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 2、9.03×1023个氨分子含____ 1.5 摩尔氨 分子_____ 1.5 摩尔氮原子,_____ 4.5 摩尔氢原 子,_____ 摩尔电子。 15 摩尔质子,______ 15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出原因。 (1)、22.4LO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标准状况下
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l/L。
二、各物理量间的转化
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
NA
N
n
Vm V(气体)
V(溶液)
CB
三、应用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 均为22.4L
(2)、将80g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 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溶液体积不是1L
中
(3)、18g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2.4L
H2O在标况下不是气体
• 4.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 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D ) • A、16g • C、64g/mol B、32g D、32g/mol
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 、O 2 B、CH4
B
)
C、CO2 DSO2
• 8、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NaOH 的质量是多少?
n(NaOH)=C(NaOH) ·V(NaOH) =0.1mol/L ·0.5L =0.05mol m(NaOH)= n(NaOH) ·M (NaOH)
• 1、物质的量: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件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原理依据——公式法
误差分析的关键是抓住原理:
(NaOH)
cB= B,c(NaOH)=
=
(NaOH)
(NaOH)·
其中M不变,不规范的操作过程会导致m(NaOH)和V的值发生变
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2)具体分析(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口玻璃塞;
②标志:温度、容积和刻度线;
③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等;
④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过程
以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为例。
如图所示:
1.1 mol·L-1H2SO4溶液的含义是(
C.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注入未经干燥的洁净容量瓶
中
解析:A项,应选用250 mL容量瓶;B项,容量瓶不能用作溶解的仪
器,应在烧杯中溶解;C项,应将溶解NaOH后的溶液恢复到室温后再
向容量瓶中转移;D项容量瓶未干燥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正确。
(2)俯视刻度线(图2)。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液面的实际读数,使
得加水量偏小,结果偏大。
思维建模
1.容量瓶的使用
(1)使用前一定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步骤是加水、倒立、
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
(2)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更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固体试样必
须在烧杯中溶解后再转移。
c1·V1+c2·V2=c(混)·V(混)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中含有的基本单位的数量,用摩尔(mol)表示。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用到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一个物质分子数的测量,用摩尔(mol)表示。
一个摩尔的物质,包含的粒子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A。
2.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物质中一个摩尔的粒子数,也就是一个摩尔的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
它的数值为6.022 × 10^23 mol^-13.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为:n=N/NA其中n为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N为粒子数,单位为个(个);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二、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的应用1.分子的物质的量计算由于化学反应是以基本单位为粒子进行的,因此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来完成反应方程的平衡。
例如,当我们知道氧气(O₂)分子的个数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氧气的物质的量:n=N/NA其中,N为氧气分子的个数,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为氧气的物质的量。
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当已知一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中的质量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物质的量:n=m/M其中,n为物质的量,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即每摩尔物质的质量)。
3.溶液的物质的量计算当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时n=V×C其中,n为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C为溶液的浓度。
4.气体的物质的量计算当已知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温度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n=PV/(RT)其中,n为物质的量,P为气体的压力,V为气体的体积,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总结: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中含有的基本单位的数量,用摩尔(mol)表示。
它可以通过粒子数除以阿伏伽德罗常数来计算。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在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分子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计算和气体的物质的量计算等。
物质的量的定义

物质的量的定义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中,物质的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体的属性、特性和状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物质的量的基础定义,以及它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首先,物质的量可以定义为物体的大小、数量或空间分布。
它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数量、大小和位置。
例如,一个人可以按照重量、体积或体积密度等来衡量身体的量。
同样,一个物体的面积、体积、体积密度等也可以用来衡量。
在物理学中,物质的量可以按照动能、动能守恒、质能守恒、特性温度等来衡量。
例如,当一个物体运动时,它所拥有的动能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
此外,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来衡量它的质能守恒和特性温度。
在化学学中,物质的量可以按照原子的量,分子的量,离子的量,元素的量等来衡量。
一般来说,原子量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分子量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离子量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元素的量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
此外,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也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
