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G
x
F
A
D
C
E
果断地用坐标法处理.
y
B
例 2: 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E、F 分 别是 AB、AD 的中点,G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面 ABCD,且 GC=2, z 求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 G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xyz. 由题设 C(0,0,0),A(4,4,0),B(0,4,0), D(4,0,0),E(2,4,0),F(4,2,0),G(0,0,2). EF (2, 2,0), EG (2, 4, 2), D C
y
B
2 11 答: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 11
练习(用向量法求距离): 1.如图, ABCD 是矩形, PD 平面 ABCD , PD DC a , AD 2a , M 、N 分别是 AD 、PB 的中点,求点 A 到平面 MNC 的距离.
P
D N C B
M
A
解:如图,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a ,0),C(0, a ,0),P(0,0, a) 则D(0,0,0),A(2a ,0,0),B( 2a ,
距离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教学目标:
借助空间向量来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两种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2、点到平面间距离
一、如何用向量法求解两点间的距离呢?
B(x2,y2,z2) A(x1,y1,z1)
AB ( x2 x1 ) ( y2 y1 ) ( z2 z1 )
2 2
2
例1、已知A(-1,2,-6), B(5,-2,3),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 PO ⊥ , n , ∴ PO ∥ n . ∴cos∠APO=|cos PA, n |.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距离问题
2x, 3x,
D A
x
得A1E与BD1的距离
d D1A1 n n
14 14
Cy
B
B1到面A1BE的距离
2)A1E
=(-1,1 2
,0),A1B=(0,1,-1)设n
(
x,
y,
z
)为面A1BE的法向量,
则
n
A1E
0,
n A1B 0,
x 1 y 0, 2 y z 0,
则D1
(0,
Hale Waihona Puke 0,1),B(1,1,
0),
A1
(1,
0,1),
E(0,
1 2
,1)
z
A1E
1,
1 2
,
0
,
D1B 1,1, 1
D1
E
C1
n
A1E
0,
x 1 y 0, 2
A1
B1
n D1B 0, x y z 0,
即zy
n
P
四种距离的统一向量形式:
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d
|
AP n |
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n
异面直线的距离:
AB (x1 x2 )2 ( y1 y2 )2 (z1 z2 )2
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CG⊥平面ABCD,CG=2,E、F分别是AB、 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z
即zy
2x, 2x,
z
D1 A1
3.2.4 空间向量法求距离
EF
设平面
(2, 2, 0), EG (2, r4, 2), EF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x,
y,
z
)x
D
C
Q r uuur r n EF,n
r n
(
1
,
1
uuur EG
uuur22xx24y
0 y2
,1) ,BE (2, 0, 0)
0
F A
3 3 r uuur
l a
l B1
B n
A1
A
uuur r
uuuur AB n
A1B1
r n
b
uuur r
r
已知向量 AB a和轴 l,e是 l 上与 l 同方向的单
位向量.
作点uuAuur在
l
上的射影 uuur
A1,作点
Br
在l
上的
射影 B1,则 A1B1叫做向量 AB在轴上或在e方向上的
正射影,简称射影.
z S
B
Ay
xC
D
小结:
1、怎样利用向量求距离? ① 点到平面的距离:连结该点与平面上任意一点的向量在平面定
向法向量上的射影(如果不知道判断方向,可取其射影的绝对 值)。 ② 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垂线段的向量的模。
③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④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 离。
上的任一点(常选择一个特殊点)的向量在平面的法向量上的射影的
绝对值.
