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秋瑾PPT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c8c8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4.png)
成长经历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完美版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658552960590c69fc37632.png)
有刀,我就不能拥抱你。“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我们都在阴沟里,
14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跳。闭上眼,我想起了我的收音机。它已经很旧很老,退役多年了。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最新课件
10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最新课件
11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最新课件
12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最新志课件的开阔胸怀
3
【翻译】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
洗过一般。
•
14
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没有人性的觉醒,权力与财富只使人更粗鄙堕落。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走出酒吧的那一刹,我被遽然刺来的阳光下了一
跳。闭上眼,我想起了我的收音机。它已经很旧很老,退役多年了。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最新课件
10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最新课件
11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最新课件
12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最新志课件的开阔胸怀
3
【翻译】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
洗过一般。
•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f5f4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6.png)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人经历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对其作 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作品中可 能存在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偏颇之处, 需要客观分析和评价。
对满江红秋瑾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
对于满江红秋瑾的作品和思想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 究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 想和智慧。
比较研究
可以将满江红秋瑾的作品与其他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探究其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更全面地认识其文学地 位和影响。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目录
• 人物背景介绍 • 满江红秋瑾的思想内容 • 满江红秋瑾的艺术成就 • 满江红秋瑾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总结与评价
01 人物背景介绍
满江红秋瑾的生平
01
02
03
出生背景
满江红秋瑾出生于清朝末 期,家庭背景较为显赫。
教育背景
满江红秋瑾接受过良好的 教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 养。
满江红秋瑾对后世的影响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不断有新的作品对其进行 解读和演绎。
她的诗词成为了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为后世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珍 贵的素材。影响,成为了人们学习和崇 敬的对象。
满江红秋瑾的传承与发扬
文学语言
满江红秋瑾的文学语言生动、形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和 语言修养。
04 满江红秋瑾的历 史地位与影响
满江红秋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满江红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颗 璀璨的文学明珠,其诗词作品具
有深远的影响力。
她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深受读者 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满江红秋瑾的诗词风格独特,具 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表达,为中 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2024年度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05a2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b.png)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1
2024/2/3
目录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艺术特色品鉴与传承发展历史地位评价与影响研究跨文化对比与海外传播策略教育教学应用推广实践案例分享
2
2024/2/3
01
CHAPTER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2024/2/3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7
2024/2/3
02
CHAPTER
诗词内容赏析与解读
8
2024/2/3
通过PPT课件展示《满江红》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秋瑾《满江红》全文
对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标注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重点词句标注
9
2024/2/3
意象描绘
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等,探讨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当代社会对《满江红》的认可度极高,将其视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诗篇。
21
2024/2/3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其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满江红》有望被更多地选入教材,成为青少年必读的经典诗篇之一。
同时,《满江红》所传递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秋瑾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使《满江红》在文学价值上超越了同类作品。
《满江红》所传递的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在同类作品中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20
2024/2/3
《满江红》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满江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
《满江红》词四首PPT课件
![《满江红》词四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e0c88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6.png)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下片(男儿情怀,知音难寻):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
知音难觅的迷茫,表达她参加革命前的复杂心理。
词 中 典
语典(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琵 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故
事典(运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反问】“俗子”既指丈夫,又指困难当头,所有醉生梦死、阻挠进步力量 的人物。反问句则强烈抒发词人即使不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
【赏句】一个“莽”字,一句 发问,充分地展现出作者不被 理解的苦闷和彷徨。
【用典】借用白居易的 《琵琶行》典故,抒发 了难觅知音的孤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 思念浙江故乡。 很,甚。 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眉,殊未屑!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我。 指女子细长 而略弯的眉 毛。这里借 指女子。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结婚八年来一人徒劳
译
文 地思念浙江故乡。(老天)苦苦地让我做一个女子,我很不 甘心啊!
结合注释,读懂词句大意。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秋容如拭。
译
我暂时居住在京城,转眼间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
文 面的黄色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 (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 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
![《满江红》秋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1e0af35901020206409cab.png)
.
8
• 上片:诉说自己因壮志难伸而 形成精神上的苦闷,渴望冲破 封建的束缚,做一个匡扶天下, 救民水火的人。
.
9
小组合作探究下片,讨论如下问题:
• 1、哪些句子体现出作者虽不是男 儿,但她的一颗心比男儿更刚正, 常常为他人而激动激昂?
• 2、用~~~划出作者抒发感慨的 句子。
• 3、词人再次运用了什么典故?
.
3
满江红
•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为 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 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⑦!
.
4
【注释】
•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 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 2、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
• 英雄:指胸怀壮志而勇于实践之人,作者 用以自比。
.
11
• 下片:思虑前途未来,同 时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
.
