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达《金融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存款货币银行)【圣才出品】
第6章存款货币银行6.1 复习笔记一、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存款货币银行名称的由来在金融中介体系中,能够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他们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在西方,属于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是传统称为商业银行或存款银行的银行。
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及财务公司等。
2.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1)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古代的东方和西方,都先后有货币兑换商和银钱业的产生和发展。
其职能主要是:铸币及货币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货币保管、汇兑。
随着兑换、保管、汇兑业务的发展,货币兑换商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了贷款业务。
这意味着古老的银钱业向现代银行业的演变。
(2)现代银行的产生途径①由早期银行转化而成,即以前高利贷性质银行降低利率变为现代银行。
②新成立的现代意义的银行。
主要是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的现代银行。
1694年英格兰股份制银行的建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
1580年意大利建立威尼斯银行成为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但都以高利贷作为其主要贷款业务,不利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活动。
1694年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由私人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成立,它是最早出现的股份制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规模巨大的股份制银行。
(3)旧中国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及构成1845年英国在中国开办了第一家丽如银行;1897年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1904年成立户部银行;1907年设立交通银行;1927年后国民政府设立四行二局一库的官僚资本垄断了金融事业。
3.商业银行的作用(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
(2)充当企业之间的支付中介,由此可加速资本周转。
(3)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这可以扩大社会资本总额。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二、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1.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1)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将商业银行分为私人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三种类型。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第15章货币供给15.1 复习笔记一、货币供给及其口径1.货币供给口径(1)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这种系列所划分的若干层次。
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
(2)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统计口径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
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中央银行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要求。
【例15.1】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中国人民大学2017金融硕士]A.金融资产的盈利性B.金融资产的流动性C.金融资产的安全性D.金融资产的种类【答案】B【解析】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3)外国的和IMF的M系列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和M2。
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和M2+CDs。
英格兰银行公布的货币供给口径以频繁调整为特点:1992年12月之前采用的货币供给口径:M0、M2和M4;1992年12月不再公布M2;2006年4月后停止发布M0数据,取而代之的是流通中的纸币和铸币及各银行在英格兰银行的储备存款余额两组相对独立的数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口径:通货、货币和准货币。
(4)中国的M系列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的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中,M1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广义货币量;M2-M1是准货币。
【例15.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余额为7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以下不属于M2的是()。
黄达《金融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七章一、单选题1.根据超调汇率决定模型,下列哪种情形是不真实的?()[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A.汇率在短期内会偏离购买力平价B.货币冲击发生时,商品市场调整快于金融市场调整C.商品价格是粘性的D.不抵补利率平价成立【答案】B【解析】汇率超调理论指出,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面对某种初始的外部冲击,不仅资产的价格和商品的价格都可能过度反应,而且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常常并不一致(商品价格具有“粘性”)。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到汇率上,就会使汇率的波动过度。
即使在固定汇率制下,也有汇率过度波动的问题。
其惯常表现是货币的对外价值发生激烈的意外变化。
2.如果征收“托宾税”,其目的在于()。
[金融联考2007]A.抑制外汇投机B.抑制通货膨胀C.调节国际收支D.减少财政赤字【答案】A【解析】在管理短期资本流动方面,最突出的建议就是对短期资本流动课税,这种税为托宾税。
托宾税的益处是有助于减轻国际投机对本国经济的支配程度,而且对贸易和长期投资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二、概念题1.金融自由化[深圳大学2009研]答:金融自由化亦称“金融深化”,是“金融压制”的对称,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政府改变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形成金融资产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标志是金融资产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不断提高。
这是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针对当时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而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在1973年分别出版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专著中首先提出的。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第18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视频讲解]18.1 复习笔记一、通货膨胀及其度量1.通货膨胀的概念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因人因时而异。
一个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现象。
