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

4.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认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是继屈原以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合称为“李杜”。

他的诗以抒情为主,诗风雄奇豪放,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汲取营养,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王昌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1)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2)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3)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4)与:给。

(5)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杨花落尽,杜鹃鸟生生哀啼,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您奔赴夜郎之西。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出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渲染了暮春环境,烘托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闻到龙标过五溪”“过五溪”点明贬谪之地的荒远,暗含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牵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拜托明月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主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观沧海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想要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

次北固山下文学常识王湾,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诗人。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倚长江而立。

写作背景诗人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当船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便产生了这一千古名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这是一首羁旅诗。

全诗借景抒情,描写了早春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怀亲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文学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合称“李杜”。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边塞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因此有人称他“王龙标”。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诗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诗歌开头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奠定了全诗悲凉的基调,后又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遭遇不幸的同情。

天净沙·秋思文学常识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 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曾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困窘潦倒。

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作品主旨此曲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冷、苍凉的秋日晚景图,抒发了漂泊异地的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的重点笔记

《古代诗歌四首》的重点笔记

《古代诗歌四首》的重点笔记以下是《古代诗歌四首》的重点笔记,分别包括了对每首诗的作者、内容、主题和写作特点的总结:1. 《观沧海》作者:曹操内容:全诗以四言为主,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主题:本诗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壮志豪情。

2.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内容: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之词。

诗人王湾往来南北,途经北固山,触景伤情,创作了这首诗。

主题:本诗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内容:这首诗从孤山寺北写起,描写了早春的美丽景色,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

诗人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将景物描写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长堤春水、湖波春草、黄莺翠柳、白鹭青云等景象,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尾联中的“最爱”和“行不足”,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留恋。

主题:本诗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4.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内容:这首小令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表现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中国的古代诗歌,⼀般称作旧诗,是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是⼴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第四课《古代诗歌四⾸》教案 《观沧海》 教学⽬标 1、积累诗词中的字词,特别是现在很少出现的⽂⾔词。

如“澹澹”,“竦峙”,“星汉”,能背诵默写这⾸诗。

2、能⽤⾃⼰的语⾔说出诗歌的意思,能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寄情于景的写法,激发为理想奋⽃的豪情壮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的⾳乐。

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吗我们先闭上眼想象⼀会⼉,然后⽤⼀个词归纳你⼼中“海”的印象。

(学⽣说)引导:海是神秘的,时⽽波涛汹涌,时⽽恬静温顺,每⼀个看海的⼈感受不⼀样,但有⼀点是相同的,就是会⽤同⼀个词形容海:壮阔。

是啊,与海相⽐,⼈真是太渺⼩了。

今天,我们将学习⼀⾸观海抒情的诗篇──《观沧海》,细读这⾸诗,去感受诗⼈⼼灵的震颤,诗⼈情感与⾃然的融合,会使我们的⼼灵得到净化。

⼆、初读感悟 1、听课件录⾳范读。

注意字⾳。

2、请学⽣相互提醒应注意的⽣字⽣词。

(暗含了找,说,练的过程,这⼀步不必⽼师提醒,字数很少,学⽣相互提醒,记忆更深) 3、学⽣⾃由朗诵⼀遍,注意看课下的注释。

4、抽学⽣配乐朗诵(课件展⽰画⾯)。

(⼆⾄三⼈,抽学⽣点评。

) 5、学⽣⼩组内讲述初步理解的内容,并相互评价。

(还可相互提问考查字词或是诗句意思) 三、精读理解 1、课件展⽰: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

2、字词疏通。

沧海,临,以,何,澹澹,竦峙,萧瑟,洪,⽇⽉之⾏,星汉,歌,咏。

3、内容层次理解。

这⾸诗写了⼏⽅⾯怕内容。

(课件展⽰明确) 4、学⽣调整⾃⼰的理解。

(抽学⽣评价⾃⼰的理解,以“我原来认为……现在我明⽩了……”的句式讲述⾃⼰理解的改变。

) 5、带着⾃⼰的理解朗读。

6、学⽣讲述:我最喜欢朗读的诗句是……因为…… 四、品读探究 1、提出探究的问题,可补充学⽣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专项资料归纳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专项资料归纳汇总

