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塑性力学原理_广义塑性力学_郑颖人_2004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广义塑性力学(郑颖人)
2 zx
I
3
x
y
z
2
xy
yz zx
x
2 yz
2
y zx
2
z xy
II121(12
3 2
2
3
3
1
)
I31 2 3
应力张量第一 不变量 I1 ,是平均应力p的三倍。
26
应力张量分解及其不变量
应力张量
岩土材料的稳定性、应变软化、损伤、应变局部化
(应力集中)与剪切带等问题
11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土的单向或三向固结压缩试验:土有塑性体变
初始加载:
卸载与再加载:
e e0 ln p
e ek k ln p
12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结果:
(1)常规三轴
土有剪胀(缩)性; 土有应变软化现象;
3
第1章 概 论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岩土塑性力学及其本构模型发展方向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岩土材料的基本力学特点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不同点 岩土本构模型的建立
4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材料受力三个阶段: 弹性 → 塑性 → 破坏
弹性力学 塑性力学 破坏力学 断裂力学等
19世纪40年代末,提出Drucker塑性公论,经典塑性 力学完善;
1773年Coulomb提出的土质破坏条件,其后推广为 莫尔—库仑准则;
1957年Drucker提出考虑岩土体积屈服的帽子屈服面;
1958年Roscoe等人提出临界状态土力学,1963年提出 剑桥模型。岩土塑性力学建立。
第1章_绪论
硕士研究生课程岩土弹塑性力学第一章绪论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参考书籍《弹性力学》,吴家龙,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弹性力学》,徐芝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v4《弹性力学》,杨桂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弹塑性力学引论》,杨桂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塑性力学》,夏志皋,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塑性力学基础》,王仁等,科学出版社,1982《塑性力学基础》,北川浩,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岩土塑性力学原理》,郑颖人等,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相关书籍Timoshenko S.P, Goodier J N. Theory of elasticity.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 1970 (徐芝伦译)Chen W.F. Limit analysis and soil plasticity. 1975, New York: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J. C. Simo, T. J. Hughes. Computational Inelasticity.1998,Springer.本章目录§1.1课程任务、内容及方法§1.2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1.3弹塑性力学发展简史§1.4张量简介§1.1课程任务、内容及方法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弹塑性力学:研究可变形固体受到外荷载、温度变化及边界约束变动等作用时,弹塑性变形和应力状态的科学。
研究对象:对实体结构、板壳结构、杆件的进一步分析。
•弹性是变形固体的基本属性。
弹性体是变形体的一种,它的特征为: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一限度时,除去外力后物体即恢复原状。
绝对弹性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在外力除去后的残余变形很小时,一般就把它当作弹性体处理。
•“完全弹性”是对弹性体变形的抽象。
完全弹性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种关系既与时间无关,也与其应力历史无关。
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_广义塑性力学_郑颖人
黄文熙讲座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广义塑性力学New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plastic mechanics—generalized plastic me chanics郑颖人(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土木工程系,重庆 400041)摘 要:多数岩土工程都处于弹塑性状态,因而岩土塑性在岩土工程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岩土塑性的发展过程,分析了经典塑性力学用于岩土类材料存在的问题,指出其采用的3个不符合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假设。