对于这个定义,有必要增加几点说明:(1)考察的对象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区别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名义货币价格。
(2)指的是货币价格,即商品、劳务与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而非不同商品、劳务之间的相对比价。
(3)不是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经济周期性的萧条以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不是通货膨胀。
(4)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5)是价格总水平的明显上升。
轻微的价格波动就不是通货膨胀。
不过,这一数量标准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敏感程度,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2.通货膨胀的分类可以按不同标准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1)按市场机制作用不同分类:可将其分为公开型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2)按价格上涨速度分类:可将其分为爬行、温和、恶性通货膨胀。
(3)按通货膨胀预期分类:可将其分为预期和非预期通货膨胀。
(4)按通货膨胀原因分类:可将其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和型、结构型和体制型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可用通货膨胀率表示。
日前世界各国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指数主要有: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Deflator)、核心价格指数等。
(1)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度量的特点①含义:又叫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它根据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编制,用以测定一定时期居民生活费用水平变化趋势和程度。
②优点: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③缺点: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从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可能由于品质的改善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圣才出品】
第16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16.1 复习笔记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1.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即M s=M d。
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即M s≠M d。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r0;即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
如图16-1所示。
图16-1 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求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
如图16-2所示。
图16-2 货币供给无弹性下的状况2.造成货币供给过多的微观主体行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是传统计划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给决策过程只是总体经济扩张趋向的被动因素。
科尔内的“短缺”理论解释了投资饥渴和软预算约束如何使货币供求的失衡难以避免。
3.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1)失衡是长期保持在货币供给过多的状态上,还是供给过多与供给不足的经常交替;(2)能否直接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上;(3)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利率不仅是失衡与否的信号,而且有调节由失衡趋向均衡的功能;在计划经济中,调节则主要靠直接的计划方法和行政性措施。
4.如何衡量货币多少衡量货币是多还是少会有不同的显示,需综合考察。
仅凭借单一的信号判断均衡是否存在,很容易陷入片面。
二、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1.市场总供求在商品、服务市场上:市场总供给AS,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总需求AD,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2.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市场总需求,其构成有四部分: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支出G、出口需求X。
设总需求为D,则:D=C+I+G+X。
总需求的载体是货币。
如果由货币供给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当的。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8章金融市场8.1 复习笔记一、金融市场及其要素1.什么是金融市场(1)定义:一般地说,金融市场就是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赤字部门融通资金的场所,这种资金的转移可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借贷,也可以表现为金融商品的买卖,因此,金融市场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了社会一切金融活动,如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贵金属买卖、外汇买卖、金融同业拆借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买卖。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仅包括典型的金融商品的买卖,而排除了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
但在现代多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2)金融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①交易对象不同;②交易场所不同;③交易价格不同。
(3)证券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证券交易方式实现的金融交易,已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人们把这种趋势称为“证券化”。
证券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证券化从狭义来看,是指传统的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资产(主要有贷款或抵押物)被转变成可转让证券的过程;证券化从广义来看,是指各种各样新型可转让票据市场的新发展,如票据发行便利和浮动票据等。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1)交易的价格——利率(2)交易的对象——货币资金(3)交易的工具——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金融产品(4)交易的主体——居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①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但主要是作为资金的供给者身份出现。
②企业。
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③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特殊参与者,它们一方面创造着大量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又大量地购买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其中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最终提供者,同时又是金融市场的直接管理者。
④政府。
政府在金融市场上主要充当资金的筹措者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的角色。
