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荷塘月色PPT教学课件统编版1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说课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ppt
(五)品读鉴赏,感受语言魅力
在上一环节学生已勾画出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集中在 4—6段,以这些句子为主鉴赏语言技巧,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塘和月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习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 感受语言的魅力。】
(六)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和句子。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萦绕在作者内心的苦闷情绪?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所学,既巩固了之前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本文,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本文写于1927年,作者当时29岁,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由于蒋介石叛 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荷
塘
月朱
色
自 清
目 录 板 教 教 其 教 学 教
书 学 法 重学情 材 设 过 学 难目 计 程 法 点标
及
说 教 材
《荷塘月色》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 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现代白话文的典 范。
【设计意图:通过作者背景介绍,让学生对本文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便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
(三)字词识音与词语释义
【识音】煤屑 踱步 蓊蓊郁郁 ······ 【释义】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能够正确识读生字词并理解 词语的意思,扫清阅读障碍。】
及说 其教 重学 难目 点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 等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统编版必修上册《荷塘月色》课件72张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v欣赏荷塘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手法。 v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v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情感与态度
v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v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矛盾、彷徨苦闷的 心境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 :
一、品味荷塘月色的“三美”特点。 v 二、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一、学习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 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
反馈问题
1、作者为什么内心不宁静?(1、2) 2、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4、5) 3、什么是通感?(3、6) 4、引用《西洲曲》的作用?(所有组)
预设问题 1、作者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景物? 2、如何品味诗歌的语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 介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 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 扬州人”。中国现代诗人、 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
感情变化: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 ————失宁静
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 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在 思想上彷徨于歧路。他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径表示 强烈不满,又对充满血腥的暴力革命充满疑惧,于是陷入 了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于是他选择逃避,与 政治保持距离,试图埋头于“学问”,以维护知识分子的 独立性。但是深受五四精神所哺育的这一代人,完全超脱 是不可能的,朱自清在“隐士”的学者的外表之下,埋藏 的是一颗炽热的“斗士之心”,所以在文中表现的是希望 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 盾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v欣赏荷塘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手法。 v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v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情感与态度
v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v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矛盾、彷徨苦闷的 心境和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 :
一、品味荷塘月色的“三美”特点。 v 二、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的语言。
❖教学难点:
一、学习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 二、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
反馈问题
1、作者为什么内心不宁静?(1、2) 2、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4、5) 3、什么是通感?(3、6) 4、引用《西洲曲》的作用?(所有组)
预设问题 1、作者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景物? 2、如何品味诗歌的语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 介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 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 扬州人”。中国现代诗人、 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
感情变化: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 ————失宁静
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 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朱自清在 思想上彷徨于歧路。他既对国民党的“反革命”行径表示 强烈不满,又对充满血腥的暴力革命充满疑惧,于是陷入 了不知“哪里走”的“惶惶然”中。于是他选择逃避,与 政治保持距离,试图埋头于“学问”,以维护知识分子的 独立性。但是深受五四精神所哺育的这一代人,完全超脱 是不可能的,朱自清在“隐士”的学者的外表之下,埋藏 的是一颗炽热的“斗士之心”,所以在文中表现的是希望 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 盾心情。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活动一:第4段,作者写了荷叶
荷花
特点
弥望、田田、层层、 亭亭、舞女的裙
修辞
叠词,突出荷叶多、密 比喻、以动写静,写出了荷叶高而舒展、 旋转的风姿,具有动态美。
袅娜、羞涩 明珠、星星、美人
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含苞欲放的 娇美情态,赋予荷花生命的活力和感情, 写出了荷花的情态美。 博喻,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闪光、绿 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荷花不染 纤尘的美质,荷花的各种姿态。突出荷花 的神韵美。
•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写景对象——“荷塘”和 “月色”。“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清华大学的荷 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既 指“荷塘”之上的实实在在的月色,又指作者心中 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荷塘”与“月色” 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写作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 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 一个还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 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势,做不到投笔 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 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 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 佩弦,号秋实。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为了勉 励自己在学校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 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 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1925年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题目解说:
作者的行踪+情感变化= 明线+暗线
不宁静 出家门
家
煤屑路 寻宁静
得 宁 静
荷塘边 淡 淡 喜 悦
回家门 淡淡忧伤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60百科: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 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讲真话,写 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标题解读
•1.交代地点及环境,点明写作对象与内容:“荷塘月色”。
——寂寂荷塘,溶溶月色。清幽淡雅,沉静安宁。 ——写景状物散文?
