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写规则
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
编写规则是组织文档、文章或其他形式的文字时需要遵守的规范
和标准。
以下是关于编写规则的第1部分:
1. 使用规范的中文语法和标点符号,确保语句表达清晰、简洁。
2. 避免使用网络术语、俚语或太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保持正式和专
业的写作风格。
3. 使用正确的词汇和术语,避免用词不当或产生歧义。
4. 文章应该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过渡。
5. 避免使用长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以保证读者能够理解和消化所阐
述的内容。
6. 文章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并且在整篇文章中保持一致。
7. 使用准确的时间、地点和数据等信息,确保写作的准确性。
8. 避免使用个人观点或情感色彩过重的语句,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
9. 注意正确的拼写和标点,尽量避免拼写错误和标点符号的滥用。
10. 文中不得出现任何网址、超链接和电话,以避免干扰读者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
以上是第1部分的编写规则,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使文章具有清晰、准确和可读性。
企业标准编写规则 (1)(5)
GB/T 20000.2—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 标准的规则》
GB/T 20000.3—2003《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引用文件》 GB/T 20000.4—2003《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 及安全的内容》 GB/T 20000.5—2004《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5部分:产品标准 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8
第三章 标准的结构
1.3 单独标准的内容划分 1.3.1 由要素的规范性或资料性的性质划分
标准的要素
—资料性概述要素 —资料性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规范性要素
—规范性一般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
9
第三章 标准的结构
1.3.2 由要素的必备性或可选定性的状态划分
标准的要素
必备要素 可选要素
要素的典型编排见 GB/T 1.1-2000中表 2。
25
第六章 规范性技术要素 1 术语和定义
可选要素,可含有其他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 1.1 选择原则
a) 难以理解的术语; b) 会引起误解的术语; c) 通用的术语,需要给于特定含义的术语。
26
第六章 规范性技术要素
1.2 内容构成 a) 引导语; b) 术语; c) 定义; d) 外文对应词 ; e) 同义词; f) 符号(包括缩略语、量的符号); g) 拒用和被取代术语; h) 示例; i) 注(可包含要求)。
A1” ; d) 用翻译法采用国际标准时、其新增补的资料性附
录应排列在国际标准附录的后面。 其编号前应增补“N” ,即表达成“附录NA” 、“N A.1”、“图NA.1” 、“表NA.1” 。
标准编写常用规则
标准编写常用规则名称目次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规范性技术要素图表公式终结线名称名称应由几个尽可能短的要素组成,其顺序由一般到特殊。
通常,所使用的要素不多于下述三种:a)引导要素(可选):表示标准所属的领域。
b)主体要素(必备):表示在上述领域内所要论述的主要对象。
c)补充要素(可选):表示上述主要对象的特定方面,或给出区分该标准(或该部分)与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细节。
详细规则见GB/T 1.1—2000的6.2.1和附录D。
返回页首目次目次为可选要素。
如果需要,可设置目次。
目次所列的内容和顺序如下:——前言;——引言;——章;——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附录,应在圆括号中标明其性质,即“(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附录的章和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参考文献;——索引;——图(需要时列出);——表(需要时列出)。
在目次中应列出完整的标题。
“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不应在目次中列出。
返回页首前言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
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图和表。
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
在特定部分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信息:——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的前言中应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
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标准的每一部分的前言中,应列出所有已知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说明与对应的国际标准、导则、指南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写出对应的国际文件的编号、文件名称的中文译名,并列出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技术差异和所作的主要编辑性修改。
具体方法按GB/T 20000.2的规定;——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说明标准中的附录哪些是规范性附录,哪些是资料性附录。
在基本部分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信息:——本标准由××××提出;——本标准由××××批准(适用于非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标准);——本标准由××××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需要时,可指明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标准编写规则