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uur r PA n d r
n
P M
O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ABC Dmn1图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向量融形、数于一体,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向量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空间向量将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将过去的形式逻辑证明转化为数值计算,化繁难为简易,化复杂为简单,成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1.异面直线n m 、的距离分别在直线n m 、上取定向量,,b a 求与向量b a 、都垂直的向量,分别在n m 、上各取一个定点B A 、,则异面直线n m 、的距离d 等于在上的射影长,即||n d =证明:如图1,设CD 为公垂线段,取b a ==,||||)(⋅=⋅∴⋅++=⋅∴++=||||||n n AB d ⋅==∴2平面外一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如图2,先求出平面α的法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定点A ,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等于在上的射影长,即||n d =因为空间中任何向量均可由不共面的三个基向量来线性表示,所以在解题时往往根据问题条件首先选择适当的基向量,把相关线段根据向量的加法、数乘运算法则与基向量联系起来。
再通过向量的代数运算,达到计算或证明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选择共点且不共面的三个已知向量作为基向量。
[例 1] 如图3,已知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1,M 是BC 的中点,当1AB MN ⊥时,求点1A 到平面AMN 的距离。
图2A BC M N1A 1B1C 图3几何体中容易找到共点不共面且互相垂直的三个向量,于是有如下解法: 解:当1AB MN ⊥时,如图4 ,、)0,0,0(A)81,1,0()0,43,43()2,21,23(1N M B 、、、)2,0,0(1A ,则)2,0,0(),0,43,43(),81,41,43(1==-=AA AM MN ,设向量),,(z y x n =与平面AMN 垂直,则有)0()1,1,3(8),81,83(81830434********>-=-=∴⎪⎪⎩⎪⎪⎨⎧-==⇒=⎪⎪⎭⎪⎪⎬⎫=+=++-⇒⎪⎭⎪⎬⎫⊥⊥z zz z z n z y z x y x z y x AM n MN n 取)1,1,3(0-=n向量1AA 在0n 上的射影长即为1A 到平面AMN 的距离,设为d ,于是5521)1()3(|)1,1,3()2,0,0(||||,cos |||22201011011=+-+-⋅==><⋅=AA n AA AA d [例2]如图5,在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已知2=AB ,,51=AA E 、F 分别为D D 1、B B 1上的点,且.11==F B DE (Ⅰ)求证:⊥BE 平面ACF ;(Ⅱ)求点E 到平面ACF 的距离.分析:题中几何体易找到共点且相互垂直的三个基向量,故可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达到解题目的。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教师用)淄博五中 孙爱梅一.重点:掌握空间各种距离概念,并能进行他们之间的转化,能通过向量计算求出这些距离.二.难点:异面直线及点面距离求法.三.知识点及例题【知识点一】 两点的距离公式应用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公式:A (x 1,y 1,z 1),B (x 2,y 2,x 2),则|AB →|=(x 1-x 2)2+(y 1-y 2)2+(z 1-z 2)2.〖例1〗如图,在正方体OABC -O ′A ′B ′C ′中,棱长为1,|AN |=2|CN |, |BM |=2|MC ′|,求MN 的长.解:由题意得A (1,0,0),B (1,1,0),C (0,1,0),C ′(0,1,1)∵|AN |=2|CN |,∴N (13,23,0),又∵|BM |=2|MC ′|,∴M (13,1,23) ∴|MN |=(13-13)2+(1-23)2+(23-0)2=53,即MN 的长为53. 注:此类题目直接套用公式,准确、迅速找到空间两点坐标是解题关键.【知识点二】通过向量求空间线段的长.|a →|=a →2〖例2〗如图,在60°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线段AC 、BD 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AB =4,AC =6,BD =8,求CD 的长度.解:∵<AC →,BD →>=60°,∴<CA →,BD →>=120°,又∵CD →=CA →+AB →+BD →, 故有|CD →|2=CD →2=(CA →+AB →+BD →)·(CA →+AB →+BD →)=CA →2+AB →2+BD →2+2CA →·AB →+2AB →·BD →+2CA →·BD →∵CA ⊥AB ,BD ⊥AB ,则CA →·AB →=0,AB →·BD →=0,∴|CD →|2=62+42+82-2×6×8×12=68,∴|CD →|=217.注:使用向量法对此题计算时,由于考虑到未知条件CD ,故应用已知的AB →,AC →,BD→三个向量将未知向时CD →表示出来,再利用|CD →|2=CD →2这一知识解题.【知识点三】求点到平面距离|AB →|=|OA →||c os <OA →,n →>|=|OA →·n →||n →|=|OA →,e →|(其中n →为α的一→.