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编者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编排教材,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再学习汉魏晋诗歌,更容易把握诗歌的内涵,也为以后学习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而且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那么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应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通过课堂学习、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疏通大意,理解内容。
掌握诗歌用典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文本,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深层意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曹操生命意识的探讨,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责任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文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提问:(脑筋急转弯)三国里谁跑得最快?曹操。
俗话说,说曹操,曹操就到。
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曹操。
曹操,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对于曹操的评论我们听到的实在是太多,让我们通过这首乐府诗歌《短歌行》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
二、情境再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片段。
请学生感受曹操吟诗时的情感:慷慨悲壮。
(激昂的诵读,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1、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让学生理解诗句,边读边思考并找出此诗的诗眼。
点拨字音(ppt):譬、衿、为、呦呦、掇、陌、契、匝、哺2、生范读,师生点评。
3、生齐读。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赏析品味1、找出全诗的诗眼:忧。
(ppt)(板书)2、直接表现“忧”的句子是哪几句?(ppt)“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歌行》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篇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①.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鉴赏诗歌。
②.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3、学法吟诵分析法[教学过程]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叫两个学生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1、讨论分析“名句”。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15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__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__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
2024年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具体内容为曹操的《短歌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背景、意义、艺术特色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如对仗、用典、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引出《短歌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对仗”为例,讲解其特点及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其他诗句的分析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诗人:曹操3. 主题:豪放情怀,忧国忧民4. 艺术特色:对仗、用典、意象5. 教学重点: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丰富,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等。
这些意象展现了曹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作品,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进一步了解曹操的诗歌创作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壹五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短歌行教学设计评课
短歌行教学设计评课短歌行是一种古体诗的形式,其特点是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诗歌形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突出这一特点。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教学目标方面。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应该是能够准确理解短歌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能够通过写短歌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需求,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短歌行的定义、特点、形式以及经典短歌行的分析,还可以通过对一些短歌行的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对短歌行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短歌行的创作,培养他们对情感和主题的表达能力。
第三,教学方法方面。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是积极推荐的。
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去分析和欣赏经典短歌行,并展示自己的创作。
此外,还可以采用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深入理解短歌行的形式和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经典的短歌行,让学生听、看、感受,增强学习的效果。
最后,评价方面。
评价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的评分等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者其他形式的考核来评价学生在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程度。
综上所述,这个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都能够合理地体现短歌行的特点和教学需求。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这个教学设计是有效的,值得肯定和推广。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短歌行》的基本背景和诗歌的特点。《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一首古体诗,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时代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短歌行》的具体诗句。通过分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关键词语,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这些词语传达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3.分析《短歌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解读诗人的思想感情;
4.感受《短歌行》中所表达的珍惜时光、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工具书等资源,提高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短歌行》的语言、形象、情感,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欣赏古典诗歌之美,培养文学审美情趣;
在今天的《短歌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歌的朗读和节奏感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尽管我们强调了诗歌的韵律美,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今后,我打算在课堂上增加更多朗读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感受和练习。
另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短歌行》中的哲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他们能够将曹操的思考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也说明,将诗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短歌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短歌行》中曹操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
高中语文_《短歌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短歌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准确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2、能够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引用的《诗经》诗句和化用的典故。
3、能够正确掌握各诗句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诗歌,了解并掌握朗读古诗词的基本技巧,读出音韵美。
2、体会诗歌感情,准确的把握感情并朗诵全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2、理解诗人曲折地表达自己渴望贤才以及建功立业的心情。
