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的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斜颈讲课PPT课件

斜颈讲课PPT课件

患者情况:年龄、 性别、病程等基 本信息
症状表现:颈部 倾斜、头部转动 受限等
诊断过程:医生 如何通过检查和 诊断确定病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方式:手术、 物理治疗、药物 治疗等选择及效 果
早期发现斜颈的症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不规范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保持积极心态,克服困难,坚持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运动来改善 斜颈患者的颈部肌肉力量和姿势,从而减 轻症状并恢复正常的颈部功能。
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包括颈部伸展运动、 颈部旋转运动、颈部侧屈运动等,可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训练 计划。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是在训练过程中要保 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用力或过度疲劳, 同时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进行训练。
Part Three
定期进行颈部 肌肉锻炼,增 强颈部肌肉力

保持正确的姿 势,避免长时 间低头或颈部
过度弯曲
睡觉时选择合 适的枕头,保 持头部和颈部
的自然姿势
避免颈部受到 外伤或过度用

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 低头或保持同一姿势
定期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 颈部肌肉力量
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 睡眠时的正确姿势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斜颈分为先天性斜颈和后天 性斜颈两种类型
斜颈是指颈部肌肉或神经系 统的疾病导致头部和颈部歪 斜的病症
先天性斜颈是由于胎儿在母 体内的姿势不正或胎位不正
引起的
后天性斜颈通常是由于颈部 肌肉或神经系统的损伤引起

先天性肌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治疗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治疗

痉挛性斜颈的中医辨证治疗痉挛性斜颈属于局灶性肌张⼒障碍, 是⼀种疑难杂症。

本病病因不明, 药物及⼿术的临床疗效不甚理想, 国内外尚⽆安全、有效的治疗⽅法。

笔者灵活运⽤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优势, 从病因、病证、病机等⽅⾯对痉挛性斜颈进⾏辨证分析, 以开窍顺筋法为主、针刺“五⼼⽳”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法, 临床收到满意疗效。

⼀、辨病证认为此病⾪属中医痉证、痉风、颤证、振掉范畴。

( 1) 痉证: 颈项静⽌于⼀个位置, 不发⽣间断抽搐或震颤。

其中颈项向侧⽅倾斜的为斜颈型;颈项向⽔平⽅向旋转的为扭转型; 向前后⽅倾斜的为仰抑型。

( 2) 痉风: 颈项发作性的抽搐。

( 3) 颤证: 颈项在⼀个⾓度上做有规律、⼩幅度、双向运动。

( 4) 振掉: 颈项运动⽅向、幅度和⼒度均⽆规律。

2 辨病因病机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在于窍闭神妄, 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 上蒙清窍, 或督脉失养、阴虚筋燥,导致神机妄动, 经筋结聚⽆常, 拘挛弛纵混乱, ⽽发此病。

( 1) 痰浊内阻: 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 导致痰湿内蕴, 升降失司, 浊阻窍络, 痰迷⼼窍, 神明被扰,神机妄动⽽发此病。

《素问⾄真要⼤论》⽈:诸痉项强, 皆属于湿。

( 2) ⽓机内郁: 五志过极, 忧思⽓结, ⽓机郁滞,郁⽽⽣热, 热阻清窍, 扰动神明, 窍闭神妄, 致筋脉挛急⽽成此病。

( 3) 肝肾亏虚: 先天禀赋不⾜, 操劳过度, 伤及肝肾, 导致肝肾亏虚, 阴虚筋燥⽽挛急, 发为此病。

《景岳全书痉证》⽈: 愚谓痉之为病, 强直反张病也。

其病在筋脉, 筋脉拘急, 所以反张。

其病在⾎液, ⾎液枯燥, 所以筋挛。

( 4) 督脉失摄: 颈部过劳, 损伤督脉, 督脉为诸阳之会, ⼊属于脑, 上巅, 督脉受损, 统摄失司, 神明扰动, 神⽓妄乱⽽发本病。

3 辨筋结筋聚结为颈项经筋凝结紧缩, 具有坚硬、深牢、固定、持久的特点。

聚为颈项经筋忽聚忽散, 具有粗⼤、表露、浮浅、松软、不固定的特点。

斜颈ppt课件

斜颈ppt课件
斜___颈
学习目的


什么是斜颈? 斜颈是怎么引起的? 怎么诊断斜颈? 斜颈应该怎么治疗?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 成的斜颈。

什么是胸锁乳突肌?
解剖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 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止于乳突。 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单侧收缩, 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眼肌麻痹 眼外肌肌力失去平衡 出现一个眼位高 一个眼位低的症状 为了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或避免复视, 往往头向一侧倾斜。

