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地质灾害汇总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ppt课件老范

地质灾害ppt课件老范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地震、降雨、河流冲刷、风化作用等 。
人为因素
工程活动、矿产开采、土地利用变化 等。
地质灾害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
破坏基础设施、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
危害
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
02
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总结词
由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整体下滑现象。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 范围的地质信息,为地质 灾害预警和防治提供重要 支持。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在地质灾害防 治中可用于制作模型、模 拟灾害发生过程,提高灾 害预测的准确性。
加强科研与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科研项目的投 入,鼓励创新和探索。
培养专业人才
03
地质灾害的预防与应 对
建立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预警系统的应用
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征 兆,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宝贵时间, 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预警系统应用于地震、滑坡、泥石流 等多种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通过 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有效降 低灾害风险。
预警系统的构成
宣传教育的形式
宣传教育可以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多种形式进行,通 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演练等形式,使公众更 好地掌握防灾知识和技能。
制定应急预案
01 02
应急预案的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 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 处置工作。
05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

地质灾害知识点一、地质灾害的概念与类型。

1. 概念。

-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2. 类型。

- 地震。

- 定义: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

- 成因:主要是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或张裂。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 地震要素:震源(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震级(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里氏震级是常用的衡量标准)、烈度(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等有关)。

- 滑坡。

- 定义: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 成因:- 岩土类型:松散堆积层、黄土、页岩等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易发生滑坡。

- 地质构造:断裂、褶皱发育的地区,岩土体完整性被破坏,容易引发滑坡。

- 地形地貌:坡度较陡(一般大于20°)、高差大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 气象条件:降雨特别是暴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岩土体重量,降低抗剪强度。

- 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修建道路、建筑等)、蓄水(水库蓄水改变地下水位等)等。

- 泥石流。

- 定义: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 成因:- 地形条件: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 松散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地区,岩石破碎,风化强烈,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

- 水源条件:暴雨、冰雪融化等为泥石流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

- 崩塌。

- 定义: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地理地质灾害总结

地理地质灾害总结

地理地质灾害总结地理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外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地理地质灾害进行总结,以期增加对灾害的认识,促进预防和减轻灾害的能力。

1. 地震地震是一种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产生的振动现象,常常造成巨大破坏。

地震的发生与板块运动有关,可以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直接破坏,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土壤液化、海啸等。

为减少地震灾害,人们可以通过建设抗震建筑、加强震后救援等手段来增加抵抗力。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和火山气体的排放现象,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火山喷发不仅释放出岩浆和熔岩,还会产生火山灰、火山弹等物质,对大气、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引发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

预测火山喷发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监测地震、气体排放、地表变形等指标,可以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3. 滑坡滑坡是指在斜坡上,由于重力作用、水分影响等因素导致土壤和岩石向下移动的现象。

滑坡往往造成山体塌方、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滑坡的发生和防治同样重要,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评估、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加固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风险。

4.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和岩石组成的含水流体,沿山坡迅速流动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冲击力强等特点,对房屋、农田、交通设施等造成严重破坏。

预防泥石流的关键在于加强山区植被的保护,有效固定土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5.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针对地质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及时掌握灾害的发展趋势。

其次,加强灾害防治规划和建设,包括抗震建筑、防滑措施、植被保护等。

此外,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也非常重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

