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苏科版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精选

苏科版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精选

苏科版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苏科版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题含答案1. 叫作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点燃的蜡烛B.璀璨的宝石C.奥运圣火D.皎洁的月亮2. ①太阳、②星星、③火星、④萤火虫、⑤发光的霓虹灯、⑥镜子、⑦正在放映电视节目的电视机屏幕、⑧水母、⑨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属于人造光源的是,不属于光源的是,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 知识点2 光的色散3.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大雨过后,天空中挂着一轮彩虹B.照相机使用滤色镜拍照C.电视机能显示彩色的画面D.春天看到姹紫嫣红的花朵4. 牛顿早在1666年就做了光的色散实验,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色光通过棱镜后都会分解为其他色光B.红色光通过棱镜后能分解为其他色光C.白色光是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复色光D.绿色光也是复色光知识点3 色光的混合5.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A.黄、绿、紫B.红、黄、蓝C.红、绿、蓝D.黄、绿、蓝6. 如图所示,小明在实验室研究光的三原色时,把三种强度相同的光照在一起.图中的区域1呈现色,区域2呈现色.知识点4 物体的颜色7. 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中,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1) 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表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白光玻璃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黄色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2) 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的色光决定.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使所有色光透过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吸收红光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9. 在摄影时,为了改变拍摄影像的色调,常将某种颜色的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这些玻璃被称为滤色镜.拍摄蓝天时,会在镜头前加一块蓝色的滤色镜,这是为了( )A.只允许蓝色的光通过B.挡住空气中的灰尘,使影像清晰C.不让蓝光进入镜头D.使相机的镜头更美观10. 如图所示的二维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它可实现很多功能,扫描时,黑色部分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手机解码就可以获取相关信息.知识点5 光具有能量11. 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是把光能转化为能,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光能转化为能,植物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能.12. 下列几个实例都说明了光具有能量,其中光能利用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人造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B.太阳能汽车C.太阳能热水器D.太阳能发电站【课时精选】1. 2022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惊艳了全世界.西湖沿岸和湖中三岛的光绘山水,这些主题灯光秀,让杭州从白天一直美到晚上.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至少有几种颜色的光源( )A.7种B. 5种C.3种D. 1种2. 古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的诗句.洁白的柳絮这时看上去却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柳絮( )A.发出红光B.自身的颜色就是红色C.能让红色的光透过D.反射夕阳的红光3. 透过蓝色的透光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 )A.观察黄色物体,看到的是绿色B.观察绿色物体,看到的是蓝色C.观察红色物体,看到的是黑色D.观察任何颜色的物体,看到的都是蓝色4. 如图所示,将一个圆板按一定的比例分成七个扇形,依次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当圆板迅速转动起来后可以看到圆板呈现( )A.黑色B.仍是原来的七色C.白色D.无法确定5.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看(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能力强D.白纸反射所有色光,而黑字不反光6. 国庆假期,在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的颜色可能是( )A.黑色B.红色C.绿色D.白色7. 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8.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白屏上a、b两处分别是紫光与红光B.如果在白屏与三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能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能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9.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而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1) 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2) 材料中提出“光颜色不同,热效应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3) 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推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苏科版2022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题含参考答案(光的色彩颜色)一、光的色彩颜色1. 本身发光的物体 BD2. ①④⑧⑤⑦③⑥⑨②3. A4. C5. C6. 绿白7. (1)透过 (2)反射8. A 9. A10. 吸收反射11. 电内化学12. C【课时精选】1. C2. D3. C4. C5. D6. B7. A8. B9. (1)红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2)红色光比蓝色光的热效应强.(3)白花反射所有色光,即不吸收色光.。

八上物理苏科版练习题

八上物理苏科版练习题

八上物理苏科版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A. 质量B. 速度C. 密度D. 温度2.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将: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加速运动D. 减速运动3.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A. 重力B. 质量C. 速度D. 动量4.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定的拉力作用,其运动状态是: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加速运动D. 减速运动5.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A. 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力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反C. 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力的大小不等,方向相同6. 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A. 重力的垂直分量B. 重力的水平分量C. 重力的平行分量D. 重力的正交分量7.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A. 可以凭空产生B. 可以凭空消失C. 总量保持不变D. 总量会减少8.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机械能的物理量?A. 动能B. 势能C. 内能D. 机械能9. 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线性关系10.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转动的物理量?A. 角速度B. 线速度C. 加速度D. 动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12.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