放弃这3条假设,从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广义塑性位势理论,从而将经典塑性力学改造成更一般的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
广义塑性力学采用了塑性力学中的分量理论,能反映应力路径转折的影响,克服了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应力增量无关的错误;要求屈服面与塑性势面对应,而不要求相等,避免了采用正交流动法则引起过大剪胀等不合理现象,也不会产生当前非关联流动法则中任意假定塑性势面引起的误差。
文中给出了广义塑性力学的屈服面理论、硬化定律和应力—应变关系,并在应力增量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从而可求出应力主轴旋转产生的塑性变形。
通过分析屈服面的物理意义,表明屈服条件是状态参数,它与应力状态、应力历史及材性等状态量有关;同时也是试验参数,只能由试验给出。
通过实际应用,表明广义塑性力学不仅可以作为岩土材料的建模理论,而且还可以应用于诸如极限分析等土力学的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岩土塑性力学;广义塑性力学;塑性势;屈服面;本构模型中图分类号:T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3)01-0001-10作者简介:郑颖人(1933-),男,后勤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隧道力学、岩土塑性力学、地下工程、边坡工程与区域性土研究,发表论文250篇,专著7部,获国家、部委级科技进步奖7项。
岩土塑性力学的理论基础
岩土塑性力学的理论基础——广义塑性力学原理郑颖人刘元雪(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 400041)Theoretical Bases of Geotechnical Plastic Mechanics——Principle ofGeneralized Plastic MechanicsZheng Yingren,Liu Yuanxue(Logistical Engieering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0041)摘要实验表明,经典塑性力学难以反映岩土材料的变形机制,究其原因在于经典塑性力学作了传统塑性势假设、关联流动法则假设与不考虑应力主轴旋转的假设。
广义塑性力学就是放弃这些假设,由固体力学原理直接导出塑性公式,它既适用于岩土材料,也适用于金属。
关键词塑性力学塑性势屈服面应力主轴旋转Abstract Experiments show, the classic plastic mechanics is difficult to reflect the re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geometerials,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lassic plastic mechanics i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of the traditional potential theory, the hypothesis of the associated flow rule and the hypothesis of not considering rotation of stress principal axes. The generalized plastic mechanics gives up all these hypothesises and gets all its plastic formulas from solid mechanics directly, so it can be used for both geomaterials and metal.Key words plastic mechanics plastic potential yield surface rotation of stress principal axes1 经典塑性力学与岩土变形机制的矛盾岩土属于摩擦材料,与金属有很大不同,除有塑性剪应变外,还有塑性体应变。
《岩土弹塑性力学》课件
02
数值模拟的精度和稳 定性
数值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是评价数值 模拟技术的重要指标,需要不断改进 数值方法和模型参数,提高模拟结果 的可靠性和精度。
03
数值模拟的可视化和 后处理
可视化技术和后处理技术是数值模拟 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地展示模 拟结果和进行结果分析,需要不断改 进和完善相关技术。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弹塑性力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弹塑性力学将进 一步发展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新能源、环保、生物 医学等。
Part
02
岩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质
岩土材料的弹性性质
弹性模量
表示岩土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变形的能力,是 材料刚度的度量。
泊松比
描述材料横向变形的量,表示材料在单向受拉或 受压时,横向变形的收缩量与纵向变形的关系。
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材料在各个方向上具 有相同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即材料性质不随方向变 化而变化。
弹塑性力学的历史与发展
弹塑性力学的起源
弹塑性力学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 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行为有了更深 入的认识。