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4.1 编写原则 (2)4.2 基本要求 (2)5 标准的结构 (2)5.1 标准的组成要素 (2)5.2 技术标准的构成 (3)5.3 管理标准的构成 (4)5.4 工作标准的构成 (4)6 标准要素编写要求 (5)7 技术标准编写内容要求 (5)7.1 要求 (5)7.2 技术标准的收集和转化 (5)7.2.1 收集 (6)7.2.2 转化 (6)7.2.3 纳入技术标准体系 (6)7.3 编写内容(举例) (6)7.3.1 设备运行标准 (6)7.3.2 设备检修标准 (7)7.3.3 试验标准 (8)8 管理标准编写内容要求 (9)8.1 职责 (9)8.2 管理内容与方法 (9)8.3 报告和记录 (10)8.4 检查与考核 (10)9 工作标准编写内容要求 (10)9.1 职责 (10)9.2 岗位人员基本技能(上岗条件) (10)9.3 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 (10)9.4 事故的分析处理和报告 (10)9.5 检查与考核 (10)10 标准编排要求 (10)图1 技术标准的构成和编写顺序图 (4)图2 管理标准的构成和编写顺序图 (4)I图3 工作标准的构成和编写顺序图 (5)表1 标准中要素的分类及编排 (2)前言本标准由×××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I标准编写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标准编制的定义、标准要素的编写要求及××公司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结构、编写内容和编排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编写。
团体标准编写规则
团体标准编写规则团体标准是由一个团体或组织制定的,用于规范某个特定领域的技术、产品、服务等的标准。
编写团体标准需要遵循一系列规则和程序,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以下是团体标准编写的一般规则和步骤。
1、确定标准的制定组织和主管部门编写团体标准需要确定一个专门的组织或委员会负责标准的制定工作,并明确由哪个主管部门管理。
制定组织通常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组成,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2、确定编写标准的范围和目的在开始编写标准之前,需要明确标准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明确标准的目的和应用对象。
这有助于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编写团体标准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相关信息,包括国内外的标准、法规、技术文献、市场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和问题。
4、制定标准的框架结构在编写标准之前,需要制定标准的框架结构,明确标准的基本章节、内容和组织方式。
这有助于整体规划标准的编写过程,并使得标准更加系统和完整。
5、制定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参数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参数是标准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专家讨论、试验验证等方法来确定。
这些技术要求和参数应该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6、征求意见和建议在编写标准的初稿或草案完成后,需要征求相关利益相关者(如行业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以促进多方参与,提高标准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7、组织评审和修订根据征求意见收集的反馈,编写团体标准的组织需要进行评审和修订。
评审过程包括对标准的技术内容、结构、条文等进行细致的审查,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8、审批和发布经过评审和修订后,团体标准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并最终发布。
发布后,标准将具有法律效力或行业推荐性,并可以在相关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9、定期审查和修订团体标准的制定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标准制定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定期审查和修订机制,及时根据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标准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则有哪些
1. 清晰明了:写作要求语言清晰简洁,易于理解和解释。
使用简单的句子和术语,并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和词汇。
2. 统一性:保持写作风格和语法的一致性。
遵循所使用的标准规范,如语法、标点符号和拼写等。
3. 准确性: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并核实所有数据和事实。
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不确定的表达方式。
4. 适用性:根据读者的需要和背景,适当调整写作风格和语言选择。
将信息传达给受众时要考虑其背景和知识水平。
5. 逻辑性:通过正确的结构和有逻辑的概念框架来组织文章。
确保文章的思路清晰、连贯,并按照适当的顺序展开。
6. 简洁性:避免冗长或多余的词语和句子。
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传达信息,帮助读者迅速理解。
7. 具体性:提供具体的细节和例子,以支持所提出的观点或论据。
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抽象的表述。
8. 标准化:遵循特定的标准和格式,如引用格式、文件命名规则等。
确保符合行业或组织的要求。
9. 性别中立:避免性别歧视或偏见,通过使用中性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避免偏见。
10. 校对和编辑:在提交任何文档之前,对其进行仔细校对和编辑,以确保文档无误、通顺和规范。
这些基本规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写作,包括报告、论文、手册和商业文档等。
标准编号代号编写规则
标准编号代号编写规则
标准编号代号编写规则如下:
1. 国家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发布标准的顺序号、发布标准的年号组成。
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顺序号是50000以上的数字,年号用四位数表示。
2. 行业标准:代号和编号方法有所不同,代号通常由两个字母组成,如“DL”表示电力行业标准,“JB”表示机械行业标准等。
编号由顺序号和
年号组成,顺序号通常为5000以上的数字,年号用四位数表示。
3. 地方标准:代号由“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代码组成,顺序号和年号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同。
4. 企业标准:代号通常由“Q”字加上所在省份的简称组成,顺序号和年号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同。
在标准编号中,当标准中无强制性条文时,标准代号后应加“/T”表示。
例如,某项有强制性条文的国家标准编号采用“GB 50×××—20××”表示,某项无强制性条文的国家标准编号采用“GB/T 50×××—20××”表示。
标准编写规则 产品标准 GB 20001.10-2014T
注:性能特性原则的实质是要求“结果”优先,相对于“结果”, “过程”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不同的生产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技 术、不同的方法达到性能特性要求的“结果”。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满足可证实性原则
