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学习辅导1.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货币理论。
货币数量论是指货币的价值完全决定于货币和商品在交换中的数量关系。
即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方向变化,与商品的数量成同方向变化。
具体地说,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的实际数量增加,货币的价值就减少;货币的实际数量减少,货币的价值就增加。
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增加,货币的价值也增加;商品减少,货币的价值也减少。
现金交易方程:(1)对货币和商品实际交易数量的理解。
货币数量不是指货币的简单数量,而是指货币的实际数量与其流通速度的乘积。
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为什么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有关,即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定时间内的货币数量是货币数量与货币周转次数的乘积。
这里所说商品数量包括商品和劳务数量,也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劳务实际数量与商品劳务周转次数的乘积。
(2)费雪现金交易方程费雪方程的公式如下:CV1+DV2=P·EQ;如果令M=C+D,用V代表V1和V2,用y代表EQ,用Y 代表Py,则变为:Y=MV第一,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与V成反向变化。
第二,在费雪方程中,价格P为因变量,货币数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和劳务数量y为自变量(一般y变化较小)。
P与M、V成同方向变化,P与y成反方向变化。
从长期看,国民收入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不大,货币需求数量的变化是最根本的,一般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即M增加过快,物价就上涨得快。
但费雪认为M的变化不影响y,是一种片面观点,实际M的变化对y有很大影响。
(3)现金余额方程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庇古等人首先提出来的,又称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
认为,居民为方便需要拥有货币,但拥有多少为最佳状态?考虑三个问题。
持有货币越多,越便利;持有货币购买消费品(含劳务)会带来效用,持有货币越多,所得效用越多(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持有货币进行投资可得到利益,持有货币越多,投资越多,所得收益就越多(当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派别,它的主要观点是:1. 货币是经济活动的核心。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经济活动的核心。
货币的供应量和速度对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和价值。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是由货币供应和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
2. 货币体系应该由国家来管理。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体系应该由国家来管理,以确保货币的稳定性和合理性。
政府应该通过管制货币的供应和需求,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3. 货币政策应该是主导的经济政策。
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是主导的经济政策,因为货币是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经济稳定和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繁荣时期避免通货膨胀和在衰退时期避免经济衰退。
4. 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货币主义者认为,经济增长应该是一个稳定的过程。
通过管理货币体系和实施恰当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性。
5. 市场失灵是经济不稳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失灵是经济不稳定和贫困的主要原因。
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管制和监督,确保市场运作得顺畅和公正。
6. 经济政策应该优先考虑失业问题。
货币主义者认为,失业是经济不稳定的最根本原因。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如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
在总体上,货币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同时确保市场公正和失业率低。
虽然货币主义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中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相信货币是经济生活的核心,政府应该掌握货币的管制权。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简要回答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主要观点集中在货币的作用和影响上。
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货膨胀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货币主义的几个主要观点。
1. 货币的中性假设:货币主义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供应的增加不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
根据货币的中性假设,增加货币供应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而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2.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货币主义强调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度增加而导致的,而失业则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货币主义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并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失业问题。
3.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
他们认为,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可以调整经济活动的总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货币主义主张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目标。
4. 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货币主义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需求拉动而非供给推动。
他们认为,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和刺激消费需求,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以推动经济增长。
5. 货币的非中性:货币主义不同于货币中性假设的观点,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通过影响利率、信贷和资金分配等渠道,影响实际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
货币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货币主义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主义过于强调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产出、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等。
此外,货币主义在解释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经济政策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经济学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中国的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形势
中国的货币政策与全球经济形势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备受全球经济界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国际贸易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中国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形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货币政策的优势、风险以及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优势首先,中国采取了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和提升投资效率。
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强调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
这一政策保证了国家财政和市场平稳发展,并促进了企业的繁荣。
这样的稳定货币政策为中国赢得了诸多优势,比如吸引外资,强化对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等,为中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中国的货币政策注重保护储蓄,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繁荣。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去以出口为主,而如今则以调整经济结构和通道为重点,以加强内需和消费为导向。