在生物学中,物质的量可以按照生物体的大小、组成等因素来衡量。
例如,一个叶子的大小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而一个人的体重可以用来衡量它的物质量。
此外,生物组织的组成、细胞结构和功能等也可以用来衡量物质的量。
通过以上对物质的量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可以用来衡量物体的大小、数量、位置,还可以用来衡量它们的特性和状态。
此外,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中,物质的量也经常被用来衡量物质的数量、大小和状态。
因此,物质的量在许多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科学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计量学的原理及其应用

化学计量学的原理及其应用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的学科,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反应计量比、化学方程式等知识。
化学计量学是化学的基础和精髓,它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量的关系的核心。
化学计量学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在冶金、环境保护、制药、食品工业、纺织、电子、半导体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一、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化学实体的数量。
通常用单位摩尔来表示,一个摩尔是指物质量,该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或相对原子质量。
例如,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因此一个摩尔氢气的质量是2克。
2.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摩尔的质量,通常用g/mol表示。
摩尔质量是一种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常用方式。
例如,相对分子质量为12的碳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2g/mol。
3.反应计量比反应计量比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反应计量比基于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物之间的量比例以及反应产物的生成量。
例如,燃烧4摩尔氢气需要1摩尔氧气,反应产生4摩尔水。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以符号形式描述的方式,其中用符号和数字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及其数量的恰当关系。
化学方程式可以用于确定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反应产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化学计量学的应用1. 质量分析化学计量学可以用于分析样品的质量。
例如,在制备化合物时,需要确定需要多少药品来制备一定量的化合物。
以及在分析样品时,需要确定反应物的准确量。
2. 异常性质化学计量学可以了解样品的异常性质。
例如,在确定化合物的反应方式时,可以使用化学计量学原理来确定化合物是否具有异常性质。
3. 确定化合物结构使用化学计量学可以推断化合物的结构。
例如,可以使用测定元素的现有数量来推断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
4. 制定方案化学计量学可以制定化学反应的方案。
例如,在制备特定的化合物时,需要制定具体的反应方案和数量,以确保最终产生预期的化合物。
物质的量用

5、下列物质溶于水后电离出的Cl-数最多的
是(
A)
B、2molHCl D、4molKClO3
A、1molAlCl3 C、0.5molMgCl
6. 在1molNH4HCO3中,氢原子和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B ) A、4:3 B、5:3
C、1:3
D、3:5
作业:
一、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 1、 4molFe3+ 、 2、 a molSO3 、 3、 0.1molNO3、 4、 100molH2SO4
6)摩尔质量与式量的联系与区别
作业:课课练 P29-32
习题:
1、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CD ) 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D、使用摩尔这一单位时必须指明粒子
的名称
2、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
①2H____ 、
②H2——— ③ 2H2 ___ 、
④ 2molH
⑤ 2molH+ ⑥ 2molH2
①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 = 物质的式量
② 摩尔质量单位:g/mol ; 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练习:
23 g/mo 1、BaSO4的摩尔质量=___________,式量 233 =________。 3 l 14g/mol 2、N原子的摩尔质量=__________,式量
=_______。 14
18g/mol 3、NH4+的摩尔质量=__________,式量 18 =______。
2、0.1molNH4+中约含有 6.02X1022 个N, 2.408X1023 个H. 约含有 3、1.5mol的Na2CO3中含有的Na+离子数是
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2mol/L的NaCl溶液1000ml,含溶质NaCl的质 量为( 117g )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仪器:
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纸片、试剂
线
1
配制溶液的试验仪器
专用仪器:容量瓶(规格固定)
1. 构造:细颈、平底玻璃瓶, 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 2. 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上有刻线而无刻度
m(NaOH)= n(NaOH) • M(NaOH) = 0.05mol×40g/mol = 2g 答: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NaOH的 质量是2克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CB = nB V nB = CB V V = nB CB
1:1LNaOH溶液里含有O. 5molNaOH,则氢氧 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
3. 使用范围: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 准确的溶液 (容量瓶是量器不是容器)
4. 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使用前检查瓶塞 处是否漏水。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 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 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 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 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 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 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 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②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③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答:40克氢氧化钠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课堂例题、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 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解: V[NaOH(ag)]=0.5L
化学1知识归纳(1)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部分1.物质的量及其应用(1)物质的量(1)定义:科学上用来研究一定数目微粒集体的一个物理量。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基准,即阿伏加德罗常数。
(2)基准:以0.012kg 126(2)阿伏加德罗常数(1)符号:N A。
单位:mol-1.(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可以用实验测出的准确值,只是目前的科学手段有限,只测出6.0221367×1023mol-1,在应用中用6.02×1023 mol-1作为它的最大近似值用于计算。
(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只适用于表示微观粒子。
