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学第五章 酱油
酱油的酿造
一、酱油酿造原料(一)蛋白质原料:以大豆为主,现普遍采用提油后的饼粕1.豆粕2.豆饼(热榨豆饼,冷榨豆饼)3花生饼等其他饼粕的成分(二)淀粉质原料:1麸皮:促进米曲霉的生长; 2小麦; 3其他碎米、米糠、甘薯等(三)食盐: 咸味,鲜味,防腐(四)水二、酱油酿造和制酱的微生物(一)曲霉1.米曲霉:主要有蛋白酶,谷氨酰胺酶(分解谷氨酰胺生成谷氨酸),淀粉酶:决定了原料的利用率、酱醪发酵成熟的时间及产品酱油和酱的风味和色泽。
还分泌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酯酶等。
2.酱油曲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而米曲霉α-淀粉酶活性较高。
日本制曲用混合曲霉,米曲霉79%,酱油曲霉21%。
我国多用纯米曲霉菌种制曲,也有用混合曲。
3.As3.350黑曲霉高产酸性蛋白酶。
在沪酿3.042米曲霉固体制曲中,添加一定量As3.350黑曲霉种曲混合制曲,谷氨酸含量提高20%以上,酱油鲜味增加。
4.As3.4309黑曲霉俗称UV-11,是黑曲霉中的优良菌株。
酶系较纯,糖化酶活力很强,且能耐酸。
但液化能力不高。
5.As3.758宇佐美曲霉日本从数千种黑曲霉中选育出来糖化力强的菌。
生酸能力较强,富含糖化型淀粉酶,糖化能力较强,耐酸性也较强,还有较强的单宁酶,原料适应性较强。
(二) 酱油生产中的酵母:从酱醪中分离出的酵母有7个属,23个种:鲁氏酵母、酱油结合酵母、酱醪结合酵母、易变球拟酵母、埃契氏球拟酵母、无名球拟酵母等。
1、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出现在主发酵期。
发酵葡萄糖生成乙醇、甘油等,再进一步生成酯、糖醇等风味物质。
在发酵后期,随着发酵温度升高,鲁氏酵母开始自溶,促进了易变球拟酵母和埃契氏球拟酵母的生长。
后二者是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醪的成熟,生成烷基苯酚类香味物质,如4-乙基苯酚和聚乙醇等。
2 沪酿214蒙奇球拟酵母(T.mogii SB214):上海酿造科研所分离,有很强的酒精发酵力,酒精含量7%以上,能在18%食盐中生长,在10%浓度的食盐酱醪中发酵旺盛。
酱油酿造
(2)发酵设备
发酵室、发酵容器和制醅机。 发酵室是容纳发酵容器的场所; 发酵容器主要有发酵缸、发酵罐和发酵池;
制醅机俗称落曲机或下池机,它是将成曲粉碎, 拌和盐水成醅,再将其送入发酵容器的一种机 器。
发酵池
发酵室
发酵罐
(3) 发酵操作要点
Bé ① 注意食盐水的浓度:浓度要求 12~13°Bé 。
五、其他辅助原料
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等。 大蒜、生姜、草菇等。
原料处理
;
原料粉碎:细而均匀 原料润水:加水量以熟料水分为依据,视季节 而定 蒸料:常压蒸料和高压蒸料,要求达到一熟、 二软、 三疏松、四不粘手、五不夹心、六有 熟料固有香气和色泽;
酱油的酿造过程
主要有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制曲阶段,主要微
发酵
酱醪:成曲拌入大量盐水,成为浓稠的半流 动状态。 将酱醪或酱醅装入发酵容器中,利用 曲中酶和微生物作用,将其中原料分解、转 化、形成酱油独有的色、香、味、体成分。
酱醅:成曲拌入少量盐水,成为不流动状态。
(1)发酵工艺
普遍采用的方法为固态低盐发酵。
工艺流程: 成曲→粉碎→制醅→保温发酵→成熟酱 醅
酿造酱油 配制酱油 化学酱油
1、酿造酱油
定义: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 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①高盐稀态发酵 酱油
2、配制酱油
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
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什么是酱油?