古代诗歌四首专项资料归纳汇总观沧海【作者】曹操【朝代】东汉末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第一章。

《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

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

《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

曹操此篇,《宋书·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

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

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5)何:多么(6)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

竦,通耸,高。

(8)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0)日月:太阳和月亮(11)若:如同.好像是.(12)星汉:银河。

(13)幸:庆幸。

(14)甚:极点。

(15)至:非常,(16)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7)咏:歌吟(18)咏志:即表达心志。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要点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复习要点

4 古代诗歌四首复习要点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写作背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huán),返回途中登上了秦皇汉武都曾登过的碣石山,秋风萧瑟,感慨万千之下作了这首诗。

这首诗融汇了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表现为苍劲雄浑的风格。

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歌内容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著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本诗选自《曹操集》。

三、重点字词临:到达。

碣(jié)石:山名,在河北昌黎。

沧海:大海。

这里指渤海。

何:副词,起强调作用,意思为“多么”。

澹(dàn)澹:(水波)荡漾。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萧瑟(xiāo sè):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行:运行。

若:好像。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点。

以:介词,用。

咏:歌唱,用诗歌来抒发。

志:志向,志趣。

四、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写景,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五、知识点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诗写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表现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气魄。

诗人甚至将眼光放在银河和宇宙上,气势宏伟、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

“日月”四句诗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3、诗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要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学习要点

要求掌握的字词
碣(jié)

石 澹澹(dàn dàn)
音 竦峙(sǒng zhì)
字 没(mò)

词语积累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词 语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释 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
义 节候已到初春。
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 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 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 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就。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歌政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 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
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
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天涯:名词,这里指天边。
断肠人:形容伤心被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
度悲伤的旅人。
相关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要点
预习方法
预习内容
预习目标
1、略读 2、精读 3、研读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掌握基础字词,理解词义。了
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初读课文
逐字逐段阅读课文
思考诗、词中心思想。划出文 章中有疑问的地方。 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就迎刃而 解了。
看课文视频朗读背诵诗词。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所 Nhomakorabea含的意境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 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 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 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 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 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1 / 4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言知识

重点字 碣.
(jié)石 澹.(dàn)澹 竦峙..
(sǒngzhì) 悬.(xuán) 枯藤.
(téng) 天yá(涯) xiāo(萧)瑟
✧ 古今异义
1.东临.
碣石 古义:到达,登上。

今义:靠近。

2.次.
北固山下 古义:停宿。

今义:次序,等第。

3.乡书.
何处达 古义:书信。

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 一词多义
1.以⎩⎪⎨⎪⎧以.观沧海(来,连词)歌以.
咏志(拿,用,介词) 2.何⎩⎪⎨⎪⎧水何.澹澹(多么,副词)乡书何.
处达(什么,疑问代词) 3.行⎩⎪⎨⎪⎧日月之行.(运行,动词)行.舟绿水前(行驶,动词) 诗文对照翻译
观沧海
东 临 碣石①,以 观 沧 海②。

向东征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水 何 澹 澹③,山 岛 竦 峙④。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耸立在海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一、知识结构
《观沧海》
1.文学常识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

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

2.重点内容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享年61岁,
2.重点内容
(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熟记“碣、澹、竦峙”等词的读音,熟记“郎、悬、藤”等字的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四首诗歌,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3、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重点)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难点)一、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二、内容详解(一)《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也是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4、原文理解填空(1)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鉴赏【知识梳理】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hàn]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梳理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字音】碣(jié)石澹澹(dàndàn)竦峙(sǒngzhì)萧瑟(xiāosè)幸甚至哉(zāi)【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起。