3、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人生,立大志并为之奋斗。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人曲折地表达自己渴望贤才以及建功立业的心情。
2、准读、美读,丰富学生诗歌积累与文化素养。
三、主要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四、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五、课型新授课六、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短歌行曹操音节奏人生短暂——诗人朗读技语调忧重音贤才难得——能臣情功业未就——雄主学情分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生们在初中时学习并背诵过曹操的《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导入点设置为“品其诗,知其人”,旨在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针对我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我把教学目标之一设置为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根据学情,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方法是授予其技巧,引导其感情,使学生在领悟中诵读,在诵读中领悟。
诗歌的某些诗句的感情学生领悟有一些困难,但是他们预习比较充分,有比较丰富的补充资料,在加上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正确理解全诗。
效果分析1、古典诗歌含而不露,质而不华,古典诗歌的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古典诗歌之美。
本节课以朗读为主,学习目标是读准诗歌、读美诗歌、读真诗歌,教授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同学们课下预习比较充分,充分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解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有利于在课堂学习时不断深化、细化新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教学生更容易懂,学生也乐于接受。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精选5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精选5篇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1、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忧”。
2、引用诗句、妙用比喻、巧用用典故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如此,当今时代是个人才竞争的时代,那么在群雄纷争的三国时期,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又是怎样对待人才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短歌行》,体会他求贤若渴的心情!二、解题“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音节的长短区分。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知人论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
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下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天空,回到三国,与曹操对话。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营造氛围: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曹操吟唱《短歌行》片段。
(鲍国安的吟唱,慷慨悲凉,扣人心弦。
曹操当年是不是也是这么唱的?请大家注意,《短歌行》这首乐曲在东汉时期是怎么个唱法已经失传了,鲍国安演唱的《短歌行》是现代人重新谱曲演唱的。
)(指出版本的区别,见幻灯片。
)2、检查预习:指名学生朗读。
(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有无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诵读。
学生齐读课文。
4、大家已经初步熟悉了课文,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明确:忧(板书)——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5、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赏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及赏析《短歌行》教学设计及赏析《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以至于有了贤才难求之忧。
小编整理的《短歌行》教学设计,供参考!《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体裁的特点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3、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初步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教学重点]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本诗篇幅短小,又编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象评价上的争议,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本中的艺术与人物[教学方法] 讲解、点拨、诵读、讨论[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二初步感知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2 、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讨论“朝露”、“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视为吉祥鸟)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字写的?(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的对象”“忧的解脱”)三探究主旨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再次压缩成一句: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四个性解读1 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子)2 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① 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② 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师生新解:(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似短似连的结构,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③ 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诉宏愿展文才武韬乃一代英豪)五练习巩固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见下表归纳),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100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欣赏角度显著特色或类别表达方式议论(言志)与抒情有机结合语言简约含蓄写作手法衬托用典起兴修辞手法双关引用比喻设问结构意识流结构似断似连回环曲折《短歌行》赏析《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曹操《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全文,梳理文意。
2、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的豪情,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3、学习本诗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解说:《滚滚长江东逝水》豪放、浑厚、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其内容和基调与这首诗的风格、诗人的心境相近,有利于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感受、理解。
)一、整体感知[预设互动1]美美地忆一提起曹操人们便会脱口说出对他的评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欺君罔上的汉臣贼子”。
周瑜说:“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裴松之认为:“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如是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毛泽东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鲁迅先生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二、以学激思请写出你的疑惑,由组长整合后交老师。
三、合作学习[预设互动2]美美地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情感真挚,境界开阔,慷慨深沉。
[预设互动3]美美地思1、通过朗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人心中之“忧”,他到底在忧什么?是如何解忧的?第一步:自己诵读诗歌,寻找问题关键。
第二步:小组交流合作,商定问题观点。
第三步: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探讨。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 (菁选优秀7篇
曹操《短歌行》优秀教案(菁选优秀7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的说明《短歌行》是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
在这之前,学生按照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先后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和《孔雀东南飞》,已经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基础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是了解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相应的表现手法,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体现在过程和方法方面的是通过诵读、讨论、赏析、点拨,领悟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引发联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是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教育学生要自觉珍惜时间,要拥有宽广的胸襟,树立远大的志向。