荷塘周边行
忆江南采莲
暗线
家 小路 荷塘 月色 四周
明线
联想 江南
家
游踪
(移步换景)
小径 求宁静
淡淡喜悦
结构章法—— “首尾圆合”法
荷塘 得宁静
不宁静 出门 孤独失落
失宁静 归来 《采莲赋》、《西洲曲》
文章 明线: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事线法) 线索 暗线:情感发展变化的顺序(情线法)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荷塘周围
……
走进文本,品析情感
细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梳理出作者的动作路径; 2.找出直接抒写情感的词句; 3.思考本文线索,探究作者的情感。
外圈:动作路径
漫步煤屑路
披衣悄出门
觉得自由
淡淡哀愁
月下观荷塘
淡淡喜悦
院中独纳凉 颇不宁静 内圈:心情变化 恰到好处 塘畔览月色
无人能解
推门回家中
孤独失落
惦记江南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第一课时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体会形象美和情感美。 2.细品课文,体会遣词造句之妙,把握文章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建构品读散文的方法,把握文章的脉络章法,赏析语言美点,体会文笔背后
作者的情与思; 2.学以致用,提升架构文章布局谋篇的能力,组织语言准确表达情思的能力。
标题解读
•1.交代地点及环境,点明写作对象与内容:“荷塘月色”。
——寂寂荷塘,溶溶月色。清幽淡雅,沉静安宁。 ——写景状物散文?
荷塘周边行
忆江南采莲
暗线
家 小路 荷塘 月色 四周
明线
联想 江南
家
游踪
(移步换景)
小径 求宁静
淡淡喜悦
结构章法—— “首尾圆合”法
荷塘 得宁静
不宁静 出门 孤独失落
失宁静 归来 《采莲赋》、《西洲曲》
文章 明线: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事线法) 线索 暗线:情感发展变化的顺序(情线法)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荷塘周围
……
走进文本,品析情感
细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梳理出作者的动作路径; 2.找出直接抒写情感的词句; 3.思考本文线索,探究作者的情感。
外圈:动作路径
漫步煤屑路
披衣悄出门
觉得自由
淡淡哀愁
月下观荷塘
淡淡喜悦
院中独纳凉 颇不宁静 内圈:心情变化 恰到好处 塘畔览月色
无人能解
推门回家中
孤独失落
惦记江南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第一课时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体会形象美和情感美。 2.细品课文,体会遣词造句之妙,把握文章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建构品读散文的方法,把握文章的脉络章法,赏析语言美点,体会文笔背后
作者的情与思; 2.学以致用,提升架构文章布局谋篇的能力,组织语言准确表达情思的能力。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课件PPT
3.写景的特点
第一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时的感情奇妙的融入到对 眼前景物的描画之中,收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 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 同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画 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画就是“实”。
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 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六年。其间, 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 恺、朱光潜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 偏向的诗歌和赞美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 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我的江南》一诗, 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就在写《荷塘月色》的 同时,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饭, 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S君 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 波之间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 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 ‘一条路’而已。”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叶子和花在月下的姿态 比喻成牛乳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的朦胧美。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借助想象为我们描 画出XXX美好的画面。 “泻”写出了范围之广;“浮”突出了静态 美,朦胧感。
运用通感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树影在 月光的照射下的错落,衬托出月光的轻柔和 荡漾。
月荷 色塘
上
的
①抒发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情颇不XXX”的自我调节。抛开了写 景直抒胸臆也反应了作者的痛楚心态—烦扰的思绪压抑不住,一定要说出来。 只有在清冷的环境里独处才“觉得是个自由的人”,这其中不就蕴含着对黑 暗现实的不满吗?
②从行文上看这一段好像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但从时空上看,这一 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 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忽草
陷剔
忽透
现
分 析 ·荷塘美景
即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 博 的角度,多方面描绘、说明
同 一 个本体,对本体极力铺
排渲染,突出其不同特点。
如如
刚碧 出天粒
浴 里粒
的 的的
美 星明
。星 珠
o
分 析 ·荷塘美景
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 官的感觉移用到另外一种 感官上。又称“移觉”。
分析 ·荷塘美景
暂得宁静
观荷塘
整体感知
作者为何“心里颇不宁静”?
