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174(2009)05-855-08大气水平能见度(以下简称大气能见度)是气象观测的常规项目,它是表征大气透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大气能见度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气象部门[1],在气象部门中称为气象能见度。

由于大气能见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大气低能见度相伴随的恶劣天气往往会导致交通事故,妨碍海陆空交通运输,造成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大气能见度的研究受到包括广大气象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有关大气能见度的早期研究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展[2-3]。

Koschm ieder [4]提出的Koschmieder 定律是大气能见度研究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该定律将能见度与大气消光系数联系起来,成为后来计算大气能见度的物理基础。

之后,很多学者针对大气消光系数进行了重点研究,使用M ie [5]提出的Mie 散射理论研究气溶胶等小滴粒子的散射成为热点。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通过试验观测得到气溶胶的粒子谱分布进而计算消光系数。

探测大气能见度最常用的有2种方法,即目测法和器测法。

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仪的理论分析与实现

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仪的理论分析与实现
(ntueo p cl nier g N v nvr t o nier g Wua 30 3 C ia Istt f t a E g e n , aa U i sy f gne n , hn4 0 3 , h ) i O i n i l e i E i n
Ab t a t B sn n l s rb c w r c t r gmeh d,h a k a d s a tr gsg a f ii e ev ri me s r d i s r c : a ig o a e a k a d s ati t o t eb c w r c t i in o gt rc i e a u e en en l d a l s n t e ls rSt n miso h a e a s sin.Viii t ac l td wi h ep o e me s rme t f t s h r xi cin c ef in . r sb l y i c u ae t t e h l f h a u e n mo p e ee t t o f c e t i s l h t oa n o i
激 光 后 向散 射式 能见 度 测 量 仪 的理 论 分 析 与 实现
戴文琚 , 王江安, 蒋冰莉
( 海军工程大学光电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 03 ) 30 3

要: 文章采用后向散射能见度测量法, 通过测量激光在大气传输过程 中产生的后 向散射信
号 , 算大 气 的消光 系数 , 而得 出大 气 能见度值 , 计 从 从硬 件和 软件 上设 计 , 进行 了实验 。 并 关键 词 : 向散射 ; 气能见度 ; 后 大 能见度 仪 ; 大气传 输 中图分类 号 :H 6 . 3 T 75 8 文献 标识 码 : A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实用计算方法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实用计算方法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损耗实用计算方法
张瑜;杨豪强;张明高
【期刊名称】《光通信技术》
【年(卷),期】2007(31)3
【摘要】大气随机信道对激光传输性能的影响是制约激光通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对大气信道的研究对实现激光通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给出了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损耗的实用计算方法.经仿真计算,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并以此提出了激光通信设计时的一些相应的解决途径.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张瑜;杨豪强;张明高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TN248.4
【相关文献】
1.不同入射角激光束在大芯径SI-PDF光纤中的传输损耗 [J], 张美;魏福利;邱孟通;王奎禄;王培伟;盛亮;彭博栋;李志来
2.KrCl和XeCl激光在铅蒸气中的受激喇曼转换[J], Е.,ГС;李蓉芳
3.氟掺杂对大芯径能量光纤传输损耗性能的影响 [J], 马洪虎;王金忠;石飞
飞;Alhadi Mohammed Alarabi Abakar;黄跃武;赵霞;刘礼华
4.强紫外激光在空气中长程传输受激旋转拉曼散射效应 [J], 李廷红;张彬;蔡邦维;李恪宇;马驰
5.“标记”芘的激基缔合物荧光在水溶性高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J], 高峰;任碧野;童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气散射对激光制导武器对抗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影响分析

大气散射对激光制导武器对抗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影响分析

第36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9月V01.36Suppl em e砒I nf}a r e d弛d I as er En西球腼ng S印.2007大气散射对激光制导武器对抗半实物仿真试验的影响分析姚梅1,张乐2,李英华1,胡欣1(1冲国人民解放军63892部队,河南洛阳471003:2冲国人民解放军63891部队,河南洛阳471003)擅要:介绍了米氏散射的基本算法,利用米氏理论计算波长1.06阻n脉冲激光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散射辐射照度,结果说明散射辐射照度远低于接收探测器灵敏度。