〖例3〗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求点F 到平面A 1D 1E的距离.解:以D 1为坐标原点,D 1A 1,D 1C 1,D 1D 所在直线分别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1-xyz . F (0,1,2),D 1(0,0,0),A 1(2,0,0),E (2,2,1),D 1A →=(2,0,0),D 1E →=(2,2,1).设n →=(x ,y ,z )为平面A 1D 1E 的一个法向量,则n →·D 1A →=0,且n →·D 1E →=0, ⎩⎨⎧2x =0 2x +2y +z =0,则x =0,令z =2,y =-1,即n →=(0,-1,2), 又D 1F →=(0,1,2),∴点F 到平面A 1D 1E 的距离.【思考】若G 、H 分别为D 1D ,AA 1中点,如何求平面A 1D 1与平面HGB 距离? 思路:易证平面A 1D 1E ∥平面HGB ,只须求B 到平面AD 1E 的距离就可.d =|D 1F →·n →| |n →|=|(0,1,2)·(0,-1,2)|12+22=35=355,即F 到面A 1D 1E 的距离为355. 注:①用向量求点面距离可避免了过点向面作距离的麻烦.②注意面面距离与点面距离的转化.l 1,l 2为异面直线,AB 为l 1,l 2公垂线估,C 、D 分别为l 1,l 2上任意两点,则异面直线l 1,l 2的距离d =|AB →|=|CD →|·|c os <CD →·n →>|=|CD →·n →| |n →|=|CD →·e →|(其中n →为公垂线AB 的一个方向向量,e →为公垂线AB 的一个单位方向向量). 〖例4〗在直三棱柱ABD -A 1B 1C 1中,∠BAC =90°,AB =BB 1=1,直线B 1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30°,试求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距离.解:以A 为坐标原点,AB 、AC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B 1B ⊥平面ABC ,∴∠B 1CB 为B 1C 与平面ABC 所成角,∴∠B 1CB =30°, Rt △B 1BC 中,BB 1=1,∴BC =3,又AB =1,Rt △BAC 中,ACA 1(0,0,1),C 1(0,1,1),A 1C 1→=(0,1,0),B 1(1,0,1),C (0,1,0),B 1C →(-1,1,-1),且A 1B 1→=(1,0,0),设n →=(x ,y ,z )为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公垂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则n →·A 1C 1→=0,n →·B1C →=0⎩⎨⎧y =0 -x +y -z =0,∴y =0,令x =1,则z =-1,∴n →=(1,0,-1), 则两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是距离d =|A 1B 1→·n →| |n →|=|(0,1,2)·(0,-1,2)|2=22. 注:用向量求异面直线距离可避免做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麻烦.课堂测试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F 是BD 的中点,G 在棱CD 上,且CG =14CD ,E 为C 1G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 ) A .58 B .12 C .23 D .418,∠=A .62 B .6 C .12 D .1443、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异面直线AC 与BC 1间距离.4、正四棱柱ABCD-A1B1C1D1,AB=1,AA1=2,点E为CC1中点,求点D1到BDE 的距离.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P是正方体对角线D1B的中点,点Q在棱CC1上.①当2|C1Q|=|QC|时,求|PQ|.②当点Q在棱CC1上移动时,探究|PQ|的最小值.2、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BC=3,CC1=2,⑴求证:平面A1BC1∥平面ACD1;⑵求⑴中两个平面距离.。
空间向量各种距离求法
空间向量各种距离求法在空间中,有多种方法可以计算向量之间的距离,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1. 欧几里德距离(Euclidean Distance):欧几里德距离是最常见的距离度量方式,它是两个向量之间的直线距离。
对于两个n维向量X和Y,欧几里德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X, Y) = sqrt((x1-y1)^2 + (x2-y2)^2 + ... + (xn-yn)^2)2. 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曼哈顿距离又称为城市街区距离,它是两个向量在每个维度上差值的绝对值之和。
对于两个n维向量X和Y,曼哈顿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X, Y) = |x1-y1| + |x2-y2| + ... + |xn-yn|3. 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切比雪夫距离是两个向量在所有维度上差距的最大值。
对于两个n维向量X和Y,切比雪夫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X, Y) = max(|x1-y1|, |x2-y2|, ..., |xn-yn|)4. 闵可夫斯基距离(Minkowski Distance):闵可夫斯基距离是欧几里德距离和曼哈顿距离的一般化,参数p控制了距离的形状。