●父子 矛 盾
由于朱先生和父亲的家庭之间有很大的矛 盾,所以心里颇不宁静。
●夫妻矛盾
他和妻子吵了架,心里很烦闷。想去荷塘 散散心,回味以前和妻子爱情的甜蜜。
●政治 原 因 作为文人的朱自清,他对革命没有深刻的 了解。但总是关心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国人。
朱
自
滑 寻宽耳中圣地,获得目下净土
乘凉 蒲蒲郁郁 独处 袅娜 要时 脉脉 梵婀玲
chéng
wěng
chǔ niǎo nuó shà mò fàn ē
先学检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 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与黑暗 势力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 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 自清”,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
情感:暂忘忧愁得喜悦 (淡淡的喜悦)
特点:幽美宁静
本段表面上没有写月色,但处处都有月色。
鉴
赏
月
光
和 影
影
上 的 月
分析 ·塘上月色
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 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5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4、5两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
求宁静 暂静
6段: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8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消受了。
失落 怅然若失
10段:这令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
思乡,不宁静
你能找出能游览时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吗? 请画出来与大家分享。
行踪
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
情感归结
家中乘凉
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思静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行文脉络,准确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2.品读4-6段,赏析其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感受荷塘月
色的意境美。(重点) 细腻、传神的用词
新鲜贴切的比喻、通感 情景交融的写法 严谨的结构
散文的分类
写人、叙事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哲理散文
记事散文,以事件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宁静
难静
把握结构
出家门
明线(外结构) 作者的游踪
不宁静
暗线(内结构) 作者的情感 赏
四 周
失 宁 静
淡淡的哀愁
寻
淡淡的喜悦 宁
静
淡淡的哀愁
踱 小 路
得宁静
观荷塘
任务准备活动二:
视频拍摄脚本中诸多关键的元素,如 “镜头”“画面”“旁白”“音效”
重点品读第4—6自然段,欣赏其展现的 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荷
塘 月
第二部分
第4段:月下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荷塘上月色的朦胧美妙
色 荷塘月色(赏荷塘)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三部分 月下遐思(离荷塘)
第7-9段:由荷塘的景色联想到江南采莲时的流风 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幽静荷塘形成对比。
求宁静 暂静
6段: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8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 消受了。
失落 怅然若失
10段:这令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
思乡,不宁静
你能找出能游览时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吗? 请画出来与大家分享。
行踪
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
情感归结
家中乘凉
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思静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行文脉络,准确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2.品读4-6段,赏析其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感受荷塘月
色的意境美。(重点) 细腻、传神的用词
新鲜贴切的比喻、通感 情景交融的写法 严谨的结构
散文的分类
写人、叙事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哲理散文
记事散文,以事件为线索。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不宁静
难静
把握结构
出家门
明线(外结构) 作者的游踪
不宁静
暗线(内结构) 作者的情感 赏
四 周
失 宁 静
淡淡的哀愁
寻
淡淡的喜悦 宁
静
淡淡的哀愁
踱 小 路
得宁静
观荷塘
任务准备活动二:
视频拍摄脚本中诸多关键的元素,如 “镜头”“画面”“旁白”“音效”
重点品读第4—6自然段,欣赏其展现的 画面美、语言美、情调美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荷
塘 月
第二部分
第4段:月下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荷塘上月色的朦胧美妙
色 荷塘月色(赏荷塘)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三部分 月下遐思(离荷塘)
第7-9段:由荷塘的景色联想到江南采莲时的流风 余韵,热闹喧哗的场景与此时幽静荷塘形成对比。
《荷塘月色》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荷塘月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
文体知识—了解“散文”
散文线索的分类:
散文文体知识
事物形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感情变化、人物活动、事理
(荷花)零星点缀(拟人、比喻)多姿
(荷香)缕缕清香(通感)淡雅、宁静
(荷波)如闪电、肩并肩(比喻、拟人)快速、生机
(流水)看不见的 脉脉(想象) 虚写
静
动
喜悦
幽雅宁静
赏析第五段—塘上月色
1.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描绘月光形象,试举例分析。
②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盈飘逸之态。
知人论世——人物轶事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安宁。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去实现自己的这么一丁点儿的愿望。
运用拟人手法,写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营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
月下荷塘
(荷叶)田田、亭亭;舞女的裙(叠词、比喻)密度和层次感 高而圆的姿态、动态美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委婉细腻地描写荷塘在月色下的景象,抒发了自己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向往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复杂心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