眼性斜颈

其主要特点为:遮盖一眼或眼肌功能得以 矫正后,斜颈即可消失。
眼性斜颈的另一类则是由于屈光不正引起 的,此类斜颈多因明显的先天性斜轴散光 所引起的,当患者注视某一个固定目标时 表现较为明显,头歪向一侧才能看清目标。 这类斜颈不需手术治疗,只要验配适度的 散光眼镜便可治愈。
美人筋

所谓美人筋,生理学上就是指胸锁乳突肌。
很多人脖子转动的时候都有筋,但是线条 漂亮的没有多少人 据说,这是选芭蕾舞演员的标准之一。

概述


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肌发生纤维挛缩后 形成的畸形。 它是小儿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概述

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星期左右。发病率 0.3%~0.5%。

病因



先天性畸形 认为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在母体 内已形成,是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致。 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遗症 MRI检查发现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的信号与 筋膜室综合征后的前臂和小腿相似,推测 其可能是宫内或围生期肌筋膜室综合征的 后遗症。
病因
1.血供不充分
只有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

课程资料:痉挛性斜颈-赵新

课程资料:痉挛性斜颈-赵新
• 是一种成年起病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主要 累及颈部肌肉,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 夹肌受累明显。
二、流行病学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肌张力障 碍形式,约3/4的患者发病年龄在30-60岁, 中位起病年龄为39岁,女性病人略多于男 性,男女比例约为1:1.2,美国有调查患病 率为7-10/10万人。
痉挛性斜颈及治疗进展 ( spasmodic torticollis, ST)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 成都市神经病学研究所 康复医学科
赵新
内容概要
1. 痉挛性斜颈的定义、临床表现、分型和解 剖基础;
2. 痉挛性斜颈的康复评价; 3. 痉挛性斜颈的肉毒毒素治疗; 4. 痉挛性斜颈的其他治疗方法。
2、ST的CT定位
正常颈部CT横断面
扭转型CT横断面
后仰型CT横断面
将横断面图像划分为4个区域,左、右横突连线与
椎体中线相交后即可分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位4
个区;前1/4区内由胸锁乳突肌、斜角肌、舌骨下肌群、
头长肌及颈长肌组成,后1/4区内自浅到深主要由斜方
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头半棘肌、头最长肌、颈半
该型中有水平旋转、带有后仰动作的旋转或带有 前屈动作的旋转三种,分别称水平旋转型、后仰旋转 型和前屈旋转型。
1、扭转型(前倾)
扭转型(水平)
后仰扭转型
后仰型
2、前屈型
前屈型
3、侧倾型
侧倾型
5、震颤型
临床分型及可能受累肌肉
EMG分型
4种类型:
①旋转型:除胸锁乳突肌位于对侧前1/4区域内,参加痉挛的 颈肌均聚集在头旋向侧颈后1/4区域内;
三、ST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 大多数ST的病因目前仍不确切,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少数患者的致病原因可能继发与基底节病变、抗精神病 药物、颈椎畸形及头颈部外伤、原发性前庭功能异常等 因素;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斜颈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斜颈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斜颈>>>
病因:
斜颈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斜颈
【病因学】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目前仍未明了。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压力异常或 胚儿胎位不正是产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主 要原因。胎儿在宫内位置不正或受到不正 常的子宫壁压力可使一侧颈部受压,胸锁 乳突肌内局部血运循碍,致使该肌发生缺 血性纤维变性
内科学疾病部分:斜颈>>>
症状及病史:
2、颈部肿块 一般在出生后或出生后2周内可触及
颈部肿块,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以发 生于右侧者多见。此肿块呈梭形,无压痛, 一般在1~2个月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缩 小至完全消失,此类患儿中有一部分可发 生肿块不消失并产生肌肉纤维化和挛缩引 起斜颈畸形。
3、颜面部畸形 先天性
内科学疾病部分:斜颈>>>
病因:
引起斜颈,也有学者认为是胸锁乳突肌营 养血管栓塞,导致肌纤维变性而形成斜颈。
难产及使用产钳是引起肌性斜颈的原 因之一。因为此症多发生于臀位生产者, 但对胸锁乳突肌局部肿块进行检查并未发 现有陈旧性出血痕迹,因此此观点未得到 最后证实。
此症有1/5的患儿有明确的家族史, 故认为其的
内科学疾病部分:斜颈>>>
病因:
肉内无出血。 可根据肌肉及纤维组织所呈比例,分
为三种病理类型: 1.肌肉型:以肌肉组织为主,仅含少
量纤维变性的肌肉组织或纤维组织。 2.混合型:含肌肉组织和纤维组织。 3.纤维型:以纤维组织主为,含少量
的肌肉或变性的肌肉组织。 此分型对临床疗效的判定有一定指导
内科学疾病部分:斜颈>>>
内科学疾病部分:斜颈>>>
诊断: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痉挛性斜颈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痉挛性斜颈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痉挛性斜颈>>>
症状及病史: 型和受累肌肉列表,再制订治疗方案。
内科学疾病部分:痉挛性斜颈>>>
诊断:
痉挛性斜颈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痉挛性斜 颈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上颈椎病变:如肋痛,损伤,颈椎 间盘突出等。病人常诉颈部不适,一侧颈 肌萎缩,头部可以倾斜,但不会有痉挛样 发作。同时,上述病变可能都会有上肢的 感觉运动和反射改变。而痉挛性斜颈对上 肢功能无影响。
内科学疾病部分:痉挛性斜颈>>>
症状及病史:
个方向抽动,称为阵挛性。 痉挛性斜颈与其他锥体外系疾病一样,
临床表现在早晨起床时较轻,紧张、冲动 或劳动,行走时或各种身体器官受到刺激 时症状加重,安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症 状消失。清醒时患者常用手自行扶正头部, 症状逐渐明显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 心理状态。长期的头部异常运动,可以
内科学疾病部分:痉挛性斜颈>>>
简介: 疗要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
病因:
痉挛性斜颈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痉挛性 斜颈
(一)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 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定的。全身性肌张 力障碍的遗传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 进步,在其影响下限局性肌张力障碍的遗 传学研究也有了点滴的进展。在一些家系 中,颈肌张力障碍见于约10%的一级
内科学疾病部分:痉挛性斜颈>>>
病因:
耳聋、眩晕和共济失调不属于痉挛性斜颈 的特征。同时,许多患者没有前庭反射异 常,而有较长时间痉挛性斜颈,这也许前 庭异常继发于。痉挛性斜颈引起长期头部 姿势异常。
(4)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 刺激发现,患者头位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是由于周围本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 中枢性控制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困难。
编辑版ppt
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术前:副神经核磁薄层扫描发现血管骑跨等异常。 优点:没有神经和肌肉切断手术后引起的严重神
经功能障碍。 局限性:仅有极少数病例效果好。 风险:靠近脑干,风险大。
编辑版ppt
三 选择性颈后伸肌切除术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双侧后仰型痉挛性斜颈。 方法:主要切断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
颈半棘肌。 优点:选择性切断痉挛肌群,保留了非痉挛肌肉, 副作用较小,术后异常运动消失,头部正常运动 和后仰功能保留。
编辑版ppt
四、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术前:应详细的查体,肌电图描记受累肌肉的痉 挛波,行局部阻滞,行颈段CT薄层扫描及肉毒 素治疗失败无效史。 优势:术式较为成熟,针对性强,效果好,并发症 少。对旋转型或合并轻度前屈/后仰型,效果满意。 缺点:手术创伤较大,有时痉挛缓解不彻底或复发。
关键:术中神经电生理电刺激是确定支配受累肌 肉神经的关键。
编辑版ppt
选择性颈段神经周围切断术1例 患者女,23岁,痉挛性斜颈,病程2年。 中医及肉毒素治疗均效果差。 术前检查。
编辑版ppt
术前 术后
编辑版ppt
五、联合手术
单一手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可行联合 手术。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选择性周围 神经切断术和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术中的 任意两种组合。
常用手自行扶正头部。 ※临床分型:
编辑版ppt
辅助检查
肌电图:常规记录双侧胸锁乳突肌和双侧头 夹肌在静止和随意运动的肌电图,了解肌肉 活动状态。
CT:连续薄层扫描颈部,了解受累肌肉范围。
局部阻滞试验:预测肌肉的支配神经被切断 后效果。 X线:颈椎平片检查,排除严重颈椎疾病。
编辑版ppt

痉挛性斜颈护理查房PPT

痉挛性斜颈护理查房PPT

年龄
年龄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护理重点
年龄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男性患者比例 女性患者比例 男女患者的病因差异 性别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性别
病史
患者基本信息:姓 名、性别、年龄、 职业等
发病情况:发病时 间、症状表现、就 诊经历等
诊断结果:诊断依 据、治疗方案等
护理措施:护理计 划、护理效果评估 等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并发症类型:颈部疼痛、肌肉疲劳、吞咽困难、视 力模糊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并发症类型:颈部疼痛、肌肉疲劳、吞咽困难、视 力模糊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并发症类型:颈部疼痛、肌肉疲劳、吞咽困难、视 力模糊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并发症类型:颈部疼痛、肌肉疲劳、吞咽困难、视 力模糊等
添加副标题
痉挛性斜颈护理查房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护理人员 03 症状与体征
02 患者基本信息 04 诊断与治疗
05 护理措施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7 护理查房总结与建 议
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患者姓名
年龄:35岁
性别:男
职业:医生
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量表评估 等方式进行
评估结果:根据治疗效果评估结 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注意事项:注意评估结果的客观 性和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 系:与患者建立信 任,了解其心理需 求
给予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情 感,倾听其诉求