定义:酱油是以蛋白质和淀粉为原料经过微生 物发酵酿制而成的调味品,由于酿造过程中有 多种微生物参与,经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和食品 褐变作用,是酱油中含有多种高级醇、酯、醛、 酚、有机酸和谷氨酸等,使其具有特殊的香味、 鲜味和色素,故酱油也是一种色香味俱全,营 养丰富的调味品。
酱油化学知识点总结
酱油化学知识点总结1. 酱油的原料酱油的主要原料为大豆、小麦和盐。
大豆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而小麦中含有淀粉。
这些原料在发酵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终形成酱油的特有风味。
2. 发酵过程酱油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发酵、酿造和陈化三个阶段。
在发酵阶段,大豆和小麦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成各种氨基酸和糖类物质,形成了酱油特有的风味物质。
在酿造阶段,发酵液被加入盐水,形成了酱油的原始液体。
最后,在陈化阶段,酱油被贮藏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长时间的陈化,进一步提升了酱油的口感和香味。
3. 发酵原理发酵是酱油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化学反应最为复杂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豆和小麦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先后被酵母菌和乳酸菌分解,产生了各种风味物质。
其中,淀粉被水解成了麦芽糖,而蛋白质则经过氨基酸的转化,形成了酱油中的氨基酸、酸类物质和酯类化合物。
这些物质是酱油的主要风味来源,也是酱油在口感上的关键因素。
4. 酱油的主要成分酱油中含有多种氨基酸、酸类物质、酯类物质和糖类物质。
这些物质共同构成了酱油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其中,氨基酸是酱油的主要滋味成分,而酸类物质则赋予了酱油酸味和香味。
酯类物质则为酱油增加了一定的甜味和香味。
而糖类物质则为酱油提供了一定的甜味和韧性。
5. 酱油的色泽酱油的色泽主要来自于氨基酸和酸类物质的氧化反应。
在发酵和陈化的过程中,氨基酸和糖类物质被氧化成了各种色素,形成了酱油独特的红褐色。
这种色素不仅为酱油增添了美观的外观,也是酱油口感和风味的重要来源。
6. 酱油的保鲜原理酱油在陈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抗氧化物质,如酚类化合物和多酚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延缓酱油的氧化过程,保持酱油的口感和风味。
此外,酱油中的盐类物质也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可以有效延长酱油的保质期。
7. 酱油的营养价值酱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如钠、钙和镁等。
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但由于酱油中盐类物质的含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食用酱油时需要控制摄入量。
2537 发酵工艺学
2537 发酵工艺学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发酵工艺学课程代码:2537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一门以传统生产工艺为主,把酿造学的基本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弘扬祖国古代文化瑰宝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相关课程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传统工艺技术的博大精深,从而能利用所学相关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到酿造学中去,达到不断提高我国酿造工艺技术水平的目的。
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设备、酶工程等课程基础上,对食品酿造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及其特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扩大知识面及为以现代科学新成就建立中国传统酿造食品新道路培养人才。
运用微生态体系的原理对酿造环境、酿造工艺不断地进行改造和保护。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食品酿造的原料、菌种培养、生产设备及产品质量标准等生产原理、生产工艺及其特点有一个系统了解。
并能在酿酒行业、风味食品和调味品行业以及相关的食品发酵、酶制剂行业从事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等研究工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相关课程:发酵工程与设备、酶工程、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后续课程: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先修课程是学习的基础,相关课程可增进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理解,后续课程则是巩固、拓宽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总学时:2)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酿造微生物的概念、食品酿造法与微生物学的发展、酿造微生物的作用特点、酿造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几个概念、中国食品酿造工业现状。