常见地质灾害ppt课件

常见地质灾害ppt课件
第八组
(二)治理措施 1、排水 (1)排除地表水:截水沟和明沟系统
第八组
(2)排除地下水:设置各种渗沟和盲沟 • 截水盲沟:设置于滑坡体5m以外的稳定地段,与地下水流向
垂直,一般呈环状或折线状布置,目的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 范围以外的地下水。 • 支撑盲沟:是一种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的工程措施,对于滑 动面埋藏不深、滑坡体有大量积水和地下水分布层次较多, 难以在上部截除的滑坡,可考虑修建支撑盲沟。
第八组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一)形成条件 1、下滑力超过抗滑力。2、形成一个贯通的滑动面。 (二)影响因素 1、斜坡外形:斜坡的存在,使滑动面能在坡前缘临空出露,这是滑坡产生的先决条件。不同外
形的斜坡,直接影响着斜坡内部应力的分布,使斜坡失稳,当斜坡越陡、高度越大,斜坡中、 上部突出,下部凹进,且坡脚处无抗滑地形时,越容易产生滑坡。 2、岩性条件 易遇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岩中发生滑坡,如: (1)第四纪的各类堆积物、沉积物。 (2)砂岩、页岩和泥岩互层,煤系地层(R、K、J)。 (3)石灰岩、白云岩与页岩、泥岩互层(C)。 (4)泥质岩的变质岩系,如千枚岩、板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 (5)软质或易风化的凝灰岩。
第八组
2、按滑坡的动力学特征分:
推移式滑坡
平移式滑坡
பைடு நூலகம்
牵引式滑坡
牵引式滑坡:滑体下部先变形滑动,上部失去支撑后而变形滑动形成的滑坡; 推动式滑坡:滑体上部先滑动,挤压下部变形滑动形成的滑坡
第八组
3、按滑坡体物质组成分类 1)堆积层滑坡:指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滑坡,包括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人工堆积层等,
第八组
(三)拦截 1、拦石墙; 2、拦石网:钢轨拦栅、柔性防护系统; 3、落石槽、落石平台。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CATALOGUE目录•地质灾害概述•地质灾害主要种类•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成功案例及经验分享CHAPTER地质灾害概述自然灾害的一种人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定义人员伤亡灾害发生时,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农作物、牲畜等生产资料丧失,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CHAPTER地质灾害主要种类定义成因危害030201山体滑坡定义成因危害泥石流成因地面塌陷的成因包括地下水位下降、溶洞坍塌、地下工程活动等。

定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危害地面塌陷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地面塌陷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质环境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实施工程防治: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加固斜坡、修建拦沙坝、回填塌陷坑等。

针对以上地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 加强科普宣传3. 推进生态修复CHAPTER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调查与监测规划设计优化植被恢复与生态保护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制定救援力量建设预警系统建设应急措施1 2 3稳固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工程治理措施CHAPTER成功案例及经验分享案例一:四川雅安地震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快速响应,全面恢复。

四川雅安地震后,政府迅速组织专家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科学制定灾后重建计划。

通过加大投入,快速推进重建工作,全方位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活和经济活动。

经验分享与启示重视科学评估与规划•科学决策,精准防治。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应重视科学评估与规划的作用。

通过专业团队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确保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WATCHING。

地质灾害课件

地质灾害课件

地质构造
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容 易改变岩土体应力分布, 导致岩土体失稳,引发地 震、崩塌等灾害。
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如削坡、填沟等, 可能破坏自然平衡,增加地质灾害发 生的风险。
矿产开采
土地利用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过度开发、滥砍 滥伐等,可能破坏自然植被,降低土 壤保持能力,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 险。
地质灾害的危害
Hale Waihona Puke 010203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 亡,特别是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
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会破坏房屋、道 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 成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会破坏自然环境 ,如土地、森林、水资源 等,影响生态平衡。
地质灾害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
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但 分布不均。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 杂,容易发生多种地质灾害。
03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监测方法与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感设备, 对地质灾害区域进行高精度、大
范围的监测。
地面监测
通过在地表或地下安装传感器、测 量仪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地质参数 的变化。
钻探技术
通过钻探获取地下岩石、土壤等样 本,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预测 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预警系统建设
信息发布制度
制定完善的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信息发 布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信息传播途径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地质灾害信息,包括政府官方 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
0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与建议
预防措施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01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预测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课件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课件
目录
• 地质灾害概述 • 山体滑坡 • 泥石流 • 地面塌陷 • 地震灾害 •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01 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定义 01 02
地质灾害类型
山体滑坡
泥石流
地震
火山喷发
地质灾害分布
在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南、 西北和华东地区,其中四川、云南、 贵州等省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02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类型
山体滑坡成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山体滑坡防治
加强监测
排除地表水 减重与加载
山体滑坡防治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
修筑挡土墙
植树造林 加强管理
03 泥石流
泥石流类型
01
02
03
暴雨型泥石流
冰雪融化型泥石流
人为型泥石流
泥石流成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泥石流防治
加强预警监测
植树造林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减少恐慌和盲目行动。
制定防震减灾预案
根据地震灾害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震减灾预案,明 确应急组织、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医疗救治等方面的职 责和措施。
加强建筑抗震设防
对重要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进行抗震设防,提高其抗震能 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地下开采、工程建设等对地下岩土体的破坏。
地面塌陷防治
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加强环境保护等。
05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类型
构造地震
人工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地震灾害成因
构造地震 陷落地震
火山地震 人工地震
地震灾害防治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火山灾害等。