13. 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成正比。

14.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15. 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17. 请解释什么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²的加速度沿斜面下滑,求物体在下滑10m的过程中,其动能的变化量是多少?19.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的平台上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4运动的相对性》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5.4运动的相对性》同步练习含答案

5.4 运动的相对性一.选择题1.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2.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3.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B.月球C.太阳D.“天宫一号”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5.“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地面D.河岸6.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B.甲车C.乙车D.自己7.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8.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9.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10.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A.划船的小伙伴 B.船尾C.河岸D.鲁迅二.填空题11.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12.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成功,成为一体,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九号”是(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神州九号”是(填“运动”或“静止”)的.13.王老师周末驾驶汽车去郊游,驶上高速后,王老师感到远处的小山离他更近了,小山离他更近了是以为参照物.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这段时间汽车行驶了km.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所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15.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选填“西”“东”)行驶的.16.甲乙两辆车同时向东行驶,它们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选填“东”或“西”)行驶.17.小明家住在高层建筑的21层,他放学回家坐电梯上楼,以电梯为参照物,小明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电梯从1楼运行到5楼用4s,因上下乘客在5楼停了10s,接着又用16s运行到21楼,则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设每层楼高为3m)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1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2)一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长度是400m,速度为108km/h,合m/s,火车通过一条长度为2km的隧道,所用时间为.19.为了锻炼小明同学的独立能力,今年春节,妈妈让他独自乘火车去上海看望姥姥.(1)他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小明看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小明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在行驶的列车上,小明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A.铁路边的树木B.小孩子的座位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铁轨(3)因为火车在开动时不断的颠簸,在开动的火车上写字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小明同学看到有人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这样就能在写字板写上漂亮的字了,如图所示.你能帮她解释其中的原理吗?四.计算题20.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的时间为10时15分,当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的时间为10时45分.(1)若以司机所戴的帽子为参照物,轿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大?(3)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少时间?五.解答题21.在一张白纸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草地上.分别进行以下操作:(1)纸板不动,将小球拉到“洞”中;(2)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白纸,使小球进入“洞”中.两种情况下小球的运动结果(填“相同”或“不相同”)吗?这个过程说明了.2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司机的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司机的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这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30m.(1)当你乘坐在此行驶的汽车上时,紧急停车时,以自己为参照物,司机是(填“静止的”或“运动的”);(2)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多少;(3)紧急停车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4)冬天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雾气”,打开暖风可消除,试说明其中的道理.23.小明平时骑自行车上学,第一次从家里到学校的s﹣t图如图所示(1)3﹣5分钟这段时间小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运动),6﹣8分钟这段时间以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2)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m/s.24.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分析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乙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①可能;②可能;③可能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25.下面是关于汽车中的物理现象,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关的内容.(1)如图1所示,汽车行驶期间,坐在后排的乘客相对于路边的树是运动的,相对于司机是静止的,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2)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广环保节能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在行驶期间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传统汽车则是在发动机内把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转化为机械能.(3)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行驶时,车内乘客经玻璃所成的虚像出现在车的前上方,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的行人区分开采,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4)如图2所示,汽车前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反射镜则相当于面镜,它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射后接近于平行光射出.汽车前灯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它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光线通过它们时会发生现象,将光分散照射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26.如图所示,甲图为小明同学在不同时刻拍摄的两幅照片.(1)由甲照片你能否判断出卡车和轿车的运动状态?(2)若所拍摄的照片为乙图,你得到的结论又将如何?说明理由.(3)若小明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不变,如何调节才能由照片甲得到照片乙?27.“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2016•泰安)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 B.上升的电梯C.商场内的收银员D.货架上的商品【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在商场内乘坐观景电梯上升时,乘客相对地面、商场内的收银员、货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它们来说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乘客相对上升电梯的位置没发生变化,则乘客相对上升的电梯是静止的,故B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D.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答】解:A、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司机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B、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汽车与高架桥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变化,以高架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C、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D、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桥上路灯与司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直接考查参照物的概念以及对运动静止相对性的理解,属于基础题目.3.(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A.地球 B.月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分析】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神舟九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后,若认为“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2016•梧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解答】解:A、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与座椅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司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B、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与路旁的树木位置有变化,所以小轿车是运动的,故B正确;C、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与路旁的建筑物位置有变化,所以小轿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D、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与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小轿车是静止,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是力学重要的规律,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5.(2016•泰州)“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山B.船C.地面 D.河岸【分析】首先判断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选择和被研究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是参照物.【解答】解:“看山恰似走来迎”,被研究的物体是山在运动,山和船或山与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选择船为参照物,不可能以山、地面及河岸为参照物.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2016•郴州)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行驶的乙车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7.(2016•黔东南州)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就是静止的.【解答】解: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A 正确;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B正确;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故C错误;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8.(2016•杭州)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C、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故选B.【点评】(1)参照物的选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如果选定为参照物,就假定为不动的物体.(2)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9.(2016•攀枝花)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分析】对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我们首先要弄懂诗句的意义,然后认真分析确定该用哪一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A、“孤帆一片日出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是由于光的折射;故B错误;C、因为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D、霜是固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态变化的区分,同时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颜色.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平时学习中练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10.(2016•天门)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A.划船的小伙伴 B.船尾 C.河岸 D.鲁迅【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A、以划船的小伙伴为参照物,山相对于划船的小伙伴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划船的小伙伴为参照物,故A可能;B、以船尾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尾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船尾为参照物,故B可能;C、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因此不能选择河岸为参照物,故C不可能;D、以鲁迅为参照物,山与鲁迅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鲁迅为参照物,故D可能.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二.填空题(共7小题)11.(2016•无锡)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地面(航母)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以地面(航母)为参照物,飞行员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战机;地面(航母).【点评】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2.(2016•赤峰)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成功,成为一体,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九号”是静止(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神州九号”是运动(填“运动”或“静止”)的.【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太空站对接时,“神舟九号”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保持不变,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是静止的;“神舟九号”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太阳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3.(2016•黔西南州)王老师周末驾驶汽车去郊游,驶上高速后,王老师感到远处的小山离他更近了,小山离他更近了是以王老师自己为参照物.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这段时间汽车行驶了36km.【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知道汽车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求出路程.【解答】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 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 同步练习卷(有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速度同步练习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 航模飞行器以1400cm/s的速度飞行B. 汽车以50km/ℎ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 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 从0.03k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2.下列所述各种方法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的是()(1)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长短(2)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3)用它们通过一段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A. 只有(1)B. 只有(1)(2)C. (1)(2)(3)都可以D. (1)(2)(3)都不可以3.火车的速度为54km/ℎ,汽车的速度为10m/s,则()A. 汽车的速度大B. 火车的速度大C. 两车的速度同样大D. 无法确定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直线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为2B. 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为12C. 6s末甲乙相距6mD. 6s末甲乙相遇5.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中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行驶C. 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一直向后退D. 甲、乙两车在20−30s内平均速度相等6.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2>v1)()tA. 钢轨的长度为v1v2v2−v1tB. 声在这段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v2v2−v1C. 钢轨的长度为(v2−v1)tD. 声在这段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7.小汽车以速度15m/s行驶,货车以速度10m/s行驶;如果小汽车的车长为4.5m,货车的车长为8m,那么小汽车从货车后面恰好超越货车所需时间是()A. 0.83sB. 0.9sC. 1.6sD. 2.5s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小车从斜面项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路程s的时间为t,平均速度为v,小车通过前一半路程s1的时间为t1,平均速度为v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doc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八年级物理同步练习班级姓名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 ___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 ___(列举两种)。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__温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它的下端是_________,上面连着一根内径很细的_________,当温度稍有变化时,细管内液面的位置就会有变化。