仿真试验中,照射器的能量不能过高,否则会损伤探测器。

关键词;米氏散射;散射辐射照度;,气溶胶谱分布中圈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07)增(探测与制导).0385.04A nal ys i s of l as er gui ded w eapon count m eas ur e har dw ar ehI t he l oop si m ul at i on t es t i nl cl uenced by at m ospher i c scat t er i I瞎Y A0M e i l,zH A N GⅥl e2,U Y j m g—hual,H uⅪn1(1.63982A r m y U m t PL A,L uoy龃g471003,QIi I Ia;2.6389l A r m y U I I i t PL A’Luoy卸g钾l003,Chi Im)A bs t r ac t:M i e sc at:t e:ri Il g al g嘶吐皿i s i nt r oduced and scat t嘶ng i玎adi撕0n of pul s e l a S e r w i m1.06r ni c rom e t er i s c al cul at ed by M i e s ca舵r ing t he ory i n l ab or a_t0巧.I t is pr o ved m at s cat t edng i n-adi ance i s l ow er m aI l t he sensi t i V i t),of det ec溉I n t I le si I I l ul at i on t es t,if m e ener gy em i t t ed by l a se r is t oo t li gh,岫det ec t or w i Ube d锄aged.K ey w or ds:M i e Sca曲e r i ng;Scatt efi ng咖di ance;A烈D s ol s i ze击s舡i but i onO引言激光雷达的探测、激光制导、激光告警等领域均受到大气散射的影响,根据被散射激光的波长与引起散射的粒子尺寸的关系,大气散射分为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1】。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技术研究分析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技术研究分析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技术研究分析摘要:激光雷达被用来测距,接着逐渐被用于制导及跟踪。

随着气候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问世,其具有时空分辨率高、探测精度高的特点,为测量大气中气溶胶、气体组分、温度和风速等参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基于此,以下对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技术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气探测;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综述1引言地球大气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

地球大气层从低到高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逃逸层。

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将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到对流层上方的上层大气圈,导航和其他高科技技术也使得高层大气在技术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例如,由于太阳紫外线辐射变化、太阳风能离子和低大气波动的干扰,上层大气的密度不断变化。

高层大气对低轨道飞船有牵引作用,大气密度的变化直接影响飞船的轨道高度和使用寿命。

随着空间科学、大气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对高层大气的感知和理解也不断加深。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高层大气在大气耦合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重要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1],中上层大气和热层的温度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而降低,而中上层大气的温度可以作为监测全球温度变化的指标。

执行高层大气探测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然而,与高层大气相比,上层大气的探测更困难,探测手段更少,使得探测数据相对稀缺。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利用激光与大气的相互作用,通过遥感技术主动测量大气参数,在大气科学研究、环境监测、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无线电和微波等电磁波相比,激光光子的波长更短,单个光子的能量更高,这使得激光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更加频繁,探测效率也更高。

大气密度随高度呈指数下降,对流层上方的上层大气密度远低于下层大气。

激光雷达探测高层大气通常需要更强的激光发射、更大散射截面的探测机制、更大等效孔径的光学接收望远镜、更强背景抑制能力的滤光器和更高动态范围的光电探测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第6期光学与光电技术V ol. 2, No. 6收稿日期 2004-08-31;修改稿日期 2004-10-19作者简介蒋冰莉(1975-),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大气能见度测试仪的研究。

E-mail: pop_ice@18 光 学 与 光 电 技 术 第2卷取决于在雾和霾中悬浮水滴的密度分布和尺寸分布,折射率及雾和霾的厚度。

当激光通过时,液态球形水滴的吸收光谱是不同的。

如果同时考虑吸收和散射两种衰减的作用,那么雾和霾的透射率,在任何适当的路程内都是很小的。

雨对激光传输的影响与雾霾不同,激光在雨中仍有较高的透射率,因为雨滴尺寸比激光波长大许多倍,即发生的是无选择性散射,雨滴对激光的散射与波长无关。

激光在雨中的衰减系数没有太明显的规律,常用消光系数表示,且同降雨量有关:α=0.29+53.2R -(3.20R )2 (3)式中:α是消光系数(dB/km );R 是降雨速率(mm/h )。

消光系数和降雨量的关系如图1所示。

Rainfall/(mm h )·-1/(d B k m )·-1E x t i n c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图1 消光系数和降雨量的关系Fig.1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tinction coefficient and rainfall2.3 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大气湍流是大气中的大气分子团相对大气整体平均运动的一种不规则的运动。

对激光传输的影响是大气分子团折射率的随机变化所致的闪烁效应引起的。

在考虑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时,假设激光光束是高斯光束。

大气湍流对激光光束的影响程度和效应与激光光束的直径d 和湍流的尺度L 有关。

当d<<L 时,激光束直径远小于湍流尺度,湍流的主要影响是使光束产生随机偏折,而产生光束漂移。

当d ≅L 时,湍流的主要作用是使光束截面发生随机偏转,形成到达角起伏,在探测器的敏感面上将出现像点抖动。

当d>>L 时,激光束截面内包含许多涡旋,使光束的强度和相位在空间和时间上出现随机变化,湍流的效应不是孤立存在的,湍流尺度在一定范围内分布,不同尺度的湍流各自起相应的作用。

对于脉冲激光,大气湍流的闪烁效应产生不规则的脉冲幅度调制。

在湍流不强和传输路程不远时,闪烁的对数强度方差为:2Ln ∂=C 0C 2n K 6/70γ6/11 (4)式中:γ是激光传输距离(m );C 0是常数,对平面波取1.24,对球面波取0.496;K 0=2n/λ。