注意:(1)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微粒时,要用化学式注明微粒的名称;(2)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
(3)物质的量(n)、粒子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关系粒子数比等于物质的量比(4)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单位:g·mol-1(常用).(2)计算公式:(5)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1)决定物质体积的主要内因:物质微粒本身大小、微粒的间距和微粒的数目。
(2)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内因:气体分子数和气体分子间距。
(3)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分子的间距都相等。
(4)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体积相等。
①对定律的理解:条件的三个相同推出结论的一个相同。
即:a 同温同压,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b 同温同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c 同温同压,同体积,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比等于质量比。
(5)气体摩尔体积:①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单位:L/mol.②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即标况下,Vm=22.4 L/mol.③计算公式:标况下,n=V/(22.4 L/mol).④气体摩尔质量的几种计算方法:a.M=m/n;b.标况下,M=22.4×d (d是气体的密度,单位是g/L)c.相对密度D=M1/M2(M1是未知气体的摩尔质量,M2是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6)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浓度.符号:C B,单位:mol/L.计算公式:C=n/v.(2)常见的几种计算类型:①气体溶于水求所得溶液浓度例:在标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500体积的HC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22g/ml,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 溶质的物质的量=500 L/22.4 L/mol=22.32mol,溶液的质量=1000 g+22.32 mol×36.5 g/mol=1841.73g,溶液的体积=1841.73 g/1.22 g/ml=1487.49ml=0.148749 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2.32 mol/0.148749 L=15 mol/L.答: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C=w%×d×1000/M (w是溶质质量分数,d是溶液密度g/ml.)例:98% 1.84 g/ml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解: C=98%×1.84 g/ml×1000/98 g/mol=18.4 mol/L.③溶液混和的有关计算:例:有两种H2SO4溶液,一种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1,密度是d1,另一种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2,密度是d2,它们等体积混和后的溶液密度为d3,求混和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解: 设混和的体积为V .C=(C1·V+C2·V)d3/(V·d1+V·d2)=(C1+C2)d3/(d1+d2).④溶液加水稀释的几个规律:密度大于1的溶液:加等体积水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
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概念之一。
本文将从物质的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和摩尔质量等方面,探讨物质的量在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数量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1摩尔表示1克分子量、1千克分子量或1磅分子量的物质。
摩尔是一个基本单位,它与质量和粒子数之间建立了联系。
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反应中参与的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必须保持平衡。
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从而推算出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转化过程。
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是一定的,这种摩尔比可以通过方程式的系数来表示。
在平衡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保持平衡。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之间的摩尔比是固定的,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来确定。
例如,对于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是2:1,生成物水的摩尔比是2:1。
这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每2摩尔的氢气需要1摩尔的氧气才能完全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三、摩尔比的计算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通过摩尔比的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关系。
摩尔比可以通过方程式的系数来确定,系数表示了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在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中,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是2:1。
这意味着,每2摩尔的氢气需要1摩尔的氧气才能完全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通过摩尔比的计算,可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四、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单位是克/摩尔(g/mol)。
化学高三知识点物质的量

化学高三知识点物质的量化学高三知识点:物质的量一、引言在化学中,物质的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了解物质的量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计算摩尔质量以及进行化学计量等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二、物质的量的概念1. 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简称“物量”,符号为n)是指物质所含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的数量。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m)以及物质的摩尔质量(M)有关,可以用下式表示:n = m/M2. 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简称mol,表示每一物质所含有的物质的量。
1摩尔物质的量等于Avogadro常数(6.022×10^23)个粒子的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量的计算1. 根据质量计算物质的量已知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M,可以用下式计算物质的量:n = m/M2. 根据体积计算物质的量对于理想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中的V(体积)来计算物质的量。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1.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配平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基础,物质的量在配平方程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物质的量比例可以确定不同反应物的系数,达到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要求。
2. 粒子间的比例关系物质的量可以用来推导粒子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利用摩尔比可以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比,得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3. 计算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g/mol为单位。
