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篇学习理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是教育心理学中最核心、最具特色且份量最重的内容。
顾名思义,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的理论。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典实验;另一是在经典实验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又至少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①对于学习实质的看法;②对于学习过程的解释;③提炼出一些基本的学习规律。
有些甚为关注教育实践的心理学家(如斯金纳)还会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从而提出一些具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也有些心理学家甚为关注学习的迁移问题,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学习迁移的看法。
同时,虽然现在的心理学家对学习是指“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心理(包括认知、态度、情绪、意志等)、行为(含品行)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看法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不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教育心理学界,不同心理学家对学习者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学习历程或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中知识怎样获得和行为怎样发生改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到了什么以及怎样研究学习等问题,历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从而在西方心理学界出现了著名的三大学习理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可列表如下: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0183184在本书看来,人类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上述三大学习理论中的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只是揭示了学习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规律,这样,理性的态度或许是博采众家之长,依据教育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家的学习理论。
①鉴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长处是具有科学精神,进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具人文关怀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或许妥当的做法应该是: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念,主要按行为主义学习论和认知派学习论进行教学设计,以实施教学,从而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科技知识又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教育者如果能融会贯通三大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定能兼顾科学技术的教育取向与人文社会观点的教育取向、知识学习的教育内涵与健全人格养成的教育内涵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本章大纲教学目标第一节学习及其理论发展叙述学习的涵义与学习理论流派一、学习的界定用自己的话表述学习的涵义二、学习的分类举例说明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解释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的意义;举例说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三、学习理论的发展叙述学习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第二节经典性条件作用描述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举例说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消退、泛化与分化;解释经典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举例说明高级条件作用二、华生的行为主义描述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叙述华生所做的恐怖实验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描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描述桑代克对教育所作的贡献;应用联结主义解释行为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表述效果率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比较操作性条件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差别(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描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则;举例说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维持、分化和泛化(二)强化界定强化、后果、强化物以及惩罚等概念;对强化和惩罚进行分类,区别负强化与惩罚;描述强化的程序及其分类;描述各种强化对反应模式以及行为维持的作用;利用强化程序解释周围的生活现象;利用强化程序设计行为的习得与维持过程(三)行为的学习描述塑造的过程;解释连续接近、任务分析与连锁方法;利用顺向连锁与逆向连锁设计一种复杂行为的学习过程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社会认知理论叙述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社会认知理论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差异二、观察学习描述观察学习的基本步骤;应用观察学习说明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关注可观察、可改变的行为,强调根据环境中的事件来说明学习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的行为就是由特定条件引起的反应,个体当前行为的后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了他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
由食物(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 (无条件反应UR) II. 铃声(条件刺激CS)与食物(无条 件刺激US)多次结合 、同时出现 III. 现在铃声(条件刺激CS)单独出现 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 I.