弹塑性力学的发展
弹塑性力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和研究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支持。
《岩土弹塑性力学》 PPT课件
• 弹塑性力学基础 • 岩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质 • 岩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 岩土弹塑性力学的应用 • 岩土弹塑性力学的挑战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弹塑性力学基础
弹塑性力学定义
弹塑性力学
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共同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的学科。
岩土塑性力学读书报告
岩土塑性力学读书报告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弹塑性力学这一课程,在刘老师的讲解和自学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弹塑性力学的基础知识。
我们是岩土工程专业的学生,弹塑性力学知识相当重要,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由于专业的实用性,我们阅读了郑颖人、孔亮编著的《岩土塑性力学》一书。
这本书将不少弹塑性力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岩土工程中,从弹塑性力学的角度来理解岩土这种特殊介质的力学性质,阅读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阅读本书后的一些总结。
一、岩土材料的特点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二、岩土塑性力学的基本假设由于塑性变形十分复杂,因此无论传统塑性力学还是岩土塑性力学都要做一些基本假设,只不过岩土塑性力学所做的假设条件比传统塑性力学少些,这是因为影响岩土材料塑性变形的因素较多,而且这些因素不能被忽视和简化。
下列两点假设不论是传统塑性力学还是广义塑性力学都必须服从:(1)忽略温度与实践影响及率相关影响的假设。
(2)连续性假设。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不同点:(1)岩土材料的压硬性决定了岩土的剪切屈服与破坏必须考虑平均应力和岩土材料的内摩擦。
(2)传统塑性力学只考虑剪切屈服,而岩土塑性力学不仅要考虑剪切屈服,还要考虑体积屈服。
(3)根据岩土的剪胀性,不仅静水压力可能引起塑性体积变化,而且偏应力也可能引起体积变化;反之,平均应力也可能引起塑性剪切变形。
(4)传统塑性力学中屈服面是对称的,而岩土材料的拉压不等,而使屈服面不对称,如岩土的三轴拉伸和三轴压缩不对称。
第1章 岩土弹塑性力学
1 平均正应力: m ( x y z ) 3
1 Kronecker 符号: ij 0
在弹性理论和经典塑性理论中:
i j i j
应力球张量只产生体应变,即受力体只发生体积变化而不发生 形状变化; 应力偏张量则产生剪变形,即只引起物体形状变化而不发生体 积大小的变化。
法则,即塑性应变增量方向沿着屈服 面的梯度或外法线方向
粘性本构关系
材料的应力或应变随时间而变化
常常和弹性或塑性性质同时发生,因此,材料的粘性本构 方程分为 粘弹性
粘塑性
粘弹塑性 在工程中,常称材料的粘性性质为流变 常称应力下变形随时间的不断变化为材料的蠕变 常称应变下应力随时坏 破坏力学
2 1 22
2 J 2 3 8
与应力偏张量有关
Lode 角及其参数:
Lode 角及其参数:
平面上应力在x、y轴上的投影为:
x OP cos 30 P P cos 30 ( 1 3 ) 1 2 2 3 3 2
1 2
( 1 3 )
斜面上的剪应力
2 2 2 v px p2 p y z N
2 主应力与应力主方向
斜面ABC为主微分面,面上只有正应力σ 投影到坐标轴上
p y m
p x l
p z n
p x xl yx m zx n p y xy l y m zy n p z xz l yz m z n
弹性
岩石力学性质 塑性 粘性
体力和面 力Fi,Ti
平衡
位移ui 相容性 (几何)
本构关系
应力ij 应变ij
第1章 岩土弹塑性力学
y x
1 2 2 1 3 3 1 3
1 3
( 平面矢径方向)
Lode角
2 2 1 3 1 3
为主应力差的函数,与J2、J3
有关,与σm无关
Lode参数
莫尔应力圆
圆半径分别为:
R3
σ1 σ 2 2
τ3
R1
σ2
σ3 2
塑性内时理论
近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没有屈服面概念,而引入反 映材料累计塑性应变的材料内部时间的新型塑性理论
塑性变形的基本特性
无论是理想塑性材料威应变硬化或软化型塑性材料,其塑 性本构关系和变形都有如下的特征:
(1)应力位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临界值发生塑性变形; (2)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
(3)应力与应变之间无唯一对应关系。这是由于塑性应 力应变关系受应力历史和应力路径影响的结果 (4)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由此而引起的应力和应 变的不可叠加性
在经典塑性理论中,体应变常常假设为弹性的。体应变就只有 弹性分量,而与塑性无关,只有剪应变有塑性分量,使研究大 为简化。
斜切面上的应力
对四面体 x 0
pxds xds l yxds m zxds n Xdv 0
dv 1 dh 当dh 0时 ds 3
粘性本构关系
材料的应力或应变随时间而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常和弹性或塑性性质同时发生,因此,材料的粘性本构
方程分为
粘弹性
粘塑性
粘弹塑性