不论产品标准的目的如何,标准中应只列人那些能被证实的技术要 求。或者说,如果没有一种试验方法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证实产 品是否符合稳定性、可靠性或寿命等要求,则标准中不应规定这些 要求。 注:生产者声称符合没有证实方法的要求,只能视作生产者做出的 保证。保证条件不属于标准的内容,它是商业概念或合同概念,而 不是技术概念。 为了满足可证实性原则,标准中的要求应定量并使用明确的数值 (见GB/T 1.1)表示。不应使用诸如“足够坚固”或“适当的强度” 之类的定性的表述。规范性要求的数值应与只供参考的数值明确区 分。
注:在标准中,通常不指明各要求的目的(标准和某些要求的目的 可以在引言中进行阐述)。然而,最重要的是在工作的最初阶段 (起草征求意见稿前)确认这些目的,以便决定标准包括哪些要求。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符合性能特性原则
只要可能,要求应由性能特性、而不用描述特性来表述,以便给技 术发展留有最大的余地。采用性能特性表述要求时,需要注意保证 性能要求中不疏漏重要的特性。 然而,是以性能特性表述要求,还是以描述特性表述要求,需要认 真权衡利弊,因为用性能特性表述要求时,可能引人既起草产品标准时,应明确标准的使用者。产品标准的使用者通常有: 制造商或供应商(第一方); 用户或订货方(第二方); 独立机构(第三方)。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产品标准的使用者通常为上述三方。因此, 在起草这类产品标准时应遵守“中立原则”,即应使得产品标准的 要求能够作为第一方、第二方或第三方合格评定的依据。 企业标准中的产品标准通常供企业自身使用。因此,在起草这类产 品标准时应明确标准的使用者是企业的生产者还是采购者。
标准编写规则
标准编写规则
首先,要注意文档的结构和格式。
一个良好的文档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标题、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文档的内容。
目录应该包括文档的各个章节和子章节,便于读者查阅。
正文部分应该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应该清晰明了,避免出现冗长的段落和逻辑混乱的情况。
参考文献部分应该列出文档中引用的所有参考资料,便于读者查证。
其次,要注意文档的语言和表达。
文档的语言应该准确、生动、简洁,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词语和长句子。
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要紧密,避免出现语意不清晰的情况。
同时,文档的语气也要一致,要避免出现过于主观或者过于客观的情况,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
另外,要注意文档的内容。
文档的内容应该准确、全面,避免出现错误或者遗漏。
文档的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广告、联系方式、商业化、网站链接等内容。
文档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可以通过引用权威的资料和参考文献来增加文档的可信度。
最后,要注意文档的综合质量。
文档的综合质量包括文档的结构和格式、语言和表达、内容等方面。
要保证文档的整体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出现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逻辑词语,使整个文档看起来更加连贯和流畅。
总的来说,标准编写规则对于文档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遵循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文档创作者提高文档的质量和可读性,使文档更加准确、全面和易用。
希望文档创作者们能够认真遵循这些规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档创作水平。
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
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文章撰写时,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确保文章的清晰、准确和易于理解。
以下是一些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
1. 清晰度,文章应该清晰地传达作者的意思,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句子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词汇。
2. 准确性,文章应该准确地反映事实和观点,避免误导读者或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使用可靠的来源和资料来支持观点,并进行事实核实,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
3. 逻辑性,文章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内容之间的关系应该明确。
段落和句子之间应该有连贯的过渡,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4. 一致性,文章的用词、风格和格式应该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混乱或矛盾的表达方式。
遵循相同的写作规范和风格指南,确保文章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5. 符合规范,文章应该符合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规范,避
免出现错误和不规范的表达方式。
审慎校对文章,确保语法和拼写
的准确性。
总之,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包括清晰度、准确性、逻辑性、一
致性和符合规范。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撰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GBT 20001.2-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符号
图形符号 箭头及其应用
安全色
安全标志
有关量 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所有部分 量和单位
所有部分
所有部分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绘制原则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所有部分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标志用图形符号的制定和测试程序
标志用图形符号的视觉设计原则
图形符号 术语
所有部分 设备用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总则
进行了修改
增加术语 文字符号 见
将第 章 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改为 总则 并增加了有关 协调 的内容
对标准之间符号的引用作出较详细的规定 见
符号索引由用页码索引改为用符号编号索引 并增加了外文或阿拉伯数字起首的符号名称的
索引编排方法
的 本版的