通过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及其相对分子质量。
五、案例分析:物质的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我们需要制备硝酸铁。
已知Fe(OH)3的含量为2g,要求制备250mL硝酸铁溶液,浓度为0.1mol/L。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所需的物质的量:1. 计算Fe(OH)3的摩尔质量M;2. 根据已知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Fe(OH)3的物质的量;3. 根据所需溶液体积和浓度计算硝酸铁的物质的量。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01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一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考点知识物质的量的概念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阶段,由于其抽象,包含的微粒数目繁多,难于理解。
因此它即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在2019年高考中,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仍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主要题型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另外物质的量的计算已经渗透到实验题、推断题之中。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仍然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
重点、难点探源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符号:n(3)单位:摩尔,用mol 表示。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为:AN N n。
2、阿伏伽德罗常数(1)定义: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23来表示。
(2)符号:N A 。
(3)单位:mol -1。
3、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 ,单位:克/摩尔,g/mol 。
(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为:Mm n =4、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2)符号V m .(3)单位:L/mol(4)数值:在标准状况下约为22.4L/mol(5)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鉴定关系是:mV V n =。
5、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追踪高考1. 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答案】B【解析】A 、16.25g 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 ÷162.5g/mol =0.1mol ,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 A ,A 错误;B 、标准状况下22.4L 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 ,氩气是一个Ar 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 N A ,B 正确;C 、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 ,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N A ,C 错误;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1.0 N A,D错误。
备战2020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物质的量及应用

备战2020高考化学一轮基础知识点复习专题二、物质的量及应用命题方向点播:物质的量及其计算这一部分知识可以说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搭建基础中的基础,高中阶段一切计算都离不开物质的量。
特别是在历年高考中,单项选择题会专门出现一道题,可见其掌握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各地高考题中,简答填空题也增加了物质的量的计算能力考查,这一部分在高考中约占14-18分。
基础知识点回顾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的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n ;单位:摩尔(mo是可称量物质与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之间的一种联系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① 国际上规定: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②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用N A表示。
通常用6.02×1023mol -1表示。
③ 物质的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与粒子数(N )之间的关系:AN N n④ 1mol 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
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因此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却各不相同。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M ,单位:g/mol 或g•mol -1① 某种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② 几种物质的摩尔质量:③ 物质的量(n )、质量(m )与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Mm n =二、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的体积取决于:①物质的粒子数目、②粒子的大小、 ③粒子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1)粒子的数目一定时(如都是1mol ,即6.02×1023个),物质体积取决于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和粒子间的距离。
其中,固体、液体主要取决于微粒的大小;而气体主要取决于微粒间的距离。
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浓度)

标准状况下,16g单质硫在40L 标准状况下,16g单质硫在40L 单质硫在 氧气中燃烧, 氧气中燃烧,燃烧后再恢复至 标准状况, 标准状况,所得气体的体积 为…( ) A.11.2L B.22.4L C.33.6L D.40L
过量计算 例题3 例题3:向100mL3mol/L的H2SO4溶 100mL3mol/L的 液投入一定量的锌粒, 液投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 溶液仍呈酸性。 后,溶液仍呈酸性。当向反应后 的溶液中再加入200mL1mol/L 200mL1mol/L的氢 的溶液中再加入200mL1mol/L的氢 氧化钠溶液时, 氧化钠溶液时,过量的酸恰好被 完全中和。 完全中和。试计算加入锌粒的质 量
2、用胆矾(CuSO4·5H2O)配制 用胆矾( 5H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 的硫酸铜溶液,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下列操作中 正确的是………………( 正确的是 ( ) 25g胆矾溶于1L水中 胆矾溶于1L A.取25g胆矾溶于1L水中 16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胆矾溶于水配成1L B.取16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25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胆矾溶于水配成1L C.取25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将胆矾加热失去结晶水, D.将胆矾加热失去结晶水,再取无 水硫酸铜16g溶于1L 16g溶于1L水中 水硫酸铜16g溶于1L水中
常用单位:体积—L,物质的量 常用单位:体积 ,物质的量—mol, , 物质的量浓度—mol/L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 即:以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 溶液 液组成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情况。
2.确定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有助于我们确定反应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3.计算反应速率:通过测量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反应的速率和进程。