在工程中,常称材料的粘性性质为流变 常称应力下变形随时间的不断变化为材料的蠕变 常称应变下应力随时间的下降为应力松弛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历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及题目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讲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主讲人 沈珠江院士 周 镜院士 题 目 软土工程特性和软土地基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几个问题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 试论我国黄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新趋向 高层建筑厚筏反力及变形特征试验研究 土力学经典问题的极限分析上、下限解 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广义塑性力学 非饱和土的性状及膨胀土边坡稳定问题 北京地区高层和大型公用建筑的地基基础问题 土体液化与极限平衡和破坏的区别和关系 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及其发展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岩石疲劳破坏的变形控制律、 岩土力学试验的实 2008 11 葛修润院士 时 X 射线 CT 扫描及边坡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新 方法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2 13 14 14 16 殷宗泽教授 石根华教授 殷建华教授 张建民教授 李相崧教授 刘汉龙教授 陈正汉教授 陈云敏教授 姚仰平教授 陈生水教高 高土石坝的应力与变形 二维非连续变形分析和数值流形方法的重大工 程应用实例 从本构模型研究到试验和光纤监测技术研发 砂土动力学若干基本理论探究 饱和土弹塑性理论的数理基础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环境土工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 UH 模型系列研究 土石坝试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方晓阳教授 谢定义教授 黄熙龄院士 陈祖煜院士 郑颖人院士 包承纲教授 张在明院士 汪闻韶院士 李广信教授 龚晓南教授
2014
பைடு நூலகம்17
2015
18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以能量(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物体内,当卸载时,弹性应变能将全部释放出来,物体的变形得以完全恢复; (2)无论材料是处于单向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在线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3)对材料加载或卸载,其应力应变曲线路径相同。
岩土塑性力学简介(2)
3.2 传统塑性位势理论 •定义:
d ij d
p
d p
Q=0
dp dvp
Q
ij
d
ij
(假设)
p
塑性应变的分解
15
K
6
岩土塑性力学简介
2 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续)
(1)二次曲线——辛克维兹条件
(a)双曲线:
(b)抛物线:
F
d m a
m
2
b
2 2
1 0
2
F (
d ) a
2
0
(c)椭圆:
m d F a
b
2 2
1 0
(2)g(30o)=1, r(30o)=rc; g(-30o)=k, r(-30o)=rl K由实验得到或近似用:k= rl/rc=(3-sin)/(3+sin)
9
岩土塑性力学简介
2 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续)
(3) =±30o时:
d g ( ) d 0
莫尔-库仑线→双剪 应力角隅模型→Lade 曲线→Matsouka →清 华→后工
辛克维兹式系数已作修正
7
岩土塑性力学简介
2 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续) 2.2.5 岩土材料的统一破坏条件(14种条件):
F p
2
1 p k
n
0
概括了前面所述的所有破坏条件
2.2.6 Hoek—Brown条件(适用岩体):
F 1
3
m c
3
s
2 c
10
岩土塑性力学简介
广义塑性力学课件
岩石的破裂分析
总结词
岩石的破裂分析涉及到岩石材料的强度 、断裂和损伤演化。
VS
详细描述
在岩石工程中,如隧道开挖、边坡稳定等 ,岩石的破裂分析至关重要。岩石在复杂 应力状态下会发生破裂和失稳,这需要利 用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来描述其非线性行 为和损伤演化。研究岩石的破裂分析有助 于预测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2
材料科学
广义塑性力学为材料科学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有助于理解材料的
微观结构和宏观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新材料的开发和现有材料的改进提
供了指导。
03
学科发展
广义塑性力学的发展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如计算力学、实验力学和
固体力学等。它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数值模拟和实验方
法。
广义塑性力学的发展历程
岩石破裂