2、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到酿造学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酿造学与酿造微生物的概念(次重点)(0.2学时)(理解)(二)食品酿造法与微生物学的发展(一般)(0.3学时)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食品酿造的贡献(识记)2 纯培养技术(理解)3 传统工艺与纯培养技术(应用)(三)酿造微生物的作用特点(重点)(0.5学时)(应用)(四)中国食品酿造工业现状(一般)(0.5学时)(识记)(五)酿造技术特点总论(0.5学时)(识记)本章主要参考书:1、阎淳泰编著.酿造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19882、张水华,刘耘主编.调味品生产工艺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陈洪章,徐建编著.现代固态发酵原理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李阜棣,俞子牛,何绍江主编.农业微生物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第二章食品酿造历程的微生物生化机制(总学时:6)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食品酿造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微生物对酿造变化的适应性、食品酿造三个阶段的主要生化机制及参与的主要微生物,为本课程第二篇、第三篇章节学习奠定基础。
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
原料
必须使用优质大豆、小麦等为 主要原料,确保原料质量。
香气
具有浓郁的酱香和酯香,无不 良气味。
理化指标
氨基酸态氮、全氮、无盐固形 物等各项理化指标应符合国家 规定标准。
酱油的检测方法
感官检测
通过观察、闻、尝等方法对酱油 的外观、香气、滋味进行检测。
理化检测
对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全氮、 无盐固形物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通过加热、蒸发等方式将水分去除, 提取出酱油。
浸出
将过滤后的液体进行浸泡,使酱油中 的氨基酸、糖等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
加热与灭菌
加热
将提取出的酱油进行加热,使其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凝 固,便于后续的沉淀和分离。
灭菌
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等方式对酱油进行灭菌处理,确保产品质 量和安全。
包装与储存
包装
和产品质量。同时,智能化技术也将用于产品研发和营销领域,推动酱
油产业的创新发展。
谢谢
THANKS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曲 霉,使其产生丰富的酶系,为后续的 制浆和发酵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制浆与发酵
制浆
将处理后的原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蒸煮、冷却、接种等工序制成浆 料。
发酵
将接种了曲霉的浆料放入发酵池中进行发酵,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原料中的 蛋白质和淀粉分解成氨基酸、糖类等小分子物质,形成酱油的独特风味和营养 价值。
将灭菌后的酱油进行包装,一般采用 玻璃瓶或塑料瓶等密封容器。
储存
将包装好的酱油放置在阴凉、干燥、 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和高温。
04 酱油的质量标准与检测
CHAPTER
酱油的质量标准
外观
酱油应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清 澈透亮,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005 第五章 酱油
1、原料粉碎
• 豆饼要先经过粉碎,以利于扩 大豆饼的表面积,为吸足水分、 蒸煮熟透创造条件。 • 豆饼颗粒大小一般应为2-3mm, 粉末量以不超过20%为宜。
种曲制备 制 曲
酱油发酵
概 述 酿造原料 原料处理
粉 碎 润 水 蒸 煮
种曲制备 制 曲
酱油发酵
• 如果豆饼颗粒过大,颗粒内部不易 吸足水分,蒸料不能熟透,同时影 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米曲霉 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泌量。 • 如果颗粒过细,麸皮比例又少,则 润水时容易结块,蒸后容易产生夹 心,导致制曲通风不畅,发酵时酱 醅发黏,淋油困难,影响酱油质量 和原料利用率。 • 如果粗细颗粒相差悬殊,会使吸水 及蒸煮程度不一致,影响蛋白质的 变性程度和原料利用率。
原料处理
种曲制备 制 曲
酱油发酵
概 述 酿造原料
蛋白质 淀 粉 食盐和水
原料处理
种曲制备 制 曲
• 酱油生产需用大量的水,对水的 要求虽不及酿酒工业那么严格, 但也必须符合食用标准。一般凡 可饮用的自来水、深井水,清洁 的河水、江水等均可使用,但必 须注意水中不可含有过多的铁, 否则会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
种曲制备 制 曲
酱油发酵
概 述 酿造原料
蛋白质 淀 粉 食盐和水
蚕豆,也称胡豆、罗汉豆、佛豆或寒 豆,为1一2年生草本植物,我国西 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栽培最多,种 子富含蛋白质和淀粉,江浙地区常 用作酱油原料。
原料处理
种曲制备 制 曲
酱油发酵
概 述 酿造原料
蛋白质 淀 粉 食盐和水
为什么目前大部分发酵厂都 以豆饼或豆粕为主要原料?
原料处理
种曲制备 制 曲
• 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除含有 70%的淀粉外,还含2%-3%的糊 精和2%-4%的蔗糖、葡萄糖、果 糖。 • 小麦含10%-14%的蛋白质,其中 麸胶蛋白质和谷蛋白质较丰富, 麸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以谷氨酸 最多,它是产生酱油鲜味的主要 因素之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酿造学复习资料