依托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可以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持物价的稳定性,以确保人民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稳定的货币政策还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稳定性保障,并吸引更多本国和外国企业的投资,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风险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内部市场的扩大,整个经济体系中出现了诸多潜在风险,包括货币政策至关重要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过度扩张货币供应量或者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资产泡沫,进而导致经济波动风险的加剧。
而货币不足或者通货紧缩则会制约市场上交易的增长效率,导致经济放缓以及一些企业的破产。
此外,因为较高的债务水平和不成熟的银行监管,还存在崩溃挤兑的风险,尤其是中国需要避免恶意债务清偿带来的系统风险,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对于控制财政风险和金融市场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中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不仅对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形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浅析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之一。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由于货币主义理论的盛行,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用于控制通货膨胀。
但是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完善,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发展,经过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检验,各国却发现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种种弊端,于是又先后放弃了货币供应量,而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在实践中运行良好。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1.积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2.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2008年初以来由于受美国次级贷危机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购买力被低估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过热,为此央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证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
流派6第六货币主义
第一节 货币主义学派概述
一、定义
货币主义又被称为现代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它是在20世纪 50年代-60年代期间在美国出现的,与凯恩斯革命相对立的 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也是60年代以来各种新自由主义 经济学流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它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用现代货币数量论作为理论基础,特别 强调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和经济活动变动的最根本的 原因,主张实行一种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因而被称 为货币主义。
李嘉图依据1797年英格兰银行券兑现以后许多商品价格上 涨的事实,也得出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的结论。这样,李 嘉图就背离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背离了金的价值决定于生 产中耗费的劳动量、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和商品 的价值,以及商品价格总额决定流通中的货币量等正确原理, 反而认为,商品在进入流通时是没有价格的,货币是没有价 值的,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决定的。
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 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 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后来,停滞膨胀阶段变为以 低速增长为基调、夹以停滞和危机的历史阶段。当 时,凯恩斯主义因无法对停滞膨胀现象做出理论解 释而陷入困境。
在这种局势下,西方新自由主义学派乘机抬头, 迅速形成为一股国际性经济思潮。其主要流派,有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 的货币主义学派,以艾哈德为代表的德国弗莱堡学 派,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卢卡斯为代表的 理性预期学派。
此后,弗里德曼和他的同事们在理论细节方面不断进行琢磨补 充,并且利用美国有关国民收入和货币金融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 量经济计量学方面的工作,为他的主要理论观点提供经验材料的 论据。不过在当时,弗里德曼的这些主张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 视。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派,它认为货币政策是经济调控的最重要工具,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保持通货稳定。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他们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从而削弱个人和企业的信心,并对经济活动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保持通货稳定,通过适当调整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其次,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过调节货币供应来推动经济增长,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他们主张通过提供足够的货币供应来促进投资,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就业水平。
因此,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来提升就业率。
第三,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过稳定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经济主体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投资,而不用担心通货膨胀和其他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他们主张通过适当调节货币供应来控制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还包括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主义者认识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经济稳定和增长至关重要。
他们主张通过适当监管和调控金融机构,防止金融危机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并保障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是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和健康,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最后,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还包括在国际经济中维护汇率稳定。
货币主义者认为,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来维护汇率稳定,防止货币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主义的政策目标可以概括为保持通货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和维护汇率稳定。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货币主义旨在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来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宏观经济学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五)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政府支出>收入(的差额)。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政府为了实现充分 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 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 策的具体体现。
凯恩斯主义思想。
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之所以 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也是中央银 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 的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