峙,挺立。

(9)萧瑟(xiāo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幸:庆幸。

甚:极其,很。

至:极点。

哉:语气词。

(15)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16)以:用(歌以咏)。

咏:歌吟。

咏志:既表达心志。

志:理想。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作家、作品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汇编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汇编

《观沧海》知识点1、曹操:字孟德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本诗是他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2、“观”字统领全文,是全诗的线索,全诗围绕”观”字展开,写碣石所见。

3、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如(动静结合)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

4、诗歌抒发什么情感?哪几句最能体现?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诗中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6、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的画面描写出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7、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涌”子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大海波涛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示的画面在这水波轻微动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的耸立的石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次北固山下》作者:1.本诗体裁:五言律诗内容:思乡2.次:停宿客路:旅人前行的路书:信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理解(画面):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2)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哲理。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3、)感情: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4)炼字:“生”和“入”运用拟人手法,“春”和“日”作为新事物的象征,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感情4. 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①阔是“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扩大②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的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解读古诗重点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解读古诗重点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材解读古诗重点内容一、《观沧海》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观”,诗中描绘实景的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虚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句写出了岛上景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一句是配乐时加的,其中“歌以咏志”提示了诗歌抒情的特点。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写景与表现精神品质两方面作些分析。

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大海包蕴万千的气势,描绘出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借景抒情,诗人以沧海自比,展示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5、这首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理想。

6、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8、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9、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渲染了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10、在这些山水景物描绘中,你感受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是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杨花、子规”,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

2、诗中的词语“过五溪”和“到夜郎西”,很好地说明了作者为王昌龄“愁”的原因。

3、诗人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作用是什么?点明季节、时令。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要想学好古诗四首的内容,做到真正赏析就要先整理好这四首古诗的知识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四首知识整理,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四首知识整理(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古诗四首知识整理(二)《次北固山下》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

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观沧海》1、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2、显示大海雄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3、运用虚写,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气概,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4、统领全诗的句子是:5、诗中描绘实景的句子是:6、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7、运用互文的句子是:8、与诗文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名句填空:《观沧海》1、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2、显示大海雄伟气魄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3、运用虚写,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气概,同时也显示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4、统领全诗的句子是:5、诗中描绘实景的句子是:6、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7、运用互文的句子是:8、与诗文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必须掌握的内容: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是千古名句。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选自《李太白全集》。

2、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3、词义:左迁:降职。

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

五溪:五条溪水名。

4、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6、赏析要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作为例子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7、艺术手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练习题: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官)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悲苦哀怨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思,想象丰富奇特,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___________,又含有_________ 、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6.★暮春飘零之感,羁旅之苦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 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花落尽子规啼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BC三、《次北固山下》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

既写景又点出时令。

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

“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3、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壮丽画面,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漂泊之情,并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真挚情怀。

名句填空:《次北固山下》1、开篇点题,暗含了旅途奔波劳累之意的句子:2、颔联是:颈联是:3、蕴涵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的鼓舞力量的名句是:4、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5、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运用对偶的名句是:6.7、运用设问的名句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是在描绘长江景色。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蕴含新事物孕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达作者乐观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颈联“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千古名句)”,见雁思亲,表现了淡淡的思乡愁绪。

3、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偶句。

4 ”、你还能想起另外一些表现乡愁的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6 ”的美景。

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四、《天净沙·秋思》生卒年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马致远,1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秋思之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祖”。

“秋”,意为秋天里的思念。

题眼是“思”曲牌名。

“秋思”,是题目,天净沙”,2、题目解说:“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

“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3、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

“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

“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此曲描绘了秋天黄昏的景色,烘托了4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名句填空:《天净沙·秋思》、主旨句是:1 必须掌握的内容: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1~3句:用九个景物构成一幅水墨画, 4~5句:用了夸张。

表达游子漂泊在外思乡的悲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