基于上述“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主旨,揭示诗人的创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针对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表现手法掌握不好的现状,我们把难点定在探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上。
教学方法: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②讨论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探究,得出答案③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于曹营几十万大军中救出吴蜀后主刘禅,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无比威猛,于是感慨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正是曹操的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赵子龙单骑救主的义举。
这是小说中曹操爱惜人才的生动体现。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曹操的诗作,看看其内心深处是如何渴求贤士的,感受一下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曹操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横扫黄河两岸,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短歌行》教学设计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评析《短歌行》教学设计评析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
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学生回顾和交流。
(说明:学生对已学诗歌的简单回顾可以帮助其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
)教师点明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说明: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唤醒了,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2、比较鉴赏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
【幻灯片展示】:(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并反复诵读,以体会把握。
(说明:将曹操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场景与课本中的诗歌原作进行对比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本课力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虽然是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对比,但是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附)诗歌原句与电视剧歌曲唱词的不同之处(如下):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皎皎如月,何时可辍?何枝可依?——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
——水不厌深。
3、合作探究在学生充分阅读了诗歌之后,师生12下一页《短歌行》教学设计评析教师引导:我们在前面就曹操的'“忧思”作了充分的解读,是否可以因此认定此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提示:从忧的内容、诗的语言格调和营造的意境考察。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在教学《短歌行》这一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和评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呢?下面将详细讨论相关内容。
一、课前准备在进行《短歌行》的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该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包括作者背景、作品背景、主题内容等方面。
同时,需要准备教学素材,包括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以便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二、教学内容设计1. 剧情介绍: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剧情介绍来引入《短歌行》这部作品,介绍主人公、背景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文本分析: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深入分析《短歌行》这部作品的文本内容,包括诗歌结构、情感表达、意象运用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主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短歌行》所表达的主题,如爱情、友情、人生等,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4. 朗诵演练:为了加强学生对《短歌行》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练,让学生通过朗诵来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辅助:在《短歌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音频等,来展示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启发式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深入理解和思考《短歌行》这部作品。
四、学习评估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部作品。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评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短歌行》这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感。
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打造出更加生动和富有效果的教学氛围。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学内容分《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
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
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1、知识与能力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
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
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
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熟读《短歌行》这一古文经典,理解词意、体会情感。
2.学习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元素,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感受中华文化精髓,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短歌行》这一古文经典展开。
具体内容如下:1.课前热身:让学生听一段轻快的古风音乐,进入中华古诗的氛围。
2.讲解《短歌行》的背景和创作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对作品创作的影响。
3.按照传统的“节、颂、哀、怨、思”等五个章节,逐篇讲解《短歌行》的文学形式、词汇特点、意境表现,让学生深入了解《短歌行》的艺术魅力。
4.分组朗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诵,训练口语表达和音韵感。
5.联想写作:借助《短歌行》中的某一个主题或意象,让学生进行联想,写一篇短文或诗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3.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解法:通过对《短歌行》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整体和具体的词句表达。
2.分组朗诵法: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和音韵感。
3.联想写作法:通过让学生进行联想写作,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4.教学流程教学步骤时间课前热身5分钟讲解《短歌行》背景和创作环境10分钟按“节、颂、哀、怨、思”讲解《短歌行》40分钟分组朗诵15分钟联想写作20分钟课堂小结10分钟二、教学评析1.教学成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短歌行》的认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朗诵和联想写作的环节,学生们也展示出了较为优秀的表现。
2.教学不足本次教学的朗诵和联想写作环节的时间安排有些紧张,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显得有些匆忙。
另外,在讲解《短歌行》的时候,可能存在部分内容讲解过于专业化和生僻,使得一些学生跟不上讲解节奏。
3.教学感悟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
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
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知识与能力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
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
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