酿造学复习1.淀粉质原料在酱油中起的作用:(1)提供碳源;(2)付与酱油一定的体态和粘度;(3)对酱油的滋味和色泽起到一定的作用;(4)产生一定的甜味物质2.淀粉质原料对食醋的作用:淀粉质经过糊化,糖化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酵母菌发酵为酒精,酒精经醋酸菌氧化成醋酸,是主要的原料。
3.食盐对酱油酿造起的作用:(1)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2)付与酱油一定的鲜味;(3)付与酱油一定的咸味。
4.原料蒸煮的作用:(1)是蛋白质变性,便于后期分解作用;(2)是原料得以糊化,产生少量的糖类,便于曲霉的生长利用;(3)杀灭原料中的微生物,有利于曲霉的生长;(4)蒸煮要求达到一熟、二软、三疏松、四不黏手、五不夹生、六具有熟料固有的色泽和香气。
5.影响酱油滋味的因素:(1)原辅料的组成;(2)曲的质量;(3)蒸煮的工艺条件;(4)发酵的工艺条件。
6.影响酱油体态的因素:(1)淀粉的水解;(2)原料的蒸煮;(3)制曲的条件;(4)杂菌的的污染程度;(5)添加剂的用量。
7.影响酱油香气的因素:(1)发酵时间的影响;(2)原料中淀粉的含量;(3)微生物的影响;(4)发酵工艺的影响。
8.影响酱油呈味的因素:(1)鲜味物质:主要有谷氨酸钠、天冬氨酸钠、肌苷氨酸钠和鸟苷酸钠;(2)咸味物质:食盐;(3)甜味物质:麦芽糖、葡萄糖,以及一些呈酸味的氨基酸;(4)酸味物质:由乳酸、醋酸、琥珀酸及柠檬酸等有机酸组成。
9.发酵工程中搅拌的目的:(1)防止成曲中有微生物自溶;(2)防止有害微生物产生发酸或者腐败的物质;(3)促使酶促反应充分发挥;(4)使发酵工程中浓度和温度保持一致,保证发酵正常进行;(5)提供一定的氧量,排除产生的二氧化碳;(6)增加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氧化酶作用;(7)矫正由成曲质量差而产生的异味。
10.酱油加热的目的:(1)灭菌;(2)调和香气和风味;(3)增加色泽;(4)去除悬浮物;(5)破坏酱油中存在的多种酶。
酿造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酿造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1.【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以葡萄为原料的蒸储酒是()。
A、金酒B、劳姆酒C、白兰地D、伏特加本题答案:C2.【填空题】过熟或腐败的水果、薯类及野生植物()含量较高,用于酒精发酵时往往产生甲醇较多。
本题答案:果胶本题解析:试题答案果胶3.【填空题】高温糖化法:也叫(),是以α-淀粉酶制剂对原料进行液化,再用液体曲或固体曲进行糖化的发酵方法。
本题答案:酶法液化法本题解析:试题答案酶法液化法4.【填空题】酒精酵母不含淀粉酶,所以它不能直接利用淀粉进行酒精发酵,因此,在利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必须把淀粉转化成可Oo本题答案:发酵性糖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发酵性糖5.【填空题】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创的显微镜看到了()。
本题答案:微生物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微生物6.【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起泡葡萄酒的是()。
A、香槟酒B、白兰地C、味美思D、劳姆酒本题答案:A7.【单项选择题】酿造食醋国家质量标准规定,总酸含量(以乙酸计)(g∕100m1)应OoA、≥50B、≥00C、≥50D、≥00本题答案:C8.【填空题】萧山萝卜干的生产工艺特点是()、两次腌制、三次晾晒、入坛后熟;产品口感醇厚,咀嚼无渣,咸中微甜。
本题答案:先经脱水本题解析:试题答案先经脱水9.【问答题】如何解决醋醋“长白头”的问题?本题答案:(1)在表面加一层高酸醋酷,用酸度来抑制杂菌;本题解析:试题答案(1)在表面加一层高酸醋酷,用酸度来抑制杂菌;(2)表面上泼酒精浓度高的发酵醪,以酒精抑制杂菌;(3)在面层少拌一点盐也能抑制杂菌,但盐偏高会延长发酵周期。
10.【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液态法白酒与固态法白酒香味组分差别的陈述正确的是()、A、固态法白酒高级醇含量突出B、液态法白酒的脂类数量高于固态法白酒C、液态法香味成分种类低于固态法白酒D、液态法白酒中总酸度量高于固态法白酒本题答案:C11.【填空题】食品酿造中,芳香族化合物在成品中含量很少,但呈香作用大,其主要来自()的分解。
酱油生产工艺ppt课件
13
2 三角瓶纯种扩大培养 ①培养基:麸皮80g,面粉20g,水80~90ml或者麸皮85g,豆饼 粉15g,水95ml。原料混合均匀,分装入带棉花塞的三角瓶中, 瓶中料厚度1cm左右,在100kPa蒸汽压下灭菌30min,灭菌后摇 松曲料。 ②操作:曲料冷却后接入试管斜面菌种,摇匀→ 30℃ ,18h→瓶内曲料已稍发白结饼,摇瓶一次→培养2d → 三角瓶倒置→再培养1d →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即可使用。
9
3 乳酸菌
乳酸菌利用糖发酵生成乳酸, 乳酸是构成酱油风味的成分之一,与乙 醇生成乳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香气成分
10
4.乳酸菌
与风味密切相关,能促进鲁氏酵母的繁殖。
11
种曲的制备
制种曲工艺流程
试管斜面菌种→斜面活化→三角瓶扩大培养→种曲培养
12
1 、试管斜面菌种活化培养
①菌种 AS 3.951。 ②培养基:5Bé 豆饼汁100ml,硫酸镁0.05g,磷酸二 氢钾0.1g,可溶性淀粉2.0g,琼脂1.5g,100kPa蒸汽 压灭菌30min,制成试管斜面。 ③操作:将菌种接入斜面,置30℃培养箱中培养3d, 待长出茂盛的黄绿色孢子,并查无杂菌,即可作为三 角瓶扩大培养菌种。
6 酱油香气的形成
30
7 酱油的味
酱油的咸味来自所含的食盐,其含量一般为18%左右。 由于酱油中的肽、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缓和了食 盐的咸味,从而使酱油的咸味变得柔和。 酱油的鲜味来源于原料中蛋白质分解形成的氨基酸和 肽类,以谷氨酸为代表物质。另外,微生物细胞内 的核酸经水解后产生的鸟苷酸和肌苷酸钠盐往是强 鲜味物质。
