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制度体系独具特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多种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封建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是中国古代最长久、最为典型的政治制度,由君主、贵族和百姓构成。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享有特权,而百姓则从属于君主和贵族。

1. 朝廷制度:中国古代政权的核心机构是朝廷。

朝廷由君主领导,设立诸如丞相、大臣、御史等职位。

这些职位分工明确,负责管理国家的政务、司法和军事。

朝廷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基本框架相似。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于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乡试,殿试是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乡试则是在地方上进行的考试。

科举制度有效地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为官员选拔提供了公正的渠道。

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基于封建家族和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封建等级制度。

1. 家族制度:家族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族是由同一血统的人组成的基本单位,具有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约束力。

在家族制度下,血脉关系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要。

2. 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等级制度,社会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等级制度限制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和流动,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体系。

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财富主要来源于土地和农业生产。

1.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归属主要有皇权、官府、贵族和农民土地四种形式。

土地往往是由贵族和官府所有,而农民则以租佃的形式使用土地。

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阶层的发展,并为贵族和官府垄断了大量资源。

2. 募役制度:募役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征兵制度,在国家需要时,向农民征召士兵。

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793年,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 货物以通有无”,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
1、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 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2、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 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发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商君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全家罚为官奴 )。”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 需要发展农业以巩固经济基础。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表现: 战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西汉—唐朝: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
汉景帝经常对下臣们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
和丝麻。”
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 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 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 机户。
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机户:出资经营 机匠:计工受值
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请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出资
雇佣③
充足资金的作 经营 手工工场 劳动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一套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案一套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预习导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灭商,建立周朝,史称。

2.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内容:(1)核心和对象: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和,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权利和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和的义务。

分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的独立性。

同时,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实行再分封。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

”作用:加强了,扩大了,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西周成为一个延绵数百年的强国。

西周的分封制的特点: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分封对象多样化,以周姓王室贵族为主;周天子享有至尊权威;土地、义务是天子、诸侯的纽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西周的宗法制度: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作用:宗法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宗法制特点:核心是制,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教材整合与合作探究】一、夏商的政治形式1.夏朝(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启始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商朝建立后,也采用世袭制,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两种世袭方式2.商代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3.夏商政治特点:(1)建制: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地方封伯、侯(2)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3)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及灭亡(1)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相关推荐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一、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1.秦朝:①建立皇帝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③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统治(限制了文化思想的发展,使得大量文化典籍失传);④统一文字,最初使用小篆,后推广隶书。

2.西汉:①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②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造成知识分子的思想被毒害)。

4.元朝:①实行行省制度。

在中央设置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②设立宣政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西藏和琉球、澎湖列岛。

5.明朝: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②设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③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6.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注意】中国古代地方三大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古代重大经济决策与调整1.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兴修水利工程灵渠等。

3.西汉时,汉武帝规定货币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

4.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①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出现“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开垦荒地。

多次下令减免赋税和徭役等。

③唐玄宗下令整顿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出现“开元盛世”。

6.宋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居粮食产量首位。

陶瓷生产进入新阶段,出口海外,被誉为“瓷之国”。

四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7.元朝:忽必烈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开凿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秦汉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秦汉

⑥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 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⑦表现:
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
1.(2012· 浙江文综历史·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 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 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 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06-1368
1368-1644
1636-1912
1912 1949
南北朝 420-58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的国家政治 制度(夏商周)
夏商形成王位世袭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秦)
确立皇帝制
建立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完善(隋唐)
使用者
2.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 贡赋; 耕作者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3、先秦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一览
原始社会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约前2070年 奴隶社会时期:约前2070年——约前476年 封建社会时期: 约前475年——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 社会主义社会时期:1949年——至今
分封制
(重点)
特点 作用 破坏 内容 特点 作用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0· 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 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 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 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c
6.(2010·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 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 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7.(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 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 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 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 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 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 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上述三节整合如下:(一)、秦朝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前3世纪末),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另外:北击匈奴,收河套,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南修灵渠,统岭南,设郡县;治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修五尺道)。