(5)交易的组织方式——交易所交易组织方式、柜台交易组织方式、中介交易组织方式①交易所交易是指在专门的交易所内,由交易双方通过公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的交易方式。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第2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2.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一国货币制度问题超出国界时,就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或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货币在国际交往之中,主要涉及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2.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是一种必须有双边的国际安排才能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短暂存在过金汇兑本位。
金汇兑本位下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是:各国货币依然维持金平价,即规定有含金量。
但只是一种不完全的金平价,本币不能自由兑换成黄金,而是通过兑换外汇间接与黄金联系;汇率实际上是一种钉住汇率制度,即与某一特定强国的货币挂钩;一国政府当局或中央银行除持有黄金储备外,还持有大量外汇——与之挂钩的强国货币,以保证本币可以通过兑换为外汇来保持稳定。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货币体系突破黄金结束的开端。
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其为双挂钩制度,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定黄金官价为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可随时按此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率,各国的中央银行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波动幅度不超过±1%(1971年12月后调整为±2.25%)。
这个体系是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了取消固定汇率的决议,并于1978年4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布雷顿制度的彻底崩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元的中心地位已被否定,因为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来说,其汇率浮动的主要依据依然是美元。
(3)浮动汇率制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达成《牙买加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实行黄金非货币化,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5章~第28章【圣才出品】
第5篇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第25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25.1复习笔记一、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1.两个两分框架由商品货币关系全面覆盖的经济模型,存在两个由两分法构成的分析框架:(1)任何产出和任何经济集合都具有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实际方面和名义方面;(2)任何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和任何社会经济体所拥有的资产、财富都由两种形态构成:实际形态和货币形态;就整个社会经济过程来说,则相应一分为二:实际经济和货币经济。
2.“名义”与“实际”任何产出都有用货币数量表示的价格。
就每一件产出品,其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都是该产出品的“实际”面;而伴随着该产出品的价格,则是“名义”面。
有些事物的本身就是价格,如利率、汇率,对它们经常采用“名义”与“实际”的两分框架进行剖析。
但它们对应的“实际”并不是有用性,不是使用价值,而是用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自己本身。
工资,有名义工资和用通货膨胀率调整的实际工资。
这与利率、汇率的“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性质相同。
但工资还与劳动、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等对应。
这是需要另行讨论的问题。
股票有价格,债券有价格,期货、期权、互换等合约也有价格。
这种种价格,有的是对未来回报的求索权,有的是对未来交易的选择权。
对它们的剖析,这里所说的两分框架并不适用。
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集合也同时具有“名义”与“实际”两个方面。
比如,GDP和GNP,都有名义和实际的区别。
3.名义与实际的多重用法当价格长期不变时,对单一事物来说,名义与实际的区分意义不大。
但度量任一经济集合,不依靠其名义方面则难以进行。
比如GDP、GNP的度量,可以把握的也只能是以货币表示的名义量。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类型:(1)商品与服务的名义与实际:在这一领域,由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由于通货紧缩,价格下跌,名义量会有极大变化。
但名义量的变化无论有多大,也改变不了实际的量。
(2)利率、汇率、工资率的名义与实际:这些率的名义形态和实际形态都是货币形态。
黄达《金融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二十六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单选题1.一定时点一国全部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称之为()。
[中央财大2010研]A.金融构成比率B.金融工具比率C.金融相关比率D.金融中介比率【答案】C【解析】所谓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时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金融资产包括:①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及各种信贷凭证);②金融部门,即中央银行、存款银行、清算机构、保险组织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③国外部门的金融工具等。
2.同类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以及在主要金融工具中所占份额,指的是()。
[中央财大2005研]A.金融构成比率B.金融工具比率C.分层比率D.金融中介比较【答案】C【解析】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称为“分层比率”,用以衡量金融机构间的相关程度。
3.从各国发展历程看,经济货币化进程普遍表现为()。
[中央财大2005研]A.匀速的B.快速的C.逐渐提高D.逐渐减缓【答案】C【解析】货币化率就是指一国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这个比重越高,说明一国的货币化程度越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用货币作为商品与服务交换媒介的范围越来越广。
对于这种现象,通常就叫做社会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二、概念题1.经济货币化[中央财大2010研]答: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以及非货币经济(包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物物交换经济和产品分配的计划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化的经济进程。
经济货币化是货币量性扩张和质性提升的统一,也即货币广化和货币深化的统一。
所谓货币广化是指一国货币化的商品与劳务占该国商品与劳务总量比重的上升,也即一国总的商品、劳务中通过货币交易部分的扩大化与普遍化。
所谓货币深化是指在已经实现货币广化的经济中货币功能的持续扩展和完善。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25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25.1 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商业银行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外来资金两部分。
(1)自有资金自有资金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
这些统称权益资本。
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中的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
(2)吸收的外来资金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