39
可以使用的防腐剂有:
①苯甲酸钠(C6 H5COONa):白色结晶性粉末, 易溶于水。在微酸性条件下防腐力强,酱油 中添加量为0.05%~0.1%。 ②山梨酸(C6H8O2)和山梨酸钾(C6H7O2K):白色 结晶性粉末,山梨酸钾易溶于水,山梨酸在 水中溶解度小。对霉菌、酵母菌抑制能力强 ,但对嫌气性芽刨菌无效。在pH低于5时防腐 效果好,酱油中添加量为0.05%~0.1%。 ③维生素K类: 2-甲基-1,4-萘醌及其衍生物,如维生素K3 添 加量50mg/Kg。
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
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1. 引言酱油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发酵工艺制作而成的。
为了学习和传承酱油的酿造工艺,许多酱油厂商和爱好者参加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
本文将介绍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学习目标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旨在提供学员全面了解酱油的酿造工艺,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理解酱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酱油的原料和配方•理解酱油的发酵原理•学习酱油的发酵过程和工艺•掌握酱油的质量控制和调味品质的评估方法•学习酱油的储存和销售技巧3. 课程内容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3.1 酱油的历史和文化本课程模块将介绍酱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传统酿造工艺在中国和其他地区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地区酱油的特色和文化意义。
3.2 酱油的原料和配方学员将学习酱油制作所需的原料,包括大豆、面粉、水和盐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课程还将介绍不同配方对酱油风味的影响。
3.3 酱油的发酵原理本模块将深入讲解酱油的发酵原理,包括大豆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的分解,酵母和曲菌的作用,以及酵母和曲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变化。
3.4 酱油的发酵过程和工艺学员将学习酱油的发酵过程和不同工艺的实际操作。
包括大豆的制曲、发酵、捣碎、沥滤和熟化等步骤。
3.5 酱油的质量控制和调味品质评估方法本课程模块将介绍酱油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原料和发酵过程的质量检测,以及酱油的调味品质评估方法。
3.6 酱油的储存和销售技巧学员将学习酱油的储存方法,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线对酱油质量的影响。
此外,课程还将介绍酱油的销售技巧,以帮助学员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
4. 学习成果完成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后,学员将具备以下学习成果:•理解酱油的历史、文化和酿造工艺•掌握酱油制作的原料选择和处理方法•理解酱油的发酵原理和发酵过程•具备酱油的质量控制和调味品质评估能力•掌握酱油的储存和销售技巧5. 总结酱油的酿造工艺培训课程为学员提供了深入学习酱油制作的机会。
发酵酱油的酿造工艺(PPT32张)
3、酸类发酵
• 酱油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乳酸、琥珀酸、醋酸居多 。 • 适量的有机酸生成,对酱油呈香、增香均有重要作用。
乳酸具鲜、香味;琥珀酸适量较爽口;丁酸具特殊香气。 • 有机酸过多会严重影响酱油的风味。
4、酒精发酵
• 酵母菌分解糖生成酒精和CO2,酒精的去向: ——氧化成有机酸; ——挥发散失; ——与氨基酸及有机酸等化合生成酯; ——微量残存在酱醅中,与酱油香气形成有极大关系。
•
43、踩着垃圾到达的高度和踩着金子到达的高度是一样的。
•
44、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
45、人生最大的挑战没过于战胜自己!
•
46、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
47、现实的压力压的我们喘不过气也压的我们走向成功。
•
48、心若有阳光,你便会看见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期待和向往。
•
13、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嘲笑。
•
14、早晨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旳阳光。
•
15、没有爱不会死,不过有了爱会活过来。
•
1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
17、当我微笑着说我很好的时候,你应该对我说,安好就好。
•
18、人不仅要做好事,更要以准确的方式做好事。
• 目前来讲自来水比较理想,但随着工业化的发 展,今后对水质的要求必将予以更多重视。如果 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镁、钙等物质,不仅不符合 卫生要求,而且影响酱油的香气和风味。
5、其他辅助原料
• 苯甲酸(钠)、 • 山梨酸(钠)等。 • 大蒜、生姜、草菇等。
三、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
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
第五章 发酵调味品工艺学.ppt.Convertor
第六章发酵调味品工艺学(一)概述酱油是早在周朝就已产生的一种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植物性基质发酵而产生的富含氨基酸—肽并赋予卤样风味的食品。