2.该选哪一项?(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______A.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2)-20℃的正确读法是_______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3.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由此得正确的示数是()A、6℃B、-6℃C、14℃D、-0.4℃5.汽化有和两种方式,其中不需要特定的条件;液体在沸腾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二是,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6.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cm刻度线对准,将这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cm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A、96cm B、100cm C、102cm D、104cm7.关于蒸发和沸腾,下述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C、蒸发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是缓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只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8.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2.3 熔化和凝固综合提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2.3  熔化和凝固综合提优

2.3 熔化和凝固综合提优1.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A.松香B.沥青C.玻璃D.海波2.“扬州的冬天是个干燥的季节,冬姑娘显得十分吝啬,只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才使些许雪花含羞带臊地从天空飘下,本以为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怎知刚落地的雪花瞬间熔化…”下列对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冬天气候干燥的原因之一是气温较低,蒸发现象不显著,进入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少B.雪花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晶体C.落地雪花转瞬即化的可能原因是地面上的杂质升高了雪花的熔点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4.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D.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5.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下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非晶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t= 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6.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萘、雪花、食盐B.铁、玻璃、水晶C.松香、蜡、沥青D.沥青、海波、冰7.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8.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

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

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9.关于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B.初夏,清晨空中的雾是汽化现象C.暮秋,草木上的霜是凝固现象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熔化现象10.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解析】【分析】【详解】(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2.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四: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_____,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___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___.(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选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同组同学说不能证明以上猜想,其理论依据是没有采用_____的研究方法..(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_____,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答案】二 A、B 55 控制变量法频率【解析】(1)因A、C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 B进行研究.(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琴弦的材料不同,故应选B. D进行探究,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4)本实验中有三个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即控制两个变量相同,研究与第三个变量的关系,编号B,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材料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都不同,三个变量中有两个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故不能证明以上猜想.(5)综上分析,同样用力时,琴弦的长短,横截面积,材料和松紧都影响弦振动的频率,因此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点睛:解决此类多因素问题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当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3.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2)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答案】空气柱a c【解析】解答:(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竹笛时,笛声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2)可以看出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因为空气柱越长(短)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高),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4.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得出声音是由______产生.(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目的是______.么异样(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d.结论:______.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是正确的.【答案】振动振动发声振动转换成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易于观察减小变大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①【解析】【详解】(1)[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5 水循环 同步练习.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5 水循环 同步练习.docx

2.5水循环选择题(共8小题)1.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寒冬,草叶上冰挂剔透2.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3.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A.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B.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C.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D.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4.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5.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6.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7.自然界中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循环系统;陆地、海洋和大气间水发生的循环,其中会放出热量的是()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B.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C.云中小水滴变成小冰晶D.植物、土壤中水蒸发升入天空8.水问题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拟成立"陆地水循环与环境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界的水循环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共有()A.3种B. 4种C. 5种D. 6种二.填空题(共6小题)9.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C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侧”).10.大自然是水的神奇“搬运工":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以上文段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共涉及到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其中,需要吸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水蒸气...凝成小冰晶"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11.在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北方寒冷的冬天,雪人"变矮”了.属于F物态变化的现象是;(填写序号)属于B物态变化的现象是;(填写序号)B物态变化过程要.(选填"吸热”或“放热”)12,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贝U:(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形成水蒸气;(2) 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形成小水滴.透明塑料膜W\小砖块奸光7海术浅水13.如图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按照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A/B)的位置.(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液态的水(填物态变化)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3)往瓶口的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面出现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烧瓶喷出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在此过程中金属盘的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4)短时间内要在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TXB 4•誓14.如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①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②成小水珠或③ 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会④变成小水珠,与原来的水珠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如果水珠下落中骤然遇到o°c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⑤成冰珠,下落时就是冰雹.