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精华版)必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s):真核细胞内所有细胞器的界膜的统称。
5、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膜内在蛋白贯穿整个脂双层,两端暴露于膜的内外表面,这种类型的膜蛋白称为跨膜蛋白。
6、单位膜(unit membrne):生物膜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低的亮层,总厚度约7nm,称为单位膜。
7、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生物膜分子结构的一种模型,该模型认为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层中。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8、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位于膜的两侧,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分子结合;只能用去垢剂分离
1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某些小分子物质直接溶于膜脂双层,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又称被动扩散。不需要膜蛋白协助,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通过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
13、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不需要耗能。
17、胞吞作用(Endocytosis):又称入胞作用,是通过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入细胞内的过程。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转运到细胞内部的运输方式
20、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紧密接触而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以及通讯连接。
21、细胞粘连(Cell adhesion):动物细胞通过细胞粘着因子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连。
22、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存在于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及腺体上皮细胞间隙腔面的顶端部。。由细胞膜上成串排列的跨膜蛋白形成嵴线,相邻细胞的嵴线相互交联,封闭了细胞之间的空隙,可防止管腔内物质自由进入细胞间隙。
23、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由细胞内附着蛋白连接细胞骨架或跨膜粘连蛋白和细胞内附着蛋白与邻近细胞的跨膜粘连蛋白、细胞外基质连接而形成的连接结构。分布广泛,可保持组织细胞之间的坚韧性。
24、通讯连接(communicatng junction):保持细胞化学信号或电信号的联系以及维持组织细胞的协调与合作等功能的连接方式。
25、黏合带(adhesion belt):相邻细胞中的肌动蛋白丝束通过钙粘蛋白和附着蛋白形成连续带状结构。分布于上皮细胞顶端紧密连接的下方。细胞间有15-20nm间隙。可抵抗机械张力,保持细胞形状和形态发生。
26、黏着斑(adhesion plaque):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形成黏合连接膜整联蛋白+纤粘连蛋白),位于上皮基底部,呈斑点状。
27、桥粒(desmosome):细胞膜之间有15--30nm的空隙,由连接蛋白与骨架纤维连接形成纽扣状或带状结构。位于上皮细胞黏合带下方。在细胞膜内侧存在圆盘状致密斑,在一对致密斑之间有中等纤维相互交织。可使细胞承受机械压力。
28、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的连接。呈现半个点状桥粒。在半桥粒处的整联蛋白与基底膜中层粘连蛋白相连,将细胞与基膜铆在一起。防止细胞在受外力时与基膜分离。
2、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密切关联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胞内囊泡。
3、蛋白分选(protein sorting) 或蛋白的靶向运输(protein targeting):细胞根据蛋白是否携有分选信
号,以及分选信号的性质,选择性地将蛋白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分选的基本原理:蛋白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序列和细胞器具有特定的分选受体。
4、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5、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6、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单位膜结构的小管、小泡或扁囊连接成的三维网状膜系统。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分布状态和数量多少在不同细胞中各不相同。合成蛋白质或脂类旺盛的细胞中,内质网十分发达。有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两种形式。
7、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一类能识别肽链的非天然解耦股,并能协助其他蛋白质多肽链进行正确折叠、组装、转运及降解的蛋白分子。它能介导其他蛋白质正确装配成有功能活性的空间结构,而本身不参与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
8、信号肽 (signal peptide):由信号密码编码,是蛋白质合成中最先被翻译的氨基酸序列,通常由18—3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可被信号识别颗粒所识别;可引导核糖体结合到内质网膜。
9、SRP(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一种蛋白-RNA复合物。能识别、结合信号肽并与RER膜上特定蛋白结合。
10、高尔基复合体或高尔基体(Golgi Complex):由单位膜围成的平行排列的扁平囊泡和周围的大泡、小泡构成的一组膜性结构,分布因细胞不同而异,有极性特点。主要是蛋白质和脂类组成,蛋白质含量低于内质网,糖基转移酶是高尔基复合体的标志酶。可分为:扁平囊、大囊泡。加工、浓缩、分选、发送内质网上合成的各种蛋白(糖基化)。还参与细胞内膜的交通。
11、囊泡(uesicae):囊泡是真核细胞中十分常见的膜泡结构,是细胞内膜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结构组分和细胞内物质定向运输的载体和功能表现形式。
12、分泌小泡(secretory vesicles):是高尔基体通过对蛋白质的修饰、加工,使其带上能被高尔基复合体网膜上专一受体识别的分选信号,进而选择、浓缩,形成溶酶体靶向的囊泡。
13、溶酶体(lysosomes):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囊泡状小体,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内部电子致密度极为不同的微小颗粒。具有高度异质性。基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膜上具有H+质子泵,溶酶体膜内存在着特殊的转运蛋白,溶酶体的膜蛋白高度糖基化。酸性水解酶为溶酶体的标志酶。
15、自噬(autophagy):溶酶体对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过量储存的糖原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衰老、破损的细胞器)等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 它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recycling system)。
16、自噬体(autophagosome):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等被双层膜包裹而形成的小体。
17、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细胞中含有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微体颗粒,又称为微体(microbody)。
18、囊泡运输:蛋白质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被包装成衣被小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种细胞器产生、脱离后又选择性地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器膜相互融合的过程。
2、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在线粒体内膜上规则排列着许多球形小体,称为基粒。由多种蛋白质亚基组成,分为头部、柄部、基片三部分。圆球形头部突入线粒体内腔中,基片嵌在内膜中,柄部将头部与基片相连接。基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也称为ATP酶复合体。
3、线粒体嵴(mitochondrial crista):线粒体内膜上向内腔突起的折叠。嵴与嵴之间的内腔部分成为嵴间腔,而由于嵴向内腔突进造成的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称为嵴内空间。
4、转位接触点(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电镜观察到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使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是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
5、膜间腔(intermembrane space):线粒体内膜与外膜之间的空间。
6、基质腔(matrix space):线粒体内膜直接包裹的空间,含有基质。
8、导向序列(targeting sequence):前体蛋白肽链的N端一段由20-80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富含正电荷的精氨酸、赖氨酸,具有识别和牵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