传统的酱油生产采用日晒夜露的天然发酵,利用野生霉菌制曲,随着酿造技术的发展,尤其自1958年从前苏联传入无盐发酵法之后,摆脱了酿造中食盐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缩短了生产周期,但同时,产品酱香弱,风味差的缺点也显现出来,于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酿造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至今,简易通风制曲法、人工保温发酵法、固态低盐发酵、固稀分酵发酵等技术被逐渐采纳和完善。
酱油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
(二)酱油酿造用原料蛋白质原料,作用:利用微生物产生的procase,是pro转化为氨基酸、肽等营养及鲜味物质。
部分氨基酸进一步反应与酱油香气及色素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种类:整粒大豆:但其中脂肪不是酿造所必需,因此造成浪费豆粕:浸出法提取油脂后的饼粕豆饼:热榨豆饼用酿造酱油,冷榨豆饼做豆腐其他:花生饼、葵花子饼、蚕豆、豌豆、菜籽饼、棉籽饼等作用:提供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分解为葡萄糖等残留的葡萄糖,糊精等可增加甜味和粘稠感与酱油色的形成有关种类:小麦(粉)、麸皮、米糠、碎米、玉米、甘薯或渣、大麦等酱油酿造用原料—淀粉质原料酱油酿造用原料—食盐作用:提供咸味、与氨基酸共同赋予鲜味、抑制杂菌防止成品酱油变质自然吸收空气中水分潮解后让其中卤汁自然留出(KCl,MgCl,MgSO4,CaSO4,Na2SO4等)(三)酱油酿造用微生物酱油酿造生产过程中,制曲和酱醅发酵是两个重要阶段,制曲的目的是培养曲霉,并积累大量的酶,酱醅发酵则是利用酵母和乳酸菌的酱油发酵产物形成特有风味。
由于酱油发酵机制及变化的特殊性,即多为加盐酿造,其中的微生物消长便呈现了一定的规律,如有盐时,曲霉生长受抑,NaCl〉18%时,曲霉和酱油曲霉均不能生长,而是靠该菌所产酶系进行分解作用,但在酱醅中,有些酵母,乳酸菌是耐盐的,即耐高渗,如球拟酵母,植物乳杆菌等,可以在酱油发酵的后期进一步作用生成酒精和有机酸,进而合成酯,形成酱油特有香味。
酿造工艺第二章第1节酱油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酿造酱油的原料 • 酿造酱油的过程 • 酱油的种类和用途 • 酱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酱油是一种由大豆、小麦等原料经过发酵、煮制、过滤等工艺制 成的调味品,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是中华饮食文化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调配与包装
根据市场需求和品质要求,对 灭菌后的酱油进行调配、灌装 和包装。
04
酱油的种类和用途
普通酱油
总结词
适合一般烹饪和调味
详细描述
普通酱油是酱油中的基础种类,味道适中,适合用于一般的烹饪和调味。它可 用于腌制、炒菜、煮汤等多种料理,为菜肴增添咸香味道。
生抽酱油
总结词
适合烹调,颜色较淡
详细描述
文化传承
酱油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 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对未来酱油酿造工艺的展望
品质提升
多样化发展
智能化生产
环保可持续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 的要求提高,未来酱油酿造工 艺将更加注重原料选择、生产 过程控制和品质检测,以提高 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 需求,未来酱油酿造工艺将更 加注重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如开发不同风味、不同用途 的酱油品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酱 油酿造工艺将更加智能化和自 动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 成本,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对产 品质量的影响。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 未来酱油酿造工艺将更加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如采用清 洁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措 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双重提升。
THANK YOU
酱油曲的生产工艺课件
第四节 制曲(机械通风制曲)
目的: 获取蛋白酶活力强的酱油糖化发酵剂。
实质: 让曲霉生长繁殖并分泌出酿造酱油各种酶类。
机械通风制曲: 采用机械通风供给曲霉生长所需要的氧气,代
替传统的人工的制曲操作,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 产效率是一种制曲工艺的进步。
第四节 制曲(机械通风制曲)
一、制曲原料选择与处理: (一)制曲原料选择:
一、发酵机理-------五大作用 (三)、酒精的发酵作用
概念:
作用:醇,酯形成一风味 有机酸
一、发酵机理-------五大作用
(四)、有机酸的发酵作用
总酸1.5%左右→适量有机酸可增 加酱油的风味
乳酸 醋酸 琥珀酸 曲酸
一、发酵机理-------五大作用
(五)、酱油色,香,味体形成---酱醅
第五节 发酵 一、发酵机理-------五大作用
(一)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蛋白质的水解作用-------最主要的作用
概念:原料中的蛋白质经曲中的蛋白酶作 用逐步水解为胨、肽及氨基酸的过程。
一、发酵机理-------五大作用 (一)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作用:鲜味----GLU和ASP 甜味----Gly Ala Try 苦味----酪氨酸
残留于酱油中的葡萄糖和糊精可增加甜味和粘稠感, 对形成酱油良好的体态有利。
淀粉质来源是用面粉,除含有丰富的淀粉外还含有一定 量的蛋白质,酱油中的氮素成分约有3/4来自大豆蛋白质, 1/4来自面粉的蛋白质.