岩石破裂是地质工程和采矿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广义塑性力学在岩石破裂的研究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岩石是一种脆性材料,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现出塑性行为。广义塑性力学可以帮 助研究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裂和失稳行为。
通过建立岩石的广义塑性本构模型,可以模拟岩石在复杂应力场中的破裂过程,预 测岩石的稳定性,为地质工程和采矿工程提供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保障。
广义塑性力学课件
REPORTING
• 广义塑性力学概述 • 广义塑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 广义塑性力学的应用 • 广义塑性力学的挑战与展望 • 案例分析
目录
PART 01
广义塑性力学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广义塑性力学是一门研究材料在塑性 状态下行为的学科。它考虑了更广泛 的材料行为,包括非线性、非均匀性 和时间依赖性等特性。
描述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硬化行为的模型。
岩土工程专家介绍
岩土工程专家介绍NO.1 太沙基全名:Karl Terzaghi简介:太沙基(1883~1963),美籍奥地利土力学家,现代土力学的创始人。
1883年10月2日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地利)。
1904年和1912年先后获得格拉茨(Graz)工业大学的学士和博士学位。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维也纳高等工业学院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任教。
最后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代表作:《建立在土的物理学基础的土力学》(1925)、《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1948 年)早期太沙基从事广泛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实践工作,接触到大量的土力学问题。
后期转入教学岗位,从事土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着手建立现代土力学。
1923年太沙基发表了渗透固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土体的固结过程,同时提出了土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有效应力原理。
1925年,他发表的世界上第一本土力学专著《建立在土的物理学基础的土力学》被公认为是进入现代土力学时代的标志。
随后发表的《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中译名)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土力学的原理和应用经验,至今仍为工程界的重要参考文献。
他所发表的近300种著作中,有许多是和水利工程有关的。
NO.2 库仑全名: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简介:库伦1736 年6月14日生于法国Angoul ,1806年8月23日卒于法国巴黎。
库仑对土木工程(结构、水力学、岩土工程)以及自然科学和物理学(包括力学、电学和磁学)等都有重要的贡献,如物理学中著名的库仑定律就是他提出的。
1774 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库仑土压力理论(1776)在巴黎期间,Coulomb 为许多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帮助,而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促使了他对土的研究。
1773 年,Coulomb 向法兰西科学院提交了论文“最大最小原理在某些与建筑有关的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文中研究了土的抗剪强度,并提出了土的抗剪强度准则(即库仑定律),还对挡土结构上的土压力的确定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即库仑土压理论)。
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回顾和讨论
收稿日期:2005-06-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8069)。
作者简介:杨林德(1939-),男,江苏无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地下工程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7-6743(2005)04-0026-06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回顾和讨论杨林德,张向霞(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摘要:对岩土本构模型建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演化作了综述,并对几种经典本构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建立岩土本构模型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当前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了讨论,同时指出了建立各向异性和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岩土本构模型的迫切性及其研究方向。
