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优秀教学案例(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案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将围绕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
2.消化液在消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3.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
4.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饮食心得,探讨如何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他们认识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食物消化与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关键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掌握唾液、胃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的作用。
3.掌握食物消化与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能够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分析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第1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3.强调消化系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爱身体健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深入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2.教学策略: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从食物消化到营养物质吸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对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通过图解、模型、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消化系统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如“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值”、“食物纤维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等,完成一份小组研究报告。
-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并录制视频,分享给全班同学。
5. **个人反思总结**:
-写一篇反思日记,总结自己在学习消化和吸收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和感悟。
4.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部分学生对实验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热情,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学生们对生活中的饮食与健康问题较为关注,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本章节的兴趣。但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1课时(教案)
观察图片中的变化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我们吃的食物,需要在消化系统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消化和吸收都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1.消化管的组成及功能
由于构造和作用的不同,消化管(又称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管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等功能。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食物消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重点
1.消化腺种类、分布和主要功能;
2.消化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3.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难点
唾液腺
唾液
口腔
含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
胃腺
胃液
胃
含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
肝脏
胆汁
小肠
不含消化酶
肠腺
肠液
小肠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胰腺
胰液
小肠
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二、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进入消化管的个食物为什么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呢?
1.消化的概念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
2.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1)原理
①尿糖试纸:可用于检测糖尿病,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试纸就会发生颜色变化。
②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一个特性。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四单元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优秀教学案例共两课时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食物消化过程的动画,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详细介绍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3.通过实物展示和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4.引导学生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和分享。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的表现。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2.强调消化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膳食的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膳食?如何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和课堂所学,总结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并思考如何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2.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积累和整理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吸收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消化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8.2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4、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
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归纳总结,引入新课:我们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如何从食物变成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下来,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从课本第9页阅读到第13页。
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2、消化腺:唾液腺、胃肠、胃腺、肝脏和胰腺(学生阅读完,让学生回答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将课本人体消化示意图展出,向学生解说消化管各器官的位置和消化腺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老师讲解过程中、强调:1、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通道。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板书:(二)食物的消化1、口腔内的消化2、胃内的消化3、小肠内的消化用多媒体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实验(也可按课本内容进行说明),总结出消化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我们了解了消化的概念。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做着这样的活动。
例如我们平时吃饭,如果我们咀嚼一团白饭,时间久了,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然后用多媒体播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教师总结物质的消化过程:淀粉酶(口腔)麦芽糖酶(小肠)葡萄糖蛋白质酶酶(胃初步消化,小肠)氨基酸脂肪胆汁脂肪微粒酶甘油〸脂肪酸讲解过程中,教师强调:1、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位置和消化液名称2、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是小肠为主要消化器官的原因之一3、胆汁不含消化酶习题训练:1、下列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A、唾液腺B、肝脏C、胰腺D、胃腺2、淀粉能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什么物质?()A、水B、酶C、淀粉D、麦芽糖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A、唾液腺B、胆囊C、肝脏D、胰腺4、胃位于腹腔的()肝脏位于腹腔的()阑尾位于腹腔的()A、左上方B、右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五分钟检测题(1)下列选择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A、胰液B、肠液C、胆汁D、唾液(2)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A、肝脏B、胃C、小肠D、口腔(3)肝炎病人害怕吃油腻的食物,那是因为()A、唾液分泌过少B、胆汁分泌过少C、胰液分泌过少D、胃液分泌过少(4)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是因为()A、淀粉分解成麦芽糖B、淀粉分解成葡萄糖C、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D、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5)蛋白质在何处进行化学性初步消化()A、口腔B、小肠C、大肠D、胃(6)不同的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管中消化的顺序不同,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正常顺序应是()A、蛋白质、脂肪、淀粉B、脂肪、淀粉、蛋白质C、淀粉、蛋白质、脂肪D、淀粉、脂肪、蛋白质第2课时板书:(三)营养物质的吸收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食物的消化,我们平时吃的一些食物要变成我们体内的营养,必须先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c.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内容:
a.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消化与吸收知识的掌握。
b.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饮食中的问题。
2.练习过程:
a.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b.教师批改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分析日常饮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需要教师设计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思考。
(二)教学设想
1.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设想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如观察消化系统的动画、模拟消化过程的小实验等,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食物消化与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并评价自己的一日三餐,从食物种类、搭配、烹饪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估。要求学生撰写一份300字左右的饮食分析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通过对消化系统奥妙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讨论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改善个人及家庭的饮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物理性消化:咀嚼、胃的搅拌等
-化学性消化:消化酶的作用
②营养物质吸收机制
-主动运输: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入血液循环
-被动扩散:营养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入血液循环
③消化系统与营养物质吸收
-口腔: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胃: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小肠:肠液和胰液分解营养物质,并吸收
-大肠: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课后作业
1.描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答案: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机械破碎和混合,如咀嚼、胃的搅拌等。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酶作用于食物,将其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如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等。
2.解释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机制。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描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他们也将能够解释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机制,以及消化系统各器官在营养物质吸收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消化过程的详细机制:学生难以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具体消化过程,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分解。
(2)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学生难以理解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过程和机制,如主动运输、被动扩散等。
(3)消化系统与营养物质吸收的关联:学生难以理解消化系统各器官在营养物质吸收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吸收效率的影响因素。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
册教案
概述
本课主要介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生物学中的一大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
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由唾液腺、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物质并吸收利用,同时将食物中的废物排出体外。
消化的三个过程
消化分为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三个过程。
•机械消化:主要指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摩擦、揉捏和搅拌等运动。
•化学消化:主要指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等体液中的酶类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并发生酸碱中和等反应。
•吸收:小肠中的微细结构绒毛起到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的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种类
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肠壁上的绒毛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供给人体所需。
营养物质的利用
营养物质的利用需要通过呼吸作用和各种代谢作用,最终产生能量和排出废物,供给人体生长、修复和运动等所需。
总结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建议同学们多做练习题和实验,加深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理解。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优秀教学案例(第4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1.生活化教学:通过展示丰盛的餐桌图片和生活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吃油腻食物后会感到油腻不适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图片等,使学生形成对消化系统直观的认识。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饮食健康方面,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饮食的观念。
3.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醒学生关爱自己的身体。
(五)作业小结
在教学评价上,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理解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物的消化系统的组成,掌握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8.2.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
课题序号:七年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消化的概念;(2)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1) 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明确实验探究的几个步骤,学会做探究实验;(2) 通过学生参加与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2) 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教具准备烧杯、透析袋、淀粉溶液、葡萄糖液、馒头、碘液、蒸馏水、量筒、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测消化系统由和两部分组成,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和肛门,能分泌消化液的是、、、、最大的消化腺是。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我们所吃的猪肉、米饭是如何变为我们自己的肌肉的?2、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要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我们吃的米饭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被我们人体自己利用,那么米饭为什么要经过消化,又是怎样被消化的?【演示实验】(上册课本P页)淀粉和普糖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10实验装置:同课本实验现象:装淀粉的透析袋内液体滴加碘液后呈现蓝色,烧杯内液体则不呈蓝色;装葡萄糖的烧杯内液体能检测到葡萄糖。
实验结论: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而葡萄糖能透过透析袋。
怎样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该实验本质?讲解透析袋模型与消化道真实情况的差异性。
页讨论:课本P111、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答案:葡萄糖能透过而淀粉不能透过。
2、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你推测食物中的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答案:不能。
点拨: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内水中。
人体的细胞膜与透析膜的功能相似,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上皮细胞所吸收。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以及各自消化作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微课视频,了解食物为什么要消化2.通过对各个消化器官的了解,说出食物在体内的运动轨迹(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懂得食物在哪些器官中消化吸收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教材分析本节是全章的基本知识中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重点。
本节的内容显示让学生认识到食物必须经过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自然也就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为学生理解本章中吸收过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1.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消化管与消化腺的区别四、教学难点1.食物为什么要进行消化2.消化系统的组成成分五、学情分析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通过了一个学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基本可以理解大分子与小分子等微观概念。
本节课中,涉及到了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活经历,学生十分有兴趣,但对于他们较为活泼、天真的个性特点,设置更为生动活泼的“西瓜籽旅行日记”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觉得消化系统各知识点既有趣又容易理解。