对于两个n维向量X和Y,闵可夫斯基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X, Y) = (|x1-y1|^p + |x2-y2|^p + ... + |xn-yn|^p)^(1/p)5. 向量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向量余弦相似度用于衡量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对于两个n维向量X和Y,向量余弦相似度的计算公式如下:similarity(X, Y) = (X·Y) / (||X|| * ||Y||)其中,X·Y表示向量的点积,||X||和||Y||表示向量的模长。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空间向量距离度量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距离度量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和角
所以异面直线BD与D1A间的距离为
3 。 3
(2) A1 B1 = (0,1, 0), 设n = ( x, y, z )是平面A1DB的一 个法向量,因为DA1 = (1, 0,1), DB = (1,1, 0), ì ì x +z = 0 nDA1 = 0 镲 由眄 即 取x = - 1, 镲 î x+y =0 î nDB = 0 | nA1 B1 | 1 2 于是n = (-1,1,1, ),且 = = 。 2 |n| 2 2 所以点B1到平面A1 BD的距离为 。 2
例1:如图1所示: 三棱柱ABC - A1 B1C1中,CA=CB, AB = AA1, ? BAA1 60o, ( 1)求证:AB^ A1C (2)若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 AB =CB,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C C1
B A A1
B1
图1
C
C1
O
B A1
Z
解:由(1)知OC ^ AB,OA1 ^ AB, 又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交线 为AB,所以OC ^ 平面AA1 B1 B, 故OA、OA1、OC两两相互垂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O
C
C1
B A1
B1 图1-2
X o - xyz 设AB = 2,由题设知A(1, 0, 0)、B(- 1, 0, 0)、C (0, 0, 3)、A1 (0, 3, 0), 则BC = (1, 0, 3)、 BB1 = AA1 = (- 1, 3, 0)、 A1C = (0, - 3, 3). 设n = ( x, y, z )是平面BBCC的法向量,则 ì x + 3z = 0 ì nBC = 0 镲 即 可取n = ( 3,1, -1), 眄 镲 î nBB1 = 0 î - x + 3y = 0 nA1C 10 故 cos < n, A1C >= =. 5 | n | ×| A1C |
第9课时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归纳总结
空间距离的向量形式
点到平面的距离: | AP n |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d 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n 异面直线的距离:
精讲点拨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E为D1C1的中点, 求下列问题: ①求B1到面A1BE的距离;
z
D1
1
E
C1
B1
D
C
A
y
x
B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E为D1C1的中点, 求下列问题:
课后作业
1.已知直三棱柱 ABC ─A1 B1C1 的侧棱 AA1 4 ,底面 △ ABC 中, AC BC 2 , BCA 90 , E 是 A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 CE 与 AB1 的距离. 2.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 1D1 的棱长为 1,求异面直线 DA1 与 AC 的距离。
②求D1C到面A1BE的距离;
z
D1
A 1
E
C1
B1
D
C
A
y
x
B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E为D1C1的中点, 求下列问题: ③ 求面A1DB与面D1CB1的距离;
z
D1
A 1
C1
B1
D
C
A
y
x
B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E为D1C1的中 点,求下列问题:
D1 A1
A x D
z C1
B1
C B y
达标检测
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求直线DA1和AC间的距 离。
D1 A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距离
AB ( x1 x2 )2 ( y1 y2 )2 ( z1 z2 )2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点P为平面外一点, 点A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n,过 点P作平面的垂线PO,记PA和平面所成的 角为,则点P到平面的距离 n
P
d PO PA sin
1
A
这个晶体的对角线 AC1 的长是棱长的
6倍。
思考: (1)本题中四棱柱的对角线BD1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
(2)如果一个四棱柱的各条棱长都相等,并且以 某一顶点为端点的各棱间的夹角都等于 , 那么 有这个四棱柱的对角线的长可以确定棱长吗?