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更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三、设计思想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关怀,以更完整和更丰富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展开文化思辨和生命探询,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坚持课堂开放性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课堂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发展要求。
这就要求高中的语文课堂是充分开放性的,让学生可以以课堂为平台,获取更多的知识。
首先,课程内容是开放性的,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吸纳和辨别各类文化。
其次,学习思维是开放性的,不局限于引导学生获取有限的、固定的知识,而更多地引导学生锻炼思维、开拓思路,为获取更多的知识做准备。
最后,教学形式是开放性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但不片面追求形式,而是从实效出发,选择最恰当的手段和形式。
3、文学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对任何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的审美都是一个读者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对于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多样化的。
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应该剥夺学生的再创造权力,把阅读异化成被动接受教师的理解,而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正确地、深入地理解作品,以获得富有个性而又不偏颇的个体理解。
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为各个对话主体(教师、学生、作品)创造合适的对话情境,使他们实现较充分的对话,从而使教学产生意义。
结合本课内容,教学可以针对以下几点做努力:(1)学生与文本对话:挖掘此诗的“诗眼,”领悟诗的感情基调。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思”贯穿全诗,抓住此诗眼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2)与曹操对话:首先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把握曹操的思想感情;接着分析诗作,把握曹操的“忧”,从诗歌中直接感受他因何而忧,从而进一步探掘出他的忧不是简单消极悲悯,而是有一股建功立业的慷慨之气;最后得出结论:忧人生的实质是重人生,忧贤才的实质是重贤才,这种“忧”有一股慷慨之气。
(3)师生共同对话:在充分的独立阅读的基础上,阅读者间进一步对话,有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使对作品的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简单地评说曹操,探讨曹操独特的“忧”,说说曹操的求贤观给现代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目标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的风格,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反复诵读,疏通诗意;小组合作,讨论鉴赏。
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难点:领会作者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六、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背景音乐: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曹操的《短歌行》。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尽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尽相同,有“英雄”、“奸雄”和“枭雄”之别,但不争的事实是――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尤其他是一个大气磅礴,慷慨激昂的诗人。
大家在初中学过曹操的什么诗?哪些诗句曾经深深地震撼过你?学生回顾和交流。
(说明:学生对已学诗歌的简单回顾可以帮助其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和理解作好铺垫。
)教师点明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
(说明:激昂的背景音乐加上老师的慷慨陈词,为整个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心目中的曹操被唤醒了,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
)2、比较鉴赏请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剪辑,同时给学生布置两个思考练习。
【幻灯片展示】:(1)剪辑中曹操所吟唱的《短歌行》与课本上的《短歌行》有几处不同?(2)剪辑当中的曹操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并反复诵读,以体会把握。
(说明:将曹操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场景与课本中的诗歌原作进行对比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本课力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开拓学生的思维,虽然是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之间的对比,但是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附)诗歌原句与电视剧歌曲唱词的不同之处(如下):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皎皎如月,何时可辍?何枝可依?――无枝可依。
海不厌深。
――水不厌深。
3、合作探究在学生充分阅读了诗歌之后,师生共同就影视作品中的诗句和原诗做比较,讨论并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问题集中于: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它反映了曹操当时的怎样的心境?教师引导问题预设:①首先从文本的不同文字入手,理解其字面的不同意义。
②接着讨论不同文字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③最后明确两个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曹操的不同心境。
(说明: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适时引导。
如:“掇”和“辍”分别是什么意思?“掇”和“辍”分别造成了什么表达效果,从中我们又可以体会什么不同的心境呢?分别讨论完两个文本的三组不同之处后再对曹操的心境进行全面的总结概括。
教师应引导学生要结合文本用准确而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既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附教师理解参考:可以说电视剧剪辑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显然,这是剧作者为剧情需要所塑造的;原诗表现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
4、深入探讨(1)朗读体悟。
在学生自主阅读、探讨的基础上朗读体悟诗人在诗歌当中体现的思想情感。
(说明: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2)整理归纳。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师引导问题预设: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大体感受到了曹操的“忧思”,现在结合原诗进一步明确:①曹操有哪些“忧思”?②曹操是如何解忧的呢?学生通过小组的进一步合作和交流,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说明:要求学生结合诗句作细致的分析,不得脱离文本。
)【幻灯片展示】忧解忧人生苦短只争朝夕贤才难得招纳贤才功业未就天下归心(3)深入开拓。
换角度思考并讨论:从贤才们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会他们看到这首诗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涵和魅力。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品味曹操礼待贤才的诗句,体会曹操良苦用心,以达到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多角度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小结: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鉴赏,学生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
5、总结提升(1)探讨诗歌的感情基调请学生结合诵读自由发表看法,教师作有效引导,但不限制学生的答案,鼓励个性化的解读。
阅读参考:慷慨激昂。
学生在理解感情基调时会联想到初中学过的《龟虽寿》和《观沧海》,可以辅助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
教师引导:我们在前面就曹操的“忧思”作了充分的解读,是否可以因此认定此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提示:从忧的内容、诗的语言格调和营造的意境考察。
6、个性解读学生自由品味鉴赏喜欢的诗句。
(说明:此环节设计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丰富对本诗的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品评鉴赏能力。
)7、作业与拓展【幻灯片展示】(1)背诵《短歌行》(2)以下两题,任选做一题:①阅读鉴赏李白的《将进酒》,品味其与《短歌行》在情感上的异同,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
②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短歌行曹操忧解忧人生苦短――>只争朝夕贤才难得――>招纳贤才功业未就――>天下归心八、教学反思对比初中学生,高中的学生阅读积累更丰富了,理解感受能力提高了,个性发展更完全了,因此高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更有活力的了。
然而我们面临的问题却往往是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逐渐减退,继之而生的现象就是学生的参与能力停滞甚至减退,语文课堂失去活力。
这是为什么呢?这固然与学生成长特殊阶段的心理特质有关,但我们教学的不适应是更重要的原因。
我们以往的教学目标被异化了,形式被固化了,因而学生的活力也退化了。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可以说是回归到了教学的本质。
本设计就是依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高中的特殊学情设计的,力图设计出一堂充满活力的、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