【实用资料】五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PPT

【实用资料】五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PPT

推拿治则
舒筋活血,软坚散结,纠正畸形。
五步推拿疗法操作方法
第一步 患儿仰卧位或由家长抱着患侧朝外,医者用
拇指或其余四指指腹在肿块及周围反复推揉,以拇 指为主,时间为3 min左右;
第二步 然后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反复拿捏患侧胸
锁乳突肌,上下来回捻转数遍 ,重点提拿肿块数次 ,时间大约10~15 min;
总的推拿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视皮肤 情况而定)。推拿治疗隔日1次,10次为 1 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d 。
图示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3周岁以内的小儿,宜早发 现、早治疗;
2、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 内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推拿 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谢谢观看!
感谢观看
五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优选五步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 颈Ppt

斜颈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肌肉骨骼系 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 ,治疗 不及时,则可形成小儿颜面部大小不对称、流 涎、代偿性胸椎侧凸、心理疾患等后遗症,危 害性极大!
定义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脖”,以先天 性为主,是指婴幼儿颈部活动受限,颜面 旋向健侧,头向患侧斜、前倾为特征的病 症,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或纤维性 挛缩所致,故称肌性斜颈(又称“原发性 斜颈”)。
宫内发育障碍: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所致。 岁以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2、医者剪短指甲。 1、小儿推拿适用对象为3周岁以内的小儿,宜早发现、早治疗;
每次扳3~5遍,其作用是牵拉患侧胸锁乳突肌,使其得到充分伸展。 8、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骨折、血液系统疾病、皮肤溃疡破损、肿瘤等。 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冬季推拿时双手搓暖; 产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 3岁以内,一般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疗疗程也短,如刚满月或在半周岁之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都可取得较好疗效。 宫内发育障碍:由于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所致。 第五步 医者一手扶住患儿下颌部,另一手扶住后头部左右旋转,幅度不要超过 90°。 B超检查可见胸锁乳突肌增厚或肿块,一般以单侧多见。 症状:颈部歪斜、肿块,头偏向患侧,面及下颌转向健侧。 第三步 再用拇指或中、食指弹拨患侧胸锁乳突肌3~5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Sensory Trick
• 感觉诡计(Sensory Trick)是斜颈的临床特 征之一,即用手或物品碰触头面部、颈部 等相应部位可使斜颈减轻的现象。有患者 甚至发现仅通过想象“感觉诡计”而无具体 动作也可缓解症状。
• 常见作用部位包括下颌、颊部、额头、枕 部等,可位于颈部偏斜方向的同侧或对侧。
• 手术前后采用评分标准,总共85分,其中包括 痉挛的严重程度、功能障碍和疼痛三个部分。 评分标准0分代表正常,分数越高代表越严重。
• 脊髓水平也显示主动肌和拮抗肌的交互抑制减弱。 斜颈表现为一种运动障碍,但诸多证据提示存在感 觉功能紊乱。
• 斜颈患者的空间和颞叶躯体感觉辨别阈值较正常人 升高,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受累区域,在患者其他 所谓正常区域也存在,患者亲属也有类似异常。
5
病理生理学机制
• 有证据显示多巴胺信号传递过程中某些功能性 变化可能与斜颈发生有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成 像术显示患者壳核多巴胺D2受体结合率较低。
12
临床分型
• 按痉挛肌肉累及的范围分型 :痉挛肌肉局限在颈部称单 纯性 S T 。痉挛肌肉累及到面部, 咽喉部,四肢或躯干部, 这类 S T 的症状仅仅是全身 症状的一部分,称症状性 ST 。