文体知识—了解“散文”
散文线索的分类:
散文文体知识
事物形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感情变化、人物活动、事理
(荷花)零星点缀(拟人、比喻)多姿
(荷香)缕缕清香(通感)淡雅、宁静
(荷波)如闪电、肩并肩(比喻、拟人)快速、生机
(流水)看不见的 脉脉(想象) 虚写
静
动
喜悦
幽雅宁静
赏析第五段—塘上月色
1.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描绘月光形象,试举例分析。
②浮——写出了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的情状,描绘雾的轻盈飘逸之态。
知人论世——人物轶事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然,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实,求得短暂的安宁。可是现实并不允许他去实现自己的这么一丁点儿的愿望。
运用拟人手法,写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营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赏析第四段—月下荷塘
月下荷塘
(荷叶)田田、亭亭;舞女的裙(叠词、比喻)密度和层次感 高而圆的姿态、动态美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委婉细腻地描写荷塘在月色下的景象,抒发了自己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向往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复杂心理。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作者描写月光周围的景色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泻”字化静为动,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照应了上文“月 光如流水一般”的描写; “浮”字表现了雾气由下到上的动感、轻盈; “洗过”写出了月光下的叶子和花的纯净; “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柔、娇美, 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4.第5段也有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请找出来进行赏析?
①在内容上,作者写蝉声和蛙声,反衬自己的苦闷、哀愁、孤寂,表现了 自己对大自然中生命拥有的自由的向往。 ②在结构上,此句将前文的眼前现实的荷塘月色之景过渡到下文的古 代虚幻的采莲之景。
1. 《西洲曲》本是写青年女子思念意中人的,作者在此引述有何用意?
意象“莲”的寓意
①这里的“莲子”即“怜子”的谐音,“怜”译为“怜爱、喜爱”, “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怜子”即喜爱意中人。 ②由于“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征,“莲”被视为处 于浊世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荷塘四周-
→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 水
青雾、叶子、花
树色、树姿、远山、路灯 光、蝉声、蛙声。
1.作者描写荷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亭亭”照应了“出水很高”,“舞女的裙”照应了“叶 子”,形神兼备,不仅写出了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美,而且赋予了 荷叶勃勃的生机,画面感十足。
导入新课
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
朱自清拒受美援面粉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百业萧 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贫病交加的清华大学中文系 主任朱自清一家老少只是以稀粥糊口,食不果腹。当 局为缓和教授们的不满,给他们发了“面粉配给证 ”, 他们凭证可购买美国援助的平价面粉。美国驻华大 使等人大放厥词,攻击中国人民不识好歹、恩将仇报。 据此,吴晗等著名学者起草声明书反击美国政府的诬 蔑与侮辱,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1948年6月18日, 吴晗先生拿了声明书来到朱自清家中征求签名。此 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朱自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36张ppt)
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他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散文。
字词积累
酣(hān)眠
煤屑(xiè)
幽僻(pì)
踱(duó)步
脉脉(mò)
霎(shà)
纤(xiān)腰
鷁首(yì)
棹(zhào)
媛(yuàn)女
沾裳(cháng) 颤(chàn)动
敛裾(liǎn jū) 参差(cēn cī) 袅娜(niǎo nuó)
高中同步课堂学案
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景物描写。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 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
语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个词语本是用 来描写女子害羞的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荷花以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 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博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掩 映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语句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 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蓊蓊(wěng)郁郁
峭楞楞(qiào léng léng)
梵婀玲(fàn) 弥望(mí) 斑驳(bó )
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10段
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物。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赏析荷、月
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
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今晚却很好。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字词积累
酣(hān)眠
煤屑(xiè)
幽僻(pì)
踱(duó)步
脉脉(mò)
霎(shà)
纤(xiān)腰
鷁首(yì)
棹(zhào)
媛(yuàn)女
沾裳(cháng) 颤(chàn)动
敛裾(liǎn jū) 参差(cēn cī) 袅娜(niǎo nuó)
高中同步课堂学案
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列景物描写。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 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