(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编号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②③、④、⑤;(2)上面5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填序号号码).参考答案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河流中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C、固态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息;D、草叶上的冰挂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是凝华过程,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掌握熔化、液化、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基础.2.【分析】掌握以下六种物态变化即可判断出正确的选项:①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②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③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④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⑤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⑥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冰是水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中考的热点.3.【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解答】解:人工降雨就是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就会迅速的升华为气态,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做功,温度升高,就会熔化为小水滴.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人工降雨的原理,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物态变化现象.4.【分析】水的循环过程实际就是水不断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结合水的物态变化进行解答.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解答】解: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5.【分析】(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我们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态变化中是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确定是什么物态变化.(2)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冰山上的积雪既能熔化成水,又能由雪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故C正确.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是搞清楚物质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6.【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解答】解:A、水蒸气变为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A错误;B、露珠是液态水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错误;C、积雪熔化需要吸热,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最终汇入大海,故C正确;D、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各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判断出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关键.7.【分析】物质液化、凝固、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物质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根据物态变化分析答题.【解答】解:A、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过程中不会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冰山积雪熔化变成水发生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C、云中小水滴放出热量发生凝固变成小冰晶,故C正确;D、植物、土壤中的水蒸发吸收热量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水是否放出热量,知道物体变化过程及其吸放热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8.【分析】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之间的变化有六种: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解答】解:熔化:冰变成水.凝固:水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故选D.【点评】掌握物质三种状态以及三种状态间的六种物态变化,还要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二.填空题(共6小题)9.【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固.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o°c以下,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这层冰花在窗户玻璃的内侧.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内侧.【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云、雨、雪、霜、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一章中典型的题目,要牢固掌握.10.【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解答】解:水蒸气凝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放热.故答案为:熔化;凝华.【点评】本题是一道应用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题目.11.【分析】要解答本题,需熟知物态的几种变化:熔化:固态3液态,吸热凝固:液态T固态,放热汽化:液态T气态,吸热液化:气态T液态,放热凝华:气态3固态,放热升华:固态3气态,吸热.【解答】解:根据几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可知,A为凝华放热,B为液化放热,C汽化吸热,D凝固放热,E熔化吸热,F升华吸热.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属于汽化现象;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属于凝固现象;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属于升华现象;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属于凝华现象;⑥北方寒冷的冬天,雪人"变矮”了,属于升华现象.故答案为:④⑥;②;放热.【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的几种变化,其中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是相反的过程.12.【分析】(1)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2)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解答】解:(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的温度升高,从而加快水的蒸发;(2)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碰到塑料薄膜,就会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答案为:(1)蒸发;(2)液化.【点评】温度影响蒸发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物体会发生液化现象.13.【分析】(1)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3)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金属板吸收放出的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4)根据液化的条件,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当物体的温度越低时,水蒸气越容易液化.【解答】解:(1)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较高,组装器材时,通过调整铁圈的位置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故先调整固定B,再调整固定A的位置.(2)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3)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金属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4)为了产生更多的水滴,就要让更多的水蒸气发生液化,温度低一些更容易液化,所以降低金属板的温度可以产生更的水滴;可以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故答案为:(1) B; A; (2)汽化;(3)液化;升高;(4)在金属盘上放一些冰块.【点评】本题考查了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雨”的形成,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考查了有关的实验器材和运用.14.【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是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是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凝华放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是熔化,熔化要吸收热量;物质有液态变为固态的变化是凝固,凝固要放热.【解答】解:(1)①水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②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③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④小冰晶变成小水珠,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⑤水珠变成冰珠,由液态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2)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属于吸热的是①④.故答案为:(1)①汽化;②液化;③凝华;④熔化;⑤凝固;(2)①④.【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是中考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同步检测(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具体数据如下表: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10cm0.2mm2紧乙钢丝10cm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丁钢丝5cm0.1mm2松(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和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答案】乙粗细乙丙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详解】(1)[1][2]因为甲、乙两根钢丝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该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2)[3] [4]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5]由图可以知道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丙和丁两根钢丝,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丝发出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钢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