(注意落实到地图 P9)2.疆域:北到长城,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二)、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表现为皇权至上、独裁专断;其消极作用主要;中央集权: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听命于中央;其积极作用主要;2、原因:经济基础:自然经济;思想来源:法家思想3、基本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具体表现:(1)中央权力机构:(皇权和相权的关系)①秦: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丞相有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②汉:内外朝制度:内朝决策,外朝执行③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2、六部: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探究: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制的?a、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b、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④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⑤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即永乐帝)设内阁职权及特点: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机构;无实权,不能统率六部;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地位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精讲与点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精讲与点拨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六大专题整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点拨〗宗法臸与分封臸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臸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臸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臸,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臸是以宗法臸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臸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点拨〗三省六部臸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臸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臸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臸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臸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臸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臸,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臸;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点拨〗宋明清加强君主专臸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臵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臵军机处,君主专臸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点拨〗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臸(西周)、郡县臸(秦)、郡国并行臸、文官知州通判臸(宋)、行省臸(元)等重要臸度。

(2)由分封臸到郡县臸,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臸到行省臸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导航]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主干核心知识]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天文学:《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_ 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的张衡:地动仪、水运浑象仪。

唐代的僧一行: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测定的黄赤交角值极为精确;编制的《授时历》是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数学:东汉时期《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计算圆周率.3、农学:北魏贾思勰所著的《》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明代编写的《农政全书》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医学:①《》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③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④代表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书中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5、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的《》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药: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②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①战国时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演变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历史中国经济 知识点

历史中国经济 知识点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a a)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弪营自主权。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其特点(b b)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1)形成: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1985年海南岛)、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 4-)、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和开发上海浦东地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的过程。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
, (1)含义:“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潮流。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安徽、四川是全国首先试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试题(1)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选择题1.(2017·怀化中考)春秋时期的政治局⾯是“永乐征伐⾃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省制2.(2017·泰安中考)下图是四⽅古印⽂,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推⾏分封制④秦朝统⼀了⽂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6·聊城中考)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少其⼒。

⼒少则易使以义,国⼩则亡邪⼼。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主张的是(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三州部”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4.(2017·临沂四模)“⾃古男⼈掌朝纲,谁料⼥杰作俊贤。

重拳击碎贪腐吏,⽟⼿托起清廉官。

”赞扬了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的政绩。

后世称赞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2017·黄⽯中考)2017年是我国恢复⾼考40周年,⾼考制度有利于国家⼈才的选拔。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明史》⾥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能登⼊仕途的现象。

”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 D.科举制6.(2017·青岛中考)《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这⼀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扩⼤六部权⼒ B.改⾰丞相制度C.扩⼤地⽅权⼒ D.加强君主专制7.(2016·⽆锡中考)三峡⼯程是当今世界最⼤的⽔利⼯程。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详解】1、分封制:(商-西周-春秋)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保证周王室的稳定对象:同姓亲族(主体)(晋、燕、卫、鲁)、异姓(功臣[齐]、姻亲、殷商降族[宋]、先代贵族)权利与义务:周王对诸侯授土、授民;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作用:使周人势力X围扩大;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2、宗法制:目的:(主要原因)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3、礼乐制度:推行和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②秦朝正式建立中央:皇帝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长官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丞相太尉(三公)太尉:协助皇帝管理政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九卿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地方:郡县制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秦朝全面推行。

郡县的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意义:巩固了统一,维护了社会安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分工细密,各司其职,军政大权由皇帝一人操纵(2)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

(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③西汉巩固(“汉承秦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总结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第二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要点】‎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形成1.‎原始农业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生产工‎具为石斧、‎石锛;用火‎焚烧;土地‎只播种一两‎年,再更换‎土地耕种(‎2)“石器‎锄耕”阶段‎:用耒耜松‎土,提高挖‎土效率;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因‎其比较贵重‎,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开始‎有小件农具‎。

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时‎期牛耕逐步‎推广。

从此‎,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日‎臻成熟。

‎2.隋唐时‎期:(1)‎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2)水‎稻育秧移栽‎技术普遍采‎用。

(3)‎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3.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全‎面成熟。

(‎1)北方出‎现中耕农具‎耧锄。

(2‎)江南精耕‎细作技术更‎为成熟。

(‎3)稲麦复‎种制推广(‎4)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

4.‎明清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继续发展‎。

(1)黄‎河流域形成‎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长江流‎域发展一年‎两熟制。

(‎2)大量新‎品种培育出‎来。

(3)‎从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

(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5)施‎肥技术发展‎。

(6)套‎耕出现。

‎(三)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赐‎诸侯,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3.封建‎土地所有制‎:(1)封‎建国家所有‎制。