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2.吸收存款吸收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
这是银行的传统业务,在负债业务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
(1)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指可以由储户随时存取的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主要是用于交易和支付的款项。
这种存款,支用时须使用银行规定的支票,因而又有支票存款之称。
(2)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指在具有确定的到期期限后才准提取的存款。
存入这种存款的是近期暂不支用和作为价值储存的款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存款,推出了“可转让”的定期存单,这种存单于到期日前可在货币市场上转让买卖。
(3)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针对居民个人积蓄货币之需所开办的一种存款业务。
这种存款通常由银行发给储户存折,一般不能据此签发支票,支用时只能提取现金或转入储户的活期存款账户。
储蓄存款定期居多,但无论定期、活期,都支付利息,只是利率高低有别。
3.理财产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存单持有人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人须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
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较低,投资人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
广义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分为:①表内理财产品,通常以结构性存款科目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交易性金融负债项下,此类产品通常为商业银行自营并承担主要风险;②表外理财产品,以备忘、备查类形式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由投资者承担亏损风险。
黄达《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A.上升20%B.下降20%C.上升25%D.下降25%E.不升不降【答案】B【解析】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
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反之,货币购买力高。
而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
物价指数上升25%,那么货币购买力就下降1-1/1.25=20%。
2.实际利率为3%,预期通货膨胀率为6%,则名义利率水平应该近似地等于()。
A.2%B.3%C.9%D.6%【答案】C【解析】根据公式:r=(1+i)×(1+p)-1,其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 为通货膨胀率,可得r=(1+3%)×(1+6%)-1≈9%。
3.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拆息都以“厘”做单位,若年息3厘、月息2厘、拆息2厘,则分别是指()。
A.年利率为3%,月利率为0.02%,日利率为0.2%B.年利率为0.3%,月利率为0.2%,日利率为0.02%C.年利率为0.3%,月利率为0.02%,日利率为2%D.年利率为3%,月利率为0.2%,日利率为0.02%【答案】D【解析】年率的1厘是指1%,3厘即为3%;月率的1厘是指0.1%,2厘即为0.2%;日拆利率的1厘是指0.01%,2厘即为0.02%。
4.假设2012年1月8日外汇市场汇率行情如下:伦敦市场1英镑=1.42美元,纽约市场1美元=1.58加元,多伦多市场100英镑=220加元,如果一个投机者投入100万英镑套汇,那么()。
A.有套汇机会,获利1.98万英镑B.有套汇机会,获利1.98万美元C.有套汇机会,获利1.98万加元D.无套汇机会,获利为零【答案】A【解析】若投机者投入100万英镑,那么他在伦敦市场可以换取142万美元,然后进入纽约市场,142美元则可兑换142×1.58=224.36(万加元),最后进入多伦多市场则可兑换224.36/2.2=101.98(万英镑),因此有套汇机会,获利101.98-100=1.98(万英镑)。
黄达《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练习+模拟试题】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上)【圣才出品】
第3篇货币均衡与宏观政策第12章利率的决定及作用一、概念题1.利息与利率答: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它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
对贷出者来说,利息是他们让渡资金使用权而应当获得的报酬;对于借入资金者来说,利息是他们取得资金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与本金之比的尺度。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利率可以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基准利率、差别利率等。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利率是重要的变量,是各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
2.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答: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存款者的利息收益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对银行集中社会资金的数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存款利率越高,存款者的利息收入越多,银行的融资成本越大,银行集中的社会资金数量越多。
存款利率随存款种类和档次而变化。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剩余价值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分配比例,因而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
贷款利率越高,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息收入越多,借款企业留利越少。
贷款利率也因贷款种类和期限不同而变化。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有着密切关系。
存贷利差直接决定着金融部门的经营状况;存款利率高低直接影响银行集中社会资金的规模,进而对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贷款利率产生影响,贷款利率高低直接影响贷款规模,因此,保持合理的存、贷款利率对实现信贷收支平衡和调节货币流通有重要作用。
3.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答:短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息率,包括存款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存款利率,贷款期在一年以内的贷款利率和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有价证券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息率,包括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存款、贷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利率。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政策(圣才出品)
第19章货币政策[视频讲解]19.1 复习笔记一、货币政策及其目标1.货币政策的概念与内容较狭义的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包括:(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
2.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有差异。
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在演变。
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
后者,称为单目标;前者,称为多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
3.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
我国专家学者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有多种观点,如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等。
(1)单一目标观点这又可分成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是强调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惟一目标。
