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成稿+pdf版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1.1(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含答案)
化学·必修2(人教版)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水平检测1.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解析:满足条件的元素有H、Li、He三种,它们包含了A、B、C三个选项。
答案:D2.下列关于碱金属按Li、Na、K、Rb、Cs的顺序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B.单质的熔点和沸点依次递减C.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物D.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解析: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氧化物。
答案:C3.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密度:Li<Na<K<Rb<CsD.碱性:LiOH>NaOH>KOH答案:A4.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是( )A.钾的密度比钠小B.钾的熔点比钠低C.钾原子比钠原子多一个电子层D.加热时,钾比钠更易气化答案:C5.下列叙述中肯定能说明金属A比金属B活泼性强的是 (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电子层数多C.1 mol 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下,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答案:D6.Na和Na+两种粒子,不相同的是( )①核内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④原子序数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能力提升7.(双选题)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们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2O(M指碱金属)B.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碱C.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减弱D.碱金属中密度最小,熔、沸点最高的是铯答案:AD8.(双选题)钠和铯都是碱金属,则关于铯及其化合物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s密度比水要小,能像钠一样浮在水面上B.Cs与水反应十分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C.Cs2CO3加热时易分解成CO2和Cs2OD.CsOH是强碱,碱性比KOH强答案:AC9.(双选题)当水和铷与另一碱金属的合金7.8 g完全反应时,放出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0.2 g,则合金中另一金属可能是( )A.锂 B.钠C.钾 D.铯解析:根据生产氢气的量,可得出消耗的碱金属是0.2 mol,由于是铷的合金,0.2 mol该金属的质量应小于7.8 g,故可能是锂或钠。
高中化学必修二苏教版全册课时训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课时练习目录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 - 3 -第1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 3 - 课时1 核外电子排布................................................................................................... - 3 -课时2 元素周期律(一)........................................................................................... - 3 -课时3 元素周期律(二) ................................................................................................ - 5 -课时4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一)........................................................................... - 7 -课时5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二)........................................................................... - 9 -第2单元他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12 -课时6 离子键............................................................................................................. - 12 -课时7 共价键............................................................................................................. - 13 -课时8 分子间作用力................................................................................................. - 14 -第3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 16 -课时9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 16 -课时10 不同类型的晶体........................................................................................... - 19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21 -第1单元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限度............................ - 21 -课时1 化学反应速率................................................................................................. - 21 -课时2 化学反应的限度............................................................................................. - 24 -第2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 26 -课时3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 26 -第3单元化学能和电能的转化............................... - 28 -课时4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28 -课时5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30 -第4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 - 32 -课时6 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氢能的利用................................................................. - 32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 - 34 -第1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 34 -课时1 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 34 -课时2 石油的炼制乙烯(1) .................................................................................... - 36 -课时3 石油的炼制乙烯(2) ...................................................................................... - 38 -课时4 煤的综合利用苯......................................................................................... - 40 -第2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 42 -课时5 乙醇 .............................................................................................................. - 42 -课时6 乙酸 ................................................................................................................ - 44 -课时7 酯油脂......................................................................................................... - 46 -课时8 糖类 .............................................................................................................. - 48 -课时9 蛋白质氨基酸............................................................................................. - 50 -第4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 52 -课时10 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 52 -课时11 有机高分子的合成....................................................................................... - 54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 56 -第1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 56 -课时1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 56 -课时2 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 - 59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61 -课时3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61 -参考答案 (64)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1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课时1 核外电子排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A.8个B.18个C.32个D.2(n-1)2个8.