2.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__.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变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 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全部抽净时,就不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可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点睛:利用转换法解答,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一些较明显的小物体的振动.3.小红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的同学,有一次,在她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想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一下:⑴琴声、歌声是通过传播到小红耳朵的;⑵小红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提琴声、哪是小号声,原因是;⑶女高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高,男低音歌唱家演唱时声音的大。

5.3 直线运动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 直线运动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5.3 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5:1,则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是()A.3:1B.3:5C.1:5D.5:12.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s越大,或t越小,v越大B.v的大小与s、t无关C.s越大,所需t越短,v越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3.一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A.5m/s B.10m/s C.7m/s D.15m/s4.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一分钟内、第二分钟内、第三分钟内通过的距离都是600m。

在这三分钟内物体做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运动C.变速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5.某同学放学后慢跑回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2m/s,后一半路程加快步伐,平均速度为3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2.2m/s B.2.3m/s C.2.4m/s D.2.5m/s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B.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C.5s~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D.2s~5s内,小车运动了2米7.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8.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所示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 30km/hB. 60km/hC. 90km/hD. 120km/h第8题第9题9.如图是某桥头设置的交通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过此桥时驾驶车辆的()A.平均速度不得超过30m/s B.平均速度不得超过30km/hC.最大速度不得超过30m/s D.最大速度不得超过30km/h10.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中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1.如图是用每0.2s闪光1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运动得越来越慢的照片是()A.B.C.D.12.以下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足球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B.顾客站在自动运行的扶梯上C.旋转木马匀速转动D.火车正在进站13.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A.每间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14.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则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乙丙丁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15.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基础上是百米赛跑,起路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2.5 水循环综合提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2.5  水循环综合提优