另一种是主张以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稳定物价。
(2)双重目标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兼顾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两个目标。
(3)多重目标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
2007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坚持多目标,并强调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来不断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难题。
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要兼顾多个重要经济参数变量。
4.与货币政策相关的几个问题(1)对“稳定”的诠释如果只把稳定币值作为绝对惟一的、排他性的目标,逻辑判断只应是惟一的“零”通货膨胀率。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黄达《金融学》考点点拨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黄达《金融学》考点点拨第13讲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货币供给的两个理论问题一、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2.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给形成一定的货币存量,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二)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1.依据:流动性2.意义:(1)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2)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三)比较英、美、日三国货币供给层次划分货币层次英国美国日本M0英格兰银行发出钞票和硬币+储备存款M1系统外通货+非银行旅行支票+除公共部门以外的各种活期存款NOW 现金+活期存款含活期储蓄、通知即付存款、特别存款、纳税准备存款M2私人部门通货+无息存款+小额英镑存款M1+隔夜欧洲美圆+隔夜回购协议+MMDAS+储蓄和小额定期+MMMFSM1+准货币+可转让大额存单(M2+CD)M3M2+长于隔夜的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圆+大额定期M2+邮政\农协\渔协\信用组合\劳动金库存款和货币信托+贷放信托存款M4\L M2前两项+私人部门有息存款+定期存款+持有建房协会的股份和存款M3+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广义流动性----M3+回购协议+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外国债券M4C M4+在银行和建房互助协会外币存款M5\Debt M4+金融债券+国库券+地方当局存款+纳税存单+国民储蓄国内非金融部门在信用市场上所有未清偿的债务(四)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IMF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有三个:通货、货币和准货币1.通货。
2.“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3.“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五)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1.M0=流通中现金2.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4.M2-M1=准货币二、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一)货币供给的过程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2.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3.供给货币需要三个条件(1)银行系统提供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2)货币是国家纸币(3)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非现金结算方式4.货币形成主要的两个环节:由中央银行策源的货币供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二)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机制1.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其结果都是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2.再贴现政策与货币供给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3.调节法定准备率与货币供给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一部分超额准备金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货币当局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放款能力增强,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应增加(三)居民、企业、存款货币银行和政府财政行为与货币供给1.居民行为与货币供给:居民行为主要影响C/D(1)财富效应:反向变化(2)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反向变化(3)金融危机:正向变化(4)非法经济活动:正向变化2.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贷款(1)经营的扩大与收缩,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如果主要依靠外源融资,表现为对贷款的需求,增加货币供应压力(2)经营效益的高低,经营效益差,资金周转效率低,信贷资金占用时间长,增加了货币供应;反之,经营效益高,对货币供给压力小3.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变动超额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R/D)(1)成本收益动机,对准备金是否支付利息,以及利息的高低是决定存款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主要因素(2)风险规避动机,商业银行为防止存款流出不确定性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采取保有超额准备金(3)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4.政府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弥补财政赤字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供给1)增税弥补赤字:提高税率,加强征管,增加税收。
黄达《金融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单选题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是指()。
[中央财大2006研]A.收入结构变化B.收入普遍上升C.债务人收入上升D.债权人收入上升【答案】A【解析】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货币收入与实际货币收入之间会产生差距;只有剔除物价的影响,才能看出人们实际收入的变化。
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却反而会提高。
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会使不同的人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收入结构。
二、多选题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
[中央财大2009研]A.强制储蓄效应B.资产替代效应C.收入分配效应D.资产结构调整效应E.经济集团利益调整效应【答案】ACDE【解析】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益有:①强制储蓄效应指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强制储蓄的部分;②收入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却反而会提高;③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而相应升降;④经济集团利益调整效应:由于不同种类的商品服务的销售价格和成本并非按同一比例变动,从而不同商品生产商或服务提供商所获取的利润的增减速度也不一致,于是不同经济集团实际利益变动不一致;⑤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三、概念题1.成本拉动型通胀[南开大学2012金融硕士]答: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其成因分析是指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①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