对符号表的编写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并增加了注册号栏
的 本版的
表续
起草
资料性概述要素
符号标准的封面 目次 前言 引言的编写应符合
中 的规定
规范性一般要素
通则
符号标准中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编写应符合
中
和
的规定
标准名称
符号标准名称的编写应符合
中
的规定
符号标准的名称应区分出符号的类别 如
电子管参数符号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气体激光器文字符号
金属船体制图 图形符号
中的符号应与现有符号标准相协调
附录 给出了符号和相关国家标准
结构
符号标准的内容和层次划分应符合
第 章的规定
表 给出了符号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示例 并列出了每个要素所允许的内容 编写标准时 可根
据标准化对象的具体特征和制定标准的目的选择表 中的有关要素 符号标准还可包含表 之外的其
gb 标准编写规则
gb 标准编写规则GB 标准编写规则。
一、引言。
GB 标准编写规则是指在国家标准化组织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流程,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则。
本文档旨在对 GB 标准的编写规则进行详细说明,以便于标准编写人员遵循规范,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二、编写规则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标准的编写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标准内容符合科学规律和技术要求。
2.权威性,标准的编写应当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3.准确性,标准的编写应当准确反映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避免模糊和歧义的表述。
4.适用性,标准的编写应当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确保标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5.可操作性,标准的编写应当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便利性,避免过于理论化和难以实施的要求。
三、编写规则的具体要求。
1.标准的编写应当明确标准的名称、编号、起草单位、起草日期、实施日期等基本信息。
2.标准的编写应当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等内容。
3.标准的编写应当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质量控制等内容。
4.标准的编写应当明确标准的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内容。
5.标准的编写应当明确标准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安全提示等内容。
6.标准的编写应当对标准的修订、废止、替代等情况进行规定。
四、编写规则的流程。
1.确定编写任务,由国家标准化组织确定编写任务,并指定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
2.调研和论证,起草单位应当对标准的编写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确定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起草和审定,起草单位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起草标准的内容,并经过内部审定。
4.公开征求意见,起草单位应当将起草的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
5.修改和定稿,起草单位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定稿。
6.审定和发布,经过审定单位的审定,标准最终确定并发布实施。
五、编写规则的质量控制。
1.标准的编写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组织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标准的质量。
标准编写规则
标准编写规则标准编写是所有文献、交流和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也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标准化编写有助于确保每一份文件的正确性,并且确保文件的可操作性;它的重要性可能被忽略,但它的作用不可小觑。
一般来说,标准编写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仔细构思,确定文章的重点、主题和内容。
在构思出文章的框架之后,就可以开始利用合适的格式,把思想和内容整理成文章。
第二,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有吸引力且正确无误的文章。
要注意文章的语言语法,尽量把文章写得通畅有力,让文字流畅地表达出内容。
第三,要注意文章的连接,避免文章拖沓繁琐,使文章主题不清、思路混乱。
而且,要注意文章中每一段文字和每一句子跟随前面内容相关,把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使文章完整一致,不发生跳读。
第四,文字的排版要注意常用的排版要求,比如标题的排版格式等,避免文字拖拉、滞后,字句混乱,以保证文章的整体美观。
第五,文稿写完以后,需要细致的检查,把文章中的错误删除掉,确保文章的正确无误,并且在文章中加入分析,使文章内容更加负责。
第六,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必要时将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使文章形成完整的逻辑,让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有安排,在文章的结尾处拟定总结,使文章更加完整,更加容易理解。
以上就是标准编写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些原则,可利用正确的语言和格式,把不同文件和文章编写得绝对正确无误。
正规编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当今学术和科研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事务,是每一份文件和文章的关键,同时也是一种能力,是我们最基本的技能。
因此,要正确地学习和掌握标准编写的方法,要不断提高文章的编写水平,提高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从收集信息开始,要多积累知识、多积累经验,仔细检查,把文章做到极致。
只有这样,才能把文章变得正确有力,才能发挥出文章的最大作用,才能把文章的内容表达准确无误。
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编写规则
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编写规则
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编写规则是为了确保公路建设和维护工作的质量,促进公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而制定的一套规范性文件。
遵守这些规则可以实现公路设计、建设和运营工作的统一标准,提高公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益。