巴甫洛夫
• “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 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 “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 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 条件的反射。”
• 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 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 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 范就能够进行。 •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 我们通常模仿什么样的行为?通常不 模仿什么样的行为? • 如何促进观察学习? • 替代强化 • 自我强化
婴儿的条件反射学习
宝宝出生几天,妈妈把奶头塞进宝 宝的嘴里,宝宝就开始吮吸,这是一 种本能,也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活动。 几个星期以后,他一看见妈妈,就做 吮吸动作。这表明,他已懂得,妈妈 的出现,预示着有好东西给他吃。在 这种学习中,反射运用(吮吸)最终 会与一般不能引起这种的刺激因素 (妈妈形象)联系起来 。
• 上述实验中的白鼠按压杠杆,这种反应就是由 有机体自发发出的。 • 学习可以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 着给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 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有效的教学和训练的 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 过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机制。
• 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 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 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 “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 设计、塑造和改变。
行为主义 学习理论
名词解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一)华生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行为可以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原则之一。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个层次为最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知
识经验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以及心理能力 和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培养。
二、学习的意义和学习研究的意义
(一)学习的意义
A.学习的生物学意义:
学习是生命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条件和手
段。
B.学习的社会意义:1、学习是人类由生
物实体转变为社会人的重要手段。 2、学习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形式 和手段之一,它对人类提高生存、生活和 生命质量,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发挥不可 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育目标的要求而产生的比较持久的心 理(行为潜能)和行为的变化。
要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由此才 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2、学习以心理(行为潜能)或行为的变 化为标志。 3、由学习而发生的变化具有相对持久性。
4、学习主体的变化是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
对行为施加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目的,都是
为了增强社会认可的行为。 总之,实施强化的目的在于促使人“做什 么”。
强化理论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有启发
的。 教师要有效地形成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应 力求了解并尽可能控制对学生的行为起动 力作用的强化因素。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讲清道理,而且要检 查学生执行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做到赏 罚分明,使良好的行为不断受到强化,并 逐渐蔚然成风,形成习惯。
家。 在他的经典实验中,他将狗置于经过严格 控制的隔音实验室里。 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 盘中。 狗的唾液分泌量通过仪器可以随时测量并 记录。
实验开始后,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
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 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 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作出唾 液分泌反应。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四种学习理论的研究
四种学习理论的研究人本主义教育: 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20 世纪中叶以来,它阐发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基于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怀和自我理解的关心,它强调人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主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有生命价值的主体来看待,深入挖掘主体的内在需要、情感、动机和主观愿望,从满足主体生存需要的角度来开发其学习的潜力。
基本要求: 有一种新的教育,培养“丰满的人性” 、“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急剧发展的需要。
其主要观点为:(1) 目的观: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个性的发展,培养有个性的人。
许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发展人的个体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其潜能。
(2) 课程观:人本主义教育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3) 师生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
(4) 教学观: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校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努力适应学生的各种需要,发挥他们的各种潜能,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以培养心理健康的人。
在教学上的应用:、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他说:“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
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
”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而学习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觉得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4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约翰·华生(John B.Watson,1878-1958)认为,心理学家主要应关注行为,而不是心和意识。
他认为,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有二:第一,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第二,研究引起有机体作出反应的刺激。
在华生看来,“知道了反应就可以推测刺激,知道了刺激就可以预测反应。
”所以,“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把行为而不是把意识当作我们研究的客观对象。
”
华生的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抨击桑代克效果律基础上的。
提出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代替桑代克的效果律。
1、频因律
华生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2、近因律
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由于华生坚信,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这就使他成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者。
他的最著名的、被印证得最多的一段话表明了这一点,他说: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华生无疑是心理学史上极富个性色彩的人物之一。
从哲学上讲,华生是从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出发的,有人称其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肌跳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三、学习理论的发展