4.确定反应平衡: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各物质浓度的变化,结合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5.计算反应热: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热。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反应的热效应和能量变化。
总之,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5、注意: ①、体积指的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用物质的量表a示,而不是用质量表示。 2
练习
1. 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2. 将0.5 mol NaOH配成2L溶液,该溶液的物
质的量的浓度为多少? 3. 100 ml 1mol/L 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
a
23
实验再现
a
24
[随堂练习]
1、容量瓶需标有:
(1)温度
(2)浓度
(3)容量
(4)压强
(5)刻度线 (6)酸式或碱式
六项中的( A )
A、(1)(3)(5) B、(3)(5)(6)
C、(1)(2)(4) D、(2)(4)(6)
a
25
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 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10.0克。
1.容量瓶的特点:①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②容量瓶瓶颈上有一道刻度线
2.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②溶解不能 在容量瓶中进行;③溶液恢复至室温后才能转移入 容量瓶; ④转移溶液时要用玻棒进行引流
规格:50mL、100mL 、250mL 、 500mL、 1000mL等,一般标记的 温度为20℃ , 如右图所示:
D.25ml0.5mol/LHCl溶液
2、0.5L 1mol/L的FeCl3溶液与0.2L 1 mol/L的KCl溶
液中,Cl-浓度比为 C
A.15∶2 B.1∶1 C.3∶1 D.1∶3
a
6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3、0.5 L AlCl3溶液中Cl-为0.15mol,则AlCl3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为
第一章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 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 式计算中的应用
【阅读· 思考】
O2 化学计量数之比 微粒个数之比 扩大1000倍 扩大NA倍数 物质的量之比 1 1 1000 + : : : 2H2 2 2 2×1000
点燃
: : :
2H2O 2 2 2×1000
1×6.02×1023 : 2×6.02×1023 : 2×6.02×1023 1mol : 2mol : 2mol
基本步骤
1、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标: 标出已知、未知量 3、列: 列出比例式 4、解:求解
解:
(1) 2NaOH +H2SO4 =Na2SO4 + 2H2O 2 1 0.10mol n(H2SO4) 2 0.10mol
==
1 n(H2SO4)
n(H2SO4)==0.05mol m(H2SO4) == n· M=0.05mol ×98g/mol
× 摩尔质量(M) 物质的量(n) 物质的质量 (m)
÷ 摩尔质量(M)
C-12 O-16
练习
44 摩尔质量为_____g/mol 1. CO2的式量为____, ; 44
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44
Hale Waihona Puke 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0.1
88 2mol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于各物质的 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故其质量比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 之比。
( D
)
【例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要硫酸的物 质的量是多少?所需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提示: (1)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
(2)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怎样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及其应用高考导航·方向明——名师解读新考纲,探究高考新动向●考纲解读1.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以及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能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溶液的组成。
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能用于简单计算。
7.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热身练习·重真题——高考真题有灵性,课前饭后碰一碰●真题链接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9)N0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 L 1.0 mol·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0B.12 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0D.1 mol的羟基与1 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9N0解析:A项,NaAlO2水溶液的H2O中也存在氧原子;B项,一个碳原子被3个六元环共用,故1个六元环实际占有的碳原子数为2,因此12 g(即1 mol)石墨烯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0;C项,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D项,1 mol —OH含有的电子数为9N0,1 mol OH-含有的电子数为10N0。
答案:B2.(2013·全国大纲·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结合微粒间相互关系逐一分析。
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但由于12C18O与14N2摩尔质量不相等,故质量不相等,密度也不相等。
B.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所含中子数不相等,1个12C18O分子含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含有14个中子。
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且1分子12C18O与14N2中均含有14个电子,故12C18O与14N2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12C18O与14N2质子数相等,质量相等的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含有的质子数也不相等。
答案:C●名校模拟3.(2013·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学期期末练习·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相等B.等质量的14NO和13CO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相等C.10.6 g Na2CO3固体中含阴阳离子总数约为1.806×1023D.5.6 g铁和6.4 g铜分别与0.1 mol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解析:A项,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CH2,故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相等;B项,14NO和13CO气体的中子数都是15,但是等质量的14NO和13CO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C项,1 mol Na2CO3固体中含有2 mol Na+和1 mol CO2-3,故0.1 mol Na2CO3固体中含阴阳离子总数约为1.806×1023;D项,铁、铜过量,以0.1 mol氯气为标准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答案:B4.(2013·石家庄市质检(二)·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 L二氯甲烷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 AB.常温常压下,3.4 g NH3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2N AC.常温常压下,64 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5N AD.1 mol O2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N A解析:二氯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是无色液体,22.4 L二氯甲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 mol,A错误;1 mol NH3含有10 mol质子,3.4 g 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含有的质子数为2N A,B正确;64 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N A,C错误;1 mol O2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转移电子数目为2N A,D错误。