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国家财政收支一般不另设机构, 而 交由中央银行代理。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均通过财政 部在中央银行内开设的各种账户进行。
r% IS1 E1
IS2
LM
E2
由于存在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要<政 府支出乘数。
y1
y2 y3 y
财政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假定政府购买性支出 增加了△g。
LM不变,右移IS, 均衡点利率上升、国 民收入增加不多。
r% IS1 △r
IS2 LM -d△r/(1-b)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 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提供公共产品。 维持政府系统运行。 直接投资。
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货币无偿转 移出去。
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商品交易。
(2)政府收入:
1、税收: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手段。
税收种类
1.对所得额的征税简称所得税。 2018年个人所得税13871.97亿元,企业所得税 35323.71亿元。
7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LOGO
➢ 3、实行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它有助 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 能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 响。
LOGO
六、简要评论
❖ 积极意义: 对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分析 了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和传递机制。
一、学派代表人物
❖领袖和奠基者: 米尔顿.弗里德曼
课外材料导读: 弗里德曼的演讲
Milton Friedman
LOGO
二、形成背景
❖ 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导致 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滞胀”局面。在这 种情况下,“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在美国异军突起。
LOGO
三、思想渊源
2、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直接来源)
❖ MV=PT。 p为社会平均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 T为社会总交易量。
❖ 后又引入存款货币公式:MV+M’V’=PT 。 考虑到银行存款因素,设M’为银行存款, V’为银行存 款流通速度。
婴幼儿体格生长
7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学习目标
❖一、学派代表人物 ❖二、形成背景 ❖三、思想渊源 ❖四、基本理论观点 ❖五、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六、简要评论
LOGO
引言
❖ “财政政策的失败和便宜货币的灾难性后果加重 了某些经济学家关于货币理论发展的过于狭窄的 说法的分量,结果出现了另一种替代的学派,他 们对当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解决 办法的基本概念比作为凯恩斯学派体系的基础的 货币过程更为广泛。它以货币数量的变化作为中 心。这一学派被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数量学派。”
币机会成本因素;U是持币效用因素。
7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四、赤字财政政策 (二)“公债哲学”与赤字财政的可行性(公债中 性还是非中性?)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赤字财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 是可行的。因为他们都相信所谓的“公债哲学”。即: 1、债务人是国家(政府),债权人是公众。在某种程 度上,政府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财政赤 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2、 一般说来,国家的政权是稳定的。政府以国家信用作担 保,因此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3、政府实行赤字财 政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和发展经济。而经济发 展了,政府就有了足够的税收来偿还债务,以弥补财政 赤字。显然,“公债哲学”为赤字财政政策的可行性提 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AD)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凯恩斯学派非常注重需求管理。需求 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直接目标:AD=AS;
➢ 间接目标(终极目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 AD<AS时,运用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AD=AS;
(二)内在稳定器发生作用的机理P156 1、经济萧条时期
GP↓→Tx↓
P I ↓→Tx↓ 失业↑→Tr↑
抑制了消费与 投资的减少
有助于减轻 ↓→Tx↓ 失业↓→Tr ↓
抑制了消费与 投资的增加
有助于减轻通 货膨胀的程度
(三)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
内在稳定器只能减轻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 的程度,并不能改变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 趋势。因而内在稳定器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 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相机抉择的财政政 策。所以,尽管经济中存在内在稳定器,但仍 然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来调节经济。
图中y’y1为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减少 的收入,y0y1是增支政策增加的收入。 比较两图:IS曲线较陡,政府增支的挤 出效应较小,效果较大。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
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包括: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2.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3.力求单一的政策规则。
以上是关于货币主义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的主要内容,供您参考,具体内容请以实际为准。
现代货币主义PPT课件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在《全球
化及其不足》一文中指出,”20 世纪80 、90 年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依据与美国财政部
达成的‘华盛顿共识’,向许多南方国家及经济转轨
国家硬性推出‘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
贸易’三大政策建议,由此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崩溃
和社会动荡……”
第五章 现代货币主义
第1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2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 第3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第1节 现代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在与凯恩斯主义抗衡中形成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在凯恩斯主义占居 绝对统治地位时,一批经济自由主义者坚守芝加哥大 学的经济理论阵地,与凯恩斯主义抗衡,并待机反击。
A、拉美地区 具体实践:
奉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拉美地区,20 世纪80 年代由于实行了贸易自由化,加快国营企业私有化, 开放金融市场,放宽对外资限制,减少甚至取消国家 对价格、汇率、利率等的干预和控制。
积极影响: 有些国家实现了从封闭的进口替代模式向外
向发展模式的转变,恶性通胀得到控制,宏观经济形 势一度得以好转。
20世纪60年代后,时机到来——“滞胀”出 现,开始对凯恩斯主义进行全面反击,主张以控制货 币数量的金融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形成现代货币主 义流派。
芝加哥大学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
美国芝加哥大学长期以来集中了一批信奉新自
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经济学家。
他们也被称之为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承继了“新古典学派”的自由放
企业私有化、
价格自由化(包括利率和汇率自由化)
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自由化
由于“华盛顿共识”的所谓“规范改革”方案具有 国际权威金融机构的鼎力支持,一度使新自由主义成 为全球不可阻挡的潮流。
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在经济学中,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稳定的目标。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它在经济的不同周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践。