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氢原子C.氮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9.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A.12个B.15个C.16个D.17个10.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其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是A.氮和磷B.碳和硫C.钠和铝D.氟和氖11.三种元素x、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则这三种元素是A.N、P、Cl B.P、O、S C.N、O、S D.O、F、Cl12.某粒子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7个质子和18个中子,则这粒子是A.氩原子B.氯原子C.氯离子D.硫离子18.有X、Y、Z三种元素,X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第二层为最外层;Y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占核外电子总数的1/3;Z元素核内有13个质子。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习题 第二章 训练1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训练1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基础过关]一、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从宏观来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观角度来看,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B.变化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变化时释放出能量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B.发生电子得失或偏移C.有化学键的断裂,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明显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B.NaCl颗粒被粉碎C.冰融化D.HCl溶于水得到盐酸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下列变化过程吸收能量的是( ) A.Na+―→Na B.Cl―→Cl-C.H+Cl―→HCl D.H2―→H+H5.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B.物质燃烧可看作是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氮气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化学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6.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 kJ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②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③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 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④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H 2O(g)―→H 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 .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8.已知断裂1 mol 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 —H :436 kJ ,I —I:151 kJ ,H —I:299 kJ ,下列对H 2(g)+I 2(g)△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 .放出能量的反应B .吸收能量的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可逆反应 9.根据下面的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释放能量B .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同时吸收能量C .1 mol H 2跟12 mol O 2反应生成1 mol H 2O 一定释放能量245 kJD .2 mol H 2(g)跟1 mol O 2(g)反应生成2 mol H 2O(g)吸收能量490 kJ10.已知2 mol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能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 —O 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 —H 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A .920 kJB .557 kJC .436 kJD .188 kJ[能力提升]11.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点燃2CO(g)、2CO(g)+O 2(g)=====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训练25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25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一、单项选择题1.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5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控制()。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层空洞扩大④温室效应⑤白色污染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⑤解析:减少了原煤的燃烧,就减少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答案:B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A.以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B.以无磷洗涤剂代替含磷洗涤剂C.实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分类收集、统一处理D.在通风橱中制氯气时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解析:制氯气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逸出的氯气会污染大气。
答案:D3.工业上制取硫酸铜不是直接用浓硫酸与铜反应,而是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不断地从容器下部吹入细小的空气泡,这样做的优点是()。
①节省能源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SO2③提高了H2SO4的利用率④提高了Cu的利用率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全部解析:浓硫酸直接与铜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需要加热,产生污染大气的SO2气体并且H2SO4利用率低。
而将铜丝浸入稀硫酸中并吹入空气不存在这些问题,反应方程式为2Cu+O2+2H2SO4(稀)2CuSO4+2H2O。
答案:C4.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扔弃垃圾D.防止传染疾病解析:生产贺卡、一次性木筷需要大量的木材,倡导免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答案:B5.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氢气D.醇类解析: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液化石油气是碳原子个数小于等于4的烃的混合物,即两者都是碳氢化合物。
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第2章+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版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课时训练:第2章+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6分,共48分。
每题只要一个正确选项)1.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作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一氧化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煤炉中发作了以下反响:CO2+C2CO,试剖析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C在O2充足时,发作的反响主要是放热反响B.煤熄灭时吹入的氧气越多越好C.CO2+C2CO这一反响属于吸热反响D.煤熄灭时,反响物自身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放出热量答案:B解析:氧气过多时会带走一局部热量,故B项错误。
2.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选项A B C D物质MgCl2CO2HCl NaOH所含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所属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答案:B解析:MgCl2中不含共价键;HCl中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