A1 B1 D C
D1
C1Βιβλιοθήκη (3)本题的晶体中相对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A B 是多少? (提示:求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通常归结为求点到平 面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补充作业: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 ABCD,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z G 求点B到平面GEF的距离。
x
F
D
C
A
E
B
y
4.异面直线的距离:
①作直线a、b的方向向量a、 b,求a、b的法向量n,即此 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的方 向向量; ②在直线a、b上各取一点 A、B,作向量AB; ③求向量AB在n上的射影 d,则异面直线a、b间的距 离为
1 解:∵ D1 (0, 0,1), B(1,1, 0), A1 (1, 0,1), E (0, ,1) 2 1 A1 E 1, , 0 , D1B 1,1, 1 2 设 n ( x , y , z )是与 A1 E , D1 B都垂直的向量, A1 1 则 n A E 0, 1 x y 0, y 2 x , 2 即 z 3 x, n D1 B 0, x y z 0, 取x=1,得其中一个n (1, 2, 3) A 选A1 E与BD1的两点向量为 D1 A1 1, 0, 0 , D1 A1 n 14 得A1 E与BD1的距离 d 14 n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在某些情况下,向量法求空间距离可 能会遇到奇异点,即某些点的坐标值 可能为无穷大或不确定。对于这些点 ,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如排除或 进行特殊处理。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坐标系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问题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笛卡尔坐标 系、极坐标系等。不同的坐标系可能 会影响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结果。
03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详细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直线和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然后,通过向量的点积和向量的模长,我们可以计算出点到 直线的向量。最后,利用向量法公式,我们可以求出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实例
总结词
利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1 2
深入研究向量法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探讨向量法的数学基础和原理,提高其理 论水平。
拓展向量法的应用领域
发掘向量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如机器学习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3
开发向量法的算法优化
针对向量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其计算效 率和精度。
THANKS
感谢观看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课件
目 录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公式推导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实例解析 •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基本概念
向量的概念
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表示
用有方向的线段表示向量,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 的大小,箭头表示向量的方向。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优势与局限性
• 适用范围广:向量法不仅可以用于求解空间距离,还可以 用于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向量法求解空间距离与空间角
向量法求解空间距离与空间角要求能掌握用向量法解决空间距离与空间角问题。
一、 空间向量与空间距离由向量的数量积||||cos AB b AB b θ⋅=⋅可知,向量AB 在向量b (直线l 的方向向量)方向上的射影(投影)是||cos ||AB b AB b θ⋅=,也就是说向量AB 在向量b (直线l 的方向向量)方向上的射影(投影)是线段AB 在直线l 上射影线段的长。
1、 点面距离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MP在向量n 方向上射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 ⋅=。
2、 线面距离公式: 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P ∈直线l ,点M 为平面α内一点,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上射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 ⋅=。
3、 面面距离公式:平面α∥平面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点M 为平面α内一点,点P 为β平面β内一点,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上射影的绝对值,即||||n MP d n ⋅=。
4、向量法求解距离问题的步骤: ① 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 将相应线段及平面的法线等用向量或坐标表示出来; ③ 利用向量的相应距离公式求解。
5、典例评析: 例1、(03广东)已知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B=1,AA 1=2,点E 是CC 1的中点,F 是BD 1中点。
(1)证明:EF 是BD 1与CC 1的公垂线; (2)求点D 1到面BDE 的距离。
二、 空间向量与空间的角 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n,其向量的夹角为θ,直线a 、b 的所成的角为α,(0,]2πα∈,则||cos |cos |||||m n m n αθ⋅== ,即||cos ||||m n arc m n α⋅=。
3.2.3空间距离的向量求法
DB (2,2,0), DN (0,1,2),
设平面BDMN的一个法向量为
z
n ( x, y, z), 则
2 x 2 y 0 n (2, 2,1), y 2z 0
x
O
y
| AB n | | 2 (2) | 4 d . 2 2 2 n 3 2 (2) 1
P d O
n
PA n ( PO OA) n PO n,
| PA n || PO n || PO || n |
| PA n | | PA n | PO , 即d n n
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G⊥平面ABCD, CG=2,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点B到平面GEF 的距离。
n
| PA n | ★所以计算公式还是: d n
例2.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M,N 分别为A1B1,A1D1,B1C1,C1D1 的中点. 求平面AEF和平面BDMN的距离.