我国西南地区由于构造活跃、地形复杂、降水丰富,因此地质灾害多发。

下面将对各类主要地质灾害依次介绍。

一、地震灾害构造运动导致岩层产生弯曲、变形,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岩层会突然断裂或错位,并将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导致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按照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等。

地震常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全球最主要的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位于这两大地震带之间,且内部断层多,因此地震灾害多发,华北、台湾、青藏、新疆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常采用震级、烈度、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等描述地震。

二、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其主要形成条件如下:(1)地貌条件:斜坡(10-45度);(2)岩性条件:结构松散,抗剪强度低的岩土体易发生滑坡;(3)构造条件:具有节理、断层等构造面时易发生滑坡;(4)地下水:能降低抗剪强度强度;(5)触发条件:地震、暴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等。

崩塌是指陡峭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崩落的现象。

崩塌的主要形成条件如下:(1)地貌条件:陡峭的地形(大于45度);(2)岩性条件:岩石坚硬;(3)构造条件:具有节理、断层等构造面;(4)气候条件:日较差、年较差大,易发生物理风化等;(5)触发条件:地震、暴雨、冰雪融化等。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融水等激发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发生的基本条件包括:(1)地貌条件:地形陡峭;(2)物质条件:丰富的松散堆积物;(3)水源条件:水源充足、多暴雨。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西南地区多发。

三、火山灾害火山灾害是指由火山喷发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灾害,通过熔岩流、碎屑流、火山灰、有毒气体等方式致灾。

全球火山的主要分布带包括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东非火山带等,火山和地震一样常沿板块交界处分布。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锚固工程
利用锚杆、锚索等对不稳定岩体进 行固定,提高其稳定性。
滑坡治理工程
通过削坡减载、压脚、挡墙等方式 ,对滑坡进行治理。
非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01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增施
02
制定相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等,规范人类活动,保护地质环
境。
监测预警
03
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出现的灾害
水等措施,以增强地面的稳定性。
地裂缝
总结词
地裂缝是一种由地质变化引起的地表裂开 的现象。
VS
详细描述
地裂缝是指地表上出现的长条形裂开现象 ,通常是由于地壳运动、地下水位变化或 其他地质变化引起的。它可能会造成土地 侵蚀、地面沉降等问题,对建筑物和农作 物等造成损害。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勘 探、控制地下水位、修复裂开的地表等措 施,以减少地裂缝造成的损失。
某山区山体滑坡的防治案例
总结词
成功实施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有效减少了山体滑坡的发 生,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详细描述
该山区存在大量松散堆积物和不良地质体,易发生山体滑坡。通过实施护坡加固 工程、排水工程和植被恢复等综合措施,有效减少了山体滑坡的发生,降低了灾 害风险。同时,加强了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
泥石流
总结词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地震或火山爆发引发的突发性的洪流。
详细描述
泥石流是指大量泥沙、石头和水流混合在一起,沿着山坡迅速流动的现象。它通常发生在山区,特别 是在降雨或地震期间。泥石流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可以摧毁房屋、道路和农田。防治措施包括植树造 林、清理河道、加固建筑物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的破坏。
03

《常见地质灾害》课件

《常见地质灾害》课件

《常见地质灾害》PPT课 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 地震以及火山。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们的成因、特征和防范措施。
简介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导致的地球表面的破坏性事件。它们可以严重破坏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因此了解地质灾 害及其分类非常重要。
滑坡
滑坡是地表土壤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向下运动的现象。滑坡的成因 包括降雨、地震和人类活动等。了解滑坡的类型、特征及防范措施对减少灾 害风险至关重要泥沙和水混合物沿山坡迅速流动的现象。泥石流具有高速度和破坏性,对 居民和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崩塌
崩塌是指山坡或岩石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垮塌的现象。崩塌的成因包括降 雨、地震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了解崩塌的类型、特征及防范措施对减少灾害 影响至关重要。
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因地壳运动引起的震动现象。它们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可以 导致房屋倒塌、土地沉降和火灾等。了解地震的成因、震级和防范措施可以 帮助我们降低灾害的风险。
火山
火山是地球表面的通道,可以释放地下岩浆、烟尘和气体。火山喷发具有巨 大的能量和破坏力,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了解火山的成因、特征及防 范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潜在的火山灾害。
总结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深入了解常见地质灾 害的特点、危害及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我们的环境。