3.在一密闭容器中停止反响:2SO2(g)+O2(g)2SO3(g),反响进程中某一时辰SO2、O2、SO3的浓度区分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响到达平衡时,能够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B.SO2为0.25 mol·L-1C.SO2、SO3均为0.15 mol·L-1D.SO3为0.4 mol·L-1答案:B解析:假定该时辰的SO3全部转化为SO2和O2,那么SO2、O2的浓度将区分到达0.4 mol·L-1、0.2 mol·L-1;而假定该时辰的SO2和O2全部化合生成SO3,那么SO3的浓度将到达0.4 mol·L-1。
由于该反响是可逆反响,三种物质必将同时存在(即可逆反响中的物质均不能够100%转化),很显然,A、D两项是不能够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及解析 1-1-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训练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1.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B.随着原子序数的减小,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C.熔点最高的也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D.密度最小的也是金属性最弱的解析:碱金属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单质密度逐渐增大(钾有特殊)。
答案:B2.(2012广州高一检测)F、Cl和Br都是ⅦA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F>Cl>Br B.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都不相同解析: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Br>Cl>F;F、Cl、Br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答案:B3.已知:①钾比水轻;②钾的熔点低;③钾与水反应时要放出热量;④钾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某学生将一块金属钾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该实验能证明上述四点性质中的()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最强C.KOH比NaOH碱性强D.Br2与水的反应比Cl2与水的反应更剧烈解析: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r元素,Cl2的活泼性强于Br2,因此Cl2与水的反应比Br2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答案:D5.(2012长沙高一检测)铯是一种碱金属元素,下列关于铯的叙述,正确的是()A.CsOH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强碱B.Cs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Cs2OC.Cs与水反应,能发生爆炸,并放出O2D.加热Cs2CO3,可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答案:A6.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解析:A中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B中还原性: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C中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Rb>Cs;D中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一节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相结合的。
(2)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
(3)化学键的____________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____________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体系包含的________不变。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①盐酸与铝反应后,溶液温度______,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烧杯______,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
③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__________时所释放的热量。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人们利用热能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探索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1.柴草时期该时期从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从18世纪中期到现代,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能源。
3.多能源结构时期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______能源)为主要能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生物质能等知识点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 .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 .会产生新的物质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 .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出热量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收热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B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 键要放出能量C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 .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知识点二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4.已知2H 2+O 2=====点燃2H 2O 。
高中化学必修2课本习题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课本习题答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7;l;;2.C3.C4.A5.(1).;;(2).;;(3).;6.7.8.(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2) 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剧烈程度减小。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9.(1);氧化剂;还原剂(2 )、(3)、(4)、略10.(1)(2)甲与乙:(或);(3)乙与丙:;(4)乙与丁:。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2.B3.C4.(1)金属性强于(2)金属性强于,非金属性B强于(3)非金属性强于(4)非金属性强于(5)非金属性强于。
6.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
7. 化学性质: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非常剧烈第三节化学键1.①②2. ③④3.⑤⑥4.C3.D4.D复习题P281.(1)(2)(3)B>A>C(4) >(5)黄(6)182.C3.A4.D5.D6.A7.D8.A9.(1):A、B、C、D、E、F、G、、依次为Na、、、、、、、、(2):A、B、C、D、E、F、G、、依次为Na、、、、、、、、(3),,(4),。
(5)A、B、C、D、E、F、G、、依次为Na、、、、、、、、10.(1)(2)熔、沸点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增大。
(3)可从能否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来判断强弱;从氢化物稳定性判断;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判断等等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热量;放出3.;4. ②③④⑤⑥,①。
8(1)D(2)C9.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热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热量。
新教材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 2 -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 2 - 第1课时原子结构.............................................................................................. - 2 -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 7 -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12 - 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 - 12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 17 -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 22 -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22 -第2课时研究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 27 -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34 - 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 - 41 -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规律............................................................................................ - 45 - 第1节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 45 - 第2节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50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及转化形式........................................ - 50 -第2课时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重要应用——化学电池.................................. - 56 - 第3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 63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快慢................................................................................ - 63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 71 - 微项目研究车用燃料及安全气囊—利用化学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 - 78 - 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 80 - 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与结构特点................................................ - 80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同分异构现象............................................ - 86 - 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 93 - 第1课时从天然气、石油和煤中获取燃料石油裂解与乙烯 .................... - 93 -第2课时煤的干馏与苯.................................................................................. - 100 -第3课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07 - 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 113 - 第1课时乙醇.................................................................................................. - 113 -第2课时乙酸.................................................................................................. - 118 -第3课时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 125 - 微项目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 .............................................. - 130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②原子不能再分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答案 D解析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①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以再分,②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③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④错误;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⑤正确。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课时同步练习(答案)
(精品)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课时同步练习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一、单项选择题1.某元素原子最外层上只有两个电子,则该元素()。
A.一定是金属元素B.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C.一定是过渡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2.下列元素不属于...第二周期的是()。
A.Be B.Mg C.O D.N3.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铁B.锌C.碳D.镍4.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B.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5.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层中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69年绘制的版本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称为主族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D.第ⅠA族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除了H),第Ⅶ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7.原子序数为1~18号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C.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是硫原子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第ⅠA族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ⅣA族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二、双项选择题9.X、Y、Z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已知3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三种元素的单质都有可能导电C.Y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D.Z的氧化物只能与酸反应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和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 、H 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 2O(g) △+H 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 3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点拔:这种说法不对。
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化学必修2.课时练(人教版).pdf
化学必修2.课时练(⼈教版).pdf⾼考考什么源头在哪⾥(),【】北京⾼考下列电池⼯作时在正极放电理论源头1.2014O2的是()【】必修教材第页关于锌锰电池的叙述.1242结论:锌锰电池的正极是⼆氧化锰参与反应.【】“必修教材第页图氢氧燃料电池构造⽰22442G15意图”.:,结论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上氢⽓失去电⼦正极上氧⽓得到电⼦.【】必修教材第页关于铅蓄电池的内容.3243锌锰氢燃料铅蓄镍镉A.B.C.D.【1】【2】【3】【4】:.结论铅蓄电池正极是⼆氧化铅参与反应电池电池电池电池【】必修教材第页关于镍镉电池的内容.4243结论:镍镉电池的正极是()参与反应.NiOOH答案:B(新课标卷)微⽣物电池是指在微⽣物的作⽤【理论源头】2.2015Ⅰ【】1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作原理如图【】必修教材第页“我们把这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2G11241所⽰.下列有关微⽣物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结论微⽣物电池是原电池【】必修教材第页“图氢氧燃料电池构造⽰22442G15意图”.:,,结论酸性电解质时氧⽓在正极得到电⼦⽣成⽔不能⽣成.电解质中的阳离⼦移向正极,所以CO2O2质⼦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必修教材第页第题.32455CHOHO61262结论: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燃料的燃烧反应,微⽣物B6电池与之类似,电池反应应该为葡萄糖的燃烧反应.:答案图2G1【2】正极反应中有⽣成A.CO2微⽣物促进了反应中电⼦的转移B.【】2质⼦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C.【】3电池总反应为D.CHO+6O6CO+6HO6126222(重庆⾼考)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并发⽣反【理论源头】3.2014X应:()(),温度、下的物质的量浓度【】必修教材第页第题.2XgYgT1T2X123811:,,()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下列叙述中结论同⼀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越多反应放cXt2G2()出或吸收的能量越多,错误.正确的是A【】必修教材第页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2247~48的内容.-1:(),结论时间内的浓度减⼩O~tXa-bmolL1a-b-1-1则(),vX=molLmint1a-b-1-1(),.错误vY=molLminB2t1图2G2【】必修教材第页“思考与交流”.3249该反应进⾏到点放出的热量⼤于进⾏到点放A.MW【】:,.1结论反应物浓度越⼤反应速率越⼤点反应M出的热量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由图知Ma-b-1-12下,在时间内,()B.T2O~t1vY=molLmin点()⽐点的⼩,则()⽐点的⼤,且cXNcYNT1>t1,根据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知TM2点的正反应速率⼤于点的逆反应速C.Mv正N【】3点的逆反应速率⼤于点的逆反应速率,正确. NC率v逆:答案C点时再加⼊⼀定量,平衡后的转化率减⼩D.MXX48。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练习试题及解析(精品)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一、选择题1. M 2+离子有2个电子层,则M 在周期表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零族 B .第二周期Ⅷ族 C .第二周期ⅧA 族 D .第三周期ⅧA 族【解析】 由题意可知M 元素处于短周期中的第三周期,由离子所带电荷知M 元素处于ⅧA 族。