(2)‎地主土地所‎有制。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 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异: 在中央上,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宋太祖分割宰相的军权、 财权和行政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通过推恩令、设刺史等来削弱王国势
力;宋太祖则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将地方精兵、财权、 行政权收归中央。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 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BC2070年— BC476年)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BC221年 — AD1912年)
夏、商、周

清朝
能大致说出古代中国有那些政治制度?
先秦
西周建立 分封制 宗法制 早期政治制度 特点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 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 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 加强民族交流等。 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 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 原因。 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占主导,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因素占主导。
重点与热点
学案1
题点 4
“封建制度”≠“封邦建国”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 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 的社会制度; 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 是周王在保证周 王室强大的条件下, 将亲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等分派到各地, 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始兴县城南中学中国历史综合练习

始兴县城南中学中国历史综合练习

中国历史综合练习(五)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在中国最早建立皇帝制度的是谁?他为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2)西汉时,为加强思想控制,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3)隋朝为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而实行了什么制度?(4)明朝为加强对臣民的监视设立了哪些特务机构?(5)清朝时,为加强思想文化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共同影响?(6)我国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是在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对外政策实行什么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哪次革命运动结束了我国两多千的封建帝制?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

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在中国开始了一场运动。

这场运动不仅兴办近代企业,还创立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它开设了英文、法文、天文、算学、化学、物理等课程,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学校。

材料四: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下,聘请了陈独秀、李大利、胡适等一批思想活跃的教授。

北大校园各种社团、刊物风起云涌,思想在自由流淌,对全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材料五: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备会议审议通过《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问题一: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特是谁?(1分)材料一的繁荣局面指的是什么?(1分)问题二: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本在教育方面的措施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中?(1分)这一历史事件对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1分)问题三:材料三中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1分)写出这场运动的两名代表人物(2分)。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政治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经济、思想、文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包括古代王朝更替。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统一、各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

农民战争等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1.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某某推选首领的制度。

2. 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 建立: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确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③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 发展和演变:①西汉时汉武帝在汉景帝“削藩”的基础上,又颁布“推恩令”;后来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的爵位,彻底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

除此之外,汉武帝宣传“大一统”思想,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并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②隋朝时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采用,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另外,唐朝还进一步完备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可以凭借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从而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③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北宋时,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并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管理地方政事;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编选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北宋政府把地方的军、政、财权都收归了中央,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了割据局面的出现。

中学历史教案: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中学历史教案: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中学历史教案: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而政治则是经济的服务者。

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有其特定的形式和特征,从古代的农业经济和奴隶制度开始,直到封建社会的出现,都体现了它独特的经济和政治特征。

一、古代社会的农业经济古代社会的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型经济组织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以集体性的农业劳动和生产为基础,土地永久被占有,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王室所有。

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是非常原始和落后的。

农业生产的手段主要是耕牛、耕牛和木耙等原始的农耕工具,而农民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缺少对技术的掌握,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古代农业经济的维持是以租庸调制为主要模式的一种经济方式。

租庸调制是一种以地租和劳役为主的土地征税制度,全国的农田都归皇帝所有,一般情况下,该征税制度要求农民把田地的20%让给地主并由地主耕种,而农民还需要交纳一定的税金。

劳役则是要求农民为地主、官府定期性地完成一些工作任务,由此换取相应的减免税负。

租庸调制的存在导致农民的负担非常重,生活贫困,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二、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奴隶制度是古代社会最为鲜明的政治和经济特征之一。

在古代社会,奴隶制度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某些方面取代了部落制度,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

奴隶制度的出现和发展是古代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存在和发展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奴隶制度的发展和存在表明了古代社会发展的一定程度,它是古代社会长时间发展和演变的结果。

三、封建社会的出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代社会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变革与迭代。

封建社会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社会的一次重大变革,也表明了政治和经济的角色具有一种崭新的形式。

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政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1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1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
中考链接
(2021·济南)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
B 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二、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
历代发展 农业的措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3)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农业生产 (4)唐朝: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5)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修建水利设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完成统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了大一 统局面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北魏孝文帝改革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辽、宋夏、宋金并立;回族形成;经济重心南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皇权加强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康乾盛世;资 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政策
基本规律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逐渐转移的。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往往是在国家 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魏 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 金对峙时期等)。 (3)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临安,对江南地 区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复习笔记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历史数轴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考点详解考点一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一)夏朝的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