地理必修件地质灾害

地理必修件地质灾害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破坏地表植被, 导致水土流失
破坏地下水系 统,影响水质
和供水安全
破坏生态系统 平衡,影响生
物多样性
破坏自然景观, 影响旅游和休
闲活动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监测网络:在地 质灾害易发地区建立 监测站点,实时监测 地质变化情况
加强预警系统: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如卫 星遥感、无人机等, 提高预警精度和速度
应对措施:政府、企 业和居民采取紧急救 援、疏散群众、修复 基础设施等措施,减 轻灾害影响。
某地区地震案例分析
地震时间、地点、震级
地震的原因和机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震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THANKS
汇报人: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地质灾害灾害预警信息,
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开展防灾演练,提高 公众的应急处理能力
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社区和基层组织 建设,提高公众的防
灾意识和组织能力
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治
加固建筑物: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防止倒塌 修建防洪堤:防止洪水泛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及时预警
泥石流
定义:由于降水等因素,在沟 谷发育地区,挟带大量固体物 质的特殊洪流
危害:破坏房屋、道路、桥梁 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成因:降水等因素,导致沟谷 发育地区土体松动,形成挟带 大量固体物质的洪流
预防: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 警,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挡 土墙、护坡等,减少灾害损失。
地震
某地区滑坡案例分析
滑坡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滑坡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 因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措施
完善监测系统
在易滑坡区域设置监测设备,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滑坡风
险。
提高土壤质量
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和增加植被 覆盖等方法提高土壤质量,防
止滑坡发生。
工程防护
在关键区域实施工程防护措施 ,如修建挡土墙、加固土壤等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01
02
03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 策,鼓励和促进环保产业 发展。
0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震防治措施
预测预报
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时获取 地震信息,为预测预报提供科
学依据。
工程性防御
通过建设地震预警系统、加强建 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等措施,提高 工程设施的抗灾能力。
非工程性防御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应急预案 ,完善灾害处置体系,提高公众应 急自救能力。
火山喷发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地质灾害概述 • 地质灾害种类 •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地质灾害预防与监测 •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置
01
地质灾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引起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环 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和过程。
分类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裂、地面塌陷、水土 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
警信号。
05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处置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确定应急预案的制 定原则和依据
明确应急预案的实 施范围和责任主体
完善应急预案的组 织体系和流程
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的建设
建立专业救援队伍 加强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
提高救援队伍的装备水平

地质灾害资料

地质灾害资料

山体灾害预防预测系统所谓地质灾害,简而言之,就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按致灾速度可分为突发性和缓变性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的属性与特征地质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与地质灾害的动力过程有关的各种自然特征,如地质灾害的规模、强度、频次以及灾害活动的孕育条件、变化规律等。

社会经济属性主要指与成灾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经济特征,如人口和财产的分布、工程建设活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防灾能力等。

由于地质灾害是自然动力作用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故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地质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地质灾害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产物,主要是地壳内部能量转移或地壳物质运动引起的。

从灾害事件的动力过程看,灾害发生后,能量和物质得以调整并达到平衡,但这种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地球的不断运动,新的不平衡又会形成。

因此,地质灾害是伴随地球运动而生并与人类共存的必然现象。

然而,人类在地质灾害面前并非无能为力。

通过研究灾害的基本属性,揭示并掌握地质灾害发重复、发展的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报和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就可以对灾害进行有效的防卸,从而减少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地质灾害的随机性和周期性地质灾害是在多种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其影响因素更是复杂多样。

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地表形态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是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地质灾害是复杂的随机事件。

地质灾害的随机性还表现为人类对地质灾害的认知程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更准确地揭示了地质过程和现象的规律,对地质灾害随机发生的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地质灾害