语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个词语本是用 来描写女子害羞的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荷花以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 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博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掩 映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语句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 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蓊蓊(wěng)郁郁
峭楞楞(qiào léng léng)
梵婀玲(fàn) 弥望(mí) 斑驳(bó )
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10段
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四周的景物。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赏析荷、月
反映情感变化的抒情性句子
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今晚却很好。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3张ppt)
第5段:荷面描写
动静结合
荷塘上的月光 正侧结合
雾:薄、轻柔
叶子和花:白皙、朦胧 比喻 比喻
影:参差、和谐 通感
侧面描写
炼字品味美
月光 泻 写出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的景象,化静为 动,有动感美。
青雾 浮 写出了雾的轻飘柔美,有状态美。 洗 写出了月色下叶花的洁白而鲜艳,有色彩美。
嗅觉
拟人
流水:脉脉
听觉
以无写有
博喻
使用多个喻体修饰同一个描写对象的写法称为博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青玉案》
博喻中的多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对本体进行全方位修饰, 而非同一角度的多次重复。
通感
又叫“移觉”。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将 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 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 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式。
荷塘 月色
朱自清
贰
肆
目
录
壹
整
叁
总
体
结
知 人
把 握
深 入
巩 固
论
研
世
读
一
回
朱自清,著名诗人、作家、教授、
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 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 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 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 清”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字“佩弦”。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 海宁。
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①写了什么景物? ②作者从什么感官角度出发去感受这些景物的? 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④运用了什么手法?
14.2《荷塘月色》课件 (共47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七、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1、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写篇读后感放在周记本上,不少于500字。
写了树色、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写景的立足点是写树,描绘了淡月下树木 繁多蓊郁,树色阴暗迷蒙的特点。
原文探究
五、文本研读
朗读《采莲赋》《西洲曲》 思考:作者回家的路上,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有什么 作用?
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 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荷塘的美景引动作者内心的乡思,青年男 女美好的情思引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 往之情。
荷 塘 月 色
描写荷花的诗句:
课前回顾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宋·杨万里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纳凉》 宋·秦观
描写月色的诗句:
课前回顾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李白
朗照:朗,明亮。明察,明鉴的意思。
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观景前: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
境:“颇不宁静”)(欲排烦恼,寻找宁静)
第二部分(2—3 自然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 在小路时的感受。(小径漫步,表达感受) ——淡淡的哀愁
第三部分(4—6自然段)观荷塘:荷塘美丽的景色。/塘中的月色。 /荷塘 四周的景物。 (观景绘景,抒发情感)——淡淡的喜悦。
三、故事背景
三、故事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1925年暑假后,北京清 华学校加办大学部,成立国文系,俞平伯推荐朱自清为该 校教授。8月,朱自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单 独而来,住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家眷仍然留居白马湖。10 月20日,朱自清在《语丝》第48期中发表诗作《我的南 方》,表达对南方的怀念。“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 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地 飞扬!”此时距离他北大毕业,正好五年。1927年1月,朱 自清接着北来,住在清华园西院,从此定居北京。该年7月 创作了散文《荷塘月色》。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2《荷塘月色》(共27张ppt)
写景方法1: 选择精妙生动的字词(炼字)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 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 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 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 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 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简约而恰当的空间组合,给荷塘月色增添了一种 飘渺幽静的美好风味。
文章哪些段落在直接描写荷塘月色?
4-6段
一、感知荷塘月色
这三段有几个描写镜头?有哪些景物? 分别表现了荷塘月色怎样的特点?