一、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期的作用在经济周期中的扩张期,经济活动和生产水平呈现增长态势。
这时,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避免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等。
通过加大货币紧缩力度,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维持经济稳定。
二、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期的作用在经济周期的衰退期,经济活动和生产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
通过降低利率,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三、货币政策在经济稳定期的作用在经济周期的稳定期,经济活动相对平稳,通货膨胀水平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
货币政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根据经济形势进行微调,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四、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学派:一是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水平;二是新古典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利率来调节投资和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五、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联储、欧洲央行等中央银行通过利率决策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来实施货币政策。
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期间,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
例如,美联储通过降低利率并进行量化宽松政策,以促进经济复苏。
六、货币政策的挑战与展望货币政策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完美,政策效果可能存在滞后。
其次,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使货币政策受到影响。
未来,货币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平衡宏观经济目标与金融稳定的关系,同时也需要采取灵活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四大经济政策(含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措施
成效
50年代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
凯恩斯主义
充分就业
繁荣
60年代
肯尼迪、约翰逊
凯恩斯主义
赤字财政
繁荣
70年代
尼克松、卡特
凯恩斯主义
交替使用紧缩财政和赤字财政
滞涨(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
80年代
里根
货币学派(新自由主义)
削减非国防性开支,紧缩货币。
回升
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
减税,加大国防开支。
90年代
克林顿
宏观微调
平衡预算,削减开支。
进入“新经济”
微观自主
支持发展高新技术。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政策
国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策
英国
混合市场型经济,主张多市场,少政府。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主张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国企与私企并存。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型经济,主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西欧的火车头。
日本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包括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等。代表人物:哈耶克。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20世纪90年代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美国实行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战后美国资本主义政策演变
时间
代表政府
理论依据
资本主义历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时间
经济思想名称
特点
工场手工业时期
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法国柯尔柏(科尔伯)。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理论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家的角度,探讨货币政策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他们认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使市场在自由竞争中自我恢复平衡,货币政策的作用相对较小。
二、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流派,对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当私人部门投资不足时,通过刺激需求和增加公共支出来解决失业问题。
货币政策在凯恩斯主义中被视为调整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工具,主张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三、新古典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中另一主要流派。
新古典主义对货币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的建设和市场的运作机制上。
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主体的预期和市场信号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信号和预期,从而调整经济活动。
四、供给学派的货币政策理论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供求关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通过供给侧改革和结构性调整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在货币政策理论中,供给学派强调货币政策调整对市场信号和供求平衡的影响,并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相结合。
五、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修正和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为复杂,对未来的预期和市场信号有着重要影响。
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结合经济周期和市场波动,通过逆周期调节和灵活性调整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货币主义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货币供应的变动是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货币主义认为,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的,因此,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包括:
1. 货币紧缩:货币主义者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紧缩货币供应来抑制需求。
他们主张通过提高利率和销售政府债券等措施来减少货币供应,从而控制通胀率。
2. 靠市场自由调节:货币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并主张依靠市场自由调节。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3. 建立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主义者主张建立稳定的货币制度,以确保货币供应量的稳定。
他们认为,货币稳定可以提升经济稳定和增长,减少波动和通胀的风险。
4. 保持财政纪律:货币主义者主张保持财政纪律,避免政府过度借贷和赤字财政。
他们认为,财政纪律可以减少通货膨胀风险,并提高经济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货币供应的变动是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货币紧缩、市场自由调节、建立稳定的货币制度和保持财政纪律等。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是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总需求 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从IS-LM模型看,货币政策效果是指LM曲线移 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货币政策效果的
在 LM曲 线 的 斜 率 不 变 时 , IS曲 线 的 斜 率 的 绝 对 值 越 小 , 即 IS曲 线 越 平 坦 , LM曲 线 移 动 对 国 民 收 入 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 IS曲 线 的 斜 率 的 绝 对 值 越 大 , IS曲 线 越 陡 峭 , LM曲 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即货币政策 效果越小。
假定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用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只 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利率的上升,抑制私人