首先,标准编写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编写标准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公路行业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标准的制定过程应做到客观、中立、公正,避免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
其次,标准的编写应考虑实用性。
标准是为了指导实际工作,因此应将实际问题和需求纳入考虑。
标准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标准编写还应注重适应性。
公路行业在不断发展变化,标准应能够适应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同时,标准也应能够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不同规模的公路建设和维护需求。
标准编写还应强调规范性和一致性。
标准应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使得公路行业的各相关方能够达到相同的质量标准。
标准文件的编写格式也应保持一致,以确保标准的易读性和易理解性。
最后,标准编写应注重动态更新。
公路行业的技术和需求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标准也应及时修订更新以适应新的要求。
标准的修订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并经过专家组的评审和公众的意见反馈。
总之,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编写规则的制定旨在确保公路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高公路建设和维护的质量和效益。
遵守这些规则,将促使公路行业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提升公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
制定过程
制定背景 编制进程
制定依据 起草工作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已经发布实施。《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是针对标准编写的普遍性、一般性要求所做出的规定,而产品 标准作为产品生产、检验、使用、维护及贸易洽谈等方面的技术依据,在标准结构和标准要素起草方面有其特殊 性。为了更好地指导产品标准的编写,有必要对产品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确定以及要素的编写作出统一规定,以 满足中国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要。
主要起草人:白殿一、逄征虎、薛海宁、强毅、刘慎斋、陆锡林、姜英、王益谊、马德军、吴学静。
标准目次
参考资料:
内容范围
《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GB/T.10-2014)规定了起草产品标准所遵循的原则、产品标准结 构、要素的起草要求和表述规则以及数值的选择方法。《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GB/T.10-2014) 适用于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写,具体适用于编写有形产品的标准,编写无形产品的标准可参照 使用。
引用文件
参考资料:
Hale Waihona Puke 意义价值《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GB/T.10-2014)广泛应用于中国国家、行业、团体等标准的编制、 审查、出版全过程,提升了中国标准编制质量与水平;应用于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推动 了中国标准体系改革创新;应用于国际标准提案和起草,提高了中国国际标准研制成功率。该标准具有的技术创 新性和产生的广泛应用价值。
谢谢观看
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01 制定过程
03 内容范围 05 意义价值
GB T 20001.2-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符号
当心爆炸表文字符号表的编排编号名称符号定义说明
质量质量是基本量之一参阅
的备注
体积质量
质量密度
质量除以体积
相对体积质量
相对质量密度
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
在对两种物质所规定的条件下
的比
质量体积
比体积
体积除以质量
线质量
线密度
质量除以长度
消防技术文件用消防设备图形符号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船舶布置图图形符号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注
标有下划线的文字为图形符号的类别规范性技术要素
术语和定义的编写应符合中和附录的规定
符号编号符号符号名称符号说明和图形符号注册号等应以表的形式列出表的纵向栏从左到右分别为编号栏符号栏名称栏说明栏注册号栏如下所示示例
中餐图形符号见
花卉图形符号见为
保持标准中符号体系的完整性也可在标准中列出其他标准中的少量符号此时应在符号说
明栏中列出该符号在原国家或行业标准中的标准编号和符号编号见这种情况下应将原标准
列在参考文献中
符号表编写细则
编号栏
同一标准中一个符号只能有一个编号即一个编号只对应唯一的符号
符号编号形式应区别于标准的章条编号并应符合下述原则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机械科学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白殿一张亮陈元桥强毅郭汀卫明
于年月首次发布年第一次修订并重新确定标准号为标准编写规则
第部分符号范围
的本部分规定了符号含文字符号图形符号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本部分适用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符号标准的编写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编写可参照使用非
采用国际标准中的符号则宜列出相应国际标准编号和该符号在国际标准中的符号编号或注
标准编写规则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1范围GB/T2001的本部分规定了术语标准的制定程序和编写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编写术语标准和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一章,其他术语工作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00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本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 Directives,part 3,1997,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Intemational Standards,NEQ)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eqv ISO 31-0)GB 3102 (所有部分)量和单位[eqv ISO 31(所有部分)]GB/T 4880 语种名称代码(eqv ISO 639)GB/T 10112-1999 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 13418-1992 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GB/T 15237-××××术语学基本词汇(neq ISO 1087—1:2000)GB/T 16785-1997 术语工作概念与术语的协调(eqv ISO 860:1996)3术语和定义GB/T 15237-××××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001的本部分。