心理学家们在探讨学习的规律过程中,由于其哲学基 础、学科背景的不同,研究手段不同,自然地形成了对学习 的各种不同观点。这些不同观点构成了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 彼此存在着争论和歧见。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 是因环境而导致的行为的改变;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 个体头脑中认知结构的改变,是对外部刺激的意义的理解和 建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类学习过程的一些情感因素、 动机因素、人际关系和沟通的作用;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社 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学习是个体自我概念的变化等等。
不会表现出来的。外在强化或者学习者对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 而不是学习。 (三) 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参与性学习(enactive learning)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 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替代性学习(vicarious learning)是通过观察人而进 行的学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操作性行为并不是由已知刺激引发的,而是由机体自发
的。例如,小孩子最初在幼儿园上课时会吹口哨、站起来以 及扔玩具等。 1.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
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在这种缺乏明显的无条件食物刺激环境中, 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自动送落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 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消退和维持
消退(extinction)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 行为。维持(maintenance)就是行为的保持。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分化和泛化
先前刺激(antecedent stimuli)指行为之前的事件。 分化(discrimination)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 种差异做出反应。泛化(generalization)是指将所习得的 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剌激―反应学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其代表主要有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试误说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基本特点: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
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
代表人物:沃特海墨等人的完形(格式塔)说、苛勒的顿悟说、米勒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加涅(认知指导说)说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说。
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即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
3.学习是信息加工过程。
人脑好似电脑。
应建立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用计算机程序解释和理解人的学习行为。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
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三种学习理论
三种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斯金纳等。
其基本观点为:(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习应重知识、重技能、重外部行为的研究。
目前对言语信息、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结果,计算机软件设计等仍具有指导意义。
2、行为主义理论对课件设计的影响设计和编制这类课件或教材就是要在人机之间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即提供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反应,并根据反应正确与否进行巩固强化或消退强化。
为此,就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明确地分割,组成一个个单元或框面,并按单元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起来。
引导学习者一步步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同时在教材中设置强化机制,采用不断地提问,核对和评价等措施,引导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
斯金纳关于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就可作为课件设计指导原则。
它们是:(1)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
这个小单元称作小步子。
分割后的小单元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就是程序化教材或课件,确保学习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
(2)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做出反应。
要改变这种消极学习的现象,就要求在程序教材的每一项目中让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通过选择、填空、书写答案和"按键"等方式使学生做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这项原则在课件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地应用,并以多种形式体现出来。
(3)即时强化原则是指当学习者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
要求课件要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即时确认"。
尤其对学习者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就会提高其操作力量。
(4)自定步调原则是指程序教学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潜力进行学习。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
教育心理学中四种行为主义理论汇总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难理解的一部分。
本文将做一定总结,帮助大家更好理解。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提出者:桑代克2.具体学习理论:尝试错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
3.理论要点:准备率、练习率、效果律(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4.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提出者:巴甫洛夫2.具体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理论要点:(1)条件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又分为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巴甫洛夫 华生 格思里 赫尔 桑代克 斯金纳
(三)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1.格式塔 1.格式塔 强调人类学习与动物不同、认知结构、创 造性等,这些都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了 基础 2. 20世纪60年代的分化 20世纪60年代的分化 认知主义,即信息加工论,将人脑比拟为 认知主义,即信息加工论,将人脑比拟为 电脑,探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 新结构主义,即建构主义 新结构主义,即建构主义
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 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外显学习则指受意识支配、需要付出心理 则指受意识支配、
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三、学习理论的发展
(一)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渊源 构造主义学派: 构造主义学派:冯特对研究人类意识经验 有兴趣,他试图把意识分析为许多最小的 构成要素 机能主义 :不是去研究一种孤立的现象, 而是研究意识与环境的关系 格式塔学派 :整体不是其各部分的总和 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
Ivan Pavlov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他利用狗与铃声和食物的实验,提出【制约行为】 他利用狗与铃声和食物的实验,提出【制约行为】 (conditioned reflex)的理论。Pavlov原来是一位医学 reflex)的理论。Pavlov原来是一位医学 家专门研究消化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特别是当他 研究口水的分泌与胃部蠕动的关系时,在观察狗 的实验过程发现了所谓的【制约反应】 的实验过程发现了所谓的【制约反应】 conditioning的行为,于是开始了他对制约行为反 conditioning的行为,于是开始了他对制约行为反 应的研究而成为了心理学家。Pavlov于1904年因为 应的研究而成为了心理学家。Pavlov于1904年因为 研究消化系统 研究消化系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俄国享有非 消化系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诺贝尔医学奖,在俄国享有非 常高的荣誉。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第四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试误说