• 按斜颈姿态分型 :头颈过中线以矢状面发生旋转, 不论 旋向左或向右, 均称旋转型 ST 。该型中有水平旋转, 带 有后仰动作的旋转或带有前屈动作的旋转三种, 分别称 水平旋转型,后仰旋转型和前屈旋转型。头颈过中线的矢 状面侧屈向左或向右, 称侧屈型。以双侧外耳和下颏三 点相连组成的正中冠状面为准,S T 患者该面向前倾称 前屈型 ST ,该面向后仰称后仰型 S T 。混合型 S T : 颈部 肌肉痉挛无规律, 头颈姿态多变。
2
流行病学
• 1792年Wepter最先报道了此病。 • 据流行病学调查其患病率约为9/10万,每年新
发病人数约为10/100万,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 肌张力障碍 。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1:1.41:1.9;平均发病年龄男性为39.2岁,女性42.9 岁,以散发病例居多。由于普通医生对该疾病 认识及诊断水平的差异,痉挛性斜颈往往误诊 为颈部神经根病、颞下颌关节综合征、关节炎、 帕金森综合征、精神疾病等,估计实际患病 • 有10%-20%的患者可以出现症状自然缓解但是 几乎所有患者都在5年内复发
• 有研究者提出肌张力障碍发病机制的“两次打 击(2 hit)学说”,即在多巴胺信号转导缺陷的基 础上,患者在环境因素,如外伤、精神刺激等 作用下出现相应症状。Perlmutter和Mink指出 感觉加工过程异常亦有可能成为二次打击。
6
病理生理学机制
• 灵长类为肌张力障碍动物模型的实验提示, 感觉运动传人导致的神经可塑性应答可能 在肌张力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如动物模型证实长期手部反复活动可 导致类似肌张力障碍的运动控制异常,并 有感觉皮质中感觉接收区域的扩大。总之, 推测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某些环境 因素作用或刺激下,使得某种程度存在的 大脑可塑性应答过程偏离正确的轨迹,导 致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ST.
10
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表现
• 痉挛性斜颈在3-5年内趋向加重,持续时间 可从1个月到18年,存在很大差异。而后症 状有趋于稳定的表现。在稳定之后可能有 一轻微的缓解过程。但缓解不明显,常常 是不完全的或非持续性的,缓解率大约1020%,而且通常发生在发病初的一年内。
11
临床表现
• 疼痛在痉挛性斜颈中发生率较高,该特征 有助于区分其他类型的局部肌张力障碍, 而且与功能障碍相关。在患病过程中,75% 的患者在某些时间点存在疼痛,而且这种 疼痛是功能障碍的主要来源。疼痛还与头 部的持续痉挛转动及旋转程度相关。功能 障碍也常由于异常头颈姿势而回避社会交 往引起。
7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表现
• 本病多为成年起病,男女均可发病,但女 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起病缓慢,病情逐 渐加重,很少会自行消退或缓解。往往双 侧肌群受累,但受累程度常不对称,致使 头部偏向一侧或扭转。
8
临床表现
• 在活动时或工作紧张时加重,睡眠时症状 减轻或消失。症状经常是突然出现,表现 为“颈部的牵拉或拖拉”或者是头部的不 随意转动或急转。非典型症状可导致误诊 为“关节炎,颈神经根病,精神性疾病, 帕金森或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 轻重分型:旋转或偏斜的角度大于30度,为重型ST。
13
症状学评估
• Toronto Western Spasmodic Torticollis Rating Scale (TWSTRS)
• 1. Torticollis Severity Scale • 2. Disability Scale • 3. Pain Scale
痉挛性斜颈
Spasmodic Torticollis
.
1
定义
•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冲动导致的颈部肌群阵 发性不自主收缩使头颈部向一侧痉挛性倾 斜扭转, 致使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式异常
• 一种累及颈部区域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 称之为特发性颈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 Cervical Dystonia,ICD)更确切。
• 其他:短时或长时间的颈部震动刺激发现,由于周围本 体感觉刺激发生改变,使中枢性控制头颈代偿扭转调解 功能受累,传入神经冲动的中枢整合功能发生障碍。
4
病理生理学机制
• 一些研究显示,痉挛性斜颈患者存在皮层、皮层下、 脑干、脊髓等多个水平功能异常,主要是基底节 区.丘脑.皮层环路的功能异常。
• 在脑干水平,痉挛性斜颈患者存在包括听觉惊跳反 射、前庭和姿势反射等多种反射异常。
3
痉挛性斜颈的病理机制
• 遗传因素:部分成人肌张力障碍局限型发作是由遗传决 定的。在一些家系中,颈肌张力障碍见于约10%的一级 和二级亲属,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证据。
• 外伤:外伤一直被认为是痉挛性斜颈的病因,文献报道 9%-16%的病人既往有头部或颈部外伤史,通常发生在发 病之前的数周至数月。
• 前庭功能异常:有报道痉挛性斜颈病人的前庭-眼反射 反应性增高或不对称,在用肉毒素治疗后不能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