4术语标准化制定术语标准的目标是获得一种标准化的术语集,其中概念和术语一一对应,以避免歧义和误解。
因此,在术语标准化中:a)应为每个术语标准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b)概念的定义应能在语境中替代同该概念相对应的术语(替代原则);c)概念的定义应使用汉语或国家规定的少数民族文字表述;d)使用不同语种表述的同一个定义应在内容上等同,并尽可能使用类似结构;e)应指出国家标准的概念体系与国际标准的概念体系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民族语言的概念体系与国家标准的概念体系之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ZZ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写规则2013-B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根据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YC/T 177 《卷烟企业标准体系构成及指南》等标准,结合公司建立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及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制订。
本标准代替Q/ZZ-D²GJ 01-2013 《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写规则》本标准由综合部起草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萍杨丽娟本标准2013年07月24日第一次修订发布。
2013年10月14日第二次修订发布。
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编写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各类企业标准编写的一般要求,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编写各类、各级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2.2 GB/T 200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2.3 GB/T 20001.1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2.4 GB/T 20001.2 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2.5 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2.6 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2.7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2.8 YC/T 177 卷烟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及指南2.9 Q/WY²QG-G²GJ 02 企业标准体系构成3 术语和定义3.1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3.2 企业标准化: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3.3 技术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4 管理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5 工作标准: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6 必备要素: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
3.7 可选要素: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
4 标准分类4.1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企业标准按其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4.2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针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其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等。
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对企业具有强制性,是必须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
技术标准还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满足企业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
技术标准可用文字、图表、实物标样、影音图像等形式表达。
4.3 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针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发生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应用文字形式表达,部分内容可用图表说明。
4.4 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对每个工作或操作岗位制定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
5 标准编号5.1 编号原则编号简练,含义明确,避免重复,具有一定的兼容量,便于管理、检索。
5.2 企业标准编号的组成5.2.1 企业标准编号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标准代号——企业代号——企业二级部门、单位代号——标准类别代号——标准分类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份标准类别代号见附录A,标准分类代号见附录B,公司二级部门、单位代号见附录C。
发布年份标准顺序号标准分类代号标准类别代号企业代号: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代号5.2.3 企业标准编码示例2013年发布第一号基础设设备管理管理标准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代号年份记录顺序号企业二级部门、单位代号记录代号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代号注:企业二级部门、单位代号,即所属单位内设机构的代号,由各单位自行确定。
5.2.5 企业记录编码示例2013年第1号综合部记录代号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注:公司各部门起草内部管理标准时,其标准、记录的编码方法见附录C的注和示例。