• 根据上述实验,他认为学习是一渐进的、盲 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 随着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应逐渐增 加,终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在刺激与 反应之间形成了联结。 •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基本学习方式是试探式的、 尝试与错误式的学习,从而提出了他的“尝 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所以,他的学习理 论又被称为错误说或试误说。
• (3)泛化律 •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 (CS1) 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S1相类似 的条件刺激之二(CS2)、之三(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 件反射。 • 例如:幼儿因怕鼠,而致怕兔,“一朝被蛇咬,十年 怕井绳”等。 • (4)辨别律 • 泛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 激产生反应,不泛化的现象。如炼钢工人辨别钢花, 体操运动员保持姿势,儿童辨别是非,学生区别概念 等,都可看作是分化的结果。
• 斯金纳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卓著。他发展了巴甫洛夫 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 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 他在哈佛大学的鸽子实验室名垂青史。 •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 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 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 为表彰斯金纳在心理科学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1958年 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科学贡献奖”,1968年他荣 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这是美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励。 1971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授予他一枚金质奖章。1990年8 月10日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毕生贡献奖”荣誉证 书。8天后,即8月18日斯金纳去世。
• 也就是说狗学会了辨别刺激,知道了灯光或铃 声所表示的“食物即将到来”的信号意义。
4-5学习概述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学习的理解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当环境刺激使学生的反应发生
相对持久和观察的变化之时,学习也就发生了。
刺激:可观察到的环境事件,拥有控制行为反应的潜力; 反应:学习者的外显行为。
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在于解释行为是如何在各种各样的 刺激影响下发生改变的。
主要内容: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2)
现象:只给狗以铃声,狗是不会有唾液分泌的。 中性刺激(NS):铃声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3)
食物
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多次配对呈现,中性刺激将有
可能成为条件刺激(CS),能够引起原先只有无条件刺激
才能引起的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应(CR)。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总结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将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把大多数行
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但他与巴浦洛夫不
同,它提出了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 来的行为。
桑代克的 “迷笼实验”
迷笼实验的结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联结说,
也称试误说,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的几个关键词
消退(extinction); 自然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 泛化(generalization);
分化(discrimination);
第一信号系统(first signal system);
第二信号系统(second signal system).
华生对条件作用的断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指定的环境中养育他们, 则不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性、能力、秉性和他们祖先的种 族如何,随机地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婴儿,我将保证把他培 养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大商人等我可以选择的任何类 型的专家。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旳过程。学生不是简朴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 地建构知识旳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旳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 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旳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旳意义或者说是自己旳了解。个人头 脑中已经有旳知识经验不同,调动旳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旳信息旳解释就不同。
1、加涅对学习成果旳分类:加涅要求了五种主要旳学习成果,即以为人类习得旳能力有五种类 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学习中旳认知策略是一种特 殊旳、非常主要旳技能,是学生在自己内部组织起来旳,用来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旳能 力,它是学生学会学习旳关键成份。学生旳认知策略越完备,他们处理实际问题旳能力就越强。教师 在教给学生知识旳同步,一定要注意教会他们怎样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策略,更加好地指导自 己旳学习。加涅指出,学生能否处理问题,既取决于是否掌握有关旳规则,也取决于学生控制自己内 部思维过程旳策略。学生在选择和使用认知策略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别。即便全部学生都掌握了一样程 度旳智慧技能,但因为有些学生采用旳认知策略较合适些,因而体现出来旳问题处理能力就更强些。 这里需要注意旳是,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往往是同一学习过程旳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智慧技能旳同 步,也形成了调整学习、记忆和思维旳方式,所以,脱离了详细内容旳学习,就既不可能习得也不可 能利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不可能在真空中活动。
8、强调信息提取。布鲁纳以为,人类记忆旳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因为学生 在贮存信息旳同步,必须在没有外来帮助旳情况下提取信息。提取信息旳关键在于怎样组 织信息,懂得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才干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加发觉事物旳活动,必然 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佳旳效果。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
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基本要素包括:
1. 刺激(Stimulus):环境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外部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2. 反应(Response):个体对刺激作出的行为反应,可以是动作、言语或其他形式的反应。
3. 强化(Reinforcement):对比特定反应的加强或弱化的效果,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用来增加或减少该反应的出现频率。
4. 条件反射(Conditioning):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来形成学习。
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华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学习过程涉及到的其他概念和理论也有很多,比如强化计划、刺激反应连结、模仿学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