圈点勾画关键字词 用四字格短语进行概括
一、感知荷塘月色
镜头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景物
特点
荷叶似裙、荷花圣洁、 风姿绰约
荷香缕缕、流水脉脉
幽静淡远
月光如水、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黑影斑驳、
打
忆采莲
破
宁
静
获得宁静
荷塘月色 (心中圣地)
寻
求 煤屑路
宁
静
人生就是个圆, 你以为出去了, 其实一直在里 面。
作业布置:
后疫情时代,同学们被居家三个星期,对朱 自清而言,独处的妙处是“一个人享用这无边 的荷香月色”。对你而言,“独处的妙处”是 什么呢?请用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将其表现出 来,并在其中正确地使用比喻和通感两种手法。
写景方法2:
(1) 比喻、拟人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 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写景方法2:
(2) 通感
利用感官间的相似性,实现感官之间的转移,新奇性而生 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 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
一个圆形。 • 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
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 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 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 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 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 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不
宁 静
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求宁静 小径
小径 出宁静
得 宁 静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 • 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荷塘月色
朗读,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并留意描 写作者情绪的词语,归纳出作者情感变 化线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线索及结构
心里不宁静
排遣
超脱 排遣不尽
超脱不了
欲游荷塘 欣赏荷塘月色 思古怀乡
(第1段)
(第2~6段) (第7~10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歌声似的。 • 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 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笼着轻纱
的梦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朦胧,恬静,柔美 光与影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塘中的月 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 的名曲。 悠扬,温馨,和谐 树色 一团烟雾 树色一例是阴 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迷茫,朦胧 灯光 渴睡人的眼 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昏暗,没有精神
品味散文
荷
塘
月
——朱自
色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学习过程: 1、朗读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构思 3、鉴赏优美的语言运用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
初中学过:《背影》《春》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 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 是扬州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本体 喻体 完整句子 相似点
• 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圆形,舒展,形态相似 • 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 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后在江浙的中学从教5年。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 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 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 作品有《背影》《春》《绿》 《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等,其中《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被人誉为“白话美 文的模范”。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替换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方方正正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连着的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出现着些白花,有已 经盛开的,有含苞欲放的。
叶 形态
月 下
形态
的 花 色泽
荷
香气
塘பைடு நூலகம்
水 情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压缩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荷塘上是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中间是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在文中可以读到作者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 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成为超脱世 尘的绝妙世界。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 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 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 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 “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 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 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 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 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 尽的森林里……”
时代背景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 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 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茫然,看不 清前进的方向。
作者朱自清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这篇文 章反映了作者作为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到 火海的革命中去的那种苦闷彷徨心情的反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1928-1932年留学英国。 归来后继续在西南联大教 书。 1948年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 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 分子。从他一生的言行来 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 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 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一个圆形。 • 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
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 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 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 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 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 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不
宁 静
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求宁静 小径
小径 出宁静
得 宁 静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 • 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荷塘月色
朗读,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并留意描 写作者情绪的词语,归纳出作者情感变 化线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线索及结构
心里不宁静
排遣
超脱 排遣不尽
超脱不了
欲游荷塘 欣赏荷塘月色 思古怀乡
(第1段)
(第2~6段) (第7~10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歌声似的。 • 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 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 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 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笼着轻纱
的梦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朦胧,恬静,柔美 光与影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塘中的月 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 的名曲。 悠扬,温馨,和谐 树色 一团烟雾 树色一例是阴 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迷茫,朦胧 灯光 渴睡人的眼 树 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昏暗,没有精神
品味散文
荷
塘
月
——朱自
色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学习过程: 1、朗读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构思 3、鉴赏优美的语言运用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
初中学过:《背影》《春》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 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 是扬州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本体 喻体 完整句子 相似点
• 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圆形,舒展,形态相似 • 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
浴的美人。 •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 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后在江浙的中学从教5年。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 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 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 作品有《背影》《春》《绿》 《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等,其中《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被人誉为“白话美 文的模范”。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替换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方方正正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连着的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出现着些白花,有已 经盛开的,有含苞欲放的。
叶 形态
月 下
形态
的 花 色泽
荷
香气
塘பைடு நூலகம்
水 情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压缩法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荷塘上是叶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叶子中间是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在文中可以读到作者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 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成为超脱世 尘的绝妙世界。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 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 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 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 “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 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 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 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 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 尽的森林里……”
时代背景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 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 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茫然,看不 清前进的方向。
作者朱自清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这篇文 章反映了作者作为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 子”,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到 火海的革命中去的那种苦闷彷徨心情的反映。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荷塘月色》PPT优质课件 (29张)
1928-1932年留学英国。 归来后继续在西南联大教 书。 1948年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 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 分子。从他一生的言行来 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 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 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