5.3 编号细则5.3.1 若一个标准内容过多,可制定为系列标准。
同一系列的标准编号一致,在标准顺序号之后加各部分编号,以下脚点分开,如Q/ZZ-G²SS 01.1-2013,Q/ZZ-G²SS 01.2-2013。
5.3.2 标准修订后,标准顺序号不变,仅把原发布年份改成新发布年份;若几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或一个标准分成几个标准,原编号停止使用,重新编号。
5.3.3 记录修订后,应改变编号中的年份或重新编号,年份应为修订发布的年份。
如一年内记录发生多次修订,在年份后加“-(A 、B、C...)”。
5.4 版本号5.4.1 标准的版本号为制订/修订年度的年号加“-”加修订状态代号(A、B、C...),如:2013-A。
5.4.2 如一年内标准发生多次修订,其修订状态代号应由A 变为B或B 变为C。
6 标准结构6.1 层次在一般情况下,针对每个标准化对象应编制一项单独的标准。
但在诸如标准篇幅过长、后续部分的内容相互关联等特殊情况下,可在相同的标准顺序号下将一项标准分成若干个单独的部分。
标准可能具有的层次名称包括:部分、章、条、段、附录。
6.2 层次的描述及编号6.2.1 部分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部分编号。
部分的编号应置于标准顺序号之后,并用下脚点与标准顺序号隔开,例如,GB/T 5606.1、GB5606.2等。
不应将部分再分成分部分。
同一标准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应有相同的引导要素(如果有)和主体要素,而补充要素应不同,以便区分各个部分。
在每个部分的名称中,补充要素前均应标明“第³部分:”(³为阿拉伯数字)。
6.2.2 章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在每项标准或每个部分中,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章编号。
编号应从“范围”一章开始,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
每一章均应有标题。
标题应置于编号之后,并与其后的条文分行。
6.2.3 条条是章的细分。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对条编号。
第一层次的条(例如5.1、5.2等)可分为第二层次的条(例如5.1.1、5.1.2等),需要时,一直可分到第四层次(例如5.1.1.1.1、5.1.1.1.2等)。
同一层次中有两个以上(含两个)的条时才可设条。
例如,第10章的条文中,如果没有10.2条,就不应标出10.1条。
在某一章或条中,同一层次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例如,10.1有标题,则10.2也有标题。
6.2.4 段段是章或条的细分。
段不编号。
6.2.5 列项列项中每一项前应加破折号(见示例1)。
如果需要识别时,则在每一项前加上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序号。
在字母形式的列项中,如果需要对某个项进一步细分成需要识别的分项,则应使用后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见示例2)。
示例1:下列各类仪器不需要开关:——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功耗不超过10W的仪器;——在任何故障条件下使用2min,测得功耗不超过50W的仪器;——用于连续运转的仪器。
示例2:标准中使用的量和单位:a)小数点符号为“.”。
b)标准应只使用:1)GB3101、GB3102各部分所给出的单位;2)GB3101给出的可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如分(min)、小时(h)、天(d)、度(°)、分(′)、秒(″)、升(L)、吨(t)、电子伏(eV)、和原子质量单位(u);3)GB3102给出的单位,如奈培(Np)、贝尔(B)、宋(sone)、方(phon)和倍频程(oct)。
6.2.6 附录应按条文中提及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序。
每个附录应有一个编号。
附录编号由“附录”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从“A”开始,例如“附录A”。
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仍应标为“附录A”。
附录编号下方是附录标题。
每个附录中章、图、表的编号应重新从1开始,编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顺序的字母,字母后跟下脚点。
例如:附录A中的章用“A.1”、“A.2”、“ A.3”等表示;图用“图A.1”、“图A.2”等表示。
6.2.7 表(图)应按条文中提及表(图)的先后次序编排表的顺序。
每个表(图)应有一个编号。
编号由文字“表(图)”及随后表明顺序的阿拉伯数字组成,数字由1开始,例如“表(图)1”。
如果只有一个表(图)仍应标为“表(图)1”。
7 标准编写要求7.1 标准的构成要素表1 各类标准构成要素及说明注:字体加粗表示“必备要素”,非必备要素可视具体情况取舍。
其中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记录和附录在标准中应保留要素,无具体内容时可写“无”。
7.1.1 封面每项标准均应有封面。
封面的内容有:“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字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版本号(编写或修改年度加修订状态代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机构。
发布机构为“安徽中烟再造烟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1.2 前言标准应有前言,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图和表。
前言应视情况依此给出下列信息:——对于系列标准或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标准的第1部分的前言中应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
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标准的每一部分的前言中,应列出所有已知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说明与标准前一版本相比的重大技术变化;——说明参加起草的单位;——补充说明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如果标准分部分出版,则应将上述列项中的“本标准……”改为“本部分……”。
7.1.3 名称名称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正文首页、标准的封面。
名称力求简练,并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标准相区分。
技术标准的名称可采用标准的主题与“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等的组合。
管理标准的名称可采用管理活动的主题与“程序”、“规定”、“办法”、“制度”等的组合。
工作标准的名称由岗位名称或职务名称加“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字样组成,或为岗位说明书。
试行的标准应在名称后加“(试行)”的字样。
7.1.4 范围范围为必备要素,它应置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由此指明标准或其特定部分的适用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