2.5 水循环综合提优1.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C.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D.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2.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缥缈的雾B.夏天晶莹的露C.秋天轻柔的霜D.冬天凝重的冰3.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放热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树枝上的霜C.干手器将手烘干D.冰雪消融5.今年5月份以来,据怀化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统计,有近20多天的阴雨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在自然界中,雨形成主要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则雨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汽化B.液化C.熔化D.升华6.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7.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液化放热B.升华吸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8.水从海洋到陆地的大循环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9.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液化放热B.升华吸热C.凝固放热D.熔化吸热10.夏天洗好的衣服晒干了,是________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深秋的早晨,卧室窗户玻璃的内表面有一层“水汽”,这是________现象,严冬的早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结有一层冰花,这是_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11.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__成小水滴,有的__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________成小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的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而看不清物体,即使不擦镜片,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也不见了.这一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后是________.1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________,此过程会________(吸热/放热).14.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水是生命之源,水的密度是__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请写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

4.3熔化和凝固-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苏科版)(含解析)

4.3熔化和凝固-八年级物理上册练习(苏科版)(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分层练习4.3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凝固的特点1.今年春运,湖北冻雨,大雪封路,高铁停运,内燃机车助力春运牵引复兴号回家感动无数人。

冻雨:高空中的冰晶下落经温度高于0℃的暖气层______成水滴;水滴继续下落,接触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______成冰并覆盖在其表面上,形成冻雨。

2.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 B.萘、铁、松香C.水晶、玻璃、食盐 D.冰、食盐、海波3.金属镓在常温下是固态,把它放在手心,它很快就熔化了,镓的熔点可能是()A.-30℃B.0℃C.30℃ D.60℃4.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

如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A B C D5.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B.甲在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C.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D.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6.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冰在A点是______态;(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

二、熔化、凝固的应用7.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多种用途。

如:(1)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

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______,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B.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C.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雾滴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2、下列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夏天,山顶上形成薄雾C.秋天,草叶上形成露珠D.严冬,树枝上出现雾淞3、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

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甲图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乙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______(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最新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有答案)

最新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有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

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A.0.5mB.1.5mC.2mD.2.5m2.“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A.0.5mB.1.5mC.3mD.4.5m3.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A. 3.81cmB. 3.68cmC. 3.80cmD. 3.8cm4.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D.课桌的高度为1.2m5.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A.27mB.27nmC.270cmD.270mm6.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7.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6.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mmB.cmC.mD.km8.新冠病毒COVD-19的直径约100nm,日常生活中防护装备最主要的是口罩,口罩之所以能够防病毒,过滤作用的主要材料是极细密且带静电的熔喷无纺布,细密的结构能阻拦5~2000微米左右的飞沫,病毒会因为静电效应而被吸附在上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直径约10-7mB.病毒直径约10-6mC.病毒直径约10-5mD.病毒直径约10-4m9.如图所示是精彩的足球比赛瞬间,请你估算此时足球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A.1 mB.3 mC.5 mD.10 m10.有一种迷你西瓜,如图所示捧在手中,它的外观与普通西瓜一模一样。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这种迷你西瓜的长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3mB.3dmC.3cmD.3nm11.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A.5cmB.5.0cmC.5.00cmD.5.000cm12.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A.14mmB.145mmC.500mmD.50.0mm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cm。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A. 凿壁偷光B. 形影相随C. 镜花水月D. 一叶障目2.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40射向平面镜,则这束光线的入射角与反射角分别是()A. 4040B. 5040C. 4050D. 5050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 黑板上的“反光”是镜面反射的缘故C. 在漫反射中,每一条光线不一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 在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经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4.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为蓝色,这是因为()A. 白纸反射出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了蓝色B. 白纸只能反射蓝色的光C. 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D. 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光5.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6.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 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B. 青藏高原的白内障疾病发病率很高,与该地区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很强有关C. 适当接受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D. 电视机遥控机运用了紫外线,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7.暗室中,将一束绿光照在绿叶陪衬的红色玫瑰花上,你看到的是()A. 绿叶红花B. 绿叶黑花C. 绿叶绿花D. 黑叶红花二、多选题8.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现象D.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反射各种色光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 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 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现象D.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发射各种色光10.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人眼B. 小明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C. 小明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D. 光在教材表面发生反射使小明看到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1.下列有关的现象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12.“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旨在宣传低碳,关注地球环境的一项倡议.为支持这一倡议,2012年3月16日,郑州不夜城晚8:30~9:30熄灯一小时,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灯工作时将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B. 熄灯前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大楼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C. 熄灯前我们看到彩色的喷泉是因为发生了光的色散D. 熄灯后我们看不到美丽的夜景,此时光的反射定律不成立13.夏季,雨后天空中有大量的小水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常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彩色光带,就该情景中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只对光起反射作用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C. 彩虹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三、填空题14.一束光线与界面成角从A物质射到B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________ ,折射角为________ 。