解: (2)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2,0,0), B(2, 2,0), N (0,1, 2), AB (0, 2,0),
解:∵BD//平面C1MN, ∴只需求点B与 平面C1MN的距离,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B(2,2,0), M (1, 2,0), N (0,1,0), C1 (0, 2, 2),
NM (1,1, 0), NC1 (0,1, 2) BM (1, 0, 0)
z
y x
x y 0 x 2z , 令z 1, 则n (2, 2,1), y 2 z 0 y 2 z | n BM | | (1) 2 | 2 d . |n| 22 (2) 2 12 3
高中数学课件-第9讲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折叠及探索性问题
第9讲 向量法求空间距离、折叠及探索性问题1.会求空间中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2.会用向量法探考试要求究空间几何体中线、面的位置关系、角的存在条件与折叠问题.01聚焦必备知识知识梳理3.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 √”或“×”)(1)平面α上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2)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是该点到直线上任一点连线的长度.( )(3)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则直线l 上各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 )(4)直线l 上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则l 平行于平面α.( )夯基诊断××√×2.回源教材(1)已知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n=(1,2,1),向量=(0,,0),则点F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则平面AB1C与平面A1C1D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02突破核心命题考 点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考向 1点到直线的距离例1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O为平面A1ABB1的中心,E为BC的中点,求点O 到直线A1E的距离.用向量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一般步骤(1)求直线的方向向量.(2)计算所求点与直线上某一点所构成的向量在直线的方向向量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3)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另外,要注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转化.反思感悟例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CG 垂直于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且CG =2,则点B 到平面EFG的距离为________.2点到平面的距离用向量法求点面距离的步骤(1)建系: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点坐标:写出(求出)相关点的坐标.反思感悟训练1 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1B1C1中,各棱长均为4,N是CC1的中点.(1)求点N到直线AB的距离;(2)求点C1到平面ABN的距离.考 点 二折叠问题(1)当AB∥平面PCD时,求PD的长;(2)当三棱锥P -COD的体积最大时,求平面OPD与平面CPD夹角的余弦值.反思感悟翻折问题中的解题关键是要结合图形弄清翻折前后变与不变的关系,尤其是隐含的垂直关系.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训练2 (2024·泉州模拟)如图①,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高,以CD为折痕把△ACD折起,使点A到达点P的位置,且∠PBD=60°,E,F,H分别为PB,BC,PD的中点,G为CF的中点(如图②).图① 图②(1)求证:GH∥平面DEF;(2)求直线GH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2)因为CD⊥DB,CD⊥DP,DB∩DP=D,所以CD⊥平面DBP.如图,过点D作直线垂直平面BDC,作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D=DB=DC=2,例4 (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1C 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A 1B 1B 为菱形,AC ⊥BC ,AC =4,BC=3.考 点 三探索性问题图①解:(1)证明:连接A 1B 与AB 1相交于点F ,连接CF ,如图①所示.∵四边形AA 1B 1B 为菱形,∴F 为AB 1的中点,BF ⊥AB 1.∵△AB 1C 为等边三角形,∴CF ⊥AB 1,又BF ,CF ⊂平面BFC ,BF ∩CF =F ,∴AB 1⊥平面BFC .又A 1C ⊂平面BFC ,∴AB 1⊥A 1C .(2)设O,G分别为AC,AB的中点,连接B1O,OG,由(1)可知AB1⊥BC,又AC⊥BC,AB1,AC⊂平面AB1C,AB1∩AC=A,∴BC⊥平面AB1C.又OG∥BC,∴OG⊥平面AB1C.∵△AB1C为等边三角形,∴B1O⊥AC,故OG,OC,OB1两两垂直.图②1.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2.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通常借助向量,引进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反思感悟又AC⊥PB,PB∩AB=B,且PB,AB⊂平面PAB,所以AC⊥平面PAB.又AC⊂平面ABCD,所以平面PAB⊥平面ABCD.(2)假设存在Q,使得平面BEQF⊥平面PAD.取AB的中点为H,连接PH,则PH⊥AB,因为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ABCD=AB,所以PH⊥以A为坐标原点,AB,AC所在直线分别为x,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03限时规范训练(五十五)(1)求PD的长;(2)求点C到平面PEB的距离.解:(1)由题意知DP,DA,DC三线两两垂直.如图所示,以D为坐标原点,DA,DC,DP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B(2,2,0),E(1,0,0).。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ppt课件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立几的方法求距离,我
们来简单回忆一下:
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
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异面直线的距离
2
如何用向量法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呢?
已知点P和面ABCD, 用向量法求解就得构造向量,比如说 AP
过P点作PH垂直平面并交平面于点H,则PH的长为所求
A x x
A
Cy B
B
1200
y C
接下来我们要求面SBC的法向量了
SB (a, 3a, 3a), SC (0, 2 3a, 3a)
n (x, y, z), n SB, n SC
ax 3ay 3az 0, 2 3ay 3az 0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很多,只要满足 上面的这个等式即可,为了计算的方 便,我们通常会要相对简洁的数字组 成的法向量,可以令z=1,则得到平 面SBC的一个法向量了:
首先我们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两异面直线的法向量
A D
A1
D1
B C
B1
AC (1,1, 0), A1D (1, 0,1) n (1, 1, 1)
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d为:
C1
d A1A n (0, 0,1) (1, 1, 1) 3
n
3
3
经过了上面几道例题,我们已经熟悉并掌握了用向量法求空间距
P
我们发现,PH 垂直平面ABCD,
我们可以理解成面ABCD的法向量 n
AP, PH
AP, n
PH AP COS AP, PH
A
B AP COS AP, n
AP n
H
AP AP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
湖南省冷水江市七中(417500) 李继龙
在高中立体几何中引入空间向量,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有时也能降低解题难度.下面通过例题介绍用向量法求空间距离的方法. 一、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
用向量求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先求出以这两点为始点和终点的向量,然后求出该向量的模,则模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1 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P 是AD 1的中点,Q 是BD 上一点,
DQ=4
1
DB ,求P 、Q 两点间的距离.