这种理论是以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为假定前提的。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体系结构(圣才出品)
第10章金融体系结构10.1 复习笔记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1.再释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
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可以说是金融体系赖以展开的基座、平台。
(2)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是融资运作的两大领域。
人们常常把融资的两种形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分别与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挂钩:金融市场是直接融资领域;金融中介是间接融资领域。
这两者是构成金融体系实体的两个互补的部分。
金融体系是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所构成。
(3)金融工具。
没有脱离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金融工具;也没有不存在金融工具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
(4)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
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准公共产品。
因此,国家的管制框架就成为金融体系中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相互之间的关系,实际会涉及整个金融体系,是有关金融体系的全局问题。
2.金融功能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界提出了金融功能分析框架。
金融功能观是指应当从功能而不是机构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这是因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
金融功能的概括并非限于金融机构,更着眼于金融市场。
金融系统基本功能可分为六项:(1)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产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4)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5)提供价格信息;(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二、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1.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格局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但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两者在金融体系中的对比却有不同的格局。
例如,美国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非常发达,而在欧洲大陆很多国家,例如德国和法国,则是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金融体系,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黄达《金融学》(第2版)(货币与货币制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篇范畴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市场经济不可能离开货币:家庭个人的日常收支、个体经营者的生产生活、企业生产流通的运转、机关团体职能的履行、政府财政收支及金融机构的业务都离不开货币,货币流通体系:以个人、企业、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及对外货币收支构成国民经济的五大货币收支系统,这些收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不可割裂的货币流通活动总和。
二、货币的起源研究货币的起源问题就是研究货币产生的问题,关于货币的起源或货币产生的理论有多种,我们对其可以归纳为三类。
1.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1)价值及其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商品理论,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商品首先必须是一个有用物,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但所含的价值是同质的。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在不同的商品体内,都是同质的,所以不同商品通过彼此体内凝结的不同劳动量即价值量进行衡量、对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货币理论中讲到商品有两个属性,相应的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
商品的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自然形式,人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
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在交换中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为了弄清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需要结合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
(2)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价值形式的发展是同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相适应的。
它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也是货币产生的阶段。
货币产生后,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都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
黄达《金融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一、单选题1.下面的经济学家中,()不是传统货币数量说的代表人物。
[南京大学2011金融硕士]A.弗里德曼B.费雪C.马歇尔D.庇古【答案】A【解析】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说,其余三位均是传统货币数量说的代表人物。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
[南京大学2011金融硕士]A.汇率B.流通速度C.名义利率D.实际利率【答案】C【解析】持有货币,获得了货币的流动性并放弃了相应时间内的利息,即为名义利率。
3.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A.同方向B.反方向C.无任何直接关系D.A与B都可能【答案】A【解析】在我国,随着收入的增加,货币需求量也增加。
4.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中央财大2010、2005、2004研]A.媒介功能B.交易功能C.避险功能D.资产功能【答案】D【解析】剑桥方程式为M d=kPY,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所以剑桥方程式又称为现金余额说。
5.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注重的是货币的()。
[中央财大2006研]A.资产功能B.避险功能C.交易功能D.贮藏功能【答案】C【解析】费雪方程式为:。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6.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表示,人们在利率水平提高时,希望()。
[中央财大2004研]A.增加储蓄,减少消费B.减少储蓄,增加消费C.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储蓄D.在不减少储蓄的情况下增加消费【答案】B【解析】一般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将储蓄随利率提高而降低的现象称为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由于利率提高意味着财富保有者收入的增加,收入效应会使他们持有较多的货币。