八年级物理上册 征(一)同步练习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征(一)同步练习 苏科版

1.2 声音的特征(一)一.填空题1.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________,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________,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2.向远处呼喊,可用双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听到的声音的________________更大些.3.振动的快慢常用频率来表示,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现有一音叉,它的频率是400Hz,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二.选择题4.如右图,使用医用听疹器可以………………()A.使振幅增大B.改变发声频率,使音调变高C.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D.缩短人耳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5.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6.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 B.(2)(4)C.(1)(3)D.(3)(4)三.实验探究题7.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的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2)发出低音的瓶子和发出高音的瓶子,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1.2 声音的特征(二)一.填空题1. 、、是反映声音特征的三个物理量,常将它们称做声音的三要素.2.分辨讲话人的声音,区分发出声音的不同乐器等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如果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声波的波形是___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m/s,在水中和钢铁中传播得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_(填“快”或“慢”)二.选择题4.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s,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大约 ( )A.680米B.6×107米C.1360米D.1.2×108米5.全班齐声合唱同一首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唱歌同学的声带在振动B.歌声洪亮时,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D.能分辨男、女同学的歌声,主要是因为音调不同6.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B.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C.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D.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7.一人站在两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底,当他大喊一声后0.3s和0.7s听见由大山反射最初的两次回声.若空气中声速为340m/s,则此峡谷宽度约为…()A.170m B.340m C.680m D.510m三.实验探究题8.试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用所测量的结果表示出声速;(2)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
第5课时直线运动(2)
1.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前
3s通过的路程是15 m,则它在第I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m/s,第3s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D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3.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了2 km,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 min走完1.5 km,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中间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
后30 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
4.如图所示是表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计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_m/s.(2)3 s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_m/s. (3)甲做的是_______直线运动,乙做的
是_______直线运动.
5.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开出,100 s后速度可达25 m/s,在此期间火车共行驶1 km,则火车在这100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10 m/s C.20 m/s
B.12.5 m/s D.25 m/s
6.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了10 m的路程,则它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 ( ) A.一定等于4m C.不会小于4m
B.可能大于4m D.不会是4m
7.小力和小布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力都比小布提前10 m到达终点.若小力退后10 m 再同小布比赛(两人同时起跑,并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 ( ) A.小布先到达终点 B.小力先到达终点 C.一起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8.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 600 m,一列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完全通过正桥所需的时间为3 min 5 s,求:(1)火车的长度;(2)该火车全部在正桥上行驶的时间.
9.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1
秒的不同位置. 1000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_ 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10.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 m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 min 20 s,跑后500 m路程用的时间为2 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_m/s.
11.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 (2)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12.如图是某运动员训练时的s-t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1)运动员在AB段处于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
(2) OA段运动的速度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
13.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 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4.一列队伍长50 m,跑步速度是2.5m/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 m的涵洞,需要的时间是 ( ) A.60s
B.50s
C.40 s D.20s
15.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
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张明的平均速
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6.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
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17.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路程为296 km,一辆小车以74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一
半路程后,又以10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完后一半路程.求: (1)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
江北机场所需的时间是多少小时?(2)这辆小车从遵义到重庆江北机场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8.某物体在通过全程的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0 m/s,在通过全程的另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0 m/s,则此物体在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 A.25 m/s C.20 m/s
参考答案
1.3 4 7 2.变速直线 0.2 3.4 0 3 2. 33 4.(1) 15 0 (2) 15 15 (3)匀速加速 5.A 6.B 7.B 8.(1) 250米 (2) 135秒 9.甲乙 10.稍快 5 11.(1)变速相同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同(2)C 12.(1)静止 (2)大于 (3) 12 13.C 14.A 15.C 16.D 17.(1)3.48 h (2) 85.1 km/h 18.A
B.24 m/s D.30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