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生因素 (1)专业化水平 (2)生产率 (3)贸易依存度 (4)生产集中度 (5)技术因素 (6)制度因素
第二节 区域分工理论
(一)成本理论
古典经济学家的分工理论是从成本角度进行研
究的。亚当· 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大
卫· 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对区域分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俄林
(三)新贸易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赫尔普曼、克鲁格曼、格罗斯曼等
人为代表提出的“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
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并用不完全竞争、规模 报酬递增、外部性等概念和思想来构筑新的理论,使国际 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三)区域分工形成的条件 (1)专业化的某一类或某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超过区
域内的需求而向区域外输出,参加区际交换。
(2)区域分工所节约的劳动量,必须大于因产品的区际 交换而增加的劳动量。亦即有相对低廉的区际流通费用。 (3)某类产品或某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成本差 异与价格差异,这种差异必须大到足以抵消区际交易成本
(二)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是由赫克歇尔(F.Heckscher)和俄林(
B.G.Ohlin )提出的,所以被简称为H-O模型。
要素禀赋理论把区域分工、区域贸易与生产要素禀赋紧密 地联系起来,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各地区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差异,并由此决定了生产 要素相对价格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他们认为,贸易过程 实际上是商品供求趋于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消除不 同地区之间商品价格差异,进而消除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 。
集中,通过资源共享产生聚集优势,进而强化地区优势。
(二)外部性 (1)正的外部性 某一区域的经济活动向优势产业集中时,意味着对劣势产 业的放弃,这就降低了此类产业的区域竞争程度,有利于 其它区域在该产业的发展。
(2)负的外部性 当各区域的相对优势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时,产业获
利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区域经济收益的差异,并通过极化效
应使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当市场机制对此无能为力时,就 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进行调整。
三、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
1、外生因素 外生因பைடு நூலகம்指的是区域客观存在的自然与历史的条件。
(1)自然资源
(2)区位条件 (3)劳动力资源 (4)社会文化
工的必要性和条件进行了研究。
1、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亚当· 斯密是最早提出有关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古典经 济学家。1876年,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国际贸易与经 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绝对成本优势理 论。他认为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拥有优势,不同国家 将分别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用以交换其
因此,在生产要素使用具有替代性的前提下,一国或地区 密集使用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拥有由成本优势所决定的
国家或区域的竞争优势,通过国际贸易或区际贸易,各自
都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H-O模型的假设条件
第一,两个区域、两种商品、两种要素,即所谓的“二维 假定”;第二,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各国都有利。
不仅各国在同一产品的生产率上有差距,而且一国在不同 产品的生产率上也有差距。一个国家可能在几种产品生产
上都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它不必生产所有的产品;而一个
国家可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并不是 说它就不能生产任何产品。所以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具有最 大优势或最小劣势的产品并进行出口。这样,各国都可以 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增加各自的利益。
两个国家或地区在同一产品生产上的成本差异,是由于各 自的要素价格不同,而后者又是由于要素存量比率的差异
所造成的;不同产品生产的要素配置比率不同,从而导致
不同产品对不同要素使用的密集程度不同。由于各国或各 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相对而言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或地区 分工生产相对密集地使用其较充裕生产要素的产品,便具 有比较优势。
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分工的性质 区域分工是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各区域对相对优势产业的 选择和发展。 从单个区域来看,区域分工表现为区域生产专门化,即各 个区域专门进行某种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
一般来说,区域分工不是人为安排的结果,而是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地区优势的逐步明确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 中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
他产品。所以,应该鼓励自由贸易。市场范围的扩大会促
进分工并带来规模经济,从而有利于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国 民福利的增进。
2、比较成本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于1817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
,论证了在资本和劳动不能在国家之间完全自由流动的前 提下,不可能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进行国际分工与贸 易,而只能按照比较成本进行国际分工与贸易。他认为各 国应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的分工对贸易
。
二、区域分工的经济性与外部性
1、经济性 区域分工的经济性指参与区域分工而带来的经济利益。
(1)使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要素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2)可以促进规模经济。分工促使企业进行生产结构和 组织结构调整,达到规模经济要求。 (3)可以产生聚集经济。分工促使同类生产向特定区域
第六章 区域分工与合作
第一节 区域分工及其影响因素
一、区域分工的性质
(一)分工的概念 分工是社会劳动的独立和分化。是将一定的经济活动分别 由不同的劳动力类型、经济组织和经济区域来承担。 区域分工是社会分工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表现,也称为劳 动地域分工或地理分工。
在一定区域上形成合理的分工,会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
第三,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第四,两个区域的生产
要素完全同质;第五,每个区域的要素禀赋是固定不变的 ;第六,两个区域的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第七,在 任何可能的要素价格水平上,商品有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 集型之分;第八,两个区域的偏好相同;第九,两个区域
都不是完全专业化生产;第十,没有关税和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