解 如图1,以1DD DC DA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0)4
141(Q )21021(,,、,,P , 所以)21
-4141(-,,=.
46=
,即P 、Q 两点的距离为4
6. 二、 求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
已知如图2,P 为直线a 外一点,Q 为a 上任意一点,PO ⊥a 于点O ,所以点P 到直线a 的距离为|PO|=d .
则有><⋅=⋅cos ,
所以cos >=
<
故><⋅=∠⋅==QP PQO PQ PO d sin sin
=
⋅==
x
a
图2
例2 在长方体OABC-O 1A 1B 1C 1中,OA=2,AB=3,AA 1=2.求点O 1到直线AC 的距离. 解 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连结AO 1,则A(2,0,0),C(0,3,0),O 1(0,0,2).
所以0)32-(AC 2)02-(AO 1,,,,,==. 故
d =
13
286
213168=-
= 所以点O 1到直线AC 的距离为13
286
2. 三、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4设A 是平面α外一点,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交平面α于点B ,而是平面α的法向量,那么向量
在方向上的射影长就是点A 到平面α的距离d
,所以
d ==><⋅=cos .
例3 如图5,已知正方形ABCD 和矩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AF=1,M 是线段EF 的中点,N 为AC 与BD 的交点,求点B 到平面CMN 的距离. 解 如图5,以CE CB CD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因为AB=2,AF=1,所以
)12222(CM ,,=,)02
222(CN ,,=
)02(0CB ,,=
设平面CMN 的法向量为)(x z y ,,=,则有
图
4
y
x
x
⎪⎩⎪⎨
⎧=⋅=⋅0
n CM 即⎪⎪⎩
⎪⎪⎨⎧=+=++02
222022
22y x z y x 令x=1,得y=-1,z=0,所以)01(1,,-=.
所以点B 到平面CMN
的距离1==d .
四、 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图6,假设a 、b 是异面直线,平移直线a 至a ′且交b 于点A ,那么直线a ′和b 确定平面α,且直线a ∥α,设n ⊥a ,n ⊥b ,即n 为异面直线a 、b 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所以异面直线a 的b 的距离等于直线a 上任意一点至平面α的距离.若F ∈a ,E ∈b ,则异面直线a 、b
之间的距离
d =⋅
=><⋅=cos ,即为异面直线a 、b 之间的距离.
例4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求异面直线A 1C 1与B 1C 的距离. 解 如图7所示,以1DD DC D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有1)01-(C B 0)11-(C A 111-,,,,,==.
设B C A 111与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
)(x z y ,,=,则
⎪⎩⎪⎨⎧=⋅=⋅0
B 0
111C n C A n 即⎩⎨
⎧=--=+-00z x y x 令x=1,得y=1,z=-1,所以)11(1-=,,
又)010(11,,=B A ,
x
所以A 1C 1与B 1C
的距离3
33
1=
=
=
d . 五、 求直线与它平行平面及求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求直线与它平行平面及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求点到平面
的距离,即运用d =
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例5 如图8,设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M 、N 、E 、F 分别是A 1B 1、A 1D 1、B 1C 1 C 1D 1的中点.求平行平面AMN 与平面EFDB 的距离. 解 以1C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
0)0(1)12
1(0)1021(,,,,,,,,=-=-=.
设平面EFDB 的法向量为)(x n z y ,,=,则有
⎪⎩⎪⎨⎧=⋅=⋅0
即⎪⎩⎪⎨⎧=+-=+-021021z y z x 取1=z ,则2==y x ,所以)12(2,,=,
所以平行平面AMN 与平面EFDB
的距离3
2
=
=
d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