第二节酱油生产原料
(三)、食盐
食盐使酱油具有适当的咸味,并与氨基酸 共同给予酱油鲜味,起到调味的作用。另 外,在酱醅发酵时食盐有抑制杂菌的作用, 在成品中有防止酱油变质的功用。
让曲霉生长繁殖并分泌出酿造酱油各种酶类 获取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强的酱油糖化发酵剂。 豆粕是制曲的主料,可加入麸皮为辅料,用量在 20~30%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有害菌
1.霉菌 ①毛霉 ②根霉 ③青霉 2.酵母菌 ①毕赤酵母 ②醭酵母 ③圆酵母 3.细菌 ①小球菌 ②粪链球菌 ③枯草芽孢杆菌
三、种曲制备
制种曲,首先要选择优良的菌株,菌株必须 具备无毒安全、蛋白酶活力高、酶系适合酱油生 产、适应环境能力强等条件。
§3 Soy sauce technologies (solid and low salt fermentation)
4.3 生产新工艺
固定化细胞技术、膜技术、细胞融合 技术、反渗透技术、电渗析、超滤等。
(1)超滤技术。 (2)反渗透法。 (3)电渗析法。用于脱盐,生产低盐酱油。 (4)膜反应器。蛋白分解酶的游离型生物反 应 (5)固定化细胞用于提高酱油风味。
(6)细胞融合技术用于新菌株的选育。
(十)酱油加工制品 §5 酱油加工制品
3 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技术
4 其他酿造技术
5 酱油加工制品
§1 概述
1.1 Brief history for soy sauce development 酱类酿造最早起源于中国,2000多年的酿造历 史 酱油名称的使用最早在宋代至明代万历年间 酱油的酿造技术于公元前8C著名的鉴真和尚将 其传入日本,后扩大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酱油作为一种调味品,在东方国家居于很高地位, 酱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西方的烹调中,酱油酿造 工业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工业。
(2)Blended soy sauce
以酿造酱油为主体(大于50%),与酸水解 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小于50%)配 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3)Chemical soy sauce
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 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酸水解、碱中和 而成的调味液。(也称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生抽和老抽
生抽: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 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 分级。 老抽: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殊的工艺 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使用。
§2 Main raw materials and microorganisms for soy sauce
2.1 Main raw materials 2.1.1 Protein materials 豆类 豆粕(豆饼) 各种含蛋白质的饼、粕、渣(花生粕、菜籽 饼、豆渣等)
(5)制曲注意事项
①要求原料蒸煮质量好,达到蛋白质适度变性和淀粉 全部糊化。 ②熟料水分适当,控制在48%~51%之间。
③必须有足够的风量和风压,满足米曲霉的好氧要求。
④制曲时的品温控制在30~35℃之间。
⑤原料混合及润水均匀,接种均匀、装池疏松均匀, 料层厚薄均匀。 ⑥培养24h左右,曲呈淡黄绿色,此时应及时出曲。
2.1.2 Starchy materials
面粉 小麦 麸皮 碎米 其他淀粉原料 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糖类),同时 也可提供氮素,特别是Glu(鲜味的主要来 源)。
2.1.3 Supplement
Salt: 赋予咸味、抑菌作用 Water:符合卫生标准 Preservative: 苯甲酸钠、山梨酸钠等 Other sauce: 大蒜、姜、草菇等
种曲 豆粕、麸皮→混合→润水→蒸料→冷却→接种 →入池培养→第一次翻曲→第二次翻曲→成曲
关键工艺
(1)原料的处理
原料的粉碎 细而均匀。 原料的润水
豆粕和麸皮的常用配比是:8:2,7:3, 6:4, 5:5。
加水量以熟料水分为依据,视季节而定, 一般在47-51%之间,夏天高,冬天低。
蒸料
蒸料要求达到一熟、二软、三疏松、四不粘 手、五不夹心、六有熟料固有的色泽和香气。 酱油的N性蛋白:原料蒸煮不够,蛋白质未达 到适度变性,用这种原料制曲后酿造的酱油加水 5~10倍时,再加热就会产生混浊和沉淀,称此现 象为酱油的N性,这种沉淀物称为N性蛋白。 过度变性蛋白:高温下长时间蒸煮会产生,不 能被蛋白酶水解,不溶于酱油或盐水中。 蒸料方法:常压蒸料和高压蒸汽蒸料
3.2 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 制曲 发酵
酱油的后处理技术
滤油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3.3 操作要点
3.3.1 种曲制造 纯种的扩大培养 (1)工艺流程 米曲霉AS3.951,AS3.863
试管斜面→ 三角瓶培养→接种→曲料发白
结饼→摇瓶 一次→至全部长满黄绿色孢子