故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所示(第七周期填满时元素种数为32):( )A .18B .32C .50D .64【解析】 由上表所示的元素周期数和元素种数的关系可归纳出:当周期数n 为奇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n +1)22;当n 为偶数时,此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n +2)22。
因此第八周期所容纳的元素种数是(8+2)22=50。
【答案】 C3.一般的元素周期表都涂有不同的底色,以示区分元素的不同类型。
在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被划分的类别数目是( )A .两类B .三类C .四类D .五类【解析】 底色为绿色的是非金属元素,浅绿色底色的为金属元素。
【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表是按原子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是同一族C.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解析】A项中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故该项错误。
He元素及过渡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并不属于ⅧA族,故B项错误。
副族及零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就不是完全相同的,故C项错误。
【答案】D5.右图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A、B、C、D、E五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85个电子,E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则B元素是()A.PB.SiC.ClD.S【解析】因E在第四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1,C为x+1,D为x -8,E为x+18,则(x-1)+x+(x+1)+(x-8)+(x+18)=85,x=15,故B为P。
【答案】A6.1999年4月,核化学家在回旋加速器上用高能86Kr离子轰击208Pb靶,氪核与铅核融合,放出1个中子,生成293118X原子,在120微秒后,该核分裂出一个α粒子(即氦原子核),衰变成另一个新核289116Y。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训练2 版含答案
课时训练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单项选择题1.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解析:A项,只能说明有HClO存在;B项,Cl2的黄绿色决定了新制氯水的颜色,故说法正确;C项,由于加入盐酸时引进了Cl-,故不能证明氯水中是否含Cl-;D项,氯水黄绿色消失,只能说明Cl2消耗完,而不能说明HClO分子存在。
答案:B2.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解析:由信息可知钡的性质可由钠和钾的性质来推测。
钠和钾都能够与冷水、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H2,而不会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B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进行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能把I-氧化为I2的氧化剂很多,如HNO3、Fe3+等,B选项错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是因为CCl4中溶解了I2,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排除S、S的干扰,错误。
答案:A4.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密度:Li<Na<K<Rb<CsD.碱性:LiOH>NaOH>KOH解析: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故A正确;还原性: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故B错误;K密度比Na小,C错误;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故D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章末检测B成稿含答案
第二章章末检测试卷B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中不需加热的吸热反应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2.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3.A.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否需要加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B.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因而只能形成离子键C.只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4.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5.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6.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吸收能量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可放出x kJ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7. 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按该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逐渐溶解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8.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燃烧反应9.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石墨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课时作业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含答案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
原因是粗锌中的杂质和锌、稀H2SO4形成________,加快了反应,使产生H2的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一般活动性强的金属为____极,活动性弱的金属为____极。
例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A极溶解,B极上有气泡产生,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金属活动性______。
3.设计原电池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一般________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__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例如,利用Cu +2AgNO3===Cu(NO3)2+2Ag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u):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反应)正极(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4.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____能,制作了多种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燃料电池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至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至电脑、电话、电子手表、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1.干电池普通锌锰干电池电池组成:____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带有__________作正极;电解质是______糊。
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充电电池充电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
充电放电可循环进行,至一定周期后终止。
最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______是Pb,______是PbO2,电解质是________。
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负极是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电解质是__________。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1;1;Cs ;Li ;7; 1;F ;F 。
2.C 3.C 4.A5.(1)6 3Li 7 3Li ; (2)14 6C 14 7N ; (3)23 11Na 2412Mg 。
6.7.8.略 9.(1)4Li+O 2点燃2Li 2O 氧化剂:O 2、 还原剂:Li;(2)2K + 2H 2O =2KOH +H2 氧化剂:H 2O 还原剂:K (3)Br 2 + 2KI =2KBr +I 2 氧化剂:Br 2 还原剂:KI (4)Cl 2 + 2FeCl 2 =2FeCl 3 氧化剂:Cl 2 还原剂:FeCl 210.(1)甲: C 二 IVA ; 乙: O 二 VIA ; 丙:Na 三 IA ; 丁:Al 三 IIIA (2)甲与乙:C+O 2点燃CO 2 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 2 △2O 2乙与丁:4Al+3O 2△2Al 2O 3。
11.不可以,113种元素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很多元素还存在这不同的核素,即有同位素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 Na ;NaOH ;Al(OH)3;HClO 4。