高中新教材地理课件必修地质灾害
分类
根据地质灾害的性质和成因,可 将其分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类型。
地质灾害的危害
01
02
03
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往往突然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给人们的 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会破坏房屋、道 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生态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会导致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 题,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 影响。
实时监测和预警。
GIS技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质 灾害的空间分布、危险程度等进行 评估,为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现场监测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设置监测点,通 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地质环 境参数,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情况。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与手段
工程治理
对潜在的地质灾害体进行 工程治理,如加固山体、 修建挡土墙、排水工程等 ,以防止灾害的发生。
火的概念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气体和碎屑通 过地壳的断裂喷发到地面上,或者地 下的岩浆腔体形成的自然地质现象。
火山的类型
根据火山活动的特点和形态,火山可 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 。
火山的形成与喷发过程
火山的形成
火山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通常在地壳的薄弱地带或者板块边界处形成 。
序。
紧急疏散
在灾害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疏 散到安全区域,确保人员生命安
全。
现场救援
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进 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道路抢 通等救援工作。同时,协调相关 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技术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火山的喷发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貌过渡带,地形切割强 烈,山地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水 土流失分布广泛,灾度也高;(中部地区)
西北诸省土地荒漠化作用强烈; 东部平原除土地盐渍化外,地面沉降、 岩溶塌陷、地裂缝广泛发育,沿海诸省, 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强烈发育。
13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
3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灾变:如果某种地质过程仅
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并没有破
坏人类生命财产或影响人类的生 产、生活环境,只能称之为灾变。 区分地质灾害与灾变
4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质灾害分类
地质灾害的灾种范围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是把由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 都划归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泥石流、 滑坡、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部分 洪水灾害、海岸侵蚀、地下水水位升降、
人为地震:主要有水库地震、
深孔注水地震和爆破地震等。
18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二)地震的类型
1.构造地震
地壳运动过程中,在地壳不同部 位受到力的作用,在构造脆弱的部 位容易发生破裂和错动而引起地震, 这就是构造地震。全球90%以上的地 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主要由断层引起。 由内能转化为位能(柔性变形和断 裂),再转化为动能,最后释放能 量的过程。
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缓慢性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土 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 等。
9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 (二)地质灾害特征
1.地质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
地质灾害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产物,是地壳内部能
量转移或地壳物质运动引起的。 2.地质灾害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周期性(地质作 用的周期性) 3.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进性
20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美国里道特火山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港口城市安克雷奇西南约 180公里处,海拔超过3000米
21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里道特火山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989年12月,喷发共持续了约 4个月
22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二)地震的类型
8.2 地震灾害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 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动力作用下产 生构造活动而发生弹性应变,当应
变能量超过岩体强度极限时,就会
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的破裂面发生错 动滑移,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突
然释放并使地壳振动而发生地震。
14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一、地震活动概述
(一)地震波
纵波又称初波(P波,Primary Wave), 固体或液体介质。
水土环境异常与地方病、矿井突水溃沙、
岩爆、煤与瓦斯突出、冻土冻融、水库淤积、 水库及河湖塌岸、水库渗漏、特殊土类灾害、 冷浸田等近30种灾害。
5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质灾害分类 二是仅限于以岩石圈自然地质 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灾 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 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特殊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第八章
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概述
二.地震灾害
三.火山喷发灾害
四.斜坡变形破坏地质灾害
五.岩溶地面塌陷
六.地裂缝
1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8.1 地质灾害概述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内涵
定义 :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
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
土类灾害等十几种。
6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特征 (一)地质灾害分类 a.按空间分布状况分:
地面地质灾害 地 质 灾 害 陆地地质灾害 地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 海底地质灾害 水体地质灾害
7
b. 按 灾 害 的 发 生 原 因
8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C、按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
19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二)地震的类型
2.火山地震
主要是由于地下岩浆的冲击或强烈爆 炸产生断层并导致地层的移动。
位于现代活动火山带上的意大利、日 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及堪察加半岛等最容 易发生火山地震。 特点:震源常局限于火山活动地区, 震源深度一般不超过10km,地震震级较小, 影响范围不大。火山地震数量不多,约占 全球地震总数的7%。
11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6.地质灾害的区域性 7.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
8. 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9.地质灾害人为成因的日趋显著

10. 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 切性
12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东西分区、南北分带: 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寒冻作用普遍,冻 胀、融沉、泥流、雪崩等灾害发育;(高原区)
4.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
5.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
10
四川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影响或持续10年
• 2009年2月11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 宋广齐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会议上:强 烈地震使极重灾区的山体普遍受到破坏, 一些山体开裂的裂缝延伸长数百米,大 量崩塌、滑坡积累了数十亿立方米的松 散沉积物,地震灾区的一些滑坡、崩塌 体、危岩体目前仍处于高位、高危状况, 具有突发性强,势能大,摧毁力强,影 响范围广的特点,可造成巨大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体波
横波又称为次波(S波,Seconda,水平面上作水平振动;
面波
瑞利波(Rayleigh wave),垂直的平 面内作椭圆运动,与P波的辐射有关。
15
16
地震波监测结果示意图
17
(二)地震的类型
按原因:
天然地震:主要有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
累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 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特点: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 和渐变影响持久。
2
《环境地质学》第八章 地质灾害
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内涵 地质灾害的内涵:
致灾的动力条件:地质作用包括内动力地
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人为地质作用。
灾害事件的后果:只有对人类
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