关键词:岩土;本构模型;各向异性;渗流;耦合中图分类号:T U431 文献标识码:A 岩土材料的本构理论是现代岩土力学的基础。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岩土工程问题时,关键技术就是模拟岩土介质的本构响应。
作为天然材料的岩土是由固体颗粒、水、空气组成的三相介质,具有弹性、塑性、粘性以及非线性、剪胀性、磁滞性、各向异性等性状,其应力-应变关系非常复杂[1]。
自R oscoe [2,3]等创建Cam -clay 模型至今,已出现数百个本构模型,得到工程界普遍认可的却极少,严格地说还没有。
事实上,试图建立能反映各类岩土工程问题的理想本构模型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岩土介质具有各向异性特征早已为人们熟知,但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却很少。
同时,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对岩土的渗透特性与水力耦合作用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
因此开展考虑各向异性和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岩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工程应用背景。
本文结合岩土本构模型发展的历史,讨论岩土介质的建模理论以及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通过对几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本构模型进行评述,对岩土介质的建模原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建立考虑各向异性和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岩土本构模型研究方法的建议。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广义塑性力学(郑颖人)知识分享共186页
谢谢!
186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广义塑性力学(郑颖 人)知识分享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来自时候请收 敛。•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1 = (σx −σm) +(σy −σm) +(σz −σm) = Sx + Sy + Sz = 0 ⎪ 1 2 2 2 J2 = 6 (σx −σy )2 +(σy −σz )2 +(σz −σx )2 +6(τxy +τyz +τzx) ⎪ ⎨ 1 2 2 2 = 6 (σx −σy ) +(σy −σz ) +(σz −σx ) = 1 SijSij (八面体剪应力倍 2 ⎪ ⎪J = S S S +2τ τ τ − S τ 2 − S τ 2 − S τ 2 = S S S数) xy yz zx x yz y zx z xy 1 2 3 (与剪应力方向有 ⎩3 x y z 关)
0⎤ ⎡σ m 0 ⎢0 σ 0 ⎥ = σ mδ ij m ⎥ ⎢ 0 σm⎥ ⎢0 ⎦ ⎣
⎡ S x τ xy τ xz ⎤ ⎥ ⎢ Sij = σ ij − σ mδ ij = ⎢τ yx S y τ yz ⎥ ⎢τ zx τ zy S z ⎥ ⎦ 27 ⎣
应力张量分解及其不变量
应力偏量Sij的不变量
则 2 2 rσ = x + y = :
= τ π = PQ
1 3
(
(σ 1 − σ 2 ) + (σ 2 − σ 3 ) + (σ 3 − σ 1 )
2 2
平面矢径大小)
2
π
y 1 2σ 2 − σ 1 − σ 3 1 tan θσ = = = µσ x 3 σ1 − σ 3 3
(
π
平面矢径方向)
⎧ I1 =σ 1 +σ 2 +σ 3 ⎪ ⎨ I 2 =−(σ 1σ 2 +σ 2σ 3 +σ 3σ 1 ) ⎪ I 3 =σ 1σ 2σ 3 ⎩
应力张量第一 不变量 I1 ,是平均应力p的三倍。
26
应力张量分解及其不变量
应力张量
球应力张量
偏应力张量
I 应力球张量不变量:1 、I 2 、 I 3 = f (σ m )
21
洛德参数与受力状态
σ m ( I 1 ) 、 ( J 2 )、 θ σ ( J 3 ) 与 σ 1、σ 2、 σ 2 关系 q
主偏应力方程, S 3 − J 2 S − J 3 =0
3 1 三角恒等式模拟,sin θσ − sinθσ + sin3θσ =0 4 4
3
⎡ ⎛ 2 ⎞⎤ ⎢sin ⎜θσ + π ⎟⎥ σ 3 ⎠⎥ ⎡ m ⎤ ⎡σ 1 ⎤ 2 ⎢ ⎝ ⎢σ 2 ⎥ = q ⎢sinθσ +⎢σ m ⎥ ⎥ ⎢σ 3 ⎥ 3 ⎢ ⎛ 2 ⎞ ⎥ ⎢σ m ⎥ ⎣ ⎦ ⎣ ⎦ sin ⎜θσ − π ⎟ ⎢ ⎝ 3 ⎠⎥ ⎦ ⎣
τπ的模与方位角(洛 德角)
主应力在π平面上的投影
33
应力空间与π平面上的应力分量
π平面上应力在x、y轴上的投影为:
x = O′P′cos 30 − MP′ cos 30 = (σ 1 − σ 3 ) 1
1 2
2 3
3 2
=
1 2
(σ 1 − σ 3 )
(2σ 2 − σ 1 − σ 3 ) 2 1 y = M ′P′ + (−O′P′ − M ′P′) = × = (2σ 2 − σ 1 − σ 3 ) 1 1 2 3 6
τ 8 = τ N = 1 (σ 1 − σ 2 ) 2 + (σ 2 − σ 3 ) 2 + (σ 3 − σ 1 ) 2 = 3
广义剪应力q或应力强度σi :
q=σ i = 32 τ 8 =
1 2
2 3
J2
(σ 1 −σ 2 ) 2 +(σ 2 −σ 3 ) 2 +(σ 3 −σ 1 ) 2
单向受拉时,q=σ 1 ;常规三轴时, σ 2 =σ 3 ,q=σ 1 −σ 3
3
第1章 概 论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岩土塑性力学及其本构模型发展方向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岩土材料的基本力学特点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不同点 岩土本构模型的建立