12
思考练习:
朗读《满江红》。找出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匡扶 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哪些句子表现了作 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
表现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的句子: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莽经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表现作者不甘雌伏的巾帼豪情的句子: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
13
主题
•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 作者对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 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 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 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
《满江红秋瑾》课件
![《满江红秋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33c5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b.png)
03
1904年回国,在上海创 办《中国女报》,宣传 女性解放思想。
04
1907年在绍兴就义,年 仅32岁。
秋瑾的家庭背景
秋瑾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秋寿南曾任湘潭厘金局 局长。
秋瑾是家中长女,下有弟妹六 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家庭对秋瑾的教育十分重视, 从小便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她文 学、书法、绘画等课程。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诗歌 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韵律感
诗歌的韵律感强烈,使读者在朗读 时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语言特色
用词精准
秋瑾在诗歌中选词精准,使得诗歌的 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句式多变
修辞丰富
秋瑾在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表现力。
家国情怀
此诗表达了秋瑾对国家的 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 ,展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 。
女性意识
诗中体现了秋瑾作为女性 在当时社会中的困境和自 我觉醒,展现了她的女性 意识。
壮志豪情
秋瑾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 壮志豪情,表达了她的抱 负和追求。
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秋瑾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含蓄而富有深意。
成年后,她意识到社 会的种种不公,开始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 运。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
秋瑾在流亡日本期间,目睹了民 族危机,激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
她借用《满江红》这一词牌,创 作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壮志豪
情。
《满江红》的创作过程凝聚了秋 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
望。
03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中国女报》
这是秋瑾创办的一份报纸,旨在宣传女权思想和革命精神。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b2b4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e.png)
女性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塑造
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阐述女性自我认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女性实 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女性价值观的塑造
分析女性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过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 的影响因素。
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
探讨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特点,尊重不同女性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促进女性全面发展。
中西方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历史演变
01
从古代到现代,中西方女性形象在各自文化中的塑造和变迁。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
02
通过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示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特
点和差异。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
03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家庭、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角色,探
讨其异同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
时代地半封建 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满江红》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 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 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中 秋节秋夜她遥望明月,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填了这 首词。
01
东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古代女诗人的自我意识到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02
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到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
0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比较
比较中西方女性在自我认知、性别平等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其背后
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话题探讨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f071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9.png)
这首诗展示了秋瑾的壮志豪情和潇洒风度,同时也表达了她对
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同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概览
01
女性觉醒与自我表达
同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作家开始关注自我意识和性别身份的表
达,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世界。
02
题材多样与风格各异
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多样的题材选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包括
04 文化传承与影响
CHAPTER
《满江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秋瑾的《满江红》是中国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以其雄奇豪放的 诗风和正义浩然的人格形象,成
为了激励人心的名篇。
反映时代背景
该词作于秋瑾赴日留学期间,词 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和壮志未酬的悲愤,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
文学价值
词中运用典故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展现了秋瑾高超的文学造诣和 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文
近现代女性文学的崛起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近现代女性文学开始崛起。秋瑾等女性作家的出 现,标志着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代女性文学的繁荣
在当代社会,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女性作家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作 品质量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她们的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女性独特的审美 视角和人文关怀。
时代背景
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内忧 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她积极 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实 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主题
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 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 《满江红》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210a6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c.png)
传承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培养责任感
鼓励学生追求真理与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追求真理与进步
谢谢
THANKS
象征手法:诗中通过黄花、中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强烈的爱国情怀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担忧,体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
民族精神的彰显
词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秋瑾作为女性词人,在词中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呼吁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
《满江红》是一首词,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它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这首词风格豪迈、气势磅礴,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同时,它还融入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格特点
诗歌体裁
文本解读与赏析
《满江红》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满江红》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抱负和精神。这首词风格豪迈,虽写儿女情长,却不失刚健之风,其中更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培养责任感
鼓励学生追求真理与进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追求真理与进步
谢谢
THANKS
象征手法:诗中通过黄花、中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强烈的爱国情怀
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担忧,体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
民族精神的彰显
词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秋瑾作为女性词人,在词中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呼吁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
《满江红》是一首词,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它通常具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这首词风格豪迈、气势磅礴,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同时,它还融入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风格特点
诗歌体裁
文本解读与赏析
《满江红》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满江红》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主题思想
表达了作者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抱负和精神。这首词风格豪迈,虽写儿女情长,却不失刚健之风,其中更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f9a4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a.png)
争议与批评
政治色彩之争
《满江红》在特殊历史时期曾被用作 政治斗争的工具,其词作者秋瑾也被 打上特定标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对该词的客观评价。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秋瑾的思想和行 为提出批评,认为其过于激进和偏执 。
06
结语
秋瑾的爱国情怀
秋瑾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女性,她的爱 国情怀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诗词作品中,尤其 是《满江红》这首词,更是她内心世界的真 实写照。
在这首词中,秋瑾以激昂的笔调,抒发了她 对国家民族的深深忧虑和炽热的报国情怀, 表达了她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关 注。
她的这种爱国情怀,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奋起抗争 ,英勇奋斗。
《满江红》的文学地位
1
《满江红》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 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词以其 深邃的思想、炽热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 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颗璀璨明 珠。
女性意识觉醒
该词表现了秋瑾对女性地位和命运 的关注,对后来的女性解放和性别 平权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诗词创作典范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 思想内涵,成为诗词创作中的经典 之作,为后人所传颂和学习。
历代评价与争议
高度赞誉
自《满江红》发表以来,得到了众多 文人墨客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千古绝 唱"。
04
03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秋瑾的身份定位
秋瑾在词的上片中明确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并强调了她的多重社会角色——既是妻子,又是母亲。这种自我定 位为下文她对家庭、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做了铺垫。
秋瑾的忧国情怀
上片中,秋瑾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她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期 望融入词句中,展现了她的家国情怀。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d849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e.png)
主要成就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 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词作于1903年,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 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陆游的《示儿》