六、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为主,设置层序渐进的问题,从为什么要消化,如何消化,在哪里消化等启发学生将学习关注点转移到人体的消化系统中。
2.学习方法:采用小组必答、小组抢答等方式,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进行初步学习。
同时采用了当堂画出消化系统的示意图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学习方法。
3.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小组竞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4.评价方法:采用小组必答题,小组抢答题等对各小组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课堂小结以练习题、画示意图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课前准备1.将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准备并录制成微课。
2.提前准备班级小组分配及学生用画图纸。
八、教学流程图生活情境引入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对食物进行消化”问题 播放演示实验微课并讲解 用“用西瓜籽的人体旅行日记”逐步讲授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 学生分组学习回答 学生完成消化系统示意图并展示 九、教学过程升华主题如何保护消化系统以多选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提醒学生如何预防阑尾炎回答问题,思考,参与互动让学生了解到平时的坏习惯损害着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带来的后果。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四单元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1.培养学生关注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通过学习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合理搭配食物、保持饮食均衡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培养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2.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基本原理,理解消化酶的作用。
3.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结合模型、挂图、动画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消化酶的特性和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消化酶的种类及其作用;
5.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安排实践活动,如制作消化系统模型、设计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理解。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饮食、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适时反馈,提高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在讲解食物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四单元第8章第2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关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初步认识,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2.问题驱动,主动探究: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第3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不同食物的消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
-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传授,突破重点
-采用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饮食健康。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关注家庭成员和朋友的饮食健康,传播健康饮食理念。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积累了关于饮食方面的经验,但可能缺乏对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关注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开展家庭实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写一篇关于食物消化与吸收的心得体会,谈谈你在学习这一知识点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今后饮食习惯的改进计划。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2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目标】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胖生: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
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
哦,肚子又疼起来了。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
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二、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系统的组成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识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
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2、消化道(1)口腔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8章人体的营养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淮南实验中学刘兵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认同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二)教学难点唾液在淀粉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教学演示文稿、图片,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相关材料、用具等。
用鸡的嗉囊来替代透析袋。
选材好处:1.材料容易获得。
2.处理方便,不易破损。
将鸡嗉囊反复搓洗,清除表面、内部组织,得到半透明膜状的结构即可。
(二)学生准备收集适量唾液。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忆消化系统的组成。
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或展示多种多样的美食。
问题:食物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回顾。
观看。
思考、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巩固,引入新课学习。
消化的概念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发生这种变化呢?(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一、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演示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前现象实验后现象实验一①嗉囊内注入淀粉溶液②烧杯的水中滴加碘液嗉囊内溶液白色嗉囊内溶液变蓝烧杯的水没有变蓝实验二①嗉囊内注入葡萄糖溶液②尿糖试纸插入烧杯的水中尿糖试纸淡绿色尿糖试纸棕褐色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1)你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2)淀粉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透过鸡嗉囊存在什么差异?(3)怎样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理解实验本质?分析现象,结合人体提出下列问题:(1)你推测淀粉分子能否通过人体的消化管呢?观察演示实验。
思考、回答。
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材料的改进,将微观的物质变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
1、知识与能力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肠的实物及图片,归纳总结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并能自觉地爱护自己的身体。
重点: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难点:1、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2、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消化的过程,如咀嚼馒头会有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习了消化管和消化腺,那么我们的消化系统到底是怎样消化食物的,而营养物质又是怎样被我们的身体吸收的呢?接下来我们先学习食物的消化。
说到消化,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有些大分子营养物质我们是不能直接吸收的,要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行,这就是消化。
那有哪些大分子物质同学们还记得吗?生:淀粉、蛋白质、脂肪。
师: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些大分子的消化过程。
首先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生: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
师:这样的处理能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
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师: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生: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
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生:不知道。
师:胃呈囊状,能容纳1-2L食物,食物在此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分解为多肽,另一方面胃的肌肉收缩、蠕动,将食糜推入小肠。
师: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 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案设计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说出小肠的结构特点(3)、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交流、观察、能力(2)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促进生命健康二,教学重点、难点:1、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三、教学方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设计程序:【情境导入】小肠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一下,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新课讲授】学习探究任务一:学习探究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自主独立完成以下相关内容,有不明确的或需要助手时可以询问同组帮忙帮忙。