4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材料受力三个阶段: 弹性 → 弹性力学 塑性 → 破坏 破坏力学 断裂力学等
5
塑性力学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塑性力学与弹性力学的不同点: • 存在塑性变形 • 应力应变非线性 • 加载、卸载变形规律不同 • 受应力历史与应力路径的影响
b=
b=0常理试验; 随b增大,曲线变陡,出现软化, 峰值提前,材料变脆。
σ2 −σ3 σ1 −σ 3
14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应力应 变曲 线:
对应体 硬化型:变曲线 双曲线 对应体 软化型: 变曲线 驼峰曲线
压缩型: 压缩剪胀型:先缩后胀 压缩剪胀型:先缩后胀
相应地,可 把岩土材料 分为3类
压缩型:如松砂、正常固结土 硬化剪胀型:如中密砂、弱超固结土 软化剪胀型:如岩石、密砂与超固结土
Q—塑性势函数、F—屈服函数;H—硬化函数。
8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传统塑性力学:基于金属材料的变形机制
①传统塑性位势理论: (给出应变增量的方 向) ②屈服条件与硬化规 律: (给出应变增量的大 应用于岩土材料 并进一步发展 小) 传统塑性力学
∂Q ∂F p dεij =dλ =dλ ∂σij ∂σij
22
岩土本构模型建立 理论、实验(屈服面、参数) 要求符合力学与热力学理论,反映岩土实 际变形状况、简便 广义塑性理论为岩土本构模型提供了理论 基础,由试验确定屈服条件进一步增强了 岩土本构的客观性,从而把岩土本构模型 提高到新的高度
23
第2章 应力-应变及其基本方程
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张量分解及其不变量 应力空间与π平面上的应力分量 应力路径 应变张量分解 应变空间与应变π平面 应力和应变的基本方程
10
岩土塑性力学及其本构模型发展方向
建立和发展适应岩土材料变形机制的、系统的、严 密的广义塑性力学体系 理论、试验及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试验确定屈服 条件及其参数,以提供客观与符合实际的力学参数 建立复杂加荷条件下、各向异性情况下、动力加荷 以及非饱和土情况下的各类实用模型 引入损伤力学、不连续介质力学、智能算法等新理 论,宏细观结合,开创土的新一代结构性本构模型 岩土材料的稳定性、应变软化、损伤、应变局部化 (应力集中)与剪切带等问题 11
24
一点的应力状态
z
⎤ ⎥ ⎢ S = σ ij = ⎢τ yx σ y τ yz ⎥ ⎢τ zx τ zy σ z ⎥ ⎦ ⎣
σz
τ zx
x
σx
τ xz
τ xyτ yx
σy
y
25
一点的应力状态
应力张量不变量
3 2 σ N −I1σ N −I 2σ N −I 3 =0 主应力方程:
郑颖人院士学术报告会
2004年3月10日
岩土塑性力学原理 ——广义塑性力学
郑颖人 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2004年3月10日
2
主要内容
概论 应力-应变及其基本方程 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 塑性位势理论 加载条件与硬化规律 广义塑性力学中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广义塑性力学中的加卸载准则 包含主应力轴旋转的广义塑性力学 岩土弹塑性模型
6
7
岩土塑性力学的提出
力学要解决的问题:
• 已知应力矢量(方向与大小)
• 求应变矢量 (方向与大小) • 弹性力学:
ε= σ
E
(单轴情况)
σ
• 与弹性力学理论及材料宏观试验参数有关 • 塑性力学:
dε p =dλ ∂Q ∂Q 1 ∂Q =hdσ = dσ ∂σ ∂σ A ∂σ
A=
∂F ∂H ∂F ∂H ∂ε ijp ∂σ ij
p q ⎧ ⎪ε v = K + K p s ⎪ ⎨ ⎪γ = − p + q ⎪ Gp Gs ⎩
Kp,Ks,Gp,Gs——弹塑性体积模量,剪缩模量,压硬模
量,弹塑性剪切模量
17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不同点 考虑摩擦强度; 考虑体积屈服; 考虑应变软化; 不存在塑性应变增量方向与应力唯一 性; 不服从正交流动法则;
∂F ∂H ∂F 1 ∂F dλ= dσij ; A= A∂σij ∂H ∂εijp ∂σij
岩土塑性力学
9
塑性力学发展历史
1864年Tresca准则出现,建立起经典塑性力学; 19世纪40年代末,提出Drucker塑性公论,经典塑性 力学完善; 1773年Coulomb提出的土质破坏条件,其后推广为 莫尔—库仑准则; 莫尔 1957年Drucker提出考虑岩土体积屈服的帽子屈服面; 1958年Roscoe等人提出临界状态土力学,1963年提出 剑桥模型。岩土塑性力学建立。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土的单向或三向固结压缩试验:土有塑性体变 初始加载:
e = e0 − λ ln p
卸载与再加载:
e = e k − k ln p
12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结果:
(1)常规三轴
土有剪胀(缩)性; 土有应变软化现象;
13
岩土材料的试验结果
(2)真三轴:
土受应力路径的影响
1 2
+
纯畸变变形
⎡ εx ⎢ ε ij = ⎢ 1 γ yx 2 ⎢ 1 γ zx ⎣2
1 2
γ xy εy 1 2 γ zy
1 1 γ xz ⎤ ⎡ε m 0 0 ⎤ ⎡ε x − ε m γ xy 2 2 γ xz ⎤ ⎥ ⎢ ⎥ 1 1 γ yz ⎥ = ⎢ 0 ε m 0 ⎥ + ⎢ 1 γ yx ε y − ε m γ yz ⎥ 2 2 2 ⎥ ⎢ 1 ε z ⎥ ⎢ 0 0 ε m ⎥ ⎢ 1 γ zx ε z − εm ⎥ 2 γ zy ⎦ ⎣ 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