推荐阅读陆游的《示儿》,体会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音乐课程中相关歌曲欣赏及演唱活动安排
欣赏《满江红》歌曲 安排欣赏《满江红》歌曲,感受其旋律的激昂与歌词的深 情。
演唱《满江红》歌曲 组织学生演唱《满江红》歌曲,体会其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其他爱国歌曲欣赏与演唱 推荐其他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安排欣赏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满江红》秋瑾优秀 ppt教学课件
目 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挖掘 • 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设计 • 拓展延伸与跨学科融合探索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主要成就
秋瑾生平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 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 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
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和激昂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秋瑾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和性别平等观念倡导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 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词作于1903年,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 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陆游的《示儿》
推荐阅读陆游的《示儿》,体会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音乐课程中相关歌曲欣赏及演唱活动安排
欣赏《满江红》歌曲 安排欣赏《满江红》歌曲,感受其旋律的激昂与歌词的深 情。
演唱《满江红》歌曲 组织学生演唱《满江红》歌曲,体会其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其他爱国歌曲欣赏与演唱 推荐其他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安排欣赏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满江红》秋瑾优秀 ppt教学课件
目 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挖掘 • 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设计 • 拓展延伸与跨学科融合探索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主要成就
秋瑾生平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 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 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
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和激昂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秋瑾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和性别平等观念倡导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343e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3.png)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 是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制 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满江红(小住京华)》ppt课件
![《满江红(小住京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4ea3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6.png)
D. “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 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D 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 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 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译文: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 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 擦洗过一般。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
“早又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 虚度的抑郁全都暗暗泄漏出来。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4、★鉴湖女侠自我写照的诗句4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5、★化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担心和忧虑的句子2句:
结合注释,疏通词意。
诗歌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 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 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 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 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 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 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 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 的衣襟。
译文: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 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 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 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பைடு நூலகம்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 9日,吴玉 章为秋瑾 烈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回首肠堪断!
送与所有的巾帼英雄
身虽女儿身,心是壮士心 巾帼英雄肝胆胜须眉汉 敢去肩承重任 柔中刚 当那眼泪如醇酒吞 强哉矫 未怕苦雨寒霜侵 莫问爱莫问情过去不再寻 让慧剑挥开我心里遗憾 独自去独自来笑说风里事 绝未吐旧日悲音 不枉女儿身光辉磊落心 巾帼襟怀有冲天干云志 一身去担承责任 千秋也留下我清音
请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 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 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 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 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 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 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 古轩亭口。
写作背景
•
京。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 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 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 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 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翻译】
•
• •
•
•
•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 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 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 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 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 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 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 打湿了我的衣襟。
•
赏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 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 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 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 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 发展。
词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 )的心情, 我是从( )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 ( )(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 方式回答)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 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 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 •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 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 彷徨和雄心壮志。
满江红
秋瑾
教学目标
•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 4、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满江红
秋 瑾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 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找出文中的典故
• • • •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③“不因人热”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 • 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 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 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 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 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或:本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 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 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பைடு நூலகம்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 9日,吴玉 章为秋瑾 烈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纪念场所
• 绍兴大通学堂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回首肠堪断!
送与所有的巾帼英雄
身虽女儿身,心是壮士心 巾帼英雄肝胆胜须眉汉 敢去肩承重任 柔中刚 当那眼泪如醇酒吞 强哉矫 未怕苦雨寒霜侵 莫问爱莫问情过去不再寻 让慧剑挥开我心里遗憾 独自去独自来笑说风里事 绝未吐旧日悲音 不枉女儿身光辉磊落心 巾帼襟怀有冲天干云志 一身去担承责任 千秋也留下我清音
请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 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 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 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 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 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 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 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 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 古轩亭口。
写作背景
•
京。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 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 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 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 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翻译】
•
• •
•
•
•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 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 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 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 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 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 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 打湿了我的衣襟。
•
赏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 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 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 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 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 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 发展。
词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 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 )的心情, 我是从( )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 ( )(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 方式回答)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 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 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人。 •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 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 彷徨和雄心壮志。
满江红
秋瑾
教学目标
•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 把握词作的主旨。 •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 4、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满江红
秋 瑾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 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 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找出文中的典故
• • • •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③“不因人热”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 • 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 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 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 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 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