当湍流较强或探测距离较远时就会出现闪烁饱和,对数强度起伏与距离的关系如图2所示。

Distance/km1000000L o g a r i t h m i n t e n s i o n v a r i e t yσ21n图2 对数强度起伏与距离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garithm intension wave anddistance在接收闪烁信号时,接收孔径与湍流的对数强度起伏的相关距离(λγ)2/1有关。

当接收孔径小于湍流的对数强度起伏的相关距离时,(4)式成立。

反之,就产生孔径平均效应,强度起伏减小。

图3给出相关距离和传输距离的关系。

Distance/kmL o g a r i t h m i n t e n s i o nt r a n v e r s e r e l a t i v e d i s t a n c e图3 相关距离和传输距离的关系Fig.3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lative distance and transmissiondistance2.4 大气吸收与激光后向散射的关系大气吸收主要是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悬浮粒子的吸收。

大气吸收能量的衰减与激光束的波长密切相关,可见光波段和1.06µm 波长,大气分子的吸收可以忽略。

但是10.6µm 波长,大气分子吸收的影响最为严重。

大气分子的吸收还与海拔高度有关,越接近地面,水蒸气的浓度也越大,水蒸气吸收的能量也越多。

由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波长将大气吸收引起的后向散射能量衰减降至最低。

3 能见度测量3.1 能见度测量原理由于激光具有极好的单色性,因此在假定光传输路径上大气均匀分布,能见度测量的基本方程是布格尔-朗伯(Bougner-Lambert )定律:第6期 蒋冰莉 等:大气传输对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试的影响及理论研究 19F =F 0exp (-σx ) (5) 式中,F 是光在大气中x 处路径处的光强,F 0为激光的初始光强,σ为消光系数。

对(5)式求导可得:σ=F dF −dx1⋅ (6) 透射因子为: T =F F= exp (-σx ) (7)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推荐T 为0.05,则由(6)、(7)式可以推得能见度距离L 为:L =σ105.01ln⋅≈σ3(8) 通过以上推导得出的能见度距离L 只与大气的透明度有关,且不随白天或黑夜而变化。

而消光系数σ是由于光波在大气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能量衰减。

σ可表示为:σ=m σ+m Κ+a σ+a Κ式中,m σ为分子散射系数,m Κ为分子吸收系数,a σ为气溶胶散射系数,a Κ为气溶胶吸收系数。

吸收系数相比散射系数小很多,可以忽略不计。

可见,消光系数是对大气分子的散射系数的反映。

消光系数与激光回波的关系是:消光系数越大,激光回波能量越高;消光系数越小,激光的回波能量越低。

因此,通过对激光回波能量的测量得到大气的消光系数,从而计算出大气能见度。

3.2 激光后向散射与大气传输的关系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气衰减对激光回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大气气溶胶粒子、尘埃等对激光信号的散射导致光信号能量的衰减; 2)大气湍流效应导致光束横截面上能量分布起伏,以及光束的扩展和漂移,从而使激光信号能量发生衰减;3)气象条件发生变化时产生的雾、霾、雨和雪对激光的散射导致激光能量的衰减;4)大气中气体分子对激光能量的吸收也能导致激光能量的衰减。

但是,大气的吸收效应可以通过选择激光的波长把该效应降到最低程度;5)在低层大气中,影响透射率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的米氏散射。

根据国际能见度等级和气象学距离及散射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出:能见度越高,体散射越低,光的透射率越高,激光的回波能量越低;反之,能见度越低,体散射越高,光的透射率越低,激光的回波率越高。

4 结 论通过对光波在大气中传输特性的分析,并结合能见度测量原理,对后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的理论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结果表明:通过测量激光回波能量,可以计算出大气能见度。

为无合作目标的激光后向散射式能见度仪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 Nordstrom R J, Thomas M E. Atmospheric Water V apor[M]. Ohio: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7[2] C A Donglas. Concepts, Instrumental Determination and Aviation Application[M]. Washington: 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7[3] 戴永江. 激光雷达原理[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 [4] 施德恒, 陈玉科, 许启富, 等. 可精确测量低能见度的折返式跑道能见度激光测量仪的研究[J]. 激光杂志, 1999, 2: 22~26[5] 张希文, 张辉, 屠琴芬, 等. 激光雷达信号大气衰减效应[J]. 应用光学, 2000, 4: 21~27[6] 刘英同, 杨睿. 建立激光传输特性数据库研究[J]. 激光与红外, 1997, 8: 231~234[7] 张晓晖, 李树山. 激光及其应用[M].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出版社,1999[8] 许春玉, 谢德林, 杨虎. 激光大气传输透过率的分析[J]. 光电工程, 1999, 12: 7~11Study of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and Back Scattering LaserDetectionJIANG Bing-li WANG Jiang-an ZONG Si-guang( Department of Weaponry Engineering,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 430033,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atmospheric absorption, atmospheric scattering and atmospheric overfall, the paperintroduc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ack-scattering laser and these factors. It also presents mathematical model of back-scattering laser range. These studies provide theoretic foundation for atmospheric visibility measurement. Key words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back scattering; visibility; laser ran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