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的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金融硕士]A.利率B.收入C.物价变动率D.财富E.制度因素【答案】AC【解析】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类:一类为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一类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余下的则称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黄达《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圣才出品】
第26章货币经济与实际经济26.1 复习笔记一、两个两分框架1.两个两分框架由商品货币关系全面覆盖的经济模型,存在两个由两分法构成的分析框架:(1)任何产出和任何经济集合都具有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实际方面和名义方面;(2)任何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和任何社会经济体所拥有的资产、财富都由两种形态构成:实际形态和货币形态;就整个社会经济过程来说,则相应一分为二:实际经济和货币经济。
2.“名义”与“实际”任何产出都有用货币数量表示的价格。
就每一件产出品,其有用性,即使用价值,都是该产出品的“实际”面;而伴随着该产出品的价格,则是“名义”面。
有些事物的本身就是价格,如利率、汇率,对它们经常采用“名义”与“实际”的两分框架进行剖析。
但它们对应的“实际”并不是有用性,不是使用价值,而是用通货膨胀率调整后的自己本身。
工资,有名义工资和用通货膨胀率调整的实际工资。
这与利率、汇率的“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性质相同。
但工资还与劳动、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等对应。
这是需要另行讨论的问题。
股票有价格,债券有价格,期货、期权、互换等合约也有价格。
这种种价格,有的是对未来回报的求索权,有的是对未来交易的选择权。
对它们的剖析,这里所说的两分框架并不适用。
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集合也同时具有“名义”与“实际”两个方面。
比如,GDP和GNP,都有名义和实际的区别。
3.名义与实际的多重用法当价格长期不变时,对单一事物来说,名义与实际的区分意义不大。
但度量任一经济集合,不依靠其名义方面则难以进行。
比如GDP、GNP的度量,可以把握的也只能是以货币表示的名义量。
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名义与实际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类型:(1)商品与服务的名义与实际:在这一领域,由于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由于通货紧缩,价格下跌,名义量会有极大变化。
但名义量的变化无论有多大,也改变不了实际的量。
(2)利率、汇率、工资率的名义与实际:这些率的名义形态和实际形态都是货币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货币供给
一、单选题
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1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余额为7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0%,以下不属于M2的是()。
[清华大学2012金融硕士]
A.现金
B.活期存款
C.定期存款
D.信托存款
E.银行准备金
【答案】E
【解析】关于货币供给的M2又称为广义货币供给量,在各国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在我国为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而M1=M0+活期存款,M0=流通中现金。
2.西方学者所主张的货币层次划分依据是()。
[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A.购买力
B.支付便利性
C.流动性
D.金融资产期限
【答案】C
【解析】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3.通货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浙江工商大学2011金融硕士]
A.中央银行
B.非银行金融机构
C.商业银行
D.社会公众
【答案】D
【解析】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叫做通货比率,其变动主要受居民、企业的影响。
4.下列哪种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
[浙江工商大学2011金融硕士] A.政府购买增加
B.央行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债
C.一个平民购买通用汽车的债券
D.联想公司向公众发售股票
【答案】B
【解析】央行从公众手中购买国债属于公开市场操作,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从而使得货币供给增加。
二、多选题
1.中央银行的下列行为哪些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中央财大2010研] A.购买政策性金融债券
B.购买办公用楼
C.购买政府债券
D.购买外汇、黄金
E.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答案】ACDE
【解析】一国货币当局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一般来说有四个:①对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②央行的直接贷款;③财政的借款和透支;④外汇占款。
而在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渠道是再贷款和外汇占款。
2.影响通货-存款比率的因素有()。
[中央财大2005研]
A.个人行为
B.企业行为
C.中央银行
D.商业银行
E.政府
【答案】AB
【解析】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其中C为通货,D为存款数量。
这个比率的大小取决于私人部门——包括个人与公司的行为。
三、概念题
1.货币层次[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
答:货币层次即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将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层次的具体划分有许多不同观点,但都一致认为应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而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我国为有效地实施金融宏观调控,更好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和保证“保持货币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并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称为狭义货币量;M2称为广义货币量;M2-M1是准货币。
2.准货币[中央财大2010研]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各国大多采用的M1直接称为货币,它主要包含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把M1之外可构成M2的称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等。
所谓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
3.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中南财大2008研]
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
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等于说,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自然,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特别是以货币供给变动为操作指标的调节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
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与货币供给(M)之间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
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
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
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