2、特点: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二)商朝政治制度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1)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2)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3、特点:(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4)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影响: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2、宗法制(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黄仁宇、汤因比、余秋雨、唐欣等人喜欢宋朝 的原因有哪些? ( 3)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正确评价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方法。
在中国封建社会, 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 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 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的 选官制度。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 举后直接授官 , 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 “ 轨德立化” 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以来, 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 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 权贵子弟 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 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 五经”。 明朝科举还 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 段落划分, 都有严格的规定, 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称为“ 八股文 》 七年级上 (1 ) 根据材料一, 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什么。 ( 2) 根据所学知识, 指出为改变材料二中的弊端,隋朝时创立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 唐太宗又是怎么 完 善 这 一 制 度 的? 这 一 制 度 的 创 立 有 什 么 意义? (3)根据材料三, 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造成了什么样 的负面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 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水利工程 重心
先秦
西汉 唐朝 战国 秦朝 隋朝 宋朝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引进葡萄、胡萝卜、核桃、苜蓿等
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明代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清代不断推广种植。
— 摘编自《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等
( 1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各题。 ①补充完成下列“ 中国古代 9 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先后顺序” 示意图。
秦→A→东汉→西晋→隋→唐→元→B→清 ②材料中提到的“ 唐初盛世” 包括贞观之治、 唐高宗及武则天统治时期和( ) 盛世等 。
③完成下列关于“ 秦朝、 隋朝和元朝的相似点” 表格
海外贸 易
宋、元 明、清
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号外贸易;南宋时期,福州、泉州 是大商港。
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 朝时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贸易
2、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 (2)统治政策的调整 (3)民族交往密切 (4)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5)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测一测 1、“ 北方人的南迁 , 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 ,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 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这则材料说 明的是 ( ) 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2、“ 苏湖熟, 天下足”“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 A. 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 西晋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髙潮 C. 江南经济繁荣, 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D.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之后秦朝结束 了这一局面,出现了秦汉的大一统。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然这 一时期也出现过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出 现了隋唐的大一统局面。 (3)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大分裂时期, 之后元朝统一全国,出现了元明清的大一统。
元朝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这是加强中央集 发展 权的新举措。
明、清
顶峰
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 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2、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和大一统时期
每一个朝代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独特文明。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 2 000 多年, 出现了9 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 先后出 现过 3 次公认度最高的“ 盛世” 即西汉初盛世 , 唐初盛世, 以及“ 康雍乾” 的 清朝盛世 , 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看待, 不 能过分夸大其历史影响。 其实, 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 , 对中国历 史的影响同样巨大 , 比如秦朝、 隋朝和元朝 , 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A 形成了禅让方式 B 稳定了社会秩序 C 实现了土地分封 D 扩大了国人利益
2、《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狩猎.....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
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周后对周天子有
什么义务( )
A 纳贡
B 朝觐
C 作战
D 分封
3、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 )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和经济
01 中国古代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时期 战国
发展状况
具体措施
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 萌芽 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 建立 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商业
宋、元
商业繁荣;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大都既是政治 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明、清
商业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形成了晋商和徽商等大的商帮,江苏 松江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汉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岛
西汉 隋、唐 北宋
巩固 完善 加强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实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确 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
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 制度进一步加强。
全国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其中太湖流域成为全国著名的粮仓。
(2)手工业、商业及海外贸易的发展
时期 概况
唐朝 唐三彩代表了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手工业
宋、元 明、清 唐朝
瓷器畅销世界,景德镇被誉为“瓷都”,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棉纺织业从南向北推广,出现一大批棉纺织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清代南京的 丝织业后来者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以青花瓷著称 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市、坊分开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明朝
4、2002年6月出图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
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
A 全面推行郡县制 B 统一了度量衡 C 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02 中国古代经济
1、古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
时期
先秦
汉朝
作物
唐朝
北宋
明清
工具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消极作用:皇权的膨胀、扼杀社会创造力,减缓社会发展步伐,是 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测一测
1、西周时期,举行仪式作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富足试用了
高规格的力气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有骨耜等,商周有少量青 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
出现新式耕种工具——耧车
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秦国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修灵渠,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隋炀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材 料 二 美 国 密 歇 根 大 学 历 史 学 家黄仁宇在《 中国大历史》 中写道:“ 公元 960 年宋代兴起, 中国 ’好像进入了现代, 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货币之流通, 较前普及。 火药之发明 , 火焰器之使用 , 航海用之指南针, 天文时钟, 鼓风炉, 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 都于宋代出现。”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 如 果让我选择,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曾说过: “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 中国作家唐欣则出版了《 我愿意活在宋朝》 的大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