根 据 凯 恩 斯 主 义 的 "需 求 管 理 "政 策 , 政 府 在 财 政 方 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的产出而努力。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 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预算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实行扩 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预算赤字。预算盈余是政府收入超 过支出的余额。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产生预算盈余。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按照这种思 想,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即存在通货紧缩缺 口)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 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 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如果起初存 在预算赤字,就不必担心赤字扩大,应不惜出现更大赤 字而坚定地实行扩张政策。反之,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 时,政府有责任减少支出,增加税收。如果起初存在预 算盈余,不应担心出现更大盈余,而宁肯盈余增大也要 坚定实行紧缩性政策;如果起初存在预算赤字,就应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是建立在现代货币数量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鼓吹经济自由是货币主义经济政策主张的基调。
货币主义者认为,市场自发力量有使资本主义经济自然而然地趋向均衡的作用,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大的波动大都是由于政府采取了旨在干预市场经济的错误的财政金融政策造成的。
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货币主义者十分强调正确的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弗里德曼曾把正确的货币政策的积极作用归纳为三点:(1)货币政策能够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混乱的主要源泉;(2)货币政策能够给经济运行和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背景;(3)货币政策能够有助于抵消经济体系中其他原因引起的比较重要的干扰1。
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
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者不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也反对凯恩斯主义者倡导的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情况随时用调整贴现率和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等方法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通过运用大量历史统计资料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平均需在6—9个月以后才能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在名义收入和产量受到影响后,平均要再过6—9个月价格才会受到影响。
因此,货而增长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两者间隔的总时间平均为12—18个月。
2根据这一分机弗里德曼反对货币当局有意识地运用货币政策来克服经济的不稳定,他认为,由于货币数量变化对实际经济和通货膨胀影响的时延效应,往往使政府在扩大和收缩货币供应量时做过了头(刺激过度或收缩过度),以致促使经济波动更频繁,更不稳定。
因此,弗里德曼建议货币当局只需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把控制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长期地固定在同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例如每年是4—5%)。
只有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才能避免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
2.“收入指数化”方案。
为了对付70年代的滞胀局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都推行了对工资、物价实行冻结或管制的政策,即所谓“收入政策”。
由于收入政策在抑制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方面并末取得多大效果,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尤其是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提出了“收入指数化”方案以代替收入政策。
根据这一方案,应该将工资、政府债券收益和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例如消费物价指数)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它们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化进行调整。
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实行收入指数化方案可以抵消物价波动的影响,减少通货膨胀造成的痛苦,甚至医治通货膨胀。
因为,收入指数化方案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不公平,剥夺政府从通货膨胀中所得到的非法收益和一些债券者所占的便宜,这样也就消除了社会经济生活中搞通货膨胀的动机。
3弗里德曼也承认由于不可能使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有的合同契约(包括政府与个人之间的默契)都随物价变动而调整,所以,收入指数化政策并不是稳定物价的最好的方法。
要彻底医治通货膨胀,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英国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莱德勒也认为凯恩斯主义企图利用工资和物价管制通货膨胀施加对影响,完全是徒劳无益的,而片有采用收入指数他的方案,才有可能比较迅速地降低退货膨胀率。
4
1M·弗里德曼:“货币政策的作用”,载《现代国外经济论文选》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6
-128页。
2M·弗里德曼:“论货币”,载《世界经济译丛》1981年第5期,第29页。
3参阅M·弗里德曼:《利用升降条款有助于有助于和通货膨胀作战》,载《幸福》杂志1974年7月2号。
4参阅M·弗里德曼《失业还是通货膨胀?—对菲利蒲斯曲线的评价》一书中,莱德勒的评论文章《一个英
3.实行“浮动汇率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实行的是布雷顿森林会议制定的固定汇率制度,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每盎斯黄金为35美元),各国货币直接与美元挂钩,以美元为基础来确定各国货币的汇率。
弗里德曼在1950年写的一篇论文《浮动汇率问题》中,详细地分桥了国际收支变化的调节问题,反对实行固定汇率制,主张用浮动汇率制取而代之。
根据弗里德曼的看法,浮动汇率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它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
这对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发展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都是极为有利的。
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当资本主义各国普通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弗里德曼和一些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固定汇率制导致各国都从美国输入了通货膨胀。
1971年,“美元危机”的频频爆发和一浪高过一浪的美元抛售风潮逼迫尼克松政府宣布外国中央银行暂停以美元兑换黄金,即宣告了以美元为台柱的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制的破产,随后资本主义各国又都陆续实行了程度不同的浮动汇率制,这也就证实了弗里德曼等人的预见,使货币主义的浮动汇率制政策主张得以实现。
据说,一贯坚持浮动汇率制是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虽然对传统货币数量说作了一些修正和补充,分析了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但并没有改变货币数量说的庸俗本质。
货币主义者之所以重新祭起货币数量说,目的完全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各国战后出现的新的经济危机,尤其是停滞膨胀,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70年代中期后,货币主义开始在美英等国逐渐取代了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地位成为资产阶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美国总统里根曾声称他的经济政策的“指导理论来自米尔顿·弗里德曼”,而英国首相跟切尔夫人则更是制定了以货币主义为纲领的经济政策,在英国大力推行缩减货币供应量,削减政府开支等经济政策。
这些经济政策虽然某些方面一时奏效,但并没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退货膨胀和失业,反而导致了1980一1981年大部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感染了货币主义的病症”——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货币主义的失败”。
5
国人的评论—“需求管理”的终结:如何减少七十年代的失业》,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参阅K·屈赫内:“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面临现实的考验”,载《世界经济译丛》198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