1、观察教材图及教师出示的挂图,说一说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指出在身体的大致位置。
(同组对子成员相互做一做,并高效完成课堂展示环节。
)2、试着概括填写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并展示给同组成员或全体同学。
请同学们参照实验一和教材内容,自主设计证明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的实验。
然后与组内成员讨论完成实验。
做好在全班交流展示的准备。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材料用具;4、方法步骤:5、现象及结论:描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独立思考:什么是消化?哪些营养物质需要消化?2、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并能展示。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4.演示实验:胆汁的乳化作用。
提出问题“胆汁有什么作用?学生六人一组做胆汁乳化用的实验.5.指导学生读图。
强调:大分子物质只有消化成最基本的单位才能被吸收。
6.阅读P33资料分析,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指导学生读书,比较小肠、大肠结构的异同点。
想想小肠的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营养物质的吸收。
指导学生做小肠内表面皱襞模型。
加深对小肠功能的理解。
学生尝试分析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可以大大地增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说课稿(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将通过提问、回答和讲解的方式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实验合作:在实验环节,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合作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精神。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结构与功能介绍:首先介绍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对整体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消化过程讲解:接着详细讲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包括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作用,以及消化酶的角色。
3.吸收机制阐释:然后阐释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机制,如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机制。
2.实验器材:如试管、滴管、实验溶液等,用于进行消化酶作用的实验。
3.多媒体课件:包括食物消化过程的动画、消化酶作用的视频等,用于形象地展示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4.互动式白板: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及进行课堂讨论和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抽象的概念,提供直观的实验结果,以及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1)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现象,提高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2)消化酶的作用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3)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过程。
2.教学难点:
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第四单元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北师大版初一生物下第四单元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学设计共两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关心学生建构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2.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实验观看、模型制作,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看、动手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欢乐。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取的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肠的结构特点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概括。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实验法相结合,指导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方案的设计学习方法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媒体类型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形引入新课——新课学习——知识应用——拓展知识——课堂反思——布置课外作业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下: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学习方法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关心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柏拉图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第一,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食物怎么说在人体的什么地点发生变化呢?”作为导言。
如此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这时,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在胃,有的说在肠,有的说在消化系统……谁是谁非?教师不作判定,而是让学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再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习环节。
新课学习依照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刻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讨论后,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看猪小肠模式图,学生用眼看、用放大镜观看,然后推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使学生理解食物为什么要经过消化。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食物消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瘦生: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
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
哦,肚子又疼起来了。
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
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
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
3、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导入新课:
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定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
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
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
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
导入新的内容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
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
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识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
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
不能,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
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五)、巩固练习
第3课时营养物质的吸收
导入新课
出示下列情境: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
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实验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鸡小肠。
讨论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肠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
多媒体展示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示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小结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倍。
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做微绒毛。
2.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引,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引。
讨论
(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
(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
(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
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
(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
)(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因为小肠细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表面积大大增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三)、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