答案:B高频考点·大整合——核心知识巧记忆,易错常考有妙计●考点整合1.关于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的相互关系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内容: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温馨提示:使用范围是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使用条件是同温、同压、同体积(或同物质的量),相同数目的分子(不是相同数目的原子或离子等其他粒子)。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导出)温馨提示:①1 mol任何微粒的粒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不因温度、压强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时,首先要判断物质在所给温度和压强下是否为气体,若物质为非气态则不能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
③阿伏加德罗定律既适用于气体纯净物,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若为混合气体,则组成成分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如2NO +O 22NO 2不适用;也不能存在化学平衡,如2NO 2N 2O 4不适用。
●方法归纳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计算方法 (1)“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n =m M =N N A =VV m=c B ·V (aq)(2)“两个前提”:在应用V m =22.4 L ·mol -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体状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3)“三个关系”: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的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③“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
(4)“六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2.物质的量浓度解题方法(1)物质的量浓度题目的解答策略不论试题如何变化,关键是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和溶液体积(L),即可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题思路一般有两个出发点: ①由“定义式:c =nV”出发,由此欲求c ,先求n 及V 。
②由守恒的观点出发: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c (浓溶液)·V (浓溶液)=c (稀溶液)·V (稀溶液); 溶液中“粒子之间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 质量守恒,即原子个数守恒。
(2)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溶于水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定义式进行推导,同时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
溶液是否分成两份或两等份并进行对比实验。
②溶液的体积不能用水的体积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来代替,应该用溶液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
③物质溶于水后注意看溶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如Na 、Na 2O 、NH 3、SO 3等溶于水,由于它们与水反应所以溶质发生了变化。
3.气体(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M )的计算方法(1)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ρ:M =ρ·22.4 L ·mol -1。
(2)已知两种气体的相对密度D :M (A)=D ·M (B)。
(3)利用质量和物质的量:M =m 总n 总。
(4)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m MRT ,则M =mRT pV =ρ·RT p。
(5)对于多组分混合气体:设混合气体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 1、M 2…M n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为n 1%、n 2%…n n %,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为V 1%、V 2%…V n %,则M =M 1n 1%+M 2n 2%+…+M n n n %=M 1V 1%+M 2V 2%+…+M n V n %。
4.确定气体的分子组成的方法一般思路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由体积比推导出微粒分子个数比,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易错警示1.有关N A 的常见命题陷阱关于N A 的判断题,在历年高考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其难度不大,但考生出错率较高,其原因是审题不细致,忽视细节所致。
陷阱1:温度和压强。
22.4 L ·mol -1是指标准状况(0℃,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用22.4 L ·mol -1进行换算,误入陷阱。
例如:常温常压下,11.2 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
因为该气体体积是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不可用标准状况(0℃,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 L ·mol -1)来换算,故其叙述是错误的。
陷阱2:物质的状态。
22.4 L ·mol -1适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
命题者常在题目中设置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让考生误当成气体而落入陷阱。
常考的有水、四氯化碳、酒精、辛烷、三氧化硫等物质。
陷阱3:单质的组成。
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Ne)、三原子分子(如O 3)等。
考生如不注意这点,容易误入陷阱。
陷阱4:粒子的数目。
粒子一般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1 mol 粒子的数目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的数目。
命题者往往通过N A 与粒子数目的换算,巧设陷阱。
例如:1 L 1 mol ·L -1的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 A 。
因为盐酸中无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在水中全部电离成H +和Cl -,故该说法错误。
陷阱5:物质的结构。
如Na 2O 2由Na +和O 2-2构成,而不是由于Na +和O 2-构成;SiO 2、SiC 为原子晶体,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无分子;SiO 2为正四面体结构,1 mol SiO 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 A ,P 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1 mol P 4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 A 。
考生如不注意这点,容易误入陷阱。
陷阱6:物质的变化。
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隐含的变化情况。
例如:①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而不是0.1N A;②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 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N A而不是2N A;③500 mL 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CO2-3数小于0.5N A而不是等于0.5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