原料混合→蒸料→过筛、摊冷→接种→装盒→第一
3.1 酱油的酿造原理
3.1.1 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1)原料植物组织的分解 (2)蛋白质和淀粉的水解 (3)色素生成 (4)酒精和有机酸发酵 (5)呈香、呈味、体态物质的形成
3.1.2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
(1)曲霉 提供酶类,入池后很快自溶。 (2)酵母菌 合成酒精,产香;鲁氏酵母的自溶可促 进球拟酵母的生长。 (3)细菌 前期足球菌多,后期四链球菌多;与酵 母有协同发酵作用。
(3)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可弥补以上两 种霉菌的蛋白酶的不足
2.2.2 酵母菌(Yeast) 1.鲁氏酵母:大豆结合酵母、酱醪结合酵母 2.球拟酵母: 主要是酒精发酵,同时提高酱油的风味和品质 2.2.3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嗜盐片(足)球菌(Pediococcus halophilus) 酱油四联球菌(Tetracoccus sojae)、 植物乳杆菌(Lactodacillus plantanum)。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与 醇结合生成酯;降低pH值利于酵母生长并抑制杂菌, 和酵母共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风味。
② 控制制醅用盐水的温度。一般温度在50~55℃之 间,使拌曲后酱醅开始的发酵温度达到42~44℃ 之间。
③ 制醅用盐水要求底少面多。
④ 拌水量必须恰当 ⑤ 严格掌握发酵温度。入池酱醅品温必须掌握在 42~44℃之间。
3.3.4 浸出(淋油)
浸出:是在酱醅成熟后,利用浸泡和过滤的 方法,将有效成分从酱醅中分离出来的 过程。
移池浸出工艺流程
影响滤油速度的因素:
① ② ③ ④ ⑤
酱醅粘度 料层厚度 浸泡温度 浸泡液盐度 浸泡油的浓度
3.3.5 后处理
从酱醅中淋出的头油称生酱油,还需经过加热、配制 等工序才能成为各个等级的酱油成品。
(1)加热 目的: ◆灭菌 ◆调和香气风味 ◆增加色泽 ◆除去悬浮物
酱油的加热设备
(2)配制
次翻曲→第二次翻曲→揭纱布或草帘→种曲
(2) 关键工艺
灭菌 原料处理
豆粕、麸皮、水搅拌均匀,常压蒸料或加压 蒸料,完成灭菌和蛋白质适度变性,冷却3540℃。 接种培养 接种量0.5%左右培养。 (P126-12 7)
3.3.2 制曲
固体曲使用广泛,制曲方法有厚层通风制 曲、曲盘制曲、圆盘式机械制曲等。 以豆粕和麸皮为原料的厚层通风制曲工艺 流程:
3.3.3
发酵
酱醪:成曲拌入大量盐水,成为浓稠的半流 动状态。
将酱醪或酱醅装入发酵容器中,利用曲
酱醅:成曲拌入少量盐水,成为不流动状态。
中酶和微生物作用,将其中原料分解、转化、 形成酱油独有的色、香、味、体成分。
(1)发酵工艺
普遍采用的方法为固态低盐发酵。
工艺流程: 成曲→粉碎→制醅→保温发酵→成熟酱 醅
助鲜剂:肌苷酸、鸟苷酸和味精配合使用 甜味料:砂糖、饴糖及甘草。 增色剂:焦糖酱色。
(3)防霉 酱油生花: 采取合理防霉措施 (4)贮存(澄清) 改善风味和体态
§4 Other technologies
4.1 稀醪发酵 4.2 固态无盐发酵 特点: (1) 固态无盐发酵完全摆脱了食盐对酶的抑制作 用,发酵周期短,仅需56~72h,设备利用高。 (2) 蛋白质和淀粉水解较彻底,有利于提高原料利 用率。 (3)要求较高的发酵温度。 (4)酱油风味不足,香气差。
蒸煮条件与蛋白质变性
故在酱油生产中,
工厂常采用“长、高、 短”蒸料法,所谓
“长、高、短”蒸料
法即加长润料时间、 提高蒸煮压力、缩短 蒸煮和脱压时间。
(2)冷却、接种及入池
接种温度:夏天38℃,冬天42 ℃. 接种量:0.3—0.5%种曲 入池料层:30cm
(3)培养
曲料入池: 温度管理:
制曲设备 厚层通风制曲的设备主要有曲室、保温保湿设备、 曲池、通风机和翻曲机。
制曲过程中米曲霉的变化
孢子发芽期 菌丝生长期 菌丝繁殖期 孢子着生期
(4)制曲时间的确定
以蛋白酶活力达到最高为曲成熟的依据。
制曲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所应用菌种、 制曲工艺及发酵工艺而定。如中国米曲霉 (沪酿3.042)制曲周期为24h,而日本米 曲霉或酱油曲霉采用低温长时发酵,一般 为40-46h。
教学要求
了解酱油生产所需原料及预处理 熟悉酱油的酿造原理及酿造菌种 掌握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的工艺及关键操 作点 了解酱油的后处理技术及最新酿造技术
重点及难点
重点:酱油酿造原理及低盐固态法酿造酱 油技术
难点:酱油酿造过程的关键操作及控制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酱油酿造原料与微生物
2.2 microorganisms for soy sauce and their functions in brewing
酱油的酿造主要有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制 曲阶段,主要微生物是霉菌;二是发酵阶 段,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不产生真菌毒素 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 生长快,抗杂菌能力强 不产生异味
(2)发酵设备
发酵室、发酵容器和制醅机。 发酵室是容纳发酵容器的场所; 发酵容器主要有发酵缸、发酵罐和发酵池;
制醅机俗称落曲机或下池机,它是将成曲粉碎, 拌和盐水成醅,再将其送入发酵容器的一种机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