2.B3.C 4.(1)金属性K ﹥Na (2)金属性Al ﹥B (3)非金属性Cl ﹥P (4)非金属性Cl ﹥S (5)非金属性O ﹥S5.(1)酸性HNO 3﹥H 3PO 4(2)碱性KOH ﹥Mg(OH)2(3)碱性Mg(OH)2﹥Al(OH)3 6.银白色,与水剧烈反应,性质比钾和钠活泼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3)2C+O 2点燃CO C+O 2点燃CO 2 4Na+O 2=2Na 2O2Na+O2△Na2O2 4Al+3O2△2Al2O3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成稿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热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再转化为动能B.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热能C.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D.柴草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 B.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伴随能量变化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6.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碘升华 B.NaCl的晶体加热熔化C.加热NH 4HCO3分解D.HCl溶于水7.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使水容易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如图所示,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NaOH固体B.浓硫酸C.NH4NO3晶体D.Na2O2固体8. (双选)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9.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C .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 .CO 2与CaO 的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 3分解是吸热反应10.已知2SO 2+O 2ƒ2SO 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B.SO 2和O 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总能量C.SO 2的能量一定高于SO 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11.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点燃2CO(g)、2CO(g)+O 2(g)=====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成稿+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一、选择题1.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C.生物体内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氢能源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D.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D.固体煤变成气态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4. H2在O2中燃烧生成气态H2O 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 )。
A.核能转化成热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生成物的总能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5.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4H2O↑+ Cl2↑+ 2O2↑ (放热反应)。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C.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D.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6(双选).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铝热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冰雪融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7.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如下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
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氢能源
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
D.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成气态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4. H2在O2中燃烧生成气态H2O 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 )。
A.核能转化成热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生成物的总能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5.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
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4H2O↑+ Cl2↑+ 2O2↑ (放热反应)。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C.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6(双选).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铝热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 C.冰雪融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7.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循环利用(如下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
机。
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 )。
A.光能 B.热能
C.生物质能 D.电能
8.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 2H2O====2H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氢气是二级能源
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9.据报道,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未来的石油”的观点。
假如硅作为一
种普遍适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关于其有利因素的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妥的是( )。
A.自然界中硅易开采,且可再生
B.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C.硅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容易有效控制
D.硅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硅是最安全的燃料
10.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力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 电能是一级能源
(2)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可行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气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D.寻找特殊催化剂,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二、非选择题
11.某研究小组将V1mL 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_____(填“高于”、“低
于”或“等于”)22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__________时,酸碱恰好完全中
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____mol/L。
12.城市使用的燃料,现大多为煤气、液化石油气。
煤气的主要
成分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它由煤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
应制得,故又称水煤气。
试解答:
(1)写出制取水煤气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设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其充分燃烧后产物为CO2和H2O。
试比较完全燃烧等质量的C3H8及CO所需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
(3)氢气是未来的能源,燃烧时除产生热量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第2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D
2.C
3.A
4.B
5.B
6.AB
7.B
8.A
9.B 10.(1)C (2)A
二、非选择题
11.(1)低于;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 ℃,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 ℃
(2)3︰2;1.5mol/L
12.(1)吸热 (2)70:11
(3)H2的来源丰富,单位质量产生热量大,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